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匠精神事迹(个人)
【篇一】
在**销售公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奔跑于全国各地,征战于如战场般的钢铁市场,用“骏马精神”推动“钢铁巨轮”滚滚前行。作为**外埠营销人员,**凭着对销售工作的挚爱,以真诚感动着客户,以服务赢得了市场,与客户共同奏响了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常说,“军令状”让我们时刻处在备战状态。每年的正月,都是中国人阖家团圆的时刻,然而这时,**销售公司外埠分公司的员工却依然在工作。这时的**也按照销售公司的“军令状”,开始对每一位外埠员工分解落实量化考核任务。在**办公室的案头,放着一本《销售计划及指标分解明细表》,表上除了所销售产品的品种外,其它诸如资源分配、具体用户、销售负责人、生产厂负责人等等,均罗列得清清楚楚外,有一栏“竞争对手”格外引人注目。如他所说,知彼知己,才能心中有数。
战术有方,商场如战场,发挥团队作用才有战斗力。**年以来,**要求北京、天津、沈阳三家公司的销售人员做好市场调研,及时转变销售模式,开会时组织大家分析研究市场、讨论心得体会。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北京公司开创了管线钢在沧州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销售局面。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制管基地,沧州地区是各钢厂管线钢必争之地。为了拿下这块“难啃的骨头”,他多次带领业务人员来到这里进行市场调研,通过细致的工作和优质的服务,最终打开了沧州管线钢市场。
抛家舍业,风餐露宿不足以道尽一线销售的辛苦,抢占市场,秒记数据,时刻警觉的备战状态最是磨练人。家,他们舍小家为大家;
家,他们以四海为家;
家,就是他们口中的本埠之家。这些奔跑在销售一线上的**骏马,为**的高质量发展立下了**功劳。
【篇二】
从而立之年投身建筑行业,由普通农民工到业内公认的建筑模板施工专家,他一直在一线干工程,这一干,就是25年。
他的人生是如此的单纯,25年来,他始终行走在工地上。
他的人生又是如此的丰满,25年来,他先后在**市多家建筑企业从事模板施工,参与国家“鲁班奖”“草原杯奖”“**文明工地”等50多个获奖工程建设,带领团队破解了成百上千的技术难题。
他叫**,****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木工班班长,**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民工”等多项荣誉获得者。
长期坚守,书写事业高度
入行初始,农民出身的他,深感自己对建筑行业专业知识欠缺,更明白精湛技能的重要。于是他边干边学边请教,在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建筑专业知识,很快就完成了由普通农民向熟练工人的转变。
建筑模板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安全系数低,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质量偏差和安全事故。为解决这一难题,他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论证,首创了“模板平衡力加固法”这一全新工艺,并带领工人反复调试,不断完善,被公司采纳推广后,为后续工程项目施工节省了1/5人工费、1/6材料费。
由他带领施工的工程,按其模板成型尺寸均100%合格,特别是**西城尚景小区4#、6#楼施工中应用“模板平衡力加固法”技术,一次性通过国检验收,令国检人员对此项技术赞叹不已。此后,通过他毫无保留的技术演示,该项技术在**市建筑行业被广泛推广应用,建筑模板施工行业技术水平得到普遍提升。
针对原施工使用“临边构件斜支撑法”,斜管受力不均,造成两柱之间梁底(板)同时外移,既浪费材料,又造成安全和质量隐患,他历时半年,反复试验近百次,成功发明了“梁底管伸长垂直加固法”,被公司推广应用后,节省1/5人工费、l/8材料费,又避免了安全隐患,确保了工程质量。在此前后,他还潜心钻研,创新了“柱头加腋施工法”“主次梁节点施工法”等十几项新工艺、新技术。
他所带领的施工班组,年均完成模板施工面积6~7万平方米,是公司年实现任务的1/5,是其他班组的2倍,其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创造了**建筑行业模板施工的最高纪录。他的业绩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为推广**的施工技能和创新工作,公司专门成立了“**创新工作室”,成为业内专业人员学习交流、研发创新的平台。
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工地上,与技术打交道,与工人打交道,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带领项目团队开展技术创新,为企业创造价值。恰恰因为这份认真与坚守,成就了今天的**。
勤钻苦学,铸造技术高度
由于他模板施工技术精湛、组织管理能力强,他带领的团队多次代表市区参加比赛,夺得多个奖项,受到普遍赞誉。
**年,他参与建设的**市医院门诊楼工程荣获国家“鲁班奖”。
20l2年,他带领模板班组参与建设的**市保障安居工程——阳光小区廉租房建设工地荣获“**文明工地”称号,该工程的模板施工作业作为**市建筑行业观摩工程,获得了“玉龙杯奖”。
**年7月,他带队参加****举办“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市里选拔赛时,他带领竞赛小组,经过十几天的反复演练和实际操作,一举夺得选拔赛团体第一名,并代表**市出席**第三届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为**市夺得团体第二名,砌筑工获得单项第三名,架子工组获得大赛单项第一名。
“独木不成林。只有让整个团队尤其是年轻人更加优秀,我们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25年来,他在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还毫不保留地将自已的技术倾囊相授,带出徒弟80多人,成为**市建筑行业模板施工的主力。
心之所系,甘之若怡。对于深爱着建筑工作的**来说,可以在工地上亲眼看着大楼一天天的长高,他的心里是甜的。再多的艰辛困苦,因为这种情深似海的“深爱”,变得云淡风轻;
再多的奔波劳累,因为这种坦荡真诚的“热爱”,变得无所畏惧。
建筑行业工作又累又脏,正常工作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但是为了抢工期,他曾在炎炎烈日下连续奋战12个小时,也曾发着高烧带领班组完成攻坚任务,每次的高强度作业后,公司领导看着他满脸的汗水和熬红的双眼,都会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20l2年的秋天,公司领导考虑他年逾半百,想让他歇一歇,到公司担任业务经理,主管模板施工生产。他婉拒说:“每天在工地上看着大楼长高,心里踏实又满足!”“当官我会不适应,我还是继续当我的班长吧。”公司领导几次坚持都拗不过他,无奈只好应允了他的想法。
不忘初心,成就人生高度
念兹在兹,狠抓安全生产。多年来,**坚持“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所带领的作业班组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多次被评为“安全生产优胜班组”。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安全是个宝,有它才叫好。”具体施工中,每个工序、每道程序他都亲历亲为、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坚决不能开工生产。二十多年来,他亲自组织参与大小工程百余项,从未发生任何伤亡事故,并多次参加公司“安康杯”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饮水思源,勇承社会责任。**忘不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对自己困境时的帮助,他常说:“乡情深似海,我是从农村走出的人,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不能忘记家乡。”
由于他外出务工较早,在**建筑行业小有名气,所以,当许多昔日的乡亲外出务工时,他首先尽量安排他们在自己所在公司打工,实在安排不了,就四处联络,先后介绍推荐l5o多位乡亲在其他公司实现就业。乡亲们都说:“**没忘家乡,实在是难得啊!”
