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声声慢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篇2:声声慢赏析
声声慢赏析2600字
其实按照一般来说,文学作品好像一个艺术形象,透过语言,在自己心理屏幕上复活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世界。一个生命世界,一个情感世界。而文学赏析成了许多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去研究的必修课。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在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攻陷北宋首都汴京的时候,汉族政权南迁。就是因为这一重大的政治事件在非常广阔的范围内影响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对于文学,同样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李清照的词也以这一重大事件为界线。在其前后明显地有所不同,虽然她对于词的创作,具有传统的看法,因而把她所要反映的严肃重大的题材和主题只写在诗文里,但她和当时多数人所共同感到的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哀,以及她个人所独自感到的既死丈夫、又无儿女、晚年块然独处、辛苦艰难的悲痛,却仍然使得她的词的境界比前扩大,情感比前深沉,成就远远超出了一般女作家的和她自己早期的以写“闺情”为主要内容的作品。
这首词是她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从词意看,当作于赵明诚死后。通篇都写自己的愁怀。她早年的作品也写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这里所写的则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家国兴亡交织在一处之愁,所以使人读后,感受更为深切。
首先起头三句,乍看之下用七组叠字构成,其实是词人在艺术上大胆新奇的创造,为历来的批评家所激赏。如张端义《贵耳集》云:“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张氏指出其好处在于“无斧凿痕”,即很自然,不牵强,当然是对的。元人乔吉《天净沙》云:“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通篇都用叠字组成。陆以湉《冷庐杂识》就曾指出:“不若李之自然妥帖。”《白雨斋词话》更斥为“丑态百出”。严格地说,乔吉此曲,不过是文字游戏而已。
但说此三句“自然妥帖”,“无斧凿痕”,也还是属于技巧的问题。任何文艺技巧,如果不能够为其所要表达的内容服务,即使不能说全无意义,其意义也终归是有限的。所以,它们的好处实质上还在于其有层次、有深浅,能够恰如其分地、成功地表达词人所要表达的难达之情。
在看“寻寻觅觅”四字,劈空而来,似乎难以理解,细加玩索,此乃神来之笔。才知道它们是用来反映心中如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无可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什么别的。它们似乎是遗失了,又似乎本来就没有。这种心情,有点近似姜夔《鹧鸪天》所谓“人间别久不成悲”。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寻寻觅觅”的心思来。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溃、流离的经历、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担承的、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心中如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然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四字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凄凄”一叠,是外之环境与内之心灵相连接的关键,承上启下。在语言习惯上,凄可与冷、清相结合,也可以与惨、戚相结合,从而构成凄冷、凄清、凄惨、凄戚诸词,所以用“凄凄”作为由“冷冷清清”之环境描写过渡到“惨惨戚戚”之心灵描写的媒介,就十分恰当。由此可见,这三句十四字,实分三层,由浅入深,文情并茂。
接着“乍暖”两句,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三杯”两句,本应说借酒浇愁,而愁仍难遣。然而这里也不说明此意,而但言淡酒不足以敌急风。在用意上是含蓄,在行文上是腾挪,而其实仍是上文十四叠字的延伸,所谓情在词外。
“雁过也”三句,将上文含情未说之事,略加点明。正是在这个时候,一群征雁,掠过高空。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蓦然闯入,便打破了当前的孤零死寂,使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却不是喜,而是“伤心”。因为雁到秋天,由北而南,作者也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因而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了。《漱玉词》写雁的有多处,以此与她早年所写《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及南渡前所写《念奴娇》中的“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对照,可以看出,这两首虽也充满离愁,但那离愁中却是含有甜蜜的回忆和相逢的希望的,而本词则表现了一种绝望,一种极度的伤心。
过片直承上来,仰望则见辽天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又却已经憔悴了。在往年,一定是要在它盛开的时候,摘来戴在头上的,而现在,又谁有这种兴会呢?
