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基于CATIA二次开发的单排四点接触球轴承三维设计论文
一、概述
单排四点接触球转盘轴承是一种能够同时承受较大轴向负荷、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等综合载荷,集支承、旋转、传动、固定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特殊结构的大型轴承。被广泛用于起重运输机械、采掘机、建筑工程机械、港口机械、风力发电、医疗设备、雷达和导弹发射架等大型回转装置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如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是设计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许多主机厂家已经普遍采用三维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和性能评估,同时对配套的轴承生产厂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提供二维设计图,还要提供轴承的三维模型图;三维模型图使轴承的各个组件及装配后位置关系更加直观,而且为后续的运动仿真及有限元分析等高级需求提供了前期建模工作,建立单排四点接触球转盘轴承的三维模型的意义在于此。
CATIA是法国达索公司的产品开发旗舰解决方案,提供了完备的设计能力:从产品的概念设计到最终产品的形成,以其精确可靠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完整的2D、3D、参数化混合建模及数据管理手段。CATIA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利用CATIA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工具,可方便地对CATIA进行定制开发。
通过VB调用CATIA进行二次开发,对单排四点接触球转盘轴承的三维模型进行参数化设计,减少大量繁琐的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对二次开发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二、总体设计方案
参数化设计是指参数化模型的尺寸用对应关系表示而不需要确定具体的数值。当变化一个参数时,将自动变化所有与它相关的尺寸,并遵循约束条件,即采用参数化模型,通过修改参数来修改和控制几何形状,自动实现产品的精确造型。
应用CATIA进行设计时,使用的是单一数据库,这样它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相关性,其中所有的模块之间完全相关,这就意味着任意一处的改变都将扩展到整个设计中,同时自动更新所有的工程文档,包括装配体、设计图纸,及制造数据。CATIA知识工程模块的公式工具可将图形的尺寸、比重、体积等几何数据以参数的方式表示,而这些参数间存在几何关系和物理性质,利用这些关系可控制产品的特性,并可编辑参数的名称、数值及公式。通过参数来控制模型的生产。
对于通用轴承来说,大多数情况下同一类型不同规格的轴承截面几何形状完全相同,而且大部分零件是旋转体,而生成旋转体的关键是旋转体的截面轮廓。因此对通用轴承来说运用交互式方法创建零件的三维模型,然后通过参数驱动模型的方法,通过修改轴承零件尺寸来获取不同规格的模型。
综上所述,对单排四点接触球转盘轴承的三维模型进行参数化设计时,首先考虑到其与通用轴承共同特点而采取尺寸驱动模型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需顾及其与通用轴承相比的特殊性采取通过控制CATIA应用程序对象完成最终轴承组件造型。
三、数据处理
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Access做为外部数据库,用于存储标准型号设计参数以及一些标准化主参数,比如钢球直径。对于标准型号的轴承可直接检索以获取所需基本参数,而对于非标轴承,通过输入界面的收集基本参数。
单排四点接触球转盘轴承整个设计过程中涉及很多参数,这些参数可以简单分为两类:通用性参数及特殊性参数。通用性参数比如轴承外形尺寸,轴承节圆中心径,钢球尺寸,钢球个数等,而对特殊性参数比如套圈上孔的方位,孔的个数,孔的中心圆直径、齿轮参数等。
四、基本模型建立
通过对大量单排四点接触球转盘轴承进行分析,可知该类轴承大多数是由外圈、内圈、钢球、保持器、密封条、堵塞和锥销这7个组件构成,所以需分别对这些组件通过交互的方式建立基本模型,下面以外圈为例来说明基本模型的建立过程。
五、VB与CATIA的连接设计
VB对CATIA的二次开发可利用Automation API,控制CATIA应用程序对象来进行几何造型。Automation技术是建立在COM的技术规范,它是在OLE(Object linked andEmbedded)基础上发展的新技术。其核心技术是在Windows系统的统一管理下协调不同的应用程序,构成复合文档。允许一个应用程序操作另一个应用程序。Automation技术并不是直接获取及处理数据,而是间接地通过暴露的对象和属性,利用对象的方法和属性来获取、设置及处理数据。VB用作客户程序,CATIA则作为服务器程序。
