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地铁AFC系统网络化建设思路和再思考论文[精选5篇]

时间:2019-12-04 09:0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南京地铁AFC系统网络化建设思路和再思考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南京地铁AFC系统网络化建设思路和再思考论文》。

第一篇:关于南京地铁AFC系统网络化建设思路和再思考论文

1.南京地铁AFC系统建设概况

2010年5月,随着南京地铁2号线和1号线南延的开通试运营,南京地铁进入了网络化建设的时期,AFC系统的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总体来看,网络化AFC系统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1)由单线建设转变为多线建设;

2)需为乘客提供统一的服务界面和无障碍换乘;

3)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发展对互联互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多种技术和产品(特别是不同技术接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5)系统建设和运营经验的积累相对滞后于系统的扩张速度,不断出现涉及整个线网运营模式、票务规则、系统接口等方面的需求调整。

为了实现AFC系统的互联互通,保证乘客在各线路间的无障碍换乘,针对南京地铁在网络化AFC系统建设时所遇到的问题,结合网络化AFC系统建设的特点,制定总体思路,吸纳咨询顾问力量,解决关键问题,适当改造既有线AFC系统,建设ACC(AFCclearingcenter,清算管理中心),保证了多条新建线路AFC系统的无缝接入,增强了AFC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兼容性,提高了AFC系统的建设效率和运行效率,降低了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2.网络化AFC系统建设遇到的问题

南京地铁AFC系统是在既有1号线基础上进行网络化建设的,包括新线路的AFC系统建设、ACC系统建设以及原有线路的AFC系统扩改。由于各线路的系统承包商不同,存在原线路所采用的技术开放性不足、接口标准未建立的问题,还有原来所采用的部分技术不适用于网络化环境的矛盾,导致后续线路AFC系统建设的接入仍然存在障碍。南京地铁建设网络化AFC系统初期遇到如下问题:

1)线网AFC系统的建设对目前地铁AFC系统运营模式有何改变,以及对后续线路的建设、运营、收益、资源开发等方面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ACC系统的功能定位、规模及其建设规划应该如何确定?

3)原有线路AFC系统的改扩建具体要移植、改造、升级哪些内容,风险和代价有多少?

4)面对各线路AFC系统、设备供货商不同的情况,后续线路的建设如何协调使之相互兼容?

5)线网AFC系统各层次间的功能如何合理划分?

6)新线路AFC系统、ACC系统以及原有线路AFC系统的改扩建顺序如何安排?

3.咨询力量的引入

为了有效保护投资,赢得工程建设的主动,化解潜在的风险,建立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和运营模式,南京地铁针对轨道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规避承包商技术封闭造成的互联风险,引入了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和东南大学两家咨询单位,依托其丰富的咨询、设计经验和大量的专业优秀人才,进行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研究并形成了开放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接口条件,营造了有效的竞争环境,控制并逐步降低了AFC系统新线建设和并网接入的成本。随着各线路和ACC系统的建成及并网运行,进一步验证了技术规程的可实施性,确保了技术规程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4.AFC系统网络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南京地铁AFC系统网络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在1号线成功运营的基础上,为实现网络化运营下AFC系统的互联互通,去芜存菁地采纳1号线引进的技术,避免对1号线AFC系统进行颠覆性改造,降低建设成本,保障改造期间系统的平稳运行;

2)通过技术规程的编制,不仅保证既有的1号线、新建的2号线及南延线接入ACC系统,还应保证后续线路的无缝接入;

3)系统应有可扩展性,可以持续升级,适应未来新技术的应用,如新型票卡的应用。

依据上述基本原则,开展必要的技术咨询和研究工作,制定统一的技术规程,合理划分线网AFC系统各层次间的功能,确定ACC的功能与定位,确定新老线路AFC、ACC的建设顺序,研发关键技术与产品,以较小的代价确保AFC系统的互联互通,满足新线建设和网络化运营的要求。

4.1AFC的系统架构

轨道交通AFC系统通常采用5层架构体系:ACC—LC(linecentral,线路中心)—SC(stationcomputer,车站计算机)—SLE(stationlevelequipment,车站现场设备)—车票。

