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锚固技术研究论文[五篇]

时间:2019-11-06 16:2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锚固技术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锚固技术研究论文》。

第一篇: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锚固技术研究论文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为了防止高边坡的滑移现象,抗滑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将抗滑桩深入到土层或岩体中,并利用它来支撑滑体的下滑力,一般这种方法在滑坡的前端应用较广,抗滑桩的埋设深度一般保持在1/3到1/4之间,这样可以更好的起到加固滑坡的作用。当抗滑桩应用在滑体的前端时,将抗滑桩整体灌注到岩体中去,这样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从而可以承受更大的下滑力。

锚固技术在高边坡加固治理中的应用

1锚固洞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锚固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加固边坡的方法。在进行锚固洞施工时必须注意的是,施工过程应该按照由内到外、自上而下、逐层加固的方法进行施工。当在同一施工面上施工时,应该按照跳洞开挖的方式,避免对原有的抗滑力进行破坏,造成边坡的稳定性下降。

2喷混凝土护坡

喷混凝土护坡这种施工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效率高、无需模板的优点,施工中只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常规的搅拌和浇注就可以达到施工要求。在利用喷混凝土护坡工艺施工时,如果配合使用锚杆,那么可以大大减少洞室的挖掘数量,而且施工中不必再进行施工架的搭设。但需要指出的是,施工前首先要对岩石表面的碎石进行清理,这样做可以使岩石更加坚固,降低岩石风化产生滑坡现象的发生几率。

3预应力锚固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高边坡加固技术,这一技术主要是将锚索锚固在高边坡深层的岩石上,然后利用锚索将力传导到混凝土框架上,然后利用混凝土框架来对不稳定的坡体施加预应力,从而使原来的松散岩体进行挤压,增加其内部的压力和摩擦力,从而起到加固的目的。这种施工技术的主要优势是:如果应用在高边坡或隧道口明挖中,那么开挖量将大大减少,而且为提前进入洞中创造有利条件;可以在不影响水库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用于坝体和坝基的加固施工;对于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使用这一技术可以将裂缝荷载分不到较大的区域内等等。上述这些优势使得这一技术在高边坡的加固处理中应用非常广泛。

减载以及排水等措施在高边坡加固治理中的应用

1减载反压

这一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高边坡加固中应用非常广泛,减载主要是将滑坡的岩石等进行部分的清除,降低其下滑力,从而对整个滑体起到减压的作用,施工中还应该配合反压措施进行处理,也就是将清除下来的岩体堆放在滑体的阻滑处,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提升抗滑力,这一技术对于上陡下缓的高边坡有着更加明显的加固效果。

2表里排水

所谓表里排水就是说将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排除,地表水的排除可以利用各种拦水沟和排水沟来实现,滑坡体内部的地表水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利用地形和沟谷等进行排水。而地下水的排除可以利用截水沟、水平钻孔等方法来进行排除,总的来说就是,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必须排除,否则将直接导致高边坡的抗滑力下降,影响质量。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中,高边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加固治理是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影响着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加固技术,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法进行施工,保证工程的质量。

第二篇: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加固与治理

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加固与治理

边坡稳定问题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工程修建的可行性,影响着工程的建设投资和安全运行。

我国曾有几十个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中发生过边坡失稳问题,如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区高边坡、漫湾水电站左岸坝肩高边坡、安康水电站坝区两岸高边坡、龙羊峡水电站下游虎山坡边坡等等。为治理这些边坡不但耗去了大量的资金,还拖延了工期,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有的边坡工程甚至已经成为制约工程进度和成败的关键。我国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一批大型骨干水电站,如三峡、龙滩、李家峡、小湾、拉西瓦、锦屏等工程都存在着严重的高边坡稳定问题。其中三峡工程库区中存在10几处近亿立方米的滑坡体,拉西瓦水电站下游左岸存在着高达700m的巨型潜在不稳定山体,龙滩水电站左岸存在总方量1000万m倾倒蠕变体等。这些工程的规模和所包含的技术难度都是空前的。因此,加快水利水电边坡工程的科研步伐,开发出一套现代化的边坡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监测技术,已经成为水利水电科研攻关的重大课题。

高边坡的地质构造往往比较复杂,影响滑坡的因素也很多,因此,我国广大水电科技人员在与滑坡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总结出了一整套水电高边坡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新技术,成功地治理了天生桥二级、漫湾、李家峡、三峡、小浪底等工程的高边坡问题。本文仅就水利水电工程岩质高边坡的加固与整治措施作一简要介绍。

1、混凝土抗滑结构的应用

1.1 混凝土抗滑桩

我国在50年代曾在少量工程中试用混凝土抗滑桩技术。从60年代开始,该项技术得到了推广,并从理论上得到了完善和提高。到80年代,高边坡中的抗滑桩应用技术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抗滑桩由于能有效而经济地治理滑坡,尤其是滑动面倾角较缓时,其效果更好,因此在边坡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采用。如: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于1986年10月确定厂房下山包坝址后,11月开始在厂房西坡进行大规模的开挖,加上开挖爆破和施工生活用水的影响,诱发了面积约4万㎡、厚度约25~40m、总滑动量约140万m的大型滑坡体。初期滑动速度平均每日2mm,到次年2月底每日位移达9mm.如继续开挖而不采取任何工程处理措施,预计雨季到来时将会发生大规模的滑坡,为此,采取了抗滑桩等一整套治理措施。

抗滑桩分成两排布置在厂房滑坡体上,在584m高程上设置1排,在597m高程平台上设置1排,桩中心距6m,桩深为25~39m,其中心深入基岩的锚固深度为总深度的1/4,断面尺寸为3m×;4m,设置15kg/m轻型钢轨作为受力筋,回填200号混凝土,每根抗滑桩的抗剪强度为12840kn,17根全部建成后,可以承受滑坡体总滑动推力218280kn.第一批抗

33滑桩从1987年3月上旬开工,5月下旬开始浇筑,6月1日结束。第二批抗滑桩施工是在1987~1988年枯水期内完成的。

抗滑桩开挖深度达3~4m后,在井壁喷30~40cm厚的混凝土。对岩体较好的井壁采用打锚杆、喷锚挂网的方法进行支护,喷混凝土厚度10~15cm。对局部塌方部位增设钢支撑。抗滑桩开挖到设计要求深度后,进行钢筋绑扎和钢轨吊装。

混凝土浇筑采用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由拌和楼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直接入仓,每小时浇筑厚度控制在1.5m内,特别是在滑动面上下4m部位,还需下井进行机械振捣。在浇到离井口5~7m时,要求分层振捣。每个井口设两个溜斗,溜管长度为10~14m,管径25cm。抗滑桩的建成,对桩后坡体起到了有效的阻滑作用。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采用打抗滑桩、减载、预应力锚杆、锚索、排水、护坡等综合治理措施后,坡体的监测成果表明:下山包滑坡体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而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安康水电站坝址区两岸边坡属于稳定性极差的易滑地层,由于对两岸进行了大规模的开挖施工,所形成的开挖边坡最大高度达200余m,单坡段一般高度在30~40m。大量的开挖造成边坡岩体的应力释放,断面暴露,再加上雨水的侵入,破坏了边坡的稳定,致使边坡开挖过程中发生十几处大小不等的工程滑坡,严重地影响了工程的施工,成为电站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难题。

