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机关干部正确理解领导意图[五篇范文]

时间:2021-02-11 10:2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课:机关干部正确理解领导意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课:机关干部正确理解领导意图》。

第一篇:党课:机关干部正确理解领导意图

党课:机关干部正确理解领导意图 党课:机关干部正确理解领导意图

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称职合格的机关干部队伍,就不可能有参谋有力、协调有方、运转高效、有所作为的机关。那么,如何正确理解领导意图才能做一名称职合格的机关干部呢?下面,我就围绕这个问题结合自已在机关工作的体会谈几点认识。主要讲三个方面:一是理解领导意图常见问题;二是正确理解领导意图要做到“三个悟透”;三是正确理解领导意图要注意的事项。

一、理解领导意图常见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理解领导意图主要有以下四个常见问题:

一是受意时一知半解。在接受任务时,有的同志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弄清领导的本意,但怕领导说自己理解能力弱、工作能力差,担心在领导那里留下不好的印象,不敢向领导询问明白,更不敢提“为什么”,而违心地回答“明白”“是”。由于受意模糊不清,理解起来往往陷入困境,甚至“卡壳”。有时之所以“出力不讨好”,甚至让领导生气,出现落实结果与领导意图“南辕北辙”的难堪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开始并没有完整准确地领会领导意图。

二是理解时生搬硬套。有的机关干部在理解领导意图时,习惯于照话直录,机械套搬,从表面上孤立地去理解,也有的拘泥于只言片语,片面咬文嚼字。由于理解不全面、不系统,缺乏连贯思维和综合思考,往往只能依葫芦画瓢,挖掘不出深层次的东西,只能生产出“半成品”,没有创新发展。

三是贯彻时唯命是从。有的在理解领导意图时缺乏正确分析和深思熟虑,有

顺风倒的现象,把自己放在被动的位置,领导说什么是什么,建议不敢提,问题不敢指,见解不敢说。表面上看是对领导负责,实际上是对领导的不负责。四是处置时固执已见。有的在领会领导意图时,为领导服务的思想不够牢固,不管领导好恶,喜欢用自己的“口味”取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领导身上。更有甚者,自视自己水平高、能力强,对领导意图你按你的想法说,我按我的想法办。

二、正确理解领导意图要做到“三个悟透”

曾经有一位领导这样讲,机关干部分三种:一种是既能理解领会领导意图,又能表达领导意图;一种是能够理解领导意图,但表达不出来,反映不出来;还有一种是不能理解、甚至曲解领导意图。我们每名机关干部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就要力争做第一种类型的人,切实做到悟透领导的本意、深意、真意。

领导讲话都是直截了当的,意图表达得非常明确,这时正确理解贯彻比较容易。但有的时候,由于受到某种限制,只好采取点到为止、旁敲侧击的办法,领导意图表达得十分隐晦模糊,有时可能只是某种暗示。比如,领导对某个事情或问题已经有所思考,但不好明确表态,这时可能选择一种模糊的表达方式,或签上一个名,或者画上一个圈,这是什么意思,是表示同意还是不同意?这就需要机关人员慢慢去体味。

领导交代的事项,大都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内容——办什么事?二是时限——什么时间完成?三是要求——工作标准、注意事项等。机关干部在接受领导交办的事项时,一定要把这三个要素搞清楚。当领导交代的任务比较凌乱时,要用三个要素加以归纳整理;当领导交代的任务过于简单时,要用三个要素加以发挥完善,简要地口述自己对任务的理解,得到领导认可后再行动;当领导交代的任务超越客观实际、难以完成时,要用三个要素加以调整,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供领导参考。通过把握三要素,为理解和落实领导意图奠定基础。

三、正确理解领导意图要注意的事项

对领导意图的理解把握,除了从党委决议、领导讲话、重要工作部署去领会外,还要把功夫下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重大任务或重要情况,主动请示,问一问领导有什么考虑;领导阅读文件、报刊和资料后,看一看有什么批注,有什么新的思想;在与领导的交谈中,听一听有什么新的决心意向;领导批评表扬时,理一理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力求做到想领导所想,谋领导所谋,急领导所急,做到与领导在思维上同向、思想上同拍、工作上同步。正确理解领导意图,我感到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一)注意提高思维层次

正确领会领导意图仅凭良好愿望和实干精神远远不够,还需具备很强的战略眼光、全局观念、系统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这是正确领会领导意图的前提。领导意图一般来自对当前问题的调查研究,来自深入的学习思考,来自上级精神和多个方面信息。为此,我们应做到“四个善于”:

二要善于收集领导的讲话,掌握领导的着力点。机关干部就要善于收集领导经常讲什么话,从平时言谈中捕捉领导思想,无论跟随领导下基层检查工作、参加会议,还是在处理日常事务中,对领导每一点闪光思想火花,都要记录下来,揣摩领会,特别是领导反复强调的思想一定要熟记于心。正确理解领导对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分析,搞清楚什么是必须牢牢抓住的关键之处,什么是必须克服的薄弱环节,什么是必须预见的牵连影响,什么是必须防范的重要情况等等,这样才能搞准做好工作的着力点,功夫下在最重要的地方,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三要善于研究领导的批文,掌握领导的警觉点。我们接转上级的传真电报,参加重大任务时,领导的批示就是领导的思想和意图,无论是领导亲自撰写的文稿材料,发表的文章和各种批示,还是给草拟材料提出的修改意见,无不反映领导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只要机关干部悉心研究领导这些批文批示,就能从中把握领导思想本质,洞察领导意图。搞清楚一段时间或一项工作中,领导可能担心、顾忌、反对的事,再联系领导在各种会议、各种场合的系统或随机讲话、谈话,从中分析意图,通过实实在在的谋划和工作,把可能遇到的情况理清楚,并且制定相应的设想和方案,让领导放心。

四要善于围绕领导的意图,找准领导的关键点。机关干部要经常面对领导受领任务,领受任务的过程实际也是理解领导意图的过程,这个关键点极其重要,有经验的机关干部都会认真倾听,主动询问,对领导布置工作、下达任务、发出指令的本意,对工作的标准、要求和时限,做到吃透弄懂,心中有数。如果没有弄清楚,或没有完金理解,不要怕领导责怪和批评,一定要大胆主动询问领导的考虑和想法,甚至可以与领导一起讨论,在交流中深化对领导意图的理解,在理解中进行综合、整理、归纳、判断,了解领导最关注什么、最想表达什么、最想用力抓什么,使自己始终围绕领导意图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全面、深刻、正确地领会党委决策和领导意图。

(二)注意与领导保持思维一致性

关键是做到“知四情、把四度”,即:

一是熟知“上情”,力求站在同一“高度”。上情是指上级党委政府的法规政策和决策指示。作为机关干部,必须对上情吃深吃透,提高看问题的高度。要多学习文件,上级的重要文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指针。机关干部必须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将上级文件的精神实质很好地消化理解,为我所有。要多参加会议,会议是传达贯彻上级指示精神、作出重要工作部署,以及领导发表重要讲话的特

殊场所。经常参加会议,眼界和思路就会更加开阔。要多接触上级,上级领导和机关的同志,对上情自然更熟悉。

三要通晓“内情”,力求处于同一“角度”。内情,就是本级党委、机关的情况。全面掌握内情,站在党委领导的思想高度和具体立场,同步跟进,同步思考问题,是机关人员准确理解党委领导意图,自觉与党委领导保持一致的前提。要了解本级党委工作情况。对党委工作的思路、规划、部署、措施,以及工作的进程、建设的总体形势等,都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以便准确理解党委领导意图。要掌握本级领导特点规律。机关人员要留心观察收集领导的一言一行,熟悉和适应领导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针对不同领导的不同特点来调整自己的工作和思维习惯。要熟悉本级机关各部门的情况。机关是一个整体,各部门之间联系十分密切。作为一名机关干部,要加强沟通,加强协调,对机关各部门的工作有尽可能多的了解。要精通本职业务工作。凡是涉及本专业范围内的方针原则、政策规定、理论依据、专业知识、基本情况等,都要很清楚,能够跟上领导的节奏。

四要了解“外情”,力求达到同一“广度”。外情是指外单位的、外系统的情况。关注外情,了解外情,有利于开阔思路,拓展视野。我们常讲,有什么样的视野,就有什么样的思路;有什么样的眼界,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起点。机关干部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对本部门外的、本系统外的,甚至是全军的、外军的情况都要有所掌握,通过广采博学,力争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三)注意把一些特殊情况处理好

日常工作中,我们在领会理解领导意图方面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难以处理的情况。处理好了少走弯路,能够赢得领导信任。反之,不但影响工作,还会给

领导留下不良印象,影响个人前途。对特殊情况的处理,一定要讲究方法艺术,力求处理妥当,让领导满意。有三种情况需要注意:

一是领导意图不一致时。我们在县里工作,有时会遇到两位领导对某项工作意图或意见不一,这是工作中的正常现象,关键在于我们要主动进行协调,力求使两个领导的意图达成一致。这既是我们机关干部的职责,也是一种能力水平。