考虑到AFC系统未来的业务模式、票务处理流程、票卡结构以及所选用的票卡技术都有可能发生调整,为此提出6层架构体系,即在车票和车站设备两层之间建立业务内置型读写器层。

所谓业务内置型读写器,即读写器采用嵌入式32位CPU、大容量存储器件,可将完整的票务处理流程软件部署到读写器内部,一旦票务处理流程、票卡结构等发生调整,通过网络在线升级业务内置型读写器中的软件即可,无需改变设备计算机的程序。

使用业务内置型读写器的另一个优点是可确保票务处理流程的统一,有利于互联互通,有利于均衡各线路AFC系统的服务水准。在目前快速推进轨道交通的工程建设中,以标准化的产品贯彻标准、助推标准,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4.2ACC的功能与定位

ACC是AFC系统最上层的管理中心,将承担轨道交通票卡发行、票务收入的汇总、清分、资金划拨和线网AFC系统的运行联动、监督,同时还负责处理一卡通车票在轨道交通中应用的清分和管理,以及对整个线网客流信息的汇总分析。ACC的基本职能包括收益清分、运营管理、票务管理、分析决策等。

1)收益清分。主要是指制定并实施清分规则,实现轨道交通各线之间、轨道交通领域与其他行业领域之间的收益清分。

2)运营管理。主要指客流量、票卡流向、重大故障等线网级运营状况的监视,管理线网属性、密钥、票价参数、车票种类、费率表、乘客服务界面等相关参数,并进行汇总和转发。

3)票务管理。包括票种的发行计划、票卡初始化与分拣、库存、调拨、注销销毁等。

4)分析决策。指充分利用清分系统数据平台中的信息资源,为政府决策部门的决策制定提供准确、丰富的数据支持。

4.3AFC系统的改扩建方案

在制定线网AFC技术规程和1号线改扩建方案时,充分尊重1号线的既有技术方案,吸纳1号线引进的先进技术,保留对互联互通无影响的技术方案,摒弃不利于系统互联互通的技术。

1)推广使用原有1号线AFC系统的先进技术。如基于PKI(publickeyinfrastructure,公开密钥体系)安全机制的密钥管理系统,用以实现读写器设备的签到、文件的数据签名以及单程票密钥的下载,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用效果显著。

2)保留不阻碍系统互联互通的技术。避免对1号线AFC系统进行颠覆性改造,降低建设成本。如数据传输方面,在不影响互联互通的前提下,采用CORBA(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方式传输实时数据,采用FTP(文件传输协议)方式传输非实时数据。

3)摒弃不利于系统互联互通的技术。如原票卡结构等数据规划仅适用于单线运营,不满足网络化AFC系统的需求,需重新设计。

4.4新老线路的改扩建顺序

本着平滑过渡、逐步验证的原则,确定新老线路AFC系统及ACC系统的建设和改扩建顺序:

1)首先,制定AFC系统技术规程;

2)然后,进行1号线的改扩建,验证技术规程的可实施性;

3)建设ACC系统,并与1号线对接,在单线运行条件下可以验证数据通信接口、清分系统、密钥管理系统及监控系统的正确性与稳定性;

4)最后,将2号线及1号线南延线的AFC系统接入,进行联调测试,确保接入系统的可靠性与兼容性,实现网络化系统的并网运行。

4.5研发关键技术和产品

在编制AFC技术规程时,需要对一些技术难题进行攻克,如单程票密钥和业务内置型IC卡读写器等。以咨询单位为技术依托,由ACC及AFC系统承包商进行技术实现,确保技术攻关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由于目前主流的单程票产品多是存储卡,卡内数据可自由读写,存在密钥被破译的可能。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在线更新的方式实现票卡密钥的下载,即ACC系统在需要下载密钥时,可直接通过网络下载至前端,若发现异常,可迅速更换交易密钥,从而保证单程票的交易安全。

