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活化石》教学反思集萃[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20-11-26 15:2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活化石》教学反思集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活化石》教学反思集萃》。

第一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活化石》教学反思集萃

小学二年级语文《活化石》教学反思集萃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以下是东星资源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活化石》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活化石》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一开始,我先出示各种化石图片,让学生对化石有个初步直观的了解,然后出示课文第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更进一步地了解化石的作用;再引出课题,让学生质疑,这班的孩子们很会思考,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我上课要解决的问题:课文写了哪些活化石?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上课时我就围绕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逐一解决。

上完课后,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字词教学落实到位。

孩子们除了会准确认读生字词语以外,还学习到了通过找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我重点教学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品读银杏树的特点。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圈出能体现银杏树特点的词语,再进行全班交流。为了让学生理解“几亿年”这个时间的长,我通过画线段图的形式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时间的长,再通过朗读,更进一步地感受银杏树的珍贵。在理解银杏树的叶子容易辨认时,我让学生通过上台找银杏叶,使学生知道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学生兴趣浓厚,再让学生比较一片片叶子和一片叶子的不同,但我只是让一个学生说了一下,没有做进一步的比较,这点还不够落实。在解决“为什么称银杏树为活化石?”这个问题时,我以为学生会很难回答,没想到叫起来的第一个孩子就说得很好了,真能干。

3、重视朗读指导。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银杏树的特点,理解句子的意思。

4、采用让学生“质疑——解疑——释疑”的过程组织教学。

使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到学生中去,让学生享受到解疑成功的快乐。

需要改进的是:

1、没有把握好时间。前面引入部分花的时间太多了,导致后面的写字指导不够到位,只是匆匆而过了。

2、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抓得不够到位。比如在学习“银杏树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比喻句时,我只是让学生明白了银杏树叶子的特点,没有对这个比喻句进行拓展练习,如果让孩子们学习这个比喻句的样子再说几个类似结构的比喻句就更好了。

3、板书设计不够好,应该把银杏树特点的词语写上。

4、课外资料的补充不够充实。

5、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活化石》教学反思

《活化石》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八单元第33课,本课教材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学生们学得非常轻松。

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先理解化石,然后从字面意义上了解什么是活化石。在教学“银杏树”时,抓住比喻句进行教学。“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知道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住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子,“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

接着,让学生自己学习“大熊猫和中华鲟”,明白大熊猫的祖先是以食肉为生。中华鲟的特点是:大、重、少和怪。最后,在大家都了解了活化石的含义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引出本课的情感目标,那就是我们要保护这些活化石。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活化石》教学反思

我上的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33课《活化石》这篇课文。上完这节课后,我校的老师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联系课文,抓语文的训练点,在联系中积累运用

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句重点句。一句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物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弄清了意思后,我让学生给合课后“主读读写写”一题,做做“一块块”、“一条条”、“一棵棵”、“一只只”学生由于有了以前学过的数量词作基础,所以完成这几个填空完成得很快。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停止了训练,而是让学生在联系中积累运用。我让他们再写出两个像这样的词语,是上面几个词中没有用过的量词。学生很积极、踊跃,有的写了一个个面包、有的写了一张张白纸,有的写了一群群鸟。学生在联系中学会了积累运用。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整个课的设计都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课前,我先介绍一点有关化石及活化石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收集什么,范围我不加限制,可以是这课里面介绍的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可以是其他的珍稀动、植物,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但对收集的资料要求进行整理,能流利地给同学作介绍。在课堂上,我安排学生进行自主交流,交流他们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个个都争着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同学听。在学习课文时,我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在三种活化石中,让他们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进行自学,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让学生在听别人介绍时,保持对还没重点学习的一种活化石的好奇心。在学习时,我还注意到了学生有个别差异性,让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多选择一种甚至三种活化石都作介绍,没那么强能力的学生可以只读读自己学会的生字,或读读音会读的句子。如果在小组中,几个同学都喜欢同一种活化石,也可以几个同学都各自说说,自己对所喜欢的活化石的认识。这样,既照顾了后进生,也可以让尖子生吃得饱。调动起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重视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这课时,我以学习前一课《太空生活趣事多》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这课的学习上。在学习这课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学习方法:第一、找出课文讲了几件太空生活的趣事。第二,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进行自学、交流。第三,在全班上,作交流汇报。然后,过渡,学习这课,我们同样用这方法进行学习,找出课文介绍了几种活化石,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进行自学。先在小组里交流,再在班上交流汇报。让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开始学习怎样去学习语文这一工具性学科。

在这节课上,不足之处是,在一引些知识细节上未能及时纠正学生。如在做一些重叠词的练习上,有一个同学写个“一个个太阳”,老师只是一语带过,“太多太阳了吧!”未有及时纠正学生这个词是错误的。也如一个同学说到“一棵棵种子”,教师也未能纠正这里该用“颗”不是“棵”。另外在读的分量上,还不够,应让学生多读进行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上,我会注意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活化石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活化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导入新课,学习“博”、“珍”、“孙”、“悉”、“绝”、“肉”6个生字,会写 “化”、“植”、“孙”、“代”、“灭”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都已经灭绝了,像三叶虫、恐龙等。我们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只能通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1)媒体出示图片:三叶虫、恐龙(2)师板书:化石

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交流)2.师简介化石。

(1)媒体出示: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葬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因此,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2)师板书:活。

化石怎么是活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3课。媒体出示课题:33活化石

说明:关于古生物的知识,相信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有吸引力又有认知难度,教师搜集并提供相关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积极性,增强趣味性,为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打基础。

二、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整体感知:

(1)学生分节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zhēn ròu shú xī 媒体出示: 珍 贵 食 肉 熟 悉(2)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我知道了(博物馆里有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都是活化石;我们要保护活化石等等)(3)看来大家对活化石充满兴趣,那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说明:初读课文,重在落实“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一些易混淆的字词更应当在初读感知时加以强调。其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深入读课文,是语文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1)媒体出示: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那么,你看过活的化石吗?

(2)学习生字:博 媒体变红:博

(3)谁会写“博”字?(指名用手指比划书写)我要提醒大家“博”字的第五笔是横折。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师:原来,通过化石能了解亿万年前的动物和植物。那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呢!赶快到第二、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1)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呢?(2)指名交流,随机板书。(银杏树 熊猫)

2.那这些活化石都有什么特点呢?(出示相关图片及文字)

媒体出示: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我们都知道大熊猫爱吃竹子,你能想到吗,它的祖先却以食肉为生。(1)学习生字:珍 孙 悉 绝 肉 媒体变红:珍 孙 悉 绝 肉 读音:珍 孙(开火车读)

字形:绝 悉(学生用手指比划书写)字义:肉(找朋友)

(2)指名两个学生分别读第二、三自然段。(3)学生交流活化石的特点,教师随机板书。

银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像小扇子、长得很慢(公孙树)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3.教师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师引读:银杏树又叫什么?(生回答: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所以——十分珍贵。媒体出示: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2)指名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原来银杏树的叶子像小扇子)媒体出示: 谁会填:

一(片片)叶子 一()扇子 一()裤子 一()糖 一()树 一()书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数量词?(一串串、一只只、一件件)(3)男、女生读。

(4)为什么银杏树又叫公孙树呢?(小组读)媒体出示: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5)师生合作读第二自然段。4.同桌合作读第三自然段。(1)同桌合作交流。(2)教师指导朗读长句。

媒体出示: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3)师范读,指名读。(4)开火车分句读。

5.现在你能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为大家介绍一下活化石吗?(师指着板书复习)(1)学生准备。(2)指名交流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杏树、大熊猫都是活化石,它们可以帮助现代的人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学习其他的活化石。

说明:深入研读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在朗读指导时,抓住关键词、句,能起到辅助阅读,掌握学习方法的作用,为借助信息介绍活化石打下基础。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复习词语

媒体出示:博物馆 植物 化石 珍贵 公孙树 一代一代 灭绝 食肉 2.学习书写: 化 植 孙 代 灭(1)媒体出示(带田字格):化 代

(2)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都是单人旁的字,但是右边部分不同,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尤其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化”字右边笔顺——撇,竖弯钩。“代”字右边笔顺——横,斜钩,点。(3)重点指导:植 媒体出示:植

如:“植”的右边“直”字有三横。

(4)师范写“植”字、边写边强调重点,学生用手指比划书写。3.学生学习写字,当堂评议。4.我能行:照样子,写一写。例:一片 一片片

一片片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一朵 一棵

五、作业布置

1.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化 植 孙 代 灭 2.认真完成“我能行”的练习。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板书: 33 活化石

