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例谈不等式恒成立中参数范围的确定论文
论文导读:例谈不等式恒成立中参数范围的确定,初中数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例谈不等式恒成立中参数范围的确定
确定恒成立不等式中参数的取值范围,常需灵活应用函数与不等式的基础知识在两者间进行合理的交汇,因此此类问题属学习的重点;然而,怎样确定恒成立不等式中参数的取值范围?课本中从未论及,但它却成为近年来命题测试中的常见题型,因此此类问题又属学习的热点;在确定恒成立不等式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时,需要在函数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指引下,灵活地进行代数变换、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初中数学论文,方可取得较好的解题效果,因此此类问题的求解当属学习的难点.笔者试对此类问题的求解策略与方法作一提炼总结.
一、不等式解集法
不等式在集合A中恒成立等价于集合A是不等式解集B的子集;通过求不等式的解集并研究集合间的关系便可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1 已知时,不等式|x2-5|<4恒成立,求正数a的取值范围.
解 由得;由| x2-5 | < 4得1< x2< 9,-3 < x <-1或1 < x < 3.记A =,B =(-3,-1)∪(1, 3),则AB.∴-3 ≤<≤-1(无解)或1≤<≤3,∴0< a≤,故正数a的取值范围(0, ].
二、函数最值法
已知函数f(x)的值域为 [m, n],则f(x)≥a恒成立f(x)min≥a,即m > a;f(x)≤a恒成立n≤a.据此,可将恒成立的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大、最小值问题.
例2 若不等式2x-1 > m(x2-1)对满足-2≤m≤2的一切m都成立,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分析 若将原问题转化为集合[-2, 2 ]是关于m的不等式(x2-1)m<2x-1的解集的子集,则解不等式需分类讨论.若今f(m)=(x2-1)m-(2x-1),则可将问题转化为f(m)在[-2, 2 ]上的最大值小于零,而f(m)是“线性”函数初中数学论文,则最值在区间端点处取得,便有如下简解.
解 令 f(m)=(x2-1)m-(2x-1),则 f(m)< 0 恒成立 f(m)max< 0,解之得 例3 若不等式x2-m(4xy-y2)+ 4m2y2≥0对一切非负的x, y值恒成立,试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若y = 0,则原不等式恒成立;若y≠0,则原不等式可化为 ≥0;令t =,则t≥0且g(t)= t2-4mt + m + 4m2≥0.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g(t)在区间[0,+∞)上的最小值非负. 故有 或 .解得m的范围为(-∞, -] ∪[0,+∞). 说明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中学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利用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值来研究恒成立问题,可使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易于解决. 三、参数分离法 将参变元与主变元从恒不等式中分离,则在求函数最值时可避免繁冗的分类讨论,从而更好地实施“函数最值法”. 例4 若不等式2x + 2≤a(x + y)对一切正数x, y恒成立,求正数a的最小值. 解 参数分离,得a≥= f(x, y).∵x +3y≥2,∴3(x+y)≥2x + 2,∴f(x, y)≤3初中数学论文,∴a≥f(x, y)max=3,∴a的最小值为3. 例5 奇函数 f(x)是R上的增函数,若不等式f(m·3x)+ f(3x-9x-2)< 0对一切实数x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f(x)为奇函数,∴原不等式等价于:f(m·3x)< f(3x-9x-2),又f(x)在R上为增函数,∴m·3x<3x-9x-2,不等式两边同除以3x,得m<3 x +-1= f(x). ∵3 x +≥2,当且仅当3 x =时取“=”,∴f(x)min =2-1,故所求m的取值范围为(-∞, 2-1). 说明(1)在求解本例时,若无分离参数的求简意识,则必转化为含参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分类讨论. (2)诸多数学问题在通过代数变形后均可转化为形如f(x)= ax+型函数的最值问题,其最值的求解通常用重要不等式或函数单调性来完成. 四、数形结合法 将恒成立的不等式问题,合理转化为一函数图像恒在另一函数图象的上(下)方初中数学论文,进而利用图形直观给出问题的巧解. 例6 若不等式 3 | x + a |-2x + 6 > 0 在R中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尝试前述方法均较麻烦,而将原不等式变为 | x + a | >x-2,令f(x)= | x + a |,g(x)=x-2,作出它们的图象如右图所示,便有-a < 3即a >-3,所求范围为(-3,+∞). 综上所述,求恒成立不等中参数的取值范围固然有四类彼此相联的思考方法,但是,只有在函数思想的指导下,树立数形结合与参数分离的求简意识,面对具体问题时才能取得良好的解题效果.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从高考解几题谈求参数取值范围的九个背景 解析几何中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是一类转为常见的探索性问题,历年高考试题中也常出现此类问题。