为了提高AFC系统的兼容性,降低系统升级维护的费用,南京地铁率先提出了业务内置型IC卡读写器。业务内置型读写器将票卡的数据结构、安全密钥等处理过程封装在装置内部,避免上述数据的外漏,有效地保护了轨道交通核心数据安全。

4.6研究可嵌入、可扩展的平滑升级技术

系统通过关键产品和技术的模块化,运营参数化,实现系统的可嵌入、可扩展性。

1)关键产品的模块化封装。如业务内置型IC卡读写器。当票务流程发生变更时,该读写器支持ACC下发的交易流程处理模块,实现对票务规则的在线下载更新,无需修改其他软、硬件,这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保证了系统的统一性与标准性,在轨道交通建设中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票务运营参数化。南京地铁将单程票、储值票和计次票作为基本票种,在基本票种的基础上,通过设备运行参数(equipmentoperatingdata,EOD)和票卡结构参数的设置生成新的票种,即票卡产品,以满足细化市场的需求。丰富的票卡产品一方面降低了票务管理的难度和复杂度,另一方面给乘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对客流的吸引、客流量的调节均具有重要作用。

3)人机界面参数化。如自动售票机(ticketvendingmachine,TVM)界面元素,包括地图区域、按票价购票区域、功能选择区域、单程票购买张数选择和信息提示区等参数化处理。在网络拓扑环境下,可通过软件形成相关线路、站点的信息,当线路或车站信息发生变更时,只需更改相关参数,不需要更改系统的软、硬件。

5.网络化运营再思考

随着2号线和1号线南延线接入ACC系统,南京地铁AFC系统网络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展望未来,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1)技术规程和一般事物一样,总是需要在不断完善中逐渐成熟。而技术规程在已有线网成型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进行调整?调整如何规避风险?一旦调整,既有线路AFC系统是否必须随之调整?

2)目前,仍有新的系统架构需求提出。如区域性的票务中心,此种结构是否适用于南京地铁?架构调整后,目前的技术规程是否需要随之调整?是否会影响目前ACC的定位?

3)南京地铁AFC项目采用了业务流程内置型IC卡读写器,未来票卡结构、处理流程的变更可通过升级读写器软件来实现。受硬件的限定,目前只能兼容ISO14443的TYPEA或TYPEB的票卡,一旦有新的不同标准的票卡介质推出(如前段时间手机运营商推行过RFID-SIM的移动支付技术),将如何适应这种需求?

6结语

南京地铁遵循AFC系统网络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引入咨询力量,确定AFC系统网络化建设的总体思路。针对网络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逐一解决,保证技术规程的完整性、适用性和可扩展性,以最小的代价确保1号线、1号线南延线和2号线的互联互通,最终使后续线路建设遵循相同标准,逐步推行AFC系统国产化,更好地满足新线建设和网络化运营的要求。对技术规程进行总结与思考,并及时做相应的调整,确保网络化AFC系统的顺利建设。

在网络化的过程中,南京地铁将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全国同行及致力于轨道交通研究和建设的各方力量一起,共同寻求解决之道。

第二篇:地铁AFC系统应用论文

自动售检票(AFC)系统是综合技术性很强的一个专业系统,涉及到机械、电子、微控、传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系统集成等多个方面,整个系统实现具有很大难度。AFC应用系统软件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它不仅要集成所有售检票设备信息,还要对车票和现金等实物进行管理,涉及车站管理、收益管理和车票管理等各个环节,数据关系较为复杂,需求难以把握,开发具有一定难度,是实现AFC系统集成的关键环节。

1AFC应用系统在开发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深圳地铁AFC系统的建设是在探索中前进的,作为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AFC系统来讲,它不断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进。但对于这个涉及面广、层次多的庞大系统而言,达到应用系统的需求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这就对AFC项目的使用维护方提出了高水平的要求,要在掌握到第一线的乘客需求、车站运作情况和目前应用系统软件所实现功能的前提下,提出AFC系统的改进方向。对项目的开发方而言,用户需求的多变是让开发人员头痛的问题,如何快速地根据用户需求改进软件,尽快拿出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更是增加了开发的难度。

