《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时间:2021-01-22 20:4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通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通用)》。

第一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通用)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通用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

人教版第五个单元主要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科学性、知识性非常强的文章,处理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识课,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我把“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难点是“启发学生孩子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从生活走入文本,再从文本走入生活,把二者有机结合。我想,这样就是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所在吧。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在识字部分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学习识记生字。并采取都种形式帮助学生识记。

2、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默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多种形式、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3、能运用自己制作的图片、简笔画并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对理解了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4、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很高傲,回答问题很积极,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5、在片段表演方面,学生配合的很融洽,表演很精彩,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2

在理解本课的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哪边化的快哪边化得慢,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时,在我的备课中,这里不是个难点,根据平时的生活常识,我认为雪化得快的是南方,化的慢的是北方,“好,谁来说说看!”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得慢的是北面。“我微笑着点点头,正准备示意他答得正确,另一个孩子站起来不是很确定地说:“老师,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得慢的是南方!”怎么会是这样的答案?“怎么会呢?”我问,“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你看,”为了阻止他继续说下去,我在黑板上画起了示意图。示意图一画出来,我立刻发现从南边射过来的太阳光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因为它面朝南!我连忙停住了口,打开书仔细地看着课文“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的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其实书上就已经对应了呀,真的是!我连忙说:“看,果真如他所说,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为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沟渠的北边,所以是哪边的雪先化呢?”孩子们一下都看懂了,齐声说:“北边!”我又灵机一动,说:“如果这不是一个沟渠,而是一座山呢?”我随手又画了一幅图,立刻就有孩子举起了手:“山坡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方,化的慢的是北方!”“对!”我暗自放下心来,正是由于孩子们提示,我才没有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啊!下课后回到办公室,我将课上的情形讲给老师们听,他们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在办公室我们对此进行了一番讨论,发现只有当这个沟渠是东西走向的,才能出现诗歌这种情形。假如沟渠是南北走向的,那么也就不存在哪边先化的问题了。

这次课让我真正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的确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关键就看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握了。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3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介绍自然常识、拓宽学生视野的课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非常有趣。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把我们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的接受信息;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因此,本课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具体操作步骤为: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细读品位,突破难点;感情朗读,突出重点。同时,我运用课件简化并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对理解了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4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告诉我们要是在大自然的'旷野中迷了路该怎么办?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

(1)我国地处北半球,正午时太阳所在的方向就是南方,于是太阳成了我们的指南针;

(2)晚上,北极星可以为我们指示北方;

(3)阴雨天,大树的枝叶稀稠可以帮我们辨别方向,树叶茂密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少的一边就是北方;

(4)冬天里,沟渠里的积雪的多少,也能帮我们辨别南北的方向。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一定会把我们和学生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之后,我利用课件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了太阳光的照射和沟渠里的积雪,由于被沟渠的壁挡住了,所以阳光先照到沟渠中北面的积雪,所以北面的积雪先化,南面的积雪反而化得慢。看了直观的画面,学生就一下子理解了。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我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高山和太阳,请同学观察,高山上的积雪和阳光照射与沟渠里的不同之处,然后说说:高山上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哪一方?这时的学生已能清楚地辨别了。

从学生的辩论中,我发现了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而且也能完整地表达,我们应该给他们创设这样的机会,从中学生展示了自我,老师也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5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过程中,我请同学说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是如何为人们指明方向的。

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融化比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较快的是南面。”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而另一部分孩子似乎有不同的意见,但也说不出我们来。一同学说:“融化比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较慢的是南面!”他的话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但是没有谁能说服对方。当时我想课本上已经写了,怎么会这样呢?我说:“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大家看。”为了让他们明白,我在黑板上简单的画了一个沟渠的示意图。示意图一画出来,立刻同学发现了问题所在。他说:“从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因为它面朝南!”这时候我连忙说:“看,说得很对,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为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沟渠的北边,所以是哪边的雪先化呢?”这时候我班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地说:“北边!” 然后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说:“如果这不是一个沟渠,而是一座山呢?”并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这时学生立刻回答说:“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对!”这时我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心里也挺高兴,终于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

课前对这个问题想的太简单,以为孩子们能理解,结果呢,却不是这样。以后对学生活动的预设要更多些更全面些,孩子们能和老师共同把握课堂,这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

第二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以诗的形式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和积雪,知识丰富,形式新颖、这是一首儿童诗歌。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在教学中我就利用画图和实地观察来帮助学生理解,可能比直接用文字叙述来理解的方法就简单多了,果然,学生都学会了。我接着让学生说说观察到的大树为什么南面的树叶稠,北门的树叶稀?请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回答,再能把课文中某个小节的内容说清楚吗?在学完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后,还进行拓展练习,谁还知道大自然中还有什么天然的指南针,它怎样给我们指方向?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像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再说一段话,给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时间,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与小伙伴合作读、范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多种形式、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也掌握了一些辨认方向的方法。

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教学第三段,让学生当北极星考一考学生怎样辨别方向;再如教学第四自然段,让学生演大树,自我介绍大树指点方向的方法。把枯燥的科学性知识,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特点,采用演示、表演节目、口语交际、朗读、比较,即看、读、听、想、演等手段让孩子感悟词语、句子、意境……也许给了孩子感悟这个支点,孩子就能撬起语文这个地球。教学“太阳”指点方向时,通过当太阳帮迷路的小孩指点方向的游戏中,巧妙地把太阳在早上、傍晚的所指方向蕴含其中,并积累词语“旭日东升”“夕阳西下”;再如对“忠实”这一词语的理解,在让学生理解“太阳为什么是个忠实的向导”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值得自己信任、可靠的人和事,使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自然段的难点是如何在黑夜里找到北极星,利用课件形象演示后,让学生找找儿歌的'后半部分,巧妙的把找北极星的方法集于易读易记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中;如教学“第五自然段”,通过实验学生知道沟渠里的雪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后。让学生改写这节诗句,实现了读写迁移;如在教学完四种天然指南针后,把它们是怎样准确指点方向归纳为“我会填”,让学生自由说、开火车说、没有发过言的站起来说,全面参与,大面积练习。在最后,我提出了“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不仅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是引导学生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并培养学生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

“同上一节课”真好,让我学到了同行老师的优秀教学方法,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告诉我们要是在大自然的旷野中迷了路该怎么办?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

(1)我国地处北半球,正午时太阳所在的方向就是南方,于是太阳成了我们的指南针;

(2)晚上,北极星可以为我们指示北方;

(3)阴雨天,大树的枝叶稀稠可以帮我们辨别方向,树叶茂密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少的一边就是北方;

(4)冬天里,沟坡积雪的多少,也能帮我们判别南北的方向。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一定会把我们和学生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结合我的课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由字、词、句到段都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进行“忠”和“盏”的教学中把它们与句子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拓展延伸到:“除了课文中所说的忠实的向导以外还可以说忠实的什么”,“北极星是盏指路灯”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等。在学完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还有哪些可以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树木的年轮辨别方向:“年轮宽的一面是南面,年轮窄的一面是北面”;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果子的颜色来辨别方向:“果子颜色深的一面是南面,果子颜色浅的一面是北面。”等等。然后再让学生像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再说一段话。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丰富知识。给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时间,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利用简笔画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理解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哪边化的快哪边化得慢,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时,应该是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面,化得慢的'一面是南面。对此,学生不容易理解,因为按照常识,应该是南面照到的阳光多,积雪化得快。我就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沟渠,阳光从南面照过来,由于被沟渠的壁挡住了,所以阳光先照到沟渠中北面的积雪,所以北面的积雪先化,南面的积雪反而化得慢。看了直观的简笔画,学生就一下子理解了。

3、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与小伙伴合作读、接龙读、范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3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小学语文新课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教学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后,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我才彻底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就看教师如何去把握课堂了。可以这么说,孩子们能和老师共同把握课堂的方向,这堂课才是孩子们真喜欢的课!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过程中,我请同学说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是如何为人们指明方向的?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融化比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较快的是南面。”而另一位同学却说:“融化比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较慢的是南面!”

当时我心想:课本上不是已经描写得很清楚了吗?怎么会不明白呢?”然后我就说:“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你看,”为了阻止他继续说下去,我在黑板上简单的画了一个沟渠的示意图。

示意图一画出来,我立刻发现从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因为它面朝南!这时候我连忙说:“看,孙毅说得很对,真是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为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沟渠的北边,所以是哪边的雪先化呢?”这时候我班学生一下都看懂了,齐声说:“北边!”

