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出镜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的优质论文
浅谈出镜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的优质论文
导语: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和出镜记者内在品格,外在表现有直接关系。因此对出镜记者职业素质的探讨也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流畅的表达能力、新闻现场的判断能力、彰显个性但要把握好自身的情感、创造风格和善于提问以及良好的外在形象六个方面对出镜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了论述。
出镜记者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产物,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传媒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但是现如今新闻现场日益复杂多样,这样的趋势也迫使记者必须要高频率出镜以满足电视受众信息的更高层次需求,同样,出镜记者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
一、流畅的表达能力
主持人是栏目和电视媒体的传播窗口,也正是因为如此,表达能力也就成为了衡量主持人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作为一名优秀的出镜记者和主持人一样也是传播的重要窗口,因此对出镜记者表达的要求也是同样的。
准确是指字音准确规范,也就是所说的“字正”;清晰指的是字的音节清晰;圆润是指在发音过程中圆满的完成吐字动作,给人一种圆润动听之感;集中指的是声音集中。声音集中容易唤起听众的注意,产生共鸣;流畅是说发出的每一个字音,每一个音节都行云流水般连贯。
二、新闻现场的判断能力
有很多的出镜记者由于能力有限学艺不精导致新闻现场的判断力严重不足,对于面对的新闻现场只能平铺直述,更有甚者只能依赖编辑事先准备好的题目进行采访。但是,新闻的现场是有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的,出镜记者的随机性极强,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必须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
三、彰显个性但要把握好自身的情感
出镜记者的个性各不相同,大致因为不同性格、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审美取向、不同表达方式等原因。有人敏锐,有人幽默,有的深沉,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咄咄逼人。出镜记者的个性影响着他驾驭现场内容的特征,这些特征也正式节目的魅力所在。
四、善于提问
有些人们觉得出镜记者的角色并不重要主要是这些出镜记者提的问题过于普通,不是节目必备的一部分可有可无。
首先,面对镜头做新闻类节目的,提问不只时做出一个问句,而更应该是具有提示性的,像是交代问题来源和背景材料;提醒注意,像是让受众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回来又或是换了一种新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外出采访时提出的问题可能被轻易删掉就是因为不具备这样的力量。
第二,出镜记者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节目中必备的线索和脉络。我们会经常遇到记者和主持人的问题在后期剪辑时被删除,但是并不会影响观众对被访者所说话的理解。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编导素质。如果你提问的好一个个问题层层递进,成为一条清晰的线索和内容,解说才能交代清楚内容。
第三,要有强烈的个性特色特别是思考的角度。出镜记者思考的角度过于普通,观众就会觉得你可有可无。如果你面对常规现象而思考角度却不常规,观众又能接受,你的提问就是举足轻重的。
在西方的新闻学里,提问就是采访的核心内容。掌握提问的技巧便是一个记者最为重要的业务能力。我想作为一名出镜记者这一点也同样是致命的一点。
五、良好的外在形象
优秀的主持人都是有鲜明的表达力、机智的反应、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潜质,当然也需要把握体态语言,这些都是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外在的形象也同样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出镜的电视记者在任何时候体态、服装都要得体。与主持人一样,出镜电视记者着装要求几乎与主持人或播音员一样,着装不能太随便,最好不要戴饰物,因为耳环、手镯等饰物在不恰当的时候摆动会分散观众注意力。还要注意手势不能太多,头不能摆动太大等等。
除此之外,出镜记者置身于一个真实、活跃的事件现场,其形体特点是即兴多变、积极大方的。需要注意的是:
1.善于感受现场气氛,根据现场及时改变整体感觉。
2.保持稳健、平和的基本心态,避免激动失控。
综上所述,出镜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两者密不可分,都要有极强的表达力、敏锐力、个人魅力,并且集于一身的优秀人才,所以优秀的出镜记者应该具备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第二篇:导游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社会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标准服务到细微服务,从大众化服务到个性化服务,从传统服务到创新服务,所有这一切都是以服务人员的高素养为基础的。因此,职业中专导游、旅游专业作为旅行社和酒店行业的后备军培养基地,就应该在源头上把好关,重视学生各种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型、实用型、创新型旅游人才。
以豪华酒店和细致服务闻名世界的美国里兹卡尔顿酒店集团有一句酒店格言:“我们是为绅士淑女提供服务的绅士和淑女”,这句格言中的每一个字无不体现了一个概念的存在,那就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这个名词包涵内容广泛,它可以指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还包括个人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等。可以说一个人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职业生涯的成败,由职业素养量化而成的“职商”的高低则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成功的人生。具体的职业素养如:
一、高尚的职业理想,旅游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从学生入校开始,老师就要对我们进行职业理想、服务意识、礼仪规范、诚实守信、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加快学生职业行为规范的养成。所以也开设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课程,例如《旅游服务礼仪》