尽管薪水不高,家庭日子并不宽裕,但并未妨碍**向社会奉献爱心。**年当得知同村的一位乡亲得了严重的脑血栓,由于家庭困难而不能及时医治时,他慷慨解囊,捐出**0元医药费使其得到及时救治;
**年拿出10000元为村幼儿园更换陈旧的桌椅板凳;
**年,他得知家乡无依无靠的崔凤林和李淑兰老人危房改造,政府给予补贴,但自筹部分无力解决时,他立即捐款**0元,将两位老人的土坯房,翻盖成红砖红瓦的新房。
“金钱固然重要,但帮助别人让我精神上更加充实。”认识他的人都说:“杨师傅不但手巧,还有颗善良的心。”20多年来,他多次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3·5”学雷锋纪念日、“松州奉献日”、“爱心大放送”等志愿公益活动,获得松州街道办事处授予的“阳光爱心大使”荣誉称号。
这就是**,一位优秀的“鲁班精神”的传承者,一位浑身充盈着“工匠精神”的建筑人,一位非凡而又普通的新时代建设者!因为专注的热爱,因为执着的坚守,这个名字那么熠熠生辉,那么鲜明地镌刻在一座座高楼的建设史中。
【篇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矿山,粗犷不羁,然而在**分公司的重型运矿车教练场上,一个普通的矿山工人用他那一颗“精细”的心和创新的技术为我们揭开了现代化矿山的面纱,他就是**分公司公路运输部汽运组组长**。
**年**分公司急需多名重型矿用车司机,鉴于工种的特殊性,培养一名合格的矿用车司机在人力和物力上都需要极大的消耗,时间不等人,作为教练的**下定决心要对培训做出创新,他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到了场地和教学方法上。终于功夫不忘初心人,重型运矿汽车司机培训标准化流程就这样被**做出来了。随着标准化教练场地改造完成,不仅大大提升了学员学习效率和技能水平,而且将每人的培训时间缩短了46天。**年首批34名学员全部上岗,当年节约培训费用43万元。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从**年大学毕业来到矿山,九年的时间里,他完成自主改善成果60余项,获得已授权国家专利14项。**年完成的《重型矿用汽车空滤的保护和延长使用寿命》技术,每年节约空滤费就达72万元,实现降本增效460万元;
确定推广mt3700b型和830e型重型运矿车入破,避免了二次倒装拉运,每入破一车节约成本800元。要创新就要坚持学习,**的努力,不仅得到同行的认可,更得到了国外专家的承认。他完成的《一种柴油型燃油预热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技术实施后用0#柴油代替-35#柴油,这一创新,不仅每年可以为**节省约**万元的成本,而且对整个柴油型汽车行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授权的同时,还被德国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授权。
从**年重型运矿车技能比武第六名到**年在****重型运矿车技能比武中获得第一名,“****五一劳动奖章”、“**杰出青年岗位能手”、“重型运矿车技师”、“**集团公司操作能手”,每一项都写满了荣誉,每一个荣誉都陪伴着**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行。
在“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新伟大”的时代风尚中,**用自己的努力与汗水谱写着矿山人的不凡,展示着矿山的发展与变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在**等一批批优秀人才的带领下,将有更多有志青年投身企业创新发展,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新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为**的振兴发展做出贡献,书写奋斗青春的时代篇章。
第二篇:销售员工匠精神事迹
销售员工匠精神事迹
在X销售公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奔跑于全国各地,征战于如战场般的钢铁市场,用“骏马精神”推动“钢铁巨轮”滚滚前行。
作为X外埠营销人员,X凭着对销售工作的挚爱,以真诚感动着客户,以服务赢得了市场,与客户共同奏响了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X常说,“军令状”让我们时刻处在备战状态。每年的正月,都是中国人阖家团圆的时刻,然而这时,X销售公司外埠分公司的员工却依然在工作。这时的X也按照销售公司的“军令状”,开始对每一位外埠员工分解落实量化考核任务。
在X办公室的案头,放着一本《销售计划及指标分解明细表》,表上除了所销售产品的品种外,其它诸如资源分配、具体用户、销售负责人、生产厂负责人等等,均罗列得清清楚楚外,有一栏“竞争对手”格外引人注目。如他所说,知彼知己,才能心中有数。
战术有方,商场如战场,发挥团队作用才有战斗力。X年以来,X要求北京、天津、沈阳三家公司的销售人员做好市场调研,及时转变销售模式,开会时组织大家分析研究市场、讨论心得体会。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北京公司开创了管线钢在沧州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销售局面。
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制管基地,沧州地区是各钢厂管线钢必争之地。为了拿下这块“难啃的骨头”,他多次带领业务人员来到这里进行市场调研,通过细致的工作和优质的服务,最终打开了沧州管线钢市场。
抛家舍业,风餐露宿不足以道尽一线销售的辛苦,抢占市场,秒记数据,时刻警觉的备战状态最是磨练人。家,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家,他们以四海为家;家,就是他们口中的本埠之家。这些奔跑在销售一线上的X骏马,为X的高质量发展立下了X功劳。
第三篇:电厂工匠精神先进个人事迹
电厂工匠精神先进个人事迹
X工作多年来,从学习中总结,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多篇技术论文,分别在《x》等刊物上发表。他所负责的x科技项目获XX科技进步三等奖。