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所感所闻所见,无往而非使人伤心之事,坐在窗户前面,简直觉得时间这个东西,实在坚固,难以磨损它了。彭孙《金粟词话》云:“李易安‘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所论极是。这个“黑”字,是个险韵,极其难押,而这里却押得既稳妥,又自然。在整个宋词中,恐怕只有辛弃疾《贺新郎》中的“马上琵琶关塞黑”一句,可以与之比美。
最后“梧桐”两句是说,即使挨到黄昏,秋雨梧桐,也只有更添愁思,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意。“细雨”的“点点滴滴”,正是只有在极其寂静的环境中“守着窗儿”才能听到的一种微弱而又凄凉的声音;而对于一个伤心的人来说,则它们不但滴向耳里,而且滴向心头。整个黄昏,就是这么点点滴滴,什么时候才得完结呢?还要多久才能滴到天黑呢?天黑以后,不还是这么滴下去吗?这就逼出结句来:这许多情况,难道是“一个愁字”能够包括得了的?(“这次第”犹言这种情况,或这般光景,宋人口语。)文外有多少难言之隐在内。
此词之作,是由于心中有无限痛楚抑郁之情,从内心喷薄而出,虽有奇思妙语,而并非刻意求工,故反而自然深切动人。陈廷焯《云韶集》说它“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正因为并非刻意求工,“一片神行”才是可能的。
篇3:声声慢和赏析
声声慢和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①,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乍暖还寒③时候,最难将息④。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⑤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⑥,如今有谁堪⑦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⑧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⑨,怎一个愁字了得?
①、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②、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忽暖忽寒。指秋天的天气。
④、休养,调理。
⑤、对付,抵挡。
⑥、极。表示程度极高。
⑦、可。
⑧、怎么,怎样。
⑨、情形,光景。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这一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词人之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啊。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上片的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威威”,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结果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然而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联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安宁而美满的,而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形与“乍暖还寒”的天气是多么相像啊,它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怎么办?只有借酒驱寒,借酒浇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欲以酒暖身,借酒浇愁,可是酒的滋味却又那么淡。“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是酒淡吗?不是。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李清照在前期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也写到过为驱寒消愁曾饮酒之事,然而却是“浓睡不消残酒“。酒力显得那么大,让作者浓浓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下去,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年青贵族女子的闲愁,闲愁不痛,所以才会有“浓睡不消残酒”之说。两相对比,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本欲借酒浇愁,可谁想“举杯消愁愁更愁”,反而勾来了自己一阵阵的伤心,正当作者独自对酒伤心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尤其是“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满地黄花堆积,慌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三句话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是爱花的.,在过去有丈夫为她摘花,但是在这残秋之季,作者所见、所感却是: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丈夫不在了,只能看着它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更进一步抒写作者寂寞难耐的痛苦。常言说“人老伯孤独”,更何况作者是位感情丰富的文人,这样独守窗前,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况自是令作者甚感凄凉、惨淡和愁苦的,可怎么捱到天黑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里作者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像出,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即这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写得尽呢!这是对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正如她的词作《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所写:“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欲说又休,罢、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党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篇4:《声声慢》全文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赏析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威威”,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结果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然而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联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安宁而美满的,而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形与“乍暖还寒”的天气是多么相像啊,它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怎么办?只有借酒驱寒,借酒浇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欲以酒暖身,借酒浇愁,可是酒的滋味却又那么淡。“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是酒淡吗?不是。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李清照在前期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也写到过为驱寒消愁曾饮酒之事,然而却是“浓睡不消残酒“。酒力显得那么大,让作者浓浓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下去,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年青贵族女子的闲愁,闲愁不痛,所以才会有“浓睡不消残酒”之说。两相对比,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本欲借酒浇愁,可谁想“举杯消愁愁更愁”,反而勾来了自己一阵阵的伤心,正当作者独自对酒伤心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尤其是“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满地黄花堆积,慌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三句话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是爱花的,在过去有丈夫为她摘花,但是在这残秋之季,作者所见、所感却是: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丈夫不在了,只能看着它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更进一步抒写作者寂寞难耐的痛苦。常言说“人老伯孤独”,更何况作者是位感情丰富的文人,这样独守窗前,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况自是令作者甚感凄凉、惨淡和愁苦的,可怎么捱到天黑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里作者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像出,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即这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写得尽呢!这是对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正如她的词作《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所写:“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欲说又休,罢、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党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篇5:《声声慢》赏析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
(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伤心难过。
(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安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安慰了,使我伤心。
(三)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黄色的。“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损,煞,是说憔悴得很。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谁”,指自己。“堪”,能够,经得起。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坐在窗边,象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词人,情何以堪?所以词人最后冲口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
词的语言通俗平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声声慢》词调可押平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
篇6:《声声慢》经典赏析
《声声慢》经典赏析
赏析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这首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这首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这首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这首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这首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这首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这首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这首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
(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伤心难过。
(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安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安慰了,使我伤心。
