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平面设计论文5篇

时间:2019-11-12 17:3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字媒体平面设计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字媒体平面设计论文》。

第一篇:数字媒体平面设计论文

一、数字媒体技术下平面设计教育存在问题及改革探索

1.经过我的一些阶段性研究调查总结,目前高校平面设计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

(1)平面设计学科及专业定位不明确。我国现有超过千所高校开设平面设计教育专业,教学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造成培养目标不明、观念陈旧、学科定位不清、教学不规范、教育方法陈旧、课程体系和内容不完善等。

(2)大多数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甚少,缺乏实践动手能力。

(3)学生对时代的发展、对新媒体影响设计的程度了解不够,学生只是顺理成章地完成教学需要的基本课程,没能在思维能力上有自主创新意识。

(4)数字媒体设计范围日趋增大,时代对平面设计教育体系提出更高要求,各类设计学科的交叉化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趋势。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大众化、全球化以及日趋成熟的市场经济对平面设计及其教育体系带来的革命性冲击。教育需要面向未来、面对商业化,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我国平面设计教育体系在时代趋势下如何充分运用新科技、新思想、新设计、新科技的变化进行创新,新型平面设计素质教育改革已刻不容缓。

2.对数字媒体技术下平面设计教育改革的探索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平面设计创新教育的前提。平面设计教育最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树立起现代平面设计新观念,在设计的多维化的实践过程中,展开无限遐想进而达到确切传达沟通信息的目的。因而高校平面设计教育体系应该以实施跨媒介创新教育为前提,转变学生的传统、刻板设计观念,形成运用新信息技术的习惯。其次,要归纳平面设计教育科目并创建出新体系。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应将数字媒体领域、计算机技术、平面设计三者相结合,培养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以面向需求及开放式办学为理念,大胆探索新的办学机制、教学模式并与实践相结合。提倡重视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同时努力把中国文化和新媒体设计相结合,注入崭新的设计文化理念,使平面设计基础教学呈现生机勃勃的信息时代特色,多层次的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新媒介思维的平面设计技术人才。再次,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寻求跨媒介教育融合,努力提升“创意”这一设计的灵魂元素,以文化创意实现价值再造。促进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产生I+I>2的效果。所以,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要以数字媒体人才培养为中心,着重突出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跨学科能力培养,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计算机技术与平面设计结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作为目标。

二、结语

可以说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未来的“设计”是国家重要核心竞争力之一,创意产业必将带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其中平面设计者扮演着视觉文化建设者的重要角色,数字媒体时代中的平面设计应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静态表现转向动态传达,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空间,从传统媒介产品转化到虚拟信息形象的传播,这一切都要求我国平面设计教育教学要与新数字媒体紧密结合。

第二篇:平面设计论文

关于平面设计的思考

管经院2010级人力二班左春早艺术内容的展现形式跟表现形式的结合,是一个类似于洗牌的过程。设计艺术只有内容与表现形式得以创新的结合,不断地重新洗牌才能创造出崭新的艺术美感。通过近期对平面设计的学习,虽然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但对于设计的美感有了一些欣赏水平上的提高。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一个视觉作品的生存底线,应该看他是否具有感动他人的能量,是否顺利地传递出背后的信息,事实上她更象人际关系学,依靠魅力来征服对象,你的设计有抓住人心的魅力吗?是一见钟情式的还是水到渠成式的,你需要象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还是一个不修边幅的叛逆之子,或是治学严谨的学者。事实上平面设计者所担任的是多重角色,你需要知己知彼,你需要调查对象,你应成为对象中的一员,却又不是投其所好,夸夸其谈,你的设计代表着客户的产品,客户需要你的感情去打动他人,你事实上是“出卖”感情的人,平面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

平面设计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广告平面设计思想,而广告平面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作为外来的招贴艺术,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我国,广告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矛与盾”的口头广告------“韩非子”中所描述的“悬帜甚高”中的“望子”;两宋时期伴随着印刷雕版而产生的“传单”等,都可以看作是广告的雏形形态,都是我国广告历史久远的例证。然而,广告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性活动并发挥其巨大作用却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招贴广告艺术,可以说是引进的。在我国用于公益或文化宣传的招贴,称公益或文化招贴或简称宣传画;用于商品,则称商品广告招贴或商品宣传画。而这一切,在国外某些国家通称广告画,或商品广告、文化广告、艺术广告、公用广告。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平面设计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招贴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

第三篇:平面设计论文

【摘 要】 图形设计作为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现象,起着沟通人与文化、信息的作用,这一点与文字的作用相通。汉字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具有很大涵盖性的符号文字,因此,我们应该去研究与认识它,从而发掘更多的造型方法,更深入地利用汉字来进行平面图形设计。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在整个汉字的构建体系中,是以人为中心的,体现了一种以人为立足点的人本精神。汉字不仅是表达和记载的工具,它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和精神的积淀,任何一个对中国文化关心的人,都会对汉字感兴趣。而作为反映社会现象和向公众传达重要信息的平面设计,更应该以艺术的眼光发现和开拓汉字的美,很好的利用汉字这一优秀的设计元素,做出更具艺术性的作品,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我们每天书写的不再只是简单的符号,而是在书写延续了几千年了的伟大的艺术。

