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纳税人面对增值税扩围税负变化的政策论文[五篇范文]

时间:2019-12-04 22:4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般纳税人面对增值税扩围税负变化的政策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般纳税人面对增值税扩围税负变化的政策论文》。

第一篇:一般纳税人面对增值税扩围税负变化的政策论文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物流行业经营涉及广泛的特点也导致了其涉及税种多、重复征税现象比较严重。“营改增”是我国在2012年出台的一项结构性减税的政策,旨在以增值税替代营业税来达到减少和消除相关产业重复征税的现象,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物流业在这次改革中深受影响。通过研究物流业在新的税率、税种的作用下,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利于物流业长期高效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税率;可抵扣专用发票;进项税额

1我国“营改增”试点步骤及对物流业的意义

2011年,在国务院正式授权下,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政策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颁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于2012年1月1日领先在上海的交通运输业和六个现代服务业部门展开。国务院于2012年8月1日批准北京、天津等10省市列入“营改增”试点。一系列后续规定的出台使全国到2013年8月1日已基本试行“营改增”试点。2014年1月1日,李总理批准进一步扩大“营改增”涉及行业,将范围扩大到邮政服务业和铁路运输业。至此增值税范围覆盖到交通运输业所有领域。“营改增”政策之前物流业实行营业税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不同的税目、税率设置规则人为地割裂了物流各环节,不利于物流企业开展一体化运作,同时还存在严重的重复征税问题。学者惠丽敏2013年提出营业税按营业收入全额计征,但在我国物流实践中牵涉了很多中间征税环节,如一家物流公司收到物流需求方的订单时,并不会选择承担所有的物流环节,可能会将部分业务分给其他物流公司,每分给一家别的公司,就多缴纳了一次营业税,如果中间交易的次数越多,重复征税现象越严重,最后这家公司承担的税负就越重。增值税带有中性效应———在汇聚政府收入时,增值税对经济主体不会有区别对待,客观上有助于鼓励和引导企业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公平竞争。因此可通过修改已有增值税条文,将物流业并入增值税范围来解决这些问题。营业税改增值税,扩大了增值税的课税基础———货物与劳务全部被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实现了平等对待不同的纳税义务人,保证了所有纳税人公平竞争的条件,有利于充分发挥增值税的“中性”作用。

2“营改增”具体实施办法

我国增值税依照纳税人经营规模大小把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此次改革规定年终销售额达不到500万元的小型物流公司———小规模纳税人,在交纳增值税税款时,没有进项抵扣的优惠,只需以简易的方法计算出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在上游供给方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可以到税务部门提出抵扣进项税额的书面申请。增值税条例目前设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燃油费、运输工具修理费和新投资固定资产三个项目能够抵扣已纳税赋。在税率设计方面,在我国17%标准增值税税率和13%低税率的基础上,“营改增”新设了两档较低的税率———11%和6%。如下表所示:政策规定小规模交通运输公司实行3%的税率,供应物流辅助服务的小规模纳税群体税率则下降到3%;大规模交通运输公司适用11%的税率,物流服务中的一般纳税人税率则抬升到6%。

3“营改增”对物流业的利弊分析

“营改增”后小型物流企业在交纳税款时,虽不具有增值税进项抵扣的资格,但实践中物流业小规模纳税人享受了税负减轻的好处。以一家兼营运输和仓储业务的小型物流公司为例,其一年里交通运输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含税)为A,仓储等物流辅助服务实现的年收入(含税)为B。营业税时期属于交通运输业务所缴的营业税为A×3%;仓储业务缴纳的营业税为B×5%。根据应纳增值税额=不含税销售额×税率=含税销售额÷(1+税率)×税率,故“营改增”后运输类业务需缴纳的增值税为A÷(1+3%)×3%=A×2.91%,属于仓储业务的增值税为B÷(1+3%)×3%=B×2.91%。因此运输业或物流辅助服务业的小规模纳税人在税改后税负都有所减少,物流业小规模纳税人是税改的主要受惠群体。物流业一般纳税人的税负不降反升。一方面,“营改增”政策没有对交通运输业税制转换的相关规定进行细化,政策实施中交通运输业采用的税率较高,导致这部分企业税负增加。另一方面,现行试点政策的范围不够大,比如物流企业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过路过桥费,至今未纳入改革范围。作为充分竞争的行业,交通运输业平均利润率长期低于3%。因此,行业税收负担的加重,只能打压行业利润空间,限制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显然与改革中提出的“不增加试点行业税负或税负有所下降”的设想冲突。