采用抗滑桩是稳定安康溢洪道边坡的主要手段,在263m高程平台上共设置了9根直径1m的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每根桩都贯穿几个棱体,最深的达35m,桩顶嵌入溢洪道渠底板内。为了不干扰平台外侧基坑的施工,桩身用大孔径钻机钻成,孔壁完整,进度较快,两个月就全部完成。这9根抗滑桩按两种工作状态考虑:在溢洪道未形成时,抗滑桩按弹性基础上的悬臂梁考虑,不考虑桩外侧滑面上部岩体的抗力;在溢洪道建成后抗滑桩桩顶嵌入溢洪道底板,此时按滑坡的下滑力考虑。

抗滑桩混凝土标号为r28250号,钢筋为φ40ⅱ级钢。抗滑桩于1982年1月施工,3月完成后,基坑继续下挖,边坡上各棱体的基脚相继暴露。同年11月,在fb75与f22断层构成的棱体下面坡根爆破开挖后,发现在263m高程平台上沿fb75、f22断层及7号抗滑桩外侧近南北向出现小裂缝,且裂缝不断扩大,21天后7号抗滑桩外侧的fb75~f22棱体下滑,依靠7号抗滑桩的支挡,桩内侧山体得以保存。

1.2 混凝土沉井

沉井是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一般可分成数节进行。在滑坡工程中既起抗滑桩的作用,有时也具备挡土墙的作用。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首部枢纽左坝肩下游边坡,在二期工程坝基开挖浇筑过程中,曾于1986年6月和1988年2月两次出现沿覆盖层和部分岩基的顺层滑动。滑坡体长80m,宽45m,高差35m,最大深度9m,方量约2万m。为了避免1988年汛后左导墙和护坦基础开挖过程

3中滑体再度复活,确保基坑的安全施工,对左岸边坡的整体进行稳定分析后,决定在坡脚实施沉井抗滑为主和坡面保护、排水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

沉井结构设计根据沉井的受力状态、基坑的施工条件和沉井的场地布置等因素决定,沉井结构平面呈“田”字形,井壁和横隔墙的厚度主要由满足下沉重量而定。井壁上部厚80cm,下部厚90cm;横隔墙厚度为50cm,隔墙底高于刃脚踏面1.5m,便于操作人员在井底自由通行。沉井深11m,分成4、3、4m高的3节。

沉井施工包括平整场地、沉井制作、沉井下沉、填心4个阶段。

下沉采用人工开挖方式,由人力除渣,简易设备运输,下沉过程中需控制防偏问题,做到及时纠正。合理的开挖顺序是:先开挖中间,后开挖四边;先开挖短边,后开挖长边。沉井就位后清洗基面,设置φ25锚杆(锚杆间距为2m,深3.5m),再浇筑150号混凝土封底,最后用100号毛石混凝土填心。

沉井工程建成至今,已经受了多年的运行考验。目前,首部边坡是稳定的,沉井在边坡稳定中的作用是明显的。

1.3 混凝土框架和喷混凝土护坡

混凝土框架对滑坡体表层坡体起保护作用并增强坡体的整体性,防止地表水渗入和坡体的风化。框架护坡具有结构物轻,材料用量省,施工方便,适用面广,便于排水,以及可与其他措施结合使用的特点。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下山包滑坡治理采用混凝土护面框架,框架分两种型式。滑面附近框架,其节点设长锚杆穿过滑面,为一设置在弹性基础上节点受集中力的框架系统;距滑面较远的坡面框架,节点设短锚杆,与强风化坡面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整体。

下山包滑坡北段强风化坡面框架采用50×;50cm、节点中心2m的方形框架,节点处设置两种类型锚杆:在550~560m高程间坡面,滑面以上节点垂直于坡面设置φ36及φ

32、长12m砂浆锚杆,在565~580m高程间坡面则设垂直于坡面的φ

28、长6m的砂浆锚杆,相应地框架配筋为8φ20和4φ20。框架要求在坡面挖30cm深,50cm宽的槽,部分嵌入坡面内,表层填土并掺入耕植上,形成草本植被的永久护坡。

在岩性较好的部位可采用锚杆和喷混凝土保护坡面。

1.4 混凝土挡墙

混凝土挡墙是治坡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能有效地从局部改变滑坡体的受力平衡,阻止滑坡体变形的延展。

在1986年6月,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工程下山包厂址未定之前,由于连降大雨(其降雨量达91.2mm),550m高程夹泥层上面的岩体滑动10余cm,584m高程平台上出现3条裂缝,其中最长一条55m长,2.2cm宽,下错2cm。为此采取了在550m高程浇筑50余m长的混凝土挡墙和打锚杆等措施。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坡顶设置了混凝土挡土墙,以防止古滑坡体的复活,部分坡面采用浆砌块石护面加固,坡脚680m高程设置混凝土防护墙。

在漫湾水电站边坡工程中也采取了浇混凝土挡墙及浆砌石挡墙、混凝土防掏槽等措施,综合治理边坡工程。

1.5 锚固洞

在漫湾水电站边坡工程中,采用各种不同断面的锚固洞64个,形成较大的抗剪力。在左岸边坡滑坡以前,已完成2m×;2m断面小锚固洞18个,每个洞可承受剪力9000kn.此外,还利用地质探洞回填等增加一部分剪力。由于锚固洞具有一定的倾斜度,防止了混凝土与洞壁结合不实的可能性,同时采取洞桩组合结构的受力条件远较传统悬臂结构合理,可望提供较大的抗力。

2、锚固技术的应用

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边坡加固,具有不破坏岩体,施工灵活,速度快,干扰小,受力可靠,且为主动受力等优点,加上坡面岩体抗压强度高,因此,在天生桥二级、漫湾、铜街子、三峡、李家峡等工程的边坡治理中都得到大量应用。

在漫湾水电站边坡工程中,采用了1000kn级锚索1371根、1600kn级锚索20根、3000kn级锚索859根、6000kn级锚索21根,均为胶结式内锚头的预应力锚索,采取后张法施工。预应力锚索由锚索体、内锚头、外锚头三部分组成。内锚头用纯水泥浆或砂浆作胶结材料,其长度1000kn级为5~6m,3000kn级为8~10m,6000kn级为10~13m;外锚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基岩接触面的压应力控制在2.0mpa以内。

为提高锚索受力的均匀性,漫湾工程施工单位设计了一种小型千斤顶,采用“分组单根张拉”的方法,如3000kn锚索19根钢绞线,每组拉3根,7次张拉完;6000kn锚索37根,10次张拉完,既简化操作程序,又提高锚索受力均匀性。锚索在补偿张拉时可以用大千斤顶整体张拉(如3000kn锚索),也可继续用分组单根张拉方法(如6000kn锚索),都不会影响锚索受力的均匀性。