【关键词】平面设计文字汉字联系

目录

引言..........1

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的本质联系......1

更多的发掘汉字的特征更准确运用汉字承载的信息..........4

结论..........9

参考文献..............10

引 言

在日本设计师白木彰先生的作品中,展示出一个活生生的汉字的世界。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的堆积,每个字仿佛从符号世界中还原了出来,带着它们来自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这样的文字形态,引起我对汉字的新的认识。

汉字是唯一富有生命力的表意文字,是用点画记录人类理念的平面设计。利用文字来进行平面设计,我们所要利用的不光是它的“形”,更重要的是它的“意”。目前日本人似乎比我们更懂得怎样利用汉字,他们用汉字的造型原理去设计图形,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汉字不仅仅是符号,是装饰,而且具有了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使汉字真正活了起来。利用汉字,日本人传达出他们的本土文化,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汉字传达我们的文化?这一点令人深思。

一、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的本质联系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以来就众说纷纭,但是最主要的一种说法是:汉字的创造者为黄帝的史官仓颉。他所处的社会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父系氏族社会的早期阶段。在那之前的文字都是象形字,也就是是可以用来记事图画,称为“文字图画”。

据古籍记载,说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1.汉字的价值

汉字是世界上最有魅力,最具艺术感的符号!它是表达语言的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因适应人类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同时也丰富和升华了人们的生活。

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开创上,汉字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们因为掌握了它,就可以隔千里之遥而互通信息,距千载之后而传授经验,从而把人类的智慧累积为历史,一代一代的通过汉字相传,使中华民族的文化香火不断。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汉字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因为它记载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一切先人的智慧和创造性成就,依靠汉字的记载才得以永久流传;一切后人的聪明才智,也从汉字记载中得到进一步的启示和提高。因此,汉字不但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世纪的曙光,而且是文明得以长传并继续发展的继承性工具。

2.汉字的特点分析

在众多的平面设计作品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们开始运用汉字作为设计元素。这不仅是因为汉字本身的形式美,也是因为汉字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1 汉字构字的人本精神

汉字被充分利用在平面设计中的原因,除了汉字本身就极具艺术观赏性外,还有一个原因我认为就是汉字的构字方式中蕴含了人本精神。在汉字的造字机制中,处处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信息。

汉字的构造方法,是以人为中心的,处处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这种人本精神在字的偏旁和部首中可见一斑,如保护的“保”,就是借用一个人抱着幼子的形态,企望的“企”,就是借用人踮起脚直立的渴求姿态,字形和字意之间相互联系,形象的表达出字的本意。还有很多字的构形都是以人为出发点,都带有很强的象形和人本特征。运用在平面设计中时,先天就是一个非常简练、非常写意的抽象艺术形,因此设计师们对汉字的竞相引用,也就不

足为奇了。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敬老爱幼是一种美德,人由年轻变衰老是自然规律,无法抗拒,所以早在战国时期的孟子就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经典名言。

1.汉字本身即是一种平面图形设计

从平面设计来讲,汉字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它以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运用最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手段,设计出了一件又一件恒定而单纯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的内涵丰富,构架完美,用途广泛,影响深远。同时,这些“单元产品”又具有无穷的联络方式,具有开放而递增的同构能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在《庄子外篇》中就已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即: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事物信息的被传达,语言的角色是传达信息的媒体。文字正是利用语言来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东西。

2.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构成学原理

A.平面图形设计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过程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而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平面图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在二维的空间中对物象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的筹划,无疑,这也是一个思维过程。但同时,它又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开始于设计者,延续到受众心理活动的思维过程,而这种延续正是依赖于作为思维主体的图形。

B.汉字是经过设计的图形

汉字的目的是承载信息,而汉字本身即是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对点画挑选、组合、转换、再生,使之代表一定信息的产物。从符号学原理分析,汉字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由于汉字演变至今已变得十分抽象,洗练,所以将汉字承载着的原始信息还原出来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这种还原的结果不是文字,是一种加入人的思维的奇妙产物,一种特别的平面图形。

二、更多地发掘汉字的特征 更准确地运用汉字承载的信息

设计师借平面图形设计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以达到其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换言之,受众也正是通过设计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设计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美国设计师普罗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人性的概念在今天已经广义化,如何使我们的本土文化得以体现?还原汉字的原始信息应该说是一条捷径。在追寻汉字本源的过程中去体会中国文化,其本身就是在提高设计师文化修养。这样,我们在作品中体现本土文化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1.使汉字不断地深化

A.运用汉字来发掘本土文化,是一个抽象难懂的说法,那么,让我们看看日本人是如何做的吧。

七世纪时,日本引进中国的表意文字,称为汉字。日本人快速地消化了中国的汉字文化,之后又把汉字迅速地加以改造,日本称为大和民族的本土文化其实都来自中国,而中国当代的设计为什么还不及日本呢?我们可能过多地强调了形式的方面,而忽略了设计作品本身应

透露出来的内容和意境。日本人以纤丽纤小、简约淡泊作为其审美的意趣,形成了“物哀”、“空寂”、“风雅”、“幽玄”等审美理念。汉字被日本的设计注入无限的遐想,成为他们在作品以外的思维空间“留白”的有力武器。“喻物于意则乐,留意于物则病。”汉字作为抽象图形的魅力在乎似与不似之间。

《读卖新闻》中曾登载过一位日本小学三年级女生写的诗:

“港”这个字

真像美人鱼

“共”是头

“巳”是尾

三水是浪花

你看像吗?