然后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说:“如果这不是一个沟渠,而是一座山呢?”并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这时立刻就有学生说:“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对!”这时我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心里也挺高兴,终于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同时我也为自己在写教学设计时的不仔细感到很自责。这节课正是由于学生的提示,我才没有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4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重点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进行编排的,重点培养学生汲取自然知识,培养会观察的习惯。本文是一首秀丽的小诗,语言特别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在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时,我就重点确定了朗读,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感知语言,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领悟大自然的奥秘。

本文为我们介绍了四种指南针,忠实的向导太阳,指路明灯北极星,大树和沟渠里的积雪,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本文的教学重点还有“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难点是“启发学生孩子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从生活走入文本,再从文本走入生活,把二者有机结合。我想这就是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所在吧。

在第一课时里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读通了课文,理解了不懂的词语。第二课时就重点学习四种指南针。我采用了的是详细讲解第一个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并总结学习方法,剩下的三种指南针让孩子们以四人小组的学习方式进行小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每一个孩子,每个学习小组的孩子积极交流。而后我让学习小组分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在交流的同时解决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如为什么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并解决课文中的难点:沟渠里的雪为什么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

同时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由字、词、句到段都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进行“忠”教学中把它与句子结合起来,进行理解学习,拓展延伸到:下面这些情况我们又该叫他忠实的什么,从忠实的观众、忠实的伙伴中加深对忠实的理解。创设情境来自由表达,如果你是原野上这棵大树,一个迷路的小朋友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告诉他用你来辨别方向。

本节课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与师生合作读、范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在学习沟渠里的积雪时,我发现:要突破一个课时的重难点,光自己理解还远远不够,还得认真了解学生的学情,充分预设每个孩子可能出现的状况。这里学生原有的知识是南方的积雪融化得更快,北方的'融化得更慢。所以学生汇报时就重点质疑了这一点。我想起了一个老师曾说过,如果学生还不能读懂,而你又不能很好地引导时,就让他再回到课文中去。于是我又把这个问题推了回去:你们再认真读读这段话,去寻找奥秘,这是哪里的积雪?于是孩子们豁然开朗,马上就打到了“沟渠”这个关键词语,同时运用课件,太阳光的直射,南面被山所遮挡,孩子们水到渠成地理解到地理位置不同,积雪所在的方向位置变化也就不一样。最后,我领引学生观察作者的词顺序化得快对应下一句是北面,化得慢对应的是南面,从而感受到作者的用词之严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求知热情,又让学生在情感领域里意识到: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要从疑问开始!我们的教学也更为实效地解决了重难点。原来,文本中字里行间,引发着教学设计的灵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作者也有隐藏最佳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我们教者去发现。

课文最后的拓展中,我提出了“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不仅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是引导学生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并培养学生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青苔来辨别方向:“不长青苔的一面是南面,长青苔的一面是北面。”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树木的年轮辨别方向“年轮宽的一面是南面,年轮窄的一面是北面”。在孩子们的资料汇报中,让他们实现资源共享,丰富知识。为了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我特意向全班同学推荐了《十万个为什么》,希望他们能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同时本课也存在不少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对这四种指南针没有做到有详有略,平均使力后的结果就是最好积雪那一小节的难点突破时间不够。因为这是四种并列的段落,所以在教学时只要重点品读太阳这一种指南针,然后中间的两种学生汇报得不错就可以不用多加引导,然后省出更多的时间去突破最后那个难点。

其次,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感觉孩子的合作的热情高涨,现在也形成了讨论的氛围,但是在汇报的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多倾听并学会补充其他同学的观点,也是以后的课堂上需要重点反思的地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5

传统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这样的教学,教师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而且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教学。而我校在实施“数字化下的个性化”教学,开展“备学——交流——提升”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了高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按学习导航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充分的品读,体会诗歌的美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情感,读出味道。

我还注重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根据理解充分地说,先在小组内说,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进行拓展提升。在本课中我重视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如教学“第五自然段”,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知道沟渠里的雪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在最后,我提出了“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不仅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是引导学生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并培养学生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并且让学生仿照诗歌的形式写一写,说一说。

这节课我在有限时间内,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并制订了相应的课堂评价量规,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6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充满科学性与知识性、秀丽有趣的小诗,如何让孩子觉得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对大自然充满向往与探索的兴趣?这是我备课时一直考虑的问题。本课的教学有三点自己比较满意:

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大胆放手,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我对课文的讲解、分析。首先,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在野外迷路了会怎么办?”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通过小组讨论、集体汇报等形式,学习课文中的四种方法。在小组学习时我及时巡视指导,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的方法,并找到相应的段落再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或书中的句子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学习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集体汇报、进行总结。如学习大树一节:学生说我知道大树也能告诉我方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我又问:“为什么会一面稠,一面稀呢?”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从而也更进一步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知识。

二、利用简笔画,突破难点。

沟渠里的积雪怎样给我们指引方向,教材只给我们说“看看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到底哪边是南,哪边是北,却没有几个学生清楚。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我画了一条沟渠,里面一面的雪多,另一面的雪少,请学生判断到底哪面是南,哪面是北,并说明理由。刚开始,不少学生认为雪多的一面是北,少的一面是南,理由是太阳在南边,把南边的雪晒化了。只有一名学生认为雪少的一面是北,雪多的一面是南。此时我没有急于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答案,而是让他们再读课文,看看自己的.理解有没有改变。

孩子们再次思考,但仍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此时,我在沟渠的一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请学生再来判断。这样一来学生马上明白了,原来积雪多的一面是南方,而积雪少的一面是北方,因为沟渠的边沿挡住的南边的太阳光。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的明白,我又画了一座小山包,一边积雪多,一边积雪少,请学生判断方向。这次学生马上明白了积雪多的是北房,积雪少的一面是南方。接下来我又画了一条宽宽的街道,两边是高楼大厦,请学生判断是街道南边的雪化得快,还是北边的雪化得快。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也很快给出了答案:街道北边的雪化得快,街道南边的雪化得慢。

三、巧妙延伸,拓展激趣

学完全诗,在拓展环节我提出问题:“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天然指南针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不仅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7

人教版第五个单元主要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科学性、知识性非常强的文章,处置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识课,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如何让小朋友觉得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是那么神秘、那么有趣……于是在自身对课改新大纲感悟和认识上,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1、品味美感。诗歌教学应更强调多读少讲,让同学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情感,读出味道。在读本文时,让同学边读边考虑,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而不是一味的讲解灌输,让小朋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而理解文章。这也防止了将本文变成常识课。让小朋友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同学的评价,重视发挥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同学人文素养和品味。

2、重交流。这堂课里首先做到教师和同学语言的融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不是问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亲切的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其次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如:教学第二段时,教师扮演迷路的小孩,同学当太阳指点方向;又如:教学第三段,让同学当北极星考一考同学怎样区分方向;再如教学第四自然段,让同学演大树,自我介绍大树指点方向的方法。让同学根据理解充沛的说,很好的锻炼了同学的表达能力。

3、拓展。在本课中我重视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视通过钻研、利用教材,引导同学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如教学“第五自然段”,通过实验同学知道沟渠里的雪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后。让同学改写这节诗句,实现了读写迁移;如在教学完四种天然指南针后,把它们是怎样准确指点方向归纳为“我会填”,让同学自由说、开火车说、没有发过言的站起来说,全面参与,大面积练习。在最后,我提出了“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不只是拓展同学的思维,更是引导同学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并培养同学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加强了同学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并且让同学仿照诗歌的形式写一写,说一说。更为小朋友们拓宽视野做好铺垫,让小朋友们愿意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身的只是储藏。

待改进的地方:

1、因为平时很少讲公开课感觉很有些紧张,放得不开。我想自身在以后更多的关口中,都应该淡然处之,坦然面对,这样才更能发挥展示课堂的机智。

2、在努力想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中自身的语言还是有些急躁。

3、在交流环节上可以用小纸条将四种天然指南针区分的方法以列表的形式在班上分小组讨论后在交流。更能体现同学的自主。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8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过程中,我请同学说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是如何为人们指明方向的?

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融化比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较快的是南面。”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而另一部分孩子似乎有不同的意见,但也说不出我们来。一同学说:“融化比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较慢的是南面!”他的'话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但是没有谁能说服对方。当时我想课本上已经写了,怎么会这样呢?我说:“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大家看。”为了让他们明白,我在黑板上简单的画了一个沟渠的示意图。

示意图一画出来,立刻同学发现了问题所在。他说:“从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因为它面朝南!”这时候我连忙说:“看,说得很对,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为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沟渠的北边,所以是哪边的雪先化呢?”这时候我班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地说:“北边!”然后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说:“如果这不是一个沟渠,而是一座山呢?”并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这时学生立刻回答说:“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对!”这时我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心里也挺高兴,终于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

课前对这个问题想的太简单,以为孩子们能理解,结果呢,却不是这样。以后对学生活动的预设要更多些更全面些,孩子们能和老师共同把握课堂,这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9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过程中,我请同学说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是如何为人们指明方向的?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融化比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较快的是南面。”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而另一部分孩子似乎有不同的意见,但也说不出我们来。一同学说:“融化比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较慢的是南面!”他的话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但是没有谁能说服对方。

当时我想课本上已经写了,怎么会这样呢?我说:“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大家看。”为了让他们明白,我在黑板上简单的画了一个沟渠的示意图。示意图一画出来,立刻同学发现了问题所在。他说:“从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因为它面朝南!”这时候我连忙说:“看,说得很对,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为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沟渠的北边,所以是哪边的雪先化呢?”这时候我班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地说:“北边!”

然后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说:“如果这不是一个沟渠,而是一座山呢?”并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这时学生立刻回答说:“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对!”这时我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心里也挺高兴,终于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课前对这个问题想的太简单,以为孩子们能理解,结果呢,却不是这样。以后对学生活动的预设要更多些更全面些,孩子们能和老师共同把握课堂,这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介绍自然常识、拓宽学生视野的课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非常有趣。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把我们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的接受信息;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因此,本课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具体操作步骤为: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细读品位,突破难点;感情朗读,突出重点。同时,我运用课件简化并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对理解了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短小的、通俗的儿童诗歌,告诉我们要是在大自然的旷野中迷了路该怎么办?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应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这篇课文要求会认的生字只有四个,但每个生字都各具特点。 “针、稠”两个字我主要抓住了字音,“忠”字抓住了字义,“盏”字抓住了字形。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由字、词、句到段都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进行“忠”和“盏”的教学中把它们与句子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拓展延伸到:“除了课文中所说的“忠实的向导”以外,还可以说忠实的什么”和“一( )指路灯”。

教学中,我还插入了游戏。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应对课文有个总体的认识,我设计了游戏“喜羊羊回家”,不仅检测了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还顺其自然地过度到写字。

我还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与同桌读、范读、齐读、小组塞读,激发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在本课的教学中,虽然自我感觉还是很流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但是仍有些不足的地方。第一,教师似乎讲的有点多,让学生讲的较少。第二,虽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但是对于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还不够,没有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的学生还不够广泛。第三,课堂上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把学生一开始是断断续续地朗读,逐步地过度到正确、流利地朗读。但还是未能更好地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味。

今后的努力方向,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课堂上多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教给学生一种方法,形成一种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自学、先学。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2

