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整洁亮丽的城市名片,——正宁县争创省级卫生县城工作纪实
“以前我们住的这一刮风,就尘土飞扬,从窗子里望出去,光秃秃的沟里,没一点生机;
现在我每天都要去北沟生态广场散步,呼吸新鲜空气。”作为居住在县医院家属院的一位老住户,李先生亲身体会到正宁从“土山沟”变成“生态园”带给他的便利。
近年来,正宁县始终坚持把创建卫生县城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培养公民文明素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的有力抓手,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塑造优美、整洁、文明、有序的城乡新形象。8月30日,省级卫生县城检查组对正宁县进行大范围的检查后,充分肯定了正宁县“创卫”活动所带来的效果。
上下联动,凝聚创建合力
为了做好今年的“创卫”工作,正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重新调整充实了县爱卫会机构、初级卫生保健协调委员会和文明卫生工作活动领导小组,扩充了成员单位,形成了由县直相关部门、山河镇等30个单位主要领导配合联动、齐抓共创的工作格局。
为了营造“创卫”工作的良好氛围,县爱卫办积极开展了“整治环境卫生、提升城市品味”、“创造优美环境、发展县域经济”、“建设文明卫生县城、加快开放开发步伐”等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刷写标语、印发资料、悬挂横幅、开设电视广播专题栏目、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卫生健康知识,累计创办各类宣传专栏200多期,刷写张贴标语12万多条,印发宣传资料6万余份,滚动播放健康知识教育电视专题栏目126期(次),播出健康教育广播专题节目270期(次)。同时,在中小学开设了健康知识教育课程,培训落实专任教师,坚持每周对学生进行1次健康教育,做到了教材、教师、教案、课表、作业、考试、评价“七落实”。人民广场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以前广场上到处飘的都是垃圾,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刚扫起来就被风刮走了,清扫起来的特别困难,现在大家都能自觉把垃圾投放到垃圾箱,清扫卫生的工作量大大减少。”
“近年来,我们突出抓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绿化、执法监督、传染病及病媒生物防治、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组织建设,全力推进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正宁县委书记吴丽华告诉记者,创卫工作以县城绿化升级改造工程、风貌塑造工程、城市畅通工程、城河二期治污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市场建设等“十大工程”为抓手,投入10余亿元,加快城市风貌塑造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步伐,完善了城市功能。
加强巩固,提高爱卫整体水平
坚持把巩固省级卫生县城作为爱国卫生工作的主要载体,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对各个环节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做到了组织领导、业务指导、督促检查“三落实”,全面提高全县爱国卫生工作整体水平。文明卫生单位、乡镇建设,以“五化工程”(美化、亮化、硬化、绿化、净化)实施和“五型机关”(学习型、高效型、务实型、创新型、清廉型)建设为切入点,突出抓好机关院落日常卫生管理和卫生整体水平提升,4个单位、2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乡镇),9个单位、10个乡镇被命名为市级卫生先进单位(乡镇),32个县乡单位被评选命名为县级卫生先进单位;
文明卫生先进村、先进农户建设,以“四有村、四通村、四化村、四改村”、“十星级文明农户”建设活动和小康农宅建设为切入点,突出抓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卫生健康知识普及,8个行政村被市命名为市级卫生先进村,30个行政村被评选命名为县级卫生先进村,3万多农户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卫生先进农户;
文明卫生社区、居民户建设,以“平安社区”、“和谐家庭”和“文明居民”建设活动为切入口,突出抓好环境卫生保洁和居民卫生习惯养成,2个社区被评选命名为县级卫生先进社区,1260户城镇居民户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先进居民户。通过各类建设活动,带动提高了全县爱国卫生工作整体水平。
改造硬件,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爱国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投资,真抓实干,强力突破,积极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县城建设,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群、空间优化、功能提升”的思路,以“路平、灯亮、灯饰亮化美化、排水畅通”和“为市民修标准路、让市民走满意路”为目标,全力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宜居休闲城市和黄土文化旅游城市。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县城北沟生态休闲广场、城北广场和南沟休闲广场;
投资550万元建成了电影院公厕、人民广场公厕和北沟广场公厕;
投资1100万元新建日处理垃圾52吨、总容积28万立方米的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
投资1.3亿元对县城东街出口进行改造,目前已完成道路、给排水、亮化等工程,正在进行剩余部分人行道铺筑,计划9月底完成改造任务;
投资1950万元对县城给水管道进行了改扩建;
投资6500万元新建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完成厂区外所有管道工程及厂区内建筑物、构筑物主体工程,计划年底前完成设备安装,2014年6月底前投入使用;
新建改建城市道路装灯率100%,公共区域装灯率98%以上,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完好率、亮灯率均在95%以上。同时,对破损的道路、人行步道板等进行维修维护,确保城区内道路完好率在98%以上。绿色生态和谐家园建设,全面落实“五化措施”(硬化、美化、亮化、净化、绿化),狠抓公路行道树栽植,建成县城绿色通道20多公里,栽植绿化苗木2万多株;
大力实施机关、学校绿化工程,绿化单位及小康家园40个,示范学校47所,新增绿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改水工作,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调、民办公助、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印发了《正宁县改水工作实施方案》,依托县城供水、扶贫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涉水项目,机井、小电井、水窖齐上,新建、维修、改建齐抓,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五年来,累计落实改水资金8250万元,建成机井、小电井、水窖等各种水利设施2750多眼,全县改水受益人口18.12万人,县城自来水入户率100%,农村自来水入户率80%,86%的干部群众用上了清洁卫生水。改厕工作,坚持经济适用、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统筹推进的原则,采取县上投一点、集体补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加快乡村卫生清洁厕所建设,五年新建新型农村户厕9900座。根据自来水入户率和居民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的实际,修建县城和小城镇公厕68座,公厕卫生状况明显好转,有力提升了县城品味、小城镇服务水平和干部群众的生活质量。