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魅力,没有哪种文字可能引发人这种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正是汉字在人思维空间里的留白,使汉字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现代图形设计是对文化的认同,而不是简单的对符号或图形的认同。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自己个性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才是运用汉字进行图形设计的精髓所在。日本许多著名设计师,几乎都是汉字学的专家,他们在作品中巧妙地将汉字作为抽象画看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日本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先生就是一个执著的汉字迷。他在《活字礼赞》一文中提出汉字造型的直角思想,其起源为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学;日本另外一位汉字迷设计师白木彰先生,更是巧妙地将汉字作为图形运用到了平面设计中。

日本设计运用传统的理念,现代的元素和构成手法,并赋予民族情感的内容,走在了设计的前沿。这值得我们青年设计师们学习和借鉴。

B.我们的先民如何利用汉字设计生活

我们的前人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上升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于是形成了“书法”这类二阶意义上的艺术门类。书法艺术是抽象符号艺术,它靠单纯的线条架构演绎出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艺术形象。在文人士大夫创造了优秀的书体与书法作品的同时,民间艺人也以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无数巧妙而极富视觉意趣的字体图形。如用来招揽顾客的幌子、节庆与民俗活动中的吉语,吉祥纹样中的连笔字等。这类反映日常生活形态的杰作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和强烈的民族特色。

2.用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理解汉字

因为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类并非宇宙创造的中心,而是自然中次要的部分,能否符合大自然的韵律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化如此强调自然的形态与模式,汉字的创造无疑也遵循这一法则,即模拟自然,将物的形简化地融合于方正的字体符号之中。

A.“神”来之笔

古人对于“神”的信仰,主要表现在占卜和祭祀上。最早的汉字其实是占卜的记录,上古

文字的笔划结构,用今天的眼光看去,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是古人对自然、对生命的一种诠释。这种记录占卜结果的文字,来源于远古的文字画(近似文字的图画)。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形性是汉字的主要特征之一,汉字是反映自然造型的。汉字在反映自然造型的同时,还具有深奥的构成原理,而这种原理就来源于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设计在线.中国B.汉字中有大智慧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中国人信仰上天潜在的超越之力,这种超越之力即自然规律。观察汉字的构成,更多的是揭示自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在汉字发展的早期阶段(西周以前),象形程度较高,体现出对书写的简化和易识别的趋势。而汉字在发展为记号文字体系的过程中,则体现出了古人独到的智慧。在汉字的创造过程中,古人很注重“形”与“意”的结合,简单摹仿不是文字。

在初中时,语文老师对于“牧”字、“采”字的解释,引起后来我对汉字中蕴含的先人智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前有“牛”而后面有一个人持木棍趋赶,这样便组成了“牧”字。在汉字的造型原则里,我们可以发现许许多多这样有趣的例子,只要我们耐心品味,其中奥妙无穷。

结 论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下,我们如何运用文字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汉字不是世界普及的文字,但是汉字字符本身代表一种或多种意义,这一点,拉丁字母却无法完成。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我们将汉字直接用于标志显然行不通,这样只能使我们的作品显得腐朽而庸俗。但是在了解汉字的意义和构成法后,我们把汉字精辟总结物象特征的方法运用到平面图形设计中,却未尝不可。例如,中国邮政的标志,来自于“中”字的古形“中”。其意义指一面有长穗的旌旗随风飘动。邮政的标志将它赋予了新的涵义,一方面保持“中”字的古意,象征中国邮政旗帜性的作用,在公众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将“中”字变形,像一双手托起一封信件交给收件人的形象,寓意着中国邮政以服务为本,快捷、安全、礼貌。

发掘汉字中蕴含的深层文化积淀,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途。除了标志设计,无论是装饰、书籍、招贴、广告还是环境艺术设计,都应当充分发掘汉字中包含的中国哲学,从事设计工作的我们应当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和修养,让抽象的汉字艺术在现代设计中产生更大的魅力。

参考文献:

南鹤溪(日),文字的魅力,上海古籍出版社

杉浦康平(日),造型的诞生,中国青年出版社 顾音海,甲骨文发现与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朱熹(宋),周易本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梅格斯(美),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 巴尔特(法),符号帝国,商务印书馆

第四篇:平面设计论文

课程考查论文

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文字、图形、色彩同为构成平面设计的三大要素,以其各自的特点在平面设计中担当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讲,图形传递信息的速度要比文字快得多,越是富有意境性的图形越能抓住观者的视线并快速传递所携信息。图形以其不可替代的形象化特征成为平面设计中的视觉重点,以其独特的魅力理所当然成为设计师们的设计表现重点。首先讨论了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接着分析了图形在包装设计及标志设计中的延展性,最后做了总结。

关键词:图形;平面设计;魅力

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图形的应用:

一、变异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设计师们除了运用写实图形﹑变形图形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外,还常常运用变异图形这一比较特殊的构形手法来表达自己独具匠心的设计意图。

