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儿童同伴关系引导伙伴群体健康发展论文范文合集

时间:2019-11-22 22:5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认识儿童同伴关系引导伙伴群体健康发展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认识儿童同伴关系引导伙伴群体健康发展论文》。

第一篇:科学认识儿童同伴关系引导伙伴群体健康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和家长;儿童交往;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儿童的成长,同伴关系对于儿童的健康认知和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充分认识这一重要性。研究对同伴关系施加影响的对策,使幼儿教师和家长正确认识儿童同伴关系,有意识地关注和指导儿童同伴关系,必将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儿童与他人之间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有教育家将这两种人际关系分别称为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幼儿教师和家长这一角色主要为儿童学习知识和技能提供帮助,幼儿教师和家长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属于垂直关系。而儿童与那些和他们具有相同社会权利的同伴之间形成的关系属于水平关系。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相互影响。如何充分发挥幼儿教师和家长与儿童之间的垂直关系对同伴之间水平关系的影响作用,是幼儿教师和家长必须加以关注的问题。

一、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作用

社会能力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行为能力和品质,是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伴关系在儿童的社会能力、认知、情感、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从情感发展的背景上看,儿童在同伴集体中被同伴接纳并建立友谊的同时,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受到同伴的尊重和赞许,这使他获得了一定的依恋感、亲密感和归宿感。同时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成为一种保护因素,减缓不利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使儿童获得同盟感和安全感。

从认知发展的背景因素看,儿童的同伴经验有利于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同伴是儿童获取信息的特殊渠道和进行对比的参照框架,是儿童获得社会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使儿童从同伴那里获得一些从成人那里不便或无法得到的知识和信息,儿童还可以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伴那里了解到与自己家庭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态度,从而进行比较和筛选,丰富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反之,儿童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的获得也使同伴群体受益,同伴既可以向儿童提供自我的信息,也是同伴儿童进行比较的对象。同伴关系使儿童更容易交流信息,相互合作,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共同任务的完成,从而促进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从个人的社会背景因素上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熟练的社交技巧。儿童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的机会,也使自身能有更多的机会使用有效的交往技能,锻炼自己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怎样保持友谊和解决冲突,怎样给予和接受帮助,怎样看待敌意和专横,怎样对待竞争和合作,怎样面对领导与被领导,怎样处理个人和团体的关系。这种社会能力的培养为儿童适应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教师和家长影响儿童同伴交往与同伴关系的策略

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和家长一般注重集体的建设,缺乏对儿童同伴关系进行观察与指导的意识。尤其在学业成绩的压力下,许多幼儿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儿童的同伴关系,只是一味地强调友好、团结,即使同伴间发生了冲突,也只以简单的方式加以解决,忽视了幼儿教师和家长在儿童同伴关系中所应起的作用,会使在同伴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儿童长期得不到心理调整,问题日益严重,势必影响其社会能力的发展。所以,幼儿教师和家长应重视儿童同伴关系在其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并对儿童同伴关系适时地加以引导,以促进他们个性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一)垂直关系为水平关系创造有利条件

幼儿教师和家长与儿童之间的关系交往中,幼儿教师和家长要为儿童之间的交往提供、创设有利条件。

哈贝马斯在论述交往时提出了“主体间性”这一概念。所谓主体间性是指主体和主体在互动交往中意识到自己和对方都是主体,而不是把对方看成单独的客体。从现实观察中可以发现,现在的儿童学习任务繁重,课外活动少,尤其是城市儿童所在的家庭是“三口之家”多,大家庭少,而且大多住的是单元楼房,邻里关系冷漠。在这种环境下的独生子女很少与同伴一起游戏,他们的大量时间是在进行主体与客体(书本、玩具等)的交流中度过,而缺乏主体与主体的交流,这必然制约了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研究者一般认为儿童青少年的行为特征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行为特征是在和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社会认知也与儿童社交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有关。幼儿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和重视儿童的同伴交往,利用身边资源为儿童提供、创设交往的有利条件,比如利用新年开展互相问候活动,运用班会开展“发现优点,学人之长”活动,利用儿童生日开展同伴共同庆祝活动等。