熟悉CATIA的文档结构是编程的基础,CATIA是以树结构的形式将数据封装成对象。在顶层是Application对象,Application对象下面是Documents、Cameras和Windows。获得Application对象后就能对它的文档进行操作,文档包括零件(Part)、产品(Product)和工程图(Drawing)等,Documents对象是这几种对象的集合。Document是以上几种文档中的一种,在Documents下面。在获取Document对象后就能对其进行各种操作。Caemras对象是Document对象中存储的文档视点集合,Caemra在Caemras下面。Caemras和Caemra对象的关系就像Documents和Document一样。Windows对象是指所有打开的窗口的集合,Window在Windows之下,两者关系如同Documents和Document一样。
六、模型最终生成模型最终生成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根据获取参数从基本模型库选取所需组件的合适的基本模型,并更新基本模型的尺寸参数,进而驱动模型重新生成。
七、结语
在系统开发时,模型特征生成的先后顺序以及基准点和基准面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整个程序中需要实现错误处理,提示有误的输入参数或者错误的参数选取。以上因素都将影响到最终模型的生成。对于新型结构轴承的各组件来说,可重新建立基本模型,更改部分代码,整个系统维护是非常方便的。
利用VB开发的CATIA的参数化设计系统,能够便捷、准确的生成直观三维模型,并且根据参数的调整更新模型,避免繁琐的重复性工作,可节省轴承设计人员在建立模型和装配时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二篇:《四-电流的强弱》教学设计论文
《四—电流的强弱》教学设计论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2、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二、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和使用电流表的过程中,学会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难点难点重点:正确使用电流表,并能准确读数。难点指导:学生正确连接电路,正确使用电流表。
教学准备:用电器说明书、学生分组实验用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学生用电流表(多套)、演示电流表、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引入新课水管中的水流有大有小,在相同的时间内,从水管中流出的水越多,水流就越大。导体中的电流是否也有大小呢?用一节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与两节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灯泡的亮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板书课题:
四、电流的强弱 学生活动:观察灯泡的亮度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亮度不同的情况?引导学生回答:因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同而造成的。设计意图:引导利用电流效应的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强弱,渗透转
换法的思想。
教师活动:
二、电流的强弱
1、组织学生自学《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板书:1.1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电流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简介安培。提醒注意i和a不混淆。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1 ma=__10-3__ a,1µa =__10-6__a
2、投影教材中常见的电流值。
3、演示水果电池的电流值,并进行单位换算。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p110部分内容,了解怎样表示电流强弱,并完成学案练习。
2、相互交流课前收集准备的一些家用电器的说明书,读出铭牌或说明书上所标的电流值。
3、观察电流值并会单位换算。
设计意图:认识物理学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理解电流的意义,并学会进行电流单位换算。通过观察引起兴趣,使学生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对电流的大小有个初步印象。教师活动:
三、电流表及其连接设问:同学们,当初次使用家用电器时,一般都要先做件什么事?
1、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电流表引导思考:观察电流表,从表的外观上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归纳说明:字母a+三个接线柱+两种接法+零刻度+两种刻度的含义。投影电流表的两种接法: 接线柱 量程 最小分度值 读刻度盘的哪一排 “-”和“0.6” “-”和“3”
2、指导学生阅读电流表的使用说明引导思考:要测量小灯泡的电流,应该怎样把电流表接入电路中?要注意什么?
