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什么欠缺[本站推荐]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什么欠缺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什么欠缺,希望有所帮助!
1.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一个“养”字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现在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心力的不足,心里面对学习热情不足。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我们先不讲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养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或者如何达到养孩子的状态。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点燃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状态才能点燃。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的时候,保证母亲情绪的平和,这是你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2.正确解读父母两个字的意义
父亲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品质,就是风度。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
母亲的“母”包含什么样的生命意义?这是我们生命角色里面必须解读的内涵。
第一个字是“虚”。很多妈妈很实在,看孩子的时候一眼能看出来三个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它的优点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不可理解。为什么这样,就是这个“虚”没做好,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不能够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就在妈妈的情绪里面包围着。
第二个字是“弱”。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吗?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说话的家长,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个字是“柔”。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一个母亲的教育力量,在于面对孩子成长的过程,如何做到这样一个“柔和”。越柔和的母亲,它在孩子面前的指挥能力越强,凡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这种引导能力。
3.家长的心态第一放在哪
家长的心态第一放在哪?我们如何去把他的心态养好,别急着报班,别急着找家教,别急着找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今天主要解读的是这两个字,一个是心,一个是情,无心无意是家庭教育的特点,有情有礼是家庭教育有效实施的必须遵守的原则。
教无定法,对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原则,要有情有礼,情在礼的前面。现在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呢,有情无礼。爱孩子的时候,爱得没边,关心孩子的时候,连孩子的袜子都要家长给他穿,给他洗,说爱孩子的时候爱到早晨起床的时候,在旁边喊,甚至帮孩子穿衣服,这叫爱吗?这个情已经失去了教育的价值。另一个现状是有礼无情,尤其是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感情铺垫。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感情做足了,做足到我们的孩子渴望到问我们要东西的时候,我们这个时候才把道理点出来。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就会说,妈妈那我该怎么呢,或者爸爸我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一个小道理过去,才有可能实现带给孩子的一种引导能力。
4.家长内心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
孩子学习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背后的这些干扰源,这些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更可怕。如何实现家长的情绪自控,也就是孩子稍微出现一个问题,你先不急、不躁,你先平静下来,先把自己的情绪先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点才会变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否则,教育的思考就像水过地皮湿一样,从每个人心里流过。效果在哪里,在于你能否做到对教育思考的沉淀,沉淀到你的'内心,内化为你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一种过程,你听任何报告都是无效的。没有沉淀的消化,就没有实施教育的资本,也就是没有沉淀的过程,我们就不可能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家家庭里去实现。
5.家庭教育的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做清晰,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有的家长说,你让我放就不管了吗?让你放不是不管,让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
6.家长的教育能量释放出来,足以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当一个人对学习失去热情之后,再好的智商也谈不上很好的发挥。有的家长说孩子表现不好,不好好学习,在我们这可以解决问题,可以找到答案。“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中国的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内视,尤其是儒家的文化。《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谁的心,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其实气质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差异,孩子的气质就是父母的状态慢慢内化给他们的一种气质,就像我们的职业习惯一样。如果一个家长的内心永远是冷漠、浮躁的状态,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回来了,孩子也一样。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与气质。
