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符号学视角南宁地铁导识系统的图形符号设计论文
图形的符号化是导识系统的构成基础
图形的符号化是导识系统的构成基础,用图形符号来“记录”生活的历史早于文字,图形和符号被用来表达特殊含义,后来出现的象形文字,也是由具体的图形和“象形”符号所构成,图形担当了信息传达的主要载体。其中有许多图形传递出的信息(包括指向、警告、解释等)逐渐被演化成导识图形符号的雏形,并承载了导识的基本功能。随着社会进入工业化、城市化使得城市规模和城市结构日益庞大;城市人口结构的不断复杂导致公共交通系统变得愈发错综复杂,其导识图形符号的功能性占整个导识系统的核心地位也体现得更加突出。罗美迪·帕西尼指出导识系统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与视觉系统相关的导识信息设计,二是与建筑文脉相关的导识标识空间规划设计。导识系统中视觉图形符号的形式与意义
对于符号意义的阐述,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Morris)认为,符号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实体,即符号载体(a sign vehicle)、符号所指(a represent of thesign)、解释者(interpretant)[1],美国符号学理论家皮尔斯(Charles Saunders Peirce)依据符号与其对象的关系,将符号划分为三种,分别是图像性符号(icons)、指示性符号(indexes)和象征性符号(symbols)[2].图像性符号通常利用模仿和将具体图形抽象化得来,最常见的就是男女公共厕所的图形符号标识,通过对性别特征的不同表现来区分标识。指示性符号是指符号与其所指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或因果或空间关系,比如箭头符号就是在空间关系上具有指示空间连续性的关系。象征性符号是建立在社会约定俗成或惯性、规则的基础上,其符号形式跟所指对象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联的关系。象征性符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民族不同其符号代表的意义也不同。如我们国家 56 个民族就有 56 种服饰符号特征。文化不同其语言象征符号系统也千差万别,正所谓“十里不同音”、不同少数民族有不同的图腾文化等都是一种特别的象征意义。符号学意义下结合南宁市地铁导识视觉图形符号的设计原则
南宁,简称“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素有“中国绿城”的美誉。南宁是一个既具有鲜明的壮族民族意味又与时俱进、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国际特殊城市。地铁是城市的动脉也是第一张“名片”.潜藏其中的地域差异性和对提升城市品牌特色中人性化设计思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符号学意义下的三种基本形式结合南宁市的地域城市特征设计地铁导识系统的图形符号是设计的核心和本源。通过图像性符号、指示性符号设计具有国际标准通用的符号;通过象征性符号设计出与南宁民族文化相宜的具有地域差异性的图形符号。
3.1 标准系统化世纪 30 年代初,少数发达国家尝试在公共服务性场所中使用较科学、准确的图形符号系统。最初由英国亨利·贝克(Henry C·Beck)设计的伦敦地铁导向分布图成为现代轨道交通视觉导向系统的基石。此后日内瓦标准化机构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Standardization in Geneva)逐渐形成,如美国、日本随之建立起国家标准化标识并应用于发达的国际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中。代表国际标准的 ISO 规格定期每 5 年修改,并重新确认后再发。导识系统中的图形符号进行标准化设计,才能准确快捷的传达信息,确保处于公共场所的人们能够顺利快速地到达目的地,通过图形符号表现风格的一致性、图形符号元素的统一性、图形符号寓意的同一性、图形符号外观(色彩、大小、比例)的整体性,以确保导识系统图形符号标准化得以实现。
3.2 地域差异化
符号的象征意义在于表达事物在特定空间意象、独特地域文脉、特殊历史意蕴等中约定俗成的特事特例。利用符号的象征意义把符号的基本功能性和其普遍意义用于独特的空间设计当中,使其与其他同类空间的导识符号系统区别开来,达到立意新颖、风格独特、并保持与相应的历史文化传承的一致性。
导识系统的图形符号设计应当遵循“求同存异”的思想,“同”是“统一识别的功能性”,“异”是“地域性文化的差异性”.图形符号的差异性设计是指遵循图形符号基本的功能“统一识别”为基础,设计出符合当地文化,融合所在空间环境导识标识。做到导识图形符号规划和设计与建筑空间环境协调统一;做到导识标识设计合理有规划的整体布局;做到把当地的特殊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文脉等与导识标识系统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3.3 导识可读性