除害防病,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坚持把除病防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为爱国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常研究,细安排,勤指导,多督查,重点突破,强力推进。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坚持环境治理与化学防制、专业队伍作业与群众防制、突出杀灭与经常性防制相结合的原则,以粮油加工、食品生产经营、宾馆饭店、饮食摊点、商场等重点场所和特殊行业为重点,从城区到机关、到小区、到居民户,从乡镇到单位、到村组、到农户,严格落实各种防制措施,最大程度控制和消除“四害”孽生地。五年来,全县病媒生物防制累计投入25万元,鼠、蚊、蝇、蟑密度有效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对机关单位、广场集市、中小学校、宾馆饭店、餐饮旅游、美发美容等公共场所,严格落实从业人员体检、“五病”调离和服务用品消毒等制度,窗口单位县汽车站购置了卫生清洁设施,设立了各种禁示标志,规范了车辆停放秩序,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城区五化工程,按照城区总体规划,开通了轩辕大道、兴旺路、南二环,对县城城区和乡镇主街的人行道统一标准、统一规划,铺设水泥砖12万多平方米,安装更换自控高压路灯300多个,设立广告灯箱120多个,在县城东西街修建花园绿地1万多平方米,在县城中心十字和西关十字等主要路口安装了自动红绿灯交通指示灯,全县所有单位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和净化工作落实到位,塑造了靓丽、卫生、文明的县城环境。
整章建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坚持把爱国卫生作为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确立和完善了把爱国卫生工作与城镇建设相结合、与小康农宅建设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扶贫整村推进相结合、与“平安正宁”、“和谐正宁”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和原则,围绕提升建设水平主攻重点,狠抓健康教育、除害防病、改水改厕等常规工作,在专项整治、综合治理等难点工作上求突破,层层分解任务,级级靠实责任,确保了爱卫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坚持把爱国卫生和省级卫生县城巩固提升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年初与各乡镇、各部门签订责任书,采取季通报进展、半年检查评比、年终统一考核等办法进行动态管理,严格兑现奖罚,有力推动了工作落实。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赴部门、乡镇进行检查指导,全面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职人员落实抓,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格局。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多方协作,综合治理”原则,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经常召开联席会议,协调领导,明确分工,汇报进展,研究对策,互通信息,各乡镇、各部门在整合项目、挖掘资源、搭建平台、创造性开展工作,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的同时,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相互补位齐抓共管,建立健全了条条负责、快快保证、条块结合、统筹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短短的几年功夫,正宁的确变了!在过去人们的印象中,县城只是一个十字延伸出来的四条街道,而且窄小,互不联通,街道的路灯高高地挂在电线杆上,“脏、乱、差”是人们对正宁县城的描述。现在人们欣喜地发现,经过多年来的建设改造和规范管理,如今一个文明、有序、卫生、整洁的新正宁已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你瞧,正宁县城的天空变蓝了,大地变绿了,道路变宽了,小区变美了,整个县城变靓了,变得更年轻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是正宁县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是正宁24万人民的共同愿望。相信不久的将来,正宁将会成为一个商贸经济发达、地域风情浓郁、人居环境舒适、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城市!正宁创卫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二篇:争创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工作纪实
争创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工作纪实
金秋时节,武胜大地层林尽染,尽显勃勃生机;嘉陵江碧波荡漾,蓝天白云清晰可见;城镇社区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农家小院整洁有序,时尚靓丽。近年来,武胜县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净化、洁化、美化、序化的武胜城乡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
抓规划,绘就美好蓝图党的十八大吹响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拥有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等靓丽名片的武胜县,如何深化环境综合治理,让武胜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
“以启动嘉陵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和省级循环经济县为契机,坚持依法治理、持续治理和常态管理,大力实施‘环境质量、园林绿化、城乡容貌、环境设施、文明素质’五大工程,持续提高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共享环境综合治理成果。”该县住建局负责人说。
该县结合《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十二五”总体规划》,在科学编制《全县“十二五”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了《城乡风貌塑造规划》、《农村水源污染治理规划》等9个专项规划,要求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编制完成本单位的相关规划,严格以规划为引领,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重行动,营造优美环境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车辆穿梭,武胜县城仁和片区改造工程正在火热进行中,昔日的“城中村”即将变为“城中城”。
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以“治理五乱、实施五同、实现五化”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家园”工程,集中治理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和公路、水路、河道沿线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2012年共清理卫生死角垃圾1700余吨,纠正占道经营3200余起,拆除违章设置的户外广告等1200余个,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在广大农村,建成美观实用的垃圾池1200余个、清洁房160余个,按照“户收集、村保洁、乡清运、县处理”管理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幅提升。以“整治环境,你我同行”为主题,广泛开展告别陋习、做文明市民“七进”活动,普及文明卫生常识,群众的文明素质显着提高。
