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一节完整的课堂过程结束后,通过自我总结和反思,将自己所授的本节课中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记录,下面给大家分享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借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的教学反思1
转眼间,一学期工作已经结束,我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也暂告一段落。现将这一学期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如下:
一、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堂课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
二、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教学中,针对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古诗文诵读积极性,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美的古诗文,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多读多想,并且要求学生在日记中写学完古诗、课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为前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强化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勇于质疑,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努力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五、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另外,我采用旧教材,新教法,注重学法。变满堂问式教学为学生自由发展式教学。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迸发学生好学的火花。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课堂教学方面也有一些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做一名更优秀的语文教师。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的教学反思2期末考试已临近,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将画上句号。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现对本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回顾反思:
一、精心制订教学计划。
开学前根据课标的要求,新教材的编写特点,结合本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全面系统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按照学校的统一时间安排,合理设定了教学进度;根据本册教材的训练重点,规定了总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形成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从内容提要中体会思想,分清文章主次。会听、会说、会写、会阅读。
对不同的课文明确了重难点。教学计划使整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在预定的安排下,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安排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古诗教学,就采用了看图与学文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每首诗的中心思想。《小草之歌》一文就用情感引读法,激发学生不同的情感,让他们感悟、想象、思索,达到教学目标。还有些自由诗,散文类的文章,就用朗读为主,体会文章的内容,自学完成教学目标。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用最简单、最恰当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三、注意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正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天放学时都为学习布置具体预习任务,并适时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新课授完,必要求复习。用小组长检查,教师抽捡的方法进行督促。通过一段时间,学生知道该如何预习了,也能自觉复习啦。
2、正确的上课方法。“该说时就说,该听时就听,该写时就写”,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
3、写工整字,做规范作业。强调文字书写的重要性,并适时进行写字训练与指导。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使学生的字越来越漂亮,作业越来越规范、美观。结合我小语组的“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和表彰。
四、针对本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语文方面的弱点重点突破。
1、汉语拼音。
利用早读,教学生字时等一切可得用的一切时间,进行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字词记忆。
从开学起,坚持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进行读写、听写。
3、课文朗读。
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并多次组织朗读课文、诗词的比赛。
4、阅读。
从平时上课到考试,刻意让学生进行阅读的训练,多思考,多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水平。为进一步攻破这一难点,也为了增加课外阅读量,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专门进行阅读训练。
五、认真抓语文知识的积累
1、每位学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将所学课文,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喜欢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进行摘抄记录。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2、课前朗读古诗词。提高学生对古文化的感悟能力,并进行记忆积累。
六、所取成绩。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圆满完成了开学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2、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所提高。
3、学生的语言积累有所增加。
4、学生朗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朗读时能把握感情,有节奏,有停顿。
七、存在问题。
1、没有能全面,多层次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2、作文水平整体偏低,指导训练力度不够。
3、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因素,比如:学生积极性没有提高,在课堂上有时学生不能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教学方法上还没有掌握课改后的教学要求,还应从多方面去激发学生兴趣;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应加强培养。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还应多花时间寻求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的教学反思3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年的工作。本学期我担任两个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回顾这一学年,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年的工作进行反思,借以促进提高。
一、了解班级语文水平的实际情况。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语文语感教学的功能相对要难得多。另一方面,四(2)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优秀生比四(3)班相对多一些,而四(3)班学生上课不是很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阅读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学生理解李博士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重知识迁移重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有意让学生将课外学到的词语迁移到课堂学习中来,进行展示、交流,这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养成随时积累的好习惯!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为此我还特意和四(2)班的同学上了一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在阅读中丰富知识。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的教学反思4一个学期转瞬即逝,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反思。
一、成功之处
本学期,语文教学中摸索了不少的成功经验:
1、字词教学
注重了字词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读、写、说、比,提高了字词学习的效率,增强了学生字词学习的兴趣。读,就是朗读,放声的、有感情地读,读出学生的理解;写,就是正确、优美的书写,要求学生做到字有字距,行有行距,规范、正确、尽量做到美观;说,就是运用词语说话,一句可以,两句也可以,准确、流畅的表述就可以;比,即各小组之间的竞赛,同学之间的竞赛,看谁掌握的字词多,谁写的美,谁说的好,优秀的要张榜公布,并加分表扬。本册书中生字表一、二400个生字同学们大都掌握的比较好,能初步的运用,写字也开始注意美观了。同以前的一味的写念背相比,效率高了,兴趣更加浓厚了。
2、阅读理解
从平时上课到考试,刻意让学生进行阅读的训练,多思考,多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水平。为进一步攻破这一难点,也为了增加课外阅读量,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专门进行阅读训练。
3、后进生的指导
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我制定了一些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各找了位优秀的学生,实行“一帮一”。有好几个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作业经常拖拖拉拉,不能按时完成。后来在小老师的帮助下,学习主动性越来越强。
二、不足之处
1、朗读指导没有跟上。学生朗读课文的语调、语气、停顿、轻重音的处理等同其他班级的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学生的齐读,听起来像是唱,又像是数数,一个个字词都读开了,根本没有什么感情可言。这也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没有能全面,多层次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教学工作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不断的总结和反思中进行的,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的经验。我相信时间能验证一切,通过我的努力,学生的语文学习会越来越好的。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的教学反思5时光飞逝,转眼一学期已临近尾声。回顾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也从日常的教学中发现了一个个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的不足。为了在下学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能够更好的教导学生,特做了以下反思。
主要成绩:
一:在本学期,我坚持让同学们每日练一篇字,现大部分同学的字迹较学期伊始工整了很多。语文教学不但要教会同学们写,更要教会同学们写好字。为了应付繁重的学习任务,学生们的字总是潦草不端正,歪歪扭扭,也没有较好的书面写字的习惯。因此,在本学期,我坚持让同学们练字写字,作业本一定要保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通过一个学期坚持不泄的训练,我班大部分同学的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养成了同学们坚持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写日记不但能够帮助同学们记载一天中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还能锻炼同学们遣词造句的能力。在本学期,我坚持让学生每日一记,经过一学期的坚持,同学们遣词造句的能力较之先前已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培养了同学们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调动了学生们学习语文和写作的兴趣。
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虽然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学生不能及时的完成任务跟上教学进度,成绩下滑。
二:四年级语文注重的是词、句、段落的理解,但是由于地处乡镇,能够阅读的书籍有限,因此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都非常弱,不能很好的抓住一篇文章的重点。由此也导致语文的学习困难重重。
三:四年级语文要开始从读到写,同学们应该经过一学期的学期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但是,我班同学的写作能力不强,对于句子、词语的理解不够,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也不够,最重要的是,学生们日常交流都是使用方言,因此也经常把地方性的方言写进了作文里。因此,写出来的作文经常词句不通。
改进的方法:
一:加强对个别成绩较弱的学生单独辅导,经常和这部分学生的家长沟通,做到良好的家校合作,共同帮助这部分学生学习。
二:鼓励同学们多读课外书,举办班级图书管和图书会,鼓励大家把自己的课外书籍带到学校中来,互相交换读。以此来提高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倡导同学们在学校多讲普通话,不讲方言,多用普通话读书,写作。坚持写日记,写作文。培养同学们写作的兴趣,养成写作的好习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努力专研教法学法,使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上 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上教学反思
《观潮》教学反思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在生活经验上的不足,可以借助情景模拟,情景再现,让学生的各个感官得到满足,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与理解,也能运用自己所获得的这种经验感受,去理解作者当时的感受,情感。
在教学《观潮》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借助多媒体展现大潮,体味它的壮观。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真实画面会带给学生真切的感受,学生的想象毕竟狭窄。语言文字能不能在头脑中生成画面,生活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农村的孩子,见识少,缺少那种生活的体验,想象对他们来说就困难了。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钱塘江大潮是陌生的。光从文字中去感悟显得有些空洞,因此,在教学开始,我先播放多媒体让学生随我一起观看大潮,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形成对大潮的第一印象。之后在教学重点段落“潮来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录像片段,然后再来用心朗读课文,把自己观察到的情景读出来,这样很快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领悟文章美的蕴意,使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也真正感悟到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当然,上课的问题也不少。比如,课文读得不够,有些地方学生读得不好,没有气势,教师范读效果不佳。我想当时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范读,让学生体会大潮的气势效果会好得多。
因此,语文教学要运用多媒体,用直观的感受去体会作者文字的描述,与作者当时的情感产生共鸣,升华自己的情感,这样语文的学习就不难了。我们现在的学校正给我们创造了这样有利的条件,各科教师们都应抓住机会,恰当运用多媒体,让我们的课生动起来,活泼起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各门科目都想学,乐学.《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本篇课文是阅读课文,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老师先提出问题: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最后全班交流反馈,老师相机归纳总结。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特别是创设情境,那绝对是多媒体的拿手好戏。因此,教学伊始,我就利用课件播放大榕树的录像,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特别是在感受大榕树的树根和大榕树茂盛的枝叶时,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有了较为直观的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句子来感悟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凝练,体会大榕树的美。再如在教学大榕树上鸟儿纷飞的场景时,我又借助课件播放群鸟在大榕树上活动的录像,展示鸟的天堂鸟儿翻飞,鸟声悠扬,令人目不暇接的热闹景象,真实地再现了众鸟纷飞的欢闹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满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你看到鸟儿们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这样既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鸟儿在大榕树上的快乐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说话能力。(2)、利用教师的导语,创设情境:
上次听了王爱军老师的讲座后,我深受启发,觉得老师的导语在创设情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也开始尝试着采用多元化的具有启发式的导语,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如在引入第三段时,我就采用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这枝叶繁茂的大榕树,相信这么茂盛的大榕树一定会招引——许多鸟儿,是呀,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明媚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此时,又看到了什么呢?