3、引导学生总结出使用电流表的正确方法。教师投影插图并作演示加以说明并板书:a、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教师演示电流“负进正出”将引起的后果)b、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教师演示试触现象,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摆动情况。)c、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串联。(教师演示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法)d、强调: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禁接电源)。(教师演示并介绍造成电源短路的危害)
4、引导讨论:电流表量程选择过大或过小有什么不好?如果指针反向偏转,问题出在哪儿?(选择量程 快速试触)
学生活动:
1、观察桌面的电流表的外形、接线柱、表盘、刻度等,并说出其外部构造含义。在小组内交流总结电流表的特点。认真观察电流表后,完成左边表格内容。
2、学生带着思考阅读课本p111页《怎样连接电流表》内容部分。分组进行讨论。学生分组诵读,用一句话概括出每段中正确使用电流表的方法。
3、学生听讲,通过教师的投影说明全面理解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记住:在实验中不能将电流表直接连接在电源两极上!
4、学生交流讨论。设计意图: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全方位认识电流表外形构造特点,为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打下基础。使学生学会阅读,对照实物,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正确使用
电流表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结合实物和投影强化和规范实际过程中的操作行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按照“讲规则——看插图——做演示”的程序进行有效教学。
教师活动:
四、电流表的读数
1、引导学生回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知道使用基本测量工具前,应养成“三观察”(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的好习惯。
2、通过错例展现,教师示范,归纳介绍读数步骤并板书:a:明确电流表的量程;b: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c:接通电路后,读出指针向右共偏转了多少个小格,计算出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3、利用课件指导读数训练:将电流表的刻度盘投影放大,将指针拨至不同位置,让学生练习读数。
4、《想想议议》:测量电流时,如果电流表的指针没有正好指在某个刻度线上,应该怎样读数?
学生活动:
1、学生回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
2、学生阅读教材p112《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部分并作出归纳。
3、分析、做好记录,并记住正确的读数步骤。
4、学生读数比赛。学生思考讨论。设计意图:类比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结合实物和投影使学生掌握读数的基本方法,并指导学生观察和训练。调动学生参与,既使教师及时了解当堂的教学效果,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师活动:
五、反馈练习(学生实验)《动手动脑学物理》p112第2题:连接下面实物图,使小灯泡能够发光并且电流表能够测出流过灯泡的电流(估计为0.1~0.3a)。
1、教师强调:(1)要遵守科学规则,即电流表连结电路时要遵循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2)连结电路时,开关是断开的,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
2、教师展示错例,让学生分析原因。
3、教师规范解答。
学生活动:学生实践练习,巩固验收。步骤要求:(1)先设计画出电路图;(2)再连接实物图;(3)检查电路后,闭合开关,正确读出电流大小;(4)熟悉单位与ma、μa的换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科学实验与研究过程。通过典型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电流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提高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展示错例,让学生分析原因,既达到巩固、掌握的目的,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
六、反思总结请学生谈收获和体会;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1、电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电流表的正确使用规则及读数。口诀记忆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正进负出 不超量程 串联接入禁接电源”
学生活动: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谈收获和体会。设计意图:反思总结
教师活动:
七、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学考精练》第四节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2、编写一份电流表的简易《说明书》,供课后评比。(提示:可从用途、规格、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加以说明)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作业分层,注意知识与能力渗透、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篇:2013【三维设计】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下作业第五单元第4课基础随堂巩固
[基础随堂巩固]
1.毛泽东离开韶山时,曾抄写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诗以言志。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毛泽东抄写这首诗表现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襟
B.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到新式学堂学习
C.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更多地接触各阶层人民,了解社会
D.在离开韶山之前,毛泽东曾接受过近代科学知识
解析:毛泽东在离开韶山前所接受的仅是早期启蒙教育,开始接受近代科学知识是进入新式学堂学习之后;接触各阶层人民,了解社会,是毛泽东随着思想的不断成熟而产生的做法;毛泽东抄写这首诗,确实表现了毛泽东的志向,但在当时他并非无产阶级革命家。
答案:B
2.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C.第五次反“围剿”B.井冈山会师 D.长征
解析:从材料信息“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可知“伟大传奇”是指长征。答案:D