准大电厂X号机组试运期间,制造厂提供的高压缸启动方式,由于排汽量无法满足空冷厂家明确提出的冬季空冷系统最小防冻蒸汽流量要求,DEH相应逻辑组态也不能满足现场要求,X主动请缨,提出在现场自主进行逻辑改造。
在通过对其它电厂进行调研后,决定参照XMW机组控制逻辑,制定改造方案,并多次讨论研究,利用仿真试验对逻辑进行不断修改、优化,对控制参数进行整定,最终确定了启动程序及冲转参数,顺利实现了机组高中压缸联合启动一次冲车并网成功,圆满解决了制约机组冬季安全启动的技术难题,为确保机组按期投产并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还先后协助解决了准大电厂和锡林电厂机组大修后振动大、轴瓦温度高等设备故障,准大电厂X、X号机低压缸变形处理,锡林电厂X、X号机调节级围带脱落处理、汽轮机断叶片处理,新丰电厂X号机高中压外缸裂纹处理等重大技术难题,消除了设备隐患,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X年,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达到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标准,他经过多方调研,提出采用脱硫除尘一体化协同技术方案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两台机组的污染物排放均达到国家要求最低控制值,提前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为碧水蓝天保卫战贡献了力量。
面对企业机组能耗指标偏高的困境,X年,他牵头实施了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项目。该项目一方面可以提高热能转化效率,大幅减少汽轮机冷源损失,改造后机组供电煤耗同比下降X.Xg/kwh,X年,完成供电煤耗Xg/kwh,全年可节约标煤价值X多万元,为企业减亏增效作出了突出贡献。另一方面增加机组供热能力X%左右,替代小锅炉供热,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清洁能源供热比例也有着实际意义。
X年,他主持将模型的预测控制先进算法和先进控制技术研究应用于金山热电公司两台XMW机组负荷、主汽压、气温等核心控制系统,取代传统前馈+PID反馈控制模式,解决常规策略在大滞后、多变量耦合过程控制时难以深入兼顾调节速度和稳定性的问题,显著提升了机组负荷跟踪性能,项目实施后,使机组AGC调节指标大幅提升,截至X年X月,“两个细则”累计奖励电量达到X万千瓦时,为公司增加经济收益X万元。
第四篇:工匠精神先进个人事迹
工匠精神先进个人事迹合集6篇
【篇一】
**工作多年来,从学习中总结,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多篇技术论文,分别在《中国电力》《**电力技术》等刊物上发表。他所负责的“丰镇1号机组通流部分改造后振动处理”项目荣获**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负责的“大型干式低NOx燃气发电工程及综合性能研究”科技项目获******科技进步三等奖。
准大电厂1号机组试运期间,制造厂提供的高压缸启动方式,由于排汽量无法满足空冷厂家明确提出的冬季空冷系统最小防冻蒸汽流量要求,DEH相应逻辑组态也不能满足现场要求,**主动请缨,提出在现场自主进行逻辑改造,在通过对其它电厂进行调研后,决定参照600MW机组控制逻辑,制定改造方案,并多次讨论研究,利用仿真试验对逻辑进行不断修改、优化,对控制参数进行整定,最终确定了启动程序及冲转参数,顺利实现了机组高中压缸联合启动一次冲车并网成功,圆满解决了制约机组冬季安全启动的技术难题,为确保机组按期投产并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还先后协助解决了准大电厂和锡林电厂机组大修后振动大、轴瓦温度高等设备故障,准大电厂1、2号机低压缸变形处理,锡林电厂1、2号机调节级围带脱落处理、汽轮机断叶片处理,新丰电厂1号机高中压外缸裂纹处理等重大技术难题,消除了设备隐患,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年,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达到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标准,他经过多方调研,提出采用脱硫除尘一体化协同技术方案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两台机组的污染物排放均达到国家要求最低控制值,提前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为碧水蓝天保卫战贡献了力量。
面对企业机组能耗指标偏高的困境,**年,他牵头实施了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项目。该项目一方面可以提高热能转化效率,大幅减少汽轮机冷源损失,改造后机组供电煤耗同比下降21.95g/kwh,**年,完成供电煤耗310g/kwh,全年可节约标煤价值**多万元,为企业减亏增效作出了突出贡献。另一方面增加机组供热能力50%左右,为呼市地区替代小锅炉供热,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清洁能源供热比例也有着实际意义。
**年,他主持将模型的预测控制先进算法和先进控制技术研究应用于金山热电公司两台300MW机组负荷、主汽压、气温等核心控制系统,取代传统前馈+PID反馈控制模式,解决常规策略在大滞后、多变量耦合过程控制时难以深入兼顾调节速度和稳定性的问题,显著提升了机组负荷跟踪性能,项目实施后,使机组AGC调节指标大幅提升,截至**年5月,“两个细则”累计奖励电量达到6027万千瓦时,为公司增加经济收益1705万元。
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细心观察,他发现输煤系统汽车卸煤沟挡煤帘由于挑杆与挡煤帘托滚配合精度太高,而且挡煤帘数量多,稍有误差,容易造成挑杆与挡煤帘托滚配合不当,受力不当,造成挡煤帘损坏,甚至脱落,影响电厂的正常运行。他在潜心研究并大量查阅国内外专业资料的前提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发明了一种新型牵引式挡煤板,用牵引式的挡煤帘代替原来挑托式的挡煤帘,用柔性接触代替刚性接触,并且“火电厂汽车卸煤沟牵引式挡煤板”和“火电厂汽车卸煤沟绞龙输煤装置”两项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目前已进入成果转化应用实施阶段。