二、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于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也提倡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多引导学生去读课文,通过读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文章的意境。如在教学感悟大榕树的美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整体感知,然后抓重点句,谈感悟,我就引导学生找作者赞美大榕树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榕树的美,再组织学生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勃勃生机的大榕树。而在教学第三段时,在观看了录像后,让学生说说这一次的鸟的天堂给你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学生抓住重点句“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从鸟的品种多,鸟的活动多来体会鸟儿欢闹的场面。
三、引导质疑,鼓励多元化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教材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是灌输给学生“死”的知识,而是通过学生的努力去学到真正有用的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活”的知识。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之“疑”,是仔细阅读课文的产物,教师应鼓励提倡。因此,在教学“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句时,我就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这句话,你还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课外延伸,激发情感:
由于本篇课文,在写鸟儿热闹欢腾的场面中,学生只能感受到鸟的多,而对于鸟儿们在大榕树上生活得怎样快乐有一定的难度,这样一来,让学生感受到“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显得难上加难。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设想象,联想之桥,创设发现空间,提供创造平台。为此,我在学习了鸟儿热闹的场面后,就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鸟儿们在大榕树上快活生长的场面,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有话可说,通过说话训练让学生真正感受鸟儿们快乐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接着又我让学生说“假如我就是这只小画眉,此时此刻你想告诉大家什么?”这样学生对榕树赞美之情,就自然流露。
《火烧云》教学反思
在《火烧云》的教学过程中,我站在教师的立场,理应引导学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产生了各种教学设想,看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否能造成思维活跃,情绪欢快的课堂气氛。为这一教学,我在课堂中安排了四项词语练习:
一、用“烧”和用“红”进行比较
我问:“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字改成“红”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红”字,而用“烧”字呢?这个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一学生说:“句中也有‘红通通’一词,用了‘红’字就重复了。”一学生说:“课题是《火烧云》,用‘烧’字起点题作用。”另一学生又说:“用了‘烧’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应。”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要营造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其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难易适度,是否有足够的思考价值,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我提出了用“烧”和“红”比较的问题,在课堂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二、说说火烧云的其他名称
我提出:“火烧云还有其他名称吗?”这一问题一出现,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抢着说:“朝霞、晚霞、云霞、彩霞、红霞。”这也是词语的训练这一设计是我让学生加深对“霞”、“朝”、“晚”等字字义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三、用仿“红通通”的形式讲颜色
我问学生:“作者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你们能试着说这些颜色吗?”同学们有的说“红通通”、“金灿灿”,也有的说 “葡萄灰”、“茄子紫”、“梨黄”,还有的说“白茫茫”、“灰蒙蒙”等,当学生说到“白茫茫”、“灰蒙蒙”两词时,我告诉学生,这两个词从词的结构来说是对的,但跟火烧云的实际不相符。这种词语训练的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要求具体,方式新颖。
四、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的某种变化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这一问后,一同学答道:“五颜六色、变化莫测。”这时我继续追问:“你又能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学生回答:“千姿百态、瞬间万变。”就这样,我用“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火烧云这三个方面的景象显示出共同的特点,这样一来,教学思路清晰,学生获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这些练习,学生却很感兴趣,发言兴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还在课文结束后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要求仿照课文说说火烧云的形状,这项练习,仿中有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因而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欲望不止。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下面我以习作为例。习作要求是按一定的顺序写校园里的景物,或者别处的景物,还可以写写发生在校园里的难忘的事。我们就先来选择写写我们朝夕相处的校园。
先带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选定自己喜欢的一处地方驻足观察、思考,完成片断练习。片断内容可以是细致地景物描写,也可以写写发生在此地的一件事情。然后,全班评改。评改要求:景物描写的过程中,是否抓住了主要景物来描写,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描写方法(描写方法已在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一栏中有体验、有训练);事件记叙的过程中,是否与此地的景物、环境有所联系。最后,让学生选择经典的片断再次游览校园,列出游览的先后顺序,加上开头和结尾,将精彩片断连成篇。
这样的习作指导重在作文的二次生成。教学时以过程性评价或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我认为,在开放的作文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唤醒自我、提升自我、解放自我──“我手写我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用真实的笔触表现生活,表现自我。以生活为主线,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作为张扬学生个性的源泉。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学生乐于探究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个性品质。
语文园地的教学要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学的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如何开发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动,实现教学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实现教学时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生活化。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实践的。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经过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平日爱画画的特点,我决定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谁知我的这一想法竟然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证。由此,使我深深地领悟到简笔画、肢体语言的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简笔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便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我放足时间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朗读反复琢磨,寻找自己画上的不足。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地朗读起来,他们紧锁眉头细细斟酌,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二、巧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想到这儿,我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学生由原来误认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
由此可见,恰到好处的运用简笔画、肢体演示,能降低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难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1、以图促文,文意生辉
在讲解蟋蟀的住宅特点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5、6、7自然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然后通过“寻找蟋蟀真正的家”评画活动调动学生的探究欲。通过四幅画的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或多或少的加强了对蟋蟀住宅特点的了解,最后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些特点进行概括和归纳。这种活动表面上是评画,实际上是学文。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饶有兴趣的评讲,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伟大的工程”这句话的含义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古今中外人类所创造的一些伟大的工程图片。在轻松的乐曲中,学生不仅欣赏到了优美的画面,赞叹人类的智慧和劳动,更多的是从中深刻的领悟到了“蟋蟀的住宅也是靠它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的,同样也是一座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从而对蟋蟀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2、紧贴生活。回归自然
在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思维拓展,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假如你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的住宅设计大赛,你能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吗?广告词要简洁明了,琅琅上口,最好能抓住蟋蟀住宅的特点。”听了我的引导,学生们跃跃欲试,思考交流一会儿后,争先恐后的站起来,绘声绘色的介绍、讲解。他们抓住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构造,通过自己编写广告词形象、生动的描述出来,那一举手一投足的动作神情仿佛自己真的就是一个蟋蟀工程师,完全进入了角色。听得同学也是津津有味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由于形式新颖,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说、大胆说、创造说的兴趣,又容易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任何一节课都是一节遗憾的艺术,它不同于普通的艺术,可以预先一遍又一遍的排演,它潜伏了更多的随机性和多变性,既要有专家般深邃的眼光,又要有逢“场”作戏的应变能力。在我的课中也存在一些美中不足之处。如:在教学“随遇而安”一词时,虽然我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通过引导学生对本段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或者结合生活实际来帮助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感情朗读的训练和对蟋蟀不辞劳苦、不肯随遇而安精神的感悟。另外从整体上看,教师让学生充分研读课文的时间安排较少,学生获得的知识比较零碎。在课堂教学快结束时,教师也没有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概括。