3.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是在()
A.中共一大
C.遵义会议B.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解析:中共成立时,尚没有自己掌握控制的军队;八七会议时,毛泽东作为当时党中央临时政治局派出的干部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共七大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C
4.毛泽东于1956年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吸取了苏俄、苏联的经验教训
B.标志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比较系统的思路
C.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政策的著作
D.重点讨论了中苏关系等政治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论十大关系》内容、特点和意义的理解。《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等问题,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也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理论渊源。
答案:D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优化低语课堂设计 激发学生兴趣“四要”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优化低语课堂设计 激发学生兴趣“四要”人教版新课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动力和追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明确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由此可见,要想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自控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较短、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究竟怎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里,笔者根据自己在这方面探索和经验,着重就如何“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优化低年级拇指教育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做到的“四要”试谈几点做法。
一.要重视优化主体性的教学设计。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认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向儿童灌输知识,而是出于儿童本身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因此,要想上好课,要使学生对课堂学习有兴趣,首先必须针对低年级小朋友好奇心强,喜欢自我探索的心理特点,切实摈弃以教师为本的单一枯燥的“灌输式”、“接受性”教学方法,真正确立“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找准教师的角色位置,变“师本”教育为“生本”教育,科学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真正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和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坚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新课标理念,在教师的引导、启迪下展开生与师、生与生的多向的学习互动,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平等对话;坚持针对低年级学生实际和特点,组织、引导学生初步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得到发挥;坚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鼓励创造思维、“多元答案”,拓宽学生个性张扬、发展的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欲真正得以不断满足。这样,学生学习情趣就必然得到激发,积极性就必然得到调动,学习效率就必然得到提高。所以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尽管很多,而优化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设计,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根本所在。我们要在这多下功夫,进行悉心探索,使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不是中心,而是服务;不是师长,而是朋友;不是呵斥,而是激励;不是灌输,而是激需”新理念、新境界。
二.要重视优化活动性的教学设计。
“一件东西,一个事物,只是注视它,还不能形成心理摹本或意象,对它施加动作才能形成心理摹本或意象。”小学生天性喜欢活动,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姿的游戏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门,如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不适当的“静态”负担,不仅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而且会影响其今后的学习。所以针对低年级小朋友喜玩好动的特点,教学设计应尽可能地、科学在根据教学需要,重视优化诸如游戏、表演、演示、操作、模拟、观察等多种不同活动,让孩子们的眼、耳、脑、手、口等真正一齐“动”起来,以“动”激发情趣,激活教学。如教学二年级《秋游》一课时,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秋天的美和秋游的乐后,我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感悟体会,让学生结合观察蓝天、白云,展开联想,说说白云像什么,然后,让孩子们在草地上自由地打滚儿、逮蚂蚱,奔跑跳跃,游戏玩耍,尽情体验秋游的快乐,孩子们一个个开心不已。最后又引导孩子回到课文中来,结合自己体验,通过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背一背等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优化了学生课文内容和语言的感悟。又如,我在第一个班教学《台湾的蝴蝶谷》过程中,让学生复述课文时,我直接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看看哪位小朋友能把蝴蝶谷的景象非常迷人这一段的内容讲给大家听?”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谁也不愿意说,这是什么原因呢?吸取了这一教训,后来,在第二个班再教这课时,我想到小朋友喜爱活动和自我表现的特点,改用了做导游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头戴旅游帽,颈挂导游牌,手拿小红旗,以小导游的角色,向游客介绍美丽的蝴蝶谷,并开展优秀小导游的评比,结果学生一个个情趣高昂,争着表演。学生当小导游时,那绘声绘色的神态、动作、语言,丰富的想象创造,让我有说不出的高兴:小小的年纪,有这么大的潜力!活动性教学的效果真是神奇!