(三)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这首词的下片承接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黄色的。“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损,煞,是说憔悴得很。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谁”,指自己。“堪”,能够,经得起。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坐在窗边,象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这首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这首词人,情何以堪?所以这首词人最后冲口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这首词中诉说了这首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这首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这首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这首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
这首词的语言通俗平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声声慢》这首词调可押平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这首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
李清照信息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这首词人,婉约这首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这首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这首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这首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这首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这首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这首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这首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黄升《花庵这首词选》称有《漱玉这首词》3卷。《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这首词》6卷。都久已不传。现存的诗文及这首词集是后人所辑。四印斋本有《漱玉这首词》1卷,李文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但其中所收这首词多有赝品。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这首词》中的《漱玉这首词》收有60首。今人孔凡礼《全宋这首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这首词。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篇7:声声慢赏析
声声慢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篇8:声声慢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但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几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这个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篇9:赏析《声声慢》
赏析《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翻译:
我到处寻寻找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时节,是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又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
大雁飞过之时,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
满地的黄花堆积着,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
我独自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
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时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么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
赏析
唐宋古文家素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之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是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了,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其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篇10:声声慢赏析
在靖康之变后,李清照面对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在这个悲惨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乍看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终于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主要从一个人寻觅无着,但是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无形中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我们从“守著窗儿”以下可以看出,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篇11:声声慢赏析
声声慢赏析推荐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李清照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李清照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李清照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李清照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李清照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伤心难过。(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安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安慰了,使我伤心。(三)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黄色的。“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损,煞,是说憔悴得很。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谁”,指自己。“堪”,能够,经得起。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坐在窗边,象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李清照,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李清照,情何以堪?所以李清照最后冲口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李清照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
词的语言通俗平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声声慢》词调可押平声韵,也可押入声韵,李清照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
篇12:声声慢赏析
声声慢赏析200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
赏析
开篇的“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这种心情,有点近似姜爱的所谓“人间别久不成悲”。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寻寻觅觅”的心思来。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开头王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乍暖”两句,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接下来,说借酒浇愁,言谈酒不足以敌急风。其实,这仍是开头三句的延伸。所谓情在词外。“雁过也”三句,将上文含情未说之事略加点明。正是此时,一群征雁掠过高空,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不是喜,却是“伤心”。“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过片直承上文。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曾经开得极其茂盛,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搞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极点。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一紧接着,梧桐叶落,秋色愁人,细雨靡靡,更添愁绪。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最后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
延伸阅读(英语版):
The “looking and searching” of the opening begins to reflect the lost mental state of the person. The environment is lonely, the mood is empty, cannot be put to rest, just like something has been thrown away. It could have been a life in exile, maybe a husband's love. This kind of mood, a bit similar to the so-called “human life is not sad”. This, however, can not but produce a kind of “searching and searching” mind. If there is a loss in your heart, you will get nothing but nothing, and you will get nothing but emptiness. This refers to the environment, also implies the mood, or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infection to the heart, from the outside. Then “misery and misery” is the depiction of feelings. From the cold and clear environment to the miserable soul. The beginning of the wang sentence, from the shallow depth, the literary and emotional description of the heroine's lonely and desolate mood. “At first warm”, it should be said that the environment is bad, the mood is very bad, the body also feels difficult to adapt. However, the situation is not clear, the heart is sad, but only to the weather “warm to the cold”. Next, say to borrow wine to drown sorrow, talk wine is not enough enemy urgent wind. In fact, it is still an extension of the first three sentences. The so-called love is outside the word. “The wild goose also” three sentences, the above meaning not to say a little bit clear. It is at this time that a flock of wild geese fly high in the sky, in the urgent wind, light wine, and melancholy situation, their copy of the intrusion, not joy, but “sad”. The “old acquaintance” meeting in the foreign land, making this kind of debt collection together, added the sense of the end of the word.