(二)以垂直关系积极影响水平关系

这里主要分析交往中最为重要的元素接纳问题。以垂直关系积极影响水平关系最主要的就是以幼儿教师和家长接纳影响同伴接纳。

同伴接纳是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者根据儿童在同伴中受欢迎的程度,将儿童分为5种类型,即受欢迎儿童、被排斥儿童、矛盾的儿童、被忽视的儿童和一般的儿童。米勒等人回顾了几项相关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和家长对一个儿童的特征和价值的认可程度会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影响其他儿童对这个儿童的接纳性。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幼儿教师和家长是影响儿童最强有力的人物。儿童在同伴中的地位与幼儿教师和家长本人对儿童的接纳与支持有很大关系。常受到幼儿教师和家长表扬的儿童能被更多的同伴所接纳。而那些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儿童则会成为同伴群体中排斥的对象。得不到老师关注的儿童,在同伴群体中也常常成为被忽视的对象。所以,幼儿教师和家长不应给儿童贴上“你是什么类型”的标签。基于幼儿教师和家长这一特殊地位,儿童被贴标签的频率越高,儿童就越会感到难以改变自身而慢慢接收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这对儿童的同伴关系会产生严重影响。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全面了解儿童,用爱心接纳每一个儿童,善于发现儿童的闪光点,把每个儿童看成是可以发展的个体,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缺点和道德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反复行为。另外,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待他人的行为举止也会影响儿童社会交往技能的学习。校园无小事,幼儿教师和家长在与幼儿教师和家长的交往中,在与儿童互动的过程中,渗透着分享、合作、关爱、同情、谦让,这些社会体验将会给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影响作用。

(三)幼儿教师和家长正确进行社会能力指导

1.幼儿教师和家长及时规范调控儿童的同伴关系,以正确引导和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接受性。对刚开始建立同伴关系的儿童来说,懂得在同伴活动中遵守规范,相互支持,彼此诚信,有益于儿童间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同伴关系也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幼儿教师和家长也需注意有些同伴间的规范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诸如小团体中的“江湖义气”,重感情而少理智的行为,都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对于这种现象,幼儿教师和家长不应忽视,而应及时联系家长,利用集体的力量对其规范进行调整,使儿童敢于拒绝不良行为,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

2.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儿童良好的交往态度和技能的指导有助于儿童同伴关系的建立。研究者发现,儿童能力的迁移不是必然的。如果没有幼儿教师和家长适时、有效的引导与指导,儿童社会能力的迁移将难以发生。首先,教育儿童懂得关注别人的感情。同伴关系的建立是基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的共同活动,如果不能注意同伴的需要和感受,只按自己的意愿行动,就很可能会发生争执和冲突,这种现象在独生子女身上是常见的。幼儿教师和家长要

利用突发事故或意外伤害事故,在对儿童关心的同时,也注意让儿童学会关心,学会理解。比如儿童间对有困难者的帮助,对无意间冒犯的理解。其次,观点采择也是培养交往态度与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观点采择能力是儿童区分自己和他人观点以及发现这些不同观点之间关系的能力。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引导儿童在学会发言的同时,也学会倾听,知道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观点之间还能相互补充。学会吸收别人的观点要比排斥别人的观点有益得多。

另外,同伴冲突是儿童之间不可避免的一种重要的交往形式。同伴冲突会给同伴关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它对个体发展也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儿童能够逐渐获得观点采择能力,学会协调、互助与合作,增长社会经验和规则意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最终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和个性品质的发展。教育儿童学会用正确、积极、善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以发泄的、报复的、对抗的甚至暴力的语言或行为来解决冲突。