变异图形由于其反传统的思维方法、超常规的构形方式,往往能从大量司空见惯的平庸图形中脱颖而出,特别引人注目和深思,也越来越普遍地得到观者的欢迎。

二、规则及不规则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不规则图形是和规则图形即严格的几何图形相对的图形。一般而言,在平面设计中,规则和不规则构成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这种互补关系有着心理学上的深层依据。规则的图形倾向于稳定、静止、秩序,但一味规则也很容易导致单调和刻板;不规则的图形显得活泼、生动,但走向极端就会变成杂乱无章。“秩序感” 是人们审美知觉活动的一条基本心理学原则,在这种知觉过程中,太单调的图像引不起人的知觉兴趣,太杂乱的图像又使人茫然,因此装饰艺术的审美要求就建立在这种简单与复杂、规则与不规则之间。

当然,不规则图形在平面设计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表现方式,例如,规则图形的不规则排列可以取得活泼的效果;采用挪用、拼贴手法的一些设计作品也不可能按照严格的几何图形来制作,因而就打破了单一图形的局限。各种形象素材和字体的随机排列已经形成一种重要的视觉文化现象。从广告、招贴到书籍装帧、网页设计乃至服装图案,我们都可以看到不规则图形的影子。

三、分形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平面设计中经常涉及许多图形图像,利用分形理论可以绘制出变幻莫测、五彩斑斓的抽象图像。分形,简单说就是一个图像,但这个图像具有无穷自相似性,整体的结构被反射在其每一部分中,分形总是呈现出参差不齐和不规则的状态。像平齿植物菜花和硬花甘兰,它们的每一分支和嫩枝都与其整体非常相似,其生成规则保证了小尺度上的特征,成长后就变成大尺度上的特征,当客体的部

分和整体完全相似,就可以说客体是线性自相似的。同样,如果将它应用于平面设计,尤其是平面广告、包装设计中,必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分形图形根据它实现的算法不同,可以有多种类型。分形图形目前在广告印刷、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许多方面有了广阔的应用。分形不仅为设计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手段,而且使设计者有了更广阔的想象和拓展的空间,可以更直接地体现设计者的创作意图,相信分形图形在平面设计中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的平面设计要想融入国际现代设计大舞台,更好地与各国设计界进行交流、沟通,就必须在加快熟悉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的同时,深度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对两者进行有益的补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平面设计的当代审美标准,从而对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了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民间美术等,它为我们今天的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元素。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小至一个标志,大到高速公路旁的路牌广告,其应用非常之广,它传达着信息,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中国传统造型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一样的心存向往,因而传统造型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表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人们追求的主要是图形身后蕴涵的意义。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就是采用了中国传统图形“盘长”,俗称“方胜”,表达了人们四环联通,日久天长,路路相通,一切美好的意愿,来隐喻通信事业处处顺畅之意。

五、象征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将象征图形的希望一味的寄托于传统图形的继承是不够的,还要在现有的图形中,不断创新、挖掘出新的图形,只有这样才能大大丰富象征图形的表现形式。方法有二种:一是“旧图新说”。指对传统图形的创新,这要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把先前广为人知的,流传很久的,寓意深刻的传统图形,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加入现代时尚元素,这样会增加图形的趣味性。比如北京奥运标志设计,是在传统印章模式基础上,加入了富有动感的、运动的人形,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二是将众多现代时尚元素做一个比较分析。比如可以分为高

雅、通俗、雅俗共赏等形式。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采用不同形式内容的象征图形加以表现。比如“人头马”可以代表上层权威人士,是高雅的象征;而可口可乐则代表了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

图形设计的延展性:

一、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延展性

图形、色彩、文字是构成商品包装的基本元素,其中图形设计在商品包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简洁而不单调,丰富而不繁琐”一直是设计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对于包装图形创意而言,丰富的内涵和设计意境于简洁的图形中尤为重要和难得。这一方面是由图形自身传递信息的特点所决定,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当今信息如潮快节奏的信息社会需要。包装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是人性化设计,它更需要情感的交融。设计者把握好包装设计中图形的意境性,才能更好地传达设计思想和创意,让受众理解和接受。如龙兆曙先生的“西汉古酒”包装设计,他取西汉马王堆帛画纹样作图形意境设计,反映出中华酒文化深厚底蕴,极具地域文化色彩的风格特征。包装设计的情与境,是设计生命真谛所在。意境乃设计家智能、社会生活体验、艺术技能的综合所至。

二、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延展性

标志设计是社会经济、文化的体现,因其图形的高度简洁、喻意的丰富内涵、商业的举足轻重而受到设计界及企业界的重视。由于标志设计自身的特点及人们认识上的差异所带来的对图形解读困扰,因而标志设计对图形语义的把握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从根本上说,图形所要传达给观者的意境美就是设计者的创意点。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人性、以人为本的社会,而标志设计更加呈现出以人为本,更强调人之情感,更强调设计的意境性,而设计与人的交流也成为一种现代标志设计发展的趋势。标志是一种很特殊的形象语言,有它特定的构思模式、特别的表现形式和特殊的艺术技巧。二是协调画面空间、虚实、疏密,完善了标志的设计魅力效果,对标志内含的融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使一个“无意义”的形化为一个“有意境”的形,提高了标志设计的可视性和品味性。

综上所述,作为思维过程或是图形表达过程的平面设计作品,它所挑选、组合、加以运用的图形元素应具有明确指涉功能。与其所处的空间、时间、社会现实的要求或表现相一致,才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这就要求设计者

必须把握住他所应用的图形可能存在的变量,保证这些图形的当前状态正是设计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所在,而不是简单的组合与拼凑,把握好符号传递视觉信息的功能性是每个设计者应当考虑的问题。

总结:图形图像色彩这些元素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点点滴滴,我们的日常用品无不融入了这些,细心观察,这些都充满了乐趣。我们平时也可以试着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图形图像色彩的设计,将自己的想法化为实实在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岳虹.平面设计之图形设计浅谈[J].西北美术,2005,(04).