The film is straight ahead. Look up at the sky over the geese, overlooking the ground is full of debris. The chrysanthemum was once flourishing and piled up on the branches, but now it was worn down. In previous years, it was necessary to wear it when it was in full bloom. Now, who has the interest? The only thing that can be seen is the quenching of flowers. A hasty breeze deceives people, weak wine is useless, the goose meets old knowledge, the chrysanthemum troubles new sorrow. “How dark was it, by the window?” How can I get to the sky by leaning against the window? It's really bitter. How will the long night be spent? Soon after, the leaves of the wutong leaves, the autumn melancholy people, the drizzle, the slow, more melancholy. Here the desolate scenery and the bitter mood blend together, make the word artistic conception more far-reaching.
The last sentence, summed up above, is to say that in “sorrow” but another layer of meaning: “this second, how a sad word!” “The third word is extremely powerful, a collection of the above scenarios; ”Why a sad word“ and let go of one step, opened up a kind of implicit state, let people imagine, thought-provoking. The word person is full of paper whimpering, the pen writes sorrow here besides the sadness and joy, the spring sadness and the sadness of a kind of personal worry, more the time, the nation, the country ”the public“ worry in.
篇13:李清照声声慢赏析简短
《声声慢》又名《胜胜慢》,清照这首词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不能列入婉约体。这首作法独特的词,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赋。
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从全词意境来看,应该是“晓”字。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句是说借酒无法消愁“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
“守著窗儿”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句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篇14:《声声慢》李清照赏析
《声声慢》李清照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qī)。乍暖还寒⑴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译文】
如同是丢了什么,我在苦苦寻觅。只见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使我的心情更加愁苦悲戚。忽冷忽热的气候,最难保养身体。虽然喝了几杯淡酒,也无法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气。正在伤心的时候,又有一群大雁,向南飞去。那身影,那叫声,却是旧时的相识。
满地上落花堆积,菊花已经枯黄陨落,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守着窗户独坐,梧桐叶片落下的水滴,声声入耳,令人心碎,此情此景,又怎是一个愁字概括了得?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李清照集校注》,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词牌介绍】
《声声慢》原名《胜胜慢》。据传蒋捷用此调咏秋声,全词都以“声”字押韵,改为《声声慢》。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按《词谱》所说,平韵体以晁补之、吴文英词为正体,晁词九十九字,前片九句四平韵,后片八句四平韵;吴词九十七字,前片十句四平韵,后片八句四平韵。仄韵体(一般押入声)以高观国词为正体,九十七字,句读与吴文英词相同。李清照这首词则为前后片各五仄韵。另有九十六字、九十八字体。用“仙吕调”。又名《人在楼上》、《神光灿》、《寒松叹》、《凤求凰》等。
李清照的经典之作《声声慢》英译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The weather, now warm, now cold,
Makes it harder
Then ever to forget!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How can a few cups of thin wine
Bring warmth against
The chilly winds of sunset?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I recognize the geese flying overhead:
My old friends,
Bring not the old memories back!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Let fallen flowers lie where they fall.