最后,非常感谢迎江区语文教研室给我这次锻炼和施展的机会,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培养。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争取不辜负领导、老师们对我的鼓励和期望。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反思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课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课文中有关的地理知识。这篇课文我连续读了几变后发现学生对文中出现的地理名称及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理解如不结合实物很难清楚。于是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课前准备世界地图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的过程中读懂课文内容,并最终理解魏格纳的假想。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的预习、自读是关键。教学前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要有针对性,如:在地图上找一找巴西与几内亚湾的位置。像魏格纳一样在世界地图上用手指画一画大陆海岸线。说说你对魏格纳假想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在质疑与讨论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3、总结课文时,我让学生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还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口语交际·习作》教学反思
作文的教学在本次值得反思,我提前一周让学生收集自己曾经旅游过的景点的资料(这样要求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目标明确的搜集资料,而且有助于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回忆自己当时的亲身经历,为写作选材作准备)并要求制作资料卡,对资料进行初步过滤。接着,我利用连堂进行作文教学,先请了二十多位资料搜集全面的同学把他们想介绍的景点都写上黑板,然后让同学们点名“我想听听某某同学的介绍”,让“小导游”们上台介绍他们的景点,同时,老师相机在一旁点拨、提问,有意引导同学留意选材。最后,老师才介绍“如何写景”的几种不同结构、方法。
虽然,用了整整两节课来进行作文教学,但我觉得值得,在孩子下笔前进行指导,有助于学生养成下笔三思的作文习惯。
《古诗两首》教学随笔
备课充足,能使上课发挥得更加的好。在备课《游山西村》这首诗时,我就感叹于诗人用词的精炼、准确,仅“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把作者当时由疑惑到惊喜的转变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蕴涵的东西很多,有对美的诠释,不仅景美而且人情更美。
在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质疑,我们班一向走神的戴宁强站起来就问:“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意思?我让学生分解字来解释,“柳暗”柳是指什么?学生回答:“柳树”,“暗”呢?“就是柳树很多,很荫深。”“花明”,学生对这个没有能理解,我引导说春天的鲜花开得怎样,“鲜花一丛丛,颜色很鲜艳”。谁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说?朱劭凯拿起书:“这句诗是说陆游骑着驴走在山间,山一座又一座,水一条又一条,陆游怀疑前面没有路了,忽然他发现柳树荫深,鲜花鲜艳,不远处看到了一个村庄。”我一听,骑驴,就知道他是从看插图知道的,我立即传递给学生另一种学习诗歌的办法,看插图。借助机会,我顺势让学生找找,“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山、水、柳树、花。”我指着诗句轻声地问:“只写了景物吗?有写心情的吗?”学生受到了挑战,悄悄地诵读了诗句,“有,疑字,诗人看到重重山,怀疑没有路了。”我激动地说:“好,读得真认真,再看看,还有吗?”另一个学生说:“老师还有,又字,我体会到了陆游当时看到村庄他很高兴。”“能把高兴换一个词吗?”“惊奇”接近了,又高兴又惊奇,可以说“惊喜”,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体会到了诗人心情的转变过程,我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就是“情景交融”。学生听得特别的认真。平时问题最多的许承硕站起来问:“老师,这句话说诗人去山西村的路上,为什么放在后面写?是不是弄错了。”这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故意说;“是啊,是诗人弄错了吧?同意吗?”学生若有所思地进入了思考,有个同学说:“我不同意,诗人没有写错,他是把他在路上遇到的事情回忆说给山西村的村民听。”说得对啊,其实这是一种倒叙的写法,这样更加的突出了最后两句,我这样一说学生,就联系到上个学期学习的《燕子专列》也是采用了这种写法。
这节课在师生的共同对话中推进了学习的深入,最后结束,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去进行扩诗。
第三篇: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
我在四(1)班执教《巨人的花园》,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赶走孩子,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不让孩子进入花园。但是,从此花园里都是寒冷的冬天。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去,园里立刻有了春意。但巨人再次将孩子们赶出了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一位小男孩的启示下,巨人醒悟了,他立刻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自己比较成功的有三点:
一、注重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在想象中陶冶情操。
我抓住花园情景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人物态度的变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孩子们见到美丽花园时的反应,巨人训斥孩子时的凶恶态度,训斥孩子后花园的荒凉,拆除围墙后花园的和谐,我都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到童话优美的意境中,使之感同身受。
二、关注文本,在对比中感受领会文意。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提示道理。结合课文内容上对比的特点,在教学时,我以“对比”为主线,采用一系列的对比来进行教学:花园里墙里墙外的景象对比,巨人前后的态度对比,拆墙前后的对比,循序渐进,步步进入,最后提示道理。
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我借助课件播放优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花园的美。学生的思维、情绪、想象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学生感受四季美景时,他们看到优美的画面,直接感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课文内容的具体生动,富有真情实感,以达到较佳的效果。
当然,也有很多不足,最大的不足是还舍不得放手,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我应该引导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1、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较浅
这一课堂的语言训练意识较浅,我应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想象画面,读中感悟,以读见悟;应该抓住重点语段,引导点拨学生在细细的品味语言中,在对比朗读、想象说话中,理解童话的内涵。
2、读悟中领会寓意不深
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本,让感悟充盈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心灵的体验,将知识和感深深地植入内心深处。由于时间仓促,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很好的领学生读文本。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读”,是我教学的重要一方面,不是放任自流、毫无目的的读,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循序渐进的零距离读,让学生进入童话的意境,引导他们通过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所负载的内容,体验语言文字所渗透的情感,从而使感悟更深刻、更高效、更有价值。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想象画面,在想象的过程中达到文本与心灵的沟通。只要用心灵去解读文本,通过想象去领悟文本,便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2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怎样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诗歌中的句子,准确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想起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的体会应该是他们通过阅读文本,思考、感悟而得到的。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红军飞夺泸定桥事迹的资料,想通过了解当年的历史,让学生在脑海里构建起形象生动的画面,为情感的流露搭建一个平台。
课堂上,读到描写红军战士英勇作战的小节时,有的孩子开始用课外资料帮助联想。他们的回答中,不仅是对资料的转述,而且与课文结合。这时,一个孩子找到课文中的一个词:“强渡”,并介绍了泸定桥重要的战略位置,从中体会到了红军战士渡河的勇气和决心!听了这个孩子的回答,我表扬了她: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在理解课文时,只有把课外搜集到的资料与课文真正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所以,我乘机和孩子们交流了课外资料的使用问题,让他们懂得了搜集什么样的资料,以及怎样用搜集的资料。我想,罗主任说得好,要注意抓住教学中学生的发言点去引导学生,为我所用;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每一个评价,甚至每一句话都要背下来;教学中不要太琐碎,太细化,要给学生一个整体感,这儿可让学生想象画面,给他一个整体的印象……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3
语文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面对一篇教材,首先要把握的是这篇文章的特色在哪里,可以进行训练的点在哪里?怎样落实“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然而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是个常量,在教学时只能有所舍、才能真正有所得。
所以,在分析教材时,应抓住文本最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教学,进行训练。
本课的语言很有特色,简短的文章,以人物对话的记叙传递了孔圣人深刻的教育思想。我把人文性的落脚点定位于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从中受到教育,并从语言文字中具体感知孔子是个怎样的人物。而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从对话弄清孔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明白他的教育思想道理,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即是教学的难点。
在具体操作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一些语言的精妙之处,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层层深入,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训练和指导。