通过深圳地铁AFC系统两年来的实际使用,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显现出来,比如,管理信息不完整,部分统计数据不能满足实际运营需要,系统功能待改进等,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人力资源浪费和运作成本提高。在此基础之上,经深入讨论研究,使用快速原型法可以使实际和应用结合的较为紧密,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方法。

2快速原型法技术介绍

快速原型法(Rapid prototyping Method)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开发方法,它首先构造一个功能简单的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对原型系统逐步求精,不断扩充完善得到最终的软件系统。原型就是模型,而原型系统就是应用系统的模型。这个模型可在运行中被检查、测试和修改,直到它的性能达到用户需求为止。因而这个工作模型很快就能转换成原样的目标系统。

快速原型法主要包括两种开发方法:快速建立需求规格模型法和快速建立渐进原型法。快速原型法在优化AFC应用

系统中的应用统的神经中枢,它实现系统运作、收益及设备维护集中管理功能。监控并管理车站AFC系统内的所有设备,采集并上传售检票设备的交易、工作状态等信息,储存并下载运营和设置参数,具备售检票设备及运营的收益管理功能,能统计、生成及打印地铁运营日的现金收益、车站管理和票卡管理等报表,具备辅助分析功能。

(1)通过快速建立需求规格模型法建立用户需求

深圳地铁AFC应用系统的优化和改进首先采用了“快速建立需求规格模型法”来确认用户需求。这种快速原型法通过建立模型反映系统的某些方面,密切用户和开发人员的关系,促进相互了解,因此,有助于获得更完整精确的需求说明书。对深圳地铁AFC应用系统而言,采用快速原型法为AFC用户需求建立一个模型,该模型是系统功能的一个子集,开发人员测试通过后将这个模型提交给用户,通过用户的测试使用可以发现这个模型是否满足预想的需求,哪些功能冗余,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通过快速建立渐进原型法逐步优化系统

待用户和开发人员逐步确定需求说明书之后,其后的开发工作采用“快速建立渐进原型法”来完成系统优化。“快速建立渐进原型法”采用循环进化的开发方式,对系统模型作连续的精化,将系统需具备的性质逐步添加上去,直到所有的性质全部满足,此时,模型也就成为我们所需的系统目标了。

在AFC应用系统的优化过程中,我们提出一个更新或改进的书面报告,开发人员根据报告的描述,并同我们讨论具体需求后,设计出一个模型,通过开发人员的内部测试后,将模型提交给我们。在深圳地铁培训中心测试平台的支持下,用户严格测试系统的功能和各

部件的接口,修改所发现的问题,直至模型测试通过。测试完后,用户和开发人员一起进行原型审查,确定正确无误后,就可让系统进入车站试用。开发人员也可以通过用户的使用加深对用户需求的了解,经过相互了解促进这样一个过程,直至模型确定。最后,将测试通过的模型转变成目标系统,小规模的上线使用,观察一段时间,经过实地运作确保不产生其他影响后,才全线铺开实施。

4快速原型法在深圳地铁应用中的优点

通过不断跟进深圳地铁票务人员、车站人员和乘客使用AFC系统的情况和根据得到的反馈,快速原型法使用户在感性的层面上了解系统的概貌,通过与用户的交流,能很好地理解用户的意图与需求。在采用快速原型法的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一直与用户密切联系,以少量代价快速地构造一个可执行的软件系统模型,使用户和开发人员可以较快地确定需求。在初步了解用户的基本需求后,开发人员建立一个他们认为符合用户要求的模型系统并交给用户检验,由于模型是可以执行的,所以为用户提供了获得感性认识的学习机会。增进了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节省了开发时间,降低了开发强度,需求可以更快地得以确定,目标也能加快实现。

5结束语

快速原型法这种支持用户的方法,使得用户在系统生存周期的设计阶段起到积极的作用。它能减少系统开发的风险,特别是在深圳地铁AFC项目投入运营后,由于对项目需求的分析难以一次完成,而且时间紧迫,采用快速原型法效果更为明显。它既适用于系统的重新开发,也适用于对系统的修改,也可以与传统的生命周期方法相结合使用,这样会扩大用户参与需求分析、初步设计及详细设计等阶段的活动,加深对系统的理解。在采用快速原型法设计的过程中,加入再用式软件开发方法,采用快速原型法做需求分析,后续阶段使用重用机制,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开发成本。