服务意识是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要使我们认识到,只有自觉的服务意识,才有自觉的服务行为,同时加上服务水平与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有高水平的服务质量。树立良好服务意识,不仅是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道德素质的需要。
为了培养服务意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尽快适应自己的职业身份,尽快进入服务角色。导游专业可以在班级内部成立一家微型旅行社,由班干部担任经理、计调部、外联部、财务部等管理岗位,普通同学则担任导游员,利用节假日时间到各景点进行义务导游讲解服务,同时根据社会需求,模拟设计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并设计广告宣传,经过这一整套程序,学生既了解了社会需求,又培养了服务意识,锻炼了专业技能,可谓一举三得。
目的就是使学生尽量缩短毕业进入实习单位后的所谓“过渡期”,使学生尽快地进入专业角色,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最终成为业内的佼佼者。
二、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观念
受社会的影响,现在一部分学生认为人生成功的目标在于获得个人收入较高、工作较轻闲的职业。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导游专业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意识到游客的快乐和满足与导游员的辛勤劳动和良好服务是分不开的;而对旅游服务专业,我们要使学生认识到是服务员的优质服务给了客人美的享受,使客人身心愉悦。如果离开了对客人的服务,我们就无从谈起自己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通过教室利用大量的案例教学,培养了学生敬业、乐业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为将来更好地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行业要求教育,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观念,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
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树立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过程,职业道
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也就是个人道德水平在工作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关系到学生一生发展的重大问题,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即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再强也没有丝毫意义。在日常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讲解反面案例,并让学生讨论分析,从而自己总结出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意义。
三、诚实守信,以礼待人
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代表的不仅是旅游企业的形象,更代表了所在城市的精神风貌,因此在提高学生职业水准的同时,更应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社会培育高素养的旅游人才。在社会人际交往中,最可贵的是“诚”和“信”,做人只有待人以诚,遵守诺言和守信用,才能在社会中赢得良好的信誉,取得他人的信赖,失诚失信就会失去朋友,失去在社会立足的根本。平时我们教育学生要讲诚实,重客观,做到求真务实,决不能弄虚作假,欺诈别人。说话要守信用,一旦对人作出了承诺,就要付诸实施,不能食言,更不能言而无信,要做到一诺千金,言必行,行必果,做个诚实之人。这样,将来无论我们在面对服务对象———游客,还是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时候,才能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接纳和欢迎,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同时,礼貌修养是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讲究礼仪标准的得体服务也是个性化服务的前提条件,充分体现了对客人的尊重。礼仪是道德的基本表现形式,社会公德是礼仪的伦理学基础,学生学习必要的礼仪知识,可使自己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气质风度与众不同,在社会公众面前显示出其特有的职业特点,有利于重塑自身形象,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待人处事的能力。同时,这也是学生能否适应环境,能否赢得社会的承认,能否受到社会欢迎的一个重要条件。礼仪教育是改善旅游业软环境、促进旅游业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旅游业各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对客关系的处理、职业形象的设计、行业礼貌语言的运用等方面的礼仪修养,是旅游业形象的灵魂,被称为旅游业的无声招牌。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和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开设礼仪专业课程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有关礼节礼貌的知识、原则、规范和要求,使之成为他们今后的行为指南;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增加课外实践训练的比重,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日常礼仪习惯。鉴于专业特点和从业需要,导游专业和旅游服务专业学生一是要重视迎宾礼仪、交际礼仪、交谈礼仪的训练;二是要注重人格、气质、心理的自我完善,培养自信,乐观向上的精神情操;三是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要求,做到人人施教,个个评说,处处施教,时时评说,随时随处都是礼仪,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人在某一专业方面是否能够胜任,也能说明一个人在该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具备良好职业能力的学生往往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
