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生,——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综述[推荐5篇]

时间:2021-02-04 14:4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生,——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生,——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综述》。

第一篇: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生,——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综述

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生——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综述

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文化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首都意识、首善标准,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断守正创新,推动文化实现全面繁荣发展。

1公共文化蓬勃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伊始,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就给与了极大的关怀和重视,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群众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发展了一大批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为公共文化服务打下了深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始终坚持搭平台、建机制、树品牌,推动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一)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以保基本、促公平、提品质、强服务为核心,大力营造具有首都特色、首善标准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5年出台“1+3”公共文化政策,《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方案》《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2017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及运行机制和行动计划,构成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政策框架。

联合市发改委、市财政等19个部门,建立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协调机制,16个区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市区联动。

(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逐步提升

构建公共图书、文化活动、公益演出三大配送体系。

大力推进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和图书馆“一卡通”建设,截止目前,一卡通成员馆达到270家。

“周末场演出计划”、“文艺演出星火工程”、“百姓周末大舞台”三类基层演出覆盖了北京所有城区,遍及了所有农村,惠及了北京各区基层群众,每年演出万余场。

每年举办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2万场,贯穿全年、覆盖全市。

采取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和“互联网+文化”的推广方式,连续组织开展“文化惠民逛庙会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向首都市民免费发放春节庙会门票,抢票率均达100%。

(三)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图书馆24个,比1978年增加6个,馆藏数6777万册(万件),是1978年的4.8倍。全市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7131个,实现免费开放,形成一刻钟文化服务圈。

(四)公共文化示范带动效应明显

朝阳区、东城区、海淀区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石景山、大兴、丰台、通州、房山五区获得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

2首都文艺舞台持续繁荣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都文艺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激发文艺院团积极性,凝聚文艺人才智慧,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文艺精品,逐步向艺术高峰迈进。

(一)舞台演出高度活跃

1978年北京市8个市属艺术院团演出总场次1992场,国内观众294万人次,演出收入只有55万元,到2018年,全市139家营业性演出场所全年演出达到24684场,平均每天上演近70场,吸引观众1120万人次,演出收入17.76亿元。

(二)文艺创作精品迭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7台剧目获“文华大奖”,15个剧目获“五个一工程奖”,10个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昆曲《红楼梦》、评剧《母亲》、舞剧《天路》连续问鼎“文华大奖”。

(三)品牌展演影响力增强

打造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新年音乐会等一批国家级文化活动品牌,举办以小剧场题材、少儿题材、原创题材等为主题的精品剧目展演,形成“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春苗行动”优秀少儿题材剧目展演、“北京金秋优秀剧目展演”等品牌。

(四)推动艺术普及惠及百姓

1994年创办“打开艺术之门”活动,已推出近千场高水准的演出和活动,成为北京最有影响力、最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青少年公益性艺术节。创办“首都市民音乐厅”活动,交响乐走近寻常百姓。2012年推出惠民低价票补贴政策,截至目前累计补贴92万余张,被列为“北京市创新文化惠民常态化品牌项目”。

3文化产业支柱性地位不断巩固

坚持文化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首都文化和科技资源禀赋优势,以创意为核心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文化产业成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文化产业总体规模不断壮大

2018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实现10703亿元。

(二)文化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实有企业中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32.79万户,日均新登记119.27户。重点文化产业门类市场主体发展活跃,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968家演出经纪机构。

(三)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北京是全球最大的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核心,北京八大艺术区共有专业画廊415家。北京已成为全国动漫游戏产业的研发中心,形成了包含创作、出版、运营、发行以及产品开发的全产业链。

4对外文化交流成效显著

积极配合国家外交大局,充分利用首都丰富的文化资源,向世界展示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和新中国的文化建设成就,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

(一)服务保障重大外交大局

配合中国与各国建立外交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参与互办中外文化年、中国文化周等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推动雅典中国文化中心启动运营。

(二)塑造北京对外交流文化品牌

举办“北京之夜”品牌文化活动,塑造国家形象,展现北京魅力。“欢乐春节”品牌成为全国亮点,连续12年在芬兰赫尔辛基,连续9年在爱沙尼亚塔林举办的活动成为一项颇受当地居民欢迎的保留节日活动,实现了文化“走出去”向“走进去”的转变。连续4年举办“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创新举办“百猴闹春”“鸡鸣东方”“北极村里过新年”等生肖快闪活动,生肖文化不断推广。