图形符号设计不论是完全遵循国际标准化,还是与标新立异的差异化设计结合都应当满足导识的基本功能为前提,那就是图形符号的可读性原则。其要求:(1)简洁性,哈佛大学视觉与环境研究系教授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着的《艺术与视知觉》中指出“简洁可以被描述为一个观者的主观印象和判断,而观者在面对眼前的物象时,毫不费力就可以做此判断”[3].简洁的图形符号能使受众一目了然并理解掌握图形符号的信息内容。(2)易读性,图形符号的易读性能保证受众快捷准确领会标识意义,并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它涉及到图形符号标识的设计元素(如颜色、字体、字间距、箭头、版面形式)等等的设计是否协调统一。(3)布局的科学性,一方面是对导识信息的重组归纳,把多元化的元素有效整理归纳和逻辑化处理,另一方面是信息导识的设置和规划符号人机工程学。如导识符号和标牌设计要根据针对不同受众(行人和车辆应有所区别)来设计其大小,比例。结束语
地铁导识系统的图形符号设计必须遵循的国际标准化与地域差异化并存,满足“统一识别”功能基础上设计蕴含独特地域文化魅力的导识图形符号系统是提升城市品牌形象魅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地铁导识系统设计的有益补充。从符号的意义和形式出发把握好导识系统中图形符号设计的“度”.在满足其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城市文脉和独特个性的图形符号是设计师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意强。图像与语言的转向---后形式主义、图像学与符号学[J].新美术,2005(3)。
[2][德]恩斯特·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第二篇:阆中古城导示设计文化符号论文
阆中古城导示设计文化符号论文
摘要:修建于2300年前的阆中古城,有着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融入地域文化特征的导示文化符号设计,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也是设计人性化的体现。多元化的导示系统不仅丰富了城市的表情,也丰富了多样性城市的内涵。
2013年7月,课题组着重针对阆中古城的上华街、下华街、学道街三条特色街的导示系统中文化符号设计现状进行考察,分析归纳现有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依据符号设计的理论依据,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古城特色街的导示文化符号设计,为阆中古城特色街的文化符号创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设计指导,凸显阆中古城特色街的品质。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古城如今保存下来的古街巷达61条之多,课题组挑选了两类特色街作为考察重点,详细分析现有的导示系统中的文化符号设计,为便为阆中古城特色街文化符号做创新设计。
地理位置及特色分析 1.上华街、下华街 图1 上华街、下华街地图
阆中古城的上华街、下华街因华光楼得名。大东街以下,下新街口至华光楼的短街称“上华街”,华光楼至江边的一段则称“下华街”,(图1)上华街与下华街整条街道全长约111米,街道宽度约为3米左右。阆中古城以华光楼为中心,由大东街、上华街、下华街、上新街、下新街组成古商贸文化街 区,上华街、下华街自古为商旅中枢之地,如今仍然得以延续。
作为阆中古城的商业性街区,上华街与下华街占据良好的地段,借助华光楼这一核心的旅游景点,就地形成以经营日用品、旅游纪念品和古城特产为主的旅游服务,商业与之融为一体,组成了商业性与生活性交混的多功能街区。
2.学道街 图2 学道街地图
与状元街相连的学道街上(图2),存有清代四川贡院、川北道道台衙门,以及正在修建的阆中市博物馆、唐式风格状元府第,是阆中古城的“科举文化特色街区”。街道全长292.33米,宽约3米,为体现阆中浓厚的科举文化内涵核心,学道街两旁多为创意文化艺术店铺,如“木艺堂”、“丹青堂”、“翰墨堂”等,使学道街成为具有浓郁文化意味的特色街道。
2008年古城街区完成了较彻底的整治修葺,为了彰显古城特色,地面铺设了青石板路面,“房檐整齐的瓦当吊檐,檐下灯笼高挂,匾联取代了洋招牌,铺面门板古风重见,尽可能地修旧如旧,再现了古城风貌。”古城街区蕴含的人文内涵、建筑格局,形成了阆中古城丰厚积淀的历史、地域特色。
导示设计现状 规范、系统的导示设计能够为游客提供一种可视、可依、可靠、可信赖的导向信息,使商业街环境秩序化。导示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可以帮助特色街树立统一而富有个性的形象,焕发特色魅力,而文化符号设计则体现人文关怀,营造文化氛围,使设计与街区空间形成合理、舒适、美观的联系,使环境与游客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展现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性。
1.导示设置位置
导示牌是文化符号的设计呈现的载体。上华街、下华街、学道街在主要的交通流点(十字路口、丁字路口)均设置有导示牌。导示牌位置显著、醒目。