结合几年来对AFC系统研究的逐步深入,和近两年的实际运作管理经验,加之对票务业务管理流程的不断深入领会,采用快速原型法优化后的AFC应用系统精简了票务管理流程,极大减少人为的统计分析和干预,其智能化、模块化和个性化地提供后台统计分析的数据及报表,同时也为深圳地铁运营决策层提供了高效的素材和有利的保障。

第三篇: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思路

第1页:报警监控系统建设是市场迫切需求

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强化社会治安管理、提高公安工作效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正是在当今现实环境下落实公安部“科技强警”战略的重要举措。特别是近几年的经济和城市基础的高速发展,铁路、航空、航运的开通,交通便利,人口流性动大,暂住人口增多,使得社会治安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街头“双抢”、入室盗窃、车辆盗窃等可防性案件增多。在各地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向科技要警力,将“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有效地控制、预防、打击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在社会群众中受到广泛称赞,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报警监控系统建设是市场迫切需求

建设城市综合报警网络是当前犯罪发展规律和社会治安状况的客观要求。根据国际公认的犯罪发展规律,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人均收入2000~4000美元,城市化进程进行到30%~70%的阶段,是犯罪高发时期。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正处于这个阶段。同时,从犯罪手段上看,犯罪的智能化、暴力化、集团化程度普遍加强。从而对新时期犯罪防御体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建立城市综合报警网络已由政府要求转向市场需求,并且城市报警网络在提高城市对违法犯罪的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提升社会整体防御能力,震慑犯罪,抓获和制止犯罪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繁荣,和谐稳定是政府及社会的迫切要求。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环境,政府加大了对安防报警监控系统的投资和建设。但建设的投入成本太高,建设完成后系统的维护力量不足,系统的正常运行得不到保障,加上现有警力不足,使系统的应用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如何积极稳妥地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安防报警监控事业的发展,缓解现有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为各级政府、政法委和公安机关面临和思考的重大问题。

2003年,在贵州省公安厅,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州政法委、州公安局,兴义市委、市政府、市政法委、市公安局,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公司与兴义市公安局共同合作,联合建设了兴义市报警与监控系统。我们边摸索、边实践、边建设、边应用、边总结、边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兴义市需求和社会状况的自己的特色之路,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公安部的肯定。

报警监控系统建设模式思路

系统建设要市场化。引入市场机制,走市场化之路。由政府引导,公安管理,企业运作,共同建设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实践证明,这样做既可减轻政府和公安机关人力、财力的负担,同时,对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打击和制止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报警服务要社会化。在党委、政府、政法委和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和坚强领导下,开展社会化安防报警监控运营服务。在公安机关的直接领导和监督下,由企业面向社会开展和提供安防报警监控运营服务,管理放而不乱,管而不死,人民群众满意,党和政府放心。建设资金的筹措要多渠道化

当前,“花钱买平安”的观念已经被社会逐渐接受。在这样的形势下,以创建平安社会、和谐社会为目标,政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实现政府拿一点,企业出一点,用户给一点,为政府减轻负担,用较少的政府投入,可实现平安城市建设较快较好的发展。安防报警的服务对象要“平民化”。面向社会,面向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根本目的。因此,安防报警监控服务必须实现面向社会,面向人民群众,必须让安防报警监控服务实现“平民化”,降低入网门槛,降低服务费,让群众用得起,让报警监控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家喻户晓。以保小家之安全,来确保大家之安全,让群众花小钱享受大平安。系统的建设要规模化、高质量化。要使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真正发挥在社会治安中的作用,达到精确打击和有效制止犯罪活动的目的,就必须使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建设形成规模,增加联网报警用户数量和前端监控点数量,并保证工程高质量。要实现安防报警与监控服务的“平民化”,降低服务费,让群众用得起,让安防报警监控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同样也必须要使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建设形成规模,保证质量,才能增加用户量,降低成本。同时,形成规模,保证质量,有利于后期维护,降低后期维护的成本。