启动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启动家长和孩子内心流通的天然情感。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情绪和情感的力量,要达到“炽”的程度。炽就是热,热到能够烧烤孩子内心的程度。拿什么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气质,就是拿我们父母恰当的情。现在我最担心的不是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而是情的不足,义的模糊,家长是孩子情和义最大的启蒙者,如果你们这一块的启蒙力量失去了,对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肯定是一个遗憾。
7.家庭教育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归和文化的守望与传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术层面来折腾了,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山东是文化的圣地,齐鲁文化又以齐文化为龙头,在齐文化这样一个博大的空间里面,我们不应该站到文化的空间去看待教育?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不同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都是有差异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说话孩子内心就被我们感化了,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生命力。
家长自身对教育素质的修养和提升,仅仅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开始。90后孩子内心的逻辑,和我们成人之间内心遵守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的这种逻辑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们去开发、面对、指导。我们要反问的是我们的教育储备够不够,我们的家庭教育能量够不够,我们的教育修养够不够。
第二篇: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在这里,我要真心地祝贺每一位家长,祝贺您的孩子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从踏入小学的第一天起,您的孩子将接受系统的小学教育。到目前为止,孩子已入校近两个月的时间,从观察、了解到的情况看,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学生活。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双方共同努力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生活,希望家长配合的工作。在此我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与各位家长进行沟通,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1、把孩子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让孩子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家长必须正确引导。比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同学、热爱、关心集体,诚实、善良、自信、自强、自立等品质。
2、养成好习惯,熟悉新角色。习惯决定人的品质,细节成就人生。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纪律习惯等。培养好习惯应从小事做起,反复强化,日积月累,才能逐步形成。
3、调好生物钟,跟上新节奏。(作息、考勤、周一升旗不迟到等)
4、做好自己的事,认同新起点。(整理书包、收拾文具、房间、准备换洗衣服、在校值日等)
5、平时多劳动,主动担任务。(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孩子是一种锻炼)
6、养成好习惯,熟悉新角色。习惯决定人的品质。细节成就人生。
7、学会走路、乘车,注意,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珍惜生命。
8、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鼓励是孩子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9、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第三篇:教育孩子问题
教子心得
教育孩子问题,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直以来就有一句话:世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世上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模式,我就把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与老师和各位家长交流一下
一、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看学习,只有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才是应对将来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的保障。因此,自从孩子懂事起,我们就刻意教育孩子要学会宽容、懂礼貌,对一些简单的事能判断出对错。上幼儿园之后就开始教育孩子要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以及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因此,孩子在学校里是非常遵守纪律,听老师话的学生。同时,我们还经常提醒他要做一个懂礼貌、爱劳动、有爱心的孩子,见到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记得有一次孩子的奶奶来家里,儿子拿出她自己喜欢吃的巧克力分给大家吃,可能老人都特别疼孩子,当时确实巧克力也只够家里人分的,她奶奶就说:“奶奶不吃,留着给轩轩下次吃。”我当时就批评了母亲的观点,小孩给你东西吃就一定要吃,要不养成习惯,她觉得反正给你也不吃,等她大了也不会懂得孝顺老人了。
二、充分发挥家长的表率作用,帮助孩子培养良好习惯 孩子的模仿性很高,很多性格和做法都是从自己的家长身上去学习、模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出生到上学,甚至到中学,可能接触最多的还是孩子的家长,他(她)们时时在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还是孩子四岁的时候,我们一起坐公交车去亲戚家。我和老婆坐了两个位置,我抱着小孩,后来上来一位年纪比较大的老人,因为我们坐后面,老人站在前面,再加上我抱着女儿就没有让座,可我女儿的一句话让我触动很深,他说:“爸爸,你怎么不给老爷爷让座啊?你不是说看到年纪大的要让座的吗?”我当时心里真的非常高兴——我儿子董事了。于是,我就告诉儿子:“你让妈妈抱着,爸爸刚才没看到,现在就给老爷爷让座!”
