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矿带地质勘查进展与找矿远景的论文
摘要:针对金矿带地质勘查进展,以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为研究对象,在简要概述金矿勘查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包含区域地质、金矿带地质和矿石特征,最后从技术角度入手,深入探讨金矿的找矿远景,旨在为今后贵州东部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地质勘查进展;找矿远景
贵州东部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资源类型多样。但由于受到交通条件、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贵州东部地质研究水平相对较低,资源勘查程度也较低。现阶段贵州东部矿产资源勘查还以地表浅部为主。因此,贵州东部矿产资源依然存在很大的开发潜能,亟需开展深入的研究和调查。现以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为例,对金矿带地质勘查进展及找矿远景作如下分析。
1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勘查现状
贵州东部的石英脉型金矿勘查现状并不乐观,从最早的金矿普查工作来看,虽然成功提交8个金矿产地,但实际储量都在1t以内。在此之后,经过相关单位的不断努力,接连完成10余处金矿产地的评价工作,为找矿工作提供了很多金矿地质资料。
2金矿成矿条件分析
2.1区域地质特征
在构造单元中,本矿区位于都匀变形区的南北侧,矿区北部和变形区邻近,区域地质构造如图1所示。矿区出露地层包括:石炭系、第三系、第四系与二叠系,矿区岩性复杂,多见灰岩和角砾岩。矿区北西侧存在银子山向斜,中间部分存在倒转背斜,而且向斜与背斜的两翼还存在多处断裂。上述内容为本矿区主体构造,矿区内的层间褶皱及断裂较发育,局部可见地层的倒转,向斜北西侧还存在一处金矿,属于典型的断裂控矿[1]。
2.2金矿带地质特征
2.2.1地层
(1)石炭系:主要是灰色和浅灰色块状岩,核形石构造较为常见,局部夹杂白云岩,底端可见部分带状灰岩,厚度为0.5-6.0m。该层厚度100-107m,和下伏地层保持假整合接触关系。(2)二叠系:主要是浅灰与灰色碎屑灰岩,夹杂有少量白云岩,并含有一定量燧石结核。该层厚度60-130m,和下伏地层保持整合接触关系。(3)第四系:黄色、褐黄色粘土、砂质粘土,夹石英砂岩及灰岩碎块,为本区红土型金矿赋矿地层。厚0-40m。
2.2.2构造
(1)褶皱:褶皱位于矿区的西侧,在北东和南西方向上贯穿于矿区的整体,轴长为18km,矿区中褶皱长约5km,北西和南东侧宽度为2.5km,中部出露地层是P2m。北西侧地层的倾角相对较缓,通常为10°-20°,南东侧地层由于受到断层影响,其倾角相对较陡,通常在40°以上。向斜于南西段出现倒转现象,属于典型的倒转向斜,倾斜的方向为北西,倾角保持在20°-30°范围内[2]。(2)断裂:F1断层在向斜的北西侧,贯彻整个矿区,此断层上、下盘分别为D3y和P2m,是矿区中的较大断层,走向为北东至南西,长度在8km以上。此断层中构造角砾较发育;F2断层在向斜的北西侧,地表出露不显著,受覆盖作用较为亚种。断层的具体走向为北东至南西,倾角为75°-80°,长度在770m以上。断层的构造角砾同样较发育,其该断层还是临近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F3断层在向斜的南东侧,具体走向由北西转变成近南北,以弧形的形式不断向南西向凸出,南段受F6断层切割,断层已知长度为1.6km,角砾岩发育,偶见擦痕;F4为正断层,处在向斜的北西侧,和向斜轴邻近,走向为北东,长度在2.3km以上,断距保持在10-20m范围内。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为30-40m,断层构造中角砾岩较发育,断裂的周围存在弱金异常现象;F5断层在向斜的南东侧,具体性质有待考察,走向为北东,产状较复杂无法确定,断层已知的长度在3.0km以上。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为10-80m;F6断层在向斜的南东侧,走向为北东至南西,其中,北东段以弧形的形式不断向北西侧突出,并在F5断层上交汇。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为15-40m,断层构造的角砾岩较发育.2.3矿石特征及成因
现阶段,已探明的矿体主要分布于地表的浅层,矿体的氧化程度相对较高,而且矿体由于受到氧化作用影响,大部分已经变成褐铁矿,金矿物自身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促使包裹金从载体中流出,成为处在游离状态下的金,所以本矿区的矿石工业类型属于氧化矿。相比之下,梁山组地层的含金水平较高,是成矿的重要物质来源;梁山组和马平组是成矿有利组合地层,为成矿提供了基础条件;该矿区地质条件良好,在梁山组和马平组之间的层间断裂有着极好的找矿前景[3]。
3金矿带找矿远景分析
3.1技术措施
金矿带找矿的技术措施为:广泛收集矿区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1:10000矿区地质测绘、地球化学测量,采取物探等方法对矿区中隐伏断层实际分布与已知的断层情况进行探测;开展综合分析工作,明确物化探结果异常与对成矿有一定帮助的地段;野外进行槽探与钻探工作,查证先前确定结果是否准确;对工程控制矿体实施加密处理;资料综合处理,同时形成报告,为日后找矿工作落实提供基础依据。
3.2找矿工程布置
充分结合过去的工作经验与成果,本矿区矿体的主要区域为断层和背斜控矿,断层控矿十分常见,所以找矿工作的工程布置重点在于断层破碎带,尤其是那些陡倾斜断层,工程布置具体内容如下:(1)地质测量:地质测量(1:10000)工作的主要对象为矿区中的控矿构造和各个已知的矿点,通过地质测量,可以深入调查矿区特征,如岩性、构造与蚀变作用等。(2)地球化学测量:地球化学测量(1:10000)的点距可确定为40m,通过地球化学测量可以确定金元素异常,进而为后续的系统评价工作奠定良好基础。(3)探测:探测方式为大地电磁测深,使用该方法对矿区中的空间分布与构造特点进行探测,同时确定矿区中存在隐伏构造的可能性。在本矿区中,F2断层是主要控矿构造,在此构造带中存在三种矿体。矿区区域岩性较为复杂,主要为灰岩、页岩和白云岩等,并且矿区的铁矿化较发育。依据过去成功经验,区域岩性具备低极化的实际特点,而铁矿化却具备低阻特点。所以该矿区具有良好的激电开展前提,使用这样的方法可以确定出区中极化率较为异常的分布规律,再使用激电测深的方法可以确定极化体顶端埋深及空间分布特点[4]。这对于地质研究工作的开展,是极有帮助的。(4)野外查证:在上述工作完成之后,在区内选定条件良好的地段进行槽探与钻探等工作,以此查证先前确定结果是否准确。(5)积极完善找矿三边工作,对探矿工程进行有效加密。
4结语
(1)该矿区有着良好的成矿地质基础,而且在梁山组和马平组之间的层间断裂有着极好的找矿前景,日后勘查工作可将此作为依据。(2)本矿区的矿体主要是断层控矿,断层控矿十分常见,所以找矿工作的工程布置重点在于断层破碎带,尤其是那些陡倾斜断层。(3)结合矿区的地质情况,在具体的勘查方法方面,需要使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如地质填图、槽探与钻探的有机结合。
作者:郑超 沈红钱 单位:贵州省地矿局一〇三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
[1]李建忠,余金元,胡琴霞.甘肃阳山金矿带地质勘查进展与找矿远景[J].黄金科学技术,2013,10(06):11-16.[2]蒋振和,玄力,付庆.辽西凌源-北票成矿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J].矿产与地质,2013,11(06):457-460.[3]陈桂虎,王福州,王艳忠.黑龙江逊克—嘉荫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黄金科学技术,2014,12(02):14-19.[4]陈熔,邓金火,王金贵.四川省阿达龙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3,14(04):42-46.