银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像小扇子、长得很慢(公孙树)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会“鲟”、“史、“鳞”、“核”、“缺”、“乏”、“稀”等生字,指导书写“历史”、“克”等字。巩固复习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四、五自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了解古生物知识,激发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指名、开火车)

媒体出示:博物馆 植物 化石 珍贵 公孙树 一代一代 灭绝 食肉 2.根据以上的词语说说你了解的关于活化石的信息。(1)学生交流。

(2)教师引导复习板书。

3.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银杏树、大熊猫都是活化石,那还有哪些是活化石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了解。

说明:在复习词语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巧妙地将课文第一、二、三节的内容进行了梳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你还了解了哪些活化石?(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板书:中华鲟)

媒体出示:中华鲟也是一种古生物,它有一亿多年的历史。(3)学习生字:鲟 史 媒体变红: 鲟 史

“鲟”字是形声字,左边的“鱼” 表意,右边的“寻”表音。

“史”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指名用手指比划书写)(找朋友:历史 史记)(4)齐读句子。(板书:有一亿多年的历史)

2.那中华鲟还有什么特点呢?请和同桌一起再到第四自然段里去找一找。(1)同桌讨论交流。(师随机板书:大、重、怪、少)

(2)媒体出示:中华鲟生活在江河里,最大的可以长到五百千克重。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由于以前缺乏保护,目前,中华鲟已成为稀有鱼种了。(3)学习生字:鳞 核 缺 乏 稀 媒体变红: 鳞 核 缺 乏 稀

“鳞”字谁会写?(学生开火车用手指比划书写)

请给“缺”、“核”找朋友。(缺少 缺乏 残缺 核桃 果核 核弹)媒体出示: 选词填空。

稀有 稀少

由于缺乏保护,华南虎已成为()动物了。沙漠里,气候条件很差,动植物非常()。

(4)把这些生字宝宝放进句子,你还会读吗?(指名读,齐读)3.现在你知道中华鲟这种古生物有哪些特点了吗?(复习板书)(1)指名交流。

(2)师生合作读第四自然段。4. 拓展阅读。

过渡: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关于古生物的资料,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媒体出示:

中华鲟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就像游牧民族,生在江河里,长在海洋中,成熟期约为9——12年。寿命很长,可活一二百年。2000年10月20日在长江捕获了一头已死亡的中华鲟,后经上海自然博物馆制成标本,保存在中华鲟东方养殖研究基地。

大熊猫的体形非常适应森林环境。虽然大熊猫笨重的体态和“内八字”的脚步使它显得笨手笨脚,但实际上它却出奇的灵活。强壮的前腿和厚实有力的肩膀使它们爬起树来身手矫健,遇到敌人时也能化险为夷。野生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

世界上适合大熊猫生存的栖息地很少,所以,仅在中国的四川、甘肃、陕西三省才能找到大熊猫。(2)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新的信息?(同桌讨论)

(3)学生交流。(中华鲟和大熊猫都是需要我们保护的珍稀动物)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谁愿意读读第五自然段?(指名)

2.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活化石”为什么要加引号?(是因为科学家通过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能了解亿万年前的动植物,就像化石一样,所以是被当做“活化石”的,因此要加引号。)3.那面对这些活化石,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吗?(1)让学生借助老师提供的关键词依次说一句心理话。(2)媒体出示:1珍贵 2稀有 3保护 4缺乏(3)学生交流:

1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真是珍贵呀!2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稀有的古生物。

3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4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如果缺乏保护,它们就会像恐龙一样灭绝。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这三种古生物的样子奇特、可爱和生存年代的久远,并知道了他们都是“活化石”。就让我们一起努力来好好保护它们吧!

说明:研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理解本文出现的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并加以运用,同时提炼出本文所要传达的信息——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增强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四、总结全文,巩固字词

(一)总结全文 1.分节朗读全文。

2.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看着板书交流)

3.小结:小朋友们,虽然有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还有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例如课文里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行动起来,保护这些珍惜生物。

(二)巩固字词 1.抽读词语。

媒体出示:中华鲟 历史 鱼鳞 核桃 缺乏 稀有 博物馆 植物 化石 珍贵 公孙树 一代一代 灭绝 食肉 2.指导写字:历 史 克(1)媒体出示:历 史 克(2)重点指导:史

“史”的笔顺规则是:竖,横折,横,撇,捺。要注意最后一笔“捺”要出头。3.师范写“史”字、边写边强调重点,学生用手指比划书写 4.学生学习写字,当堂评议。5.我能行:选一选,填一填

克 刻 千()立()()服 时()直 植()树 笔()()线()物

五、布置作业。

1.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历 史 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介绍自己喜欢的活化石。3.完成“我能行”的练习。

4.拓展:课后搜集相关的古生物资料。板书: 33 活化石

银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像小扇子、长得很慢(公孙树)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 中华鲟——古生物、有一亿多年的历史、大、重、怪、少

第三篇:二年级语文活化石

3eud教育网 http://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33活化石

萧山区第一实验小学瞿 宏

学情分析

知识背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银杏树、国宝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中华鲟,这些古生物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生存到今天的生物,被人们称为“活化石”。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爱读,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习需求: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银杏树和大熊猫特别熟悉。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识知出发,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查阅有关古生物的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阅读、识字、交流,注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引发他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本课教学可以采用放手让学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博、珍”等11个生字,会写“历、史”等8个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

教学法法:小组合作研讨法,主动探究学习法;

情境形式:分组合作、小组讨论;

课程资源:网络资源、课本、图片、学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介绍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资料

2、生字卡片;

3、师生一起搜集古生物的有关资料。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初步了解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大家知道我国的国宝是什么?(播放课件大熊猫)

老师讲述: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大家都知道它爱吃竹子,其实它还爱吃肉呢。像大熊猫这样的古生物,我们从它身上进行研究,能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所以我们称它为活化石。

2、板书:化石,你知道什么是化石吗?(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叫化石。)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播放恐龙化石图片)

在“化石”前面加上“活”字,这节课学习“活化石”这课,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3eud教育网 http://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解说和生动的画面的展示中受到感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相信学生,给他们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2、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3、多种形式练读:指名读、领读(领读重点句子)正音; 轮读(每人读一自然段);选读,喜欢哪段就读哪段;指读,组内指定读,互听互评。(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发挥范读的作用,在朗读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4、识字

拿出生字卡片,自主识字:请小老师介绍识字经验;开火车读,连词读,齐读。(注意“珍、肉、史”翘舌音。)

游戏:猜猜猜。小组合作,一人摆生字的口形,其它同学快速找到他说的生字。

(用不同的方法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和生字见面的机会,给学生识字的空间。)

三、写字

1、出示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化 代 孙 植”,认读,交流识记方法。

问: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怎么样写?学生先书空,再引导学生发现写字规律:左窄右宽。

2、观察“化、代”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

(加强对单立人写法的认识和运用,写好单立人的关键是:撇不能太弯;竖一定要垂直。)

3、学生描红,临写。

4、组内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四、作业:

将找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做成卡片,写上说明,下节课向大家介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激发学生关注科学、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并能对课文中的古生物进行一定的介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同桌互读检查,小组给生字找朋友。

3、课件出示生词,举行擂台赛,选出识字小擂主。

4、质疑:自由朗读,想想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先小组内讨论,再集体交流。

二、熟读

1、象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这样的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许多人还不了解他们,大家想不想把这些古生物介绍给别人听,并让大家都来保护他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2、自由读课文。

3、小组内互相检查。

4、全班整体检查。

5、假如你是“活化石”,请你任选一种生物,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先组内练习,再戴头饰到台上表演。(随着学生的介绍出示银杏树图片1 2 3 和介绍、大熊猫图片1 2 3和介绍、中华鲟图片1 2 3图片和介绍)

(转换角色,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三、写字指导:

1、出示“历 史 灭 克”四个字,认读,组词。

小组内交流:怎样写好这几个字?