三、关注孩子的专注性,养成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绝对中心的位置。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也给孩子买了许多玩具,但孩子到现在对他所有的玩具都是最爱,因为每个玩具上都是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他经常要拿出来看一看,哪个是爸爸买的,哪个是妈妈买的。每次看完,都要自己整理好放回原处。有一次在她姥姥家,她姥姥买了很多青菜,要摘菜做饭。于是,我儿子和他妈妈一起剥豆了,可他妈妈才剥一点就去邻居家了,结果我女儿一个人全部剥完。我抱着儿子表扬了她,自己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完,这才是好孩子。
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报道,大学生生活不会自理等等,无不给我们提醒,孩子不能独立,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为了给孩子独立,我还得了个残忍的称号。那还是孩子刚刚学着走路,每次摔倒,我都要求儿子自己爬起来,然后还告诉他,自己摔倒的一定要自己爬起来,现在我可以拉你,可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谁来拉你呢。后来看着儿子摔得膝盖上留着擦痕,眼睛里噙着泪水告诉我:“爸爸,我下次走路会小心的!”听了儿子的话我心里既有心疼又有欣慰。
五、学会和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朋友
与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是要平等,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难题,在他向你求救或者准备放弃的时候,尽量不要批评、抱怨孩子,在任何时候都要信任孩子,给他时间,勉励他、鼓励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我们从旁帮助他分析原因,查找问题的所在,从侧面启发他、引导他,激发他解决问题的欲望,和他一起享受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心情。我一直相信,现在我们欺骗孩子一次,孩子将来就会欺骗你一百次。对孩子的不同意见要认真听完,不能随意打断,等他说完再告诉孩子你的想法,一定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能一味的居高临下,去提要求、下命令,否则你以后真的再也没法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和现实情况了。
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一点简单体会,希望能通过交流,大家都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四篇: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汇总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汇总
1、存在“拔苗助长”的现象,孩子表现已经很好,但家长不满足,孩子考了98分,家长还想孩子考100分。
2、不关注孩子各项习惯与良好品质的养成,比如:诚信、坚毅的品质,卫生、阅读的习惯,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
3、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
4、一半家长做“懒”家长,把孩子送到小饭桌或辅导班,还有的接送、带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辈,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
5、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参与不积极,支持度低,认为与学习无关,组织的活动不重要,教孩子应付。
1.思想认识不够,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大部分家庭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
2.由于大多数学生父母忙于工作,这些学生的监护权一般都移交给了爷爷奶奶。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
3.教育内容单一,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而在他们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
4.盲目溺爱或疏于管理。大部分家长忙于家活或打工挣钱而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
1、有的家长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在学校一定要出人头地,课堂提问要多提问他的孩子,不管什么活动,都得有他孩子的身影。
2、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寄于过高的希望,甚至有拔苗助长之势
3、孩子之间有了矛盾,有的家长会过多的指责别人,袒护自己的孩子
4、有的家长不认字,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孩子的成绩也成问题。
5、有的家长空闲的时候,就问问孩子,忙起来甚至几个月见不到孩子,造成孩子自由散漫。
6、有的家庭租住简陋的民房,孩子没有学习环境,造成学习困难。
一、家长在教育和管理孩子方面存在的误区:
1、对孩子进行拔苗助长
家长恨不得孩子的脑子里知识满满的,琴棋书画都会。殊不知掌握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拔苗助长把孩子求知的火焰给熄灭了。本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结果让孩子学这学那,使得孩子对学习丧失了兴趣。
2、越俎代庖
本来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担心孩子这样那样,硬是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如:放学家长来接孩子,家长接过书包替孩子背着,布置手工作业,孩子不会做,家长大包大揽,代替孩子来做。方法不合理,没有有效的给孩子出主意,作指导。收拾书包,叠被子等等都是家长来取代,让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3、推卸责任
孩子因为种种原因与同学有摩擦或者受伤时,部分家长老是袒护自己的孩子,错误都往别的孩子身上推,把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的。这样会给孩子传递一种错误信息,不能让孩子能够和同学阳光的相处。
4、部分家长对孩子缺少耐心。
二、通过调查家长,让家长谈在教育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1、家长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现在的困惑是:如何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数学的各项思维能力怎么培养?怎么能让孩子的性格更活泼些?
2.关于教育和管理孩子,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好管,也许是孩子从小惯坏了吧,我孩子就是这样:她总是想着看电视,看电视比学习重要,天天说就是不听,特别伤脑筋,家长说十句不如老师说一句管用。请问家长该如何来做?
3、在家 孩子有不会的问题问家长,家长知道结果可是不知道怎么给孩子讲?