(三)对外文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北京文化贸易进出口额从2006年的12.65亿美元扩大到2018年的60.2亿美元。在对外文化贸易结构构成上逐步优化,文化产品进出口额从2006年的6.75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22.4亿美元;

文化服务贸易占比增加,2018年北京市核心文化服务实现进出口37.8亿美元。

5非遗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市共有12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73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100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51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11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非遗保护形成依法逐级多样化保护体系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201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非遗保护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自2006年起逐步构建了由国家级、市级、区级组成的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夯实非遗资源保护基础。

(二)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

推进非遗发展融入生产生活。认定15个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认定3个非遗优秀实践名册项目,认定35所大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为“北京市非遗培训基地”。加强非遗传承人群队伍建设,扶持代表性传承人,自2015年起每人每年补贴2万元。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非遗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

借力首都资源优势,广泛参与国际活动,先后在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国事活动中,进行非遗展示,擦亮中华传统文化金名片。2018年6月,联合天津、河北等大运河沿线共8省市文化厅(局)举办“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为国内首次、规模最大。

机构改革开启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根据北京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职责整合,组建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2018年11月16日上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式挂牌成立。面向未来,将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展现大国首都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

伴随着新中国70年的辉煌发展历程,北京旅游历经起步、形成、壮大等发展阶段,逐步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以来,旅游全战线着眼大国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北京城市魅力和吸引力,推动北京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旅游名城。

一、行业管理日益完善

北京率先提出旅游行业管理概念,确立了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主要内容的行业管理方向,逐步完善配套法规、规章和标准,推动北京旅游业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旅游行业逐步实现标准化管理

2004年9月10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对《北京市旅游管理条例》进行修订。在旅游业的星级饭店、餐馆和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旅游安全、信息建设等主要旅游产业中,建立起比较健全的、涵盖相关业态的旅游标准化体系,逐步形成有利于企业规范化服务的市场选择机制。

2017年5月26日,《北京市旅游条例》经第十四届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原《北京市旅游管理条例》同时废止。本次立法结合本市实际,围绕规范旅游秩序、构建市场环境、明确旅游责权、促进旅游发展的核心,贯彻落实《旅游法》并突出首都旅游特色,发挥旅游业在强化首都核心功能中的作用,解决本市旅游业发展和管理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旅游住宿业快速扩张

1978年,能够接待外宾的饭店仅11家。1980年用补偿贸易的方式兴建燕翔饭店。1982年4月28日由北京市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以中国国际旅行社北京分社的名义与中美旅馆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全国第一家合资饭店——建国饭店开业。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标准,也使我国饭店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准迅速提升。1982年,用国内贷款的方式建成华都饭店;

并筹建中外合资的长城饭店,中外合作的京伦饭店。

截至2018年,全市星级以上饭店达到454家。

二、旅游市场发展迅猛

改革开放后,旅游事业逐步向旅游产业转型,1998年开始,北京旅游市场发展呈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共同增长、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一)入境游快速发展

1978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由18.7万人次。到2018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超过400万人次。

(二)出境旅游势头迅猛

出境游人数由1997年的37558人次,至2018年增加到510.9万人次。

(三)国内来京旅游释放巨大潜力

随着假日旅游制度的确立,国内旅游快速增长。2018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0693.2万人次。

三、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活力

(一)建立旅游投融资服务平台

2012年2月29日,与海航旅业集团签约设立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基金,共同促进北京旅游产业升级。2013年,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正式启动北京旅游资源交易平台,成为全国首家启动的专注于旅游资源交易和旅游投融资服务的平台。2014年北京旅游资源交易平台拓展为京津冀旅游投融资服务平台。截至2018年底,北京旅游发展基金带动社会投资约150亿元,北京旅游资源交易平台发布520余个项目、涉及金额1800多亿元。