2、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认识上下结构的“灭、克”横不能太长;“史”和“灭”竖撇要先坚后撇。

3、边观察边练写,师巡视。

4、选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在组内展示。

四、练习

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五、展示

拿出上节课的作业向大家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活化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地熟读课文并内化呢?课前,让学生挑选一种活化石,以“活化石博物馆讲解员”的身份指着投影图片介绍,引起学生浓烈的兴趣。课后布置书面作业——把自己所说的写下来。)

(内容不必限制,可以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其他动植物。)

六、拓展

1、向你的其它人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识。

2、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

3、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搜集古生物资料,进行动植物手抄报比赛。

第四篇:《活化石》教学反思

《活化石》教学反思

《活化石》教学反思1

在上《活化石》这课前,我就预料学生会问:什么是活化石呢?我也曾绞尽脑汁想,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这样也可以复习一下查字典的方法;或出示几副化石的图片,让学生对化石有个直观的了解;再者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等,间接去了解什么是化石。这些方法虽然也能起到作用,但并不能引起学生对研究活化石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化石的兴趣呢?

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电视里突然出现了恐龙的身影。对了,可以利用恐龙来做引导啊。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事物,或许这会引起他们的兴趣的。

于是课堂里,我便以此为切入点。告诉学生:“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一种叫恐龙的动物,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恐龙相继死亡,直至灭绝。它们的尸体埋藏在地下,最后就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是化石。今天,我们的考古学家就是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来了解它们当时的生存情况的。”经过我的诉说,孩子们马上又问,那么考古学家了解到了哪些情况呢?面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我只能说请大家自己去看书翻资料了解了,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但从孩子们的脸上我已经很清楚的感受到他们对活化石的兴趣已萌发,所以相信问题会很快被解决的。

看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

《活化石》教学反思2

上这课之前我就清楚,这样的课文学生会喜欢的。如之前的《太空生活趣事多》,如一年级的《火车的故事》。但他们所喜欢并非朗读和思索,而是在课堂上等待着老师的讲解及多媒体呈现的缤纷图片。而这,也正是我苦恼的。如何让常识性文章上出语文味,是我在这节课的小小探索。

1、词

教学常识性课文切勿上成自然常识课,要上成语文课,就得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咀嚼,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形成听说读写能力。

《活化石》一文语言简练、准确。如“一把把”、“一片片”、“小扇子”等简单的词语,却极其形象地写出了银杏树的特点。抓住这些词语,让孩子们思索:为何不能换成“一把”、“一片”?这写出了银杏树的什么特点?让孩子们明白,简简单单的语言,背后却包含着这么多深意,真是妙哉!

2、读

常识性课文不象其他文体一样富有情感,对这类文章进行有感情朗读则显得很牵强和做作。在《活化石》一课的朗读指导,我重点抓住每种化石的特点,让孩子通过朗读去表现出每种化石的.不同之处。如:中华鲟的特点是“怪怪的”,体重很“重”;大熊猫的特点是“可爱”,银杏树的特点是“生长缓慢”;而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十分“珍贵”。如何通过突出主要词语的朗读去表达你所要表达的重点,是这节课的朗读训练点。

3、写

科普说明文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也是值得学习的。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每种“活化石”的介绍分一小节,让人感觉段落清晰,一目了然。这些,我都在课堂上进行了些许渗透。另外,课文在介绍“中华鲟”的样子时,用了一些深入描写,使中华鲟的样子栩栩如生地展现;介绍“银杏树”时则说“它的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而课文却没有详细地介绍大熊猫的可爱。也许是我们都太熟悉大熊猫了吧?但能不能抓住这个空白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呢?这这节课上我进行了尝试。为学生出示了这样的句子:

大熊猫的样子可爱极了。它的身子( ),四条腿,一双大眼睛( )。

孩子们看着图片上憨态可拘的大熊猫,都兴奋不已,跃跃欲试。

“它的身子胖乎乎的,四条腿粗粗的,像四根柱子。一双大眼睛大大的,黑黑的,像长着黑眼圈。”

“它的身子圆圆的,身上的毛一半白一半黑。最可爱的要数它的眼睛,好象没睡好长了黑眼圈似的,肯定是晚上失眠啦!”

……

更有学生结合了“大熊猫为什么半黑半白”的科学知识为大家做了介绍。课堂的语文味骤然浓重了起来。

4、说

这样的科普文,让孩子们复述是定要的。在本课,我让孩子们勇敢地当一回介绍员,为大家介绍一种你最感兴趣的“活化石”。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平空复述总还是有难度。我便让他们在充分的,多种形式的朗读后为他们先出示提示话语,如:

中华鲟有( )的历史。它的样子怪怪的:身披(),眼睛( ),一张大嘴()。它生活在( ),最大的可以长到( )重。

再让他们看黑板板书介绍,最后再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充分体现了说的“层次性”,也照顾到了中下水平的学生。

另外为活跃课堂气氛,我在情境创设上动了一番脑筋,伴着音乐让孩子来复述介绍“活化石”,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反而让人觉得很突然,显得很不和谐。我们能否让孩子的情感流露自然些。不需太大的折腾,只言片语就能融会贯通。

5、语文味,也别忘了科学性。

牢记语文要姓“语”,但也不能忘记这篇课文的特点。常识性文章不可不顾文章蕴涵的科学与人文因素,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此,在学完课文后,我位学生讲解了动物们为什么会灭亡的原因,并为他们介绍了其它的“活化石”,并让他们回家查找资料。虽说查找资料这一环节的反馈结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全班有近一半学生查找了资料却根本无法表述,但我想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想要清楚地表达这么复杂的科学文字总归还是有难度的。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尝试,并要求他们提高。

《活化石》教学反思3

《活化石》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八单元第33课,本课教材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学生们学得非常轻松。在课前,我先介绍一点有关化石及活化石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收集什么,范围我不加限制,可以是这课里面介绍的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可以是其他的珍稀动、植物,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但对收集的资料要求进行整理,能流利地给同学作介绍。在课堂上,我安排学生进行自主交流,交流他们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个个都争着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同学听。在学习课文时,我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在三种活化石中,让他们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进行自学,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让学生在听别人介绍时,保持对还没重点学习的一种活化石的好奇心。在学习时,我还注意到了学生有个别差异性,让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多选择一种甚至三种活化石都作介绍,没那么强能力的学生可以只读读自己学会的生字,或读读音会读的句子。如果在小组中,几个同学都喜欢同一种活化石,也可以几个同学都各自说说,自己对所喜欢的活化石的认识。这样,既照顾了后进生,也可以让尖子生吃得饱。调动起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通过独学、群学,学生对三种活化石已经很熟悉了,我又要求学生补充介绍收集到的这三种活化石其他相关资料和其他活化石资料,这样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用第一人称“我”有序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活化石,学生们兴趣盎然,创作出了一篇篇有趣的介绍活化石的小作文,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整合资料的过程,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训练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达到了高效教学的目的。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活化石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教师们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活化石》教学反思4

本节教学一开始,我先出示各种化石图片,让学生对化石有个初步直观的了解,然后出示课文第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更进一步地了解化石的作用;再引出课题,让学生质疑,这班的孩子们很会思考,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我上课要解决的问题:课文写了哪些活化石?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上课时我就围绕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逐一解决。

上完课后,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字词教学落实到位。

孩子们除了会准确认读生字词语以外,还学习到了通过找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我重点教学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品读银杏树的特点。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圈出能体现银杏树特点的词语,再进行全班交流。为了让学生理解“几亿年”这个时间的长,我通过画线段图的形式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时间的长,再通过朗读,更进一步地感受银杏树的珍贵。在理解银杏树的叶子容易辨认时,我让学生通过上台找银杏叶,使学生知道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学生兴趣浓厚,再让学生比较一片片叶子和一片叶子的不同,但我只是让一个学生说了一下,没有做进一步的比较,这点还不够落实。在解决“为什么称银杏树为活化石?”这个问题时,我以为学生会很难回答,没想到叫起来的第一个孩子就说得很好了,真能干。

3、重视朗读指导。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银杏树的特点,理解句子的意思。

4、采用让学生“质疑——解疑——释疑”的过程组织教学。

使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到学生中去,让学生享受到解疑成功的快乐。

需要改进的.是:

1、没有把握好时间。前面引入部分花的时间太多了,导致后面的写字指导不够到位,只是匆匆而过了。

2、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抓得不够到位。比如在学习“银杏树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比喻句时,我只是让学生明白了银杏树叶子的特点,没有对这个比喻句进行拓展练习,如果让孩子们学习这个比喻句的样子再说几个类似结构的比喻句就更好了。

3、板书设计不够好,应该把银杏树特点的词语写上。

4、课外资料的补充不够充实。

5、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

《活化石》教学反思5

在教学《活化石》这一课时,我将侧重点放在了“银杏树”这一活化石。而在教学“银杏树”这一活化石时,我主要抓住两句重点句。一句是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一特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知道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一、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并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的写作中也多运用这样的句式,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一把把”。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我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弄清了意思后,我又让学生做拓展训练,说说还有哪些可以用“一片片”、“一把把”做量词。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停止训练,而是让学生在联系中积累运用,比如“一条条”、“一座座”可以用在什么词语前面做量词。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这一环节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发言都很踊跃,在联系中学会了积累运用。

同时,这节课也有不少遗憾。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朗读方面。学生的朗读是我训练的弱项,孩子们读书声显得拖沓冗长,没有节奏感,听起来很不舒服。而且,我将教学的着重点定位错误,不是着重标点如何死板地停顿,而是长句如何停顿。

二、文章的落脚点还未找准。《活化石》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这就强调用词的准确性,虽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不是最主要的,但是我应该在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有个大致的概念,而不是从未提及。

三、引入部分。在教学时,我在引入部分就让孩子翻书找化石的作用,事实证明,这一环节的设置显得十分突兀,孩子们在这一环节中不知所措,只有极个别的孩子找到了答案。我想,如果将这一环节放至文章总结时,会不会更好?