监控系统、报警系统与110指挥

中心要一体化。监控系统与报警系统要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并与公安局110指挥中心联动。如果报警系统建设与监控系统建设相互独立,未将报警系统与监控系统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报警系统与监控系统不能联动,就不能真正实现建设“平安城市”的目的。报警服务,是监控系统建设的有力支撑。监控系统只能控制社会面上的治安问题,只有报警系统才能真正深入到千家万户。要把监控系统与报警系统相结合,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建设“平安城市”的目的。与公安局110指挥中心联动,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服务与警务工作的联动,更好地实现打击和制止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目的。

系统的应用与维护要正常化

在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工程完成并投入应用之后,要努力扩大应用领域、深入挖掘应用范围,才能真正使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建设,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和作用,使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产生更好的效果,使系统建设的投入产生最佳的效益。监控报警产品都会产生一定的故障,需要一批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一套好的系统是三分建设七分保养,需要专业的维护队伍定时进行维护,及时地处理故障,才能确保系统长期、稳定地运行,以发挥系统的最佳作用。系统的正常维护是系统正常运行和应用的前提,系统建设完成后,应用与维护工作必须跟上。系统的应用与维护工作必须要制度化、正常化。队伍建设与人员培训要专业化。一方面,安防技术、安防设备和安防产品的更新很快,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具有很高的专业性、保密性,对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和设备进行设计、安装和维护,必须要有一支稳定的专业队伍;另一方面,安防报警监控服务工作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工作应当与系统的应用及接警、出警、巡检等社会监控管理工作形成一个整体,才能真正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安防报警监控服务。因此,搞好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为社会、为群众做好安防报警监控服务工作,以维护社会的治安和稳定,必须加强内部人员的专业培训,建设一支专业化的,从设计、安装、维护和应用,到接警、出警和巡检一体化的专业队伍作为监控报警系统的支撑。

第2页:LICE机动车防盗抢报警监控系统应用

对社会、对群众和对用户要信誉化。向用户承诺限时服务,承诺被盗赔偿,对报警联网用户的报警,必须能迅速反应,迅速处置,解除用户对安防报警监控服务是否有保障等方面的顾虑,以实际行动和真实效果,让用户满意,让用户放心。报警监控系统建设情况贵州东冠黔西南安防报警监控服务中心是是一家民营性质的城市联网报警监控服务中心,率先在兴义市开展了城市联网报警系统建设工程与有偿服务工作。截止2010年10月底,入网用户从2003年底的187户上升为目前的3809户。共计691个单位、商场、金融系统,个人门面849户,家庭用户921户,小型旅社177户。3111一期报警网点82个、3111二期报警用户89户;3111一期接入图像120路、3111二期接入图像310路。进入了有偿城市区域联网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网络,实现了可防性案件的自动报警控制。

LICE机动车防盗抢报警监控系统应用

目前兴义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安全防范出现了新的需求,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人均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机动车辆也逐步进入家庭,出租车辆也越来越多。出租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由于车辆的增多,目前发生在兴义市机动车辆上的刑事、治安案件呈上升趋势。为打击机动车辆盗抢、伤害、杀人等案件,我中心2005年9月投资110万元引进了由深圳先进电脑公司开发的机动车防盗抢报警监控系统(LICE),该系统获得2003年国家发明专利和使用专利。

该系统于2002年已成功地运用在驻港部队、驻澳部队,在兴义市应用,可以有效地对机动车辆,特别是出租车上的抢劫、伤害、诈骗、杀人等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起到遏制作用,同时给犯罪分子形成巨大的震慑力,即使案发后,犯罪嫌疑人逃窜,安装在车辆上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也能及时把犯罪嫌疑人的图像传输到监控中心,为公安侦破、抓捕、定案提供有力证据。同时也完成了2005年公安部要求兴义市完成的“全国城市报警与监控技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中关于机动车辆防盗抢报警的任务,该系统已由市委常委会决定运用到兴义市出租车上。