(四)引导儿童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

合作与竞争对于同伴群体的作用是不相同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不能忽视儿童同伴对彼此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儿童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帮助和指导。如果给儿童一定的机会和责任,他们也能为同伴提供帮助和指导。同伴合作要求儿童必须与和他们观点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并检验自己的观点,最终产生一种比儿童个人想的办法更好的新办法。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需要合作才能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儿童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体会同伴的支持和合作的重要性。相对于合作,竞争也是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一个方面。在竞争的情境中,不同的个体可能处于对立和冲突的紧张关系中。在竞争中失败者的挫折感往往导致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破坏同伴关系。那些偏好竞争的儿童可能很少有密切的伙伴。过分地强调竞争不利于同伴关系的建立。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引入竞争的时候,要注意竞争的合理性,使每个儿童都能有成功的机会。竞争的目的不在于自己超越别人,而在于使每个儿童做得更好。及早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竞争意识,无疑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五)同伴交往困难及不良同伴关系的矫治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毋需赘述,对那些不能建立适当的人际关系的儿童和有不良同伴关系的儿童进行干预,以帮助他们提高社交能力,改善社交地位,从而使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不论对儿童现在的成长还是对于他们将来的人格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从情感的角度,给儿童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气氛,容忍儿童的一些小错误,给予儿童积极的评价等;从行为的角度,经常引导他们参加互动性、需要交往技能的集体活动,鼓励他们表演节目,为他们提供成功的同伴交往经验,让他们在交往活动中受益;从认知的角度,通过讲故事、扮演角色等,创设同伴交往的情境,让儿童思考如何解决故事或是游戏交往活动中的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恰当的,哪些行为是不能容忍的,正确认识同伴之间的优缺点,懂得心理换位的重要性。

儿童时期是人的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同伴关系在儿童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儿童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以及个性特点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将儿童的同伴关系作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防止儿童产生不良的同伴关系。对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进行干预,无疑会促进他们个性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让他们为适应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第二篇:网络传播群体心理特点与引导研究论文

[摘要]网络暴力是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网络现象,也是当前网络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暴力的特点、网络暴力的成因以及网络群体的力量,旨在为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合理引导网络舆论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暴力;群体心理特点;公民素养

一、网络暴力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网络暴力的内涵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于无形之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不可避免的,网络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其破坏性的一面。近年来,随着各种社会热门事件在网络上的曝光力度不断增加,网民群体对社会公众事件的参与程度也越来越高。网络暴力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兴词汇,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中的延伸,与一般意义上的暴力不同,它不是指以武力伤害他人人身、财产甚至危及生命的行为,而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在各大论坛及公众平台发表具有攻击性、侮辱性的言论,甚至公开他人隐私,影响当事人的正常生活,给其造成严重的精神损伤的一种“软暴力”行为。

(二)网络暴力的特点

1.匿名性。互联网技术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在这里聚集的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人,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他们不用暴露自己的真实姓名,有自己独特的昵称,他们可能互不相识却志同道合。网络群体数量的庞大,鱼龙混杂让他们敢于发泄本能的欲望,而在独自一人时他必须控制这些欲望,在群体中他很难约束自己,因网络群体是个无名氏,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这样,一旦发生具有轰动性的社会事件,具有相同观点和见解的网民会自发组团,形成一个网络群体,在这里他们尽情地宣泄着个人情感,不顾后果地享受着语言暴力给他们带来的快感。2.群体性。网络暴力的攻击形式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群体性的行动。个体行为不会生太大影响,但一旦个体结成群体,有了相通的情感和共同的目标。他们就会分工协作,为达成共同的目标而不遗余力。比如,当有了某个攻击对象,他们会分头行动,搜集攻击对象的各种信息,对其进行曝光,直至达成预期目标方肯罢休。3.盲从性。我们将网络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明确目的的行动派,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审视着周遭的人和事,提出自己认为绝对正确的“鞭辟入里”的见解,或者绝对支持或者坚决反对,并根据自己的判断采取实际行动。另一类是中立派,他们不会立马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审时度势,保持一种“墙头草随风倒”的姿势,我们将这类群众称之为“吃瓜群众”。这类群体最典型的特征是具有盲从性。通常情况下,在群体中因个人惧怕群体压力会对优势意见表现出附和和顺从的态度,从而使优势意见居于上风。4.破坏性。构成网络群体的数量庞大、成分复杂、情感简单极端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他们具有强大的破坏性。这种破坏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其精神层面的损伤,而造成这种损伤的方式通常表现为用带有侮辱、讽刺性的话语对其进行言语攻击、通过人肉搜索曝光其隐私等,使当事人饱受舆论压力,精神健康受到损害。另一方面是指对其物质生活的干扰,如通过非法手段致使其钱财受损、给当事人寄送带有恐吓字眼的信件或恶作剧玩偶。