【篇二】
**从**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毕业后一直在**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就职,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生产、检验、研发及基层管理工作近20年。
**年,公司成立研发中心,**首批入选,成为一名研发工作者。**年-**年,**负责口蹄疫种毒选育项目,并筛选出免疫原性强、稳定性好的优质口蹄疫O型种毒。**年,“牛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研制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年-**年,**在口蹄疫灭活疫苗研发关键技术领域再次取得多项重大突破,他主要负责完成的“口蹄疫O型、亚洲1型二价灭活疫苗研制项目”
于**年分别荣获**市、****两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两个新产品的研制成功,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为在疫情防控形势缺乏相应疫苗的关键时刻及时提供了有力防控武器。
**年,公司从基层管理者中公开选拔口蹄疫灭活疫苗工艺技术创新项目攻关小组成员。**以理论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并参与细胞悬浮培养和抗原浓缩纯化新工艺研究与开发工作,促使公司口蹄疫灭活疫苗生产工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年前后,口蹄疫流行与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凭借在口蹄疫领域深厚的技术经验积累,主动担当国产化高品质口蹄疫疫苗研发小组组长职务。该项目属于国内首创,在关键工艺技术方面国际上发表的文献报道也甚少,更没有产业化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可参考。面对压力和挑战,**带领团队经过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反复试验、对比和分析,最终成功攻克各项技术瓶颈和工艺难题,开创公司独有、有效实用的抗原纯化与浓缩系统化工艺集成,并在国内率先推出真正达到国际标准的高品质口蹄疫疫苗。疫苗使用后对疫病防控效果极其显著,受免动物几乎达到100%的保护,该产品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销售额逐年上涨,**年至**年,累计销售额高达近40亿元,创造了行业奇迹。
**年-**年期间,**兼任生产部经理,既负责口蹄疫疫苗生产技术管理,又要承担车间扩产改造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经过整整一年的努力及全面协调与统筹管理,最终取得“稳定生产、技改扩产”双丰收。技改项目按期圆满完成,顺利通过农业部GMP专家组的核查验收;国内最大的5000L悬浮反应器的投产使用,促使公司口蹄疫抗原年产能达到国内第一、全球领先水平,再次谱写了公司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伟大篇章。
**年-**年,针对国内最新流行的猪塞内卡病毒病疫情,**带领创新团队及时反应,快速出击,仅用2年多时间就成功研制出安全性高、稳定性好、保护性强的悬浮培养工艺灭活疫苗。目前,该产品正在申请新兽药证书,为及时、有效防控该疫病奠定了重要基础。
【篇三】
**1983年从清华大学高电压技术专业毕业,来到**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年,是实现蒙电进京的关键年,当时,**的妻子正在怀孕,他依然参加了重点项目专家组的工作。为了解决**东西长约4000公里联网遇到的技术难题,**主持了全国首次35千伏过电压现场测试,连续奋战7天,操作260多次,终于选出了最佳方案,将过电压从峰值200千伏限制到了60千伏,攻克了真空开关截流过电压高的问题,填补了该项技术国内空白。
**年6月,他正在上海出差,晚上接到电话,**东郊变1号主变压器雷击起火。设备故障就是命令,他立即赶回**,连夜赶赴现场,当时有人提出把变压器返厂修理,而这需要3个月的时间和400多万的费用。更严重的是,如果在这个期间2号主变压器及线路再有异常,造成几万户居民停电,几十个企业将面临停产。可是,变压器瓷套都烧没了,变压器本体严重变型,220千伏、150兆伏安变压器着火的现场检修,国内没人干过,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技术难度太大了。他顶着失败的风险,细致检查变压器,发现铁芯和线圈整体是完好的。他据此提出,采用真空-短路联合干燥方法进行现场修复。在半个月的修复现场,他始终守在60多度的变压器旁,巡视着每一个工序,分析着每一个数据,评估检修的结果。最后,各项试验全部合格,变压器一次投运成功,实现了国内首台220千伏变压器着火后的现场修复。
**年、**年,**电网相继发生两起500kV罐式断路器瓷质套在防爆膜未破裂、运行正常条件下炸裂故障,炸裂产生的瓷质碎片散落于方圆60米范围内,且造成了多台电力一次设备受损,严重影响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500kV电力设备正常检修工作的开展。为此,**带头组建技术攻关团队,从复原后炸裂瓷质套管纹理分析、瓷质套管炸裂过程模拟推演及炸裂所需能量估算、瓷质套管内部场强三维分布计算分析、同型号套管炸裂录像多帧数据对比分析、SF6密度继电器响应时间实验以及在运500kV复合套管内部电场三维分布计算分析等多个方面,对500kV瓷质套管炸裂原因进行了深度分析,对防范措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F6气体液化且在瓷套内壁形成自上而下的液膜是引发套管内电弧放电和此次套管炸裂的可能原因。
**用10年时间,建设了全国最大规模风电装机容量,每年减少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几百万吨。但是,风力发电地处偏远,电网结构薄弱,过电压问题突出,经常会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为攻克这一问题,顶着呼啸的寒风,在零下30度的工作环境中检测设备运行参数。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带领高压团队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最终提出了变压器中性点电阻接地,馈线加装保护等技术措施,经过改造后的风电设备安全稳定性显著提高。
【篇四】