在原有LICE系统基础上,结合兴义市实际情况和需求,增加了新的实用功能,该系统主要有以下功能:无线视频图像传输子系统;无线ALM防盗报警子系统;无线紧急报警求救子系统;GPS卫星定位子系统;卫星导航、翻车报警子系统;GIS地理信息子系统;无线通讯子系统。

报警监控系统应用状况贵州东冠黔西南安防报警监控服务中心自2003年6月成立城市联网智能报警平台以来,到目前为止共接真实警情924起(其中入室盗窃417起、紧急按钮求救175起、火灾6起、出警队街面巡逻制止治安案件136起、3111平安兴义案件19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12人,收到用户赠送锦旗5面,挽回经济损失3仟多万元,及时制止了违法犯罪的发生。有效地遏止和打击了入室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提高了单位、商家、住宅的主动防范能力。实施联网报警服务系统后,东冠接警中心在接到用户报警后,立即通知本中心安防护卫队员,兴义市区6分钟内迅速赶赴报警现场进行处理,同时联系公安110指挥中心指派警员赶赴现场进行配合,及时制止犯罪,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作为为社会提供专业化、有偿安全防范服务的技防服务公司,贵州东冠科技有限公司承接了城市区域联网报警、监控系统的设计、安装、联网、接警、服务等工作。为做好安防服务,东冠公司强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

首先,设备选型方面:目前安防报警监控设备品牌数以万计,国内品牌的安防产品价格较低,但是误报率较高,在使用过程中,因误报高常常引起客户反感且投诉不断,使售后服务费没有保障。一些国外的安防产品,质量较稳定,误报率较低,但价格偏高,一般平民老百姓会承受不起。其次,在报警信息传输方式上:通常,报警信息传输均采用电话线传输,但是目前很多老百姓家里都是人均一个手机,许多人家里根本没有安装座机电话。为了安装联网报警系统家里还非得迫于无奈去安装一门座机电话,无形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许多用户纷纷建议能不能采用手机联网的方式,这样即方便又实用,目前国内的市场上是有一种采用有线或无线两种传输方式的双网报警系统,但是价格很贵。

展望:报警服务前景广阔

兴义市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建设,引进企业,走市场化道路,由政府引导,公安管理,企业运作,共同建设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为政府减轻了财力投入的负担,为公安机关缓解了警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安全保障,群众花小钱享受大平安,实现了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赢。并且用较少的政府投入,实现了平安城市建设较快较好的发展。实现了将监控系统与报警系统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之上,同时实现了报警监控系统与兴义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联动,正常意义上实现了报警系统、监控系统、110指挥中心的联动,实现了社会服务与警务工作的联动,更好地实现打击和制止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真正意义上达到建设“平安城市”的目的。

第四篇:2011论文:淮南市农产品质量(种植业)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和建设思路的探讨

淮南市农产品质量(种植业)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和建设思路的探讨

张华

(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淮南232007)

摘要:分析总结了淮南市农产品质量(种植业)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包括检验检测机构不健全、检测力量薄弱、经费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没有优化到位,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等。并提出建设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利用地方人大通过立法完善市县乡三级监管和检验检测体系、建立财政预算直拨资金,实行条条管理的机制,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和技术推广、宣传等。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探讨;淮南市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和生命。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非法使用添加剂等,已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生产和消费安全,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治本之策是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淮南市是安徽省较大城市之一,拥有人口240万,城市人口113万,农业人口127万,2010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36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18万亩,总产139.1万吨,蔬菜播种面积37万亩,产量69.4万吨。包括蔬菜在内的其他农产品(肉、蛋、奶)自产不足、自给率不够,20%以上要从外地调入。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于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促进本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调节农产品贸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淮南市农产品质量(种植业)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

目前淮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建立,依靠项目带动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2004年,淮南市农委贯彻市政府淮府[2003]16号《转发市农业委员会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启动农

仅2010年,累计出动各级执法人员500多人次,检查各类农资市场100个次,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80多家次,有效地净化了农资市场,确保了农业投入品的安全。