4、孩子性格内向,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和孩子更好的沟通
5、孩子学什么东西都是三分钟的热度,不能坚持,做事磨磨蹭蹭,缺少时间观念,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6、孩子习惯不好,老师丢三落四,作为家长该如何来做?
7、怎样能够让孩子自觉的学习?(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1、孩子逆反,油盐不进,怎么着都行;
2、自制力差、学习不刻苦,还有攀比的心理;
3、自己辅导不了,送去辅导班效果也不是很好,辅导班的老师也找;
4、孩子学习很优秀,但是一点也听不进不好的话,受不了半点委屈;
一、家长们的教育困惑:
1.孩子在家表现很好,特别听爸妈的话,但到了外边就很调皮,总是惹事。犯了错误,说他答应的很好,但下次接着犯。揍他一顿也没用。对这样的惹事孩子怎么教育呢?
2.孩子干事特别磨叽,性子很慢,什么时候都不知道着急,写作业等特别慢。我怎么帮孩子改掉做事拖拉的毛笔呢?
3.总是丢三落四,经常找不到东西,书包里总是弄得很乱,上学经常落下一两样学习用品。怎么纠正孩子这种丢三落四的毛病呢? 4.孩子经常问家长要零用钱,问他买什么也不说,总是缠着家长要,有的时候讨好我们,有时候发脾气。我应该怎样处理孩子喜欢要零花钱的毛病呢?
5.孩子特别喜欢上网玩网络游戏,我开始没太在意,后来就不让他玩了,但我发现他偷着到同学家玩。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不玩网络游戏呢?
6.我的孩子特别内向,在外边总是很安静,说话声音也很小。但在家里脾气却很大,还经常向我们发脾气。
7.我儿子脾气很犟,很喜欢生气。即使他犯了错,他也会强调理由,从来不向我们承认错误,也不向我们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帮他改掉这种犟脾气?
二、家长的教育误区及问题:
1.我发现部分家长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孩子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家长总是抢着替孩子解决,而孩子呢,就躲在家长身后。孩子被家长剥夺了克服困难、挑战自己的机会。
2.部分家长把陪伴监督孩子学习的责任全部推脱给校外辅导班老师,家长对学生学习的监督仅仅停留在口头询问上,不能很好的配合学校、教师的工作。
————————————————————————————— 和家长打交道两年多的时间内,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以下误区与问题: 1.价值观的导向问题
班里学生百分之七八十为附近村子居民,因拆迁分房成为“暴发户”,房车不愁,但因此带给孩子的错问甚至扭曲的价值观影响颇深。“别为以后发愁,家里有房有钱”“上学无用”“无需刻苦努力毕业就行”“能学多少算多少,别累着”等诸如此类的腔调正悄无声息毒害着孩子,致使学生学习无压力,更无动力。
2.不注重细节教育,缺乏养成教育良好习惯的培养。
往往老师在校五天的努力,经过周末两天在家的“熏染”,好习惯又荡然无存。诸如一大堆的脏话、粗俗的口头禅,动不动的殴打暴力行为。这些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环境熏陶最关键。3.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愚昧 到现在还存在着这种“打是亲,骂是爱”的愚昧、落后教育思想,认为只要爱孩子,我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可以,这都是我爱孩子的表现。殊不知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与方式对现代社会中生存的孩子极为不利。不仅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甚至会对今后人生留下阴影。4.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孩子。
只要孩子在校与其他同学发生了矛盾或摩擦,基本上所有责任都在于对方,而自己的孩子始终是弱者、受害者,需要所有人的同情与保护,而责任与过错全归结于对方,对方家长教子无方,学校老师有失管教。
甚至有些家长还会扬言“谁敢欺负他的孩子,谁就没好日子过!”这样的“保护”,这样的“疼爱”,那还用得着来学校上学,直接雇个保镖全天陪护自己的孩子就行了。后果导致孩子要么狂妄自大,要么自卑胆小、忧郁孤独,难以建立一种正常、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5.只养不育,物质上的给予过多,缺乏精神与心灵上的关爱与滋润。生下孩子认为不缺吃不却穿,或吃好的穿好的,这就是对得起孩子了,这就是尽到了父母应尽的责任。只养不教,这等于在饲养牲畜,而不是养育孩子,这是作为父母的天大失职
6.单亲、离异家庭逐步增多,教育孩子上存在相互推卸责任或依靠、推脱给老人抚养等问题。
本班现有一个单亲家庭,两个离异家庭。就目前来看,三个孩子心理还算健康。但不敢保证以后会出现什么状况,因为孩子现在还小些,自我意识与思考单薄,如果不能及时关注和关爱这些弱势孩子,恐怕升入初中进入青春期就越发难以沟通和教育了。7.二胎问题导致的教育力不从心
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现在班级中独生子女比重在下降。一方面在10岁左右的年龄,父母又有了弟弟妹妹,自然对他的关注教育精力减少;另一方面自己上面又会有着大自己十岁左右的哥哥或姐姐,而父母年近五十,在和孩子沟通方面又不可避免会存在代沟问题。所以,这些既是家长的困惑与担心,也是我们应引起注意和积极应对的地方。
8.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