2.导示形态
设置的导示牌主要有中型体量导示牌和小型体量导示牌两种类型。在十字路口设置单面中型体量导示牌(图3),在丁字路口则设置单面小型体量导示牌(图4)。中型体量导示牌以立式为主,高度在140cm——170cm之间,导示牌内容为定位景区区域导游地图;小型体量导示牌以立式为主,高度在140cm——160cm之间,内容以展示目的地识别名为主。
图3 中型体量导示牌 图4 小型体量导示牌 图5 特色景点导示牌
此外,在古城的一些特色景点处(华光楼)亦设置单独介绍特色景点为主的立式导示牌。(图5)
3.导示文化符号设计 导示符号信息包含:定位指示街道地图图示;以文字信息为主的目的地名称、简介;安全提醒类的强制性图文信息;显示房间编码的常规辅助信息。
阆中古城有着丰富的文化、地域特点,除了为游客提供信息与沟通的公共标识符号的运用之外,有以下几类文化符号在导示上体现:
(1)地域文化符号。阆中古城的标识彰显了古城三面环水的地理特色,体现出独特风水的古城风貌。
(2)天文文化符号。阆中是“中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阆中古城的建筑构架是按照天文风水学说理论规划营建的”,这一文化特色在中型体量导示牌上借助星宿符号予以体现。
(3)历史文化符号。阆中古城有很多保存很好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如华光楼、中天楼等,导示牌上使用了这些建筑外观剪影符号。
(4)科举文化符号。在学道街的门牌辅助导示上出现笔和书卷符号,以显示其文化特色。(图6)
图6 门牌文化符号设计 4.导示材质
现有的导示牌均采用暗红色或褐色的木质立式造型,但由于材料受环境、时间和气候的影响,部分导示牌表面已产生裂纹,且部分损坏残缺,其颜色亦有所变化,从而使导示牌的符号设计与材质设计在视觉表现上难以吸引人注意。
文化符号设计的改进(1)小型体量导示牌的内容主要为街区名称的文字显示,若配以相关的图形符号,可丰富导示展现。
(2)加强各类导示牌文化符号设计与街区的特色关联性,能提升街区特色文化对游客的视觉吸引力。
(3)文化符号设计在电话亭、休息座椅、垃圾箱、公共卫生间等公共设施的导示上可大范围地体现,形成统一的符号体系。
(4)古城特色景点导示中的历史文化建筑符号需要凸显。作为古城标志性的历史建筑,提高其符号的辨识度和记忆度,可加深游客对这些相似性强但各具特色的建筑的记忆。
(5)将显示房间编码的常规辅助信息(门牌)的导示文化符号设计,融入每一条特色街区,以实现街区间的符号区别。
(6)导示的造型若能在形态、色彩、材质的设计上赋予变化,则更能多元化地展示文化特色。
建议
为城市历史街区作文化符号创新设计,目的是保护、传承其历史文化,重新认识历史街区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将保护和利用相结合,让历史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1)将古城各街区、街道的特色、文化符号进行归纳,作明确分类(如:以华光楼为中心的古商贸街区,以贡院为中心的科举文化街区,以张飞庙为中心的三国文化街区),以便提炼出相关的文化符号;
(2)古城导示系统尊重街区秩序,遵循空间韵律、规则,以景观、街道、巷道为载体,规划好导示的类别、数量和位置,注重突出街道特色;
(3)古城导示系统应通过恰当的色调、图形、材料来把握环境与信息传达的一致性。其文化符号与公共设施(休息座椅、垃圾箱、电话亭、公共卫生间)应保持协调。做到合理、和谐、美观;
(4)古城导示系统中的警示标识、提醒标识要明显,在一些特色景点导示中可加入该景点独有的文化符号设计,与整体导示统一;
(5)可建立一套规范、完整的资料库,包含标准化文字、地图、符号、图形、色谱、材料等可视化元素,增强国内外游客的视觉识别度。
结语
修建于2300年前的阆中古城,有着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融入地域文化特征的导示文化符号设计,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也是设计人性化的体现。多元化的导示系统不仅丰富了城市的表情,也丰富了多样性城市的内涵。从古城的历史文化中寻求灵感的来源,借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现代设计的视觉表现认知,努力实现导示系统功能的合理化、实用的舒适化、空间艺术的人性化,将传统的艺术文化符号注入新的时代审美精神,从传统文化历史中寻找设计新的突破。希望把古城美好的一面更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发扬光大,也希望借此能推动阆中古城的旅游发展,为四川的旅游起到推动作用。
第三篇: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摘 要:探讨开发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系统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VisualBasic编程语言和ACCESS数据库为工具,应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设计开发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系统程序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直接与外业观测电子手簿连接下传原始观测资料、预处理和数据库管理等功能,实现了测量内外业的一体化。系统结构合理、易于维护、利于后继开发,提高监测数据处理的效率、可靠性以及监测数据反馈的及时性,值得类似工程的借鉴。