我以“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指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在文本的深处和细处感悟人物特征,这不仅符合该类课型的特征,又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使文本的“召唤结构”和学生的“阅读期待”相互交融,产生了和谐的共鸣、共振,使课堂极富张力和魅力。
我发现,教学中“静思默想”和“反馈交流”是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孔子的品质的,如果能适当追问,引领学生的感悟走向深入,充分发挥师生对话的作用,就更好了。
语文课堂中的思想教育其实就蕴含在对课文的理解中,对课文的朗读中,蕴含在学生的答题中,让学生在语文训练的同时受到课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就得到了统一。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4
教学反思:
一、朗读,感悟“苦”
语文的生命是读出来,没有了读,语文实际上就是不动的文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越读越深入。如在读“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一段话时,我紧抓一个“笑”字,进行多角度点拨,学生每读完这段话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角,这样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像这样的品读在教学中有多处,我深深觉得,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逐渐加深,感情变得丰富起来,对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二、想象,诉说“苦”
在学生体会了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后,练习填空,让学生发挥想像,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三、讨论,体会“苦”
在第二课时设计中,我紧扣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个关键问题展开课文,1、李时珍为什么要投宿在古寺? 2、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3、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让学生分别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关词句,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时珍的生活做了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个崇高的理想。
另外,在对文章中多处景色描写在教学中显现的略轻些,如在处理时13节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处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导、探究。这样教学过程不留遗憾,却又理解了文本。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5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那么,我要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作为教师要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6
《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撞碎的一件小事,说明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文章语言朴实,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融思想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结合课前的设计和上课的得失,反思如下:
一、检测预习,了解学情。
由于是新接班级,师生都处在磨合期,方法互不适应。为了让预
习有效,我总结了预习方法,并对学生作了指导。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呢?本人认为必须有检查才能督促他们去预习。因此每节课开始都要检测预习情况,从两方面着手: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了解。本节课我的做法则是一查词语,二看理文,三知内容。
二、紧扣课题,展开教学。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诚实与信任》,为什么以此为题呢?我反复研读课文,认为是作者的诚实(主动留下字条要承担责任)和对一个陌生人的信任(留下真实姓名和地址)才赢得了对方的信任的。正因为这样,让学生理解“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就成了课文的难点。在教学中我紧紧扣住课题展开教学,首先抓“诚实”,让学生找出能表现“我”诚实的语句并认真品读,在学生深入理解了“我”的诚实以后,创设情境“假如是你,会怎么做,为什么?”有的说悄悄走开,有的说和作者一样。我继续追问:“你和他素不相识,不怕对方贪财吗?不怕对方敲诈吗?不怕对方狮子大开口吗?”学生很自然地会回答:“因为‘我’信任小红车的主人。”学生一语道破,理解了“信任”在这里的涵义,同时也理解了小红车的主人为之感动的是‘我’的诚实,更是‘我’对他的信任。这样,以题目为突破口,围绕着题目“作文章”,就牢牢把握住了中心。
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体验到课文其中饱含着人文教育“在这世界上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的人生哲理,真正做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拓展延伸,增加容量。
“海量阅读”实验重视拓展性教学,这样做有助于教学的开放,课堂知识的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课堂上的拓展要适度,要以教材为主拓展阅读空间,让学生对材料自主感知,自主发现,再经过组合、内化,从而获得新的经验,发展创新素质,形成自主性人格。学完课文,我请学生们阅读练习六的一个诚信小故事,并作了内容概括和中心的挖掘,完成了课后的要求。在阅读中进一步领悟到“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学生谈完后,我又及时让学生阅读了下面的诚信的短语,通过理解,诚信的可贵和重要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说一说还有什么比金钱更重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友爱 友情 亲情 爱情 时间平安 健康知识 快乐 幸福 和谐 宽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上完这一课,我感觉到我和学生在心灵都接受了一次洗礼,相信我的学生会受益终生的。课堂教学总是遗憾的,由于备课匆忙,教案不熟,驾驭课堂能力不强(反应不灵敏),有的地方放得不开,处理肤浅,未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语不丰富。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7
《泉城》一课是一篇语言非常优美,结构非常清析,层次非常分明的文章,学生学习起来比校容易,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深情朗读能力,但一节下来,好像我的目标并不没有达到。经过同事们评课,我的自评,我觉得倒致这节课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没有真正明确了教学目标,没有真正做放手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学生知道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解决了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资料能解决了的问题不讲。”总而言之,我还是没有真正解读了教材,没有真正明确了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二、自读自解,理解课文,解决问题。
三、汇报交流,加深理解,讨论问题。
四、观看视频,感受文本,培养感情。
五、朗读课文,走进文本,表达感情。
六、课外延伸,激发兴趣,拓展视野。
七、总结全文,交流感受,学有所获。
纵观整个教学环节,问问题出在第三个上面,我总是不放心学生自学理解不了文本,总是一味地把学生往自己的思路上引,总是设好了圈子让学生往里钻,难怪教学环节在这儿出了问题呢。如果重新设计这一堂课的话,我想这样是不是更好点?第一步还是温故知新,引出课题,进而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第二步,学生自由学习,这儿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自学,也可以同桌共学,还可以小组讨论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就知道孩子们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没解决,从而引出第三步,学生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学共同讨论学。如果学生自己学习的效果就很好,第三步则可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让学生在亲身观看了视频以后,说出感受,既而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对泉城的喜爱之情,学生可以用各种方式朗读,从而使课堂创造高潮。第四步则可以让学生当小导游把泉城介绍出来,之后就是课外延伸,总结全文了。这样既有了朗读的时间,也有了说话的空间,课堂气氛也不致于那么压抑了。
“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学会运用,朗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代替作者讲话。”今天我又学到了一个新理,我确实找到了自己的差距,自己工作的问题,在指导学生朗读上,我还得花费一番功夫,四年级,现在做起还为时不晚。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8
最满意的:
1、阅读时,如能把文章所描写的画面再现在脑海里,就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可提高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在教学文中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并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使画面更丰富,仿佛身临其境,真的来到了山上,看到了那美丽、神奇的五彩池,从而欣赏到了形状多样、大小不一、颜色美丽的五彩池,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丽。这样,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感觉语言美,积累语言。本文篇幅短,却把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形象地再现出来。特别是作者来到山上,看到了五彩池的形状多样、大小不一、美丽神奇写得更是形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欣赏这美丽的五彩池。背诵是积累的好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建议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并熟读成诵,从中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好处,个面积累语言。
不满意的:
在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注意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如果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或课文描写的五彩池的美丽,自已画一画,相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弘扬个性,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困难与障碍:
因本校的教学条件有限,假如这一堂课能用上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话,我相信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若能看到多媒体操作下的五彩池,会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感觉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9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反复地阅读课文,懂得全文是围绕“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来写的。紧接着能抓住这句话展开自读探究。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了解到文章是用详实的数据来说明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以及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点。但对于介绍秦兵马俑类型和个性特点这一部分内容,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我只让个别的学生说,教学完本课我认为这种形式并不能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我想在这个环节上如果让学生以填表格的形式来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在教学本课时,因为缺少秦兵马俑的各类图片,学生单单通过读课文,还不能真切地感受到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以及我们国家能拥有这样的意思珍品是多么的了不起。因此在畅谈阅读感受这个环节中,当问到学生:“领略了这么壮观的场面,又欣赏了这么鲜明的形象,大家心中对兵马俑涌起怎样的情感?”时,有个别学生回答:“没有”。我只能建议学生有机会要亲自到西安的秦兵马俑去走一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番。我想如果能找到一些相关的图片对教学效果一定大有帮助。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0