(二)京郊旅游特色化发展

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京郊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京郊旅游融资担保平台建立,这是全国首支旅游担保平台。推出京郊旅游政策性保险,是全国首个涉及乡村旅游的政策性保险,为京郊旅游发展保驾护航。截至2018年底,京郊旅游融资担保服务体系累计办理旅游担保项目796个,涉及金额16.99亿元,京郊旅游政策性保险体系累计承保民俗旅游户4455户、承担风险保障金30.14亿元。

(三)旅游业态不断丰富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2782家,a级景区点253家,星级饭店454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20个。乡村酒店、国际驿站、养生山居、民族风苑等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达710家。

积极开展省级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延庆区、平谷区、怀柔区等三个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旅游消费潜能持续释放

2012年4月28日,“北京礼物”标识发布。截至2018年,累计培育96款“北京礼物”精品。

2018年北京旅游收入达到5921.2亿元。人均旅游消费1904元。

四、旅游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一)旅游服务更加便利化

2017年开通旅游公交,截至2018年底,累计发车3.3万次,接待游客130余万人次。

自2011年,全市启动旅游厕所建设工作。共改造715座旅游厕所,完成88座家庭卫生间改造,实现5a级景区家庭卫生间全覆盖。

2017年完成13家景区标识牌改造,6家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改造,7家景区人行步道改造,9家景区的景观亭、观景平台改造,11家景区休息座椅改造,14家景区的垃圾桶改造。2018年完成3座游客服务中心改造。

(二)全市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2018年底,纳入全市旅游咨询服务序列的咨询站达到195个。2018年首都机场t3航站楼、北京西站和王府井3个市级直营旅游旅游咨询站累计接待游客253万余人次。

(三)智慧旅游建设成效显著

2011年10月9日,北京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启动。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确定北京市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2012年9月29日,首都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正式启用。这是全国旅游系统建成的首家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建有旅游产业监测及预警系统,实现旅游产业运行状态监测,景区人流量、景区周边道路、恶劣天气的实时发布和预警。

五、旅游对外交流品牌化、高端化

(一)旅游国际合作话语权增强

2012年9月,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在京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城市为主体的国际旅游组织,总部永久设在北京。截至2018年,会员达到211个,覆盖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

(二)北京旅游的国际竞争力增强

在全国率先实行过境免签政策、境外旅客离境退税政策,不断提升北京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与吸引力。

2013年1月1日起,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2017年12月28日起,实现144小时过境免签。2015年7月1日起,北京市率先面向境外旅客实施购物离境退税政策。2016年,京津两地实现离境退税互联互通。截至2018年底,北京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达4.4亿元,办理退税额3945万元。

(三)旅游品牌活动影响力增强

连续举办新年倒计时活动、北京国际旅游节、北京春节“洋庙会”、北京国际青年旅游季等系列活动,利用国际网球公开赛、美国nba赛事、世界杯足球赛等赛事,推介北京旅游资源,强化北京旅游品牌形象。

(四)整合高端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品一体化开发和营销

2011年12月,整合高端旅游资源,成立北京高端旅游与会议产业联盟。2012年9月,北京市与上海市、天津市、成都市、杭州市、昆明市、三亚市、西安市8城市发起成立中国会奖旅游城市联盟。2014年10月,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在京成立。

2018年,北京承接国际会议数量94个,位列亚太地区第七位,国内首位。

第二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的发布辞

在建国70周年发展成就

新闻发布会上的发布辞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我代表XX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前来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的各媒体新闻工作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围绕此次新闻发布会主题,我对XX市建国70周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向各位作简要介绍。