关键词:地铁隧道;变形监测;管理系统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兴建地铁工程。地铁隧道建造在地质复杂、道路狭窄、地下管线密集、交通繁忙的闹市中心,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无论在施工期还是在运营期都要对其结构进行变形监测,以确保主体结构和周边环境安全。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内容需根据地铁隧道结构设计、国家相关规范和类似工程的变形监测以及当前地铁所处阶段来确定,由规范[1]与文献[2]知,运营期的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区间隧道沉降、隧道与地下车站沉降差异、区间隧道水平位移、隧道相对于地下车站水平位移和断面收敛变形等监测。它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其特点是监测项目多、线路长、测点多、测期频和数据量大,给监测数据处理、分析和资料管理带来了繁琐的工作,该项工作目前仍以手工为主,效率较低,不能及时快速地反馈监测信息。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套高效、使用方便的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监测数据的科学管理及快速分析处理。现阶段国内出现了较多的用于地铁施工期的监测信息管理系统[3-4],这些系统虽然功能比较齐全、运行效率较高,能够很好地满足地铁施工期监测需要,但它主要应用于信息化施工,与运营期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目的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和局限性。而现在国外研究的多为自动化监测系统[5-6],也不适用于目前国内自动化程度较低的地铁隧道监测。
此外,能够用于运营期并符合当前国内地铁隧道结构监测实际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还较为少见。因此,随着国内建成地铁的逐渐增多,开发用于运营期地铁的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变得越来越迫切。为此,根据运营期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内容[1-2]和特点,以isualBasic作为开发工具[7],应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8],以目前较为流行的Access数据库作为系统数据库,设计和开发了用于运营期地铁隧道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监测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可靠性,保证了监测数据反馈的及时性,而且在某城市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投入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1系统的结构
1.1系统数据库结构
变形监测数据库用于存储监测点属性、监测成果等数据信息,是数据管理系统的基础。因此,合理的数据库结构不仅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还有利于系统对数据的管理和高效处理分析。考虑到变形监测成果的特点,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应不仅能满足用户的需要,而且能使系统需求的资源最少,同时还要使数据库中数据冗余度尽量小,以达到结构合理、易于维护等目的[8]。为此,根据变形监测内容,系统数据库设计由如下数据表构成。
1)测段名表:包括测段编号和测段名称两个字段。为便于变形监测分析,在监测中将相邻两个车站之间的隧道划分为一测段,并按车站和车站之间的隧道进行编号,测段名称则根据各个车站或者车站之间隧道的名称而定,监测点的测段属性值直接根据其所在测段来取对应的编号值,方便查询。
2)监测点属性表:包括监测点名、测段、车道、具体位置、里程、材料、布设时间、布设单位、当前状况、用情况、备注等。其中车道为监测点所在的左、右道或上、下行线;具体位置指测点所处具体的空间位置,如地面、地下、高架等;当前状况是指目前监测点的完好情况,也就是可用否;使用情况是指监测时是否使用。
3)沉降监测成果表:包括编号、监测点名、高程、测期、监测时间、备注等。为了遵守数据库键的唯一性原则和方便查询,各个测点的每期编号由测期号与监测点名组成,因而表中将不会出现相同记录,保证了键的唯一性[8]。
4)沉降差异点属性表:除了测段为各个车站编号,其余与监测点属性相同。
5)沉降差异监测成果表:与沉降监测成果表相同。
6)水平位移监测成果表:包括编号、监测点名、X坐标、Y坐标、测期、监测时间、备注等,测点的编号设置与沉降监测成果表相同。