人教版第五个单元主要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科学性、知识性非常强的文章,处理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识课,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我把“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难点是“启发学生孩子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从生活走入文本,再从文本走入生活,把二者有机结合。我想,这样就是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所在吧。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在识字部分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学习识记生字。并采取都种形式帮助学生识记。

2、.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默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多种形式、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3、能运用自己制作的图片、简笔画并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对理解了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4、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很高傲,回答问题很积极,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5、在片段表演方面,学生配合的很融洽,表演很精彩,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3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科普类诗歌。全文共有六个小节,用简短的语句介绍了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

这首诗歌和以前富有童趣的儿童诗歌有所不同,要让学生在读反复读中理解诗歌的同时,还要学会辨别方向的方法。我们课题组要求我执教这篇诗歌来共同探讨诗歌的教学,这对我也是一项新的挑战,因为在一册教材书中,就一篇或两篇的诗歌,有可能自己上得不好,但能使自己在诗歌教学中有所突破,迎难而上吧!上完课,自己感觉上的不是很好。回头再想一想这节课,感觉自己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的以下几个环节还不错。

1、结合学生熟悉的儿歌帮学生理解文本。记得孩子们上一年级时在“语文园地”中学过一首辨别方向的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这是晴朗的早晨辨别方向的方法,我先出示儿歌让孩子们读一读,再次重温太阳在东方时四个方位的方向。并由此告诉孩子们我国处在北半球,中午时太阳在南方,这样孩子们面向太阳所在的南方,再用手指一指自己各个方向的方位,孩子们就在轻轻松松的“指一指,做一做”中明白了第二小节“太阳为什么是个忠实的向导”?读起来就胸有成竹、明明白白。

2、借助图片帮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词语或句子。诗歌中有几个孩子们不理解的词,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搜集了许多图片帮孩子们理解。例如:平时孩子们很少去观察一棵树北面叶子与南面叶子的不同,而诗歌告诉我们大树南面的叶子“稠”,北面的叶子“稀”。“稠”和“稀”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是个新词,我就通过图片让孩子们感受树叶的“稠、稀”,既理解了诗歌,又形象直观地明白两个词的意思。还有第五小节中的“沟渠”,孩子们也不理解,我也搜集了几张图片,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沟渠”。还搜集了“北极星与北斗星”的图片,让孩子们知道了北极星的位置。这样通过直观的图片,不用老师费多少唇舌,孩子们在自己的观察中理解了词语、句子。

3、在反复的`朗读中理解诗歌。诗歌的第六小节:最后课后有个问题:化得快的是南方还是北方?我让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这一小节。孩子们读了一遍后我问他们这个问题,大部分孩子都说:“化得快的是南方,北方化得慢!”我再让孩子们边看图边读,再来思考一下,一会儿孩子们还有一部分坚持刚才的答案,一部分同学否定了刚才的答案。我在图片的南方画上了太阳,让孩子们再边读边动脑想一想。就这样在反复的阅读中,全体同学都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化得快的是北方,因为太阳在南方,北方接受的阳光多,因此化得快。所以,在上课时我们要相信学生,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我想他们自己得到的答案比我直接告诉的答案会记得牢固得多吧。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4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介绍了在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

本课,我分为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

一、在室内课堂教学中,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在识字部分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学习识记生字。并采取都种形式帮助学生识记。

2.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多种形式、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能够比较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3.运用课件简化并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对理解了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4.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灵活应对。

二、室外教学

除室内教学之外,我带领学生去操场实地演练了本课的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为的是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掌握并运用。我对学生说:“老师希望你们永远没有机会用到这些方法,但是,走投无路时,或许它能救你一命……”

这样的尝试让我花费了比在班级上课多几倍的精力:纪律要提前规范好,声音上要提高声调,需要带领将近60人得队伍在操场上来回变换地方,需要记熟并且讲清楚每个辨别方法(因为没有课本教案和课件的帮助),需要将“看热闹”的.成分减少到最低,将知识的实用性在模拟的环境下提到最高……这些无疑让课堂难度上升不止一个梯度!但是,我觉得这是在课堂教学中的一次有益尝试,我愿意做下去,希望能收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希望学生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学到除语文知识、方法外的技能。

我会继续朝这方努力。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5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过程中,我请学生说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是如何为人们指明方向的?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融化比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较快的是南面。”而另一位学生却说:“融化比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较慢的是南面!”

当时我心想:课本上不是已经描写得很清楚了吗?怎么会不明白呢?”然后我就说:“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你看,”我在黑板上简单的画了一个沟渠的示意图。示意图一画出来,我立刻发现从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因为它面朝南!这时候我连忙说:“看,杨天毅说得很对,真是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为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沟渠的北边,所以是哪边的雪先化呢?”这时候我班学生一下都看懂了,齐声说:“北边!”然后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说:“如果这不是一个沟渠,而是一座山呢?”并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这时立刻就有学生说:“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对!”这时我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心里也挺高兴,终于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同时

我也为自己在写教学设计时的不仔细感到很自责。这节课正是由于学生的提示,我才没有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教学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后,我才彻底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就看教师如何去把握课堂了。可以这么说,孩子们能和老师共同把握课堂的方向,这堂课才是孩子们真喜欢的课!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6

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介绍了在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易懂,很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由字、词、句到段都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第二节时,通过理解太阳怎样帮助我们指点方向时,巧妙地将太阳在早上、傍晚的所指方向蕴含其中,并积累词语“旭日东升”“夕阳西下”。

2、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如导入时,我选择这样的方式:“小朋友们到野外去游玩,本来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情啊!可真没想到,三三两两结伴游玩时,这几个小伙伴忘记了时间,也找不到集合地点了!其实他们身边就有大自然的指南针可以给他们指明方向,可是这些粗心的孩子还没发现呢!你想帮助他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篇课文,看看我们可以怎样去帮助这些迷路的小朋友。”又如:教学第三节,让学生扮演北极星介绍怎样辨别方向;把枯燥的科学性知识,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与小伙伴合作读、接龙读、范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多种形式、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情感,读味道。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而展开课堂教学活动。

4、体现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这篇课文里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教学课文3~5小节时,指导学生小组学习,和其他小伙伴说说怎样使用其他的三个指南针。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小组最喜欢哪种天然的指南针,是如何学会使用天然的指南针的。在学生有合作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共识,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5、课文拓展部分,我让学生先总结2~5小节的学法,然后再学生事先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然学生仿写诗歌,做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6、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多媒体简化并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如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大自然的'指南针,再让全班同学互相阅读、交流。又如,在教学看积雪哪边化得快时,出示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沟渠里的积雪和高山上的积雪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习,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

不足:多媒体课件在不同的电脑中有时会出现格式或颜色改变的情况,由于没有提前在课室的电脑中调试,有些课件色彩调配不是很合理;在教学北极星那节时,为了能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北极星的位置,可以找些动画的课件,或者直接找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这样会更直观;由于在读书感悟中花得时间比较多,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到后面指导背诵的时间不够,展示仿写课文训练的时间比较紧。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理解课文2-4节,教学有关的生字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初步懂得一些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迷路)你能不能帮帮她?

2、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怎样在野外辨别方向。

出示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导:想不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接下去我们一起自学一下课文,大家把生字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并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

自学课文。

三、自学检查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并正音。

(二)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能帮我们分清南方和北方。

1、出示图,说说你知道哪一面是南方,哪一面是北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2、课文是怎么写的?从这节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

(1)学习第二节。

A、教学生字“影”。

B、理解词“忠实的向导”,把“太阳”比作了什么?并说说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2)学习第三节(引:如果是在晚上,我们怎么来辨别方向呢?)

A、你学懂了哪几个生字,教学生字“盏”“永”“闯”。

B、说说什么是“指路灯”?为什么说它是指路灯?

C、介绍北极星。

(3)学习第四节

A、理解字词“碰、稠、稀”。

B、说说怎样来辨别方向的`?理解“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树叶稀的一边是北方”。

四、课堂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4节。

2、小结:现在你能不能帮帮这个小姑娘?如果在晴天的中午——,如果在晚上——,如果在雨天——。

3、指导书写“导,盏,永,稀,碰”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8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读《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学习沟渠里的积雪怎样为人们指点方向的时候,我还真就“迷了路”,不能为孩子们“指点迷津”。

在理解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哪边化的快哪边化得慢,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时,这个问题的处理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给孩子们讲成积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面,化得慢的一面是北面,孩子们很相信老师,当时并没有质疑。下午做练习时,我请一名同学说说沟渠里的积雪是如何指点方向的?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得慢的是北面。“我微笑着点点头,正准备示意他答得正确,另一个孩子站起来不是很确定地说:“老师,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得慢的是南方!”怎么会是这个答案?我心想:书上不是说得很清楚吗?怎么会搞不清楚呢?怎么会呢?”我问,“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你看,”为了阻止他继续说下去,我在黑板上画起了示意图。示意图一画出来,我立刻发现从南边射过来的太阳光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因为它面朝南!我连忙停住了口,打开书仔细地看着课文“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的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其实书上就已经对应了呀,“快、慢”对“北、南”。这时有些孩子也反应过来了,开始小声嘀咕,孩子们眼睛里的迷茫让我愧疚、自责,怎么能出现这样的错误呢?镇静下来我连忙说:“果真如他所说,是老师讲错了。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为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所以是哪边的雪先化呢?”孩子们一下都看懂了,齐声说:“北边!”我又灵机一动,说:“如果这不是一个沟渠,而是一座山呢?”立刻就有孩子举起了手:“山坡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方,化的慢的是北方!”“对!”这时的我是既为孩子的聪明感到高兴,也为自己备课时的盲目自信汗颜。

课下回想课堂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景,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备课时对文本重点难点的把握不到位。