XX市总面积XX万平方公里,辖XX个县级市XX个县。有XX等登记在册民族44个,其中世居民族XX个,少数民族人口占XX%。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XX市始终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带领各族群众积极投身到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伟大实践中,XX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大跨越。到2018年底,全市总人口由1950年的X万增加到X万,是建市初期的X倍;经济总量从X年的X亿元增加到X亿元,是建市初期的X倍;财政总收入从1950年的1492万元增加到X亿元,是建市初期的X倍。发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基础设施实现大跨越。长期以来,交通始终是制约XX发展的最大因素。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十二五”以来,XX交通建设取得飞速发展,彻底扭转了交通滞后状况。继2015年XX市实现“县县通高速”后,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里程增加到X公里,占全省近八分之一,2017年底已全部实现X户以上自然寨通硬化路,行政村通客运班车率达100%。坚持XX、XX两个支线机场和XX、XX两个通用机场,XX、XX高铁横贯全市,建成了XX航电枢纽工程,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初步形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中小型水库X座,较1978年增加X座,2018年底全市X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已全部解决。基础设施向县以下延伸取得重大突破,农村安全用电、广播电视、宽带网络等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第二,城乡面貌实现大变化。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市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我们不断优化市域空间发展布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撤县建市工作,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展到X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X%,高于XX省平均水平。我们积极推进县城景区化,充分运用民族文化元素,打造了XX、XX等一批城景一体化美丽县城。我们积极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以XX、XX等一批为代表的特色旅游镇村星罗棋布,成为游客向往之地。我们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农村客运、农村电商、农村物流、教育医疗、环境卫生等建设全面推进,乡村居住条件持续改善。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休闲旅游胜地,XX走出了一条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子。

第三,产业建设实现大提升。建国初期,XX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为X%。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着力推动一二三产全面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工业实现集聚发展。全市建成X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X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产业门类增加到X个,培育形成一批专业园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工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二是农业向产业化迈进。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市“三品一标”认证面积X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X%,推出了一批高品质特色农产品,XX绿色优质农产品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十二五”以来,我市突出实施“旅游活市”战略,以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2018年接待游客突破X万,旅游总收入X余亿元。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消费等也实现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X亿元,占GDP的比重达X%。

第四,脱贫攻坚实现大突破。我们深入贯彻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经过“八七”扶贫攻坚阶段和扶贫开发新阶段,特别是通过大力实施精准脱贫,贫困地区生产条件显著改善,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市群众实现从建市时期的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转变。2018年,全市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X元和X元,分别是建市初期的X倍和X倍,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工作。“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扶贫生态移民,从深山区搬出X万人。“十三五”以来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到今年9月底将完成X万人的搬迁任务。同时,我们坚持产业扶贫,大力推进就业扶贫,同步开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用足国家扶贫政策,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全市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X万人减少到X万人,贫困发生率由X%下降到X%,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五,社会事业实现大发展。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狠抓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全市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科文卫等事业长足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2018年,全市新农合参合率X%,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率X%。全市X个县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X个,建成“三甲”综合医院3所,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甲”水平,每千人口卫生床位达到X张,主要卫生指标位居全省上游。市级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X%,电视综合覆盖率X%,广播综合覆盖率X%。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发起最后的总攻,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热情欢迎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能常来XX,宣传XX,成为XX联系祖国各族人民的桥梁与纽带,将XX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传向四面八方;同时真诚希望能通过你

们,介绍更多的朋友、企业家来XX旅游观光、投资兴业,为XX再创辉煌注入强劲动力。

再次感谢各位的光临,祝大家身体安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三篇:关于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旅游发展的思考以扬州为例

关于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旅游发展的思考——以扬州为例

贾鸿雁

(东南大学 旅游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6)

[关键词]老城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扬州

[摘要]本文以扬州为例,探讨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的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文章认为,名城老城区应综合历史文化、资源、市场进行恰当的旅游定位,遵循整体开发、滚动开发和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打造有号召力的旅游品牌。

目前,我国已有百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它们涵盖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浓缩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它们的老城区,尤为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而当前,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老城区首当其冲,普遍面临着“旧城改造”和不适当旅游开发的严峻形势。本文试图以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为例,探讨名城老城区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关于老城区的旅游定位

(一)从扬州的历史文化看老城区的旅游定位

扬州曾经是中国古代最繁华的商业城市,文化底蕴广博深厚。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因素是城市产生的重要原因,并形成严格的行政等级城市体系,城市规模的大小同城市政治行政地位的高低成正比[1],而扬州却因海盐之利和与大运河共生共荣的关系,以商业发达、富庶繁荣名世。早在西汉初年,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大力发展盐运通商,使吴国国用饶足,抗衡中央;唐代“广陵大镇,富甲天下”[2],谚称“扬一益二”;清代繁华更胜昔日,尤其在盐商的推动下,奢靡、浮华臻于极致。扬州盛世又恰与中国历史上西汉文景、唐贞观开元、清康乾三朝盛世相吻合,正如“顶峰上的顶峰”,成为古代商业城市的杰出代表。