城乡环境重在治理,更重在建设。在“美丽家园”建设中,武胜县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更换人行道路面铺装,立面改造临街建筑,增加街道绿化带,打通断头公路,对背街小巷实施亮化、洁化、美化、序化,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深入推进“生态武胜、美丽乡村”建设,引导群众改水改厕、清理卫生死角、实施环境风貌塑造,共建共享“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生活。目前,已建成的白坪-飞龙新农村示范区作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吸引许多群众前来参观学习。
建机制,倡导全民参与
9月2日早上7时,武胜县城蔬菜批发商老夏已经把门市前散落的菜叶等垃圾清扫完毕。“谁污染谁治理,这是应该的。”他告诉记者,这是门前“五包”内容之一。
“治理不是目的,自觉才是根本。”长期蹲守在农贸市场的城管队员吴英坦言,环境综合治理“贵在坚持,难在常态。”为此,该县着力在倡导全民参与和健全机制上下工夫,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全部划分卫生责任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在农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督促村民养成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节假日里,通过“千名志愿者进社区”和“万人大扫除”等活动营造声势,形成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该县还把治理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终目标考核,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公开曝光,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
“随着嘉陵江生态经济带的启动建设和武胜环保节能产业园区的建成投产,武胜将走循环经济、生态发展之路,实现生态与富裕双赢。”该县环保局负责人话语中充满期待。
第三篇:我市深入推进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纪实
我市深入推进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纪实
自2013年瑞昌市吹响“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号角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将“创森”工作摆在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位置,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截至日前,累计共安排专项资金6200万元,整合近1个亿的资金用于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实现“一横一纵,一环相绕;两湖两河,绿带环抱;三点多块,绿廊相串”的规划区绿化空间布局,各项指标均超过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标准。
科学规划,全城增绿,营造创森新亮点。瑞昌市委、市政府对创森工作高度重视,于2013年5月召开了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动员会,成立了以罗文江市长为组长的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4月召开了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推进会议,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围绕“一横一纵,一环相绕;两湖两河,绿带环抱;三点多块,绿廊相串”,多部门联动,重点建成改造人民公园、瀼河公园、柳湖公园、天嗣山公园、杨林湖南北小游园、火车站站车广场,龙口源森林公园植被景观已初见成效,安定湖湿地公园已列入省级规划,成为我市创森工作新亮点。
经过两年来的努力,我市规划区内森林覆盖率达41.5%、规划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3.79%;城区绿地率达39.97%,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65平方米;城区乔木绿地率达29.58%,城区人均乔木数量达3.12株;城区平均每500米公共休闲绿地数量、主干道行道树行数、城区绿化植物种类、乡土树种占城市绿化树种比例、城市森林自然度、规划区森林公园数量均已达到省级森林指标。
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巩固创森新成果。自2013年以来,我市累计共安排6200万元专项资金,整合近1个亿的资金投入到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城区规划区内的乡镇每年投入均达百万元,主要用于瀼河景观带工程、新增10个地块城市绿地、16项城市道路绿化升级改造、龙口源省级森林公园、安定湖省级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等工程,加快推进了森林城市的创建工作。
为巩固创森新成果,2012年以来,我市有关部门不断深化林权改革,加大林业执法检查力度,全市林业秩序进一步好转。强化森林防火责任制,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专业消防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市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每年春秋两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松材线虫病普查工作,加强对全市20.88万亩松林面积的监控力度,经常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目前,我市林区范围内均未发现松材线虫。
立体宣传,全民参与,丰富创森新内涵。为深入挖掘“青山拥翠、水岸画都”的地方文化内涵,结合“文化、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定位,2015年4月以来,我市积极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彩的宣传活动,全力推进“个十百千万”工程,即新建一个省级湿地公园,打造一百个城市绿化精品,悬挂一千块创森宣传牌,开展万人城市林地、林木和公共绿地认种、认养活动,使创森深入到市民文化生活各个层面,丰富了我市创森新内涵。依托我市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以“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主题,通过主题文化展、摄影图片展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向市民传播创森知识;精心组织了一台创森文艺汇演,将在7月底在城市森林广场进行汇报演出;制作了创森专题宣传片,在市电视台创森专栏、户外大型LED广告屏循环播出;编印了《创森宣传手册》5万余份,通过社区、居委会、学校、社会团体、志愿者等渠道广泛宣传;在市区交通主干道悬挂创森主题标语,在绿地、公园设立永久性宣传牌,定期出动流动宣传车,积极宣传创森工作意义、知识。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市民朋友们普遍支持我市创森工作,创森知晓率和支持率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