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我选择以歌曲导入,让学生在音乐的情境中直接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从而导入新课简单省时,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二,在学生多种形式阅读之后,以“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爆竹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分别在课文的第几段?”入手,整体学习课文。
其三,从爆竹名字的由来、传说和发展的顺序来分析课文。重点放在爆竹的名字的由来和传说的学习上。在教授以动作结合关键词来学习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叫复述的.同时,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告诉学生像这种有问有答的写作方法叫设问。然后,指导学生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来学习爆竹的传说上。学生掌握了方法,但由于教学内容较多,所以这部分的教学分别找了两名同学来进行复述。
最后,在本课的拓展部分,先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想像未来的爆竹是什么样子的。再以教授学生以编诗的方法,将长文短读。 本节课教学环节紧凑,能够在教学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有时教学语言还欠简练,评价语言还不够及时;对于学生的训练,还应多给待优生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们得到锻炼,尽量关注全体。
今后,我会在教学上多向其他教师学习, 取长补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进一步,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1
读这篇课文时,被文中小姑娘和修鞋老伯伯之间的小故事所吸引,被小姑娘纯真、善良的心灵所打动。在深入阅读时,重点抓住描写小姑娘的心理活动的句子边读边想,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
学习第一部分时,围绕“我是个怎样姑娘?”生自读后画出相关的句子,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交流完后,再通过小姑娘的眼睛“去看看老伯伯留给你们什么印象?”学习第二部分让学生画出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1、“我一愣……一下心脏。”2、“我转回神来……老伯伯的手里。”由于这是难点,教学时我让学生把心理活动和动作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小姑娘的内心想法。学习第三部分时,重点理解“妈妈卡我是个好心肠的小姑娘。”联系上文,绝大多数学生能够体会出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中时刻要提醒学生要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2
《五彩池》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向我们介绍了四川黄龙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而本课的重点也正是让学生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并且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采用默读、自由读、诵读、引读、听读想象等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感受到五彩池的那种美丽与神奇,只是空谈,针对这种现象,我在学生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欣赏一些图片,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
另外,经过对教案的反复斟酌,我发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老师引导的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得不明显,只是被动的跟着老师走,而且我又想起来在去年教研活动时指导老师说过,课前要认真研究课后习题,从课后题入手,综合这两点,我的整节课都是围绕着“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的”这一问题展开的,在上课一开始我便把问题抛出去,让学生通过读、画、说等手段去理解课文。
本篇文章的难点是理解五彩池的池水呈现出多种颜色的原因,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取了让同学们找一位学生作文中不合理的地方,进一步理解五彩池的水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必要条件,是由于池底的石笋,石笋上一层细腻的石粉,以及阳光的照射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三者缺一不可。最后,还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加深学生的理解。
另外,本学期我参与了我校参加区里的比较阅读的课题,通过学习对比较阅读的教学思想有了初步的感悟,这一次也尝试着把比较阅读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我通过第2段描写水池形态的句号和省略号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了五彩池的水池形态不是一种而是,还有很多。另外还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用词要准确。通过比较阅读策略的运用,加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
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能够体会到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 ,并且能够通过“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但是,这节课学生读的还是不够,而且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另外,教师的语言还需规范,随意性比较强,这是我的弱点,我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改正。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3
这真的是一节很“裹筋”的课——以至于,昨天晚上还拉着教研员张老师的电话不放,哇啦哇啦急得不行!
这又是一节很“饱满”的课,字里行间蕴含的东西太多了。文学造诣、思想高度、表达方法、观察视角……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好!都放不下!
结果,就把自己给“裹”进去了——正如刘专家说的那样:这是一节很难上的课,更是一节值得探究的课!
今天,有信请到我们区语文教研员张老师倾力“盘课”,我们可亲可爱的谈主任更是全程组织全程参与,在这样一个联合视导的“大日子”,享此殊荣,真是当之有愧!真心感谢大家,感谢这些发自内心热爱文学,热爱语文教学的专家!像您们学习!像您们致敬!!
课,还有不少要修改的地方。主线明晰了,要舍得大刀阔斧地删减。晚上估计又要开夜车了。呵呵,其实除了“对不起儿子”“对不起老公”“对不起老爸”种种愧疚而外,真的蛮享受这样“炼课”的过程。虽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教”与“学”的过程真的是极富有魅力的。而立之年,只想扎扎实实上好语文课,让更多的孩子因为我们,因为我们的课堂,爱上语文,爱上文学,这种成就感——给我金子也不换呐!
就像昨天,为家里电脑又“发毒”而急火攻心之时,接到久违的李云飞电话,问初中一篇文言文的翻译问题,虽然已不是我的学生,虽然自毕业后从未联系,语文学习上有困惑了,还是找我——那种内心的欣慰啊!
只是,我有多久没给儿子讲睡前故事了一周一月有多久没有洗衣服了一月半年……辛苦我的家人,是你们默默的付出,坚韧的支持,才换来我每天在学校像个“小女超人”一样的超负荷运转。
也感谢理解我工作的家长和孩子们,比如范莹妈妈,总是贴心问一句“杨老师注意身体”,真的很感动——你们的认可,就是我拼命工作的最终动力!
现在是午休时间,感谢我可爱的39个小豆丁们!听说老师要来清查昨天的博客留言了,大家都把自己管理的好好的!超级自觉的那种!我想,大家不仅仅是为了一颗“小星星”,更是把来老师博客学习,上老师博客交流,看成一件非常荣幸非常有趣的事情——谢谢大家,我会努力的!你们也要努力写出更多的好习作,努力像 “练笔之星”们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锻炼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
就到这里吧,再会!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4
今天,上了《小青石》一颗,我感触颇多。
一是虽能够掌握教材的整体,把握教材的主线
小青石最初的理想是什么?小青石的理想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小青石后来的理想又变成了什么?但是在教学时,为了赶时间,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进程,忽视了很多细节,比如:教学生字、词语,本来一带而过,课上临时改变注意要教发瓒、玛瑙、颠簸这几个生字词语,等我在黑板上写了,学生早读好书等在那里,此时拿出已经有些迟了,这样硬插就显得突兀。
二是课堂教育机智还不够,我一心想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牵着学生走,可学生却翩翩不按我的要求去做。
所以那时我就硬把学生给拉回来,却没有即时找原因,为什么学生没有完成我的要求,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比如,让学生找出小青石和小黑石起初的对话,大部分学生都找错了,此时我就慌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于是我又强调一下,起初两个字,终于有学生举手答对了。于是我马上就肯定了那个答案。就接着完成我的教案,其他没有弄懂的,只有湖里糊涂地跟着我走了。
三是对学生的评价语不足。
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是至关重要,好的评价语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愿学乐学。而我今天恰恰没有做好这一点。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积累多学习。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5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四年级的孩子对童话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本篇所讲述的道理浅显易懂,这是我选择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下面就针对自己的教学谈谈感受:
一、课前插曲,自然导入
给学生出示几张童话故事的插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这是哪一篇童话故事。学生的兴趣很浓厚,激起了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回顾
回顾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出示:巨人的花园曾经是一个( )( )( )( )( )的花园,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花园的美丽。
三、研读,感悟巨人的冷酷
先让学生找出原因,学生很轻易找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接着让学生找出表现巨人冷酷、任性的语句,本来我设计的是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气的三句话,但学生却提到了“砌围墙、禁止入内”,于是我把学生的回答加以整合,先出示表现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气的三句话,让学生抓住里面的关键词语“很生气、又发脾气、大声叱责”,理解体会巨人的冷酷。先让三个学生读,在指导后再读,学生竟然读得好像自己就是那冷酷的巨人。然后再找学生表演冷酷的巨人。结合实际,让学生谈感想,学生能充分感知孩子们伤心、难过,似乎巨人与孩子们相遇的情景浮现在我们的面前。并再次出示句子“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让学生再次感知任性、冷酷带来的后果,再次读“唤来寒冬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四、思辨,感受不幸
让学生明白最不幸的是巨人,原因在于“任性、冷酷”,并再次感知“唤来寒冬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让学生找出变化,并明白原因:幸福来源于宽容、善良,愿与人共享美好的东西,并板书“与人共享欢乐”,到此本篇文章的道理也很清晰了!