繁荣的商业经济直接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市井文化:以“扬州三把刀”为代表的饮食文化、茶馆文化、浴室文化声名远播;“广陵十八格”灯谜、“维扬棋派”、扬州风筝、瘦西湖沙飞船、扬州养鸟、扬州斗虫等游艺项目尚于民间;漆器、玉雕、剪纸、刺绣、绒花、盆景、雕版书籍、纸扎灯彩、面人等民间工艺品技艺精湛;酱菜、富春包子、谢馥春鸭蛋粉、玩具等特色产品久负盛名;岁时节庆、庙会、宗教活动绵延不断;书法、绘画、篆刻、曲艺、戏剧、音乐、园林等多种艺术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这些工巧细致世俗的市井文化内容生动地体现了扬州昔日的奢华风貌,是老城区开展文化休闲旅游的宝贵资源。

(二)从扬州的旅游资源看老城区的旅游定位

扬州无山,虽多水却无甚出奇之处,自然旅游资源较为贫乏,可称道的乃是以“历史文化名城”为标志的人文旅游资源,尤以古城和古城遗址、园林、运河及名人遗迹、风物民俗、文学艺术为特色。其地理分布,主要集中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和明清老城区两大片,1

显然,后者无论是面积、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超过前者,计有:传统街巷400余条,其中以纪念历史人物命名的街巷59条;各级文物保护及控制单位91处,占市区总数的近75%,其它具备一定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484处,其中包括宗教建筑31处,私家园林或遗迹30多处;知名度较高且仍在经营的老字号31处;历史事件见证地和传说发生地19处[3]。可见,老城区是扬州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理应在扬州文化旅游中占据突出地位。

(三)从扬州的旅游市场看老城区的旅游定位

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从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的转换,旅游产品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市场。从国内外旅游发展的趋势看,随着全民生活水平和素质教育的提高,人们的旅游热情会由单纯的游山玩水向休闲型、知识型方向转变,扬州目前以瘦西湖为主的单一的观光型旅游显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事实上,尽管位于长三角黄金地带,扬州旅游却长期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吸引力不足,难以留住客人。当前,扬州正在进行运河城市向沿江城市的转型,其旅游业亦应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进行恰如其分的市场定位,与其它城市错位经营,在长三角占据独立的地位。江南名城,过去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4]的说法,今天的旅游发展,杭州以湖山胜,苏州古城以园林胜,那么扬州呢?我们认为,扬州老城区的文化优势应是旅游业做大做强的绝佳突破口,扬州应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口号:扬州古城以文化胜。

综上,扬州老城区的旅游开发应定位于以体现古城风貌、文化传承、民俗民风为特色的文化休闲旅游区。

二、关于老城区的旅游开发原则

(一)整体规划

我们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见木不见林”,只见一个个单独的文物古迹点而不见“城”。老城区通常以古城风貌为最大特色,不妨借鉴江南古镇的思路,整体规划设计,着眼于维护整个古城的生态、文态环境,而不是四分五裂的片甚至单独的文物点。扬州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首先,老城区规模适中,5平方公里的面积与平遥古城相当,整体开发完全可行。相反,对于一些大城市则可能由于面积过大、人口过多等原因,很难做到;而小城镇在规模、气势上又难以匹敌。其次,老城区风貌完整,保持着较为醇厚的原汁原味,只需修旧如旧而无需大造失真的人造景观。此外,扬州的旅游资源有景点小而散的特点,这些景点要形成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必须要有依托,如同颗颗明珠,需要串连成链,甚至有珠、有链还不够,还要有华美的盛器才能相得益彰,古朴典雅的老城就是最适合的盛器。

(二)滚动开发

我们强调“整体”指的是在观念上、规划上要有整体、全局的概念,并不等于一次性地全部开发到位。事实上,鉴于老城区面积较广,现居住人口众多(老城区现实际居住人口11.88万人),资源现状参差不齐,宜采取“点—片—面”滚动开发的战略。扬州老城区已有