第二篇:当前地质找矿勘探工作中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
当前地质找矿勘探工作中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
摘 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矿产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地质找矿勘探工作是矿产资源开发的关键,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地质找矿勘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具体的解决对策进行了探究,以期促进地质找矿勘探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地质;找矿勘探;策略引言
改进并完善地质找矿勘查工作有利于对前部深部矿产资源进行勘查,对于地质勘查区域矿产开发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勘探和开发勘探等阶段。详细探究地质找矿勘探工作,对于提高地质勘探技术,更好的进行矿产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质勘探技术在找矿中的重要性
现阶段,传统的浅部地质找矿勘探已经很难满足我国能源需要,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深部地质找矿技术对深部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和开发。在具体的找矿勘查工作中,可以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确定深部找矿靶区,然后再对深部控矿构造进行研究。另外,采用先进的矿产勘探技术,能够向深部找矿区域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准确定位矿产分布情况,从而为地质人员提供精确的矿物分布信息。地质找矿勘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找矿和勘探工作发展不协调
地质矿产勘探的前提是找矿工作,现阶段,我国找矿制度不够完善,因此找矿难度较大,空头率较高。另外,很多矿产较为分散,因此找矿难度比较高。通过勘探工作,能够提高找矿工作的成功率,确定具体的矿产范围,而且所形成的工作结果也更加具体,有利于技术人员对矿产进行评比。
3.2对地质找矿勘探工作投入不足
通常情况下,地质找矿勘探工作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工作人员,这样才能保证找矿勘探的工作效果。然而,现阶段,我国在地质找矿勘探方面投入不足,对于地质找矿勘探工作人员,也没有确定具体的奖惩制度,这就会导致地质矿产勘探发展较慢,矿产勘探效率较低。
3.3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不统一
我国地质找矿勘探工作起步较晚,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地质找矿勘探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矿产资源已经逐渐实现了市场化配置,但是在产出和投入方面不确定性依然比较大。我国矿产资源分布较为分散,而且各个矿产的分布以及勘探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对此,国家应该加强资源调控,合理确定矿产产权。但是,现如今,我国宏观调控力度依然不足,矿权发放很难与市场资源相适应,有些企业虽然已经获得了矿权,但是勘探力度不足,圈而不探,这就会严重阻碍国家经济发展。
3.4地质找矿队伍缺乏稳定性
地质找矿勘探工作难度较大,而且地质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大,需要勘探工作人员长期在外工作,因此风险较高。另外,地质找矿勘探技术较为复杂,必须根据矿产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勘探技术,所以必须配备专业的、职业素质较高的找矿团队。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发展阶段,在地质找矿勘探技术人员的培养方面力度不足,而且由于工作风险较大,因此人员流失比较严重。对此,应该进一步加强地质找矿勘探人员的职业培训,单位方面也应该给予勘探人员生活和工作上的帮助和支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对地质找矿勘探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4.1科学理清地质找矿与勘探之间的关系
新时期,为了更好的进行地质找矿工作,必须提高勘探工作力度,第一,明确地质找矿勘探工作的重要性,清楚的认识到只有做好地质勘探工作,才能够更好的进行矿产开发;第二,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调整勘探工作和找矿工作的比例,提高找矿工作量;第三,制定一系列制度,合理分配利益,充分调动找矿勘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四,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第五,通过一定的政策,确保只要地方有矿产收益,则群众也能分得一定的利益。完善上述关系后,就能够明确地质找矿与勘探工作的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生产出优质矿产。
4.2加大资金投入管理及使用配置
现阶段,我国在地质找矿勘探方面自己投入不足,而且波动较大,与此同时,地方投入以及民间投资的风险也比较大,所以,政府应该增加对于地质找矿勘探的资金投入,并且对投入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和管理。另外,在地质找矿勘探方面,对于所占用的林地、农地等,补偿规定不够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够调用矿产勘探资金,对于这一问题,应该制定资金专项专用制度,不得占用勘探资金。
4.3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协调统一性
在市场化背景下,为了提升找矿勘探工作效果,必须合理配置资源,对矿产资源加强管理和控制。对于重要的矿产资源,国家应该进行统一控制,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对于暴利型矿产,国家也应该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开采权,增加国家税收。
4.4创新找矿勘探理论?p技术和设备
为了促进地质找矿勘探工作的进步,必须不断创新地质找矿勘探理论、技术和设备。确保成矿理论以及找矿勘探方法和技术与历史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在此过程中,不应该完全拒绝过去的理论,而是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纠正。另外,还应该使用先进的科学完善地质矿产勘探技术,尽量降低地质找矿勘探的风险和成本。对此,我国必须增加对专业理论、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找矿勘探技术。
4.5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找矿勘探队伍
第一,推动地质找矿勘探专业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地质找矿勘探工作涉及很多学科,复杂程度较高,因此需要能够融合各个学科的专业人才。对于地质找矿勘查人员的专业培养,应该将其列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面,各个高校也应该设立相关课程,积极改善教育方法,对于这类专业人才重点培养。另外,单位也应该加大对于地质找矿勘探人员的培养力度。第二,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相关奖励制度,对于职业素质较高、工作积极的找矿勘探人员、对地质找矿勘探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应该予以适当的宣扬和奖励。另外,对于生活上有困难的地质找矿勘探人员,企业应该给予关怀和帮主,解除其后顾之忧。
4.6国家应该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
中国经济的腾飞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廉价、易获取、资源丰富的矿产,但是随着能源供需形势的逆转以及环保压力的不断增加,加强能源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落后产能标准,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淘汰低产能矿产,加快关闭灾害隐患严重的矿产。另外,还应该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能源结构调整目标的制定,重点是围绕实现中央提出的非化石能源比重增加和碳减排两个目标展开,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因此,只有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质量,重视煤炭的清洁利用以及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型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才能有效提升国民经济的总体竞争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地质找矿勘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国家应该积极调整能源战略结构,加强环保建设;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并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应该完善地质勘探安全管理制度,地质找矿勘探人员应该积极创新相关技术,综合运用各种勘探技术,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矿产资源储备。