人物名片:****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压水堆元件厂扩建车间干法二氧化铀粉末制备组组长,**集团公司技术能手,**草原英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工匠,全国技术能手。
**于1988年开始从事铀化工转化工作。**年,****公司开始重水堆元件生产线的建设,在化工生产线中型试验期间,他担任分课题组副组长,完成了对铵盐沉淀及吸附岗位实验生产能力和各项数据的整理工作,为重水堆元件厂化工线的建设和生产提供了宝贵资料。
**年,由于建线需要,他又被抽调到****公司压水堆元件厂化工车间,承担化工生产线的建设和调试攻关任务。在试生产过程中,出现离心机出料口、下料管路频繁堵料现象,他及时与技术人员共同查找原因,通过在离心机出料口处增加注水装置,加大了物料与设备内壁的润滑度,从而使物料能够顺畅进入干燥系统。这一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工艺,确保了生产稳定运行。类似这样的技术改进,他先后完成了大大小小近百项,为铀化工生产线的正式投产和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年,国家重点项目AP1000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在****公司开工建设,**担任干法生产线组长,又一次承担起攻关重任。建设期间,他几乎每天都加班加点,认真查阅图纸资料,钻研工艺技术和设备功能,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问题100余项,极大改善了工艺技术和操作条件。经过他和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公司第一条干法生产线全线贯通并顺利启动,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为我国第三代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的投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国家重点科研专项示范工程、全球首条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调试期间,**一头扎在调试一线,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在卧式溶解槽调试期间,水浴加热系统循环不畅,严重制约了调试进度,并且存在物料泄露造成循环水污染的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他果断提出在加热水路上加装积水箱,顺利解决了该问题。在原设计中,气化罐进检测罐管道上阀门为电磁阀,在生产时造成气化罐无法保压,他结合相关生产经验,提出在该电磁阀前加装手阀,并通过该阀控制气化罐排气量,使罐内压力维持在稳定值附近,有力保证了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他还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为高温气冷堆元件生产线按计划节点运行投产提供了保证。目前,该生产线已全线运行,标志着我国核电燃料元件生产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前沿。
对于节能降耗,**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自己动手解决难题就是一种节约。”在某产品生产工艺中,一度出现盐酸消耗量偏高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他认真分析和观察工艺过程,通过数月无数次的试验,反复摸索计算,最终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数据,使盐酸单耗下降了0.1吨,仅此一项就节约生产费用30万元。在某产品生产过程中,原料形态多样,成份复杂,专业物料占用量大,收率低,严重制约着工艺的产量达标及产能提高。为解决这一难题,他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分析论证,在原有工艺基础上提出了混酸溶解的新工艺方法,缩短了工艺生产线,降低消耗10%,收率提高1.5%,因而盘活资金50万余元,此工艺已申报成果专利。在某低碳产品生产过程中,一度出现铁、镍元素超标问题,严重影响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行。面对难题,他没有退缩,认真查找原因,排除各种可能性,最终确定了导致杂质超标的原因是在沉淀和煅烧过程中引进了杂质,并制定了沉淀后晶体酸洗法和煅烧尾气快速转移法,从而保证了该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为该产品的按期交货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公司增收节支近百万元。
【篇五】
在我军新型装甲车炮和舰炮研制的漫漫征程中,**在一系列主战装备型号项目工程的生产设备、改造、维护保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攻克2万安电解螺旋拉床的设计、调试、工艺实验和数控车床小件连续加工系统的设计、调试等多个精密加工设备技术工艺难点,完成技术攻关70
余项。他带领所在大师工作室成员完成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百余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形成论文7篇,创造经济效益3500