二是领导意图不符政策规定或单位实际时(没有体现法治思维时)。比如,个别时候,领导在处理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决策不依法、遇事不讲法,突破法律底线指示交办工作的情况。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在执行指示的过程中,发现上级的意见不全面、不正确,在领导没有改变意图时,绝不能消极怠工,但也不能不负责的照抄照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不违背上级指示原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研究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方案,完善领导的思想,为领导补台。机关干部有三次建议权,该用时要用足,不能明知不对,还坚持少说为佳。更不要怕说错了挨领导批评,事实上,多数领导都是喜欢广开言路,博采众长的,只要问题提得准,方法适度,领导是会虚心接受的。

三是领导对我们工作提出批评时。面对批评,首先要虚心接受。即使不认同领导的观点,也要求同存异,避免正面的冲突。狡辩只会给领导留下“找理由,找借口”的不良印象。其次要懂得自我剖析。面对批评及时改正错误,同时避免矫枉过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最可怕的就是面对批评还始终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我们要善于从别人的批评中吸取精华,及时改正错误,提高自己,也不能矫枉过正。最后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让批评的压力影响自己的判断力,否则事情会越做越糟。现实中往往不乏这样的例子,因为一件事情搞砸了被领导批评了,导致自信心受到一定打击,接下来的事情也做不好了,这样又招致批评,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事情越做越糟,给领导,给战友留

下了“成事不足”的印象。所以说我们在批评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让批评成为自已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实践中,还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情况,我们应多用脑多用心,多摸索多总结,只有聚少成多才能应对自如。

(四)注意强化贯彻意图的执行力

对领导的意图,接受领悟是前提,遵照执行是关键。这里,我们应做到“五要”:

一是执行上要坚决。坚决执行是落实党委领导意图的重要一环,这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工作纪律。我们贯彻党委领导意图应有的态度是:条件再差要创造,困难再多要克服,阻力再大要排除。

二是行动上要迅速。“兵贵神速”。战争的胜负往往是靠抢占先机来决定的。落实党委领导意图要讲究时效观念。因为党委领导的意图往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事过境迁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如起草电报,第二天发走就有可能被上级转发,对单位建设及时起到指导作用,但拖上几天再发就失去效力了。机关干部要突出一个“快”字,及时办好党委领导交办的事项。

三是组织上要科学。落实党委领导意图,往往牵涉很多部门和人员,这就要求我们机关干部充分考虑各方因素,科学筹划,合理落实。特别是组织重要工作、召开大型会议、迎接高层检查,更要如此。这也是执行力的一种重要体现。

四是工作上要衔接。落实党委领导意图必须有始有终,要形成一个“受领任务——请示报告——反馈修正——总结提高——再受领任务”的有机链条。受领任务要认真。在接受领导交办事项时,一定不能操之过急,还没有听清楚、弄明白,就匆匆去办,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对落实决策指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党委领导汇报材料,不能隐瞒,更不能想当然。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不足和缺陷后,要及时拿出修正的意见和建议。

五是总结提高要经常。每写好一份材料、完成一项任务,都要进行认真反思,看有没有很好地体现党委要求和领导意图,有没有准确反映干部思想和基层情况,领导对哪些地方做了补充,还存在哪些差距和不足,以便在下次任务中有充实、完善和升华。

总之,机关干部虽然职务不高,工作范围有限,但要正确理解领导意图,必须做到不在其位学谋其政,看问题的立足点同领导保持一致,站在同一高度、同一立场、同一方向,沿着同一思路、同一目标来思考问题,决不能只从自己分管业务工作的局部看问题,这样难以准确理解领导意图,甚至还会曲解。这就要求机关干部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在正确理解和把握领导意图的基础上,联系领导交代意图的背景条件,弄清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联系背景条件进行分析、综合、提炼、概括,力求得出符合领导意图的结论,不断完善领导意图,发展领导意图,使领导意图系统化、具体化,确保领导意图落于实处,产生实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最大效能。

第二篇:正确理解十一五规划党课材料

文章标题:正确理解十一五规划党课材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在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

五”规划为我国未来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了宏伟蓝图,明确指出了“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五中全会指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就明确指出了“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十一五”规划的思想灵魂。做好“十一五”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轨道。坚持不同的发展观,就会有不同的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在于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发展的力量来源于广大人民,发展的成果也必须惠及最广大人民。“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强调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原则”,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四项原则”思想指导下,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六个必须”:一是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发展的较快速度,是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要求,也是解决就业等各种社会问题的要求。为此“十一五”规划强调,必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经济增长速度,努力在长时期内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现代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十六大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助推器。如果国家的自主创新不足,就很难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强劲的动力支持。为此“十一五”规划强调,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四是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不是只有城市的发展,而没有农村的发展;不是只有一个或几个重点区域的发展,而没有所有区域全面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实现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推进统筹区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落实。