在小浪底工程中大规模采用的无粘结锚索具有明显的优点,其大部分钢绞线都得到防腐油剂和护套的双重保护,并且可以重复张拉。由于在施工时内锚头和钢铰线周围的水泥浆材是一次灌入的,浆材凝固后再张拉,因此减少了一道工序,提高了工效,但其价格相对较高。

在高边坡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开挖与锚固同步施工,必须缩短锚索施工时间,及早对岩体施加预应力,以达到加快工程进度,确保边坡稳定的目的。为此,结合八五科技攻关,在李家峡水电站高边坡开挖过程中,成功将1000kn级预应力锚索快速锚固技术应用于工程中。室内和现场试验表明,采用n-1注浆体和y-1型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满足1000kn级预应力锚索各项设计技术指标,而施加预应力的时间由常规的14~28d缩短到3~5d.该项成果对及时加固高边坡蠕变和松弛的岩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充分体现了“快速、经济、安全”的原则。

三峡永久船闸主体段高边坡工程规模之大、技术难度之高均为国内外边坡工程所罕见,其加固过程中,采取了喷混凝土、挂网锚杆、系统锚杆、打排水孔、设置排水洞、采用3000kn级预应力锚索等综合治理措施,其中,3000kn对穿锚束1924束,在国内尚属首例。系统设计3000kn级预应力对穿锚束1229束,孔深22.1~56.4m,主要分布在南北坡直立墙和中隔墩闸首及上下相邻段。南北坡直立墙布置两排,水平排距10~20m,孔距3~5m,第一排距墙顶8~10m,第二排距底板高20m左右,均于两侧山体排水洞对穿。中隔墩闸首布置3排,排距10m,孔距3.5~6.4m,第一排距墙顶10m。此外,动态设计3000kn级预应力对穿锚束695束,孔深16~66m,主要布置在中隔墩闸室和竖井部位。对穿锚束分为无粘结和有粘结两种型式,其结构主要由锚束束体和内外锚头组成。由于锚索采取对拉锚索的形式,将内锚头放在山体内的排水廊道中,因此,内锚头不再是灌浆锚固端,而是置于廊道内的墩头锚或双向施加张拉的预应力锚。这类加固方式将排水和锚固结合起来,减少了约占锚索长度1/3~1/4的内锚固段,是一种理想的加固形式。

参考资料:

溢洪道工程渡汛方案

高边坡支护排架的设计与施工管理 浅谈防洪工程的生态护坡

超豪华中型灌溉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452页)高边坡预应力锚索施工质量控制

第三篇: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加固与治理

边坡稳定问题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工程修建的可行性,影响着工程的建设投资和安全运行。

我国曾有几十个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中发生过边坡失稳问题,如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区高边坡、漫湾水电站左岸坝肩高边坡、安康水电站坝区两岸高边坡、龙羊峡水电站下游虎山坡边坡等等。为治理这些边坡不但耗去了大量的资金,还拖延了工期,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有的边坡工程甚至已经成为制约工程进度和成败的关键。我国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一批大型骨干水电站,如三峡、龙滩、李家峡、小湾、拉西瓦、锦屏等工程都存在着严重的高边坡稳定问题。其中三峡工程库区中存在10几处近亿立方米的滑坡体,拉西瓦水电站下游左岸存在着高达700 m的巨型潜在不稳定山体,龙滩水电站左岸存在总方量1 000万m3倾倒蠕变体等。这些工程的规模和所包含的技术难度都是空前的。因此,加快水利水电边坡工程的科研步伐,开发出一套现代化的边坡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监测技术,已经成为水利水电科研攻关的重大课题。

高边坡的地质构造往往比较复杂,影响滑坡的因素也很多,因此,我国广大水电科技人员在与滑坡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总结出了一整套水电高边坡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新技术,成功地治理了天生桥二级、漫湾、李家峡、三峡、小浪底等工程的高边坡问题。本文仅就水利水电工程岩质高边坡的加固与整治措施作一简要介绍。

1、混凝土抗滑结构的应用

1.1 混凝土抗滑桩

我国在50年代曾在少量工程中试用混凝土抗滑桩技术。从60年代开始,该项技术得到了推广,并从理论上得到了完善和提高。到80年代,高边坡中的抗滑桩应用技术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抗滑桩由于能有效而经济地治理滑坡,尤其是滑动面倾角较缓时,其效果更好,因此在边坡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采用。如: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于1986年10月确定厂房下山包坝址后,11月开始在厂房西坡进行大规模的开挖,加上开挖爆破和施工生活用水的影响,诱发了面积约4万m2、厚度约25~40 m、总滑动量约140万m3的大型滑坡体。初期滑动速度平均每日2 mm,到次年2月底每日位移达9 mm。如继续开挖而不采取任何工程处理措施,预计雨季到来时将会发生大规模的滑坡,为此,采取了抗滑桩等一整套治理措施。

抗滑桩分成两排布置在厂房滑坡体上,在584 m高程上设置1排,在597 m高程平台上设置1排,桩中心距6 m,桩深为25~39 m,其中心深入基岩的锚固深度为总深度的1/4,断面尺寸为3 m×4 m,设置15 kg/m轻型钢轨作为受力筋,回填200号混凝土,每根抗滑桩的抗剪强度为12 840 kN,17根全部建成后,可以承受滑坡体总滑动推力218 280 kN。

第一批抗滑桩从1987年3月上旬开工,5月下旬开始浇筑,6月1日结束。第二批抗滑桩施工是在1987~1988年枯水期内完成的。

抗滑桩开挖深度达3~4 m后,在井壁喷30~40 cm厚的混凝土。对岩体较好的井壁采用打锚杆、喷锚挂网的方法进行支护,喷混凝土厚度10~15 cm。对局部塌方部位增设钢支撑。抗滑桩开挖到设计要求深度后,进行钢筋绑扎和钢轨吊装。

混凝土浇筑采用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由拌和楼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直接入仓,每小时浇筑厚度控制在1.5 m内,特别是在滑动面上下4 m部位,还需下井进行机械振捣。在浇到离井口5~7 m时,要求分层振捣。每个井口设两个溜斗,溜管长度为10~14 m,管径25 cm。

抗滑桩的建成,对桩后坡体起到了有效的阻滑作用。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采用打抗滑桩、减载、预应力锚杆、锚索、排水、护坡等综合治理措施后,坡体的监测成果表明:下山包滑坡体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而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安康水电站坝址区两岸边坡属于稳定性极差的易滑地层,由于对两岸进行了大规模的开挖施工,所形成的开挖边坡最大高度达200余m,单坡段一般高度在30~40 m。大量的开挖造成边坡岩体的应力释放,断面暴露,再加上雨水的侵入,破坏了边坡的稳定,致使边坡开挖过程中发生十几处大小不等的工程滑坡,严重地影响了工程的施工,成为电站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难题。