二、网络群体的力量

(一)网络群体的形成一般而言,群体①指的是聚集在一起的个人,这里的个人没有民族、职业、性别的差别,也不论他们因何而聚到一起。而从心理学角度看,群体一词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比如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心理学上所谓的“群体”会表现出某些新的特征,它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体特征大相径庭。这些群体中的个人在思想和感情会全部朝着一个方向迈进,其自身个性消失殆尽,转而形成一种集体心理。简单的几个人聚集在一起不足以构成一个群体,比如大街上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虽然一起出现在公共场合,但他们的聚集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所以,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他们就不能被称之为一个群体。有时候,仅五六个人就能构成一个心理群体,有时候,多达数十之众的偶然相聚也不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自身个性的消失以及思想和感情全部朝一个方向迈进,这是即将形成群体时的个体的首要特征。网络群体的形成也遵循心理学角度对群体的定义。每当发生重大事件时,部分网民会纷纷出来“观戏”,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意见相同或相近的网民会自发结成一个网络群体,而由于网民成分的庞大复杂,导致形成网络群体的成分也良莠不齐,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阶层,受教育程度和成长环境也有天壤之别。但一旦结成网络群体,他们自身原有的个性便会消失,体现出新的特征,这些特征中,有些特征是很多个体所共有的,而有些特征只为该群体或该个体所独有。不容置疑的是,网络群体中的个人有着相通的思想和感情和共同的奋斗目标。

(二)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群体传播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本身的传播,二是与此相伴随的情绪或感情的传播,这两种传播都与暗示和感染机制有关。“群体暗示”①是一种传播方式,它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群体中的个人通常处于昂奋、激动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下往往会使他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辨批判能力,表现为一味地轻信和盲从。处于亢奋的人群中的个人具有很强烈的“被暗示性”,周围人的话语、情绪和行动乃至整个现场的氛围,对他都构成强有力的刺激,使他的信念、思想和行为方式都迅速与周围人融为一体。“群体感染”②指的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其传播的速度快,主要是由于在现场昂奋的状态下,个体失去理性,对外界的刺激表现出一种本能的反应。经过这种群体感染过程,一种情绪、一种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甚至引发整个人群的激烈行为。网络暴力行为就是在“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这两种机制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产生的。当网民由于某个事件自发结成某个群体时,他们就失去了在作为独立个体时所拥有的理性分析判断能力,处于无意识的领地,随时听从暗示的调遣,对理性的观点无动于衷,永远保持着生物本能的激情,留下的只有极端的行为。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那些网络“暴民”所作出的一系列令人不可思议的行为了。

(三)群体力量的极端性

群体的感情具有简单和夸张性的特点,从而导致群体的行为具有极端性。面对同一件事情,如果是个体有反对意见,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而如果是群体中的个体心生厌恶,后果就会非常严重。一方面,在匿名性的作用下,群体中的个体丧失了责任感,群体感情的狂暴程度也会增加,尤其是在异质性群体中间。另一方面,由于群体数量的庞大,群体中的个体会产生一种人多势众的力量感,会表现出孤立的个体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

三、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

(一)媒体议程设置不当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③最早是由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提出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传播媒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方针,对各种“议题”赋予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一些大众传播媒介为了获取商业利益,将具有爆发性的、能博取受众眼球的、敏感性的、涉及隐私的问题摆在突出位置,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经过媒体的议程设置变成受众心中的“头等大事”,这无疑对网络暴力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沉默的螺旋规则在起作用

“沉默的螺旋”④的概念最早见于德国女传播学家诺埃勒诺依曼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该理论认为: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人们在针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观点的时候,往往会先对周遭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如果发现自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如果发现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或劣势地位,一般就会趋于环境压力转向沉默或者附和。“沉默的螺旋”揭示了网络虚拟世界中的网民的普遍心态,在意见环境的压力下,为了避免被孤立和攻击,多数人选择与优势意见保持统一步调。