余万元。尤其在某型大口径火炮关重工艺设备的自行设计调试中,他提出多项先进方法和工艺,并展现出独树一帜的技术绝技,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和提高了装备质量和可靠性,成为兵器工业精密数控设备领域当之无愧的杰出人物。
**年,**代表公司首次参加兵器集团技能大赛就取得第一名,连续3年摘得**技能大赛第一名,还在**年第十一届“振兴杯”国赛中取得了第9名的好成绩。
**独创的“数控设备快速故障定位操作法”,有力保证了设备加工精度和设备完好率,将设备完好合格率提高到99.7%。凭借“故障快速定位法”这一绝活,**多年来先后攻克了**
余次设备维保技术难题。特别是在某阅兵重点装备生产线保障过程中,**完成多个瓶颈问题的攻关保障任务,在工作室成员配合下,组成“24X7”保障小组,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
**主动承担要求高、难度大、没人愿意接单的难题。某次,单位接到任务,要在极短时间内设计制造一台专用数控设备,专门用于某型国家级型号试验项目,这批产品对精度要求极高,且尺寸巨大,现有设备无法加工,这类设备又属于外国对我国的禁运禁售设备,无法购买,国内又没有厂家制造,由于任务急,难度大,**组织工作室成员以及联合其他工作室的大师们连续奋战13个多月,连破十余项技术难题,最终成功设计制造了国内首台2万安数控电解螺旋线专用机床,顺利完成工艺实验,有力保障了某国家重点型号项目试制的关键节点,得到公司及军方代表的高度赞誉。
**对自己的技术从不吝惜,长期坚持向其他同志传授技术,他把多年的读书笔记、操作经验编写成培训教材,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技工。同时,他依托自己的工作室,对青年技工进行培训,带出的徒弟先后完成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QC成果等30余项,每年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达百万元。
除了在岗位上带徒授课,**也积极参加行业活动,**年,他被中国国防邮电职工技术协会聘为数控维修保障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工作中,他总结编写了《840DSL常见故障排除》《828D数控系统升级改造实例》等内部员工培训教材。在职业能力鉴定工作中,他于**年取得了电工高级考评员资质。他作为指导教师和考评员,累计上台授课达800多课时。**年,**作为**代表队的技术指导带队,参加了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决赛,与国内强队进行了交流,锻炼了我区本职业队伍。
【篇六】
人物名片:全国煤炭系统技术创新能手,**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煤炭系统技能大师,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大国工匠。
**年,**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一矿机械厂任技术员,在25岁时就由一名技术员成长为机械厂主管技术和生产的副厂长,成为当时矿里最年轻的科级干部。
**年4月,我国铁路进行第六次大提速,对煤炭装车提出了新的要求,哈尔滨铁路局以外的火车皮进行煤炭装车时,煤炭高度不许高出车厢高度,如果按标准进行装车,平均每节车厢要少装4吨煤炭才能满足不超高的要求。这就出现了亏吨现象,按沈阳局平均运费200元/吨计算,公司年产量**万吨左右,每年造成经济损失3000万元-5000万元。这在全中国乃至世界来说都是个新课题。当公司领导将整个项目的设计、加工和安装工作交给**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带领安装人员每天早出晚归,克服部件重、高空作业、车皮通过影响施工等困难,经过连续50天的奋战,终于完成了研制任务,将高出车厢的煤炭压到和车厢高度一样的高度,同时也达到了车厢规定的装载吨位,完全解决了煤炭超高和亏吨问题。此成果现在被国内多家煤炭企业采用,每年为各企业挽回因亏吨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亿元以上。
**年,公司决定在储装中心快速装车站新建一套车皮降高装置,要求必须做到车皮一次性通过完成煤炭的装车、平整和喷淋降尘三项工作。他提出对整个设备进行全自动控制的设想,经过两年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年正式投入运行,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全自动控制,降高效果最好的车皮降高装置,大大缩短了车皮站停时间,同时,避免了因煤炭运输产生的扬尘对铁路沿线造成的煤尘污染,此项目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连加拿大的跨国煤炭企业集团都非常感兴趣,要来国内进行考察。**年,此项目获得****职工经济技术创新项目一等奖;**年,获得全国煤炭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年,公司筛分厂进行二级破碎机至工业广场锅炉房输煤系统的刮板机及二破下分煤漏斗设计制作与安装。**设计院设计的方案,漏斗安装需要10天,而且筛分系统集中控制线路需改线,暖气管路需改线,工程量大,还影响外运装车10天左右,少销售100万吨煤炭,损失巨大。听到消息后,他立刻到达设备安装现场,对现场房屋和立柱、漏斗等设备进行了尺寸测量,回到家中连夜进行设计,大胆提出不用设计院的方案,采取将分煤漏斗的安装位置由皮带机机尾滚筒后方安装改为右侧,转载刮板机也由后方安装改为右侧安装的方案,这样漏斗不用重新制作,使用现有的漏斗即可,只是需要在现在的漏斗侧面开个口,加入一个自制的可调节输煤量的翻转漏斗即可,而且筛分系统集中控制线路和暖气管路也无需改动。公司领导研究后采纳,在储煤仓满仓的情况下进行漏斗安装工作,漏斗安装只用了4小时就完成,而储煤仓内的存煤可以保证12小时的装车需要,没有影响到外运装车,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1200多万元,获得公司嘉奖。
第五篇:个人工匠精神演讲稿
2016年个人工匠精神演讲稿范文三篇
2016年个人工匠精神演讲稿一