采用抗滑桩是稳定安康溢洪道边坡的主要手段,在263 m高程平台上共设置了9根直径1 m的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每根桩都贯穿几个棱体,最深的达35 m,桩顶嵌入溢洪道渠底板内。为了不干扰平台外侧基坑的施工,桩身用大孔径钻机钻成,孔壁完整,进度较快,两个月就全部完成。这9根抗滑桩按两种工作状态考虑:在溢洪道未形成时,抗滑桩按弹性基础上的悬臂梁考虑,不考虑桩外侧滑面上部岩体的抗力;在溢洪道建成后抗滑桩桩顶嵌入溢洪道底板,此时按滑坡的下滑力考虑。

抗滑桩混凝土标号为R28250号,钢筋为φ40Ⅱ级钢。抗滑桩于1982年1月施工,3月完成后,基坑继续下挖,边坡上各棱体的基脚相继暴露。同年11月,在Fb75与F22断层构成的棱体下面坡根爆破开挖后,发现在263 m高程平台上沿Fb75、F22断层及7号抗滑桩外侧近南北向出现小裂缝,且裂缝不断扩大,21天后7号抗滑桩外侧的Fb75~F22棱体下滑,依靠7号抗滑桩的支挡,桩内侧山体得以保存。

1.2 混凝土沉井

沉井是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一般可分成数节进行。在滑坡工程中既起抗滑桩的作用,有时也具备挡土墙的作用。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首部枢纽左坝肩下游边坡,在二期工程坝基开挖浇筑过程中,曾于1986年6月和1988年2月两次出现沿覆盖层和部分岩基的顺层滑动。滑坡体长80 m,宽45 m,高差35 m,最大深度9 m,方量约2万m3。

为了避免1988年汛后左导墙和护坦基础开挖过程中滑体再度复活,确保基坑的安全施工,对左岸边坡的整体进行稳定分析后,决定在坡脚实施沉井抗滑为主和坡面保护、排水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

沉井结构设计根据沉井的受力状态、基坑的施工条件和沉井的场地布置等因素决定,沉井结构平面呈“田”字形,井壁和横隔墙的厚度主要由满足下沉重量而定。井壁上部厚80 cm,下部厚90 cm;横隔墙厚度为50 cm,隔墙底高于刃脚踏面1.5 m,便于操作人员在井底自由通行。沉井深11 m,分成4、3、4 m高的3节。

沉井施工包括平整场地、沉井制作、沉井下沉、填心4个阶段。

下沉采用人工开挖方式,由人力除渣,简易设备运输,下沉过程中需控制防偏问题,做到及时纠正。合理的开挖顺序是:先开挖中间,后开挖四边;先开挖短边,后开挖长边。沉井就位后清洗基面,设置φ25锚杆(锚杆间距为2 m,深3.5 m),再浇筑150号混凝土封底,最后用100号毛石混凝土填心。

沉井工程建成至今,已经受了多年的运行考验。目前,首部边坡是稳定的,沉井在边坡稳定中的作用是明显的。

1.3 混凝土框架和喷混凝土护坡

混凝土框架对滑坡体表层坡体起保护作用并增强坡体的整体性,防止地表水渗入和坡体的风化。框架护坡具有结构物轻,材料用量省,施工方便,适用面广,便于排水,以及可与其他措施结合使用的特点。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下山包滑坡治理采用混凝土护面框架,框架分两种型式。滑面附近框架,其节点设长锚杆穿过滑面,为一设置在弹性基础上节点受集中力的框架系统;距滑面较远的坡面框架,节点设短锚杆,与强风化坡面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整体。

下山包滑坡北段强风化坡面框架采用50×50 cm、节点中心2 m的方形框架,节点处设置两种类型锚杆:在550~560 m高程间坡面,滑面以上节点垂直于坡面设置φ36及φ

32、长12 m砂浆锚杆,在565~580 m高程间坡面则设垂直于坡面的φ

28、长6 m的砂浆锚杆,相应地框架配筋为8φ20和4φ20。框架要求在坡面挖30 cm深,50 cm宽的槽,部分嵌入坡面内,表层填土并掺入耕植上,形成草本植被的永久护坡。

在岩性较好的部位可采用锚杆和喷混凝土保护坡面。

1.4 混凝土挡墙

混凝土挡墙是治坡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能有效地从局部改变滑坡体的受力平衡,阻止滑坡体变形的延展。

在1986年6月,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工程下山包厂址未定之前,由于连降大雨(其降雨量达91.2 mm),550 m高程夹泥层上面的岩体滑动10余cm,584 m高程平台上出现3条裂缝,其中最长一条55 m长,2.2 cm宽,下错2 cm。为此采取了在550 m高程浇筑50余m长的混凝土挡墙和打锚杆等措施。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坡顶设置了混凝土挡土墙,以防止古滑坡体的复活,部分坡面采用浆砌块石护面加固,坡脚680 m高程设置混凝土防护墙。

在漫湾水电站边坡工程中也采取了浇混凝土挡墙及浆砌石挡墙、混凝土防掏槽等措施,综合治理边坡工程。

1.5 锚固洞

在漫湾水电站边坡工程中,采用各种不同断面的锚固洞64个,形成较大的抗剪力。在左岸边坡滑坡以前,已完成2 m×2 m断面小锚固洞18个,每个洞可承受剪力9 000 kN。此外,还利用地质探洞回填等增加一部分剪力。由于锚固洞具有一定的倾斜度,防止了混凝土与洞壁结合不实的可能性,同时采取洞桩组合结构的受力条件远较传统悬臂结构合理,可望提供较大的抗力。

2、锚固技术的应用

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边坡加固,具有不破坏岩体,施工灵活,速度快,干扰小,受力可靠,且为主动受力等优点,加上坡面岩体抗压强度高,因此,在天生桥二级、漫湾、铜街子、三峡、李家峡等工程的边坡治理中都得到大量应用。

在漫湾水电站边坡工程中,采用了1 000 kN级锚索1 371根、1 600 kN级锚索20根、3 000 kN级锚索859根、6 000 kN级锚索21根,均为胶结式内锚头的预应力锚索,采取后张法施工。预应力锚索由锚索体、内锚头、外锚头三部分组成。内锚头用纯水泥浆或砂浆作胶结材料,其长度1 000 kN级为5~6 m,3 000 kN级为8~10 m,6 000 kN级为10~13 m;外锚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基岩接触面的压应力控制在2.0 MPa以内。

为提高锚索受力的均匀性,漫湾工程施工单位设计了一种小型千斤顶,采用“分组单根张拉”的方法,如3 000 kN锚索19根钢绞线,每组拉3根,7次张拉完;6 000 kN锚索37根,10次张拉完,既简化操作程序,又提高锚索受力均匀性。锚索在补偿张拉时可以用大千斤顶整体张拉(如3 000 kN锚索),也可继续用分组单根张拉方法(如6 000 kN锚索),都不会影响锚索受力的均匀性。