7)水平位移差异监测成果表:与水平位移监测成果表相同。
8)断面收敛变形监测成果表:包括编号、监测点名、直径
1、直径
2、测期、监测时间、备注等,测点的编号设置与沉降监测成果表相同。
在以上各表中,第一个字段为主关键字,各字段值的类型与字节宽度均按照实际所需的最佳值确定,考虑到测段名的繁琐和数据库管理操作的方便迅捷,在数据库管理时将测段名表与其他各表进行关联[8]。
1.2 系统的总体结构
根据地铁隧道变形监测的内容与特点,系统由系统设置、预处理、数据库管理、在线帮助和退出5个模块组成,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2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2.1系统的功能
2.1.1系统设置功能
1)参数设置:设置系统所使用数据库的地址,实现对地铁的不同隧道段监测数据库分别进行管理,同时还可设置显示计算成果的小数位数等参数。
2)用户设置:可以添加用户和更改用户登录密码,防止非系统用户进入破坏数据,保证监测数据的安全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2.1.2预处理功能
1)观测资料整理: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的接口程序实现系统和外业观测电子手簿直接相连,下传原始观测资料,并对其计算处理,得到观测成果数据。
2)粗差检验:对观测成果数据进行检验,剔除不合格数据,保证监测数据的正确可靠,同时将检验后的成果数据录入到数据库中。
3)基准点稳定性检验:检验监测基准点的稳定性,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2.1.3数据库管理功能
1)数据查询:包括属性数据查询和监测成果数据查询。查询属性数据时,可以先对属性数据类别和属性值条件进行选择,同时系统动态搜索出满足条件的测点,然后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结合监测成果条件(前后测期、两期沉降量、两期沉降速率等)查询出满足要求的测点属性信息,实现对不同类监测点在不同监测成果条件下的属性值进行查询。查询监测成果时,可首先对测点的测段、车道、具体位置等测点主要属性值进行选择,然后再对监测成果的测期、两期变化量、累积变化量和变化速率等条件进行设置,查询出满足用户要求的测点成果。在查询出满足要求的数据后,可导入到EXCEL中进行编辑打印。
2)数据录入和添加:包括监测点属性数据录入添加和监测成果数据录入添加两个功能,用于向数据库录入添加监测点属性信息和监测成果数据。设置有手工录入添加和自动导入两种方式,前者直接在程序界面上的相应空格中填入数据值,实现逐点录入;而后者则将文本数据格式或者EXCEL格式的数据自动导入数据库,实现多点自动导入。添加数据时动态显示已添加的数据和添加后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信息,添加完成后可以将已添加的数据导入到EXCEL中进行编辑、打印。在录入添加之前可将所要录入添加的数据按照预定的格式存储在EXCEL或记事本中,随后便可将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
3)数据修改:考虑到操作的规范性,系统只允许对监测点属性进行修改。通过查询所要修改的监测点,对其属性信息进行修改,同时可以动态显示数据库中的监测点属性信息,方便用户及时看到修改结果。
4)数据删除:与数据修改功能相似,通过对数据信息查询后再进行删除,删除前须经确认,然后才能操作,确保准确无误。
5)数据导出:由于在前述操作中已包括本功能,因此系统中无需再单独设此功能模块,避免重复。
2.1.4在线帮助功能
包括帮助目录与帮助主题搜索两个功能,用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在线帮助,以文本和图像的形式对系统进行操作说明,并对常见问题作详细解答。
2.1.5退出功能
退出系统。
2.2系统的特点
1)系统充分利用了先进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克服了传统的监测数据管理存在的数据查询繁琐、处理分析低效等缺陷。
2)系统操作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具有界面友好、操作帮助完善等优点。
3)系统可通过接口程序与外业观测电子手簿相连,下传原始观测资料,并进行计算处理,实现测量内外业一体化。
4)经系统处理的数据成果可直接导入到EX-CEL中,充分利用了EXCEL报表制作的优点,满足了用户对报表格式多样性的要求。
5)监测数据通过系统存入数据库进行管理,使复杂、繁琐的监测数据管理工作变得简单易行,如数据的查询、添加、删除、导入EXCEL等可通过鼠标单击直接实现,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系统采用Windows2000/Me/XP作为操作平台,以桌面式关系型数据库ACCESS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VisualBasic6。0作为开发工具,通过数据库引擎(ADO)[7]与数据库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系统开发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它是根据应用问题所涉及的对象,建立于现实世界的一种软件开发思想[7]。利用该方法的关键是对前端概念的理解,只有当应用领域固有的概念被识别和理解了,才能较好的设计系统的数据结构以及实现其功能。