二、上课缺少精心的准备。上这课必须要准备课件,“沟渠”、“北极星”、“指南针”学生不了解,要出示图片,并补充有关北极星的知识。没有了制作课件的时间,只拿着一本书进课堂。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讲,尤其是对于孩子们不了解的事物,直观演示是必须的。

三、备课时预设不足,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从课堂上来看,不少孩子还没有正确的方向感,对于常见的事物熟视无睹,自然知识贫乏。

四、在上这课前,应该让孩子查找有关的资料:了解北极星、观察大树的枝叶特点,观察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9

执教的班级是xxx校二年级xx班,这个班级的学生比较多,之前没有对这个班级做过详细的了解,所以这次上课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没有掌握好。个别学生学习起来还是很吃力,对他们的关心似乎也少了点,这一方面还需要拿出多一点时间关注,引导学习吃力的孩子。

这堂课对于引导学生读书上欠缺了些,这篇课文是诗歌形式的',读起来也朗朗上口,除了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天然的指南针外,应该多引导学生读书,从读中感悟大自然中这些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我们辨别方向。比如第二小节,讲太阳会帮助我们辨别方向,中午的时候他在南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这一小节,我在处理上只是引导学生观察了图片中的方位,自己范读了一遍,一带而过,显然对于学生照顾少了,学生启而不发。

这次上课的收获是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文字中学习,找到快乐,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感受文本,这样就会学的更好。

第三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重点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进行编排的,重点培养学生汲取自然知识,培养会观察的习惯。本文是一首秀丽的小诗,语言特别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在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时,我就重点确定了朗读,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感知语言,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领悟大自然的奥秘。

本文为我们介绍了四种指南针,忠实的向导太阳,指路明灯北极星,大树和沟渠里的积雪,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本文的教学重点还有“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难点是“启发学生孩子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从生活走入文本,再从文本走入生活,把二者有机结合。我想这就是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所在吧。

在第一课时里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读通了课文,理解了不懂的词语。第二课时就重点学习四种指南针。我采用了的是详细讲解第一个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并总结学习方法,剩下的三种指南针让孩子们以四人小组的学习方式进行小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每一个孩子,每个学习小组的孩子积极交流。而后我让学习小组分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在交流的同时解决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如为什么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并解决课文中的难点:沟渠里的雪为什么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

同时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由字、词、句到段都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进行“忠”教学中把它与句子结合起来,进行理解学习,拓展延伸到:下面这些情况我们又该叫他忠实的什么,从忠实的观众、忠实的伙伴中加深对忠实的理解。创设情境来自由表达,如果你是原野上这棵大树,一个迷路的小朋友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告诉他用你来辨别方向。

本节课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与师生合作读、范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在学习沟渠里的积雪时,我发现:要突破一个课时的重难点,光自己理解还远远不够,还得认真了解学生的学情,充分预设每个孩子可能出现的状况。这里学生原有的知识是南方的积雪融化得更快,北方的融化得更慢。所以学生汇报时就重点质疑了这一点。我想起了一个老师曾说过,如果学生还不能读懂,而你又不能很好地引导时,就让他再回到课文中去。于是我又把这个问题推了回去:你们再认真读读这段话,去寻找奥秘,这是哪里的积雪?于是孩子们豁然开朗,马上就打到了“沟渠”这个关键词语,同时运用课件,太阳光的直射,南面被山所遮挡,孩子们水到渠成地理解到地理位置不同,积雪所在的方向位置变化也就不一样。最后,我领引学生观察作者的词顺序化得快对应下一句是北面,化得慢对应的是南面,从而感受到作者的用词之严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求知热情,又让学生在情感领域里意识到: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要从疑问开始!我们的教学也更为实效地解决了重难点。原来,文本中字里行间,引发着教学设计的灵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作者也有隐藏最佳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我们教者去发现。

课文最后的拓展中,我提出了“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不仅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是引导学生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并培养学生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青苔来辨别方向:“不长青苔的一面是南面,长青苔的一面是北面。”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树木的年轮辨别方向“年轮宽的一面是南面,年轮窄的一面是北面”。在孩子们的资料汇报中,让他们实现资源共享,丰富知识。为了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我特意向全班同学推荐了《十万个为什么》,希望他们能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同时本课也存在不少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对这四种指南针没有做到有详有略,平均使力后的结果就是最好积雪那一小节的难点突破时间不够。因为这是四种并列的段落,所以在教学时只要重点品读太阳这一种指南针,然后中间的两种学生汇报得不错就可以不用多加引导,然后省出更多的时间去突破最后那个难点。

其次,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感觉孩子的合作的热情高涨,现在也形成了讨论的氛围,但是在汇报的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多倾听并学会补充其他同学的观点,也是以后的课堂上需要重点反思的地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短小、通俗的诗歌。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大胆放手,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我对课文的讲解、分析。

首先,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和小伙伴出去玩,迷路了会怎么办?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通过小组讨论、集体汇报等形式,学习课文中的四种方法。在小组学习时我及时巡视指导,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的方法,并找到相应的段落再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或书中的句子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学习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集体汇报、进行总结。如学习大树一节:学生说我知道大树也能告诉我方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我又问:“为什么会一面稠,一面稀呢?”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从而也更进一步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知识。在学习第五节时,孩子们遇到了一点困难,到底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南方还是北方呢?课文中没有明确说出来,于是我就通过画图引导他们思考,通过这种直观的形式,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应该是北方。最后,在拓展环节我提出问题:“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天然指南针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课后孩子纷去查找资料,也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科学性、知识性非常强的文章,处理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识课,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如何让孩子觉得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是那么神秘、那么有趣……这堂课里首先做到教师和学生语言的融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不是问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亲切的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其次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如:教学第二段时,教师扮演迷路的小孩,学生当太阳指点方向。

又如:教学第三段,让学生当北极星考一考学生怎样辨别方向;再如教学第四自然段,让学生演大树,自我介绍大树指点方向的方法。把枯燥的科学性知识,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通过钻研、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如:教学“太阳”指点方向时,通过当太阳帮迷路的小孩指点方向的游戏中,巧妙地把太阳在早上、傍晚的所指方向蕴含其中,并积累词语“旭日东升”“夕阳西下”;再如对“忠实”这一词语的理解,在让学生理解“太阳为什么是个忠实的向导”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值得自己信任、可靠的人和事,使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又如:第三自然段的难点是如何在黑夜里找到北极星,利用课件形象演示后,让学生找找儿歌的后半部分,巧妙的把找北极星的方法集于易读易记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中;如教学“第五自然段”,通过实验学生知道沟渠里的雪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后。让学生改写这节诗句,实现了读写迁移;如在教学完四种天然指南针后,把它们是怎样准确指点方向归纳为“我会填”,让学生自由说、开火车说、没有发过言的站起来说,全面参与,大面积练习。在最后,我提出了“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不仅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是引导学生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并培养学生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 我班已建立班级博客圈,欢迎来访^_^0 推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4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告诉我们要是在大自然的旷野中迷了路该怎么办?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

(1)我国地处北半球,正午时太阳所在的方向就是南方,于是太阳成了我们的指南针;

(2)晚上,北极星可以为我们指示北方;

(3)阴雨天,大树的枝叶稀稠可以帮我们辨别方向,树叶茂密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少的一边就是北方;

(4)冬天里,沟渠里的积雪的多少,也能帮我们辨别南北的方向。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一定会把我们和学生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之后,我利用课件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了太阳光的照射和沟渠里的积雪,由于被沟渠的壁挡住了,所以阳光先照到沟渠中北面的积雪,所以北面的积雪先化,南面的积雪反而化得慢。看了直观的画面,学生就一下子理解了。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我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高山和太阳,请同学观察,高山上的积雪和阳光照射与沟渠里的不同之处,然后说说:高山上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哪一方?这时的学生已能清楚地辨别了。

从学生的辩论中,我发现了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而且也能完整地表达,我们应该给他们创设这样的机会,从中学生展示了自我,老师也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5

五月三号是家长开放日,我执教的是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因为是家长来听课,这课跟平常的教研课侧重点有所不同。每个家长都盯着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老师叫到而且回答精彩得到老师的满意,所以我把答题的面撒得很广,尽量叫到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了解尽可能让每一位回答的同学满意地坐下,即使读一个词语也好。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中,向我们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和积雪四种大自然的指南针。但的科学性、知识性都非常强,处理得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识课,变得枯燥乏味。如何让孩子们觉得大自然是那么神秘、那么有趣?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

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可以简化并突破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难点是如何在黑夜里找到北极星,我利用课件形象演示后,使学生认识了北斗七星,再找到北极星就容易了。

最难的是第五自然段的积雪这一天然指南针,沟渠里的雪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受前面知识的影响,大家一致认为是南边化得快。真是如此吗?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太阳光的照射和沟渠里的积雪,由于被沟渠的壁挡住了,阳光先照到沟渠中北面的积雪,所以北面的积雪先化,南面的积雪反而化得慢。看了直观的画面,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那么高山上的积雪呢?我再出示高山和太阳,请同学们观察高山上的积雪和阳光照射与沟渠里的不同之处,然后说说高山上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哪一方?这时的学生已能清楚地辨别了。最后,把南边和北边放进课文里读一读,印象就深刻了。

2、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教学“太阳”指点方向时,先理解“忠实”“向导”的意思,为什么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聪明的小朋友马上说出了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是不动的。在通过理解太阳怎样帮助我们指点方向中,我运用做“小诗人”的形式,巧妙地把太阳在早上、傍晚的所指方向蕴含其中。

学完“大树来帮忙”,提示学生:植物生长需要阳光,阳光充足的地方,植物就长得快,长得好。根据植物生长的特点,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当出示果子、树皮、年轮后再让学生仿照课文说一段话,学生说得还真不错:“年轮疏的一面是南边,年轮密的一面是北边”“树皮光滑的`一面是南边,树皮粗糙的一面是北边”。这样就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1、诗歌的教学应更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情感,读出味道。由于本课知识难点较多,我重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忽视了朗读的指导。