2、刘赞爱,刘婷.传统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启示[J].装饰,2004,(6).

第五篇:数字媒体调查报告

一、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现状

数字媒体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信息技术。既然涉及面广,那么它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视。易传媒很好的运用了数字媒体,让数字媒体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台阶。

数字媒体包括用数字化技术生成、制作、管理、传播、运营和消费的文化内容产品及服务,具有高增值、强辐射、低消耗、广就业、软渗透的属性。“文化为体,科技为酶”是数字媒体的精髓。由于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信息服务、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及前沿信息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方面的实力和产业水平,因此数字媒体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制订了支持数字媒体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美、日等国都把大力推进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及产业同样得到了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并成为目前市场投资和开发的热点方向。“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率先支持了网络游戏引擎、协同式动画制作、三维运动捕捉、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动漫网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并分别在北京、上海、湖南长沙和四川成都建设了四个国家级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对数字媒体产业积聚效应的形成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数字媒体产业链漫长,数字媒体所涉及的技术包罗万象。未来五年将是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推进高附加值、低消耗的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攻克数字媒体产业化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在国家科技部高新司的指导下,国家863计划软硬件技术主题专家组组织相关力量,深入研究了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的概念、内涵、体系架构,广泛调研了数字媒体国内外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仔细分析了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我国数字媒体技术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方向。引领整合之大未来

一方面,企业对于数字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另一方面,究竟要怎样做才能带来最大的ROI,或者究竟应该应用哪种数字媒体形式,不论是企业主还是数字媒体平台本身,尚未有个明确的导向。

易传媒CEO闫方军表示:“单一数字媒体形式是有限的,而如果将视频资源与网络资源整合,将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整合,将商务交易网络与互动数字形式整合,将分散的网民用户需求与定向的企业供应需求整合,将产业链的最初生产信息通过整合的数字平台与最终的消费行为形成直接沟通,将网民主动的娱乐需求与企业或产品口碑的被传送需求整合等等,一个整合的数字媒体平台才能将媒体可开发的价值最大化,必将形成一个具有无穷大的价值开发的空间。” 今年7月,数字媒体行业即将召开一次高端的国际峰会。这场即将涵盖数字媒体业前沿领域话题,并邀请到世界数字媒体业发展领袖参与的高峰对话,将讨论这一领域的现状及展望。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网络用户群体,网民对网络形式和内容的需求也正在打破局限。面对一个数字时代的多维发展局面,易传媒作为中国领先的整合数字平台,有必要主导召开一次全世界范围的研讨会,共同探讨基于数字媒体可开发的价值。”易传媒CEO闫方军表示。

易传媒对数字媒体的运用,打破了原有的发展模式。突破传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勇于创新,才能打开另一片天,创造另一个舞台。

二、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网融合已是电信、广电不但不能回避的问题而是国家信息建设必须进行下去的战略。三网基础业务融合之后,那么用户终端的融合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三网融合是电信、广电通过互连网TCP-IP协议使电信、广电、互连网三张网络互连互通;电信网和互联网已经在电信行业基本实现融合;3G移动互联网已实现通信和互连网融合,中广移动CMMB的推出已成功实现3G网络的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在电信广电移动运营商融合之下将诞生新型的产业,传统的广电、电信生产企业将没有界线,网络生产商服务商、手机终端、电视终端、电脑终端将适应三网融合需要适时成功推出三网融合网络产品,传统的电视机、手机将融合新的功能,电视、手机不再是那一家的终端,电信服务柜台不但有手机,电话,还有‘电视机'。

那么未来的电视机将有些什么功能呢?我作为个人消费者希望我的电视应该具有以下用途

第一:具有传统的收看功能。

第二:具有下载储存功能。

第三:具有上网功能。

具有以上功能不就是一台电脑了吗?是的,我理想的电视机就是一台电脑,一台分离式电脑和显示屏。电视遥控器是红外无线电脑键盘和鼠标组合,电视机主板在电脑主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当收看本地有线电视时电脑上网等功能禁止,需要点播功能和上网观看更多其他地方IPTV节目时转换到电脑功能。