(三)网络的虚拟性

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最大区别就是虚拟性。网络世界里面的人用昵称代替真实姓名,用各种各样的图片代替真实样貌,用文字交流代替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在这里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宣泄在现实世界中被压抑的情绪,隐藏在内心的小猛兽可以在这里肆意地奔跑,释放天性。网络暴力的产生就与网络的虚拟性有很大关系。人们在现实世界中不敢表达的意见,可以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得到充分表达,使受众的言论自由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网民素质整体不高

网民作为网络世界的主要受众群体,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网络环境,网络环境是否健康、积极向上,与网民的素质息息相关。目前,网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公民意识①和法制意识淡薄、盲目从众、心态浮躁、自由与平等意识的极端化等,诸多问题造成了目前网络环境脏、乱、差的现状。要加快净化网络环境的进程,使网民在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社会中交往,从而提升网民的整体素质,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循环系统。

四、正确引导网民群体,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一)网络“把关人”不可缺失

“把关人”②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最早提出的,他认为,在研究群体传播时,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大众传播的信息在经过把关人的整理、筛选后,才能呈现在大众面前。而这些信息所传达的内容、观念以及价值观又会对大众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社会舆论。因此,把关人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新闻是新媒体时代下的产物,由于网络新闻求新求快的特点,使得网络把关人忽视了把关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信息表意模糊、错别字泛滥、断章取义、新闻失实等问题层出不穷,造成了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的局面。加强网络把关工作,强化网络把关人的职业素养对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二)理性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

“意见领袖理论”③是拉扎斯菲尔德和伊莱休卡茨在两级传播理论中提出的,指在人际传播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引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给公众表达意见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开放的平台,而这也造成了网络言论的分散性和混乱性,这时候就需要意见领袖站出来发表意见,将舆论引导至正确的方向。意见领袖通常能对社会事件和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理性的分析评价,因此他们的言论对广大受众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成为众多言论中的“领头羊”。但意见领袖也并非圣人,有时候也可能因为自身的利益做出一些有失公正的评价,误导大众,“网络推手”就是如此。

(三)媒体舆论需要正确引导

媒体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对不同的议题赋予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方式,进而影响人们对周围事件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因此,媒体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对新闻事实进行客观报道,对大众进行积极、正确的舆论引导。对传统媒体而言,一方面,传统媒体要利用好其权威性,发挥好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新闻报道机制、改进报道方法、拓宽民意表达渠道,抢占信息制高点,从而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对网络媒体而言,一方面要占领和利用好网络这一阵地,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对网络舆论进行分析,及时跟踪舆论热点,对可能出现的网络舆论走向进行预判,引导网络舆论的新走向;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大网站官方平台的权威性,传播客观公正的信息,对网络舆论进行积极引导。同时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反应机制,网络预警机制和应对机制,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

(四)亟待完善网络法律法规

互联网作为新兴事物,有着新的发展规律,旧的体制已满足不了其发展需求,需要有新的法律法规来适应、规范其积极有序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平等的舆论环境。同时,网络爆炸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导致了信息良莠不齐,低俗虚假信息泛滥、个人隐私泄露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加快推进网络立法建设,依法治网,建立健全网络规范与监督机制。例如:网络实名制的推进与实施,对规范网民行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社会有积极的作用。

(五)亟待提高网民素养

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需要全体网民的共同努力。法律法规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间接性的,真正的约束来自公民内心的自觉性。公民应

【参考文献】

[1]彭爱华.影视文化教育引入中职语文教学的途径与方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2]张云波.普通高校影视鉴赏课教学改革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134-135.[3]胡学军.浅谈大学生美育中的影视欣赏课教学[J].电影评介,2007(11):70-71.[4]唐姊茜.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影视广告欣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18):177-178.[5]杨锐.影视鉴赏课程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J].文学教育(中),2011(1):133-134.