三.要重视优化形象性的教学设计。
著名特级教师高林生先生曾经说过:“只有把文字所描述的场景还原、再现,把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知识产生共鸣;学生也只有发现知识间的相似性,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这对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还不发达的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学中,我十分重视优化直观形象教学,这方面我着重从三点进行了努力:
一是借助现代教育手段,还原、再现文本所描绘的情景,即通过课件还原、呈现的有声有色的情境,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之间相似的和谐共振,架设学生阅读、感悟、构建新知的桥梁,激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如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第四自然段时,学生质疑“三五成群”、“无忧无虑”是什么意思,我不是直接向学生讲解,而是先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我说道:“一位叔叔他也来到了丹顶鹤的第二故乡,看到了丹顶鹤是三五成群、无忧无虑地幸福地生活着,非常激动,于是他用摄像机把这情景拍了下来,你们想看吗?”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不仅很快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深深体验到了丹顶鹤无忧无虑、幸福自由的无限乐趣。
二是凭借画面、实物、图示等加强直观形象。让学生在感知具体形象的过程中,建立客体与文本之间的相应联系。《春到梅花山》一课,学生对“早春”不理解。有的说成是春天的早晨。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线段,告诉学生如果这条线段代表一年。一年有四个季节,我又把线段平均分成四段,第一段表示春天,又将第一段分成三小段,再让学生看板示,想一想早春应该是哪一小段,是什么时候,并让学生上讲台来指出早春是春天这一线段的前面一小部分,同时用绿线标出来。从图示,学生不仅一眼看出“早春”是春天开始的一段时间,也叫初春,而且很清楚地知道早春前面的季节是冬天。这时,学生对书上的“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等句也就不难理解了。又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学生对“引吭高歌”不懂,通过看有关图片,稍一点拨,学生便能很快领会了。
三是凭借动作、语言、体态等描摹、优化形象教学。如教学《春到梅花山》一课时,学生对“挨着”一词不懂,我请几位学生到讲台前,进行了一个靠一个的演示,并以每个学生与自己同桌的位置加以说明,学生很快就领会了意思。课文中诸如:“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团团围住、前仰后俯、摇头摆尾”等词语,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形象摹拟,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此外,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形象性教学,它可以运用学生的前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形象),激起事物形象的浮现。在教学《春笋》一课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唤醒是什么意思?”“谁懂的?”小朋友们都摇头。如何指导学生理解呢?我没有作生搬硬套的解释,而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思考:“早晨你睡得很香,妈妈拍拍你的小屁股,将你弄醒,我们可以叫它——”“拍醒。”“如果妈妈摇摇你,这叫什么?”“这叫摇醒。”“妈妈叫你,婧婧,该起床啦!这叫什么?”“叫醒”“你睡得很香,妈妈用比较大的声音呼唤着让你醒来,这就是什么?”“唤醒”“想想看,春雷是怎样唤醒春笋的?”学生们兴奋地七嘴八舌地叫起来:“轰!轰!轰!”“春笋该起床了!”一边叫着一边还不由自主地表演了起来。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对“唤醒”的理解不言而喻。
四、重视优化竞赛性的教学设计。
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是低年级小朋友重要的心理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适当地设计一些竞赛活动。如:比一比,看哪一位小导游最吸引游客;猜一猜,看谁说得好、猜得准;赛一赛,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好,听得清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蘑菇该奖给谁》是第二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易懂,学生一读即懂,但课文较长,难读好。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如果一遍一遍反复读,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怎么办?我设计了一个竞赛活动:我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举行读书比赛,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听说要比赛,孩子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我抓住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提出要求:“今天的读书比赛有两个要求:第一是读,小组成员人人都读得认真,读得专心,得40分,有人不专心扣5分。读得正确流利,再加40分。读得有感情,再加40分。第二是听,一个小组读时,其它小组个个专心倾听,得40分。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看得出,小朋友们都想得第一,一个个一组组读得都很投入,小组内读得好的,还不时提醒、帮助读得差的。这一设计,巧妙地将学生引入自由练读、伙伴帮读、分角色赛读、小组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既克服了反复朗读的枯燥乏味,又增强了课堂的活力,提高了朗读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