一些较成熟的点,如个园、何园、汪氏小苑等,一方面要做好这些点的深度开发,同时要不断增加新的点。老城区的三大历史街区中,以资源集中的东关街历史文化区基础最好,理应先行一步;教场地区的规划已经完成,可着手招商开发;南河下地区盐商豪宅成片,规格高,区位好(毗邻运河),应加强保护,尽快规划,开发为展示盐商文化、民俗文化的场所,并和瘦西湖、运河景点相呼应,最终构筑完成老城区的旅游体系。滚动开发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让景点在不断扩充、完善的过程中,迎合市场,常变常新,从而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参与

老城区的旅游开发是一项艰巨繁复的工程,涉及到复杂的产权关系,巨额的资金投入,绝非政府部门可以一手包办。应按照旅游产业的经济规律办事,政府规划,社会力量参与,进行市场化运作,允许投资者取得经营权。对于较敏感的文物保护问题,应借助法律的手段,通过法律和契约加以保证。

(四)开发与保护并举

老城区作为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物质载体,有形的历史遗存和无形的各类文化资源丰富,城市传统风貌犹存,这是我们进行旅游开发的依据,但现状不容乐观。目前老城区的古朴风貌已经受到主次干道两侧临街开发、传统建筑物周边环境破坏的侵蚀,文(控)保单位也有受到破坏的现象,传统民居破旧,环境不佳,因此,首先应对文保、文控单位、传统建筑及现代建筑分别进行保护、修缮、整饬、改造,凸显名城的古风古韵,不仅要保护好它们本身,而且要尽可能地保持它们在特定的空间中的展示方式,尽最大可能整体保存它们,使之能够更多地完整地传达历史文化信息。对濒于困境的传统文化艺术也要及时抢救。只有做好保护工作,才能使城市拥有持久的文化魅力,旅游开发才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关于老城区旅游品牌的打造

(一)打造旅游品牌的必要性

提出打造老城区的旅游品牌,是基于以下考虑:

1、市场拓展的需要

诗仙李白的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令无数人对扬州心驰神往,扬州的旅游知名度不可谓不高;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的旅游文化资源不可谓不丰,然而扬州旅游业却长期温而不火,“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似乎成了扬州旅游的全部,一日游绰绰有余。扬州旅游市场要拓展,呼唤内容更充实、更丰富,能留住客人的旅游产品,作为体现扬州城市性质“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旅游城市”[5]的主要区域,老城区应该树立自己的旅游品牌。

2、市场竞争的需要

扬州所处的华东地区是我国老牌的黄金旅游地,资源密集,“名牌”林立,扬州似不占优势:瘦西湖不敌杭州西湖,扬州园林不敌苏州园林,小秦淮更不敌南京秦淮人家„„。扬

州确实缺乏自己的个性鲜明、有号召力的旅游品牌,而且似乎也没有哪一种单一的资源可以形成这样的品牌,那么,将老城区的资源整合于一个品牌之下应该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3、整合老城区旅游资源的需要。

老城区的旅游资源数量多,品种全,是优势;而单体规模小,分布散,则是劣势。旅游开发要扬长避短,必须要围绕品牌进行资源整合,凝聚主题,打造板块,连点成线,整体推出。

(二)“扬州人家”旅游品牌构想

依据上述扬州老城区“文化休闲”的旅游定位及整体开发的思路,提出“扬州人家”旅游品牌构想。

1、主题:“扬州人家”——品位扬州文化,体验盛世人生

2、内涵:

(1)绿杨城郭,园林深巷——“扬州人家”的人居环境

体验扬州“天人和谐”的园林环境。老城区恰为古运河、北护城河、二道河所环抱,又有小秦淮河从新、旧城穿过,可沿河道遍植垂柳,再现“绿杨城郭是扬州”的诗画境界;维护和修复城内散布的古园林,增建街头小游园,保持住宅的庭园特色,从而由宏观到微观,处处呈现出园林城的意趣;再加上数百条或纵横严谨、或自由随意的小巷,尽显典雅、古朴、和谐的人居环境。

(2)淮左名都,人文荟萃——“扬州人家”的文脉传承

感受扬州厚重精深的历史文化。扬州历史上是繁华都会、军事要地、文化名区,对故城遗址、官衙旧迹、名人遗踪、轶事传说等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修缮保护、陈列展览、立牌标识等方式,营造浓浓的历史文化氛围,使游人沉浸于“文化扬州”中,感受“扬州人家”的历史脉搏。