参考文献:
[1]田德超.地质勘探在地质找矿中的优势体现[J].中国科技博览,2015(07):70-70.[2]张元,侯振广,吴金宏.试论矿产地质勘探研究方法及运用[J].地球,2015(06):27-28.
第三篇:香炉山钨矿床找矿方法与技术(综合勘查技术与方法报告)(范文模版)
前 言
现代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人们加速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利用。任何一个矿床从发现开始,通过各种技术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对其研究不断深入,香炉山钨矿床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伴随着研究的加深,还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各种相关知识进行修正、补充和提高。赣西北地质大队于20 世纪70 年代在普查中发现大型隐伏矿体,1988 年提交矿区详查地质报告,初步探明C级WO3 储量21 万余吨(谢军等,1998)。陈耿炎(1990)曾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作过初步探讨,并认为矿床的形成与香炉山岩体的岩浆活动有关。香炉山钨矿床目前勘探已控制的矿体共50多个,其中产于接触带的5个,内接触带9个,外接触带36个。以编号为1W的产于接触带的矿体为主矿体,其WO3资源/储量达20多万吨,其次为外接触带的4W和内接触带的5W矿体,其储量均大于五千吨。周贤旭(2006)、刘勇(2010)等学者通过对香炉山地区成矿控制因素分析, 认为香炉山特大型钨矿外围具备找大矿的条件, 并依据成矿控制主要因素在找矿远景区的具体体现, 提出了在徐家岭、张天罗、大岩下等多处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区。对张天罗、徐家岭及大岩下等较重要的找矿前景区进行详细分析。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前人文献,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香炉山钨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背景,详细介绍综合勘查技术(物探,化探,遥感)在香炉山钨矿床中的应用及所获得的找矿标志,分析该矿床的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遥感特征,并结合这些方法所提供的地质信息,以地质理论为基础,综合分析利用综合勘查技术所获得的特征,分析锡铁山铅锌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规律,最后根据相似类比原则,以理论找矿为指导,提出具备生成香炉山钨矿的地质构造、含矿建造,同时为该矿床在进行地质方法、地球化学方法和地球物理方法等找矿工作时指明找矿方向。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香炉山钨矿处于九江坳陷与九岭隆起的交界地带,香炉山—观音堂背斜南西倾伏端。矿田地处九宫山隆起的西段(图1-1),属扬子古板块的江南地块东南缘组成部分。
图1-1
1.1 区域地层概述
区域出露地层有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如图1-2)。主要岩性由含碳硅泥质灰岩、灰质泥岩和条带状泥质灰岩组成,结构致密,条带—层纹状构造发育,岩石普遍角岩化,区内岩浆活动强烈,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出露于矿区的东北部,并向南西沿背斜倾伏端缓倾下插,顶面呈波状起伏。
1.2 区域地质构造
区域构造表现为:基地褶皱主要以由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组成的、以近东西向紧密同斜褶皱与近南北向褶皱叠加干涉式为特征,盖层构造以近东西向复试褶皱和滑脱构造系统为主体构造型式。
1.3 区域岩浆岩
区域岩浆岩主要有区域岩浆岩主要有晋宁早期“S”型花岗岩、燕山期“I”型和“S”型花岗岩。岩体在地表与震旦—寒武纪地层接触,接触带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受蚀变强烈,形成宽300~500m 的矽卡岩带,还叠加有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硅化、萤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岩化。钨矿体主要赋存于背斜倾伏端,沿中寒武统杨柳岗组含碳泥岩泥灰岩与花岗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带分布,共发现50 个矿体。
图1-2 江西省香炉山钨矿区地质图
Q-第四系;Є3-寒武系上统;Є2-寒武系中统;
-香炉山
细粒花岗岩;-细晶岩;辉绿岩;F2-构造;V2-钨矿脉
第二章 矿区地质概况
2.1 地层
出露地层主要由震旦系下统莲沱组(Z1 l)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南沱组(Z1n)冰碛砾岩与含屑砂质泥岩, 上统陡山沱组(Z2d)含炭含硅泥岩、灯影组(Z2dn)含炭含泥硅质岩夹硅泥质灰岩, 寒武系下统王音铺组(Є1g)含磷含钒炭质页岩、观音堂组(Є1g)含炭泥岩, 寒武系中统杨柳岗组(Є2y)含钙泥岩夹泥质灰岩, 寒武系上统华严寺组(Є3h)条纹条带灰岩等组成(图2-1)。
图2-1
2.2 岩浆岩
岩浆岩为燕山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伴生脉岩。岩体侵位于香炉山——太阳山背斜核部,与背斜形态基本一致, 伴生的脉岩有细晶岩、辉绿岩, 分布在香炉山——太阳山背斜的南北二翼, 北北东——北东向成群产出, 倾向南东为主, 倾角> 70度,长数百米, 宽2-25 m。
2.3 构造
构造表现以香炉山——太阳山为中心的宽缓型倾伏背斜构造, 呈北东向横贯矿田区, 向西倾伏, 倾伏角10-25度,两翼岩层倾角10-35度。南翼略陡, 核部产状近乎水平, 倾角小于10度。震旦系构成核部, 翼部由寒武系构成。由于花岗岩体侵占核部, 上述地层岩石均遭热变质, 转变为角岩或角岩化岩石, 控制着矿田和矿床地质形态。其次在北东向构造基础上叠加了一系列北北东--近南北向次级背斜、向斜构造, 主要有张天罗背斜、横山向斜、郑家背斜、坡塘背斜、大坳岭向斜、郑家源背斜等(周贤旭, 2006)。矿田断裂构造主要有北北西、北东向两组及层间破碎带。相关研究表明, 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倾向北西西, 局部反倾, 倾角45-88度,走向长30-90m, 宽0-20 m。构造面平直、弯曲并存, 局部见角砾岩, 属压扭性, 此组断裂常被后期脉岩(辉绿岩、细晶岩岩脉)充填, 有些细晶岩边缘尚见与之有成生联系的小钨矿体和铅锌银矿体;北北西向断裂倾向北东, 局部反倾, 倾角47-84度。走向长60-70m, 断裂带宽0-15 m, 断面缓波状, 常见压碎岩、透镜体, 属张扭性。
层间破碎带主要发育在接触带外侧, 且多被矿体取代。远离接触带矿体的层间破碎带保存较好,岩石破碎, 发育破劈理、透镜体,有较强的矽卡岩带,还叠加有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硅化、萤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岩化。层间破碎带对矿床成生的贡献, 较上述两组断裂更大, 是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
2.4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前者蚀变强烈,与白钨矿关系密切。其余蚀变与硫化物矿化有关。云英岩化广泛发育于接触带上的细粒花岗岩中,其次在矿体中,以接触界面为中心, 向内、向外由强变弱, 成生了数至30余米厚的从英岩化带。云英岩化带在背斜核部岩体隆凸处最厚, 翼部渐薄, 面形展布。自钨矿与蚀变成生的白云母和石英紧密共生, 矿体最厚、矿石品位最高的地方,云英岩化最强烈、蚀变厚度最大。白钨矿伴随云英岩化晶出, 是矿掖与围岩反应的同阶段产物。
云英岩化参与了晚期成岩作用,使边缘相细粒花岗岩的斜长石降低,故定型于云英岩化阶段的白钨矿矿床,是紧随花岗岩成岩作用的岩浆期后产物,成生时序略晚于花岗岩体,同属燕山运动晚期的产物。
2.5 地质背景的成矿意义
背斜构造为花岗质岩浆侵入、定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对矿液活动起到了极好的屏蔽作用。花岗质岩浆侵入,提供了矿质,生成了接触带构造,强化了背斜构造虚脱空间,为矿液的析出、运移创造了有利环境。钙硅角岩层间和粒间空隙发育,促沉剂(钙质)丰裕,成为白钨矿载体。角岩化岩石及原岩结构致密,不利矿液扩散,起了屏蔽作用,矿床就是在这种地质背景下形成的。
2.6 矿床特征
矿床经详查属超大型规模。主矿体(1 号)呈似层状产于岩体倾伏前缘的顶部,长1250m ,沿倾斜延展576m,厚2.55~45.59m,倾角10~25度,埋深40~300m。矿石以矽卡岩--白钨矿组合为主,矿石矿物除白钨矿外,还有黑钨矿、磁黄铁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辉钼矿、辉铋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透辉石、石榴子石、透闪石、符山石、石英、长石、方解石。白钨矿呈它形粒状,粒径多在0.05~0.15 mm 之间,具浸染状、条带状构造。全区矿石平均含WO3 0.74 %,并伴生有铜、铅、锌、铋、金、银、镓等有益组分(江西矿床发现史编委会,1996)。(1)矿体特征 a.接触带矿体:
为矿床最主要的矿体。钨矿储量占矿区钨矿总储量的85%。产于以背斜核部为中心的接触带上(图2-2), 为一似层状矿体, 走向长1800余米, 倾斜长400~1000多m,厚1~45m。矿体呈北东向展布, 顺着接触带缓慢尖灭。沿横向,以背斜核部为“ 分水岭”, 分别倾向北西和南东, 核部最厚,平均28.53m,冀部渐薄,平均7.8m。含矿系数为0.99。
图2-2 16线地质剖面图
1-泥质灰岩;2-花岗岩;3-白钨矿矿体;4-角岩带
b.内接触带矿体:
产于矿区西北面背斜冀部、接触带矿体之下, 离接触界面70-150m的捕掳体中。主要有3个近似平行的似层状一扁豆状矿体, 倾向北西, 倾角11-65度。单个矿体走向长500-800m, 倾斜长65-295m,厚2-10.13m。含矿系数为1.此类矿体钨矿储量占全矿区储量的10%。C.外接触带矿体:
产于离接触界面40-100m的围岩中,主要受层间剥离控制,多分布在产状较陡的背斜南东翼。有30多个矿体,多为小透镜体,单个矿体钨矿储量几十至千余吨。个别较大的矿体呈扁豆状产出。此类钨矿体储量仅为全矿区钨矿储量的5%。(2)矿石特征 a.矿石类型
矿石类型单一,几乎全为原生的钙硅角岩型白钨矿石;花岗岩型白钨矿石极少,矿石量不足全矿区矿石量的1%。b.矿石矿物组份及白钨矿特征
矿石矿物组份复杂,达58种。金属矿物主要为白钨矿,词为雌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少量黑钨矿、辉钼矿、辉铋矿、铋方铅矿、辉银矿等。主要脉石矿物有透辉石、石英、长石、方解石、透闪石等;次为石榴石、绢(白)云母、绿泥石、阳起石、白云石、萤石、硅灰石等。
白钨矿特征:灰白色,油脂光泽,无电磁性,他形粒状为主,半自形和自形次之,粒径0.04-3mm,一般0.1-0.6mm,单体填隙产出为主,部分与雌黄铁矿、黄铜矿等硫化矿物连生,紫外灯下发天蓝色荧光,摩氏硬度为4.5,比重5.959-6.077。c.矿石结构构造
金属矿物主要呈粒状结构和交代溶蚀结构。前者以他形为主,次为半自形、自形,填隙产出,硫化矿物粒径0.02-1mm,交代溶蚀结构主要表现为白钨矿等金属矿物普遍交代溶蚀透辉石等脉石矿物,早晶出的金属矿物又被晚晶出的金属矿物溶蚀交代,可见白钨矿被磁黄铁矿、黄铁矿等矿物交代,磁黄铁矿和黄铁矿被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交代。交代溶蚀程度不同,又表现为港湾状、残余状、筛状、环状等派生结构。此外硫化矿物间的共边结构也较常见, 有时也见白钨矿与磁黄铁矿呈共边结构。
矿石构造单一,白钨矿和金属硫化矿物均呈浸染条带一层纹状构造。其由金属矿物选择性地充填、交代以透辉石为主要组份的角岩而成(图2-3)。
图2-3 白钨矿矿石构造素描图
N-长英角岩;Q-含白钨矿石英;1-透辉石角岩; 2-长英质透辉石角岩;3-细晶大理岩;4-磁黄铁矿;5-白钨矿
其中常夹不规则的白钨矿团块硫化矿物团块,但不能构成独立矿石类型。围岩切层裂隙不发育,角岩型矿石内,极难见到金属矿脉,而花岗岩型矿石中,则常见到白钨矿石英微脉充填于各方向的节理中,有意义的是可见到有的矿脉并人接触界面和矿体内的层理中,而且矿脉及其两侧伴随有较周围更强的云英岩化。(3)矿物共生组合
金属矿物有3种组合:a.白钨矿(石英-白云母)组合;b.白钨矿一磁黄铁矿组合;c.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组合。白钨矿-磁黄铁矿组合较少见,它是过渡性组合。矿物组合间,表现为后一组合矿物对前一组合矿物的交代溶蚀。不存在间歇性截割或穿插关系。同一共生组合矿物,既有交代又有共结现象。上述情况反映了含矿热液性质和成矿元素在温度、压力衰减过程中的阶段变化特征。
(4)有益组份及其变化
钨呈白钨矿产出,黑钨矿极少。3类钨矿体WO3品位均在0.08-1.291%之间,矿化较均匀,接触带矿体82%、内外接触带矿体56-117%。接触带主矿体品位与厚度基本呈正相关。各类矿体除铜硫略高外, 其他元素均较低,且内接触带矿体的含量略高于接触带及外接触带矿体。
2.7 矿床成因类型
上述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特征分析表明,香炉山钨矿床属于典型的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矽卡岩型矿床。根据二长花岗岩钨含量<10*10(-6),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钨含量>50*10(-6)的特征,可以推测成矿物质钨主要来自于花岗岩。矿床是在花岗岩浆侵入至碳酸盐围岩地层并与之反应、引起围岩地层发生热接触变质和岩浆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矿床和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和形成世代、交代次序特征表明,成矿作用阶段主要为矽卡岩阶段,其次为硫化物阶段。
(1)矽卡岩化成矿阶段:燕山期S型花岗岩浆沿断裂上侵到印支期形成的香炉山背斜中。接触带围岩地层受热而发生重结晶作用。由于温度和压力差的原因,岩浆期后的含矿热液大量聚积于接触带,与内外接触带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发生矽卡岩化和云英岩化,并伴随着矿质沉淀——成矿作用。钨可能主要呈碱性络合物K2WO4形式存在。该溶液与方解石和透辉石等含钙矿物反应,就形成白钨矿。由于热液丰富,钙质围岩广泛,因此形成了大型的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
(2)硫化物成矿阶段:在白钨矿大量沉淀后,含矿热液演化为相对富硫且呈弱酸性。本阶段围岩蚀变表现为普遍的硅化、萤石化、绿帘石化和高岭土化等。在温度和压力衰减的条件下,硫化物及少量白钨矿发生沉淀,叠加于早阶段形成的白钨矿之上,形成含硫化物的白钨矿体。在热液作用的末期,普遍形成方解石化蚀变,而未见有用金属矿化。
第三章 成矿地质与地质找矿标志
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和找矿模式的建立,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与关系,研究成矿规律并利用各种标志进行找矿。
3.1 地层控矿及地层标志
香炉山白钨矿床的重要控矿因素级为地层岩性。
指呈致密条纹条带状的含碳、硅、泥质岩类的不纯灰岩, 主要包括了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的寒武系王音铺组、观音堂组、杨柳岗组及震旦系陡山沱组、灯影组等地层。即地层岩性标志包括了上述5种地层岩性状态。一方面对成矿热液起到了屏蔽作用,促使成矿作用更加充分;另一方面,为白钨矿的形成提供钙质,不纯灰岩是白钨矿的有效沉淀剂。矿区工业矿体均产于花岗岩与不纯灰岩的接触带或者接触带附近的层间破碎带中。
于是不纯灰岩是岩浆和矿液的有利屏蔽层,也是白钨矿成矿的有效沉淀剂,可作为地层标志。
3.2 构造控矿及构造标志
矿田内构造较为发育, 香炉山--太阳山背斜及其伴生的层间滑脱构造,为岩浆侵入和矿液“运移”和“存储”提供通道和空间,导致岩体和矿体形态与背斜形态基本吻合。
但从一些前人的分析结果显示, 区内地表与钨矿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为褶皱、北东向断裂及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三种, 因此预测研究仅提取该三类(组)构造作为致矿地质异常的构造标志状态。
从构造分析的角度出发, 找矿信息量也反映地表构造对角岩型白钨矿床矿化的控制十分重要, 尤其是北东向断裂构造、香炉山背斜、层间滑脱构造及其次级褶皱的褶皱轴,它们是岩浆与矿液运移存储的有利空间,可作为构造标志找矿。
3.3 岩浆岩标志 矿田内岩浆岩较发育, 经过强烈分异的富含W的燕山晚期S型花岗岩侵入于本区构造空间,生成了接触带,同时生成了成矿能量、矿液及成矿元素。
但通过本区的成矿环境、成矿机制及矿床(体)的分布规律, 认为区内的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与矿产的形成关系密切, 因此预测时对岩体标志的提取可选择了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的分布特征状态作为致矿地质异常的岩体标志。
此外燕山晚期SJ型花岗岩石成矿母岩,是成矿能量、成矿物质和成矿介质的来源,可指示找矿。
3.4 围岩蚀变标志
矿化蚀变带在本区十分发育。区内发育热接触变质和热液蚀变两种变质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在岩体与碳酸盐岩、碎屑岩接触带发生矽卡岩化,形成似层状覆于岩体顶面宽50-200m的矽卡岩带,向外围和上方逐步减弱为矽卡岩化和角岩化带并基本保留原岩特征。在外接触带中主要形成了透辉石、黑云母、长石、石榴子石、红柱石、符山石、绿帘石、阳起石、透闪石等矽卡岩矿物,岩石具细粒变晶结构,条纹条带状构造。在内接触带中,热液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云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萤石化和高岭土化等。这些内外接触带的热变质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其中矽卡岩化和云英岩化是钨矿成矿阶段的主要蚀变,硅化、绿泥石化、萤石化和高岭土化等蚀变作用是石英--硫化物阶段的产物。它们与成矿密贴相关,都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3.5 热变质作用标志
岩石地层均遭热变质作用, 使原岩转化为各种角岩及角岩化岩石, 并具面(体)形变质分带。其中以透辉石--黑云母变质带的找矿标志尤为重要,次为透闪石--绢云母变质带,因此本次预测只考虑前者对成矿(找矿)指示作用,既只把透辉石--黑云母变质带地质标志状态作为致矿地质异常的蚀变标志。
3.6 地质找矿方法
地质找矿方法是最原始、最直接的找矿方法,它包括砾石找矿法、重砂找矿法、地质填图法、矿床模式法。
钨矿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较稳定,可利用其中的砾石找矿法和重砂找矿法来进行找矿。
砾石找矿法:矿体原生露头被剥蚀风化后,可产生大小不等矿砾,这些矿砾在重力、水流及冰川的搬运下,沿一定的地形运移,其分布范围远远超出了原来矿床的范围,利用这种原理,沿沟底山坡、水系或冰川活动地带追索矿砾,达到寻找矿床目的的方法。
重砂找矿方法:是以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现追索寻找砂矿和原生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地质找矿方法。
关于本区此两类方法的运用资料暂且未搜集到勘探记录,但方法适其使用。
第四章 地球物理方法及找矿标志
地球物理找矿也称地球物探矿(物探),是以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地质学的特点,进行研究某些特殊地质体的地球物理场或某些物理现象(如地磁场、地电场、放射性和重力场),并进行区分矿和非矿地质体的地球物理异常,进而达到找矿目的。通过地球物理场的研究,用以寻找盲矿体或隐伏矿体是发挥物探的特长。特别是随着物探技术的发展和物探与地质结合对异常解译能力的提高,使用物探或物、化探配合,能有效地寻找隐伏矿体和盲矿体、追索矿体的延伸、圈出矿体空间位置。物探方法特点:
1、物探方法的实施首先将地质问题转化成地球物理探矿的问题,才能使用物探方法去观测。在观测取得数据之后(所得异常),然后通过综合研究,并根据地质体与物理现象间存在的特定关系,把物探的结果转化为地质的语言和图示,从而去推测矿产的埋藏情况与成矿有关的地质问题。
2、物探异常具有多解性,产生物探异常现象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这是由于不同的地质体可以有相同的物理场,故造成物探异常推断的多解性。所以工作中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往往不易得到较肯定的地质结论。一般情况应合理地综合运用几种物探方法,并与地质研究紧密结合,才能得到一些推断性的结论。
3、每种物探方法都有要求严格的应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因为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自然地理条件因地而异,影响物探方法的有效性。
结合前人资料,前人物探工作主要为重力、磁法,电法工作,现做简要概述。其中尤以磁法找矿作为重点讲述。
4.1 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是物探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利用地壳的各种岩体、矿体间的密度差异所引起的地表的重力加速度值得变化而进行地地质勘探的方法。本区对于重力勘探方面暂时没有过多的勘探记录。
4.2 电法勘探
勘探电法是以岩、矿石的电学性质(如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些电性差异有关的(天然或人工)电场获电磁场分布规律来查明地下构造及有用矿产的一种物探方法。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等。
4.3 磁法勘探
磁法勘探是以地壳中各种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物质基础的,由于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将引起正常地磁场的变化(即磁异常),通过观测和研究磁异常来寻找有用矿产或查明地下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
本区在航磁方面有所应用:
矿田航磁磁异常分为三个区,即I区--紊乱磁场区、II区--规则异常区、III区--平稳磁场区。平稳磁场区与紊乱磁场区交接部位对应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按照本区主要的控矿构造,可知上述磁场的交接处可以作为成矿预测的标志。据此,可以通过提取出平稳磁场区与紊乱磁场区之间的磁异常0值等值线,分析计算出其与钨矿化的关系密切程度。
通过一些试验表明,成矿有利信息量的大小可以反映出不同地质标志状态对角岩白钨矿化的关系密切程度或者控矿作用大小,它们依次是物探磁异常0等值线的75m缓冲区(0.5934)>透辉石--黑云母变质带(0.5383)>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0.4840)>构造(0.4053)>地层岩性(0.3558)。上述关系表明,若利用物探磁异常0等值线的75 m 缓冲区作为标志, 指示角岩型白钨矿化的富集或异常地段是有效的。
第五章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及找矿标志
地球化学找矿是以地球化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分析技术和电算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系统从各种天然物质(如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植物、水和空气等)中系统采集样品,研究元素或其它地球化学指标的空间分布,发现异常,分析测试样品中某些地球化学特征数值(如指示元素的含量,元素比值等),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便发现地球化学异常,并通过对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评价而进行的找矿方法。
5.1 岩石地球化学找矿
是通过测定元素在岩石中的分布模式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前苏联和中国也称原生晕测量。以岩石为采样对象,通过研究岩石中化学元素分散、集中所形成的地球化学特征来进行矿产勘查的一种地球化学方法。
针对香炉山白钨矿床来说,矿床(矿体)在形成过程中,或多或少有部分成矿元素与挥发组分一起向围岩汇总扩散,尤其是在原生矿体的顶部,容易形成成矿元素晕圈。在有原生矿体存在的地段,其顶部围岩原生晕异常明显,无矿地段不显示原生晕异常。因此,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是一种间接的找矿标志。
5.2 土壤地球化学找矿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对土壤(主要是指残坡积物,但也包括塌积物,风成物,冰碛物等)中元素的含量进行系统的测定,研究元素在土壤中分布、分配和变化的规律,以发现土壤中与矿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来找矿,以及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和其它问题。就是要在发现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地段中,识别出与矿床有关的次生晕,进而达到寻找矿床的目的。
此矿田发育有19个形态各异、方向不一的Cu, Pb, Zn, Ag, As, B ,iW, Sn, Mo 等元素土壤地球化学组合异常, 预测时采用了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Cu, Pb, Zn, Ag, As, Bi,W, Sn, M o元素异常(不同定量状态)的标志状态分析计算出其与钨矿化的关系密切程度。可以推断松散层覆盖下的岩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范围,追索各种地质体的界线,确定断裂构造的具体位置。
通过次生晕的研究,不仅可以确定矿床的具体位置,追索并圈定隐伏矿体的分布范围,指导探矿工程的布置,并可预测隐伏矿体的矿石类型和矿化的大致规模。
5.3 同位素年龄测定法
(1)采样位置
用于同位素定年的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全岩和矿石样品,均采自香炉山钨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1′51.3″,北纬29°17′22.8″.其具体采样点标注于图2。岩石为灰白色、细粒块状结构,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组成。副矿物以钛铁矿为主,次为锆石(具浑圆状和自形柱状多种形态)和磷灰石,前人初步认为其花岗岩类型属S型重熔花岗岩。在同一岩体的不同空间部位采集7个标本样品作为测年对象,矿石样品以矽卡岩—白钨矿组合为主,矿石矿物除白钨矿外,还有黑钨矿、磁黄铁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绢(白)云母等。在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从矿石样品中分选出纯净的白钨矿物及其共生的石英矿物作为矿床定年的对象。样品采集时主要考虑的是岩体定年,因此,能挑选白钨矿单矿物的矿石样品偏少,但可作为参考。
(2)运用的分析方法:
a.Rs--Sr定年分析方法:
全岩和石英矿物Rb--Sr 等时线年龄测定方法采用李华芹等(1998)所报道的流程。Rb、Sr 含量及同位素比值采用同位素稀释法和质谱直接测定。全部化学操作均在净化实验室内进行,与样品同时测定的Rb--Sr 全流程空白为0.3ng ;当样品中Rb、Sr 含量低于10-6 量级水平,均做了空白校正。上测定结果如下表1
b.Sm--Nd同位素分析方法
采用J.M.C(Nd2O3)标准物质监控仪器工作状态,用Sm--Nd 年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4419)监控分析流程,全部化学操作均在净化实验室内进行。与样品同时测定的Sm、Nd 同位素分析的全流程空白为(5~8)×10-11 g ;143 Nd/ 144 Nd 同位素比值测定所产生的质量分馏效应用:46 Nd/ 144 Nd = 0.7219 进行校正。测定结果如下表2。
(3)对所测的全岩样品的值进行拟合得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得出如下的Rs--Sr、Sm--Nd等时线 图
1、图2:
图1
(4)测定结果:
上述测定结果表明,对于香炉山矿区同一矿石中共生的两种矿物,采用不同的定年方法,在测定实验误差范围内获得了基本一致的年龄结果,既白钨矿Sm--Nd等时线年龄为121±11Ma(95 %可信度),石英矿物Rb--Sr 等时线年龄为128±3Ma(95 %可信度)。147 Sm/ 144Nd-143Nd/ 144Nd 和87 Rb/ 86 Sr-87 Sr/ 86 Sr比值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完全可满足构成等时线条件,其测定结果还是可信的。据此可以推测,香炉山白钨矿床形成的时间域应该在120Ma~130Ma,即相当于早白垩世晚期。该矿床的白钨矿及其共生石英矿物的等时线年龄与区内花岗岩岩浆侵位所发生的时间(126.2 ±2.6Ma。95 %可信度)有明显的耦合关系,表明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的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关。
上述结果也初步显示,赣北的钨矿与赣南的钨矿在成矿时代上有所区别。大量的资料表明,赣南主要钨矿的成矿时代不只是燕山晚期的白垩纪(如荡坪钨铍矿130.5Ma,李华芹等,1993),更多的是出现在燕山早期的侏罗纪(陈毓川等,1989;王登红等,2007;刘善宝等,2007),如大吉山(150.4Ma)、漂塘(150.2Ma)、淘锡坑(154.4Ma。陈郑辉等,2006)等。总体上,侏罗纪在赣南以钨矿为主,在赣北则以铜多金属为主, 包括德兴铜多金属矿床(157 ~170Ma)和永平铜矿(155Ma);白垩纪在赣南以多金属矿化为特色,如铜坑嶂钼矿(134Ma。许建祥等,2007)、岩背锡矿(128Ma,梅玉萍等,2007),在赣北则出现钨矿,除香炉山之外还有阳储岭(134Ma)和大湖塘(143.9Ma)等。