五是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面对我国正经历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大量复杂的社会矛盾,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十一五”规划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安排,即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六是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看,有些改革进展不快,有些改革仍止于表层,这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形成一整套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能源资源的体制机制。

(二)总体目标

五中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一,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最新的2002年版统计报告显示,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名义汇率折算(即以所谓实际数字)为840美元。这是中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标志。2002年底,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达到1000美元。按照“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680美元。

第二,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

“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简单地说,所谓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就是指每创造一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根据惯例,一般以生产一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标准煤吨数作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从中国环境资源信息网得到“十五”计划制定时的数据(具体数据尚未统计出),预计“十五”期间,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以1990年

不变价)由2000年的2.77吨标准煤下降到2005年的2.2吨标准煤。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节能目标,到2010年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仍以1990年不变价)将约为1.76吨标准煤。

第三,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一般而言,一个经济强国必须要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名牌企业,作为拉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我国的名牌优势企业集中在服装纺织、轻工制造和电子通讯类产业,先后出现了海尔、联想、华为、春兰等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名牌企业。今后,我国企业发展必须走加大科学技术含量、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的道路,不断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争取有更多业绩良好的企业能够进入世界500强。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今后,我们将通过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以及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机制。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重点推进“走出去”战略,是“十一五”规划的一大亮点。“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行使在世贸组织中的权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更是形成中国式跨国公司、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近几年,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中国企业(如中石化、海尔、春兰、联想等)主动走向国外,已形成全球生产销售网络,初具跨国公司雏形。此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进一步融入国际经贸体系,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在加快发展对外贸易中,确保国际收支平衡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现实来看,保持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既是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对外经济交往取得明显成效的结果,同时对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五,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今后,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在财政上和政策上加大对城乡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以及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提高公共教育、公共卫生以及困难群体经费的投入比重,体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公平正义的社会政策价值取向。

第六,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十一五”规划在经济增长的目标上将更注重人文本质,为提高以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人的全面发展不断积累物质条件。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上,更加强调“共同富裕”和“共享成果”的政治理念,使中国城乡十几亿人都能够在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共同参与发展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第七,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民主法制建设是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只有通过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才能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十六大报告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一同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明确提了出来。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稳定的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安全生产状况既是推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要继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进一步抓好煤炭生产、危险品运输、公共交通安全等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从根本上治理好安全生产中的各种隐患问题,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在稳定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三)主要任务

五中全会在认真总结“十五”计划提前顺利实现的经验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并对“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作出明确安排:

第一,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面貌出现历史性的新变化、新气象。

第二,实行以提高经济“质量”为重点的新产业政策。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合理安排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在加强和巩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要重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时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要变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为高技术、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为此,必须加大技术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三,统筹区域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进入新世纪,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我国的区域发展基本完成了由“沿海发展战略”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转变,初步勾勒出了未来区域发展的宏观格局: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四,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健康发展的城乡格局。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的城市发展出现了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反差、城市与乡镇的反差。为了防止大城市向超大城市盲目扩张,防止中小城市因各种政策或资源因素而萎缩,防止城市和乡镇之间差距扩大,“十一五”规划将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五,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一五”规划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能源资源节约,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措施,务求节约能源资源取得重要进展。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继续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切实抓好水污染防治,加快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环境执法。总之,要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正确理解十一五规划党课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正确理解十一五规划党课材料。

第三篇:正确理解十一五规划党课材料

文章标题:正确理解十一五规划党课材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在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为我国未来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了宏伟蓝图,明确指出了“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五中全会指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就明确指出了“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十一五”规划的思想灵魂。做好“十一五”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轨道。坚持不同的发展观,就会有不同的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在于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发展的力量来源于广大人民,发展的成果也必须惠及最广大人民。“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强调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原则”,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四项原则”思想指导下,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六个必须”:一是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发展的较快速度,是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要求,也是解决就业等各种社会问题的要求。为此“十一五”规划强调,必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经济增长速度,努力在长时期内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现代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十六大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助推器。如果国家的自主创新不足,就很难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强劲的动力支持。为此“十一五”规划强调,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四是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不是只有城市的发展,而没有农村的发展;不是只有一个或几个重点区域的发展,而没有所有区域全面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实现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推进统筹区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落实。

五是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面对我国正经历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大量复杂的社会矛盾,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十一五”规划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安排,即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六是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看,有些改革进展不快,有些改革仍止于表层,这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形成一整套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能源资源的体制机制。

(二)总体目标

不变价)由2000年的2.77吨标准煤下降到2005年的2.2吨标准煤。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节能目标,到2012年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仍以1990年不变价)将约为1.76吨标准煤。