4物流业一般纳税人如何面对

“营改增”的税负“冲击”第一,调整企业结构变更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物流企业可以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和测试,可以调整治理结构、施行更规范的管理来适应“营改增”改革。对于经营规模初步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的物流企业,可以从原公司独立一部分出来成立一个或几个小公司,改变公司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纳税人身份调整为小规模纳税人后,业务收入开始适用较低的税率,所有小公司就不会再按高税率计征税负。通过对企业纳税人身份进行筹划,小公司税负减轻,最终公司整体税负下降。第二,合理选择上游供应商。物流企业可全面分析现有供应商的情况,辨别这些供应商在税改之后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首先,在签订供应合同时应充分考虑供给商是否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实际业务操作中,供应商可能多数是不具备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资格的小规模纳税人,那么在采购合同中物流企业应具体规定可以减免的已纳增值税税款部分,合理转嫁税负。其次,扣税凭证的有效期和进项税额抵扣也直接相关,物流公司选择供应商时也要考虑到其能否在一定期限里提供扣税凭证。第三,物流企业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意识要提高。由于过去营业税时期无法抵扣上一环节缴纳的税,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重视程度不够。物流企业可以定期对财务人员、运输司机等进行税务知识培训,以确保企业员工熟知最新的政策与规则。财务工作者,应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做好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鉴别、管理工作,明确企业可抵扣进项的具体数目,最终确定公司应纳增值税的具体数额。修理、加油环节和运输司机直接相关,司机在加油、修理运输工具等行为发生后,要保管好加油凭证或修理凭证,主动向加油站或修理公司就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提出合理的要求。第四,建设好各地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增强地区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作用,通过行业协会的力量为物流业争取宽松的税收环境。2012年,上海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了全市大型物流公司税负变化的情况,获得了物流企业税负上升的具体数据,并以调查为基础呼吁政府实施过渡性财政补贴。其他地方的物流协会可以学习上海市的做法,收集物流企业对税改的反馈,将实际情况上报给政府,发挥协会在物流企业和政府税务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作用,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税收优惠条件。

参考文献:

[1]惠丽敏.物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存在的几个问题[J].商,2013(23):289-290.[2]潘文轩.企业“营改增”税负不减反增现象分析[J].商业研究,2013(1):146-150.[3]何苗.新税改形势下我国物流行业如何走出困境———“营改增”对物流业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3(14):40-42.[4]王秀菊.关于物流行业改征增值税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2(5):135-136.

第二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负率的行业标准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负率的行业标准

税负率=(应交税金/主营业务收入)*100%=(销项税金-进项税金)/主营业务收入*100% 序号 行业平均税负率 1 农副食品加工 3.50 2 食品饮料 4.50 3 纺织品(化纤)2.25 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 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 6 建材产品 4.98 7 化工产品 3.35 8 医药制造业 8.50 9 卷烟加工 12.50 10 塑料制品业 3.50 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 12 金属制品业 2.20 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 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 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 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 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 18 商业批发 0.90 19 商业零售 2.50 20 其他 3.50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一)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分析

税负率差异幅度=[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100% 将测算的企业税负率与上年同期、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相比,如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30%,则该企业申报异常。

(二)企业销售额变动率的测算分析 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当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100% 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 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或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超过50%或低于-50%,应将应税销售额和应纳税额进行配比分析,以确定该企业申报是否异常。

(三)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分析

销售成本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100% 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100% 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额=销售成本变动率-销售额变动率

如果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幅度超过各地设定的正常峰值,该企业申报异常。

(四)企业零负申报异常情况分析(考虑留抵税额增长比例)

(五)进项税额构成比例分析

进项税额构成比例=当期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当期抵扣的全部进项税额*100% 利用上述公式测算的结果如果连续两个月大于60%(特殊行业除外),该企业申报异常。

(六)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变化分析

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变动率=当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上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100% 利用上述公式测算的结果如果大于1.5或小于0.5,该企业申报异常。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公式中的销项税额,它等于货物的销售额与税率之乘积;进项税额,一般来讲,其主要的部分是货物的购进额与税率之乘积(至于支付运费扣税问题,因其数量小,权且不作考虑)。于是,在该商品进销两个环节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应纳税额=(销售额-购进额)*税率。货物的购进额又怎么确定呢?由于是纯理论分析,所以我们就假设所有购进的货物全部都销售出去了,这时,购进额应当同销售成本相一致(其他费用权且不作考虑)。公式为:商业应纳税额=(销售额-商品销售成本)*税率=商品销售毛利*税率。