但是,对于赣北浮梁青术下钨矿、东乡枫林钨铜矿及皖南际下钨矿的成矿时代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层控型矿床,有的认为是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陈毓川等,1989),还需要深入研究。
第六章 综合信息找矿
综合信息模式找矿方法是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具体的自然景观,运用MapGIS 处理的地质、物理、化学等矿产信息为主线,综合各种勘查技术的应用前提,合理的配合使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提供各种找矿信息,提高找矿研究程度,已达到找矿目的。
6.1 综合信息找矿背景
赣北香炉山地区是赣北重要的钨多金属矿集区之一。20 世纪80 年代,赣西北大队在赣北香炉山地区找到了江西省最大的超大型矽卡岩(角岩)型白钨矿床,提交WO3金属量21.8万t,WO3品位达0.64%。之后矿区外围找矿工作从未停止,但收效甚微。2004 年,该队开展“江西省修水县香炉山钨矿外围钨多金属矿资源前景预测研究”工作,在充分分析研究区内以往地质、物探、化探成果和最新找矿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区内各类异常信息进行处理(刘勇、周贤旭,2010),重点解剖香炉山特大型白钨矿床,重新系统建立了矿集区构造控矿模式、蚀变分带模式、成岩成矿模式及综合找矿模型。突破矽卡岩白钨矿床钨矿体主要受岩体及寒武系不纯灰岩接触带控制的思路,认为矿体产出受接触带+ 层间破碎带的联合控制(图1),同时,控矿层位由原来单一的∈2y 地层扩展为∈2y,Z1 l,Z1n,Z2d,Z2dn 等多层位,圈定了香炉山—张天罗、上坳岭—横山、大岩下三个找矿靶区,预测可新增WO3资源量20 余万t。图1
刘勇、周贤旭等人针对对香炉山钨矿床做了此方面的研究,是以香炉山钨矿田的地质、物探、化探、矿产等综合信息图为基础, 以运用MapGIS 处理的地、物、化、矿产信息为主线, 综合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运用特征分析数理统计方法, 划分出成矿可能地段、找矿可行地段及找矿有利地段。以成矿条件有利程度、找矿信息的强弱、预测依据可靠程度及各类信息的提取、关联、转换、合成, 按找矿优度及找矿序率, 划分预测靶区。
6.2 综合信息找矿步骤及结果分析
1.进行数据的准备与建库:(1)数据准备
数据库的空间范围为X:323 900 0-324 600 0、Y: 385 320 00-385 440 00,建库比例尺为1:2.5万。地质底图为香炉山地区1:2.5万地质图;物探、化探资料数据来源于1970年代中期至1980 年代末期区域物探、化探资料。各矿床、矿(化)点资料来源于相应矿区或工区的各类地质报告。另外部分资料来源于一定项目的野外调研和勘查成果。(2)建库内容。
将地质找矿模型用GIS空间数据库表达出来。建库的内容包括:基础地质图层:建立各地质要素的点线面图层并赋以相应的属性;物异常图层: 航磁异常图;化探异常图层:Cu,Au,Ag,Pb,Zn,Sn单元素异常图。
2.进行找矿信息量的计算和结果分析:(1)原理和方法
信息量计算法也属于BAYES统计分析方法。其实质是用综合找矿信息量的大小来评价地质因素、标志与研究对象的关系密切程度。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下:
式中I为A 标志j状态提供事件B(有矿)发生的信息量;P(B /A)为A标志j状态存在条件下事件B实现的概率;P(B)为事件B 发生的概率。
根据概率乘法定理, 上式可变为:
具体计算时, 总体概率用样本频率来估计:
式中N j 为具有标志值Aj 的含矿单元数;N 为研究区中含矿单元总数;Sj 为具有标志值Aj 的单元数;S为研究区单元总数。
然后计算每个单元中各标志找矿信息量的总和, 其结果反映各单元找矿远景的大小。
(2)综合找矿信息量计算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已准备的地质、物探、化探数据, 在MapG IS空间分析平台上的矿化区文件与地质标志状态区文件、研究区文件与地质标志状态区文件及单元格区文件前二种相交分析的结果区文件相交再相交分析, 得出在矿化区内各地质标志状态的区文件、各研究区内各地质标志状态的区文件(易文萍, 2006), 然后应用MapGIS平台分别统计分析出矿化区内和研究区各标志分布的单元格数。计算统计时, 进行逻辑二态变量取值, 用“1”表示地质标志存在, 用“0”表示地质标志不存在。
最后计算出各地质因素、找矿标志所提供的找矿信息量如下表6.1
表6.1 香炉山地区钨矿综合找矿信息量计算表
上述综合找矿信息量所反映的结果, 与成矿地质异常分析结果基本相符, 说明利用各种地质标志对本区角岩型白钨矿床的矿化异常的信息量, 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该区各种致矿地质异常对钨矿化富集的影响关系。所以, 可以利用成矿有利信息量定量研究有关角岩型白钨多金属元素的富集与成矿预测问题。
6.3 综合信息找矿意义
利用综合信息找矿方法, 并基于MapGIS平台进行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是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质、物探、化探、矿产等综合资料的基础上,运用M apG IS处理的地、物、化、矿产信息为主线, 从已知到未知, 综合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运用特征分析数理统计方法, 划分出成矿可能地段、找矿可行地段及找矿有利地段, 并以成矿条件有利程度、找矿信息的强弱、预测依据可靠程度及各类信息的提取、关联、转换、合成, 按找矿优度及找矿序率, 划分预测靶区。
其意义归纳如下:
(1)综合信息找矿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一种惯用找矿方法,其内容与形式也是随着现代地质科学的进步而丰富发展的,属于大比例尺成矿预测范畴,是运用众多地质专家总结出的一系列反映矿床空间组合的理论指导找矿的具体体现。(2)此方法简单易行, 其预测所圈定的找矿可行地段及找矿有利地段, 显示出一定的找矿潜力,是在已知矿床外围实现找矿突破的有效方式。
(3)其始终是发现新矿床,增加储量的主要途径,其方法简捷、经济而又科学。当现代成矿理论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它依然是地勘队伍找矿的重要法宝。随着日臻完善的各种找矿技术方法的应用,使其收到更好的找矿效果。近年新发现的重要矿床,绝大部分是在已知成矿区(带)以及老矿山的深部和外围、或对老矿区(或矿点)重新再认识、再勘查的结果。
(4)综合利用各种找矿方法,进行有效的综合研究分析,将有利于以尽量少的勘查投入取得较好的勘查成果。
第七章 找矿前景和找矿方向
随着矿床的开采,揭露的地质现象越来越多,地质研究程度也不断提高,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规律也认识的越来越深刻。由于相似地质环境下,应该有相似的成矿系列和矿床产出,相同的地区范围内应该有相似的矿产资源量,可以运用成矿预测的相似类比理论以及求异理论、定量组合控矿理论指导本地区深入找矿和其他相似地区的找矿。
7.1 找矿前景分析
(1)成矿地质条件
矿田内地层出露齐全、岩性各异, 各级构造发育, 岩浆活动频繁, 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地层出露有中元古界双桥山群, 上元古界震旦系, 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及志留系等。其中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含W, Cu较高, 下震旦统岩组Pb, Zn较高, 下寒武统王音铺组炭质页岩中Cu,Sn,Mo,V较高, 为本地区主要的赋矿岩系。背斜构造及其次级北东向断裂构造不仅控制着地层的展布, 而且控制着岩浆的侵位, 是成矿热液运移的重要通道,为本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特别是对矿床的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接触带及层间破碎带等对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等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为本区主要的储矿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尤其以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最为显著。它不仅本身富含大量成矿热液, 而且其夹带的巨大热能常常使成矿元素活化运移、沉淀成矿。区内绝大多数矿床(矿体)形成于岩体中或在其周围产出。
(2)工作程度高、资料丰富
矿田工作程度高,资料广,找矿信息多。区内做过大量矿产勘查工作, 形成了大量地质资料, 汇集了大量找矿信息, 为本次预测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以往工作相对来说,主要是针对点上,矿床点地质工作和研究程度较深,而“面上工作”相对较弱;参与工作的系统和单位众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资料信息相互交流和沟通不够,因此,制约了找矿工作的突破。(3)矿化信息
矿田内大——中型矿床分布密度大,物化探异常发育,特别是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及航磁异常点多面广,强度高或浓集中心明显,热变质作用、围岩蚀变和矿化普遍发育。
综上可见, 本区成矿地质条件好, 找矿信息丰富, 找矿前景广阔, 只要通过新的找矿思路, 运用新的找矿理论, 充分收集以往各项资料, 进行资料二次开发, 采用有效的勘查手段, 在该区再找到一些大型钨多金属矿床是有可能的。
7.2 找矿方向
通过对香炉山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系统总结了综合找矿信息和找矿前景的基础上,对香炉山深部及外围进行了成矿预测,并取得了以下几点找矿方向:
(1)本区有良好的背斜构造,富含钨、铋等成矿元素的燕山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层纹构造发育并且具变质晕圈的泥质灰岩,云英岩化为特征的围岩蚀变,以及差异明显的航片影像异常,可指导找矿。在矿区西部1-3km范围内,仍属于背斜倾末区,矿区以东背斜延伸数公里,此背斜核部及其附近,有多处找矿标志,有些地段的深部已经发现白钨矿矿体,成矿条件很好。赣北及其邻区有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的正向构造区(带),亦是良好的找矿靶区。
(2)利用综合找矿信息量成矿预测方法, 并基于MapGIS平台进行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是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质、物探、化探、矿产等综合资料的基础上,运用M apGIS处理的地、物、化、矿产信息为主线, 从已知到未知, 综合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运用特征分析数理统计方法, 划分出成矿可能地段、找矿可行地段及找矿有利地段, 并以成矿条件有利程度、找矿信息的强弱、预测依据可靠程度及各类信息的提取、关联、转换、合成, 按找矿优度及找矿序率, 划分预测靶区。方法简单易行, 通过育才所圈定三个找矿可行地段及四个找矿有利地段, 显示出一定的找矿潜力。并根据找矿优度及找矿序率的大小, 排列出四个找矿有利地段的找矿潜力优劣程度, 其中与香炉山、张天罗、大岩下已有矿床相吻合, 说明该方法进行成矿预测是有效的。而在坡塘、上坳岭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目前尚未实现找矿突破, 因此在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可望在该区实现地质找矿工作的新突破,以发现中--大型的钨多金属矿。
(3)对于赣北浮梁青术下钨矿、东乡枫林钨铜矿及皖南际下钨矿的成矿时代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层控型矿床,有的认为是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陈毓川等,1989),还需要深入研究。但无论如何,赣北香炉山(及阳储岭)等大型钨矿白垩纪成矿时代的确定对于区域找矿也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意味着燕山晚期在赣北--皖南的确存在钨的大规模成矿作用(虽然比不上赣南),但在全国也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对于燕山晚期的岩浆作用及其成矿效应就需要综合评价,不只是单独分析其铜(如德兴大型铜矿)、铅锌(如银山大型铅锌矿)、银(如冷水坑超大型银矿)、金(如金山大型金矿)、锡(如曾家垅大型锡矿)、锑(如宝山锑矿)的成矿潜力,还需要考虑钨的找矿前景,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有的矿床本身就是钨和铜等有色金属伴生或共生的矿床(如枫林钨—铜矿),显示赣北地区良好的找矿前景及方向。
当然,更多悬而未解的问题有待我们运用各种新方法、新技术以及各种理论去回答并论证;更多未知的矿床等待我们综合利用各种地质找矿方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地球物理找矿方法、遥感找矿方法、工程技术找矿方法去进行预查、普查、祥查、勘探。
第八章 结束语
通过此次报告的编写,我真的受益良多。
选定香炉山钨矿床,也许只是偶然中被这个地方的名字吸引。然后我查阅了很多文献资料,即使真正与这个矿床相关的资料仅有5篇,但是相似类比理论告诉我们,矿床之间是具有相似性的,其他与之成因或者地质相关的同类矿床也对此矿床的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查阅不少与之有关的资料并加以阅读、分析、归纳总结,对香炉山钨矿床有了很大的认识。
平时在课堂中,关于找矿的有些知识和理论、方法有点听不懂。首先是构造应力场分析在矿床预测的应用方面的一些概念模糊,其次最关键的是对于物探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方面仍然不是很了解,在此次报告中,一方面由于所阅读文献欠缺,另一方面,自己本身在物探方面不甚了解,提及的较少。但是总体上,通过这次报告,我对综合勘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即使自己的能力有限,成果水平一般,我也获益匪浅。
通过报告的编写,我了解了各种勘查技术在香炉山钨矿床发现过程中的应用过程以及找矿工作的一般过程,即通过各种找矿技术方法,包括地质,物探,化探等,得到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信息,从这些信息中进行成矿信息的提取,然后进行矿化信息分析,剖析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然后进行成矿评价,指导下一步工作。并且,值得强调的是,在应用综合勘查技术中,要以地质为基础,根据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信息的时候,要以地质理论为依据,这些方法所得到的结论都应该用地质理论进行解释。
当今社会找矿现状呈现的情况不容乐观,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利用加速增大,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矿产品日益商品化,找矿难度的日益增大,找矿费用也在不断提高,但矿床的发现率不断降低,特别是大矿,富矿寻找难度更大。现今,我们找矿的工作重点,难点也在于已发现矿床的外围及深部,同时虽然我们找矿费用不断增大,但矿床的发现率却不断降低„„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改善,无疑,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求我们地质勘查人员应具备更强的业务素质,用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理论进行找矿勘查工作。所以,每时每刻,我们,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并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与此同时,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提取文献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当然,此次报告也为我将来的毕业论文或者其他论文的编写规范性奠定了基础,我知道了很多关于论文的一些知识。
最后诚挚的感谢李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教导,老师辛苦了!
参考文献
[1]周贤旭.2006.香炉山地区找矿前景初步分析[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S1): 204.[2]赵鹏大.2002.“三联式”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J].地球化学,27(5):482-488.[3]郑玉清, 王建琼.2004.滇东地区铂无模型定量成矿预测与评价[J].地质与勘探, 40(3): 20-29.[4]刘勇,周贤旭.2010.基于MapGIS综合找矿细心香炉山钨矿田钨矿资源预测.东华理工学院学报.[5]杨明桂.2004.江西北部多属成矿地质[M].北京: 中国大地出版社.[6]易文萍.2006.MapGIS在地质成图中的应用--多种数据源套合成图[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S1): 207.[7]陈耿炎.1990.香炉山隐伏白钨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地质与勘探,26(6):15~20.[8]张家菁,梅玉萍,王登红,李华芹.2008.赣北香炉山白钨矿床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地质学报。[9]田邦生,袁步云.2008.赣西北香炉山钨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高校地质学报.[10]程超,兰晓平,吴水生,胡静云,林峰,彭府华,李庶林.2011.香炉山钨矿特大采空区地压微震监测技术应用研究.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1]尹贤刚,李庶林,黄沛生等.2006.微震监测系统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26(1):65-68.[12]武耀诚,冯祖钧等.1982.南岭钨矿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的定量分析及矿床规模的统计预测.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3]朱焱龄,李崇佑,林运淮.1981.赣南钨矿地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4]黄步轩.1957.白钨矽卡岩矿床地質及其找矿勘探方法[J].地质与勘探(中文).[15]李惠,何厚强,金双明,张西平等.1987.赣南脉钨矿床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地质山勘探.[16]李崇佑,许静.江西及邻省钨矿成因类型[A].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江西省地质局钨矿地质论文集.[17]许跃初,刘雨,孔树林.2007.广西大厂矿田矿床地质条件与成矿模式研究[J].矿业快报.[18]朱焱岭,李崇佑,林运淮.1981.赣南钨矿地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四篇:地质调查与找矿专业毕业必备10大技能