在小浪底工程中大规模采用的无粘结锚索具有明显的优点,其大部分钢绞线都得到防腐油剂和护套的双重保护,并且可以重复张拉。由于在施工时内锚头和钢铰线周围的水泥浆材是一次灌入的,浆材凝固后再张拉,因此减少了一道工序,提高了工效,但其价格相对较高。

在高边坡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开挖与锚固同步施工,必须缩短锚索施工时间,及早对岩体施加预应力,以达到加快工程进度,确保边坡稳定的目的。为此,结合八五科技攻关,在李家峡水电站高边坡开挖过程中,成功将1 000 kN级预应力锚索快速锚固技术应用于工程中。室内和现场试验表明,采用N-1注浆体和Y-1型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满足1 000 kN级预应力锚索各项设计技术指标,而施加预应力的时间由常规的14~28 d缩短到3~5 d。该项成果对及时加固高边坡蠕变和松弛的岩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充分体现了“快速、经济、安全”的原则。

三峡永久船闸主体段高边坡工程规模之大、技术难度之高均为国内外边坡工程所罕见,其加固过程中,采取了喷混凝土、挂网锚杆、系统锚杆、打排水孔、设置排水洞、采用3 000 kN级预应力锚索等综合治理措施,其中,3 000 kN对穿锚束1924束,在国内尚属首例。系统设计3 000 kN级预应力对穿锚束1 229束,孔深22.1~56.4 m,主要分布在南北坡直立墙和中隔墩闸首及上下相邻段。南北坡直立墙布置两排,水平排距10~20 m,孔距3~5 m,第一排距墙顶8~10 m,第二排距底板高20 m左右,均于两侧山体排水洞对穿。中隔墩闸首布置3排,排距10 m,孔距3.5~6.4 m,第一排距墙顶10 m。此外,动态设计3 000 kN级预应力对穿锚束695束,孔深16~66 m,主要布置在中隔墩闸室和竖井部位。对穿锚束分为无粘结和有粘结两种型式,其结构主要由锚束束体和内外锚头组成。由于锚索采取对拉锚索的形式,将内锚头放在山体内的排水廊道中,因此,内锚头不再是灌浆锚固端,而是置于廊道内的墩头锚或双向施加张拉的预应力锚。这类加固方式将排水和锚固结合起来,减少了约占锚索长度1/3~1/4的内锚固段,是一种理想的加固形式。

预应力锚杆也是常见的一种加固形式,如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工程中实施了减载、排水、抗滑桩等技术后,滑坡位移速度虽有明显减小,可未能完全停止。为了确保雨季在滑坡体前方的施工安全,稳定抗滑桩到滑坡体前缘的约20~40 m长,10余万m3的滑坡体,决定在565 m高程马道上设置300 kN预应力锚杆。锚杆分两排,孔距2 m、孔径90 mm,孔与水平成60°夹角,用36的钢筋,共实施了152根预应力锚杆,保证了工程的安全。

3、减载、排水等措施的应用

3.1 减载、压坡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减载压坡应是优先考虑的加固措施。如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稳定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体后缘受倾向SE的陡倾岩层影响,将向S(24°~71°)E方向滑动。该方向与滑坡前缘滑移方向有近20°~60°的夹角,将部分下滑力传至滑坡体前缘及治坡建筑物上,对滑坡整体的稳定不利,因此能有效控制后坡滑移也就能减缓整体滑坡。

在滑坡体后缘覆盖层最厚的部位,在保证施工道路布置的前提下,尽量在后缘减载。第一次减载14万余m3,至610 m高程,第一次减载后,滑动速度明显降低。紧接着再减载12万余m3,至600 m高程。两次减载共26万余m3,滑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提高约10%。

乌江渡水电站库区左岸岸坡距大坝约400 m,有一石灰岩高悬陡坡构成的小黄崖不稳定岩体。滑坡下部软弱的页岩被库水淹没,地表上部见有多条陡倾角孔缝状张开裂隙,最大的水平延伸长度达200 m,纵深切割190 m。4年多的变形观测结果表明,裂隙顶部最大累计沉陷量达171.1 mm,最大累计水平位移量达56.0 mm,估计可能滑动的体积约50~100万m3。为保证大坝的安全,对小黄崖不稳定岩体先后进行了两次有控制的洞室大爆破,共爆破石方20.8万m3。从处理后的变形资料可以看出,已达到了削头、压脚、提高岩体稳定性的目的。

3.2 排水、截水

地表水渗入滑坡体内,既增加滑坡体的重量,增加滑动力,又降低了滑动面上岩层的内摩擦力,对滑坡体的稳定是不利的。对于滑坡体以外的山坡上的地表水,采取层层修建拦水沟、排水沟的方法排水。在坡体范围内的地表水,对开裂的地方用黄土封堵,低洼积水地方用废碴填平,顺地表水集中的地方设排水沟排走地表水。如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边坡工程治理中总共修建拦水沟、排水沟近10 km。地下水的排除采取在滑坡体的后缘开挖总长384 m的两条排水洞(距滑动面以下5~10 m),并相联通,形成一个∪形环,在排水洞内再设排水孔,把滑动体内地下水引入排水洞。

漫湾水电站边坡工程深层排水采用在坡面打深15~20 m的排水孔,每6 m×6 m设一孔,利用施工支洞和专设排水洞排水,并在洞内向上、向坡外方向打辐射形排水孔,深15 m。

三峡船闸高边坡稳定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三维渗流分析成果表明:船闸高边坡形成之后,在坡面喷混凝土防渗条件下遇连续降雨,若无排水设施,边坡山体地下水均在较高位置出逸;当设置排水洞后,地下水位较无排水情况有所降低,但不明显;当在排水洞中设置排水孔幕之后,地下水位有较大幅度降低,南北坡地下水出逸点已接近闸室底板高程,排水效果显著。为此,三峡船闸高边坡采用地表截、防、排水与地下排水相结合的综合排水方案,以地下排水为主,地表截、防排水为辅,有机结合,通过截、防、导、排,尽可能降低边坡岩体地下水位,减小渗水压力,改善边坡稳定条件,提高边坡稳定性。

第四篇:边坡治理技术研究综述

边坡治理技术研究综述

摘要:边坡工程是工程建设中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边坡失稳引起的滑坡、崩塌灾害往往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及科技的发展,边坡问题的理论研究渐成体系,应用研究也越发充分,然而随着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边坡工程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对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和治理技术的研究还是较为薄弱的,不同治理技术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边坡稳定治理技术进行分析总结,探讨新的解决思路具有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关键词:边坡、稳定性、治理、技术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lope treatment technology

Abstract: Slope engineering is an old but developing topic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failure of slope stability such as landslide and rockfall disaster often cause huge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t,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slope research are more systematic, application research is also stronger.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slope engineering problems is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and various, research on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is relatively weak, and every technology has its limitations.Therefore, it is significant to analysis and summarize the slope stability control technology.Key words: Slope, Stability, Treatment, Technology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铁路、城市建设、水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工程建设条件复杂多样,而这些工程中无一不涉及到边坡稳定问题。特别是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由平原进入山区,由于工程需要,往往都在一定程度上扰动或破坏了原本较为稳定的斜坡面形成了人工边坡。这些边坡工程的稳定,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安全与成败,对工程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经济性等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建设的使用效益及投资。因此,边坡稳定问题是工程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1边坡工程概述 1.1边坡分类