例如同样是导游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良好职业能力的学生不仅专业技能强,而且善于与各种类型的游客沟通交流,善于揣摩游客的心理需求从而做好提前服务,能够在不同场合活跃气氛,多才多艺,任何时候都能取得游客的信任。而职业能力较差的学生仅仅会讲几段导游词,而根本无法满足客人在旅游中产生的其他需求,从而肯定会引起客人的投诉。
因此职校教育一定要与社会行业需求特点相结合,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注重实践
性、应用性、灵活性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是要培养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灵活性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所以在导游、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上就应该根据这一要求按需设课,除基本专业课程外,开设必要的有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例如导游专业在开设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旅游政策法规等考证基础课的同时,还应开设心理学、演讲、声乐、表演、办公文秘等课程。而旅游服务专业除开设餐饮、客房、前厅等必须课程外,还应开设调酒、茶艺、插花、办公文秘等课程。平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社团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经常组织学校的文艺、体育等竞赛活动,在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和培养学生组织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锻炼了胆量,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自然会得到提高。此外,我们还应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充分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经过我们的培养,努力让我们的学生做到“一专多能”,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
五、技能是生存的保障,加强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
“知识是生存的基础,技能是生存的保障”,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服务行业,服务质量的衡量标准就是服务人员技能的高低、娴熟与否,是否能让客人享受到宾至如归的一流服务。
在日常教学中,应借助各种手段和方法加强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如针对旅游服务专业侧重于动手操作技能的专业特点,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在保证操作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操作速度。另外还可采用模拟情境教学的方法,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练习中学习基本的服务过程和必要环节,如餐饮服务员的席间服务程序,前厅服务员的入住接待服务规程等。而针对导游专业的专业特点,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导游词讲解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的锻炼,具体可采用模拟导游讲解的方法,由学生扮演的“导游员”为学生扮演的“游客”提供导游服务,并请“游客”们对 “导游员”的服务给与评价,设定问题请“导游员”回答和处理。同时,案例教学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专业课授课方法,为了促进学生记忆相关的操作程序,可以利用相应的案例来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相关内容。
此外,定期开展专业技能竞赛,评出星级服务员和导游员,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服务技巧和服务意识的提高,从而为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旅游服务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信,随着我们旅游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的不断提高,旅游行业这个城市窗口的作用将愈发明显,职业教育的前途也将会更加光明。我们一定会把每一位有志于投身旅游战线的学生培养成立德立业,将来造福于社会的和谐的能人。
第三篇:新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职场关键能力
(课程论文)
学 号: 2011100406 专 业: 园林1203班 学员姓名: 张蕾 任课教员: 殷少华
2014年12月
新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张蕾
摘要: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之所以要进行修养,就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人,就是为了能担负起在职场中的重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新员工胜任职业岗位、取得职场成功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新员工的职业素养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关键词:职业素养;职业规范;新员工;能力;企业
1、对新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
1.1职业素养的涵义
简单的讲,职业素养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素养、职业素养行为规范和职业素养技能三个部分内容。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
官方的讲,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它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可以说,职业素养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职业素养是职场致胜和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好的职业素养能让我们具有组织管理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善于学习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