四、识字方面。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识字是重中之重。我在教学时为了赶进度,没有让孩子多读词语,也没有随文识字,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再复现词语,加深印象。

五、知识运用方面。在教学运用连接词将三种活化石连起来表达成完整的一句话时,我将这一环节设置得过于简单——直接出示“和”、“有??有??还有??”让孩子们填空,如果用上之前已经学过的“把”字句、“被”字句,教学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六、指导写字方面。在教学生写字时,我没有让学生形成一个抓整体结构的概念,教学时较为散乱无章。同时,在学生写完之后,我并没有进行实物投影,指正点评,如果增加了“展评”这一环节,我想学生的知识点能掌握得更好,说不定字也能写得更端正。

总之,这一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感受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缺陷,我将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弥补以上遗憾。

《活化石》教学反思6

一、联系课文,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

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个重点句。一句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特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知道银杏树的叶子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住了两个语文知识点。

1、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的训练。

2、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我在这里设计了比较句子的训练:“一片叶子像一把小扇子”和原句进行对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然后结合课后练习进行填空训练,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学习这课,我先让学生找出课文课文介绍了几种活化石,然后我重点教授银杏树这一种活化石,并小结学习方法,接下来让学生从余下的活化石中自主选择一种进行小组自学,再在班上交流汇报。从低年级起就培养孩子自主探究的意识。

《活化石》教学反思7

今天在学字的时候,延用了昨天的方法。因为学生有了昨天的试行和我的鼓励。今天更主动了。实际运行时间也大大的缩短。比昨天短,更比原来同桌互相帮助的时间要短得多了。看来,一种方法是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法应该是常用常新的。就是同一种方法也不能常用,可以适当的隔些日子再用,才会有新鲜的感觉。学生操作才会有兴致。

在解释化石一词里,我告诉学生是很早以前的生物变成了石头保存下来。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化石了。学生说,哦,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了。我强调说,是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了。学生对恐龙是不陌生的。所以我就用蓝猫中的恐龙来作比。学生好像明白了。正好博物馆这几天正在进行蝴蝶展,我号召学生去看。我想应该有化石的。

《活化石》教学反思8

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怎样让二年级的学生对这些古生物产生兴趣并了解它们的有关知识呢? 在学习《活化石》一课,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明确概念、观看图片。

以“什么是化石?”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激发探究*望。以文字介绍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化石简单地说,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再出示北京古生物博物馆里化石的图片,如孩子们喜爱的“恐龙化石”“始祖鸟”化石,还有同学们见都没见过的“三叶虫”化石“枝蒎蕨”化石,从抽象的概念转化到形象的实物,此时的孩子不仅对化石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这些远离现实生活的远古时代的特殊符号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二、搜集资料、加深理解。

课文对活化石的'描写简单易懂,但这些稀有生物都是和大多数孩子不曾谋面的,通过阅读和讲解让孩子就有清晰的认识未免空洞。为此在学习“银杏树”一节,我给学生及时地补充搜集到的山东省最南端新村乡的一棵有着30历史的银杏树,它虽然历经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无形之中缩短了孩子和银杏树的心理距离,远古生物近在咫尺、清晰可感。学完本段,我又借机给孩子们朗读了一篇搜集的描写银杏树的优美诗篇,激发了对银杏树的热爱同时还获得银杏树开小花,结白果的相关知识。

三、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读懂文字、了解古生物知识不是唯一目的,还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练习:课下阅读《少儿百科全书》或上网查找有关活化石的资料,做一张阅读卡。把课堂有效的学习和课外广博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活化石》教学反思9

《活化石》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又由于内容学生不太熟悉,学生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因此,我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时查找有关化石的资料,理解什么是化石,以及化石的作用。

课堂上,我先板书“化石”,让学生运用自己查找到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化石的理解。然后我再补充完整课题,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题的意思了。接着,我尝试让学生质疑课题。有的学生提出:课文中介绍了几种活化石。我肯定地表扬:“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我觉得这样能慢慢培养学生懂得如何去质疑,或者说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会更有目的.性。

另外,我联系课文,挖掘文中的语言训练点,在联系中积累运用。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句重点句。一句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特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弄清了意思后,我让学生给合课后“读读写写”一题,做做“一块块 ”、“一条条 ”、“一棵棵 ”等等。

这篇课文虽然篇幅较长,但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形式是相同的。因此,我采用先教学第二自然段,总结学习方法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自主学习课文的教学方式。

我让学生带着“银杏树有几个名字?为什么?”这个问题在文中划出来。通过带着问题用默读的形式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通过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因为它的果实的壳是白的。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公孙树”。我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这个名字的由来,由此知道银杏树长得很慢的特点。接着,我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二年级的学生知识积累和经验都比较缺乏,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可以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形式学习。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课文内容,并且在学习中增长了见识,同时激发了对科学方面知识的兴趣。但是,上完本课后,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训练不够,也许是因为我把课堂的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指导上。朗读训练毕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也是教师的重要责任,究竟怎样才能做到两者兼顾呢?这个问题,也许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揣摩、实践。

《活化石》教学反思10

《活化石》一课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学生们学得兴趣盎然。

教学一开始,我先出示一张鱼类化石的图片,引出化石。然后从字面意义上了解什么是活化石。在教学“银杏树”时,我抓住比喻句进行教学。“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我出示许多叶子的图片,让学生找出银杏树的叶子。既理解了银杏树树叶的样子,又结合理解词语了“辨认”的意思,后我又指导学生模仿写句,银杏树的叶子还像什么?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树叶在他们的脑海中变成了降落伞、小姑娘的裙子,秋天的扫帚。在理解了比喻句的写法以后,我又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子,“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而后进行朗读指导,读出了树叶的.美,树叶的珍贵。

接着,让学生自己学习“大熊猫和中华鲟”,明白大熊猫的祖先是以食肉为生。中华鲟的特点是:大、重、少和怪。最后,在大家都了解了活化石的含义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引出本课的情感目标,那就是我们要保护这些活化石。

《活化石》教学反思11

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爱读,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得不多,但是对于银杏树和大熊猫特别熟悉。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通过看课外书,上网查阅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课堂上,我先板书“化石”,让学生运用自己查找到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化石的理解。然后我再补充完整课题,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题的意思了。接着,我尝试让学生质疑课题。有的学生提出:课文中介绍了几种活化石。我肯定地表扬:“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我觉得这样能慢慢培养学生懂得如何去质疑,或者说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会更有目的性。

《活化石》教学反思12

《活化石》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八单元第33课,本课教材是以科学为主题编排的。《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说,鼓励学生谈...