用公式两边同时除以销售额,就可得到商业一般纳税人的理论税负率:商业税负率=毛利率*税率。

公式中的销项税额,它等于货物的销售额与税率之乘积;进项税额,一般来讲,其主要的部分是货物的购进额与税率之乘积(至于支付运费扣税问题,因其数量小,权且不作考虑)。于是,在该商品进销两个环节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应纳税额=(销售额-购进额)*税率。

第三篇: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率计算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率计算

增值税税负率是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负担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时的一个主要评价指标。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中的计算方法,税负率计算公式为税负率=应纳税额÷应税销售额。

在实务操作中,有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的企业,计算公式则为税负率=(应纳税额+免抵税额)÷(内销收入+外销收入),该计算方法计算简单,取数容易,直观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期的实际税收负担情况(以下称该方法计算出来的税负率为实际税负率)。

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即使在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材料成本都相同、发票开具和取票情况都正常的情况下,实际税负率也是同一企业的不同期间时高时低,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企业之间有高有低,相互之间不可比,降低了实际税负率指标的评估价值。

造成实际税负率波动大,可比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因素:

1、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不论当期材料是否实际耗用,只要购进入库并认证通过便可抵扣,不体现会计核算中销售与成本的配比性原则,存货的变动影响当期实际税负率。

2、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的企业单证收齐才计算免抵退,免抵税额的产生类似于政府会计中的收付实现制,实现销售与收齐单证有一定的时间差,单证收齐的进度快慢也影响当期实际税负率。

为体现增值税税负率这个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克服实际税负率波动大、可比性差的缺点,就必须消除以上两个因素对实际税负率的影响。

我们根据增值税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的计税原理和免抵税额的计算方法,同时根据会计上对销售确认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入与成本之间的配比性原则,设计了一种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以下称该方法计算出来的税负率为虚拟税负率)。

虚拟税负率依据当期的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金额计算出虚拟的销项税额和虚拟的进项税额,并且当期准予扣除的进项税额(包括虚拟的进项税额)仅限与已实现销售(且有的货物相对应的那部分进项税额,剔除变动的存货所对应的进项税额。

虚拟税负率是把实际税负率还算为基于权责发生制和配比性原则下的税负率,计算公式如下:虚拟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期未有票存货-期初有票存货)X17%]+(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金额)×17% }÷内外销销售总额计算公式的相关说明:

一、关于存货

我国增值税实行凭票扣税法,未取得抵扣票据的存货无对应的进项税额,公式中的期未有票存货和期初有票存货是指已取得抵扣票据的存货。

1、暂估入库的存货未取得专用发票,无对应的进项税额,计算期未有票存货和期初有票存货时均应予以剔除。

例1:某企业期初库存A材料100万元,其中暂估入库为50万元;期未库存为80万元,其中暂估入库为20万元。则:(期未有票存货-期初有票存货)=(80-20)-(100-50)=10万元。

2、生产成本(在产品)、产成品中的工资、折旧等项目也不含进项税额,也不属于有票存货。如果无法准确确定生产成本(在产品)、产成品中有票存货的金额,可按适当比例计算。

例2:某企业期初存货为110万元,其中材料10万元,在产品30万元,产成品70万元;期未存货为100万元,其中材料50万元,在产品30万元,产成品20万元。根据测算,在产品中的材料成本为80%,产成品中的材料成本为70%。则:期初有票存货=10+30×80%+70×70%=83万元。期未有票存货=50+30×80%+20×70%=88万元。

3、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虽然没有取得抵扣票据,但因公式中已确认了虚拟进项税额,有库存时,应当做有票存货。

第四篇:厘清一般纳税人非正常损失的政策变化

厘清一般纳税人非正常损失的政策变化

作者:叶全华来源公众号:财务第一教室(ID:cfoclass)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行营改增后,所有原营业税纳税人都成为增值税纳税人,由此使得增值税政策发生诸多变化。本文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非正常损失情形的不同增值税处理政策进行一次梳理,帮您厘清思路。

一、增值税纳税人适用基本政策的规定

营改增后,增值税纳税人分为原增值税纳税人和试点纳税人两大类。

原增值税纳税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原增值税纳税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38号,以下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有关政策缴纳增值税。

试点纳税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试点纳税人应当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以下简称“财税〔2016〕36号”)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试点实施办法》)及其有关政策缴纳增值税。