“进厂32年来,我最高兴的是当一名优秀车工!”这是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简称昆明重工)的车工耿家盛的心声,也是他32年来的不懈追求。
耿家盛,瘦高个子,脸上总带着笑容。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他以自己32年对车工职业的坚守和打磨,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展示了一个技能大师的风范。
昆明市北郊黑龙潭公园附近的龙泉路边,有一排排高大而又陈旧的厂房,这就是昆明重工厂区。耿家盛在这里成长、生活、工作了53年。
耿家盛的父亲耿鼎和弟弟耿家华也先后在昆明重工当车工,两代人陪伴昆明重工走过了近60年的历史。已去世的耿鼎曾是昆明重工的总工艺师、全国劳模,耿家华也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这就是著名的“父子劳模,兄弟名匠”。
“如果没有父亲的教育,就不会有我们兄弟今天的成长!”耿家盛说,父亲的三句话影响了他们一生,“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做人要踏实”“做事要认真”。
1984年,耿家盛进昆明重机厂(昆明重工的前身)当车工。当车工第一件事是学磨刀。“车刀是车工的灵魂,在我眼里,车刀、产品都是一种艺术品,一定要认真打磨。”耿家盛说。
技校毕业的耿家盛对车间里的车、镗、铣、刨、磨,样样精通,是名副其实的全能机床工,还是个发明创造能手。
1993年,耿家盛所在的分公司首次承接132HC塔机生产任务,原加工工艺效率低,费用高。耿家盛和工友研究创新技术用T68镗床加工,使每组的加工费用从1250元降到300元,工效提高了3倍。
2010年以后,耿家盛带领工作室成员先后完成拉丝机、轧机等产品工艺编制和图纸改进500余项,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年平均为公司节约创效100余万元。耿家盛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个人的技术发明创新有近200项。
耿家盛多年来获得了许多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可在老同事侯金富眼中,他一直都没有变。
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等方面的因素,昆明重工连续亏损,耿家盛选择与企业同甘共苦。其实近年来不断有企业高薪来“挖”耿家盛,但都被他拒绝了。“30多年一门心思做一件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耿家盛的徒弟李益雄认为,对“工匠”最好的诠释,应该是耿家盛这样,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最近,耿家盛的工作室里又多了几张草图,这是他们研制的智能厕所,已经做出两台样机,将在今年南博会上展示。耿家盛常说:“我是在把图纸变成现实。”
2016年个人工匠精神演讲稿二
夏天来临之前,是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巴山线路工区最忙之时。4月8日上午,工长王庭虎像每天那样,集合点名,安全宣誓,然后背上十几公斤的巡道工具,带着工友上道干活。
先是趴下,脸几乎贴到钢轨上,目测水平度;在关键处,用轨尺量水平、轨距;往前行进时,用长柄检查锤敲击钢轨和固定钢轨的每一个扣件……
繁忙的襄渝铁路,每7分钟就有一趟列车。旅客不会注意到,这些汗流浃背的养路工,有人身怀绝技;更难想到的是,旅途的安全和舒适,有赖于他们的技能和汗水。
耳目神技,让40余万零件万无一失
有这样一幅照片:铁路工人身体几乎趴在道床,耳朵贴近乌亮的钢轨,目视前方,凝神静气。人们都以为,那是用耳朵在“听”铁路,其实不对。“那是看,是眼睛目测钢轨的平滑度,因为身子趴得很低,耳朵快贴到钢轨上了,别人误以为是用耳朵在听。”王庭虎笑着说。
不过王庭虎确实可以用耳朵听出钢轨的毫发裂纹。他给记者现场演示:找到钢轨接头处——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蹲下,检查锤敲下去,“梆……”同时松开手柄,感觉锤的弹跳和钢轨的回声。看到记者一脸茫然,王庭虎解释说:“这就是好钢轨,回音响亮、持续,弹跳长而均匀;如果表面有裂纹,或者内部有伤,声音发木,弹跳短而不匀。”他告诉记者,用检查锤敲扣件,都是一样的道理。
去年3月8日,王庭虎就是靠这把小锤,在巡道中“听”出了一处道岔尖轨的细如发丝的裂纹。“道岔尖轨,位置很关键,如果断裂,列车过来会出大事故。”巴山工务车间书记魏尚宪说。
王庭虎的眼睛也特别厉害,趴下身子目测钢轨的水平度、弯道的平滑度,一眼看出去几十米、上百米,毫厘之差都逃不过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目测的结果再用轨尺测量确认,几乎没有走过眼。轨距,钢轨内侧的距离,全路以1435mm为基准,大6mm、小2mm,都是合格的;但王庭虎的标准是“1435mm±1”。“就是只允许有1毫米的正负误差,这比国家标准严格多少倍的标准,是在基础特别差的山区铁路上实现的。”巴山工务车间主任莫志明说。
依靠耳目神技,王庭虎常年徒步往返在他管辖的12公里铁道线上,一个来回,“脚数、耳听、目测”44160根枕木上的钢轨、441600颗道钉和扣件,万无一失。
28年来,巡查行走线路等于绕地球3圈多
王庭虎的养路神技不是等闲得来。
襄渝铁路巴山段是该路的最高峰,这里有着全线最高的桥梁、最长的隧道、最小的区间半径、最大的坡度等“六最”,被称为铁路的“地质博物馆”。
王庭虎1988年来到巴山铁路,赶上了铁路发展最快、跨度最大的时期:钢轨型号从43轨到50轨、60轨,越来越高级;单轨长度从12.5米到25米、跨区间全无缝轨,越来越长;轨枕从木枕到69型、二型、三型灰枕,越来越大;列车时速从50公里到60公里、140公里,越来越快……每次提升,都对养护的要求越来越精准。
“巴山铁路做到了38年零事故的全路最高纪录,凭什么?招术就是巴山精神,它培养了12个省部劳模、百名各级先进,全国劳模王庭虎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像道钉一样扎根巴山28年,做了16年的工长。”西铁局安康工务段书记谭宗林告诉记者。
大巴山2号隧道,是巴山铁路的“最短板”,渗水、翻浆不断,病害闻名于全国,只好限定时速15公里。可是王庭虎接过师父的接力棒,长期调养,现在已将这个卡脖子隧道的列车通过时速提高到90公里。“被判死刑的隧道”变成了优质隧道。