电视主机在接收功能上有线?无线兼容,标准接收端应以国标地面数字电视DMB-TH为基础兼容电信接收,DMB-TH具有高速移动接收和开放性,兼容所有传输音视频格式,在扩展功能上也是开放的,因此,接收头以DMB-TH为基础融合三网融合需要把业务扩展到其他功能,突破广播电视的频率范围,发展3G?4GDMB-TH终端,满足广电和电信共同的业务功能,传统电视成为三网融合下广电和电信的共同终端新产品。根据实际需要和用户的选择,产品满足不同用户需求,高端产品可以延伸到笔记本电脑,普通型满足看电视,点播电视,上网,IPTV等基本功能;未来移动业务将是广电和电信行业巨大的争夺领域,移动电视和移动互连网有机组合,电信行业可以传输电视业务,电视行业通过移动互连网开展移动电信业务-互连网,业务已开放,频率的再次开放,广电产品进入3G,4G,电信接收终端DMB-TH电视频率产品都将没有行业限制,广电频率和电信3G,4G频率集成DMB-TH和TD-SCDMA,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网硬件的融合和业务融合。

下面是互连网电视基本功能模型。

表一中的RF收/发高频头频率范围47Mhz~1GHz~3GHz~3GHz,适应电视和电信所有频率的收/发和接收模式。红外接收头将传统红外电视遥控器电视功能扩展,将电脑键盘和鼠标功能集成其中,电视主板将在电脑主板基础上改进,将传统电视模块化通过电脑插槽接口集成到电脑中,RJ-45/RS232/USB/RS422和DVD硬盘等硬件和接口根据不同用户需要配置。互连网家用电视的核心是看电视和上网,移动互连网电视的核心是通讯,上网和电视功能。

三、数字媒体出版物的理解

2003年是我国第一张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问世10周年。10年来,这一新型信息载体带给我们的太多太多,但这其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是技术?是传播?是娱乐?是教育?是艺术?还是出版?似乎都是,但又都不仅仅是。要真正认识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对于我们的意义,就必须超越这一切,从人的生存方式的角度即以文化的视角,回顾我们所走过的10年历程。十年磨一剑,创作:1993年,中国大陆第一张自主版权的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邮票上的中国——历史与文化》正式出版,将1887年清朝的“海关大龙”邮票以来中国大陆历届政府发行的1600套1万余枚邮票全部收入,并以100余万文字及大量的历史图片、录音和影视资料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同时,其多样快捷的编辑检索功能、多媒体融合的艺术表现效果、轻盈小巧的信息存储介质等特点,带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此后开始有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相继问世。评奖:1998年初,由当时的国家信息管理中心和《多媒体世界》杂志社联合举办了“1993-1997年全国优秀光盘测评”,这是首次由国家相关行政部门组织的全国性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评奖活动。此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先后举办了两届国家电子出版物评奖活动。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高级别的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评奖活动。1997年,多媒体光盘《故宫》在法国莫必斯国际多媒体光盘大奖赛上获评委会特别奖。研究:国内对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研究几乎是与创作和开发同步开始的。1993年,《多媒体世界》创刊,此后又有《中国电子出版》问世。目前,国家图书馆收藏有十年来国内出版的有关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学术著作1260余种。教育:近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一批著名学府陆续开设了相关专业,培养多媒体技术、艺术、编辑出版、策划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许多艺术院校设立了新媒体艺术实验室,更多的大学则开设了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方面的课程。产业: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技术发展潜力和文化整合功能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与资金。尽管这一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还面临诸如知识产权保护、营销机制、人才资源、产品定型等一系列瓶颈的束缚,人们还是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希望。实践过程的特征与走向。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10年历程是一个从模仿到原创的发展过程。这种模仿包括两个层面:对于传统出版物的模仿和对于优秀的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模仿。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创新也包括两个层面:表现内容的创新和表现方式的创新。模仿与创新并不总是对立的,有时模仿甚至是创新所不可或缺的条件与环节。但我们必须强调,事物创作发展的真正动力并不在模仿,而在创新。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10年历程是一个从表现物到表现人的发展过程。检阅10年来的作品不难发现,文化类作品(尤其是早期的作品)多是表现物的,而表现人的作品则较少,出现较晚。究其原因,一是物的特点比较直观,便于发挥多媒体的视听优势,而人的表现则比较复杂;二是创作队伍多为技术专家主体型,他们于技术是内行,对于人,尤其是人的性格和情感世界的研究与表现却不一定熟悉。不过,最近终于看到了一些调动多媒体手法较为成功地表现人物性格与情感的作品,而这正是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创作队伍从技术专家主体型向人文专家主体型转变的结果。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10年历程是一个从技术的跟踪到本质的发现的过程。我国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技术起点不低,技术跟踪能力较强,速度很快,8年前就可以将技术跟踪周期控制在8个月以内了,以至于英特尔和微软等公司纷纷采用我国开发的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作为他们最新技术的演示节目。但是,我国的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与国外的优秀作品相比,在内容表现力上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内容表现力的第一要素是对多媒体文化特征和艺术本质的理解与把握。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在跟踪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在跟踪国外优秀作品先进的创作观念,同时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努力发现多媒体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汇。理论上的重大课题,今后10年我国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事业的健康发展,或许就有赖于下列重大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的指导。首先,应加强对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文化本质的探讨。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许多学者依据法兰克福学派本雅明的理论,习惯性地将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文化属性定位于后工业文明的大众文化,进而用“复制的”、“读图的”、“平面的”、“消弭个性的”等来阐释其文化本质与特征。但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阐释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复制的不是模拟信息,而是数字信息;它不是单纯读图的,而是图文并茂的;它的信息结构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它的传播渠道不是树状的权威结构,而是网状的多元结构;它的接受心态不是群体的广场狂欢,而是孤独的心灵狂欢。尤其是当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与互联网相结合时,它的信息传播方式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交互的双向乃至多向的心灵沟通。那么它的文化本质到底是什么呢?其次,应加强对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文化整合功能的研究。所谓文化整合功能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可将众多媒体有机整合,产生每一独立媒体所不具有的新的意义,此为微观的文化整合功能;二是指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将不同媒体及其传播机制的应用功能有机整合,产生更为强大的应用功能,此为中观的文化整合功能;三是指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作为西方信息技术的产物,在全球化背景下,必然成为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相互接触和交流的渠道和机制,它有可能带来文化的融会、整合与碰撞,从而对不同民族的文化结构以及世界的文化格局带来深刻的影响,此为宏观的文化整合功能。第三,应加强对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文化项目运作的工程学研究。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策划与研发兼有文化乃至文艺的创造性和工程的统筹性,同时又是多种专业人才协调合作,多种文化资源组合配置的系统工程。它既是科学活动,又是制造活动,还是艺术活动,也是编辑活动,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项目的运作需要特殊的工程学研究加以指导,以协调理性的技术操作与奔放的艺术创造之间行为规范的巨大反差,而我们现在不少作品的浅陋粗糙直接反映出了项目运作的混乱无序。