5、营造出良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社会氛围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执法年和种子执法年活动,开展农药市场“四化”管理试点工作,常年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月”活动,和利用培训、报纸、电台电视等方式,多方宣传和建设,使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都明显增强。加快形成了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良好社会氛围。

二、淮南市农产品质量(种植业)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缺乏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验检测机构不全。市农委目前仅于2010年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但尚无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县区也无相应的对口机构,全市大型批发市场中仅有3家成立了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室并开展工作。市县区无一家正式挂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先期开展工作主要是依靠市农委的副食品办公室和市管科(监管科前身)牵头,具体由没有挂牌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县区农业部门分管相应业务的人员,以及部分批发市场、生产基地管理人员兼职承担。从开展的工作来看,缺乏整体联动和长效运作的机制。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力量薄弱

目前全市从市县到基层现有的检测设备主要是对农产品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定性测定,不能定量。检测设施不完备,有的区还是在办公室挤出一角进行检测,干扰因素较多,检测结果误差较大。人员编制不足,部分检测工作是由行政人员或其他非技术人员兼职,技术力量薄弱。受其他工作的影响,有时检测人员不能专职开展工作。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不足

从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50至60万元用于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仅相当我省怀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一年工作经费的一到两倍强(其编制9人,年财政预算直拨工作经费22万,还不包括其它项目费用),这对于拥有六区一县240万人口的较大城市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经费不足,使

(一)完善机构建设,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加大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形成以省级质检中心为龙头、市级质检中心为骨干、县级质检站为基础、乡镇快速检测室为前沿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现省市县三级主检测网络‘上下贯通、运行高效、参数齐全、支撑有力’,乡镇速测网络快速高效的检测体系。”

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首先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主要技术支撑,是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有力保障,是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农产品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标准化生产到市场准入管理的重要技术监督手段,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预警机制的实体机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要整合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添置先进仪器设备,引进高技术人才,建立符合检测机构标准的市级实验室,检测功能要力争达到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产品和产地环境检测多元化,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建成以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为主体、区县为补充,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及主要农产品市场为网点的淮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

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虽然起步较早,2004年市农委就实施了整合部分资源,成立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的举措,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但由于没有争取到编制,至今仍然没有挂牌,也没有固定人员,更没有正常运作资金、和开展工作的长效机制。而目观全省所辖16个地级市,截止2011年6月,已建成挂牌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13个,其中通过省级计量认证正式运作的有8个,对外承接检测业务、承担省农委蔬菜例行监测任务的有4家。时值如今,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在全省的排行已很不乐观。因此,我市更应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步伐,尽快构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监管机构的设立和人员编制配置

①市农委已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同时成立淮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农委领导,核定人员编制15至20名,经费实行财政全额拨款。

量安全监管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多部门全方位协调合作,齐抓共管

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从上到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调机制,组织职能部门依照其职能对农产品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标准化生产到市场准入管理进行监管,大力推行实施“三品一证”认定,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

(四)突出技术物化,加强宣传,推行标准化生产

安全的农产品是由种植农户生产出来的,种植农户是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基础,离开种植农户和生产技术,则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是一句空话。因此,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必须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通过搞好试验示范,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全过程全方位地搞好服务,使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科技成果真正得到物化,并体现出效益。二是要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及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广泛深入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和限制使用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增强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种植业养殖业的安全技术水平,使农民自觉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农产品安全生产。三是加强集约化生产建设,推行成立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特色生产基地,倡导“市场+公司+基地”的一条龙经营模式,走标准化生产的途径。

四、建立农产品质量(种植业)安全监管体系的保障体系(解决问题的办法)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法规的出台,从上层(政治)方面给足了政策,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人心所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机构、人员编制、经费和管理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还得立足于淮南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解决实际问题。

淮南市是我省为数不多的较大城市之一,享有地方人大立法的权利,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事业上敢于创新,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实行“地方粮票”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可以通过人大立法,在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人员编制上尝试由政府聘请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派驻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从事相关工作,待遇享受和全额拨款

下载关于南京地铁AFC系统网络化建设思路和再思考论文[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南京地铁AFC系统网络化建设思路和再思考论文[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