《活化石》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八单元第33课,本课教材是以科学为主题编排的。《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说,鼓励学生谈看法,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做学习的主人。

一、借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远,所以我打印了大量的.图片,作为本课的补充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教学开始时,我先由恐龙图片引出本节课课题,在讲完课文内容后,出示其他活化石图片,并配以简短的文字介绍。如在介绍“白鳍豚”时,用了以下文字“被称为‘长江女神’1995年时专家估计存活量不足100头,从20xx年开始,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搜寻活动,却再也没发现它的身影”,以此唤起学生要保护活化石乃至保护整个大自然的意识

二、联系课文抓训练点,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

在讲解课文第2自然段时,抓住重点句子“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进行知识点训练。第一进行量词的叠用训练,让学生照样子说出这样的词;第二仿说比喻句,借助图片讲解银杏树页和扇子形状相似,让学生们潜意识中明白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要有相似之处,才能构成比喻句。学生很轻松的说出了一连串的比喻句,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三、重视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认识新生字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以“温馨小提示”,引导学生自学本段。在讲解中华鲟“最大的可以长到五百千克重”时,我告诉学生,一位同学的体重大约有25千克,五百千克相当于20位同学的体重之和,把干巴巴的数字变成了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很快就学掌握了课文内容,在学习中增长了见识,又激发了对学习的科学知识方面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上完本节课,我明显地感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训练不够,朗读训练毕竟是语文教学重点之一,怎样引导学生品其味,悟其神,需要在的教学中不断揣摩、实践。关于量词叠用的教学也有一点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进行量词的对比。如果引导学生比较“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的表达意思不同之处,更能让学生透彻理解量词叠用之后才能突出数量多。

追求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续扬长避短,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活化石》教学反思13

在东兴小学听完教研室曹老师给我们分析现今的语文课是要用人文性活化工具性,语文的训练点要在老师的心中,这番语后,对我的启迪很大。刚好,学校要求我上一节有关语言文字的训练的研讨课。我接受了这个任务后,按照曹老师的意见,设计了这节课。我上的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33课《活化石》这篇课文。上完这节课后,我校的老师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联系课文,抓语文的训练点,在联系中积累运用

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句重点句。一句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物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弄清了意思后,我让学生给合课后“主读读写写”一题,做做“一块块”、“一条条”、“一棵棵”、“一只只

”学生由于有了以前学过的数量词作基础,所以完成这几个填空完成得很快。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停止了训练,而是让学生在联系中积累运用。我让他们再写出两个像这样的'词语,是上面几个词中没有用过的量词。学生很积极、踊跃,有的写了一个个面包、有的写了一张张白纸,有的写了一群群鸟。学生在联系中学会了积累运用。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整个课的设计都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课前,我先介绍一点有关化石及活化石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收集什么,范围我不加限制,可以是这课里面介绍的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可以是其他的珍稀动、植物,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但对收集的资料要求进行整理,能流利地给同学作介绍。在课堂上,我安排学生进行自主交流,交流他们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个个都争着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同学听。在学习课文时,我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在三种活化石中,让他们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进行自学,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让学生在听别人介绍时,保持对还没重点学习的一种活化石的好奇心。在学习时,我还注意到了学生有个别差异性,让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多选择一种甚至三种活化石都作介绍,没那么强能力的学生可以只读读自己学会的生字,或读读音会读的句子。如果在小组中,几个同学都喜欢同一种活化石,也可以几个同学都各自说说,自己对所喜欢的活化石的认识。这样,既照顾了后进生,也可以让尖子生吃得饱。调动起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重视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这课时,我以学习前一课《太空生活趣事多》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这课的学习上。在学习这课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学习方法:第一、找出课文讲了几件太空生活的趣事。第二,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进行自学、交流。第三,在全班上,作交流汇报。然后,过渡,学习这课,我们同样用这方法进行学习,找出课文介绍了几种活化石,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进行自学。先在小组里交流,再在班上交流汇报。让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开始学习怎样去学习语文这一工具性学科。

《活化石》教学反思14

《活化石》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八组第33课,本教材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兼有知识性与趣味性,可以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材料。在研读教材的时候发现,这篇文章的结构比较相似,比较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一、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教学片断]

(一)教师指导学习“银杏树:”

(1)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读准“杏”的字音。板书:几亿年前的树种

(2)特点:板书(样子容易辨认、长得慢极了)

填空理解具体描写“长得慢极了”——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还叫公孙树。)

(3)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学习“辨”,和“辫、辩”比较。

(4)师生合作读课文,了解银杏树又叫白果树,那是因为它的果子是白色的。

(二)原来银杏树是因为这些原因被称为活化石的,那大熊猫和中华鲟又是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的,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小组合作学习大熊猫、中华鲟,出示要求。

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然后小组合作学习结构相似的课文。效果很好。因为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可以把教师用语转变成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那些在课堂上没能掌握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往往与在其他问题上意见不一致的同学进行讨论争论时受益匪浅。其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通过互相解释来学习。每个教师都知道,我们靠教学来学习,而当学生们在给其他组员作解释的时候,他们就必须想办法组织自己的思想,还必须详尽地阐述一些认知的细节。这样一来。他们自己的理解力也大大提高了。其三,同学之间能够增进了解,在学习上也能互相帮助。由于他们是一对一地相处,学生就比较容易及时准确地发现同学是否想要或需要额外的解释。在传统式的教室里,那些没有听懂的学生只能缩在座位上希望老师别叫到自己,而在合作学习小组里,他们就不必躲了,因为这种环境是毫无威胁的帮助式的,学生可以在此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向别人寻求帮助。一个学生如果在全班人面前回答一个问题而答错了的话,很可能会被大家笑话,而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就不同了,小组中的组员都抱有一种“我们都是一体的”态度。这就意味着,如果他们中有人不懂的话,组员得到的更可能是帮助而不是嘲笑。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而且大家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所以,对“大熊猫、中华鲟”两种“活化石”的学习,教学设计为合作学习是很明智的。

二、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课文学完以后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环:

1、师: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要给前来参观的游人作解说有关“活化石”的内容,你该怎么说呢?想试一试吗?

2、(师示范):我是银杏树,就是大家常说的白果树,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长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了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了爷爷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孙树”。

3、(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活化石”介绍给游客。

4、各组派代表上台演说。

由于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和文本进行了很好地对话,所以,学生的智慧得到升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比如郭俊含同学说:嗨,大家好!我中华鲟,也是一种古生物。我有一亿多年的历史。我生活在江河里,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我的眼睛有核桃那么大,而且亮晶晶的。我有一张又大又尖又长的嘴。你们说:我的样子奇怪吗?如果大家喜欢我,可要好好保护我哟!

因为要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使那些平常不爱说话的孩子也能与同学交流,既训练他们的胆子,又训练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抓住比喻句进行教学。“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对“化石”的解释要简化、清晰、再口语化些,要和“活化石”的概念比较后讲透彻。句式训练可以用填空式的练习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起来,这样课堂节奏更紧凑。

总之,我感觉这堂课的教学是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活化石》教学反思15

《活化石》这篇课文以科学为主题,篇幅较长,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没有直接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不熟悉。于是,我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时查找有关化石的资料。一上课,我先让孩子们从字面上理解“化石”的含义,再借助学生收集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石”,然后抛出问题“课文里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相关的句子,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学习这课,我重点教银杏树这一种活化石,抓住“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还叫公孙树。”这一句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长得慢这个特点,并小结了这一段的学习方法,接下来让学生从余下的活化石中自主选择一种进行小组自学,请学生代表根据自己小组的阅读、交流情况指引老师板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昂。

一课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但如果能跟好的'把握好学生的讨论时间,增加朗读量,在课堂最后能给大家一个总结,回顾一下本课的学习要点,课堂会更加完美。

第五篇:活化石教学反思

活化石教学反思

活化石教学反思1

上这课之前我就清楚,这样的课文学生会喜欢的。如之前的《太空生活趣事多》,如一年级的《火车的故事》。但他们所喜欢并非朗读和思索,而是在课堂上等待着老师的讲解及多媒体呈现的缤纷图片。而这,也正是我苦恼的。如何让常识性文章上出语文味,是我在这节课的小小探索。

1、词

教学常识性课文切勿上成自然常识课,要上成语文课,就得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咀嚼,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形成听说读写能力。

《活化石》一文语言简练、准确。如“一把把”、“一片片”、“小扇子”等简单的词语,却极其形象地写出了银杏树的特点。抓住这些词语,让孩子们思索:为何不能换成“一把”、“一片”?这写出了银杏树的什么特点?让孩子们明白,简简单单的语言,背后却包含着这么多深意,真是妙哉!