四、数字媒体出版物中的技术和艺术的思考

数字媒体出版物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似乎从数字媒体诞生不久就一直成为业内人士争论的焦点之一。记得在一次由中国编辑学会主办的编辑论坛上,在我讲座间隙也有同行问起这个问题。在大学本科课程、研究生课程中讲的都是艺术设计,按理说,我应该毫不犹豫地回答:“艺术占主导,技术是工具”。但是,要说出这样的话,真的是太难了。

作为一名成熟的数字媒体出版物创作人,要学会用数字媒体特有的思维表现方法来进行

创作。技术不应该永远充当配角。

那么什么是数字媒体特有的思维表现方法呢?以笔者编创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盛世钟韵》为例,在表现我国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时,应该怎样表现才能使这65口古老的编钟更容易为受众乐于接受?如果仅仅通过文字、图片、真实拍摄视频来加以表现,坦率地讲,这不是真正的数字媒体出版物所应具有的全部特征。因为这一切是在图书媒体、影视媒体中就可以并应该做到、做好的事情。这是将印刷媒体简单的数字化,而并非是具有时代特点的数字媒体出版物。于是,我们在该作品中设计了三层不同的技术表现手法:

首先,通过鼠标的拖拽和选择从不同的角度、不同远近、任意、细致地对每一口编钟进

行观察;

其次,通过鼠标敲击任意一口编钟,听到该编钟的声音,并提供不同的背景音乐为受众的敲击伴奏;

第三,为受众提供曲调提示,当受众按照空中落下雪花的先后次序依次敲击相应的编钟的时候,就可以听到大家耳熟能详的《平安夜》曲调。

当然,《盛世钟韵》仅仅是我们参与创作的一个作品,它不能也不可能包含数字媒体出版物所有的思维表现技术。准确地讲,这部作品是一个对数字媒体出版物创作思维有益的尝试。在这个尝试中,技术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为整部出版物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20世纪的艺术设计原本是从美术范畴发展而来的,在保持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艺术设计吸收了高科技和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背景、特点和优势,并逐步完善起来。在建筑领域有这样一个名词——包豪斯。简单地说,它既可能指1919年创办的一所建筑学校,又可指一种学派。包豪斯顺应了工业社会艺术与科学结合的趋势,强调现代建筑应该把各种不同的技艺吸收进来,成为一门综合性艺术。今天的数字媒体出版物也是汲取了印刷媒体、广播媒体、影视媒体、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方面“养分”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种时代的产物,具体地说,它的出现是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向成熟、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产物。

艺术设计要取得发展就必须要具有能够体现最新技术的闪光点。

数字媒体出版物在创作过程中,应重视技术表现,但也不要“无病呻吟”,为技术而技术,使数字媒体出版物成为技术展示会。

在数字媒体出版物中,虽然技术是重要的,但也要严格避免为技术而技术的错误做法。我经常看到一些数字媒体创作者,通过某本软件教材学会了某种技术,于是也不管这种技术是否确实需要就强行应用到出版物中,结果,数字媒体出版物看起来像是一个软件技术展示会,偏离了自身的主题。

因此,在数字媒体出版物的创作过程中还是要强调将技术与艺术进行有机地结合。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就好比一个人,只有外在与内涵结合才是真正的美。但是,人类终究是爱美的,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也许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细细品味,这时首先需要我们的数字媒体出版物有一个能够吸引眼球的“美丽”外表,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内涵”,使人

能够为之陶醉。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美丽”和“内涵”并非简单地指艺术与技术,而分别是两者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巧妙结合。只有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才会有成功的数字媒体出版物。

而这正是每一位立志于为数字媒体出版事业不断发展的创作者所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否能够巧妙地解决好艺术和技术的关系已经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按需出版处于培养期