2、备课时预设不足,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从课堂上来看,不少孩子还没有正确的方向感,如我们的学校朝哪个方向就不知道。我应该在上这课前让孩子查找有关的资料,了解北极星、观察大树的枝叶特点,以及阳光下的影子变化等,现在这些我就作为课外延伸的作业了。

3、课堂上缺少合作学习。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需要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今天没有家长来听课,我会尝试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来学习这篇文章。学生一开始不可能独立进行研究工作,需要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我还是选择较为“保险”的教法。

课堂中的不确定性,是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人所能完全掌控的,而这恰恰是教学的魅力所在。教了那么多年的语文,回过头来想想这课是越来越不会上了。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6

教学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后,我才彻底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就看教师如何去把握课堂了。可以这么说,孩子们能和老师共同把握课堂的方向,这堂课才是孩子们真喜欢的课!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过程中,我请同学说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是如何为人们指明方向的?这时张彬彬同学站起来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融化比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较快的是南面。”而吴金泽同学却说:“融化比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较慢的是南面!”当时我心想:课本上不是已经描写得很清楚了吗?怎么会不明白呢?”然后我就说:“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你看,”为了阻止他继续说下去,我在黑板上简单的画了一个沟渠的示意图。示意图一画出来,我立刻发现从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因为它面朝南!这时候我连忙说:“看,吴金泽同学说得很对,真是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为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沟渠的北边,所以是哪边的雪先化呢?”这时候我班学生一下都看懂了,齐声说:“北边!”然后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说:“如果这不是一个沟渠,而是一座山呢?”并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这时立刻就有学生说:“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对!”这时我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心里也挺高兴,终于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同时我也为自己在写教学设计时的不仔细感到很自责。这节课正是由于学生的提示,我才没有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7

【学习目标】

1、会认“针”等4个生字,会写“忠”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课前准备】

1、指南针。

2、课件:天然的指南针。

3、生字词卡片。

4、了解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故事导人。(故事主要内容是去野外游玩,不小心与同学们走散,迷了路)

2、设疑:这时该怎么办?(请学生想各种可能)

3、揭示课题,老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随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随机识字:

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特殊的'分节方式再指名分节读,在读中正音。本课的四个生字都是翘舌音,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里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用笔做上记号。

4、出示指南针,简单介绍它的作用。

5、讨论交流:课文中讲的“天然的指南针”指的是什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在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进行研究。(四人小组学习)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问一问。

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忠实”“向导”“稠”“稀”“分辨”等字词。

并用课件演示文中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了解能辨别方向的原因。

3、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指导书写

1、齐读课文。

2、巩固生字:(做从生字卡片中找字的游戏)

⑴ 我有一颗中国心。(忠)

⑵ 左右结构的字。(稠、针)

⑶ 找找上下结构的字。(忠、盏)

⑷口头填空:一( )灯。

3、指导书写:

⑴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第一行的三个字是上下结构,三个字都是上窄下宽;第二、三行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⑵ 让学生说说写这些字应该注意什么。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8

今天处里搞活动,由我执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一课,刚开始备课时感觉无从下手,因为这是一首科学性、知识性很强的诗歌,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上成常识课。经过查阅各种资料,终于有了头绪,最后我把它看成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让孩子通过学习,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我把“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难点是“启发学生孩子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从生活走入文本,再从文本走入生活,把二者有机结合。我想,这样就是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所在吧。

这篇课文是以诗歌形式出现的,朗朗上口,浅显易懂。但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时间短,如果只是老师在枯燥地讲解,势必会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而且,课文中出现的天然指南针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与现实生活是有距离的,为避免枯燥乏味,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多形式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和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把整堂课贯穿于送迷路的小白兔回家,经过重重考验,通过闯关拿宝藏里的钥匙,给小白兔指点方向。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欲望,在学习中激发他们的爱心,又能在整个故事中学到知识。

低年级的小孩子毕竟认知能力有限,需要老师的“引”和“导”。有时,老师交给他们书写生字的笔顺和要点,也有一些孩子不会规范书写,书写时很随意,生字指导也就极为重要。在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字来指导识记和书写。比如我在指导书写“慌”,让孩子自己发现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地方,孩子们会很认真的指出要注意左窄右宽,亡字不要加点,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等等,让孩子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孩子感到学习生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这样,孩子们就能识记的牢,书写的对。孩子是最乐意当“小老师”的,所以,在孩子们书写完之后,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同桌互相检查书写,写的好的给他奖励一个星星,写的不好的给指出不足的地方并改正。在平日教学中,我一直很重视引导孩子在积累词语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以,在每每遇到一些词语时我都会进行拓展,让学生把这些词与生活相联系,再灵活地进行词语搭配,最后用这些词进行说话。

这已是二年级的下半学期,为了更好地与中高年级接轨,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孩子们练说,练笔。在这节课,我也力求体现我的教学设想,让孩子走入文本,换位体会。我想,孩子们能在趣味无穷的语文学习中领会到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奥秘,增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获得知识可以帮助理解文本,文本中学到的知识更有利于生活。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9

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介绍了在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易懂,很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良好。

由于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我以游戏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了生字词,同时在课文学习过后加入了挑战:看图片找方向。利用巧妙的.语言将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起来。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穿插字词教学,做到词不离句,让学生从字到词,从词到句逐步理解到运用。在理解“沟渠”一词时,我并没有乏味的说教,解释。而是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再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做到了图文结合。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散了思维,还理解了词语。在“盏”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学生很快的辨认出这个字的书写要点。还有在课堂中随时纠正学生回答问题的不完性,培养他们从小就要有说完整句子的习惯。

第三自然段的难点是如何在黑夜里找到北极星,利用课件讲解方法后,我让学生在图片中找找北极星,这就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中。在教学第五小节时,学生通过讨论、画图的方法知道了沟渠里的雪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最后,我提出了“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不仅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是引导学生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并培养学生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

这节课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坚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做得更好。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0

人教版第五个单元主要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科学性、知识性非常强的文章,处理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识课,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我把“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难点是“启发学生孩子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从生活走入文本,再从文本走入生活,把二者有机结合。我想,这样就是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所在吧。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在识字部分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学习识记生字。并采取都种形式帮助学生识记。

2、.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默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多种形式、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3、能运用自己制作的图片、简笔画并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对理解了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4、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很高傲,回答问题很积极,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5、在片段表演方面,学生配合的很融洽,表演很精彩,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1

人教版第五个单元主要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科学性、知识性非常强的文章,处置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识课,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如何让小朋友觉得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是那么神秘、那么有趣……于是在自身对课改新大纲感悟和认识上,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1、品味美感。诗歌教学应更强调多读少讲,让同学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情感,读出味道。在读本文时,让同学边读边考虑,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而不是一味的讲解灌输,让小朋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而理解文章。这也防止了将本文变成常识课。让小朋友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同学的评价,重视发挥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同学人文素养和品味。

2、重交流。 这堂课里首先做到教师和同学语言的融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不是问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亲切的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其次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如:教学第二段时,教师扮演迷路的小孩,同学当太阳指点方向;又如:教学第三段,让同学当北极星考一考同学怎样区分方向;再如教学第四自然段,让同学演大树,自我介绍大树指点方向的方法。让同学根据理解充沛的说,很好的锻炼了同学的表达能力。

3、拓展。在本课中我重视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视通过钻研、利用教材,引导同学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如教学“第五自然段”,通过实验同学知道沟渠里的雪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后。让同学改写这节诗句,实现了读写迁移;如在教学完四种天然指南针后,把它们是怎样准确指点方向归纳为“我会填”,让同学自由说、开火车说、没有发过言的站起来说,全面参与,大面积练习。在最后,我提出了“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不只是拓展同学的思维,更是引导同学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并培养同学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加强了同学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并且让同学仿照诗歌的形式写一写,说一说。更为小朋友们拓宽视野做好铺垫,让小朋友们愿意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身的只是储藏。

待改进的地方:

1、因为平时很少讲公开课感觉很有些紧张,放得不开。我想自身在以后更多的关口中,都应该淡然处之,坦然面对,这样才更能发挥展示课堂的机智。

2、在努力想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中自身的语言还是有些急躁。

3、在交流环节上可以用小纸条将四种天然指南针区分的方法以列表的形式在班上分小组讨论后在交流。更能体现同学的自主。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科普类诗歌。全文共有六个小节,用简短的语句介绍了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

这首诗歌和以前富有童趣的儿童诗歌有所不同,要让学生在读反复读中理解诗歌的同时,还要学会辨别方向的方法。我们课题组要求我执教这篇诗歌来共同探讨诗歌的教学,这对我也是一项新的挑战,因为在一册教材书中,就一篇或两篇的诗歌,有可能自己上得不好,但能使自己在诗歌教学中有所突破,迎难而上吧!上完课,自己感觉上的不是很好。回头再想一想这节课,感觉自己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的以下几个环节还不错。

1、结合学生熟悉的儿歌帮学生理解文本。记得孩子们上一年级时在“语文园地”中学过一首辨别方向的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这是晴朗的早晨辨别方向的方法,我先出示儿歌让孩子们读一读,再次重温太阳在东方时四个方位的方向。并由此告诉孩子们我国处在北半球,中午时太阳在南方,这样孩子们面向太阳所在的南方,再用手指一指自己各个方向的方位,孩子们就在轻轻松松的“指一指,做一做”中明白了第二小节“太阳为什么是个忠实的向导”?读起来就胸有成竹、明明白白。