1.2对新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 第一,思想道德素质。第二,过硬的专业基础。第三,较强的学习能力。
第四,人际交往能力,也就是与人相处的能力。
第五,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心是指干一番事业的决心。第六,创新精神,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墨守成规。
第七,身心素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没有健康的体魄很难适应。第八,吃苦精神,用人单位认为近年来所招新员工最缺乏的素质就是实干精神,占50%
以上。
第九,职业道德体现在每一个具体职业中,任何一个具体职业都有本行业的规范,这些规范的形成是人们对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
第十,健康的心理,它是一个人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它是指自我意识的健全,情绪控制的适度,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2新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般人都把自己的职业只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或者仅仅当作是一项工作而已,很少有人把它作为一种神圣的职业去看待。这就是普通人和职业者的最大区别。作为一个职业人,就要做到敬业、专注。从基本目标来说,是为挣一份工资而谋生。从高标准来说,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一个职业人,要清楚自己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闲散人员。职业者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要通过自己的职业工作塑造自我。要清楚“你非你、我非我”的道理。即每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不是孤立的一个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承担着一份社会赋予你的职责。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体现在很多细小的方面。比如平时走路是否遵守交通规则,文档材料是否规整,是否注意保护环境卫生,等等。作为一个新员工,我们应该具备以下的职业素养。
2.1该是自己承担的工作就不要用别人帮忙
一个人的工作,如果自己应该做的却没有做好,总是需要别人来帮忙才能完成任务,就说明你不称职。久而久之,自己的工作能力上不去,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也立不住。长此以往,别说是向上发展,就是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否站稳都不好说。一个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就离脱离开该职务不远了。
2.2该别人“露脸”的时候自己不要抢着“露脸”
每个人的工作都有自己辛苦的时候,也都有自己展示的时候。当不属于自己“露脸”时,一定不能去抢别人的风头。不然的话必然要受到别人的抱怨与责难。如果你抢的是上司的风头,那你在那公司一定就没好果子吃了。
2.3注意做好“边际”的工作
什么是“边际”的工作?就是从职责划分上不是十分明确,你干也行,他干也可。换句话说,你也应该做,他也应该做的工作。不论谁做了,工作任务就完成了。但是如果都不去
做,造成工作失误,两个都有责任。而能主动做好这类工作的人,才是受欢迎的。
2.4做一个肯“吃亏”的人
从工作的分配上来说,领导基本上是尽可能掌握一个公平。但是任何事都没有一个绝对的公平。所以如果比别人多做了,少得了,不要斤斤计较。要肯于吃点小亏。平时一点亏不肯吃的人,有了好事,领导也不愿意给你。因为领导也是人,从心理上来说也要找个平衡,有好事也要给那些平时不计较而肯于吃点亏的人。鸡蛋之所以要有个壳,是因为内瓤太软。只有吃不起亏的人,才不肯吃一点亏。
2.5可自我解嘲但不要自我吹嘘
在各种场合下,尤其是在做报告、搞培训时,要少谈自己多谈事。一个人的经历很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事例。不反对拿出来作为案例,但是对于一些成功的案例,尽可能不要说是自己的。可以提这件事,也要让人感觉是现实中的事。可以说成是在你身边的某个朋友或同事身上发生的。这样可以避免有自我吹嘘之嫌。一旦让人家感觉你是在自我吹嘘,那案例的作用便会大打折扣。反之,一些大众化的问题,则可以自己为例。通过一些常见的小错误自我解嘲,非但不会影响你的个人形象,反而拉近了你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2.6要“善为人师”不要“好为人师”
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有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与指导。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要主动帮助别人。有两点,一是要有能力帮别人,二是要肯于帮别人。特别是在别人不懂不会的时候,要给人以及时指导。但是反之,对别人已经会的东西,就要注意不要再指指划划,那样不仅对别人起不到帮助作用,反而给别人增添了麻烦,引起人家的反感。
2.7要“内方外圆”
做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能人云亦云。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必将一事无成。但是还要掌握一个“度”。有些事未必就是你的正确,如果不正确的话,就不要固执己见。无论什么事,一味地固执己见和盲目地听从别人都是不可取的。要审时度势,根据事物的性质去判断,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听从,而不要为了计较个人的得失而偏执。在方式上要注意,即使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也不要给别人下不来台,处事要融合一些。
3新员工职业素养的培养
新员工一般在企业呆不久,通常三个月试用期内很容易跳槽或者离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这样呢?一方面与企业方的人才培训、人才管理、人才激励制度有着直接关系,但
同样与人才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着紧密关联。为了能够在企业立足并持续发展,能做一个好的职场人士,也能成就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
3.1在最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环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员工只有认同企业文化,才能与公司共同成长。HP中国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公司在招聘时,会重点考查人才求职心态与职业定位是否与公司需求相吻合,个人的自我认识与发展空间是否与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发展趋势相吻合”。因此,人才求职前,要着重对所选择企业的企业文化做了解,并看自己是否认同该企业文化。如果想加入此企业,就要使自己的价值观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相吻合,以便进入企业后,自觉地把自己融入这个团队中,以企业文化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尽职尽责。这样才能在企业生存下去,继而有好的发展。