五、我的感受
本课教学,过程清晰明了,我严格遵循了课程标准,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感知。所以本节课,我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采取了以读代讲,通过读让学生感悟花园的变化,感悟巨人的冷酷,体会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整节课算是成功的,因为学生明白的快乐应该与人分享的道理。
第四篇: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
这一期末成绩均分84。37,比四班高出4分,比第一名低4分,语文教学反思。批改试卷的老师和同年级的老师都夸赞:我们班进步很大。接任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这个班均分倒数第一,比其他班低十几分。如今能取得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我反思这一学期对语文教学做了什么:什么也没做!不但没特别做什么,语文课还少上了几节,要么是排节目,要么是参加活动,交给数学老师了。我们班的后进生两只手抓都抓不过来,我哪有精力一个个给他们补缺补差;我也没有像数学老师那样经常耗在班上一个个面批,也没有像英语老师那样经常把后进生带到办公室补,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只是偶尔象征性地惩罚不写家庭作业的。应该说,我骨子里就是“懒”教师,从教以来,就厌恶把孩子拎到办公室训斥啊、补作业啊。。。。。。。
看上去,我什么都没做。但我也的的确确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在学校的时间都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了。应该说,都渗透在与学生点点滴滴的互动中了。通过这一学期我们的学习成绩,以及这几年的思考,我肯定:让学生健康(包括心理)成长,提高学生的成绩,绝不是靠教师整天耗在学生身上,不是经常把学生拉在自己身边补缺补差,不是一对一面批,也不是大量题海战术。这些只能起到一点点辅助作用,把握不好,反而抑制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厌学。内动力激发出来了,这些教学手段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2
《五彩池》这篇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五彩池神奇的景象”具体描写了五彩池的数量多、形状多、颜色多,同时又揭示出池水鲜艳多彩的成因,让人不由得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因其是一篇选读课文,与课文第一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因此在设计上我从第一单元入手,通过课前准备活动,复习旧知,感受美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导入新课。
在教学课文时,我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去教学。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出自己的感受,找出文章的题眼——神奇,而后引导学生品读能体现五彩池神奇的句子,通过读一读、品一品、换一换、想一想等方法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读一读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为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导入新课的通读,紧扣关键词的品读,结尾的层层引读,“漫山遍野” 的三读,体会水池形状各异、五彩斑斓时的配合读,老师的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受五彩池的神奇,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丽。
2、品一品
在教学本文时,我主要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重点符号引导学生品读、体味。如:体会数量多时的“漫山遍野、大大小小”,体会形状多时的省略号,体会颜色多时的表示颜色的词,并在学习课文时授之以渔,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3、换一换
在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妙用时,换一换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在体会水池的数量多时,我把“大大小小”换成“大小”;在体会水池形状多时,把省略号换成句号,让学生感受到文字、标点背后的含义,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想一想
本文文字优美,运用了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学出了五彩池的神奇。阅读时,如能把文章所描写的画面再现在脑海里,就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可提高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在教学文中重点句子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使画面更丰富,仿佛身临其境,真的来到了山上,看到了那美丽、神奇的五彩池,从而欣赏到了形状多样、大小不一、颜色美丽的五彩池,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丽。这样,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堂总是有缺憾的。在学习成因这一环节,若我能再叫一两个同学用关联词“因为……所以……”完整地复述成因,相信同学会对原因有更深、更完整的了解。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
一、朗读,感悟“苦”
语文的生命是读出来,没有了读,语文实际上就是不动的文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越读越深入。如在读“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一段话时,我紧抓一个“笑”字,进行多角度点拨,学生每读完这段话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角,这样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像这样的品读在教学中有多处,我深深觉得,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逐渐加深,感情变得丰富起来,对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二、想象,诉说“苦”
在学生体会了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后,练习填空,让学生发挥想像,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三、讨论,体会“苦”
在第二课时设计中,我紧扣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个关键问题展开课文,1、李时珍为什么要投宿在古寺? 2、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3、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让学生分别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关词句,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时珍的生活做了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个崇高的理想。
另外,在对文章中多处景色描写在教学中显现的略轻些,如在处理时13节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处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导、探究。这样教学过程不留遗憾,却又理解了文本。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4
今天有幸再次请到区教育局陈督学来我班听我一节语文课,经过陈督学的耐心指导,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陈督学已经听过我很多次课,每一次都能教会我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他的指导下我感觉自己有很大的进步。非常感谢这位60多岁的老人多次对我的指导!也期待能够更多这样的机会,让自己得到更大的提升!
陈督学在评课时给了这节课很高的评价,首先肯定了我的教态自然、亲切,课堂声音抑扬顿挫很有感染力,组织教学很老练,其次还肯定了我的教学设计比较新颖,层次较清晰,同时还对我们班的学生予以高度评价,孩子们今天课堂表现很积极,课堂气氛很活跃。最后,陈督学帮我理出了中段古诗教学的基本流程,并鼓励我以后多研究不同的课型,争取将课上得更有亮点。现将陈督学指导的中段古诗教学流程整理如下。
层次一:破题——介绍作者及背景。(今天我在教学设计上忽略了介绍作者写诗的背景,下次不能忽略)
层次二:初读——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层次三:再读——要求学生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层次四:自读自学——让学生看插图,看注释,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诗词文字理解诗词大意。
层次五:师生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半句半句的分析,再连起来分析一句,最后将整首诗连起来分析大意。
层次六:想像——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画面,感受意境。
层次七:体会诗人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所要表达的感情。
层次八:读出感情——引导学生把诗人的心情读出来,鼓励学生大胆摇头晃脑的读,意在读出诗情画意。
层次九:背诵古诗——可采取小组比赛背诵、男女比赛,同桌比赛等竞赛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诵读兴趣。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5
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如何抓住一个生成点,鼓励学生多说,进行说话训练呢?