2、借助图片帮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词语或句子。诗歌中有几个孩子们不理解的词,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搜集了许多图片帮孩子们理解。例如:平时孩子们很少去观察一棵树北面叶子与南面叶子的不同,而诗歌告诉我们大树南面的叶子“稠”,北面的叶子“稀”。“稠”和“稀”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是个新词,我就通过图片让孩子们感受树叶的“稠、稀”,既理解了诗歌,又形象直观地明白两个词的意思。还有第五小节中的“沟渠”,孩子们也不理解,我也搜集了几张图片,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沟渠”。还搜集了“北极星与北斗星”的图片,让孩子们知道了北极星的位置。这样通过直观的图片,不用老师费多少唇舌,孩子们在自己的观察中理解了词语、句子。

3、在反复的朗读中理解诗歌。诗歌的第六小节:“”最后课后有个问题:化得快的是南方还是北方?我让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这一小节。孩子们读了一遍后我问他们这个问题,大部分孩子都说:“化得快的是南方,北方化得慢!”我再让孩子们边看图边读,再来思考一下,一会儿孩子们还有一部分坚持刚才的'答案,一部分同学否定了刚才的答案。我在图片的南方画上了太阳,让孩子们再边读边动脑想一想。就这样在反复的阅读中,全体同学都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化得快的是北方,因为太阳在南方,北方接受的阳光多,因此化得快。所以,在上课时我们要相信学生,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我想他们自己得到的答案比我直接告诉的答案会记得牢固得多吧。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3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告诉我们要是在大自然的旷野中迷了路该怎么办?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

(1)我国地处北半球,正午时太阳所在的方向就是南方,于是太阳成了我们的指南针;

(2)晚上,北极星可以为我们指示北方;

(3)阴雨天,大树的枝叶稀稠可以帮我们辨别方向,树叶茂密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少的一边就是北方;

(4)冬天里,沟坡积雪的多少,也能帮我们判别南北的方向。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一定会把我们和学生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由字、词、句到段都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进行“忠”和“盏”的教学中把它们与句子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拓展延伸到:“除了课文中所说的忠实的向导以外还可以说忠实的什么”,“北极星是盏指路灯”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等。在学完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还有哪些可以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树木的.年轮辨别方向:“年轮宽的一面是南面,年轮窄的一面是北面”;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果子的颜色来辨别方向:“果子颜色深的一面是南面,果子颜色浅的一面是北面。”等等。然后再让学生像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再说一段话。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丰富知识。给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时间,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利用画面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理解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哪边化的快哪边化得慢,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时,应该是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面,化得慢的一面是南面。对此,学生不容易理解,因为按照常识,应该是南面照到的阳光多,积雪化得快。我就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在沟渠里,阳光从南面照过来,由于被沟渠的壁挡住了,所以阳光先照到沟渠中北面的积雪,所以北面的积雪先化,南面的积雪反而化得慢。看了图画,学生就一下子理解了。

3、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与小伙伴合作读、接龙读、范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课下回想课堂上的情景,存在以下不足:

备课时预设不足,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从课堂上来看,不少孩子还没有正确的方向感,对于常见的事物熟视无睹,自然知识贫乏。

在上这课前,应该让孩子查找有关的资料:了解北极星、观察大树的枝叶特点,观察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4

这是一首简明通俗,同时包含丰富的自然知识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适合朗读,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现在的孩子阅读量普遍较大,课文中的.内容学生可能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所以,教学时要用他们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

本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教学本课,要让孩子们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体会大自然的奥秘与情趣,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科学知识。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其实,在大自然中处处充满了神奇与奥秘。我们一定要细细观察,多多思考,还要通过看书、上网等多种方法搜集各种资料,这样我们才能在科学的世界里遨游、飞翔。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5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读《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学习沟渠里的积雪怎样为人们指点方向的时候,我还真就“迷了路”,不能为孩子们“指点迷津”。

在理解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哪边化的快哪边化得慢,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时,这个问题的处理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给孩子们讲成积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面,化得慢的一面是北面,孩子们很相信老师,当时并没有质疑。下午做练习时,我请一名同学说说沟渠里的积雪是如何指点方向的?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得慢的是北面。“我微笑着点点头,正准备示意他答得正确,另一个孩子站起来不是很确定地说:“老师,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得慢的是南方!”怎么会是这个答案?我心想:书上不是说得很清楚吗?怎么会搞不清楚呢?怎么会呢?”我问,“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你看,”为了阻止他继续说下去,我在黑板上画起了示意图。示意图一画出来,我立刻发现从南边射过来的太阳光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因为它面朝南!我连忙停住了口,打开书仔细地看着课文“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的.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其实书上就已经对应了呀,“快、慢”对“北、南”。这时有些孩子也反应过来了,开始小声嘀咕,孩子们眼睛里的迷茫让我愧疚、自责,怎么能出现这样的错误呢?镇静下来我连忙说:“果真如他所说,是老师讲错了。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为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所以是哪边的雪先化呢?”孩子们一下都看懂了,齐声说:“北边!”我又灵机一动,说:“如果这不是一个沟渠,而是一座山呢?”立刻就有孩子举起了手:“山坡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方,化的慢的是北方!”“对!”这时的我是既为孩子的聪明感到高兴,也为自己备课时的盲目自信汗颜。

课下回想课堂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景,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备课时对文本重点难点的把握不到位。

二、上课缺少精心的准备。上这课必须要准备课件,“沟渠”、“北极星”、“指南针”学生不了解,要出示图片,并补充有关北极星的知识。没有了制作课件的时间,只拿着一本书进课堂。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讲,尤其是对于孩子们不了解的事物,直观演示是必须的。

三、备课时预设不足,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从课堂上来看,不少孩子还没有正确的方向感,对于常见的事物熟视无睹,自然知识贫乏。

四、在上这课前,应该让孩子查找有关的资料:了解北极星、观察大树的枝叶特点,观察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

第四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提倡以读代讲,是为了减少教师对课文进行繁琐零碎地分析,把读书的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课堂上,我设置了多种形式地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小组合作读,引读,齐读,师生合作读。通过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领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相信学生会读懂。在读的基础上,我还设置了情境表演课文。学生在预习时自己制作了头饰,课堂上,他们戴着北极星、大树、积雪、太阳,一个个都兴高采烈地想表演,情景表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积极地参与了课堂活动。整节课学生读的多,说的多,相对于我,只是扮演了一个合作学习者的角色。

课前我还布置了让学生搜集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尽管农村的学生没有网络,没有很多的课外书,但是他们还是在自己仅有的工具书上搜集到了有用的资料。收集资料有助于学生拓宽生活视野,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收集资料能让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充满科学性与知识性、秀丽有趣的小诗,如何让孩子觉得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对大自然充满向往与探索的兴趣?这是我备课时一直考虑的问题。本课的教学有三点自己比较满意:

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大胆放手,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我对课文的讲解、分析。首先,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在野外迷路了会怎么办?”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通过小组讨论、集体汇报等形式,学习课文中的四种方法。在小组学习时我及时巡视指导,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的方法,并找到相应的段落再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或书中的句子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学习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集体汇报、进行总结。如学习大树一节:学生说我知道大树也能告诉我方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5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5篇。我又问:“为什么会一面稠,一面稀呢?”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从而也更进一步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知识。

二、利用简笔画,突破难点。

沟渠里的积雪怎样给我们指引方向,教材只给我们说“看看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到底哪边是南,哪边是北,却没有几个学生清楚。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我画了一条沟渠,里面一面的雪多,另一面的雪少,请学生判断到底哪面是南,哪面是北,并说明理由。刚开始,不少学生认为雪多的一面是北,少的一面是南,理由是太阳在南边,把南边的雪晒化了。只有一名学生认为雪少的一面是北,雪多的一面是南。此时我没有急于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答案,而是让他们再读课文,看看自己的理解有没有改变。孩子们再次思考,但仍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此时,我在沟渠的一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请学生再来判断。这样一来学生马上明白了,原来积雪多的一面是南方,而积雪少的一面是北方,因为沟渠的边沿挡住的南边的太阳光。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的明白,我又画了一座小山包,一边积雪多,一边积雪少,请学生判断方向。这次学生马上明白了积雪多的是北房,积雪少的一面是南方。接下来我又画了一条宽宽的街道,两边是高楼大厦,请学生判断是街道南边的雪化得快,还是北边的雪化得快。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也很快给出了答案:街道北边的雪化得快,街道南边的雪化得慢。

三、巧妙延伸,拓展激趣

学完全诗,在拓展环节我提出问题:“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天然指南针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不仅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

课下回想课堂上的情景,存在以下不足:

备课时预设不足,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从课堂上来看,不少孩子还没有正确的方向感,对于常见的事物熟视无睹,自然知识贫乏。

在上这课前,应该让孩子查找有关的资料:了解北极星、观察大树的枝叶特点,观察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

第五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5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

人教版第五个单元主要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科学性、知识性非常强的文章,处置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识课,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如何让小朋友觉得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是那么神秘、那么有趣……于是在自身对课改新大纲感悟和认识上,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1、品味美感。诗歌教学应更强调多读少讲,让同学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情感,读出味道。在读本文时,让同学边读边考虑,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而不是一味的讲解灌输,让小朋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而理解文章。这也防止了将本文变成常识课。让小朋友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同学的评价,重视发挥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同学人文素养和品味。

2、重交流。 这堂课里首先做到教师和同学语言的融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不是问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亲切的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其次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如:教学第二段时,教师扮演迷路的小孩,同学当太阳指点方向;又如:教学第三段,让同学当北极星考一考同学怎样区分方向;再如教学第四自然段,让同学演大树,自我介绍大树指点方向的方法。让同学根据理解充沛的说,很好的锻炼了同学的表达能力。

3、拓展。在本课中我重视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视通过钻研、利用教材,引导同学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如教学“第五自然段”,通过实验同学知道沟渠里的雪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后。让同学改写这节诗句,实现了读写迁移;如在教学完四种天然指南针后,把它们是怎样准确指点方向归纳为“我会填”,让同学自由说、开火车说、没有发过言的站起来说,全面参与,大面积练习。在最后,我提出了“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不只是拓展同学的思维,更是引导同学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并培养同学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加强了同学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并且让同学仿照诗歌的'形式写一写,说一说。更为小朋友们拓宽视野做好铺垫,让小朋友们愿意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身的只是储藏。