边坡是指岩体、土体因自然或人为作用而形成一定倾斜度的临空面[1]。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按地层岩性则可分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按使用年限可分为永久性边坡和临时性边坡;坡高大于30m的岩质边坡和大于20m的土质边坡称为高边坡。1.2 边坡工程的重要性及分级

根据边坡工程的重要性及破坏后果的危害性,对边坡工程安全性主要有以下规定

[2][3][4][5]:

(1)边坡工程应按其损坏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不良影响)、边坡类型和坡高等因素,确定边坡的安全等级。

(2)破坏后果很严重、严重的下列建筑边坡工程,其安全等级应定位一级:①由外倾软弱结构面控制的边坡工程;②危岩、滑坡地段的边坡工程;③边坡滑塌区内或边坡影响区内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破坏后果不严重的上述边坡工程的安全等级可定为二级。1.3边坡的防护种类

边坡的防护大体上可以分为工程防护、植物防护、柔性支护与综合防护等[6]。目前,边坡的工程防护种类主要有八种:一是抹面与捶面,适用于本身稳定,干燥、无地下水的风化程度低的软岩层边坡。二是灌浆与勾缝,灌浆适用于石质坚硬、不易风化、岩层内部节理发育,但裂缝宽度较小的岩质路堑边坡;勾缝适用于石质较坚硬、不易风化、张开节理不甚发育,且节理缝较大较深的岩石路堑边坡。三是水泥土护坡,适用于粉土、粉砂、粉质粘土、粘土等填方边坡或易受洪水浸淹的路基填方边坡,可用于盐渍土地区。四是护面墙,适用于易风化的云母岩、绿泥片岩、千枚岩及其它风化严重的软质岩层和较破碎的岩石地段,边坡本身稳固,有实体护面墙、孔窗式护面墙、拱式护面墙和肋式护面墙等。五是喷浆或喷射混凝土防护,适用于岩性较差、强度较底、易风化的稳定岩质边坡,也可用于局部加固处理后的大面积喷浆。六是喷锚防护,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抗裂性能,用于加强坡面内一定深度的破碎岩层。七是土钉墙,主要适用于风化破碎较严重的岩石边坡,也可用于粉土、砾石和砂土边坡,确保边坡在施工过程中保持原来的稳定结构,避免坍塌。八是预应力锚索梁,主要适用于裂隙和断层发育、防缓边坡工作量巨大的高陡边坡[7]。

植物防护主要有三种[8][9]:①种草,适用于边坡稳定、坡面冲刷轻微的路堤或路堑边坡,不适用于长期浸水边坡。②铺草皮,适用于各种土质边坡,特别是坡面冲刷比较严重、边坡较陡(可达60°)时。③植树,适用于各种土质边坡和风化极严重的岩石边坡,边坡坡度不陡于1:1.5。

柔性支护[10]主要指以下几种形式:①三维植被网,用于设计稳定的土质和岩质边坡,特别是土质贫瘠的边坡和土石混填的边坡,可以起到固土防冲并改善植草质量的良好效果。②钢绳网主动防护,与锚杆或支撑结合,以金属网或土工格栅的形式对边坡形成连续支撑。③钢绳网被动防护,多用于岩体交互发育、坡面整体性差,有岩崩可能的高路堑边坡。

综合防护:①岩质边坡绿化喷播技术:岩质坡面营造一个既能让植物生长发育而种植基质又不被冲刷的多孔稳定结构。不仅适用于所有开挖后的岩体边坡,而且对于岩堆、软岩、碎裂岩、散体岩、极酸性土岩以及挡土墙、护面墙、混凝土结构边坡等不宜绿化的恶劣环境。②框格护坡:风化较严重的岩质边坡和坡面稳定的较高土质边坡。2边坡破坏类型 2.1边坡病害常见类型

边坡病害的常见种类有坍塌、崩塌、滑坡、倾倒和错落等五种[11]。坍塌是指地震等外力作用使破碎岩土或堆积密实的岩土体在一定范围内产生松动,松动岩土体在自然应力作用下产生坍滑的变形现象。崩塌是指风化破碎的岩体沿陡倾角节理或V形节理面产生崩落、倒塌的变形现象,崩塌病害往往始于前缘。滑坡是指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较弱面发生滑动的变形现象。倾倒是指陡倾的薄层状岩层,在沟谷下切或开挖等卸荷过程中向临空面缓慢弯曲的变形现象。错落是指高陡斜坡地段,由一组陡倾贯通结构面将风化破碎岩体与后部完整岩体分开,因边坡开挖失去支撑力,下伏有一定厚度的软弱岩层不足以承受上部岩体压力而被压缩,引起坡体以垂直下错为主、水平位移为辅的变形现象。2.2边坡病害规模划分

边坡的变形破坏从规模上可分为山体变形、坡体变形及坡面变形三种[12]。若破坏范围深至山体内地应力未释放完之处,常因开挖导致山体在地应力回弹作用下(或深部水压力作用下)形成破坏,即为山体破坏,故研究山体破坏必须考虑地应力的影响。坡体变形是指山体的一部分受地质环境各种因素及应力等的作用产生失稳破坏的现象,坡体变形往往在山体地应力松弛范围内形成,故研究坡体变形不考虑地应力的影响。坡面变形是指坡体自身稳定条件下表层受风化等作用产生小规模坍塌、落石、土体坍塌、泥石流、表土剥落等现象,坡面变形范围仅局限在坡体表层。

从治理的难易程度上可以分为难以治理和可以治理的边坡病害。比如,汶川大地震最为频发的崩塌,属于坡体震害[13],由于崩塌危岩体的位置难以预测,故危害较大,一旦发生,往往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大规模的中高位崩塌体往往不具备施工条件,当前边坡工程领域还没有较为可靠的治理方法。实际工程中应以“躲避”为主,如在危岩体下部路基面上方修筑棚洞等。可以治理的边坡病害包括中低位崩塌、坍塌、小范围的坡面落石、路堤滑坡、各种规模的自然坡体滑坡[14]。对于中低位崩塌,实际中可采用锚固类工程进行加固;而对于坍塌或小规模的坡面落石,工程中可采用挂主动网或设置被动网等方法进行防护。对于路堤填土滑坡及各种规模自然坡体滑坡的治理应以支挡类工程为主。3边坡病害的治理对策

对于边坡病害的治理,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治早治小,对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而范围大的病害,一时不易勘察清楚,应采取分期分批处理措施,先实施局部治理工程,进行动态跟踪,逐步查清病害,最后达到一次根治,不留后患[15]。②分清轻重缓急,对急剧变形的边坡病害,应采取快速有效的工程措施,对变形缓慢的大型病害,应全面规划、分期整治。③边坡开挖、加固及植被恢复密切结合,灾后边坡病害加固往往会对植被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在进行病害治理的同时,应兼顾植被的恢复与防护,保护当地生态环境。3.1植物防护类