3.2对新公司忠诚并具备良的好企业归属感
宁可要一个对企业足够忠诚,哪怕能力差点儿的员工,也不愿意要一个能力非凡但却朝三暮四的员工。员工对企业忠诚,表现在员工对公司事业兴旺和成功的兴趣方面,不管老板在不在场,都要认认真真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事。有归属感的员工,他的忠诚,最终会让他达到理想的目标,从而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老板乐于雇用的人,一个可能成为老板得力助手的人。北京松下人资处负责人表示:“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除了要考查其能力水平外,个人品行依然很重要。没有品行的人不能用,也不值得培养。品行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对企业忠诚。这是松下的价值观,松下幸之助一贯主张不录用忠诚度缺失的员工”。
3.3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宁波旷世集团总裁说:“从人才成长的角度看,一个人是属于团队的,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社会关系氛围中,个人的成长才会更加顺利”。很多人才在新公司不能施展才华和抱负,是因为欠缺团队精神,不能和领导、同事、部属有很好的协作。工作喜欢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合力,绩效不良,进而工作压力增大,产生不良情绪,导致在企业生存困难。
3.4必须具备敬业精神和职业化素质
现在有的新员工职业素质比较差。曾经有一个新员工,早晨上班迟到的理由居然是昨晚看足球节目看得太晚了。新来的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或困难,不及时与同事沟通交流,等到领导过问时才汇报,耽误工作的进展,这些都是没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差的表现。企业
重视人才敬业精神的培训,更要重视职业素质、情商、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3.5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综合素质更重要
安利中国HR饶总监表示:“我们公司不苛求名校和专业对口,即使是比较冷僻的专业,只要学生综合素质好,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强,遇到问题能及时看到症结所在,并能及时调动自己的能力和所学的知识,迅速释放出自己的潜能,制定出可操作的方案,同样也会受到欢迎”。中人网问卷调查分析指出,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更加关注人才的质量。因为人才是创造产品,为企业赢得利润的主要因素。有些企业,尤其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不是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现代企业的用人特点。个人综合素质比学历更重要。
3.6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亲和力、适应新环境能力
现代社会,沟通无处不在。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运用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企业内外有关人员接触的人才,能够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使命和目的的人才。新员工进入公司,没有良好沟通能力,就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没有沟通力,就无法很好地与他人合作共事。很容易封闭自己,直至跳槽。
3.7专业技术能力强
湖南崇德科技少总介绍说:“专业技能是我们对员工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机械行业招人时更是注重应聘者技术能力。在招聘时应聘者如果是同等学历,有技术者会优先录用。企业看重人才实际操作技术,谁能做出来,谁就是有本事,谁就能拿高工资”。现在的新员工通常都眼高手低,动手能力不强,专业技术欠缺,所以在新的企业很难适应和生存。
3.8进入新公司,新岗位,新员工必须带着激情工作
“激情是一种状态,一种积极情绪,一种对人、对工作、对信仰的强烈情感”。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说:“一个没有工作激情的员工,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别说是创造业绩。只有那些对自己的愿望有真正热情的人,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愿望变成美好的现实”。一个职场新员工进入新公司,面对新环境,遇到新压力,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去对待,以良好工作状态去感染周边的人,赢得大家的认可,才能立足。
4总结
职业素养并不只有这些,它是方方面面的,大到公司的管理,小到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应该要去发现自身的缺陷不断地去完善它们,完善自我认识、责任意识、责任意识、责任
意识、行为意识„„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它不是以这件事做了会对个人带来什么利益和造成什么影响为衡量标准的,而是以这件事与工作目标的关系为衡量标准的。更多时候,良好的职业素养应该是衡量一个职业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适者生存,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
我们即将从学生身份转为一个社会人士,对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也是很关键的。职业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个人素质的提升,也是个人魅力的提升,个人价值的升值。一个新人如果不具备在职场生存的哲学,不懂得为人处事之道,不能拥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则在企业是难以立足的。如果你有特别好的职业素养,那么你就会成为企业最受欢迎的职场新人。参考文献:
[1]董睿,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大学生就业规划,2013,75期:34-36.[2]李俊英,人生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J].职场精英,2009,34期:1-2.[3]刘永滨,对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179期:5-5.6