待改进的地方:

1、因为平时很少讲公开课感觉很有些紧张,放得不开。我想自身在以后更多的关口中,都应该淡然处之,坦然面对,这样才更能发挥展示课堂的机智。

2、在努力想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中自身的语言还是有些急躁。

3、在交流环节上可以用小纸条将四种天然指南针区分的方法以列表的形式在班上分小组讨论后在交流。更能体现同学的自主。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告诉我们要是在大自然的旷野中迷了路该怎么办?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

(1)我国地处北半球,正午时太阳所在的方向就是南方,于是太阳成了我们的指南针;

(2)晚上,北极星可以为我们指示北方;

(3)阴雨天,大树的枝叶稀稠可以帮我们辨别方向,树叶茂密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少的一边就是北方;

(4)冬天里,沟坡积雪的多少,也能帮我们判别南北的方向。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一定会把我们和学生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由字、词、句到段都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进行“忠”和“盏”的教学中把它们与句子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拓展延伸到:“除了课文中所说的忠实的向导以外还可以说忠实的什么”,“北极星是盏指路灯”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等。在学完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还有哪些可以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树木的年轮辨别方向:“年轮宽的一面是南面,年轮窄的一面是北面”;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果子的颜色来辨别方向:“果子颜色深的一面是南面,果子颜色浅的一面是北面。”等等。然后再让学生像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再说一段话。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丰富知识。给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时间,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利用画面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理解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哪边化的快哪边化得慢,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时,应该是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面,化得慢的一面是南面。对此,学生不容易理解,因为按照常识,应该是南面照到的阳光多,积雪化得快。我就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在沟渠里,阳光从南面照过来,由于被沟渠的壁挡住了,所以阳光先照到沟渠中北面的积雪,所以北面的积雪先化,南面的积雪反而化得慢。看了图画,学生就一下子理解了。

3、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与小伙伴合作读、接龙读、范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课下回想课堂上的情景,存在以下不足:

备课时预设不足,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从课堂上来看,不少孩子还没有正确的方向感,对于常见的事物熟视无睹,自然知识贫乏。

在上这课前,应该让孩子查找有关的资料:了解北极星、观察大树的枝叶特点,观察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3

缺点

第一节课上课开始时投影仪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故障,然而自己的思路完全定在了课件上,缺乏脱离课件而驾驭课堂的能力,关键在于没有把教案的重点和亮点熟记于心。虽然备课的时候是按照“学生说到哪里,我就指导到哪里”的原则,但是上课时却没有很好的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整个的学习过程中。

课后交流的时候,大家说我的声音有点小。这方面需要在讲课的时候特别注意一下,必须让学生听清楚要讲的内容。

上课的时候,我在教室里走动的`速度比较快而且频繁,以致学生光顾着找我而影响了自己的思路。为了照顾到那些不注意听讲的,我完全可以慢慢地走过去轻轻地敲一下桌子,让学生知道我的走动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大多数学生也可以不分散注意力集中的学生。

上课时有位同学提出“为什么把毛主席比喻为北极星?”的问题,我当时只顾着理解本课文中辨别方向的方法了,对这一问题没有仔细思考。课后交流后,经大家的一番解说,我才明白原来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不过是一个浅显的道理。毛主席就像北极星一样为我们中国指明了一条路,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当时只是浮于文章的表面没有很好的思考文章的延伸意义,需要在课后多读一些书多掌握一些知识。

自己的肢体语言用的还不够,需要多锻炼一下。

优点:课堂上鼓励性的话语用的较多如“好”“很好”“对”“可以”,大多数同学都能照顾到,时间的分配上还可以,学生发现了问题一般靠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进行解决,鼓励他们观察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区别记忆。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4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旨在通过学习,让孩子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学着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我把“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难点是“启发学生孩子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从生活走入文本,再从文本走入生活,把二者有机结合。我想,这样就是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所在吧。

低年级的小孩子毕竟认知能力有限,需要老师的“引”和“导”。有时,老师交给他们书写生字的笔顺和要点,也有一些孩子不会规范书写,书写时很随意,生字指导也就极为重要。在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字来指导识记和书写。由课题入手分辨“迷”和“谜”,认知“稠”字时反义词识记“稀”,分辨字形字义有什么有关,量词使用识记“盏”,引导孩子观察“皿字底”就像是灯的底座,而上半部分的两横是倾斜的,那一点就是灯光。让孩子感到学习生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这样,孩子们就能识记的牢,书写的对。孩子是最乐意当“小老师”的.,所以,在孩子们初读过课文后,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同桌互相检读课文后的生字条,既能加强识记生字,又培养了孩子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学习能力和意识。在平日教学中,我一直很重视引导孩子在积累词语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以,在设计理解“忠实”时,我先从“忠”入手,让学生明白只有发自内心的忠实,忠诚才是真正的忠实和忠诚,要用心和他人交往,然后再与生活相联系,灵活地进行词语搭配。这也是我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的教学思路。教学“慌”字时也是如此,由此引入课文,旨在让孩子们明白遇到事情不能慌张,要冷静,要动动脑筋,学会生活。

在理解天然指南针“沟渠里的积雪”时,因为学生实际感悟弱,所以,我运用比物演示来帮助孩子们理解。直观的感受化难为易,学生一下就理解了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再让孩子们变文中问为自己答,乐趣无穷。仿课文句式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辨别方向的方法更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实现读写迁移。

我想,孩子们能在趣味无穷的语文学习中领会到大自然的奥秘,增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获得知识可以帮助理解文本,文本中学到的知识更有利于生活。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5

执教的班级是xxx校二年级xx班,这个班级的学生比较多,之前没有对这个班级做过详细的了解,所以这次上课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没有掌握好。个别学生学习起来还是很吃力,对他们的关心似乎也少了点,这一方面还需要拿出多一点时间关注,引导学习吃力的孩子。

这堂课对于引导学生读书上欠缺了些,这篇课文是诗歌形式的,读起来也朗朗上口,除了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天然的指南针外,应该多引导学生读书,从读中感悟大自然中这些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我们辨别方向。比如第二小节,讲太阳会帮助我们辨别方向,中午的时候他在南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这一小节,我在处理上只是引导学生观察了图片中的方位,自己范读了一遍,一带而过,显然对于学生照顾少了,学生启而不发。

这次上课的收获是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文字中学习,找到快乐,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感受文本,这样就会学的更好。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6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充满科学性与知识性、秀丽有趣的小诗,如何让孩子觉得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课文很有趣。如何让孩子对大自然充满向往与探索的兴趣,这是我备课时一直考虑的问题。

首先通过齐读、个人读 、小组接龙读、师生合作读多种方式的读,以读代讲,使学生自然而然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避免了单纯的讲解,避免把美丽的'诗歌讲成了科普文章。

2 本课重难点的处理,充分读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例如图片理解四种天然指南针如何指点方向,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3 安排说话和写话。即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又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语文素养。

同时,我也发现这节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像学生参与度不高,拓展环节时间安排紧张,感觉有点仓促等。

就本节课存在的问题以及平时发现的问题,自我认为以后在以下方面多努力:1 多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2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有利于课堂上交流展示。3 课堂是老师的基本阵地,以后力求每节课都按照公开课去准备,去上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把每节课都上成精品课,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短小、通俗的诗歌。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大胆放手,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我对课文的讲解、分析。

首先,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和小伙伴出去玩,迷路了会怎么办?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通过小组讨论、集体汇报等形式,学习课文中的四种方法。在小组学习时我及时巡视指导,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的方法,并找到相应的段落再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或书中的句子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学习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集体汇报、进行总结。如学习大树一节:学生说我知道大树也能告诉我方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我又问:“为什么会一面稠,一面稀呢?”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从而也更进一步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知识。在学习第五节时,孩子们遇到了一点困难,到底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南方还是北方呢?课文中没有明确说出来,于是我就通过画图引导他们思考,通过这种直观的形式,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应该是北方。最后,在拓展环节我提出问题:“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天然指南针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课后孩子纷去查找资料,也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8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介绍了在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很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由字、词、句到段都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进行“慌”和“盏”等字的教学中我采用比较形近字的方法进行学习,强化记忆生字。教学中我采用“先扶后放”的教法,重点指导学习第二小节,然后让学生合作学习三至五小节并完成读书报告,最后在理解词语“向导” 和句子“忠实的向导”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运用课件简化并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对理解了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3、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与小伙伴合作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多种形式、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4、借助一首小诗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展,使学生了解到大自然中更多的指南针。

不足之处:

1.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真正做到有序有效。

2.对于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还不够,没有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的学生还不够广泛。

3.在对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哪边化的快哪边化得慢,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这个问题的处理上虽然有利用课件直观演示,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弄明白。如果能再加上一点图画演示,区分沟渠是“凹陷”的,而小山和房子都是“凸起”的,接受太阳光的面不一样,教师再相机用语言来进一步说明,我想这个难点能更加清楚明白的迎刃而解。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9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过程中,我请同学说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是如何为人们指明方向的?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融化比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较快的是南面。”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而另一部分孩子似乎有不同的意见,但也说不出我们来。一同学说:“融化比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较慢的是南面!”他的话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但是没有谁能说服对方。

当时我想课本上已经写了,怎么会这样呢?我说:“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大家看。”为了让他们明白,我在黑板上简单的画了一个沟渠的示意图。示意图一画出来,立刻同学发现了问题所在。他说:“从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是沟渠的北边,因为它面朝南!”这时候我连忙说:“看,说得很对,沟渠里的积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为南边射过来的太阳照到的沟渠的北边,所以是哪边的雪先化呢?”这时候我班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地说:“北边!”