2、读

常识性课文不象其他文体一样富有情感,对这类文章进行有感情朗读则显得很牵强和做作。在《活化石》一课的朗读指导,我重点抓住每种化石的特点,让孩子通过朗读去表现出每种化石的不同之处。如:中华鲟的特点是“怪怪的”,体重很“重”;大熊猫的特点是“可爱”,银杏树的特点是“生长缓慢”;而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十分“珍贵”。如何通过突出主要词语的朗读去表达你所要表达的重点,是这节课的朗读训练点。

3、写

科普说明文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也是值得学习的。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每种“活化石”的介绍分一小节,让人感觉段落清晰,一目了然。这些,我都在课堂上进行了些许渗透。另外,课文在介绍“中华鲟”的样子时,用了一些深入描写,使中华鲟的样子栩栩如生地展现;介绍“银杏树”时则说“它的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而课文却没有详细地介绍大熊猫的可爱。也许是我们都太熟悉大熊猫了吧?但能不能抓住这个空白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呢?这这节课上我进行了尝试。为学生出示了这样的句子:

大熊猫的样子可爱极了。它的身子( ),四条腿,一双大眼睛( )。

孩子们看着图片上憨态可拘的大熊猫,都兴奋不已,跃跃欲试。

“它的身子胖乎乎的,四条腿粗粗的,像四根柱子。一双大眼睛大大的,黑黑的,像长着黑眼圈。”

“它的身子圆圆的,身上的毛一半白一半黑。最可爱的要数它的眼睛,好象没睡好长了黑眼圈似的,肯定是晚上失眠啦!”

……

更有学生结合了“大熊猫为什么半黑半白”的科学知识为大家做了介绍。课堂的语文味骤然浓重了起来。

4、说

这样的科普文,让孩子们复述是定要的。在本课,我让孩子们勇敢地当一回介绍员,为大家介绍一种你最感兴趣的“活化石”。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平空复述总还是有难度。我便让他们在充分的,多种形式的朗读后为他们先出示提示话语,如:

中华鲟有( )的历史。它的样子怪怪的:身披(),眼睛( ),一张大嘴()。它生活在( ),最大的可以长到( )重。

再让他们看黑板板书介绍,最后再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充分体现了说的“层次性”,也照顾到了中下水平的学生。

另外为活跃课堂气氛,我在情境创设上动了一番脑筋,伴着音乐让孩子来复述介绍“活化石”,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反而让人觉得很突然,显得很不和谐。我们能否让孩子的情感流露自然些。不需太大的折腾,只言片语就能融会贯通。

5、语文味,也别忘了科学性。

牢记语文要姓“语”,但也不能忘记这篇课文的特点。常识性文章不可不顾文章蕴涵的科学与人文因素,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此,在学完课文后,我位学生讲解了动物们为什么会灭亡的原因,并为他们介绍了其它的“活化石”,并让他们回家查找资料。虽说查找资料这一环节的反馈结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全班有近一半学生查找了资料却根本无法表述,但我想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想要清楚地表达这么复杂的科学文字总归还是有难度的。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尝试,并要求他们提高。

活化石教学反思2

我这次成长课选择的是第三册最后一单元《活化石》这篇课文。结合课后领导和老师的建议和反馈,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联系课文,抓语文的训练点,在联系中积累运用

在理解课文大意这一环节,找一找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用一句话说一说。经过老师的句式提醒,二年级的孩子初步学会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句重点句。一句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物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弄清了意思后,我让学生给合课后“主读读写写”一题,做做“一块块”、“一条条”、“一棵棵”、“一只只”学生由于有了以前学过的数量词作基础,所以完成这几个填空完成得很快。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停止了训练,而是让学生在联系中积累运用。我让他们再写出两个像这样的词语,是上面几个词中没有用过的量词。学生很积极、踊跃,有的写了一个个面包、有的写了一张张白纸,有的写了一群群鸟。学生在联系中学会了积累运用。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整个课的设计都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课前,我先介绍一点有关化石及活化石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收集什么,范围我不加限制,可以是这课里面介绍的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可以是其他的珍稀动、植物,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但对收集的资料要求进行整理,能流利地给同学作介绍。在学习时,我还注意到了学生有个别差异性,让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多选择一种甚至三种活化石都作介绍,没那么强能力的学生可以只读读自己学会的生字,或读读音会读的句子。如果在小组中,几个同学都喜欢同一种活化石,也可以几个同学都各自说说,自己对所喜欢的活化石的认识。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以化石和活化石的区别引入新课,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使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稀里糊涂。

2、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在引导着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深层次的超越性的发挥。

3、教学设计不够深入,对教材的把握有待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预计不够,应急能力弱。

4、最后对“化石”的解释要简化、清晰、再口语化些,要和“活化石”的概念比较后讲透彻。句式训练可以用填空式的练习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起来,这样课堂节奏更紧凑。

活化石教学反思3

《活化石》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八单元第33课,本课教材是以科学为主题编排的。《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说,鼓励学生谈...

《活化石》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八单元第33课,本课教材是以科学为主题编排的。《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说,鼓励学生谈看法,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做学习的主人。

一、借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远,所以我打印了大量的图片,作为本课的补充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教学开始时,我先由恐龙图片引出本节课课题,在讲完课文内容后,出示其他活化石图片,并配以简短的文字介绍。如在介绍“白鳍豚”时,用了以下文字“被称为‘长江女神’1995年时专家估计存活量不足100头,从20xx年开始,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搜寻活动,却再也没发现它的身影”,以此唤起学生要保护活化石乃至保护整个大自然的意识

二、联系课文抓训练点,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

在讲解课文第2自然段时,抓住重点句子“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进行知识点训练。第一进行量词的叠用训练,让学生照样子说出这样的词;第二仿说比喻句,借助图片讲解银杏树页和扇子形状相似,让学生们潜意识中明白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要有相似之处,才能构成比喻句。学生很轻松的说出了一连串的比喻句,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三、重视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认识新生字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以“温馨小提示”,引导学生自学本段。在讲解中华鲟“最大的可以长到五百千克重”时,我告诉学生,一位同学的体重大约有25千克,五百千克相当于20位同学的体重之和,把干巴巴的数字变成了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很快就学掌握了课文内容,在学习中增长了见识,又激发了对学习的科学知识方面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上完本节课,我明显地感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训练不够,朗读训练毕竟是语文教学重点之一,怎样引导学生品其味,悟其神,需要在的教学中不断揣摩、实践。关于量词叠用的教学也有一点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进行量词的对比。如果引导学生比较“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的表达意思不同之处,更能让学生透彻理解量词叠用之后才能突出数量多。

追求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续扬长避短,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活化石教学反思4

《活化石》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八单元第33课,本课教材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学生们学得非常轻松。在课前,我先介绍一点有关化石及活化石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收集什么,范围我不加限制,可以是这课里面介绍的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可以是其他的珍稀动、植物,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但对收集的资料要求进行整理,能流利地给同学作介绍。在课堂上,我安排学生进行自主交流,交流他们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个个都争着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同学听。在学习课文时,我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在三种活化石中,让他们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进行自学,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让学生在听别人介绍时,保持对还没重点学习的一种活化石的好奇心。在学习时,我还注意到了学生有个别差异性,让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多选择一种甚至三种活化石都作介绍,没那么强能力的学生可以只读读自己学会的生字,或读读音会读的句子。如果在小组中,几个同学都喜欢同一种活化石,也可以几个同学都各自说说,自己对所喜欢的活化石的认识。这样,既照顾了后进生,也可以让尖子生吃得饱。调动起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通过独学、群学,学生对三种活化石已经很熟悉了,我又要求学生补充介绍收集到的这三种活化石其他相关资料和其他活化石资料,这样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用第一人称“我”有序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活化石,学生们兴趣盎然,创作出了一篇篇有趣的介绍活化石的小作文,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整合资料的过程,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训练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达到了高效教学的目的。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活化石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教师们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活化石教学反思5

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怎样让二年级的学生对这些古生物产生兴趣并了解它们的有关知识呢? 在学习《活化石》一课,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明确概念、观看图片。

以“什么是化石?”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激发探究*望。以文字介绍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化石简单地说,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再出示北京古生物博物馆里化石的图片,如孩子们喜爱的“恐龙化石”“始祖鸟”化石,还有同学们见都没见过的“三叶虫”化石“枝蒎蕨”化石,从抽象的概念转化到形象的实物,此时的孩子不仅对化石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这些远离现实生活的远古时代的特殊符号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二、搜集资料、加深理解。

课文对活化石的描写简单易懂,但这些稀有生物都是和大多数孩子不曾谋面的,通过阅读和讲解让孩子就有清晰的认识未免空洞。为此在学习“银杏树”一节,我给学生及时地补充搜集到的山东省最南端新村乡的一棵有着30历史的银杏树,它虽然历经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无形之中缩短了孩子和银杏树的心理距离,远古生物近在咫尺、清晰可感。学完本段,我又借机给孩子们朗读了一篇搜集的描写银杏树的优美诗篇,激发了对银杏树的热爱同时还获得银杏树开小花,结白果的相关知识。