原试点政策(含适用原增值税纳税人部分)分别在规定的试点范围和时间内适用外,自2016年5月1日起除另有规定的条款外,相应废止。二、一般纳税人非正常损失的规定

1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非正常损失项目规定趋于一致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财税〔2016〕36号”附件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第二条第(一)款第5项、《试点实施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虽然原增值税纳税人对非正常损失的规定分别进行了表述,但汇总起来看,与试点纳税人趋于一致。

非正常损失的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1)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以及相关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

(2)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不包括固定资产)、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3)非正常损失的不动产,以及该不动产所耗用的购进货物、设计服务和建筑服务。

(4)非正常损失的不动产在建工程所耗用的购进货物、设计服务和建筑服务。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均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

(5)上述第(3)项、第(4)项所称货物,是指构成不动产实体的材料和设备,包括建筑装饰材料和给排水、采暖、卫生、通风、照明、通讯、煤气、消防、中央空调、电梯、电气、智能化楼宇设备及配套设施。2基本涵义不同

1、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公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65号修订并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四条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财税〔2016〕36号”虽然对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非正常损失范围进项调整,但对其基本涵义没有重新定义。

2、试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根据《试点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丢失、霉烂变质,以及因违反法律法规造成货物或者不动产被依法没收、销毁、拆除的情形。因此,与《增值税暂行条例》相比较,范围有所扩大。3进项税额转出处理方式不同

1、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1)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劳务,发生非正常损失情形的,应当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服务,发生非正常损失情形(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除外)的,应当将该进项税额从当期进项税额中扣减;无法确定该进项税额的,按照当期实际成本计算应扣减的进项税额。

(3)已抵扣进项税额的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发生非正常损失情形的,按照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净值×适用税率

2、试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1)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不含固定资产)、劳务、服务,发生非正常损失规定情形(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除外)的,应当将该进项税额从当期进项税额中扣减;无法确定该进项税额的,按照当期实际成本计算应扣减的进项税额。

(2)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发生非正常损失规定情形的,按照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净值×适用税率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净值,是指纳税人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计提折旧或摊销后的余额。因此,对发生非正常损失规定情形、需要进行进项税额转出处理的,应当区分原增值税纳税人和试点纳税人,分别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三、对非正常损失处理的把握

1、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损失的把握

对于管理过程发生的损失不是全部属于增值税规定上的非正常损失,只有属于由于管理不善引起的,并且属于被盗、丢失、霉烂变质三种情形的,存在属于非正常损失,需要对已经抵扣的进项税额按照规定进行转出处理。

因此,纳税人发生损失时需要鉴定事故责任,划清是否属于管理不善责任。建议纳税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发生被盗、丢失、霉烂变质时,对不是属于管理不善情形的,有必要通过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责任认定,提供与管理不善无关的证据。比如:食品企业发生原材料或者产品霉烂变质时,在销毁过程中能够提供食品管理部门出具的属于过期变质的认定报告,则属于正常损失,不需要进行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否则事后就可能存在税企争议。

2、对货物或者不动产被处置的把握

试点一般纳税人当发生货物或者不动产被处置时需要分清不同的处置情形分别进行处理。只有是因为违反法律法规造成货物或者不动产被依法没收、销毁、拆除的,属于非正常损失,需要作进项转出处理。比如:企业因债务纠纷问题被法院扣押货物,并作拍卖处置处理,就不属于非正常损失,应该对拍卖收入按照规定作销售处理。企业自建的违法违章建筑被拆除时,就属于非正常损失,对已经抵扣的进项税额应该按规定作转出处理。

总之,全面推行营改增后,对非正常损失的认定标准和范围发生了变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资产损失时,要根据纳税人类型,结合具体情况分别处理。对于属于正常损失的,建议企业保留好相关的证明材料,减少事后争议。对于符合非正常损失情形的,应该及时按规定进行进项税额转出处理,预防税收风险。合作、投稿、版权,请加微信:jinrongclass

第五篇:商贸企业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政策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部分企业采取注册商贸企业的方法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从事虚开专用发票活动,造成国家税款大量流失,为此,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等几个文件来规范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征收管理。然而,从实际操作来看,这些办法给相当部分新办商贸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诸多不便,笔者就相关税收政策

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新办商贸企业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作初步探讨。

一、现行商贸企业认定一般纳税人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办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认定实行分类管理违反了税收公平主义原则。现行政策规定,对于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大中型商贸企业,可直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不实行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拥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相应的经营管理人员,有货物购销合同或书面意向,有明确的货物购销渠道(供货企业证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到180万元以上的新办商贸企业,可认定为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对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其他新办小型商贸企业则要求要先按小规模纳税人管理,待一年内销售额达到180万元以后方可认定为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这样的政策规定不利于构建公平的税收环境,也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更限制了小型商贸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税收政策制定不够严谨,政策执行的连续性不强。