植物固坡技术在早期边坡工程中应用广泛,在现代环境生态学领域也有新的价值。植物固坡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增加边坡的稳定性[16]:①通过茎、叶的阻隔,减少土壤的吸水

和蒸发,从而减少降雨渗流;②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蒸发至大气中,降低土层孔隙水压力;③根与土壤发生生物化学反应,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强土层抗剪强度;④根扎进土壤,对边坡起支撑和锚固作用;⑤茎、叶、根共同作用减少表面径流冲蚀力,从而保持边坡结构的完整性。

植物固坡在增加边坡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在一定环境、一定条件下植物固坡也有负面作用。例如,植物根系在扎进土壤,对边坡起支撑和锚固作用的同时,也会增加土层的渗透性,导致土层渗透能力的增加:植物还容易受到外力(风等)作用,并将其荷载传递给边坡。这些都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既要充分利用植物固坡的各种优点,又应尽量避免其不利的一面。例如,对地质构造较破碎的边坡,一般选择根系粗壮发达的植物来固坡;但往往这样的植物都长得过高,受风力影响显著,则可通过经常修剪其枝干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前对植物固坡作用的理论研究还不很透彻,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3.2截水、排水类

排水工程用于滑坡治理的发展初期是以地表排水为主,有截水沟、排水沟、疏通自然沟等形式。为提高排水效果,在工程实践中逐渐引入了地下排水措施,有盲沟、支撑盲沟、渗沟等。随着人们对排水工程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各种排水工程措施的耦合使用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洞,孔、井相结合的立体排水思想得到了发展,地下排水洞和水平排水孔得到了推广应用。水平排水孔是一种通过滤水管将滑坡体内地下水排出以稳定滑坡的方法,其优点是施工安全、造价低,由于施工工艺水平的提高,目前超长水平排水孔得到了推广应用,并在排水效果的定量化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在提高排水效率的同时也大大节省了工程费用。但由于水平钻孔容易塌孔又缺乏专用钻孔设备,目前的使用仍局限于一些特殊的滑坡治理工程。

当前边坡工程的排水措施主要有:地下排水洞、水平排水孔、集水井、地表排水沟和排水盲沟等,这些排水措施都是利用水的重力势特性,使坡体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向低水位区排泄。存在的主要问题:(1)排水措施对坡体的排水环境要求较高,许多边坡往往缺乏有利的地形条件,导致排水措施的有效性难以保证;(2)排水措施的长期可靠性差,如水平排水孔容易堵塞等;(3)无法长期实时排出边坡深部地下水;(4)至今没有快速疏干地下水的技术方法。叶贺炯[17]基于气水置换原理探索了一种新方法,利用钻孔向边坡压入高压气体,形成边坡局部水头差变化,实现边坡渗流场的改变,达到主动排出坡体地下水的作用。3.3支挡类

支挡类治理技术主要有抗滑挡墙、抗滑桩、锚索桩和预应力钢筋砼抗滑桩等。①抗滑挡墙利用墙底摩阻力与墙前被动土压力平衡边坡破坏力,依靠自重或土体保持墙体稳定。该方法施工简单,机械化程度较低,取材容易,主要为石料和少量水泥,个别用混凝土代替,但需跳槽开挖,施工困难,而且抗滑作用有限,对大型滑坡治理效果不明显。②抗滑桩,为

侧向受力,是将边坡破坏力由桩身传递到下部锚固段,通过锚固段的桩周抗力予以平衡,类似于悬臂结构。抗滑桩可与其他结构联合使用,装维布置灵活,施工安全性高[18]。③锚索桩是将预应力锚索施加在桩顶,相当于顶部铰支,下部梁式支挡,能够使锚索拉力与桩身抗力共同抵抗边坡破坏力。施工技术复杂,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应用比较广泛。④预应力钢筋砼抗滑桩,与普通抗滑桩相比节省材料,施工便捷,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3.4锚固类

锚固类治理技术有锚索(杆)框架、压浆锚固、钢花管注浆和多次注浆锚管框架等。①锚杆(索)框架对坡体有一定的框箍作用,利用锚杆(索)在岩体中的抗滑力进行锚固,还可以通过灌浆加固岩体强度,该方法机械化程度高,施工简单,但钢筋锚杆(索)的锚固作用有限,一般用于加固自然边坡的浅层变形[19]。②压浆锚固由于高压注浆增强了抗滑力,提高了岩体强度将钢筋笼置于压浆柱内对抗滑体有抗滑消减作用,机械化程度高,而且对原有边坡影响较小。③钢花管注浆提高了岩体的强度,与灌浆体构成微型桩,起到了抗滑的作用,具有施工便捷,安全持久的优点,施工后绿化恢复率高。④多次注浆锚管框架,注浆机理与锚固机理结合,提高了岩土体的强度,适用于会发生变形松弛及软弱位置难以确定的边坡加固,效果明显。4结语

在公路建设的新形势下,近几年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和现有国道等级的提高,出现了大量的山岭地区的高等级公路,受山体地质条件的影响,边坡失稳破坏的现象仍然不可完全避免地会发生,本文论述了道路边坡治理相关的一些技术,它们都能为工程的安全建设提供或大或小的贡献。然而,若想边坡稳定问题更好地得到解决,我们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参考文献:

[1] 张永兴.边坡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8.[2] Reese LC,Wang ST,Fouser.Use of drilled shafts in stabilizing a slope[J].Geotechnical SpecialPublication,1993,1318—1332 [3] Loehr JE,Bowders JJ,Owen JW.Stabilization of slopes using recycled plastic pins[J].Journal of the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2000,1714:1-8.

[4] 郑颖人, 方玉树, 郑生庆等.岩石边坡支挡结构上岩石压力计算方法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7,(6).[5] 余振兵.公路边坡防护与治理[J].科技风, 2009,(19).[6] 王恭先.滑坡防治工程措施的国内外现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8,(1).[7] 祝介旺, 庄华泽, 李建伟等.大型边坡加固技术的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 2008,(3):365-370.[8] 王铁桥, 许文年, 叶建军等.挖方岩石边坡绿化技术与方法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2003,(2).[9] 叶建军, 许文年, 鄢朝勇等.边坡生物治理回顾与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 2005,(1).[10] 李百震.边坡柔性防护技术在岩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 2012.[11] 朱本珍,谭冬生.黄土地区管道沿线填土边坡滑坡发生机理和防治对策[J].中国铁道科学,2008,29(4):8—14.[12] Chen cv,Martin GR.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for landslide stabilizing piles[J].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2002,29:363-386.

[13] 刘晓.汶川地震区斜坡动力反应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0.

[14] 谢和平,邓建辉,台佳佳等.汶川大地震灾害与灾区重建的岩土工程问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1(2):247.250.