不能说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条件就一定困难,也有富足的。同时也不能说外来务工的父母就不能教育好孩子,也有非常优秀和负责的父母,像我们班的孙昊父母、徐鸿飞的妈妈和张紫豪的妈妈。但是大多数的外来务工家庭存在在忙于生计、挣钱和买卖,疏于甚至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要有学上就可以。进而这些外来务工子女身上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不良习惯,日积月累,难以纠正。
————————————————————————————— 经调查,本班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家长文化水品普遍偏低,除一位家长上学到高一之外,其余家长的学历都是初中或以下,还有五位学生的家长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家长签字都只能是孩子自己代签。
2.部分家长做生意积累了一定财富,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用心,陪伴孩子的时间相对较长一些。这类孩子学习上比较上进,性格上积极向上。学习成绩相对较好。
3.附近村子的原住民占三分之一左右,因为拆迁,家里有几套房子。在当前房价较高的情况下,部分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主张有这么多房子,孩子一辈子吃穿不愁,所以孩子只要健康快乐成长就好了。所以对孩子溺爱娇惯,孩子养成了小皇帝性格,孩子的愿望很轻易就可以得到满足,不需要付出任何劳动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孩子养成了不劳而获的不良心理,对于相对枯燥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学会的学业,自然不感兴趣。
4.单亲孩子有四名,其中三名由妈妈来带,孩子相对还好。另外一名男生小时候妈妈跟别人跑了,父亲另娶,并且禁止他与妈妈见面或接受妈妈的礼物。而他则是由奶奶来带,奶奶年纪大,头脑也不甚灵光,无法起到监护教育孩子的作用,孩子养成了打架斗狠甚至勒索小同学的恶习。与其父亲通电话联系,其父也不甚上心,应付的多。该男生其实先天素质很出色,体育成绩很优秀,文化课成绩进步也很快,脑筋灵活,接受能力强。如果家庭正常,应该会成长为一个很优秀的孩子。
5.外来务工子女有26人。家长普遍在附近工厂打工,也有做装修的、卖小吃的。因为工作时间比较长,劳动强度比较大,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基本采用放养式。
—————————————————————————————
1、父母忙于在外打工,许多孩子隔代相哺,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养成了骄惯、放任等不良习气。
2、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低加上工作忙,平时很少与孩子沟通,导致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学习情况。
—————————————————————————————
第五篇:家长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家长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我曾经为此买了很多的书,买了很多的光盘,请教了许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长大,成绩也渐趋稳定,可是我心里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早早开发锻炼他的识字能力,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孩子大一点后,我们就帮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他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在我们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着自己的书在看。而且,只要有机会就从书店买各种图书给他阅读,“六一”儿童节、春节的礼物都是各类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书籍。时间长了,孩子喜欢上了读书。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教育孩子,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我以前心里一直不踏实,就是我感觉自己内心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可信赖的整体价值体系来教育孩子,这一段时间在断断续续对传统启蒙经典的接触过程中,一边反省自身的行为道德规范,一边省思孩子成长的种种表现,我感觉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线索和方向,我需要跟孩子共同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给他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其中观察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再施加引导。我想我们都是做过孩子的,应该知道孩子喜欢什么,过多的说教,都不如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孩子的效果来的好。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首先要做到。为了开阔视野,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在课余时间,给他报名参加了书法班。