知识产权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管主办,是专利文献法定的出版单位。1992年,我国第一张专利文献CD-ROM光盘在知识产权出版社开发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专利文献的出版跨入了电子出版时代;2000 年初,全部中国专利文献通过国际互联网出版发行,专利信息的传播进入网络时代;2004年4月16日,知识产权出版社在我国率先启动“按

需出版工程”——断版、绝版图书的再制作及短版图书的出版。

知识产权出版社在按需出版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本刊约请她谈了本社自开办按需出版业

务以来的切身感受。

按需出版是一种服务 按需出版是不同于以往书业的一个概念。按需出版流程虽然与传统出版流程类似,操作过程中同样涉及选题、编务、印制、发行等等环节,但我们不能把它支解成出版和印制两个独立的部分,它既不能简单定义成以出版为主、印刷为辅的出版,也不是以印刷为主、出版为辅的印制,其操作流程是一个关联密切的复杂过程。从按需出版的工作属性来看,把它定义为一种服务型的出版形式更为准确。有人需要出版小批量的图书,甚至是出版一本图书,我们接到这项业务,要帮助他申请书号,编辑稿件,设计封面、内页版式,然后是印制,最后交付给客户。按需出版是一种新生事物,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可以模仿,但服务型工作模式则有很多是可以借鉴的。但是各种服务模式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别的,虽然我们开展按需出版之初,就把它定义成一种服务型实务,而且实务操作也实施了几年,可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按需出版服务体系,因为这套服务体系需要书业众多资源重新整合。

按需出版与传统出版互动关系

按需出版虽然是新兴事物,但它毕竟属于出版范畴,与传统出版有一定的关联和差别。传统出版与按需出版操作流程不同,各自的属性也不同,我们不能把两者横向做比较。我们不能笼统地说传统出版与按需出版各自有什么优势和弊端,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出版形式。相反,按需印刷与传统印刷、按需出版与传统出版相互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是出版中根

据不同的需求,合理地使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而已。

按需出版有自己的长处,传统出版也有它的不足,但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正是按需出版具有低成本小批量加工图书的特性, 使得它能在成熟的出版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市场需求潜力很大

我们社开展按需出版业务,是考虑到市场需求具有很大的潜力。现在,很多人士由于各种原因需要自费出书,同时,网络阅读和博客的兴起也更有利于按需出版的发展。网络阅读的目的性很强,按需出版也一样,它不是服务大众的,而是服务于某一些特殊的群体。当然,我们在满足市场需求上面,所作所为并非完全能尽人意,因为国内按需出版业务并不是完全的市场化行为,我国出版审核制度与按需出版业务有些事项需要协调,如书号等问题。国内按需出版面临的难题

国内做按需出版要比国外难得多,这与很多因素相关。目前,按需出版设备、人员技能等都能够达到国际水准,关键是我们的出版体制如何与按需出版的特点相互协调。我们把按需出版印制的图书拿给国外同仁看,他们完全认可我们的制作水平。但国内的出版制度是基于传统出版方式制定的,这与按需出版业务市场化运作势必要发生某些冲突。按需出版是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如果使用传统出版的相关政策进行管理,毕竟要影响它的发展

速度。我们社按需出版中心虽然各方面的条件都比刚创业时好了很多,但整体环境还远远比不上国外,针对国内出版政策,我们的业务方向也正在逐步进行调整,由最初的宽泛选题发展到现在明确的选题方向。

目前,按需出版还处于培养期,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行参与按需出版业务,有效合作,整合出

版资源,共同推进按需出版事业的发展。

下载数字媒体平面设计论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字媒体平面设计论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字媒体设计经验总结

    数字媒体设计经验总结 一、实习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实践内容 1.我于xx日开始在XX实习。 该单位为以传媒设计制作为主的公司。 我所担当的是平面设计师一职,第一个月为试用实习......

    数字媒体技术教案

    数字媒体技术教案 授课人:计科系1102班马俊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数字媒体技术 二、教学内容分析 1、通过本节课,使同学们更加深刻的认识数字媒体技术,并能加以应用。 三、教学......

    数字媒体读书报告

    数字媒体读书报告 快要考试了,突然间想起了读书笔记,汇总了这学期来或认真阅读过的,或粗略浏览过的,或有深刻感悟的,或食之无味的,林林总总,有了这一份报告。正如古人云:“书中自有......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研讨 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了规范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管理,降低老师们的工作难度,针对前期毕业设计中出......

    数字媒体教学应用

    数字化教学媒体 摘要: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是教学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教学设计的要素之一,它同时对教学设计中的其它要素会产生很大的关联作用。对教学设计过程......

    数字媒体实习报告

    数字媒体实习报告范文1 20xx年8月27日,我和小组成员(李敏、刘芳)在联合传媒公司进展了为期7天的传媒认识实习。联合传媒公司是一家小型的设计、制作、筹划容为一体的传媒公司,......

    平面设计论文资料

    20世纪有两次巨大的艺术革命,从世纪之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现代艺术运动就是其中的一次,影响深远,并且形成了我们现在称之为“经典现代主义”的全部内容和形式。在众多的现......

    平面设计论文文档

    平面设计毕业论文有翻译的设计论文..关于海报招贴的平面设计论文.我们都知道,做设计的基本是创意,创意的基本是特色,特色的基本是独到,要想到独特的创意并不是人人做的好,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