第四篇:公司管理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公司管理者应具备的道德素养
一、定位准确:
1.要有大局观念,不能只站在本部门角度考虑问题,不搞小集团利益,不拉山头搞宗派;
2.要牢记自己的岗位职责,不越权,不推诿;
3.要服从领导,在总经理领导下做好本职工作;要上对总经理负责,下对本部门员工负责。
二、执行力强
1.要重视作为管理者执行力对员工个人执行力、团队执行力和公司执行力的重要性,员工执行力是现象,管理者执行力是根本;
2.要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总经理交办的工作;把上级的命令和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从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3.不等不靠、不找借口、不敷衍了事
三、带头作用——各方面都要起到积极、模范带头作用
1.要服众合群、相互配合;
2.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要有坚定的信心,要对公司负责,要对公司忠诚,不利于公司的话不说,不利于公司的事不做;
4.要模范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不能从事与公司利益相冲突的职业或活动,不能在相同或相似的公司兼职。
5.要积极传递正能量,对不利于公司的言行要敢管敢说,不顺从,不迁就;
6.遇到问题和困难要积极面对,不扯皮,不逃避。
四、保守秘密
1.作为管理者有义务保守公司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不能丢失,不能对外泄露;
2.具体内容包括商业信息、管理信息和经营信息等,如工作内容、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人事制度、工资福利、财产设备、培训资料、早会专题、客户合同、客户信息、营销策略、采购信息、定价政策、进货渠道、各类规章制度
第五篇:学校中层干部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学校中层干部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学校要发展,既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也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中层管理干部队伍。得力的中层干部不仅是校长施政的左膀右臂,还是校长决策的参谋智囊。作为一校之长,要用心选拔锻炼中层干部,以利于自己的决策施政水平提高,以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我认为,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具体管理者和直接责任人,中层干部必须具备以下职业素养。
两颗“心”——
事业心和责任心。只有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人选才能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充分彻底的开展又行有实效。如若不然,不仅会影响学校工作的进程与质量,还会影响教职工对学校的感情而涣散人心,毁灭学校的复兴希望。两个“深入”——
深入基层群众;深入工作一线。人们常说学校的中层干部是校长的“四肢五官”,因为校长的意志往往需要借助于中层干部的管理而落实到实践中,此所谓“四肢”;而校长的意志形成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又与中层干部在执行命令、履行职责过程中反馈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意见呼声分不开,此所谓“五官”。校长需要一支能深入基层群众,深入工作一线的中层管理干部队伍,这样才能保证校长决策的正确性和施政的有效性。
两种“能力”——
发现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勤政廉政防腐变的能力。学校各方面工作与其它社会工作一样,随着环境、条件、人际关系、上层政策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发生许多无法预见的新情况,或产生潜在的新问题,中层管理干部作为各项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如果具备较强的发现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不仅会加速提高具体工作的进展和完成质量,而且还能减少新情况新问题对校长时间精力的占有与困挠,可以让校长拥有更多时间、精力去思考和处理更重要的工作;勤政,是学校各项工作能够按时高效完成的基本保证;廉政,既是学校全体领导干部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学校工作获得广大教职工拥护支持配合的首要条件,还是学校机体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三个“统一”——
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学校每个部门的工作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技术要求,但各部门的工作必须符合学校整体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这就要求各部门的负责人能够自觉地把学校整体利益与需要作为自己部门工作的出发点和中心,主动服从学校的整体需要,积极履行符合学校整体利益的部门义务。一句话,全体中层干部都要在民主决策、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服从校长的统一调度与要求,做到思想一致、意志一致、行动一致,保证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能既明确分工,又精诚合作。
四个“性”——
主动性:中层管理干部必须具备工作的主动性。
预见性:中层干部都是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人和指挥管理者,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问题必须具备相当的预见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错误,少走弯路。
原则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负责任人,在布置落实检查各项具体工作中,必须坚持原则,按章办事;否则,一旦有了先例或成形习惯,学校就会因此陷入有章不循、感情用事的泥潭中,最终导致以后许多工作的连锁被动。
全局性:部门工作服从配合服务学校的整体工作应该成为每个部门负责人的工作指导思想,只有这样,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此外,中层干部还应该是各自学科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这样就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更有利于自己部门管理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