[15] 彭海.边坡工程处治技术分析研究及工程应用[D].中南大学, 2011.DOI:10.7666/d.y1914020.[16] 雷雨.边坡治理中的植物固坡法研究[J].建材与装饰, 2014,(6).[17] 叶贺炯.边坡充气排水治理方法探讨[D].浙江大学, 2012.[18] 刘喜云.浅谈抗滑桩及预应力锚索在边坡治理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2,(2):53-55.[19] 吴茂明, 阮含婷, 刘鹭.预应力锚索在岩土边坡工程治理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 2010.

第五篇:水利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论文:浅谈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前期策划若干要点

[摘要]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没有前期策划或策划要点不明确、不完善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导致后期施工过程控制中没有指导性文件,管理混乱,最终经济损失惨重。本文主要就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前期分包策划、变更和索赔策划两个方面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分包 变更 索赔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协作部门多,受自然资源、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也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及其他资源市场条件的影响,其个性非常突出。做好前期策划是为保障后期施工顺利实施,为后期施工阶段过程控制提供一个基础性的经济指导。

一、分包策划

分包策划是为后期施工阶段工作全面展开提供基础的有力保障,如何做好分包策划、分包策划包含哪些内容、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是分包策划的关键。

一般水利水电工程的工期比较特殊,要求在枯水水期尽早开工,要想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可靠的分包策划需要的不仅是时间,更重要的是经验。一般水利水电工程分包策划与项目整体前期策划时间同步,大型项目从接到中标书开始二个月以内完成,中小型项目从接到中标书开始一个月以内完成。

做分包策划首先考虑的是主要内容及关键因素对后期施工的影响,一般分包策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标数量、分包范围、工作内容、质量标准、工期计划、工程量和边界条件等;项目分包方式(主要分劳务分包、包工包料工序分包、包工包料切块分包三种分包方式);计划工期和计划招标时间安排、发包方式(邀请招标、邀请议标或指令性分包)、分包项目招标文件文本、分包招标评标规定、拟候选分包商清单、分包合同文本等;根据拟定的分包方式,以工程项目中标价为基础测算整个工程预算成本的基础上,测算分包成本,制定分包项目的预控单价(包括分包标底价),列出分包项目工程量计价清单,制定分包项目主材控制指标;拟定与分包项目管理相对应的我方分包现场管控措施;拟定分包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配套措施;拟定分包管理风险源,分析分包成本盈亏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关键因素有:与业主合同中约定以0#图纸为依据重新调整工程量清单的基础设施项目,应以0#图纸工程量清单为依据;对于临时工程,在策划中应以合同约定为前提,以投标费用为控制基础,采取限额设计、优化设计、总价包干设计等多种方式,对临建项目单价成本进行详细分析,降低分包施工成本,降低临建项目成本。即便临建项目费用可能有突破,也应在项目前期经济分析中,考虑弥补来源,平衡和调整主体分包价格,争取整体盈利。不得超越合同范围自行增加临建工程项目;严格控制施工项目超合同、超规模的进行施工。

二、变更和索赔策划

变更索赔策划是企业合同项目二次经营的重点,应建立在与业主合同约定的基础上,针对行业特点和规定开展工作,变更索赔策划是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全过程的系统工作。加强变更索赔过程控制,建立变更控制流程,促进施工项目变更索赔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提高变更索赔实现效果,提高项目盈利水平。

1.成立变更索赔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变更索赔工作日常牵头工作,并制定变更索赔控制流程。

2.策划各阶段的变更索赔工作

(1)投标阶段:在合同评审的基础上,建立采用对比和综合分析方法寻求最佳施工组织方案及报价,寻找项目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完成项目中标后的技术商务交底,为施工项目变更索赔策划提供线索。

(2)前期阶段:根据投标阶段项目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分析、项目前期策划方案,结合项目施工条件、合同履约条件、现场物价情况、地质情况等因素,搜集各种索赔线索,制定变更索赔项目策划方案,在前期策划工作中一并考虑。

(3)施工阶段:根据项目前期阶段制定的变更索赔项目策划方案,制定《施工项目变更索赔拟报项目工作计划表》,对拟报项目做出工作部署,规定逐项工作责任人、格式、要求。同时对已报出的变更索赔项目制定《变更索赔已申报项目跟踪一览表》,逐项跟踪落实。

(4)项目完工阶段:继续变更索赔已申报项目跟踪落实;为完工结算准备好变更索赔已审批项目的立项依据、原始资料和审批资料;对所提供变更索赔已审批项目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自审自查、纠偏补正,配合做好外审取证工作。

(5)变更索赔各阶段工作:投标阶段寻找项目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分析→制定变更索赔项目策划方案→制定变更索赔拟报项目工作计划→提交变更索赔意向通知→准备索赔资料→提交索赔文件→制定变更索赔已申报项目跟踪表→谈判协商和索赔跟踪→获批结算→资料归档。

3.合同变更索赔的原则

(1)合同的变更内容应根据合同条款确定。

(2)合同变更的报批流程必须按合同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进行。

(3)合同的变更据合同商定的定额、取费标准或按照合同有关原则提出合同变更费用。

4.变更索赔项目实施要求

在没有立项依据、没有预控方案的情况下,不得将变更项目列入施工计划、不得进入施工环节、不得采取垫资方式进行施工、不得挪用合同内项目资源进行施工、不得采取“背靠背”条款的分包合同交由分包商进行施工。

三、结束语

分包策划和变更索赔策划是后期施工阶段控制的关键所在,做好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前期分包策划和变更索赔策划,是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保证,更是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的基础,同时也将为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生存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施工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水电工程造价培训教材[M].北京: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2006.[3]张青林.项目管理与建筑业[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

下载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锚固技术研究论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锚固技术研究论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论文

    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水利建设摘要:中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这一指标来衡量,则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

    高边坡施工安全措施

    龙岗区边坡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1、总则 1.1为规范边坡施工安全,切实保障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龙岗区边坡施工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1.2 除......

    边坡处理·论文

    边坡处理 摘要:边坡的治理因根据工程措施的技术可能性和必要性、工程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工程措施的社会环境特征与效应,并考虑工程的重要性及社会效应来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防......

    边坡处理·论文

    边坡处理 摘要:边坡的治理因根据工程措施的技术可能性和必要性、工程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工程措施的社会环境特征与效应,并考虑工程的重要性及社会效应来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防......

    高边坡塌方演练总结

    目 录 一、演练目的................................................................................................................ 2 二、演练准备....................

    高边坡专项施工方案

    高边坡专项施工方案(一)一、施工场地及临时设施 1、高边坡防护施工队的驻地设在二管组。 2、便道已通至高边坡范围,均以石渣填筑,每天派专人维护,施工时能保证便道通畅、耐久使用......

    高边坡防汛应急预案

    高边坡防安全方案 陕西河海工程有限公司亭口水库 塬边沟(上)弃渣场防护工程一、 编制目的 为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各部委、行......

    高边坡应急处理预案

    省道205线建宁宁化界至连屋叉口公路改建工程E标段 高边坡专项施工方案 为了在高边坡施工重特大事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组织抢险施救工作,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