第三,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一般而言,一个经济强国必须要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名牌企业,作为拉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我国的名牌优势企业集中在服装纺织、轻工制造和电子通讯类产业,先后出现了海尔、联想、华为、春兰等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名牌企业。今后,我国企业发展必须走加大科学技术含量、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的道路,不断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争取有更多业绩良好的企业能够进入世界500强。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今后,我们将通过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以及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机制。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重点推进“走出去”战略,是“十一五”规划的一大亮点。“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行使在世贸组织中的权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更是形成中国式跨国公司、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近几年,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中国企业(如中石化、海尔、春兰、联想等)主动走向国外,已形成全球生产销售网络,初具跨国公司雏形。此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进一步融入国际经贸体系,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在加快发展对外贸易中,确保国际收支平衡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现实来看,保持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既是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对外经济交往取得明显成效的结果,同时对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五,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今后,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在财政上和政策上加大对城乡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以及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提高公共教育、公共卫生以及困难群体经费的投入比重,体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公平正义的社会政策价值取向。

第六,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十一五”规划在经济增长的目标上将更注重人文本质,为提高以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人的全面发展不断积累物质条件。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上,更加强调“共同富裕”和“共享成果”的政治理念,使中国城乡十几亿人都能够在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共同参与发展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七,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民主法制建设是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只有通过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才能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十六大报告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一同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明确提了出来。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稳定的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安全生产状况既是推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要继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进一步抓好煤炭生产、危险品运输、公共交通安全等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从根本上治理好安全生产中的各种隐患问题,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在稳定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三)主要任务

五中全会在认真总结“十五”计划提前顺利实现的经验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并对“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作出明确安排:

第一,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面貌出现历史性的新变化、新气象。

第二,实行以提高经济“质量”为重点的新产业政策。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合理安排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在加强和巩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要重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时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要变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为高技术、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为此,必须加大技术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三,统筹区域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进入新世纪,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我国的区域发展基本完成了由“沿海发展战略”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转变,初步勾勒出了未来区域发展的宏观格局: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四,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健康发展的城乡格局。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的城市发展出现了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反差、城市与乡镇的反差。为了防止大城市向超大城市盲目扩张,防止中小城市因各种政策或资源因素而萎缩,防止城市和乡镇之间差距扩大,“十一五”规划将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五,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一五”规划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能源资源节约,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措施,务求节约能源资源取得重要进展。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继续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切实抓好水污染防治,加快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环境执法。总之,要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正确理解十一五规划党课材料》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正确理解十一五规划党课材料。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四篇:如何正确理解领导讲话精神

1、“我们”其实是指“你们”

主席台上的领导发言:“我们一定要学习丛飞”、“我们一定要无私奉献”„„这里的“我们”其实是指台下的“你们”。真实的含义是:你们一定要学习丛飞、你们一定要无私奉献。

2、“他们”其实是指“我们”

主席台上的领导发言:“一定要解决好他们的温饱问题、教育问题、就医问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一定要给他们创造好的环境,让他们有好的空间施展自己的才华”„„这里的“他们”其实是指发言者自己、“我们”。真实的含义是:一定要解决好我们的各种问题、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一定要给我们创造好的环境、让我们加官进职。

3、不要“发牢骚”就是一定要拥护上级

在中国特色的词语解释中,上级同意下级的观点叫做肯定,上级不同意下级的观点叫做指正;下级同意上级的观点叫做拥护,下级不同意上级的观点叫做发牢骚。因此,领导在发言中说“不要发牢骚”的含义就是:不要质疑上司的观点、一定要拥护上司的观点。

4、“希望”其实就是必须

“我给大家提几点希望”、“我希望大家要如何如何”,这里的“希望”其实是要求、命令。真实的含义是:你们必须如何如何做,而我自己除外。

5、“顺便”其实是强调

主席台上的领导埋头苦念发言稿,忽然抬头:“我顺便说几句„„”,请注意,他念的稿子都是秘书写的,只有这个“顺便”才是他的心里话、想强调的话。

6、“但是”后面才是真话

“大家都很辛苦、做得也很好,但是,有些方面还有待于提高„„” “但是”前面的话其实都是幌子、帽子,后面才是想表达的真实意思。

7、“当头等大事来抓”其实就是什么也不能耽误

“这件事情要提升到政治高度”、“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其实就是说这件事情你要做、而手头别的活也不能放下,要不然倒霉的肯定是你。

8、“只有„„才„„”、“不„„就不„„”其实就是没话找话

有本事的讲办法、讲措施,没本事的人讲愿望、讲意义,讲废话、空话、大道理。讲废话、空话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运用“只有„„才„„”、“不„„就不„„”或者“没有„„就没有„„”。