第三篇:日照人社职改办职称论文发表网-儿童引导学习情境创设论文选题题目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日照人社职改办职称论文发表网-儿童|引导学习|情境创设论文选题题目

日照人社职改办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儿童|引导学习|情境创设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对比精心整理而成,各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为近年来所发表论文题目,可供儿童|引导学习|情境创设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也可以作为儿童|引导学习|情境创设毕业论文撰写选题参考。

更多论文选题,论文发表题目可登陆“云发表”网站自主选择!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械论文,建筑漫游论文,医学论文怎么写

1……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2……跨学科素养与儿童学习:真实情境中的建构

3……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放在课堂——“除法认识”片断赏析 4……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5……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6……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景创设

7……初中化学合作学习实践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8……浅析创设情境式初中数学教学

1/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9……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10……创设实验情境优化习题教学

11……创设问题情境对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 12……多管齐下,激活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13……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进高中化学教学 14……朗读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15……多媒体教学使我的英语课堂快乐起来 16……简析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7……浅谈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堂教学 18……数学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9……儿童二语学习的核心问题:优势、规律、途径 20……基于测评视角的儿童学习基础素养的理解

21……流动儿童消极学业情绪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 22……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的国际比较——兼论学习基础素养的能力取向 23……学习困难儿童与正常儿童听处理能力的比较研究

24……数学活动:承载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过程——谈促使小学生数学学习发生的数学活动设计要点

25……基于脑科学的儿童语言学习探微 26……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创建

27……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情境教学 28……浅谈高中化学课堂如何实施情境教学 29……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思考

2/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30……浅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 31……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问题

32……农村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3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抓好德育教育的策略

3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幼儿人际交往品质的启示——以《弟子规》为例 35……基于CAI生物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 36……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的培养 37……培养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五项举措 38……探讨真实链式情境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39……数学导学案设计的点滴体会 40……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与探究 41……数学教学新思考

42……关爱留守儿童,培养优良品质

43……高中经济生活问题式学习的运用——以“消费及其类型”为例 44……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浅谈 45……为儿童学习构建情境课程

46……印度《早期儿童教育课程框架(草案)》解析与启示 47……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48……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情境创设方法 49……困境与出路:幼儿园教师教学引导的有效性探析 50……小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与生活”

51……效率至上还是忠实优先:学前儿童模仿学习机制探讨

3/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52……生物课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53……利用“互动课桌”提高特殊儿童学习效率

54……构建“青雅”模式,落实“让学”理念 55……让阅读找回儿童:小学语文课程建设的路径展望 56……晚清碑学情境下书家对《兰亭序》的临写观念考察 57……儿童早期数学情绪体验及其与数学成绩关系初探 58……如何激发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积极性 59……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中应用 60……探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与技巧 61……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合 62……托起明天的太阳——三维一体,关爱留守儿童 63……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

64……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乘信息化快车进行教学 65……基于学情分析视角的课堂教学转型 66……情景化阅读在少年儿童图书馆应用研究

67……儿童汉字练习:纸笔手写与键盘拼音输入的效果比较 68……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69……地理微课中学习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70……镜像神经元系统的个体发生学及其学前教育意蕴 71……利用多媒体创设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情境 72……论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式 73……创设物理教学情境的方法选择

4/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74……情境教育:探求儿童学习的秘密 75……有效表达:让儿童真正在场

76……服务学习理念下的课堂学习与社区服务——以《儿童权利与保护》课程为例 77……孤独症儿童的内隐学习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78……基于形成性评估的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方案构建 79……“墙中洞”试验的理论透视及启示 80……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 81……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 82……小学品德体验教学中“情感失真”现象探微

83……基于主题情境创设的区域地理探究——以“茶的故事”学习“西南地区” 84……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探究性情境的创设

85……跨界合作:芬兰儿童媒介素养教育述评及其启示

86……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情境桥梁”——例谈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的分类设计 87……共生语文:指向儿童互助成长的无限可能

88……以“情境串”为引导的思想品德课堂——以“做诚信的人”一课为例

89……不同背景干扰对儿童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以相同动作程序任务为研究视角 90……6~10岁儿童对损人情境下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

91……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应用题解决过程的模式特点及有效性研究 92……让学习成为快乐之旅 93……论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94……高中生物学学习情境的有效创设

5/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95……让情境教育的亮点亮起来——儿童快乐、高效学习的范式 96……情境教育开启新课题

97……江苏南通市特殊教育中心 情境催开特教花 98……情境教育的发展与追求

99……小学儿童羞耻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

100……从理解到使用:心理理论与儿童不同情境中的分配公平性

6/6

下载科学认识儿童同伴关系引导伙伴群体健康发展论文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认识儿童同伴关系引导伙伴群体健康发展论文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