地质调查与找矿专业毕业必备技能1、2、3、4、5、6、7、8、9、广西常见矿物肉眼识别 常见三大岩类的野外识别及描述 地质罗盘野外测量各种产状要素及在平面、剖面上的表示方法 地形图野外使用方法 实测地质剖面及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常见地质现象野外识别 各种地质现象野外记录格式 矿产勘查“四探工程”野外编录方法 矿产取样
10、地质图读图
国土资源科
2014-04-21
第五篇:青龙县苗杖子金矿带地质特征及其远景评价(郭少丰,赵文浩,郑立明等,《硅谷》2009.3)
青龙县苗杖子金矿带地质特征及其远景评价
[摘要]简述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地质特征和苗杖子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介绍苗杖子金矿矿体的规模、产状、品位和分布特征、以往地质工作程度。根据紫金公司和加拿大金山公司采用0.5g/t作为边界品位的找矿经验,指出苗杖子金矿深部和外围有很好的找矿远景,有希望找到大型的低品位金矿床。
[关键词]苗杖子 金矿带 深部 外围 低品位矿体
苗杖子金矿带位于河北省青龙县东30千米的大巫岚乡和双山子镇境内,南起茨榆沟南山,北至大于杖子东山全长5000余米,含金矿脉的脉带宽100~600米,南端茨榆沟南山一些金矿脉是90年代以后发现的,向南未进行详细追索。北端在大于杖子东山河边矿化带宽近30米,向北进入青龙河,被第四系覆盖。
一、地质背景
苗杖子金矿带位于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中,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地体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13~15千米,大致呈北北东条状展布。出露地层是上太古界双山子群和朱杖子群,它的东侧是安子岭片麻岩(Gn)和界岭口(柳各庄)闪长岩(δ1),西侧是逃军山片麻岩(Gn,也有称弯杖子片麻岩)和肖营子花岗岩,其间部分被长城系覆盖,南北两侧被长城系以后的地层覆盖。
(一)地层
双山子群:主要由中基性火山岩组成,如变质的玄武岩、安山岩、凝灰岩等,下部见一些变质的沉积碎屑岩。
朱杖子群:主要是变质的沉积碎屑岩,如变质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和较多的沉积凝灰岩。
双山子群和朱杖子群为一套变质级达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的低级变质岩系,常保存原岩的变余组构,如变余斑状结构、变余凝灰结构、变余杏仁(气孔)状构造、变余枕状构造、变余交错层理等。两群构成一个完整的火山~沉积巨旋回。
(二)构造
1、褶皱。双山子群和朱杖子群总体构成一个轴面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的紧密同斜倒转复式向斜,轴面倾角40°~70°,区内发育一系列受强挤压作用形成的构造片岩,岩石中的柱状、片状矿物普遍具定向或半定向构造,致使片岩与非构造岩无明显界限而呈渐变过度关系。
2、断裂。从成因上和形态上可分为两大类,即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
(1)韧性断裂。韧性剪切带的产状大体与区域褶皱轴一致,北东~北北东走向,倾向北
西西。主要有:①窑上~迎午山韧性剪切带,长大于35千米,宽500~1000米。由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和糜棱岩构成。②吴杖子~霍杖子韧性剪切带,长大于8千米,宽50~100米,主要由绿泥片岩、绿泥角闪片岩及少量糜棱岩构成,产状270~290°∠50°。
(2)脆性断层。区内主要有两组:即近东西向和北东向。
近东西向:青龙~土门子断裂,由多个断层组成的断裂带,多期活动,分布于区域的北部。
北东向:主要有:①横岭子断裂,正断层,长13千米,产状310°∠60°,位于区域中部。②广茶山断裂,逆断层,长14千米,产状290°∠70°,位于区域西北部。③稍枝峪断裂,正断层,长大于10千米,位于区域东南部。
区内金矿主要受北东向断裂带控制。
(三)岩浆岩
岩浆岩侵入体在区内有两个时期:
①太古代:规模大的有东南部的界岭口闪长岩,规模小的有小背阴、杉树岭、西汗沟闪长岩和苗杖子花岗斑岩。
②燕山期:岩浆岩比较发育,主要是一些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有楼子山、牛心坨、王杖子、西杨杖子等。
二、矿区地质
(一)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是朱杖子群张杖子组:变质含砾粗砂岩、浅粒岩、二云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变粒岩。椁罗台组:石榴黑云斜长变粒岩、角闪斜长变粒岩、二云斜长变粒岩、夹含铁角闪石英岩。
(二)构造
褶皱构造在矿区不发育,总体表现为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可分为韧性和脆性两种类型。
韧性断裂,矿区内主要是苗杖子韧性剪切带,它南起王杖子,北至翟杖子,长大于6000米,宽5~30米,走向北东40°,倾向北西,倾角40°左右,主要产于花岗斑岩中,是个古老的成矿前韧性剪切带,常见分支复合现象,受后期构造作用,在苗杖子附近发生明显褶皱,断裂带主要由绢云石英片岩组成,受晚期断裂构造作用影响,有脆性断层叠加,在苗杖子矿段,有毒砂矿化,并形成工业矿体,矿体产状与绢云石英片岩基本一致。
脆性断裂构造发育,矿区内有四组:
1、北东东向:小瓦房~小狮子沟断层和F20、F21、F22,为成矿后断层。
2、北东向:F1、F3及派生的F15、F16、F17、F18、F8、F9、F10,为成矿后断层。
3、北北东向:为一组成矿期的含矿断层,常有后期断层复合迭加,如:大汇河~大于杖子断层。
4、北西向:F19为成矿后断层。
(三)岩浆岩
矿区出露岩浆岩主要是花岗斑岩,少量辉绿岩、煌班岩。
花岗斑岩是太古代侵入体,产于朱杖子群,张杖子组变质沉积凝灰岩中,它南起古楼寺北至大于杖子,长近10千米,宽20~500米,在茨榆沟和苗杖子出露较宽400~500米,向
北逐渐变窄,在翟杖子~大于杖子只有30~40米宽,花岗斑岩总体走向北东30°左右,其产状与变质岩地层大体一致,在苗杖子花岗斑岩分为东西两条,宽度分别为40米和400米,苗杖子金矿脉大多数产于花岗斑岩中,少数产于花岗斑岩顶底板的变质凝灰岩中。
三、矿床地质特征
(一)金矿矿脉特征
金矿脉主要产于太古代花岗斑岩中,少量产于张杖子组变质沉积凝灰岩中,呈脉状产出,单体脉长80~900米,宽0.1~5.5米,沿走向和倾向有分枝复合和膨缩现象,大部分受走向北东30°左右的成矿(期)前构造裂隙控制,呈近平行脉状或似雁行状排列,倾向南东或北西,倾角40~86°。分布长5000多米,其中在翟杖子~大于杖子长1300米地段被第四系覆盖,在大于杖子东山被北西向断层向南东错移约250米:金矿带宽100~600米。金属矿物主要是毒砂和少量黄铁,针柱状毒砂在金矿脉中呈浸染状分布。有时数条矿脉密集分布,连续采样形成品位大于0.5g/t,厚度大于10米的金矿化带(见图二)。苗杖子金矿带含金矿脉60余条,主要分布于茨榆沟矿段和苗杖子矿脉,其中茨榆沟矿段含矿脉30余条。
(二)矿体特征
苗杖子金矿矿体边界品位1.5g/t,块段最低工业品位4g/t,共圈出23个工业矿体,长度大于100米有7个,多数长40~50米,除一个延深130米外,其他矿体延深20~50米。其中2号矿脉规模最大含10个矿体,其他矿脉一般含1~3个矿体,矿体产状与矿脉产状基本一致。
(三)矿化与围岩蚀变
苗杖子金矿带中金矿围岩蚀变不明显,一般具弱的硅化、绢云母化、电气石化,局部(29线深部)见强硅化。微斜长石化因微斜长石颗粒细小,又作为花岗斑岩的组成部分而不易将其区分开来,因此苗杖子金矿矿石与围岩不好鉴别,往往根据是否含毒砂来认识矿石。金属矿物主要是毒砂,少量黄铁矿,微量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脆硫锑铅矿、自然金。毒砂在矿脉中呈浸染状分布(见图三),呈针柱状,柱长1毫米左右,毒砂是识别矿脉最主要的标志,金矿化与毒砂关系密切,更与脆硫锑铅矿成正相关关系,金品位也随硅化的强弱而变化,硅化强金品位高。
按成矿矿物组合,应为高中温;据黄铁矿包体测温,起爆点为140℃,高峰为380℃,矿体硫同位素数值为+2.36‰~+3.83‰(李俊建等,2004)。
四、苗杖子金矿带成矿远量的初步评价
苗杖子金矿带规模大,平行或似雁行状排列的金矿脉连续长大于5000米,含脉最宽处达400~600米,两端延长未封闭,在大于杖子东山30米厚的含毒砂金矿带向北进入青龙河中。以往的详查地质工作,只评价了苗杖子矿段1000米地段,茨榆沟也只打了三个钻孔(未见矿可能是产状或构造未搞清)。苗杖子矿段以北2700米地段除少量探槽和1968年地质五队在53线施工一个钻孔(斜深216.46米)外,未施工其他任何探矿工程,工作程度很低,可见在苗杖子金矿外围4000米区段开展金矿普查,是十分必要的。
苗杖子金矿以往的详查钻孔控制垂深不超过250米,只控制第一个矿体群,甚至第一个矿体群尚未完全控制住,根据国内外金矿的找矿经验,许多金矿钻探深度达1000~2000米,控制深部第二个甚至第三个矿体群。同样,在苗杖子矿段深200~1000地段深部探矿完全有可能找到第二个或第三个矿体群。
苗杖子金矿圈矿边界品位是1.5g/t,块段平均品位4g/t。圈定的矿体小而零星,矿体不连续。福建紫金公司的一个金矿边界品位由3g/t降至0.3g/t,金矿储量由5.45t变成254.5t。加拿大金山公司在内蒙找到一个80多吨的大金矿,边界品位为0.5g/t,矿区平均品位为0.83g/t。苗杖子金矿带矿脉多,有时形成密集厚大的矿化带,如53线,1968年地质五队施工的一个钻孔。0.5g/t以上的矿化带伪厚71米,算数平均品位为0.52g/t,其中,6.8g/t 1件、3.15g/t 1件、2.15~2.74g/t 5件、1.1~1.95g/t 4件、0.5~0.89g/t 7件;在29线地表,1969年地表探槽揭露出总厚度34米的密集矿脉群(见图二),构成厚大的低品位矿化带。近期地表踏查,按5米长1件连续打块儿件,其品位由南向北依次为0.69、0.69、0.68、O.34、1.28、0.63、0.62、0.22、0.26、0.94、和0.10g/t(南侧未采全)。说明苗杖子金矿带存在厚大的低品位矿体。
综上所述,苗杖子金矿带是个规模大,以含毒砂矿化为特征的少有的金矿带,以往的地质工作程度低,或者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外围和深部找矿有较大潜力,是一个值得我们投入大量工作进行详细评价的金矿带,过去的详查工业指标为3g/t,圈定一些小矿体,零星分布,不连续。我们借鉴紫金公司和加拿大金山公司采用0.5g/t指标进行圈矿,苗杖子金矿带将圈出一些厚度大于10米,连续长数百米的低品位金矿体,并可能成为资源储量达大型规模的金矿床。
作者简介:
郭少丰,男,高级工程师,在读博士,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