To what purpose and for whom should I decorate?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By the window shut,
Guarding it alone,
To see the sky has turned to black!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And the drizzle on the kola nut
Keeps on droning:
Pit-a-pat, pit-a-pat!【2】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Is this the kind of mood and moment
To be expresses
By one word ”sad?“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dim,暗淡的,昏暗的;模糊的。dense,稠密的;浓厚的;愚钝的。dull,阴暗的。damp,dank,**的。
【2】drizzle, 毛毛细雨。
kola nut, 可乐果,南美的一种植物,在这里应该就是指梧桐吧。
droning, adj. noisy like the sound of a bee. 发出嗡嗡声的。声音低沉单调的。
篇15: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篇16:声声慢全文注释及赏析
声声慢全文注释及赏析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声声慢全文注释及赏析,我们来看看。
赏析
李清照在写这首词的时候丈夫已经去世了,本来丈夫的去世对她就构成了致命的打击,因为她夫妻两感情至深,在事业和追求上又是难得的同志。可现在不只是她丈夫的去世,动荡的时局使她连孤独悲凉但是总还安稳的生活都过不上。
她一个弱女人家独身一人无依无靠却又四处奔逃,这对她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巨大的摧残。可以说在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之后李清照活着就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了,她没有了快乐和希望,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等待着日子的流逝。在这种情况下日子是多么难过啊,俗话说不怕钱少就怕没事做。没钱可以少吃点吃苦点还能活下来,可是没事情做就会把人给无聊死了,所以在现实中很多无所事事的富家子弟都有酗酒吸毒等对身体不负责任的爱好。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说,李清照为了能活下去她现在能做的事就是思念自己的丈夫和打发无聊。
于是又恰恰在一个乍暖还寒满地黄花堆积细雨飘洒的黄昏里,《声声慢》这首词诞生了,是在多种外界因素偶然集中到一起而造就的。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首词,它是一首以作者打发无聊寄托思念为功利的作品。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把自己两种感情——思念和无聊——交替抒发的,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开篇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就把全诗的感情基调奠定下来了。“寻寻觅觅”一句让我们感到作者似乎在寻觅什么但又什么也寻觅不到我空虚心境。为什么会给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呢,因为她在这用了叠字的手法。“寻觅”本身就是一个动词,这个动词的宾语应该是主语动作的目的。寻觅什么,它必须得有一个表目的的宾语紧跟其后。但现在成了叠词变为“寻寻觅觅”,这本身已经是一个新的词组了,像一个成语一样,可以没有主谓宾等句子成分而单独代表某种意义。正因为在它后面无法加入宾语,所以在这里我们读着这个词的时候就可感受到作者终日徘徊而又无所收获的心情。那么作者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寻寻觅觅”的呢,接下来它用了第二组叠词“冷冷清清”做了说明。
“冷清”这个词通常是表示环境清净但人却感到孤独的心境,它是一个修饰内心的形容词,但在这里除了表内心外也表环境的寒冷,后面一句“乍暖还寒时候”是对这句的的解释。这组叠词不同于第一组是它加深了词义的程度,表达了内心孤独和气温的冰冷。可见作者在如此的环境下去“寻寻觅觅”是怎样的状况呀,这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当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幸好作者在接下来说出了我们想要表达却又无法表达的感受,这就是第三组叠词“凄凄惨惨戚戚”的出现,它是前面两组叠词共同糅合而产生的结果,它在这里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是读者的心声。在这一句里又包括了三小组叠词,从意义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构是递进的结构关系,“凄凄”、“惨惨”、“戚戚”,一个比一个加深了程度,到最后终于把作者那种内心的情感推向了及至。
全词的基调铺好了就可以开始叙述了,从结构上看我认为这是一篇以叙述为主的抒情词,因为全词真正直接抒情的句子只有两句,一是“凄凄惨惨戚戚”,在她前面的两组还算不上是,第而就是词尾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间的`一大段都可看做是对前一句抒情的陈述同时又是给再一次——最后一句——抒情所做的叙述铺垫。我们可以这样看待作者的感情线索,悲——愁,全词就两词抒情,第一次是对实在空虚的生活的感慨,接下来是叙述自己的为什么这样,这样的叙述累计到了最后终于看清的生活的本质——愁,于是再次宣泄了一次内心的感情,这一次要比前一次更深,因为知道了愁的原由,便显得更理直气壮了。在这里难得的是作者的再一次爆发给人的感觉是恰倒好处,作者的叙述和事情配合得恰如其分,就算作者没写出最后一句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在这个地方应该加入什么,对了就是喊上那么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可以看出作者词作的功力,也可看到《声声慢》这首词牌是抒发作者此时心情的最适合不过的形式了,可见感觉好的词人都能选择最合适的词牌进行表达。
全文基本介绍
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作品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