总局在国税发明电[2004]37号文中规定小型商贸企业在办理税务登记1年内销售额达180万元后才能申请认定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同时对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新办大中型商贸企业在进行税务登记时,可直接进入辅导期,实行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但在国税发明电[2004]62号文件中更正为只对具有一定规模、有固定场所、预计销售额达到180万元能申请认定辅导期一般纳税人以及对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新办大中型商贸企业符合条件可直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下发国税函[2005]1097号明确如何解决预缴税款占用企业资金问题,从以上三个文件可看出该政策制定不够严谨,政策无连续性,常常在基层税务机关及纳税人强烈反映问题时,总局才下文明确,给人造成哪里有征管漏洞哪里堵漏感觉,难以反映税法的刚性及严肃性。

(三)认定政策较模糊,政策界定难度较大。

1、总局在国税发明电[2004]37号文中规定,对经营规模较大,拥有固定经营场所,固定的货物购销渠道、完善的管理和核算体系的大中开型商贸企业可直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但又没有给定一定的标准,如何为规模较大?在国税发明电[2004]62号文件中第三点中指出确认符合规定条件的,可直接认定,具体是指哪些“规定条件”没有明确;

2、总局在国税发明电[2004]37号、国税发明电[2004]51号及62号文件中规定辅导期一般纳税人领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按规定预缴税款,但如果纳税人不需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只领用普通发票要不要按4%预缴税款总局文件中未明确,造成各地的执行过程中不一致。

(四)《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7]43号)中规定,凡年销售额超过180万元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必须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财务核算健全,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经企业申请,也可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办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申报征收、发票管理等规定办理。对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和使用废旧物资生产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04〕60号)规定免征增值税条件的,其销售废旧物资必须使用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对于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的辅导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言,由于其销售货物免征增值税,因此对其认定为辅导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无实质意义,现行商贸企业认定为辅导期一般纳税人需进行改进。

二、完善商贸企业认定中的对策:

由于商贸企业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门槛提高,使一大批商贸企业销售的商品无法进入增值税抵扣链。为此,税务机关应根据商贸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出既符合企业经营特点又能将其经营活动全面纳入税务管理的管理措施,使尽可能多的商品能够进入增值税的抵扣链。笔者认为,税务机关应从完善政策、强化管理上入手,对商贸企业认定一般纳税人实行认定从宽,管理从严的原则,不断提高商贸企业征管水平。

(一)进一步完善增值税税收政策,放宽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使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政策趋于合理。建议总局适当降低一般纳税人销售额标准,科学划分两类纳税人,将生产货物或提供劳务的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的年应税销售额降为30万元,将批发、零售的一般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降为50万元。同时,还应对小型商贸企业的认定标准以及只领用普通发票的企业是否预缴税款等问题做出更明确的规定。

(二)严格执行现行增值税政策,促进税收公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四条: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经主管税务机

关批准,可以不视为小规模纳税人,依照本条例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条例中第十四条所称会计核算健全,是指能按会计制度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因此,对会计核算符合以上规定条件,销售额达到规定标准的企业,无论其是小型商贸企业还是大中型商贸企业,应按上述法规规定允许直接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免因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的存在导致企业不公平竞争,尽量避免产生税收歧视。

(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范商贸企业骗购发票及虚开发票,提高商贸企业税收管理水平。

1、做好基础工作,加强日常监管。建立企业日常监控管理动态台帐,逐户分析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领购使用情况与收入、纳税情况是否匹配,根据行业特点,加强国税机关内部及地税、工商之间的外部信息交流,实现对商贸企业的联合控管。

2、进行数据指标分析,搞好纳税评估。依托纳税评估管理系统,开展行业税收负担率、成本利润率等指标的分析,发现指标异常的企业,列入评估对象,实时控管。

3、加大稽查力度,规范税收秩序。加强对商企业的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依法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切实做到以查促管。

4、强化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对造成责任事故的税务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以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等。

(四)完善现行商贸企业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收政策,应将认定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实际权限下放给县级税务机关,并放宽认定条件,对切实符合条件的小型商贸企业可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考虑到宏观调控对企业的影响较大,为缓解目前小企业资金压力,应取消增购发票按规定预缴税款的税收政策,以促进小企业发展壮大。

下载一般纳税人面对增值税扩围税负变化的政策论文[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般纳税人面对增值税扩围税负变化的政策论文[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