三、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读懂文字、了解古生物知识不是唯一目的,还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练习:课下阅读《少儿百科全书》或上网查找有关活化石的资料,做一张阅读卡。把课堂有效的学习和课外广博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活化石教学反思6

《活化石》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又由于内容学生不太熟悉,学生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因此,我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时查找有关化石的资料,理解什么是化石,以及化石的作用。

课堂上,我先板书“化石”,让学生运用自己查找到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化石的理解。然后我再补充完整课题,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题的意思了。接着,我尝试让学生质疑课题。有的学生提出:课文中介绍了几种活化石。我肯定地表扬:“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我觉得这样能慢慢培养学生懂得如何去质疑,或者说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会更有目的性。

另外,我联系课文,挖掘文中的语言训练点,在联系中积累运用。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句重点句。一句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特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弄清了意思后,我让学生给合课后“读读写写”一题,做做“一块块 ”、“一条条 ”、“一棵棵 ”等等。

这篇课文虽然篇幅较长,但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形式是相同的。因此,我采用先教学第二自然段,总结学习方法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自主学习课文的教学方式。

我让学生带着“银杏树有几个名字?为什么?”这个问题在文中划出来。通过带着问题用默读的形式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通过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因为它的果实的壳是白的。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公孙树”。我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这个名字的由来,由此知道银杏树长得很慢的特点。接着,我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二年级的学生知识积累和经验都比较缺乏,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可以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形式学习。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课文内容,并且在学习中增长了见识,同时激发了对科学方面知识的兴趣。但是,上完本课后,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训练不够,也许是因为我把课堂的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指导上。朗读训练毕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也是教师的重要责任,究竟怎样才能做到两者兼顾呢?这个问题,也许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揣摩、实践。

活化石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活化石教学设计修改及反思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知道讲了哪几种活化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3.培养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知道并了解保护活化石的意义。

一、谈话导入:大家知道恐龙吗?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一说,对学生地回答适时评价。然后用ppt分别出示图片一、图片二图片三和图片四,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石。恐龙是生活在很多年前的一种动物,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化石来认识它!那么,“活化石”又是什么呢?就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板书课题《活化石》,引入新课。

三、引导学习课文。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l)化石一般存放在哪儿?(博物馆)

(2)化石可以用来干什么?(通过化石,我们可以看到亿万年前的动植物)

教师讲解化石,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化石存放的地点.

(修改原因:帮助学生了解化石,为更好地学习活化石做准备)

2.学习第2自然段。

(l)指导朗读。

(2)看图,了解银杏树的样子。

(3)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关于银杏的哪些知识?

(银杏树已生活了几亿年,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扇子,生长得很慢。)

3.自学第3自然段。

(l)自由读第3自然段。

(2)你知道了哪些有关熊猫的知识。

(熊猫生活在许多年前,它爱吃竹子,它的祖先却以食肉为生。)

(3)指导朗读。

(4)放课件大熊猫的图片,给学生欣赏。看的学生有些已经在小声

议论了,瞧,它爬到树上去了。它还趴在那睡觉呢!真可爱! 师:同学们已经看完了大熊猫,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你真会观察!每只大熊猫的样子都不一样,你能说说吗?

师出示句式:大熊猫的样子可爱极了。它的身子( ),四条腿( ),一双大眼睛( )。

4.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对照插图,了解中华鲟的样子。

(3)你能说说中华鲟的有关特征吗?

(中华鲟生活在一亿多年前,生活在江河里,身披大片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嘴巴又尖又长,现在已非常稀有了。)

5.学习第5自然段。

(l)齐读。

(2)明白这段的作用。

(总结全文,井点出主旨:好好保护它们。)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边看课件图片,边说说这三种活化石的有关特征。

2.读了全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创造性地演读课文

师示范表演(银杏树的自述)

小组内表演:分别表演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各组推选优秀的“大熊猫、银杏树、中华鲟”,戴头饰上台表演。 五、练习:1、句式练习:科学家把、()和()叫做活化石。

()、()和()被科学家叫做活化石。

2、读读写写:一片片叶子 一把把扇子

一块块—— 一条条——

一棵棵—— 一只只

(修改原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加强句式及词语的训练,学会准确运用语言。)

活化石教学反思8

一、联系课文,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

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个重点句。一句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特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知道银杏树的叶子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住了两个语文知识点。

1、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的训练。

2、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我在这里设计了比较句子的训练:“一片叶子像一把小扇子”和原句进行对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然后结合课后练习进行填空训练,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学习这课,我先让学生找出课文课文介绍了几种活化石,然后我重点教授银杏树这一种活化石,并小结学习方法,接下来让学生从余下的活化石中自主选择一种进行小组自学,再在班上交流汇报。从低年级起就培养孩子自主探究的意识。

活化石教学反思9

《活化石》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八组第33课,本教材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兼有知识性与趣味性,可以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材料。在研读教材的时候发现,这篇文章的结构比较相似,比较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一、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教学片断]

(一)教师指导学习“银杏树:”

(1)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读准“杏”的字音。板书:几亿年前的树种

(2)特点:板书(样子容易辨认、长得慢极了)

填空理解具体描写“长得慢极了”——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还叫公孙树。)

(3)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学习“辨”,和“辫、辩”比较。

(4)师生合作读课文,了解银杏树又叫白果树,那是因为它的果子是白色的。

(二)原来银杏树是因为这些原因被称为活化石的,那大熊猫和中华鲟又是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的,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小组合作学习大熊猫、中华鲟,出示要求。

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然后小组合作学习结构相似的课文。效果很好。因为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可以把教师用语转变成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那些在课堂上没能掌握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往往与在其他问题上意见不一致的同学进行讨论争论时受益匪浅。其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通过互相解释来学习。每个教师都知道,我们靠教学来学习,而当学生们在给其他组员作解释的时候,他们就必须想办法组织自己的思想,还必须详尽地阐述一些认知的细节。这样一来。他们自己的理解力也大大提高了。其三,同学之间能够增进了解,在学习上也能互相帮助。由于他们是一对一地相处,学生就比较容易及时准确地发现同学是否想要或需要额外的解释。在传统式的教室里,那些没有听懂的学生只能缩在座位上希望老师别叫到自己,而在合作学习小组里,他们就不必躲了,因为这种环境是毫无威胁的帮助式的,学生可以在此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向别人寻求帮助。一个学生如果在全班人面前回答一个问题而答错了的话,很可能会被大家笑话,而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就不同了,小组中的组员都抱有一种“我们都是一体的”态度。这就意味着,如果他们中有人不懂的话,组员得到的更可能是帮助而不是嘲笑。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而且大家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所以,对“大熊猫、中华鲟”两种“活化石”的学习,教学设计为合作学习是很明智的。

二、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课文学完以后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环:

1、师: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要给前来参观的游人作解说有关“活化石”的内容,你该怎么说呢?想试一试吗?

2、(师示范):我是银杏树,就是大家常说的白果树,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长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了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了爷爷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孙树”。

3、(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活化石”介绍给游客。

4、各组派代表上台演说。

由于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和文本进行了很好地对话,所以,学生的智慧得到升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比如郭俊含同学说:嗨,大家好!我中华鲟,也是一种古生物。我有一亿多年的历史。我生活在江河里,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我的眼睛有核桃那么大,而且亮晶晶的。我有一张又大又尖又长的嘴。你们说:我的样子奇怪吗?如果大家喜欢我,可要好好保护我哟!