到现在学了几年了,他很有兴趣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孩子喜欢手工制作,我就给他提供材料,给他尽可能多的帮助。有时候,看他煞有介事地做成一个虽然不很精彩的“作品”,沾沾自喜地给我们看,神情中充满了自豪。看到孩子敢于动手去做并从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我从心底里感到欣慰。此外,我们还喜欢让孩子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孩子本来就爱跑爱跳,让他多锻炼,既强身健体,又愉悦心情,何乐而不为呢?总之,我们希望孩子不光是埋头学习的孩子,我们更希望他好好学习的同时还能有自己的乐趣,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发现网络上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时间一长,我和孩子的文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过程中也曾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候苦口婆心却适得其反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曾为此苦恼过,过后细细思索:做父母的不应该只怪孩子,也应该反思反思,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能不能换种方式使孩子能够更容易接受一些。其实,只要有心、有创意,家庭教育同样也可以富有情趣。孩子有了一些阅读能力之后,我便开始尝试着给孩子写一些不同内容的小纸条,哪怕只是三言两语。我把这些小纸条有时放在孩子的铅笔盒里,有时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里,甚至冰箱门上、镜子上、枕头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经是她的目标。她希望当孩子意外地发现这些小纸条的时候能带给他一份惊喜,也让他能够真实地触摸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心。文字和语言有着不同的特点,语言稍纵即逝,有时候说好几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纸条的内容将不再是单一的表扬啊、批评之类,逐渐会扩展到推荐一本书啊,介绍一篇好文章啊,留下一个需要动动脑筋才能回答 的小问题啊,甚至包括对某个观点的探讨等等,内容开始五花八门,这对于他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也是一种帮助。如此来来往往,家庭教育同样可以增添不少乐趣。
在孩子的教育中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说不好,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方面是共性的,有的东西又要应孩子的个性、特点而不同,在教育中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循循善诱,在管与不管中寻找平衡点。
“加油”!“别灰心,再试一次”“你做的这件事真棒!我为你感到高兴!”......我们经常会给孩子这样的鼓励,孩子将会在我们的鼓励声中快步前进。孩子需要鼓励,我们经常鼓励孩子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回来后听他讲一讲参加活动时发生的事情,还进一步问他一些问题:今天搞的什么活动?跟谁在一起?有没有兴趣继续参加这样的活动?参加这项活动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为什么?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发现问题并及时排除解决。所以说我们的每一次鼓励都是他进步的催化剂。在学习和生活的很多方面,我们都给了孩子很多的鼓励和赞赏,所以,孩子是自信的,让他有这样的积极的思想我认为是很可贵的。
虽然赞扬和鼓励是主要的,但有些时候,批评也是不可少的。在孩子的学习上,有时候他考试的分数少了,他会觉得不开心,但是,我们不会因此去严厉的批评他,有时候帮他找找原因,有时候提醒他应该怎样去做。所以,他从来不会因为考试分数少不敢告诉家长。教育专家徐国静老师说,如果家庭教育仅限于如何培养儿童,而忽略真正需要提高的是父母素质,那么 这样的家庭教育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父母素质不高,怎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又怎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呢?是呀,孩子小的时候,你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你将会和孩子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的失败。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 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时,你距离成功的父母也就越来越近了。
这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点滴体会,肯定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也会边学边教,在实践中摸索,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新世纪优秀的接班人。先行一步让您的孩子领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