《五彩池》这篇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五彩池奇异的景象”具体描写了五彩池数量多、形状美、池水鲜艳多彩的景象;同时又揭示出池水鲜艳多彩的成因,让人不由得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重点抓了课文的第2、3小节进行教学。
一、紧抓特点,进行说话训练
文中第二小节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五彩池的形状多样,这是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想象训练、句式训练的好机会。我从文中的这个省略号入手,通过对这个省略号的想象补白,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五彩池的美与奇异,同时模仿课文的比喻句进行说话训练。我问道:“这句句子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想象一下,五彩池还可能有哪些形状呢?” 在这个问题的诱导下,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于是,我开始播放一组五彩池的奇丽图片:在四川松潘藏龙山上,许多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水池,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五彩池玲珑多姿的形态,仙境般的画面,让同学们看得如痴如醉,发出阵阵惊叹声!“像茶壶”,“像黄龙”,“像荷叶”……“看来五彩池的玲珑多姿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下面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以及刚才看到的画面,来写这样一句话:五彩池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有了前面的铺垫,完成这样一个写话练习,并不难,同学们开始积极地思考起来。不一会,许多同学就举起了手……
二、提供范例,进行说话训练
在教学第三小节时,我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柠檬黄”“天蓝”“咖啡色”“橄榄绿”这些表示五彩池的颜色美词语,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得出这类词的规律是 “物+色”式的词,如:孔雀蓝、葡萄紫、橘黄、玫瑰红、苹果绿……请学生也来说一说这类的词语。学生觉得既新鲜又有趣,然后,我又让学生进行了一项拓展练习:仿照课文的写法,这些词语,根据句式“有的上边的池水是( ),流入下边的池就成了( );有的左边的池水是( )。”练习词语积累和说话。通过说话训练,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五彩池“奇异美丽”。教学效果也很不错。
三、写广告词,进行说话训练
在最后的拓展环节,让学生做一次广告达人,设计一则广告语,想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推介五彩池,学生结合所学综合运用整合五彩池的特点,抓住精华进行设计,诸如:五彩瑶池在人间;人间仙境——五彩池等。
看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从多说这个角度作为突破口,多练,多写。这样的训练,相信“言多必得”。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6
初读课文,感觉很温馨,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结成一对忘年交。让人感动,也让人羡慕。备课前,曾注意到文章段落的划分。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特别强调段落划分,但对于一些层次性很强的文章,划分段落则更容易帮助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而分段的方式也没有强求,只要有合理的解释,都是可以的。本篇课文就比较适合学生分段。
为节约时间,我请了四大组分别按他们相遇的次数来分段读,既是对课文朗读的检查,因为是为分段埋下伏笔。全文读完,提出问题,为何要这样读?此时再让他们默读课文,寻找段落的共通点,答案便呼之欲出了。虽然我的介入让段落划分更容易,省事,但却局限了孩子的思维,如果我放手让他们自己划分,也许会有更多的方法,也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惊喜呢!
在备课时,发现文中有很多矛盾的地方,稍加归纳,有这么几条。
爱因斯坦被撞,可却主动道歉;
爱因斯坦衣衫不整,可小女孩的父亲却说他很伟大;
父亲说爱因斯坦伟大,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都说不伟大;
爱因斯坦身为一个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却拜小女孩为师;
在教学中,我将这些矛盾点一一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但并有直接去解决,当所有的矛盾都出来后,抛出统领全文思想的问题: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但伟大一词,太过于抽象,所以在回答问题之前让学生用自己的的话来描述心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伟大”,由孩子的口中,伟大一词便渐渐明朗:对人类有贡献,谦虚待人,关心别人,认真做事等等,此时再拿出那几个矛盾点,当时的矛盾此时不正是对爱因斯坦伟大最好的写照吗?
到这,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已经很鲜明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而文中另一人物:小女孩,则该如何去分析呢?我采取的是“你喜欢这个小女孩吗”让孩子进行讨论。问题一出,争议就来了,有喜欢是因为做为爱因斯坦的朋友,手把手的教导,还有她天真可爱的'形象;而不喜欢则是她对爱因斯坦的不礼貌。争到这里,我再次把对爱因斯坦外貌描写的句子拿出来,反复阅读,并思考:如果是你在大街上遇到这样穿着的人,你会有什么想法?通过朗读,大家都对这样的形象不是很满意,因此也就能体会到小女孩说这样话时情有可原的。此时我又追问了一句:爱因斯坦为什么和小女孩成为好友,是什么打动了她?孩子们已经明白,真是小女孩的天真可爱,打动了爱因斯坦。
课上完了,两个可爱又可敬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而对于文章如何去刻画人物的方法,老师的指导可能还有所欠缺,这将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该立足争取的!
正是:一般人总认为自己了不起,但认为自己一般的人却总是了不起的。永远带着一颗谦虚的心,这样你才有进步的余地!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7
《新课程规范》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议教学以“人”为本,以同学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同学都生长起来。以往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同学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地位都得不到体现。而只有实现以同学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才干促进同学的素质发展,达到提高同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作为一名课改大潮中的教师,面对《新课程规范》,在教学工作中应该不时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课改贡献出自身的微薄之力。现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
一,确定同学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必需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同学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时候不敢将课堂时间放给同学。殊不知,正因为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终极结果,往往忽视同学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同学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同学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事实上,语文教学有其实质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有很强的主观性。对同一问题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事物的感悟因人而异,对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响。但是,一个人的思维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不必像数学,物理那些理科的习题那样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需尊重同学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同学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干确保同学主体地位的确立。营造同学主体发展的环境,就是要营造让所有同学一起参与,全体发展的环境。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同学,提倡的是让同学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在优秀教案,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发明让同学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同学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比方说,课堂上对于问题的设置,应当针对不同的同学,有层次的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的问题,让所有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问题讨论中来,只是做得还不够,希望以后能做得更好,能大大提高同学学习的主动性。
二,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
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停止了创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中学阶段是培养同学发明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而同学的发明性思维只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活动必需以教材为凭借,但决不能局限于教材,应把培养同学发明性思维,体验性能力寓于语文教学中,让同学在更为广阔的天空中飞翔。
(1)首创性原则
发明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时激励同学发表独特首创的见解,切忌人云亦云,这才是培养同学发明思维能力的源泉。
(2)求异性原则。
发明性思维不只要培养复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同学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目标而寻找出新的具有独特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表示为求异性的特点。
(3)发散性原则。
给同学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同学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沛想象。为达到某一目标寻找出尽可能多的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同学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同学的作文水平。
三,让同学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向同学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身,让他人听明白,要善于表达;倾听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听是尊重他人,弄懂他人的意思。因此,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同时,老师可向同学表达:老师欣赏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勇于发表自身的见解,那就更好了。同学在明确要求之后,一般都能等待他人把话说完并努力去考虑,理解同学的发言,即使同学回答有错,在老师的提醒下,同学也会“耐心”等待。
其次,课堂上无论同学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吐,教师都要专心倾听每一个同学的发言,偶尔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断同学的发言。教师在评价同学也应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寻找同学发言的闪光点。这样,同学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听他人发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身学习的内容,其次才是指正,补充等。
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要求明确,坚持典范示范,课堂上同学的倾听意识就会在其间慢慢流淌!
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干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8
我在四(1)班执教《巨人的花园》,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赶走孩子,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不让孩子进入花园。但是,从此花园里都是寒冷的冬天。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去,园里立刻有了春意。但巨人再次将孩子们赶出了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一位小男孩的启示下,巨人醒悟了,他立刻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自己比较成功的有三点:
一、注重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在想象中陶冶情操。
我抓住花园情景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人物态度的变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孩子们见到美丽花园时的反应,巨人训斥孩子时的凶恶态度,训斥孩子后花园的荒凉,拆除围墙后花园的和谐,我都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到童话优美的意境中,使之感同身受。
二、关注文本,在对比中感受领会文意。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提示道理。结合课文内容上对比的特点,在教学时,我以“对比”为主线,采用一系列的对比来进行教学:花园里墙里墙外的景象对比,巨人前后的态度对比,拆墙前后的对比,循序渐进,步步进入,最后提示道理。
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我借助课件播放优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花园的美。学生的思维、情绪、想象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学生感受四季美景时,他们看到优美的画面,直接感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课文内容的具体生动,富有真情实感,以达到较佳的效果。
当然,也有很多不足,最大的不足是还舍不得放手,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我应该引导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1、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较浅
这一课堂的语言训练意识较浅,我应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想象画面,读中感悟,以读见悟;应该抓住重点语段,引导点拨学生在细细的品味语言中,在对比朗读、想象说话中,理解童话的内涵。
2、读悟中领会寓意不深
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本,让感悟充盈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心灵的体验,将知识和感深深地植入内心深处。由于时间仓促,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很好的领学生读文本。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读”,是我教学的重要一方面,不是放任自流、毫无目的的读,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循序渐进的零距离读,让学生进入童话的意境,引导他们通过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所负载的内容,体验语言文字所渗透的情感,从而使感悟更深刻、更高效、更有价值。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想象画面,在想象的过程中达到文本与心灵的沟通。只要用心灵去解读文本,通过想象去领悟文本,便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9
教学设计合理,环节清晰,过渡自然,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读书,抓住重点语言文字感受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朗读中感悟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对话,课堂上处处体现了人文性,实践着新课程理念,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也为课堂增色不少,使直观的表象与语言文字有机融合,学生兴趣盎然,理解深刻。
教学中能够点拨适时到位,课堂上不时有灵动的火花闪现!拓展环节为五彩池设计广告词,培养了创新能力。真正体现了学语文、用语文!