然后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说:“如果这不是一个沟渠,而是一座山呢?”并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这时学生立刻回答说:“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对!”这时我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心里也挺高兴,终于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课前对这个问题想的太简单,以为孩子们能理解,结果呢,却不是这样。以后对学生活动的预设要更多些更全面些,孩子们能和老师共同把握课堂,这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理解课文2-4节,教学有关的生字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初步懂得一些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迷路)你能不能帮帮她?

2、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怎样在野外辨别方向。

出示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导:想不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接下去我们一起自学一下课文,大家把生字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并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

自学课文。

三、自学检查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并正音。

(二)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能帮我们分清南方和北方。

1、出示图,说说你知道哪一面是南方,哪一面是北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2、课文是怎么写的?从这节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

(1)学习第二节。

A、教学生字“影”。

B、理解词“忠实的向导”,把“太阳”比作了什么?并说说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2)学习第三节(引:如果是在晚上,我们怎么来辨别方向呢?)

A、你学懂了哪几个生字,教学生字“盏”“永”“闯”。

B、说说什么是“指路灯”?为什么说它是指路灯?

C、介绍北极星。

(3)学习第四节

A、理解字词“碰、稠、稀”。

B、说说怎样来辨别方向的.?理解“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树叶稀的一边是北方”。

四、课堂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4节。

2、小结:现在你能不能帮帮这个小姑娘?如果在晴天的中午——,如果在晚上——,如果在雨天——。

3、指导书写“导,盏,永,稀,碰”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1

【学习目标】

1、会认“针”等4个生字,会写“忠”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课前准备】

1、指南针。

2、课件:天然的指南针。

3、生字词卡片。

4、了解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故事导人。(故事主要内容是去野外游玩,不小心与同学们走散,迷了路)

2、设疑:这时该怎么办?(请学生想各种可能)

3、揭示课题,老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随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随机识字:

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特殊的'分节方式再指名分节读,在读中正音。本课的四个生字都是翘舌音,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里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用笔做上记号。

4、出示指南针,简单介绍它的作用。

5、讨论交流:课文中讲的“天然的指南针”指的是什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在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进行研究。(四人小组学习)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问一问。

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忠实”“向导”“稠”“稀”“分辨”等字词。

并用课件演示文中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了解能辨别方向的原因。

3、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指导书写

1、齐读课文。

2、巩固生字:(做从生字卡片中找字的游戏)

⑴ 我有一颗中国心。(忠)

⑵ 左右结构的字。(稠、针)

⑶ 找找上下结构的字。(忠、盏)

⑷口头填空:一( )灯。

3、指导书写:

⑴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第一行的三个字是上下结构,三个字都是上窄下宽;第二、三行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⑵ 让学生说说写这些字应该注意什么。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介绍了在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

本课,我分为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

一、在室内课堂教学中,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在识字部分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学习识记生字。并采取都种形式帮助学生识记。

2.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多种形式、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能够比较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3.运用课件简化并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对理解了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4.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灵活应对。

二、室外教学

除室内教学之外,我带领学生去操场实地演练了本课的.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为的是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掌握并运用。我对学生说:“老师希望你们永远没有机会用到这些方法,但是,走投无路时,或许它能救你一命……”

这样的尝试让我花费了比在班级上课多几倍的精力:纪律要提前规范好,声音上要提高声调,需要带领将近60人得队伍在操场上来回变换地方,需要记熟并且讲清楚每个辨别方法(因为没有课本教案和课件的帮助),需要将“看热闹”的成分减少到最低,将知识的实用性在模拟的环境下提到最高……这些无疑让课堂难度上升不止一个梯度!但是,我觉得这是在课堂教学中的一次有益尝试,我愿意做下去,希望能收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希望学生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学到除语文知识、方法外的技能。

我会继续朝这方努力。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3

今天处里搞活动,由我执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一课,刚开始备课时感觉无从下手,因为这是一首科学性、知识性很强的诗歌,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上成常识课。经过查阅各种资料,终于有了头绪,最后我把它看成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让孩子通过学习,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我把“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难点是“启发学生孩子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从生活走入文本,再从文本走入生活,把二者有机结合。我想,这样就是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所在吧。

这篇课文是以诗歌形式出现的,朗朗上口,浅显易懂。但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时间短,如果只是老师在枯燥地讲解,势必会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而且,课文中出现的天然指南针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与现实生活是有距离的,为避免枯燥乏味,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多形式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和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把整堂课贯穿于送迷路的小白兔回家,经过重重考验,通过闯关拿宝藏里的钥匙,给小白兔指点方向。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欲望,在学习中激发他们的爱心,又能在整个故事中学到知识。

低年级的小孩子毕竟认知能力有限,需要老师的“引”和“导”。有时,老师交给他们书写生字的`笔顺和要点,也有一些孩子不会规范书写,书写时很随意,生字指导也就极为重要。在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字来指导识记和书写。比如我在指导书写“慌”,让孩子自己发现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地方,孩子们会很认真的指出要注意左窄右宽,亡字不要加点,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等等,让孩子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孩子感到学习生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这样,孩子们就能识记的牢,书写的对。孩子是最乐意当“小老师”的,所以,在孩子们书写完之后,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同桌互相检查书写,写的好的给他奖励一个星星,写的不好的给指出不足的地方并改正。在平日教学中,我一直很重视引导孩子在积累词语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以,在每每遇到一些词语时我都会进行拓展,让学生把这些词与生活相联系,再灵活地进行词语搭配,最后用这些词进行说话。

这已是二年级的下半学期,为了更好地与中高年级接轨,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孩子们练说,练笔。在这节课,我也力求体现我的教学设想,让孩子走入文本,换位体会。我想,孩子们能在趣味无穷的语文学习中领会到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奥秘,增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获得知识可以帮助理解文本,文本中学到的知识更有利于生活。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4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充满科学性与知识性、秀丽有趣的小诗,如何让孩子觉得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对大自然充满向往与探索的兴趣?这是我备课时一直考虑的问题。本课的教学有三点自己比较满意:

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大胆放手,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我对课文的讲解、分析。首先,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在野外迷路了会怎么办?”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通过小组讨论、集体汇报等形式,学习课文中的四种方法。在小组学习时我及时巡视指导,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的方法,并找到相应的`段落再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或书中的句子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学习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集体汇报、进行总结。如学习大树一节:学生说我知道大树也能告诉我方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我又问:“为什么会一面稠,一面稀呢?”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从而也更进一步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知识。

二、利用简笔画,突破难点。

沟渠里的积雪怎样给我们指引方向,教材只给我们说“看看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到底哪边是南,哪边是北,却没有几个学生清楚。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我画了一条沟渠,里面一面的雪多,另一面的雪少,请学生判断到底哪面是南,哪面是北,并说明理由。刚开始,不少学生认为雪多的一面是北,少的一面是南,理由是太阳在南边,把南边的雪晒化了。只有一名学生认为雪少的一面是北,雪多的一面是南。此时我没有急于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答案,而是让他们再读课文,看看自己的理解有没有改变。孩子们再次思考,但仍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此时,我在沟渠的一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请学生再来判断。这样一来学生马上明白了,原来积雪多的一面是南方,而积雪少的一面是北方,因为沟渠的边沿挡住的南边的太阳光。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的明白,我又画了一座小山包,一边积雪多,一边积雪少,请学生判断方向。这次学生马上明白了积雪多的是北房,积雪少的一面是南方。接下来我又画了一条宽宽的街道,两边是高楼大厦,请学生判断是街道南边的雪化得快,还是北边的雪化得快。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也很快给出了答案:街道北边的雪化得快,街道南边的雪化得慢。

三、巧妙延伸,拓展激趣

学完全诗,在拓展环节我提出问题:“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天然指南针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不仅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5

这是一篇科学性、知识性非常强的文章,处理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识课,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如何让孩子觉得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是那么神秘、那么有趣……这堂课里首先做到教师和学生语言的融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不是问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亲切的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其次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如:教学第二段时,教师扮演迷路的小孩,学生当太阳指点方向。

又如:教学第三段,让学生当北极星考一考学生怎样辨别方向;再如教学第四自然段,让学生演大树,自我介绍大树指点方向的方法。把枯燥的科学性知识,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通过钻研、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如:教学“太阳”指点方向时,通过当太阳帮迷路的小孩指点方向的游戏中,巧妙地把太阳在早上、傍晚的所指方向蕴含其中,并积累词语“旭日东升”“夕阳西下”;再如对“忠实”这一词语的理解,在让学生理解“太阳为什么是个忠实的向导”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值得自己信任、可靠的人和事,使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又如:第三自然段的难点是如何在黑夜里找到北极星,利用课件形象演示后,让学生找找儿歌的后半部分,巧妙的把找北极星的方法集于易读易记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中;如教学“第五自然段”,通过实验学生知道沟渠里的雪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后。让学生改写这节诗句,实现了读写迁移;如在教学完四种天然指南针后,把它们是怎样准确指点方向归纳为“我会填”,让学生自由说、开火车说、没有发过言的站起来说,全面参与,大面积练习。在最后,我提出了“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不仅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是引导学生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并培养学生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 我班已建立班级博客圈,欢迎来访^_^0 推荐

下载《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通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通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科学性、知识性非常强的文章,处理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识课,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如何让孩子觉得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1 执教的班级是xxx校二年级xx班,这个班级的学生比较多,之前没有对这个班级做过详细的了解,所以这次上课对学生......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在理解本课的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哪边化的快哪边化得慢,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时,在我的备课中,这里不是个难点,根据平时的生活常识,我认为雪化得快的是南方,化的......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1.喜欢学习汉字,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姿势要正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在平......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实录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一课时) 龙泉小学 金安娜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探索大自......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认知:在感情朗读中了解太阳、北极星、树木、积雪指示方向的有趣方法。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上......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汝南三小吴红艳 教学目标: 1、认识“针、忠、盏、稠”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3、掌握一些辨......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完成字词 1、同学们课前都观看微课,已经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