有人算过,王庭虎巡查线路,每巡查一遍弯腰1.1万次、记录1.1万个数据、检查几十万个道钉和扣件,28年来,这些重复动作都是天文数字。其中,仅行走的线路超过13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圈多。通过这些单调重复的劳动,他和工友们消除安全隐患2819起。
一杯水测出晃车仪测不出的隐患
王庭虎每次回家探亲都选择火车,上车后倒满满一杯水放在面前。别人纳闷:这人真怪,一口不喝,却一直盯着杯子。其实,这是王庭虎的特殊工作法。“空吊是特别隐蔽的病态,就是钢轨下面藏着暗洞,平常的检查发现不了,但列车驶过时钢轨会下沉。”
去年春运前,王庭虎就是用这种方法,发现列车经过一个隧道时,杯中的水有旅客不易察觉的一晃,他记下了位置“K438+300”处。回来后仔细查找,发现列车通过时钢轨确有一沉。经过整治,“晃车仪测不出来”的隐患被排除。
王庭虎参观啤酒厂,看到原材料进去、易拉罐出来,他受到启发:把12公里线路划分为200米的单元,按照轻重缓急,每次集中力量,一次性、全方位养护,把每个单元都做成精品。
2010年,“工厂化单元修”新理念开始在巴山铁路推开,至今已做完40个单元8公里线路。“重复劳动减少,效率显著提高。以前道岔每周要用一到两个天窗点来修,现在延长到一个月以上。”目前,该理念已走向全路。
道岔养护四步法,异体复查,大兵团移动式作业,不信眼睛信仪器,不靠估计靠科技……王庭虎总结的新理念、新方法还有不少。
眼下,王庭虎正在琢磨“集成式工具包”的事:“我想做个箱子,每样工具有专用地方,这样上工背起箱子就走,收工时缺什么也一眼能看出来。”
2016年个人工匠精神演讲稿三
从油漆工到云南机械加工行业的“一把刀”,从学徒到拥有“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的“名匠”……53岁的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车工耿家盛用30多年的执着,诠释着“工匠精神”。
“车工一把刀,磨刀是最基本,也是最难的。”对耿家盛来说,他的工作往简单了讲就是磨刀,往难了说是磨好刀。“我只是坚持把一件普通的事情努力做好而已。”
意义非凡的“两把刀”
“这两把车刀意义非凡,一把是父亲留给我的。另一把双头车刀,一头是师父磨的,另一头是我磨的。”初见耿家盛,聊起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刀”,这两把刀是他至今最宝贵的两件藏品。
两把刀其貌不扬,外行人很难看出它们的精彩之处。“当年师父示范了一遍要领,磨好一头后,就拿一大筐废刀让我练,每天磨五六个小时。”耿家盛说,出师的这把刀,他足足磨了一个星期。
对耿家盛而言,这两把刀,一把意味着传统技艺的传承,一把标志着认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态度。每当困惑时他都会拿出来看看。
出生技术工人家庭的耿家盛,1982年技校毕业后,先是在昆明铣床厂当油漆工。两年后,他调入昆明重机厂改行当了车工。零基础的他,从最基本的摇手柄学起,在厂里请教老师傅,回家就问同为车工的父亲。勤学苦练的耿家盛很快成为骨干。
“车工就玩„一把刀‟,刀好活就不会差,否则就算不上合格。”耿家盛从工具箱里又翻出几把车刀说。如果掌握不好磨刀要领,车刀用起来就容易报废,尤其是特殊材料,就会造成浪费。
工作30多年,到底磨过多少把车刀,耿家盛自己也算不清了。“每把车刀都得靠手工在每分钟3000转的砂轮机上打磨。多的时候一个月要磨10到20把,少的也得3到5把,加工一个工件最多时就需要20多把不同的刀。”为此,他没少吃苦头,双手经常磨起血泡,渐渐结成厚厚的老茧。
耐磨的“工匠”技术刀
“角度清晰可辨,刀刃铮亮锋利,这是高手磨出的刀,用这种刀干活快、准、好。”迷上了车刀,车间几乎成了耿家盛生活的全部,这种热情直到今天仍没有变。
车刀切削着金属,阵阵尖锐响声掺杂在机器的轰鸣声里,一卷一卷的铁屑随之落下……这场景,耿家盛再熟悉不过了,他就是这样和车刀“较劲”的,车间一呆就是一天,琢磨让刀使用寿命更长,让工件光洁度更高……
钻进车刀改造的“牛角尖”,耿家盛几乎年年都有一两样“改革”。“这把刀,乍看和其他的没差异,但其实刀的角度、材质区别很大。加工轧辊时连续切削11个小时不用换,可加工洛氏硬度65至68度的材料。”2015年,以耿家盛为主或独立完成的“一种深孔锥度铰刀”“一种高硬度、高韧性难切削材料机加工刀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
“这活需要经验积累,多年之后我才懂得老一辈强调的„一把刀‟,不仅要磨好刀,还要„因材施刀‟。”耿家盛说,针对特殊工件,常规的刀用不上,就必须琢磨专用车刀。
“同一台机器,他做出来的和我们做的天壤之别,他的精度可以到一两丝,我们的误差会有十丝。”同事马自辉说。
耿家盛从骨子里喜欢对技术精益求精。一谈技术,他有说不完的话,技术之外,他内敛拘谨。这些年,耿家盛带领团队完成了拉丝机、橡胶绉片机等产品工艺编制和图纸改进500余项,改进塔机起升部分、重卷机滑槽等生产工艺400余项。
当好一把“师匠”的传承刀
利用休息时间,耿家盛又学了镗床、钻床等加工技能,还自学CAD制图,成了一名技术全面的加工能手,每年完成车间大量的“硬骨头”加工任务。
“干这行,就是学习、积累、再传授。”除了车间,现在耿家盛多了一个去处——“耿家盛技能大师工作室”。靠着老一辈经验成长起来的他,知道“传帮带”的重要性,2010年以来,他带了20多个徒弟,昆明重工涌现出一批年轻的技术人才。
近年来,不断有企业高薪来“挖”耿家盛,都被他拒绝。“30多年一门心思做一件事,并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耿家盛的徒弟李益雄说。也许,有人认为“工匠”就是一种重复劳动。其实,对“工匠”最好的诠释,应该是耿家盛这样,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有人觉得车工的活很枯燥,就是反复磨刀,但在耿家盛看来,当一块块粗糙的金属通过车刀打造成一个亮堂堂、有价值的“艺术品”,是很快乐的。
耿家盛说,“中国制造2025”、产业转型升级……要将这些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推动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技术工人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问及他心中的中国制造是什么时,耿家盛坚定地说,就是磨好手中的这把车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