因为要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使那些平常不爱说话的孩子也能与同学交流,既训练他们的胆子,又训练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抓住比喻句进行教学。“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对“化石”的解释要简化、清晰、再口语化些,要和“活化石”的概念比较后讲透彻。句式训练可以用填空式的练习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起来,这样课堂节奏更紧凑。

总之,我感觉这堂课的教学是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活化石教学反思10

《活化石》一课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学生们学得兴趣盎然。

教学一开始,我先出示一张鱼类化石的图片,引出化石。然后从字面意义上了解什么是活化石。在教学“银杏树”时,我抓住比喻句进行教学。“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我出示许多叶子的图片,让学生找出银杏树的叶子。既理解了银杏树树叶的样子,又结合理解词语了“辨认”的意思,后我又指导学生模仿写句,银杏树的叶子还像什么?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树叶在他们的脑海中变成了降落伞、小姑娘的裙子,秋天的扫帚。在理解了比喻句的写法以后,我又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子,“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而后进行朗读指导,读出了树叶的美,树叶的珍贵。

接着,让学生自己学习“大熊猫和中华鲟”,明白大熊猫的祖先是以食肉为生。中华鲟的特点是:大、重、少和怪。最后,在大家都了解了活化石的含义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引出本课的情感目标,那就是我们要保护这些活化石。

活化石教学反思11

我讲李商隐《马嵬》这一课时,我以李杨的爱情做了一个精彩的导入,引起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然后在让他们细细品味,慢慢鉴赏。

先是李商隐和本诗的背景简介,接着我让学生齐读并反复吟咏了这首诗。并提出最能体现本诗感情基调的词是什么以及诗中几个关键字词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整体感知整首诗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叙述。主体部分放在赏析本首诗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和主旨的分析。最后,指导怀古咏史诗的特点和常常出现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如何鉴赏怀古咏史诗,并举出具体实例来训练,现学现用,当堂练习,巩固提高。

对讲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引起我的关注。一让学生回答问题,课堂上就很不安静,许多同学都在说话,站着的同学生怕怕回答错了,而坐着的就一直抓着李杨的爱情,聊个不停,或者就一句话都不说,把头埋得很低。为解决他们的这一问题,我需要经常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让他们积极发言。

学生主动发言,能促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勇气得以锻炼,这些为了自身发展的机会学生自己就这样轻易的舍弃掉了。是什么原因?是不知怎么回答?还是不愿意回答?或者是怕答错了?以前和学生谈心,得知以上情况都有。

课后反思得知课堂上要体现“以学生为主”,活动再丰富些。令我困惑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让他们进行讨论,所花费的时间与在讨论中所获得的价值是成正比的吗?

但如不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我们的教育可能事倍功半;如果我们能探索出一条能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途径,我们的教育将会事半功倍!

我们应该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不应该增加他们的精神负担,整个课堂应该是轻松活跃的,不应该拘束,但是也不能没有纪律可言,要学会欲擒故纵。

活化石教学反思12

《活化石》这篇课文以科学为主题,篇幅较长,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没有直接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不熟悉。于是,我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时查找有关化石的资料。一上课,我先让孩子们从字面上理解“化石”的含义,再借助学生收集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石”,然后抛出问题“课文里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相关的句子,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学习这课,我重点教银杏树这一种活化石,抓住“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还叫公孙树。”这一句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长得慢这个特点,并小结了这一段的学习方法,接下来让学生从余下的活化石中自主选择一种进行小组自学,请学生代表根据自己小组的阅读、交流情况指引老师板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昂。

一课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但如果能跟好的把握好学生的讨论时间,增加朗读量,在课堂最后能给大家一个总结,回顾一下本课的学习要点,课堂会更加完美。

活化石教学反思13

《活化石》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八单元第33课,本课教材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学生们学得非常轻松。

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先理解化石,然后从字面意义上了解什么是活化石。在教学“银杏树”时,抓住比喻句进行教学。“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知道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住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子,“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

接着,让学生自己学习“大熊猫和中华鲟”,明白大熊猫的祖先是以食肉为生。中华鲟的特点是:大、重、少和怪。最后,在大家都了解了活化石的含义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引出本课的情感目标,那就是我们要保护这些活化石。

活化石教学反思14

在教学《活化石》这一课时,我将侧重点放在了“银杏树”这一活化石。而在教学“银杏树”这一活化石时,我主要抓住两句重点句。一句是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一特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知道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一、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并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的写作中也多运用这样的句式,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一把把”。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我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弄清了意思后,我又让学生做拓展训练,说说还有哪些可以用“一片片”、“一把把”做量词。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停止训练,而是让学生在联系中积累运用,比如“一条条”、“一座座”可以用在什么词语前面做量词。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这一环节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发言都很踊跃,在联系中学会了积累运用。

同时,这节课也有不少遗憾。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朗读方面。学生的朗读是我训练的弱项,孩子们读书声显得拖沓冗长,没有节奏感,听起来很不舒服。而且,我将教学的着重点定位错误,不是着重标点如何死板地停顿,而是长句如何停顿。

二、文章的落脚点还未找准。《活化石》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这就强调用词的准确性,虽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不是最主要的,但是我应该在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有个大致的概念,而不是从未提及。

三、引入部分。在教学时,我在引入部分就让孩子翻书找化石的作用,事实证明,这一环节的设置显得十分突兀,孩子们在这一环节中不知所措,只有极个别的孩子找到了答案。我想,如果将这一环节放至文章总结时,会不会更好?

四、识字方面。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识字是重中之重。我在教学时为了赶进度,没有让孩子多读词语,也没有随文识字,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再复现词语,加深印象。

五、知识运用方面。在教学运用连接词将三种活化石连起来表达成完整的一句话时,我将这一环节设置得过于简单——直接出示“和”、“有??有??还有??”让孩子们填空,如果用上之前已经学过的“把”字句、“被”字句,教学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六、指导写字方面。在教学生写字时,我没有让学生形成一个抓整体结构的概念,教学时较为散乱无章。同时,在学生写完之后,我并没有进行实物投影,指正点评,如果增加了“展评”这一环节,我想学生的知识点能掌握得更好,说不定字也能写得更端正。

总之,这一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感受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缺陷,我将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弥补以上遗憾。

活化石教学反思15

一、联系课文,抓语文的训练点,在联系中积累运用

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句重点句。一句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物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弄清了意思后,我让学生给合课后“主读读写写”一题,做做“一块块”、“一条条”、“一棵棵”、“一只只

”学生由于有了以前学过的数量词作基础,所以完成这几个填空完成得很快。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停止了训练,而是让学生在联系中积累运用。我让他们再写出两个像这样的词语,是上面几个词中没有用过的量词。学生很积极、踊跃,有的写了一个个面包、有的写了一张张白纸,有的写了一群群鸟。学生在联系中学会了积累运用。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整个课的设计都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课前,我先介绍一点有关化石及活化石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收集什么,范围我不加限制,可以是这课里面介绍的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可以是其他的珍稀动、植物,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但对收集的资料要求进行整理,能流利地给同学作介绍。在课堂上,我安排学生进行自主交流,交流他们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个个都争着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同学听。在学习课文时,我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在三种活化石中,让他们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进行自学,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让学生在听别人介绍时,保持对还没重点学习的一种活化石的好奇心。在学习时,我还注意到了学生有个别差异性,让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多选择一种甚至三种活化石都作介绍,没那么强能力的学生可以只读读自己学会的生字,或读读音会读的句子。如果在小组中,几个同学都喜欢同一种活化石,也可以几个同学都各自说说,自己对所喜欢的活化石的认识。这样,既照顾了后进生,也可以让尖子生吃得饱。调动起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重视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这课时,我以学习前一课《太空生活趣事多》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这课的学习上。在学习这课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学习方法:第一、找出课文讲了几件太空生活的趣事。第二,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进行自学、交流。第三,在全班上,作交流汇报。然后,过渡,学习这课,我们同样用这方法进行学习,找出课文介绍了几种活化石,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进行自学。先在小组里交流,再在班上交流汇报。让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开始学习怎样去学习语文这一工具性学科。

在这节课上,不足之处是,在一引些知识细节上未能及时纠正学生。如在做一些重叠词的练习上,有一个同学写个“一个个太阳”,老师只是一语带过,“太多太阳了吧!”未有及时纠正学生这个词是错误的。也如一个同学说到“一棵棵种子”,教师也未能纠正这里该用“颗”不是“棵”。另外在读的分量上,还不够,应让学生多读进行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上,我会注意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

下载小学二年级语文《活化石》教学反思集萃[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二年级语文《活化石》教学反思集萃[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活化石》教学反思

    《活化石》教学反思15篇 《活化石》教学反思1 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爱读,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

    活化石教学反思

    活化石教学反思 活化石教学反思1 《活化石》一课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学生们学得兴趣盎然。教学......

    《活化石》教学反思

    《活化石》教学反思 《活化石》教学反思1 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爱读,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使学......

    活化石教学反思

    活化石教学反思 活化石教学反思1 一、联系课文,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个重点句。一句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特点。另......

    《活化石》教学反思

    《活化石》教学反思1 《活化石》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八单元第33课,本课教材是以科学为主题编排的。《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的特点。在......

    活化石-教学反思

    《活化石》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化石》这一课时,我将侧重点放在了“银杏树”这一活化石。而在教学“银杏树”这一活化石时,我主要抓住两句重点句。一句是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活化石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活化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活化石》是二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教材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本课用较为浅显的语言向学生介绍......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优秀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优秀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优秀1 《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