VisualBasic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图形界面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利用它可开发面向对象的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7]。由于VisualBasic充分利用了Windows的窗口资源,因而开发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美观、简洁。本系统中所使用的菜单、按钮和结果显示等功能方式均以模块化开发实现,有利于系统的后续开发升级。
系统应用过程:首先,按照系统数据库中数据表的字段格式对车站、区间段和监测点进行统一编号、命名和归类,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点属性值,将整理后的测段信息与测点属性数据录入数据库;然后,通过系统的接口程序从外业观测电子手簿下传各期原始观测资料,对其进行预处理后将满足要求的成果数据录入数据库;最后,对监测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计算,分析地铁隧道结构变形情况。该系统在某城市地铁监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实际应用表明:
1)监测数据管理的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应用系统后,数据处理分析所花时间从原先手工进行所需的7d至8d缩短为1d至2d。
2)系统计算准确、成果可靠。
3)系统功能完善,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美观。结 论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是结合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开发的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1)系统应用了先进的ADO数据库开发技术实现了数据库与系统的有机结合,使Access数据库与VisualBasic语言的优势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值得类似系统借鉴。
2)通过实践应用表明该系统功能完善、方便实用、计算准确、数据成果可靠,能够较好地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大大减少了数据管理工作量,提高了效率。
3)系统中测量内外业一体化的实现为地铁隧道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的开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4)系统开发运行的成功为今后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以及地铁安全监测专家系统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64-70.[2]于来法.论地下铁道的变形监测[J].测绘通报,2000(5):13-15.[3]郝传才.地铁施工监测信息系统[J].广东建材,2005(10):83-85.[4]王浩,葛修润,邓建辉,等.隧道施工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1684-1686.[5]TORYK.Multiple-Surveying-RobotSystemforTunnel DeformationMonitoring[EB/OL].http://www.ntu.edu.sg/cee/research/bulletin/2003_2004/pdf/SpatialInfo.pdf.[6]BASSETT,R.H,KIMMANCE,J.P,RASMUSSEN,C.Automatedelectroleveldeformationmonitoring
systemfortunnels[A].ProceedingsofSPIE-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OpticalEngineering[C],17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OpticalFibreSensors,London,2005,London:ThomasTelfordServicesLtd,London,England,2005:168-171.[7]赵斯思.VisualBasic数据库编程技术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8]陈志泊,李冬梅,王春玲.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