比如,说吃饭重要时就说:“只有吃饭才能生存”、“不吃饭就不能生存”、“没有饭就没有生命”;

说喝水重要时就说:“只有喝水才能生存”、“不喝水就不能生存”、“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说拉屎重要时就说:“只有拉屎才能生存”、“不拉屎就不能生存”、“没有屎就没有生命”。

总之,都是傻子也明白、说了也白说、浪费时间的废话。

9、“如果大家都„„就一定”其实就是耍流氓

民政部门说:“如果大家都像丛飞一样无私奉献,山区的孩子们就一定能上学读书了”;

公共安全专家部门说:“如果大家都见义勇为、挺身而出、跟犯罪分子玩命,社会治安就一定能搞好”;

工商部门说:“如果大家都擦亮眼睛、学会识别假货的方法、坚决不买假货,假冒伪劣就一定没有立足之地”;

卫生部门说:“如果大家都不买假药、不去地下诊所,黑心诊所和庸医骗子就一定无法生存”;

纪检部门说:“如果大家都坚持正义、不走后门、不送红包,贪污腐败就一定没有滋生的土壤;”

老百姓们说:我们都“如果”了,还要你们干吗?

第五篇:三准确理解领导意图.

准确理解领导意图

机关的机关 机关生存技术手册

收藏本书 字号-+

机关无论大小,说到底都是党委或领导的办事机关。所以,准确领会和理解领导的意图,是赢得领导信任的重要一环。

这里所说的领导意图,是指领导在布置工作、下达任务、作出指示时的本意或精神实质,希望达到的目标和效果。领导意图,既反映了领导对某项工作的思想和要求,又体现了其独特的领导艺术、思维方法和处事原则,往往具有切中要害、揭示规律、触及本质的特点。作为机关干部,无论是决策之前当参谋、提建议,还是决策之后传达实施、抓好落实,都必须把领导意图理解准、领会透。

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机关干部在理解和把握领导意图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常见的现象有:要么对领导的意图充耳不闻,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要么浅尝辄止,理解不准,把握不全,与领导的本意相差甚远;要么只领会表面,悟不到本质,领会不了领导的真实意图,甚至与领导的意图背道而驰。平时机关草拟的某些文件,一遍一遍被领导打回来,其中多数不是文字问题,而是与领导的意图不吻合,即使是文字问题,也说明没有正确表达领导的意图。

要悟透领导的本意

机关干部必需完整准确地理解领导意图,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偏离本意。

清朝雍正年间,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位名叫童华的人,从浙江调到苏州任知府。当时,皇帝下诏书,要清查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以来江苏地区拖欠的1200余万的税款问题。江苏巡抚接到圣旨,认为应该严加追缴。于是就要求欠税的人几天内要缴清,否则,予以逮捕。结果抓了1000多人。

童华到来后请求宽限一些时日。巡抚大怒,斥责他说:“你敢违抗圣旨吗?”童华说:“我不是违抗圣旨,而是落实圣旨。皇上知道有多少年的欠税问题,他没有下令严追,而是下令清查,就是想弄清来历,查明原因。是在官,还是在民;是应征,还是应免。搞清楚之后,奏请圣上裁决,这是圣旨的本意。现在如果不弄清圣上的本意,要求将十五年的积欠马上解决,这是横征暴敛,不是清查。现在请您宽限三个月,将情况搞清楚,上奏圣上。”(“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上裁,乃称诏书意。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清史稿•童华传》)

巡抚答应了他的请求,释放了1000多人。并将江苏欠税的情况登记造册上报朝廷。当时,朝廷也听说江苏巡抚严查的事。皇上很生气,下令要严加处理。圣旨的本意果然如童华所言。

这件事可以看出,在如何落实圣旨的问题上,巡抚与知府之间之所以出现严重分歧,其原因就在于对圣旨理解的不同。巡抚认为“清查”,就是要严加追究;知府认为“清查”,是弄清来历,查明原因。按照巡抚的理解,就会造成横征暴敛、民怨沸腾、政局不稳的严重后果。幸亏童华说服了巡抚,让他纠正了落实执行中的错误行为。所以说,悟透领导的本意非常重要。

要悟透领导的深意

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我们对领导的决策指示和要求不能浅尝辄止,一定要把深意理解透彻。