由于不少考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无从下手,不知道确定参数范围的函数关系或不等关系从何而来,本文通过一些实例介绍这类问题形成的几个背景及相应的解法,期望对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背景之一:题目所给的条件 利用题设条件能沟通所求参数与曲线上点的坐标或曲线的特征参数之间的联系,建立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这是求范围问题最显然的一个背景。 x2y2例1:椭圆221ab(acb0,c为半焦距)的焦点为F1、F2,点P(x, y)为其上的动点,当∠F1PF2为钝角时,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 222|PF1||PF2||F1F2|解:设P(x1, y),∠F1PF2是钝角cos∠F1PF2 = 2|PF1||PF2|0|PF1|2|PF2|2|F1F2|2(xc)2y2(xc)2y24c2x2y2b22a2b22a22222222cx2(ax)cxcbx(cb)22caa22a2a2cb2xcb2。cc说明:利用∠F1PF2为钝角,得到一个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把本题特殊化就可以得到2000年全国高考题理科第14题: x2y21的焦点为F1、F2,点P为其上的动点,当∠F1PF2为钝角时,点P横坐标椭圆94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为 x(3535)),55梯形双曲线例2:(2000年全国高考题理科第22题)如图,已知ABCD中,AB=2CD,点E分有向线段AC所成的比为,过点C、D、E三点,且以A、B为焦点。当 23时,求双曲线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34-1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因此,点P在以M、N 为焦点,实轴长为2m的双曲线上,故 x2y2=1 22m1m② m2(1m2)将①式代入②,解得x 15m22由xm且1m0,得15m2022255,又m0 m55∴m(55,0)(0,)55说明:P到x轴、y轴距离之比为2,所以P不能在x轴上,由此得到m0,这一隐含条件容易忽视。 x2y21的 例4:(2004年全国卷Ⅲ理科21题 文科22题)设椭圆 m1两个焦点是F1(-c, 0)与F2(c, 0)(c > 0),且椭圆上存在一点P,使得直线PF1与PF2垂直。 (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设l相应于焦点F2的准线,直线PF2与l相交于Q,若的方程。 解:(1)依题设有m+1>1,即m > 0,c =m,设点P的坐标为(x0, y0),由PF1⊥PF2,得 QF2|PF|23,求直线PF2y0y201x0y20m ① x0cx0c2x0m12122,y0 y01联立,解得x0将①与 mmm1由此得 m21m10m101 m1 mm0故m[1, +)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2)答案为y =(32)(x-2)(解答略)背景之三:二次方程有解的条件 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关系,是解析几何中最常见的关系,它们联立消元后所得的判别式非负是直线和圆锥曲线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若有限制条件,则还应考虑根的分布情况等,这是确定参数取值范围的一个常见背景。 y2例5:(全国高考题)给定双曲线x-= 1,过点B(1,1)能否作直线 22l,使l与所给双曲线交于P1及P2,且点B是线段P1P2的中点?这样的直线l如果存在,求出它的方程;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画出图像知,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满足题设条件的l不存在。 y21,得当直线l斜率存在时,设为k,则l方程为y = k(x-1)+1,联立x22(2k2)x2(2k22k)xk22k30。 x1x22k22k1,即22k2,此时 设P1(x1,y1),P2(x2,y2),则2k2(2k22k)24(2k2)(k22k3)0,不满足2k20且0。 故满足已知条件的直线l不存在。 例6:(2004年湖北省高考题理科20题 文科20题)直线l:ykx1与双曲线C:2x2y21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A、B。 (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经过曲线C的右焦点F?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2解:(1)将直线ykx1代入双曲线方程,并整理得(k2)x2kx20 依题意,直线l与双曲线C的右支交于不同两点,故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k22022(2k)8(k2)02k2 22k0k2202k2(2)答案是存在k66满足题设。5说明:问题(1)涉及到直线与双曲线右支相交的问题,转化为方程有不等 的两正根,由方程根的分布的充要条件建立不等式组即可。 背景之四:已知变量的范围 利用题中给出的某个已知变量的范围,或由已知条件求出某个变量的范围,然后找出这个变量与欲求的参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 1、双参数中知道其中一个参数的范围; 例7:(2004年浙江省高考题理科21题 文科22题)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右顶点为A(1, 0),点P、Q在双曲线的右支上,点M(m, 0)到直线AP的距离为1。 (1)若直线AP的斜率为k,且|k|[(2)当m3,3],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321时,APQ的内心恰好是点M,求此双曲线的方程 解:(1)由条件知直线AP的方程为yk(x1),即kxyk0,因为点 M到直线AP的距离为1,所以 |mkk|k121|m1|k21112。|k|k∵|k|[3,3] 3∴232323|m1|21m3或1m1 3332323][1,3] 33故m[1,1(2)答案是x2(221)y21(解答略) 例8:(2004年全国高考卷Ⅱ理科21题)给定抛物线C:y4x,F是C的焦点,过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相交于不同的点A、B。 (1)求双曲线C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2)设直线l与y轴的交点为P,且PA5PB,求a的值。12x222y1解:(1)由C与l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故知方程a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消 xy1去y并整理得:(1a2)x22a2x2a20 21a00a2且a1 由2222(2a)4(1a)(2a)01a2∴双曲线的离心率ea∵0a11 2a2且a1 ∴e6且e2 26,2)(2,)2故e((2)略 说明:先求出a的范围,再建立e与a的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出e的范围。 例10:直线ykx1与双曲线x2y21的左支交于A、B两点,直线l经过点(2,0)和AB的中点,求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b的取值范围。 解:由方程组ykx122xy1,消去y得:(1k2)x22kx20 设A(x1,y1),B(x2,y2),x10,x20,AB中点M(x0,y0),则有: 4k28(1k2)02kxx01k2 1221k2xx01221k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x0x1x2k1k1,ykx1,即M(,)0021k21k21k21k2设直线l的方程为ym(xb),则b2m,而my001,则有x02k22k211172k2k22(k)2,它在(1,2)上单调递减。m4811 ∵22m∴b2m(,22)(2,) 说明:这类问题可先求出一个变量的范围,另一个变量范围就相应可求出来了。背景之五:点在圆锥曲线内域或外域的充要条件 如果我们规定圆锥曲线包含焦点的区域称为圆锥曲线的内域,同时坐标平面被圆锥曲线所划分的另一部分称为圆锥曲线的外域,则点P(x0,y0),在 22x0y0x2y2椭圆221内(外)域的充要条件是221(1);点P(x0,y0)在双曲线 abab22x0y0x2y21内(外)域的充要条件是221(1);点P(x0,y0)在抛物线 aba2b222y22px(p0)的内(外)域的充要条件是y02px0(y02px0)。以这些充要条件为背景的范围问题利用上述不等式可获解。 x2y21,试确定m的取 例11:(1986年全国高考题)已知椭圆C:43值范围,使得对于直线l:y4xm,椭圆C上有不同的两点P,Q关于该直线对称。 解:设P(x1,y1),Q(x2,y2),PQ中点M(x0,y0),则: x12y12 14322x2y21 ① ② ①-②得,3(x1x2)(x1x2)4(y1y2)(y1y2)03(x1x2)=x4(y1y2)1y(y1y2)304()0y03x0 x1x2242用心 爱心 专心 ③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由此易知焦点F到准线y = 1的距离p的范围是1p3。 a2a23caea 又pcae2∴132a3a2 23背景之八:平均值不等式 解析几何的本质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利用代数基本不等式是求范围的又一方法。 例14:已知直线l过定点A(3, 0),倾斜角为,试求的范围,使得曲线C:yx2的所有弦都不能被直线l垂直平分。 解:当直线的斜率为0或不存在时,符合题意。 2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3),被它垂直平分的弦的两端点为B(t1,t12),C(t2,t2),2t1t2t12t2,)(t1t2),kBCt1t2。则BC中点P(221tt12k当线段BC被l垂直平分时,有2t1t2 2tttt2121k(3)22tt1111(26k1)(12)22k。2k224k∴符合题意的直线斜率k∴[0,11,即tan。222][arctan1,)。2说明:本题的求解利用补集法,即先求弦能被l垂直平分的直线l的斜率,取其补集就是满足题设的斜率,再利用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就可以求出的范围。 背景之九:目标函数的值域 要确定变量k的范围,可先建立以k为函数的目标函数kf(t),从而使这种具有函数背景的范围问题迎刃而解。 x2y2例15:P(x,y)是椭圆221(ab0)上任一点,F1、F2是两个焦点,求 ab用心 爱心 专心 0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2)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b,依题意k0,b0,则T(0,b),分别过P、Q作PPx轴,QQy轴,垂足分别为P、Q,则 |ST||ST||OT||OT||b||b| |SP||SQ||PP||QQ||y1||y2|12yx由y22(k2b)yb20 2ykxb∴y1y22(k2b),y1y2b2 方法1:∴ ① |ST||ST|11|b|()2|b||SP||SQ|y1y2112|b|2 2y1y2b∵y1、y2可取一切不相等的正数 ∴|ST||ST|的取值范围是(2,)|SP||SQ|y1y2|ST||ST|2(k2b)方法2:∴ |b||b|2|SP||SQ|y1y2b|ST||ST|2(k2b)2(k2b)2k2当b0时,b22 2|SP||SQ|bbb|ST||ST|2(k2b)2(k2b)当b0时,b|SP||SQ|bb2又由方程①有两个相异实根,得 4(k2b)24b24k2(k22b)0,于是k22b0,即k22b 所以|ST||ST|2(2bb)2 |SP||SQ|b2k2∵当b0时,可取一切正数 k∴|ST||ST|的取值范围是(2,)|SP||SQ||ST||ST|与P、Q两点纵坐标之间的关系,是快速求解第(2)个|SP||SQ|说明:利用图形找到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用心 爱心 专心问题的关键。第二篇:(no.1)2013年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在解析几何中求参数范围的9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