(3)亦雅亦俗,名城民风——“扬州人家”的生活情趣

领略扬州人雅俗兼容的日常生活。可通过博物馆等形式展示扬州民俗、盐商文化,恢复传统宗教、娱乐、游艺、节庆活动,让游人走进今日扬州人家等形式展现丰富多采而独具特色的盛世人生。

3、构成:根据主题要求和资源状况,打造四大板块:

(1)河滨活动区——老城区四周沿河地带及小秦淮两岸。顺应游客的近水心理,建

设宽幅绿带和步行林荫道,配置休憩及其它相关设施,作为开放的游憩空间。

(2)历史人文区——双东地区。修葺该地区密集的名人故居、传统商业建筑、宗教

建筑、园林等,并结合传统街巷,开辟多条文化旅游线路。

(3)市井民俗区——教场地区。恢复浴室、茶楼、书场、剧场、手工艺作坊等,集

中展示市井文化,提供休闲场所,出售相关旅游商品。

(4)盐商文化区——南河下地区。整修盐商旧宅、会馆,建设盐商博物馆、民俗博

物馆,再现昔日盐商生活和民俗。

参考文献

[1] 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2] 旧唐书·卷一八二

[3] 《扬州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纲》

[4](清)李斗.扬州画舫录[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

[5] 《扬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四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1949-2007)和成就(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1949-2007)和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1949-2007)和成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49-1956),第二个阶段(1956-1966),第三个阶段(1966-1976),第三个阶段(1978-2007)第一个阶段: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中国真真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确定了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1953年开始的这会主义改造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1956年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真正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由于改造过于激进,粗糙留下了许多问题,但是总体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回复和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主要取得的成就是,成立了新中国,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并且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顺利的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过度。

第二阶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使国力增强,主要是发展生产力,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指出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是在建设中出现了种种“左”的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虽然进行了改正但是不彻底。加上当时气候的干旱不仅没有真正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反而使人民生活更加艰难。但是凭着当时人们的强烈热情还是取得了很大成功。

第三阶段:是十年的大动荡时期,由于毛泽东对于形势的判断失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整整十年国家都处于混乱之中,由于被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破坏,经济发展也进入一片混乱之中,打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被迫害,连国家领导人也不例外被打成“左派”。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的损失,但是交通工业和科学技术在这一时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时间里国家建设基本在徘徊中前进。

第四阶段: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的转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确立了一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并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在思想上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国民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经济,科学,文化,都走向了春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但是也面临这种种挑战,一直困扰人们的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在这时被解决。这时以江泽民为代表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接过重担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21世纪。以与时俱进为先锋号,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辉煌。2002年中共十六大,建立了以胡锦涛为中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并创新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到底。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在航天科学事业,国防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神舟六号 神舟七号,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以取得世界领先的水平。

第五篇:20090626精心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

聂辰席在承德保定调研时强调

精心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

本报6月25日讯(记者张淑会)6月22日至今天,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聂辰席在承德和保定市调研时指出,各地要精心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扎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

聂辰席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精神,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突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主题,体现区域特色、河北特色。要创新形式、内容和方法,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要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统筹安排,渐次展开,逐步升温,确保“十一”前后形成高潮。

聂辰席强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切入点,也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的重要路径。要着眼于增强文化企业竞争力、文化发展活力、新闻宣传影响力以及调控监管能力,深化拓展试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以产品为载体,园区为平台,基地为依托,企业为支撑,项目为抓手,促进文化事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要强化市场意识,建立健全文化发展投融资平台,统筹各方力量,形成支持促进文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调研期间,聂辰席先后考察了承德规划展览馆、承德市广播电视局、华富玻璃艺术博物馆、热河地质博物馆、平泉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听取了保定市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他说,承德历史悠久,汇聚了皇家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要深入挖掘、整合提炼,谋划重点文化项目,打造文化产业品牌,着力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实力。聂辰席对保定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保定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市,要勇于突破,大力推进,探索新模式,创造好经验,真正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要通过改革激发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来源:《河北日报》2009年6月26日第二版)

下载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生,——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综述[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生,——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综述[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