1949年建国前夕,全国政协召开会议商讨新中国成立的具体事宜。会前,毛泽东同志提出,“开国大典的礼炮要放28响”。在政治协商会议上,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放28响不符合国际惯例”(国外最高礼遇的炮响为21响)。委员中不少人都知道,礼炮最早源于英国海军,当时最大战舰装有21门大炮,全部鸣放便是最高礼仪,这是21响礼炮的来历。其次是19门炮,19响便是次一点的礼节。1875年,美国人从英国那里学来了这种方法,正式采用放礼炮的礼节,后来便风行世界,并一直延续到今天。一般欢迎礼炮的讲究是,国家元首或相当于元首的贵宾(如总统、国王、天皇、执政党主席等)鸣放21响,政府首脑或相当于政府首脑的贵宾鸣放19响。可能是源于此吧,有的委员们把21响礼炮作为最高礼遇了。

听到委员们的异议,毛泽东同志也未作解释,只叫大会筹委会的唐永健同志起草个说明。说明怎么写,他也没交代。接到任务后,唐永健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提出放28响礼炮,肯定有他的充足理由。他详细研究了各国庆典礼炮的放法。实际上,庆典礼炮并不像欢迎礼炮那么讲究,它都是各国自行规定的,很有些随意性。比如英国君主诞辰、加冕庆典鸣放62响;美国国庆时鸣放50响,表示美国有50个州。也可能受此启发,唐永健起草的说明是这样写的:开国庆典用54门大炮,放28响。54门大炮表示第一届政协有45个政治单位和9个方面的特约代表,共54个各方面人士;放28响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到1949年刚好28岁,28响就是28年党的奋斗史的礼赞。这个说明送上去后,毛泽东二话没说,挥笔就签上了他的大名。就这样,新中国在28响礼炮的轰鸣声中诞生。

再深一步研究,我们就不难看出,唐永健把首长意图参悟得很透。我们纵观毛泽东的一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大体都是28年。第一阶段,从毛泽东同志1893年12月26日诞生,到1921年7月参加党的“一大”,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一年他刚好28岁;第二阶段,从1921年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起,率领我党、我军和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奋斗,终于推翻三座大山,缔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年毛泽东同志是56岁;第三个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北京逝世,大体上又经过28个年头。有人说,毛泽东同志这一生与28这个数字结下不解之缘。“毛泽东”三个字的繁写体,也正好是28画,他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写的“寻友启事”,落款就是“二十八画生”。在延安时,毛泽东同志有一次同谭政同志(解放后曾任总政治部主任、大将军衔)谈话,深刻而风趣地说:“谭政同志啊,不知你注意了没有?你的名字谭政这两个字是28画,我的名字毛泽东也是28画,我们共产党这个共字拆开了也是‘廿八’。我们都是共产党人,要做共产党的事啊”。当然,毛泽东同志与28有缘,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只不过是某种巧合而已。但是,机关干部理解领导意图,必须把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这样才有利于达到准确的程度。

要悟透领导的真意

据说,当年,“东北王”张作霖在一次宴会给日本人书写条幅,有意落款为“张作霖手黑”,秘书不知其中的讲究,好意提醒应作“手墨”。张作霖听罢大加训斥:我难道不知道“墨”字下面有个“土”?事后他解释说,正是因为日本人索字,才不能带土,这叫“寸土不让”!原来张作霖是选择一种暗示性方法来表达真实意图,秘书不懂其中的奥妙,自然理解不了深刻涵义。

一般来说,领导讲话都是直截了当的,意图表达得非常明确,这时正确理解贯彻比较容易。但有的时候,由于受到某种限制,只好采取点到为止、旁敲侧击的办法,领导意图表达得十分隐晦模糊,有时可能只是某种暗示。比如,领导对某个事情或问题已经有所思考,但不好明确表态,这时可能选择一种模糊的表达方式,或签上一个名,或者画上一个圈,这是什么意思,是表示同意还是不同意?这就需要机关人员慢慢去体味。还比如,领导交代任务,就是简单的几句话,一时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果你对领导意图似懂非懂,也不多问,便凭想当然办事,结果,事办完后很可能与领导的要求南辕北辙,给领导留下个不会办事的印象,费力不讨好。还有一些事情,看起来领导表态要办,其实内心不想办,需要机关在领悟之后给挡挡驾。所以,悟透领导的真实意图非常重要。陈布雷一生跟随蒋介石,深受蒋介石的器重,他总结出的办事经验——先斩后奏,斩了不奏,奏了不斩,不斩不奏。现代人改为——做了不说,说了不做,不说不做,又做又说。这实际上是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而采取的不同行事方式。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可以批判和争鸣。我们主要是借事说事,启发一种思路,这就是理解领导意图时,一定要把寓意悟出来。能听得出弦外之音,看得出难言之隐,品得出个中奥妙,这样工作起来才会贴谱、上道、顺劲。