当然也有美中不足之处。理解“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颜色”这一难点时,只让学生小组讨论找出成因便完事了,“阳光折射”的原理学生不好理解,此时的讲解是必需的,可用“学生在阳光下吹肥皂泡”的事例来说明,或用三棱镜做反射光的试验,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0
《五彩池》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向我们介绍了四川黄龙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而本课的重点也正是让学生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并且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采用默读、自由读、诵读、引读、听读想象等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感受到五彩池的那种美丽与神奇,只是空谈,针对这种现象,我在学生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欣赏一些图片,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
另外,经过对教案的反复斟酌,我发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老师引导的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得不明显,只是被动的跟着老师走,而且我又想起来在去年教研活动时指导老师说过,课前要认真研究课后习题,从课后题入手,综合这两点,我的整节课都是围绕着“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的”这一问题展开的,在上课一开始我便把问题抛出去,让学生通过读、画、说等手段去理解课文。
本篇文章的难点是理解五彩池的池水呈现出多种颜色的原因,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取了让同学们找一位学生作文中不合理的地方,进一步理解五彩池的水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必要条件,是由于池底的石笋,石笋上一层细腻的石粉,以及阳光的照射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三者缺一不可。最后,还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加深学生的理解。
另外,本学期我参与了我校参加区里的比较阅读的课题,通过学习对比较阅读的教学思想有了初步的感悟,这一次也尝试着把比较阅读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我通过第2段描写水池形态的句号和省略号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了五彩池的水池形态不是一种而是,还有很多。另外还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用词要准确。通过比较阅读策略的运用,加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
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能够体会到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 ,并且能够通过“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但是,这节课学生读的还是不够,而且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另外,教师的语言还需规范,随意性比较强,这是我的弱点,我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改正。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1
《泉城》一课是一篇语言非常优美,结构非常清析,层次非常分明的文章,学生学习起来比校容易,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深情朗读能力,但一节下来,好像我的目标并不没有达到。经过同事们评课,我的自评,我觉得倒致这节课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没有真正明确了教学目标,没有真正做放手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学生知道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解决了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资料能解决了的问题不讲。”总而言之,我还是没有真正解读了教材,没有真正明确了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二、自读自解,理解课文,解决问题。
三、汇报交流,加深理解,讨论问题。
四、观看视频,感受文本,培养感情。
五、朗读课文,走进文本,表达感情。
六、课外延伸,激发兴趣,拓展视野。
七、总结全文,交流感受,学有所获。
纵观整个教学环节,问问题出在第三个上面,我总是不放心学生自学理解不了文本,总是一味地把学生往自己的思路上引,总是设好了圈子让学生往里钻,难怪教学环节在这儿出了问题呢。如果重新设计这一堂课的话,我想这样是不是更好点?第一步还是温故知新,引出课题,进而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第二步,学生自由学习,这儿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自学,也可以同桌共学,还可以小组讨论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就知道孩子们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没解决,从而引出第三步,学生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学共同讨论学。如果学生自己学习的效果就很好,第三步则可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让学生在亲身观看了视频以后,说出感受,既而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对泉城的喜爱之情,学生可以用各种方式朗读,从而使课堂创造高潮。第四步则可以让学生当小导游把泉城介绍出来,之后就是课外延伸,总结全文了。这样既有了朗读的时间,也有了说话的空间,课堂气氛也不致于那么压抑了。
“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学会运用,朗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代替作者讲话。”今天我又学到了一个新理,我确实找到了自己的差距,自己工作的问题,在指导学生朗读上,我还得花费一番功夫,四年级,现在做起还为时不晚。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2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学生较为喜欢的童话故事,主要是通过巨人建、拆围墙的故事,启示学生克服自私的缺点,提倡知过即改的精神,体会与人共享的幸福和欢乐才是真正的幸福和欢乐的道理。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是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探究幸福的真正含义。因此本文的重点是让学生能深刻地感悟:与人共享的幸福和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和对幸福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或是家庭生活,或是收集名人谈幸福的基础上来认识自身的幸福观点。通过主题论谈,不仅训练了学生思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幸福观的优劣,使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再上一个台阶。通过学生们的各抒己见,他们达成了共识:“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在学习中,大家共同探讨,交流想法。不仅把自己的快乐表达出来,还把自己成功的快乐传递给他人。我也享受到因为为学生创造快乐而带给自己的快乐。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3
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我选择以歌曲导入,让学生在音乐的情境中直接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从而导入新课简单省时,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二,在学生多种形式阅读之后,以“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爆竹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分别在课文的第几段?”入手,整体学习课文。
其三,从爆竹名字的由来、传说和发展的顺序来分析课文。重点放在爆竹的名字的由来和传说的学习上。在教授以动作结合关键词来学习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叫复述的同时,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告诉学生像这种有问有答的写作方法叫设问。然后,指导学生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来学习爆竹的传说上。学生掌握了方法,但由于教学内容较多,所以这部分的教学分别找了两名同学来进行复述。
最后,在本课的拓展部分,先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想像未来的爆竹是什么样子的。再以教授学生以编诗的方法,将长文短读。 本节课教学环节紧凑,能够在教学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有时教学语言还欠简练,评价语言还不够及时;对于学生的训练,还应多给待优生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们得到锻炼,尽量关注全体。
今后,我会在教学上多向其他教师学习, 取长补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进一步,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4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在教学中我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读书,既为读书设立了目标,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接着主要以这两个问题为抓手,层层深入的去解读什么是搭石、寻找搭石的美。
在寻找搭石的美这一环节,我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例如:教学一排排人走搭石时的情景时,通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来让学生感受到协调美、画面美。
2、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将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
3、为了使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我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
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小练笔”临时改成了课后练习,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2、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设计的内容太多,讲授的内容太细,不敢大胆的放手,因而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5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那么,我要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作为教师要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第五篇: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集安市实验小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五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姜晓妍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班上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4人,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高,多数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但是其中有几个学困生的语文素质与学习习惯有明显差异,这学期依然要重点帮扶;在作文方面,少数孩子不喜欢写,说的时候夸夸其谈,写的时候却支支吾吾不知所云。因此教会“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
二、教学资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连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三、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钢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准确把握课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 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
5.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后进生,稳步推进优生工作。建立学习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早读、中午的时间合理安排内容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训练、辅导。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牢固情况全面登记,每天清查,及时补救。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略,标注于教材目录)
六、教学评价手段
主要是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勤于课内外阅读、自主预习复习、勤查字典、主动识字、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写字等进行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和师生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评价,采取学生自评(30%)、互评(30%)和教师评价(40%)得到综合等级。分为优、良、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