有经验的机关干部,在接受领导交代的任务后,不是匆忙动手,而是首先把领导关于此项任务的真实意图搞清楚,把任务的性质、目的、要求搞清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一般来说,领导交代的事项,大都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内容——办什么事?二是时限——什么时间完成?三是要求——工作标准、注意事项等。机关干部在接受领导交办的事项时,一定要把这三个要素搞清楚。当领导交代的任务比较凌乱时,要用三个要素加以归纳整理;当领导交代的任务过于简单时,要用三个要素加以发挥完善,简要地口述自己对任务的理解,得到领导认可后再行动;当领导交代的任务超越客观实际、难以完成时,要用三个要素加以调整,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供领导参考。通过把握三要素,为理解和落实领导意图奠定基础。

把握领导意图的途径

对领导意图的理解把握,除了从党委决议、领导讲话、重要工作部署去领会外,还要把工夫下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重大任务或重要情况,主动请示,问一问领导有什么考虑;领导阅读文件、报刊和资料后,看一看有什么批注,有什么新的思想;在领导与你的交谈中,听一听有什么新的决心意向;领导批评表扬时,理一理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力求做到与领导同步思考。具体讲要注意这么几点:

1.要掌握领导的关注点。就是要跟踪领导的“视线”,搞清楚一段时间或一项工作,领导最关注的是什么,这样才能跟上领导的思路,把工作做到点子上。有时,由于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场合,领导对某个问题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把领导的意思理解偏了。

2.要掌握领导的着力点。就是准确理解领导对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分析,搞清楚什么是必须牢牢抓住的关键之处,什么是必须克服的薄弱环节,什么是必须预见的牵连影响,什么是必须防范的重要情况等等,这样才能搞准做好工作的着力点,把工夫下在最重要的地方。

3.要掌握领导的警觉点。就是要搞清楚一段时间或一项工作中,领导可能担心、顾忌、反对的事,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谋划和工作,把可能遇到的情况理清楚,并且有相应的设想和方案,让领导放心。

把握领导意图,还可以通过如下几种途径:

1.从领导的言谈中捕捉。机关人员要及时记录领导在各种会议、各种场合的系统或随机讲话、谈话,善于将其联系起来,从中分析意图。

2.从领导的行动中掌握。领导去哪里,抓什么,怎么抓,反映了他对这个单位、这方面工作的关心程度,反映了他的决心和意图。

3.从领导的文办中摸清。机关平时与领导的接触,大量是通过文办联系在一起的,机关干部要善于从领导的讲稿、批示中把握其思想。一个成熟的机关干部,应该通过领导的言谈举止连贯而不是零散、系统而不是肢解、全面而不是单

一、深入而不是肤浅地分析和把握领导意图。

下载党课:机关干部正确理解领导意图[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课:机关干部正确理解领导意图[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讲话稿写作如何把握领导意图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中共“八大”开幕词中脍炙人口的名言。毛泽东主席宣读这篇2000来字的开幕词时,曾被34次热烈的掌声所打断。据说,毛泽东对文稿的撰拟只是提了简......

    领导讲党课

    一、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优化我镇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当前,发展环境特别是以政务环境为重点的软环境,已成为决定资金、人才、项目等资源流向......

    领导党课讲稿

    领导党课讲稿 领导党课讲稿 聚力实现中国梦,严守铁律转作风 大家好!一代又一代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带领着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坚忍不拔书写了一卷波澜壮阔的历史,书......

    党课讲稿-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党课讲稿-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教学对象:基层干部、党员; 教学目的:使学员懂得科学发展观产生的背景、内涵、核心和根本要求; 教学提示:......

    讲话稿写作如何把握领导意图(精选)

    讲话稿写作如何把握领导意图(《应用写作》2008年第4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中共“八大”开幕词中脍炙人口的名言。毛泽东主席宣读这篇2000来字的开幕词时,曾被34次......

    秘书工作要“吻合”领导意图(共五篇)

    文字秘书的主要任务是为机关起草各类文件,代替领导者撰拟各种讲话稿。要使起草的文件合乎要求,最关紧要的是要与领导班子、领导者的意见相吻合。 要求“吻合”由领导机关领导......

    写发言材料如何领会领导意图

    写发言材料如何领会领导意图 主题是材料的灵魂和“纲”,是材料成败的关键所在,无论写什么材料,主题都必须鲜明。提炼和确定讲话材料的主题,与其它材料有所不同,更要突出强调与领......

    领导廉政党课主持词

    领导廉政党课主持词 领导廉政党课主持词 同志们:请大家保持安静,关闭通讯工具或将通讯工具调整为振动状态。下面,开始讲课。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