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指南,转观念谈一谈升入大班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准备
幼小衔接,是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缓两个学段的坡度,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生,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孩子在经历的中班的暑假,感觉自理能力强了很多,我们家长也利用暑期对孩子进行了简单的学习知识教育,比如:简单的数学加减法、认字、以及一些必备的生活常识认知。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一味的“为了学习而学习”。
我认为在幼小衔接上应该做到三个方面:
1.学习生活方面,幼儿园主要以做游戏,培养孩子的兴趣以及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为主,可是到了小学就多了一些条条框框、规章制度,而且小学注重的学习知识的灌输,而且也没有了午睡时间。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就对现在的小学生活失去了兴趣。
2.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及沟通,在幼儿园的时候,小伙伴的都是一起做游戏、画画、午睡,而到了小学,孩子们上课的时间就占了绝大部分,上课的时间不许说话、开小差。下课的时间都在忙碌着准备下节课的用品及日常行为。完全的沟通就少之又少了。
3.老师的评价标准不同,在幼儿园老师注重激发及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及兴趣,主要是表扬和肯定,可是到了小学,老师则是“照章办事”,多了束缚,很容易对孩子造成自信上的打击。
第二篇:幼小衔接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为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
1、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心理定位,走进新华书店经常能看到家长们争相翻阅哈佛女孩、北大清华状元等成功成才的案例,回家后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往往会照着这些书本像菜谱烧菜一样逼着自己的孩子按部就班。其实,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家长对孩子要有个正确的心理定位,要看到孩子的优势,时刻反问自己希望孩子成为怎样一个人?如果是我,我会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善良、正直自食其力的人。一旦有了一个心理定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就不会变得非理性……
2、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孩子上小学,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的转折点。除了在物质丰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外,还要营造入学的情境,让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盼望早一点上小学。平时,家长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我们真开心”,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有些孩子,对小学的认识依赖于表面,如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自己到学校等……家长还应帮助孩子正确了解学校,知道小学是学习的地方,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要做作业,还会考试,要认真学习……
3、学习上的准备。
在学校让老师感到头痛的不是那些在入学前缺少知识的孩子,而是那些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的孩子。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知识广,兴趣旺,能力强呢?我想我们有必要了解学习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孩子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和素质,就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1)思考的能力。孩子的思考是与生俱来的。让孩子独立地思考,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是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源泉。新课标要求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是重要,没有问题的孩子往往是问题最多的孩子。所以,做为家长,有时面对孩子的问题适当地卖一下关子,让孩子自己去想,会比大人搜肠刮肚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果……
2)阅读的能力。阅读能使孩子接触并掌握大量的祠汇,提高其分析能力,所以,有必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来帮助幼儿学习。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里坚持念故事徐孩子听。还可为孩子准备一些图文并茂的、有意义、有童趣的图书,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这是增进孩子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倡识写分开,就是要求认识的字,不一定要求会写,目的是为孩子构建立体的阅读构架。比如一年级的第一册教材,本着多认少写的原则,要求认识400个常用的汉字,会写其中的100个,这就突出了识字这个重点,这么多的字怎么让学生记住呢,只有多阅读,让孩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巩固复习。所以,我们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能认识更多的字,能看更多的书,是对一年级孩子的教育目标……
3)关于拼音学习问题。孩子刚上小学时,在数学课和语文课丰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从数的形成和汉语拼音开始的。在数学课主大部分孩子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幼儿园里就已经接触到了。但由于大部分幼儿园里不设汉语拼音的教学活动,很多孩子对拼音极陌生。孩子们入学后一两个月内就要把所有的拼音内容学习完,因此他们一上学就承受沉重的拼音学习压力,有些竟为此不愿意来上学。为了使孩子刚入学便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对于那些没有在幼儿园里接触过汉语拼音的孩子,家长可利用大班下学期或暑假这段时间适当地做一些铺垫工作。可以让孩子听听其语拼音的磁带,配合儿童图书,学习认识拼音字母,将拼音的学习融入孩子的生活中……
4)关于写字问题。写字是一种知觉动作的学习,时机适当而不教,会错失良机;太早教会带来很多困扰。最常见的是儿童执笔姿势与笔顺的错误,使老师们要费更多的时间指导。纠正,有的甚至到初中、高中都改不过来。当然,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孩子需要有一些写字方面的准备活动,以免入学后会手足无措。但是,一定首先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
5)倾听的能力。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许多作文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在这里,还要切忌:大人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一句话说的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同样的话说了第二遍,第一遍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有第二遍第四遍,那么先前说过的就成了大可不必去听不必去记的废话了。这样的罗嗦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相当不利,孩子很难直接辨别出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可以不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一只耳朵迸,一只耳朵出。这样就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家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
6)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水平。在小学一年级开学的头几天,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插曲:家长叮嘱孩子下课放后早点回家,不要在学校或马路上玩,孩子竟然一节课后就背起书包田家了;老师让学生回家写三个生字,每个生字写五遍,孩子竟写成五花八门的格式,有三个字写三遍的,有一个字写三编的,五遍的,甚至一个字写满一页纸,有的孩子千脆一个字不写,不知道老师曾布置过作业。之所以发生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因为孩子不理解老师的语言,只有那些千叮咛、万嘱咐的重复提醒才能记住。因比,父母没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谈,不要再有重叠祠,如饭饭、觉觉等,语言要逐渐规范、精炼、复杂。阅读故事时,不要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能听过全文,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语汇,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给孩子适当地布置一些小任务,为理解任务性、指令性语言打好基础。比如,请你去拿一张小凳;请你去拿高的小凳;请你去厨房的阳台上拿小凳……
7)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注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意注意,一种是有意注意。要完成学校的学习活动,靠的大多是有意注意。3-6岁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例如,孩子对新奇而有趣的事物都会注意去看,注意去听,只要他感兴趣,就会较长时间地进行这项活动。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需要意志控制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人的大脑会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时间长了会感到疲劳。因而,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不加以指引和训练,不提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完成任务,无意注意是很难转变成有意注意的。因此,在入学以前,应该帮助孩子发展有意注意,使孩子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开始,采用游戏形式比较好。如在桌子上放4-5样玩具,让孩子看1-2分钟,然后请孩子把头转过去,你拿掉其中一个玩具,再让孩子转过头来,要求他说出桌子上的变化。游戏可以增加难度,如玩具的数量多一点,拿掉玩具后再把留下来的玩具位置调换一下;观察的时间可以逐步缩短。做游戏时,如果你和孩子轮流出题目,家长还可以故意出错,让孩子发现并给你纠正,这样,孩子的积极性会更高。一般孩子都比较喜欢听故事,所以你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听录音故事来发展他的有意注意。在听故事前先提出几个问题,让他带着问题听,听完后回答你的问题。还可以要求他边听边记住故事的内容,然后把故事复述给你听。只要你能根据孩子的情况经常和他一起做有利于注意力友展的游戏,相信孩子的注意力会很快提高。
4、社会适应准备
1)交际能力。交际依靠表达。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学校闷声不想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别人很可能会觉得他笨,认为他懂的少。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在入学前,给孩子机会表达,帮助他组织语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大人们责无旁贷。
2)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带回不同的作业。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知道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树立规则意识。上小学的孩子,有时要自己上学,成人关注、照顾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孩子自己照料自己,树立规则和安全意识。如果我们平时带孩子出去玩,要率先树立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上下楼梯靠右行,玩运动器械要轮流等,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这将为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5、生活上的准备
幼儿园的孩子,生活上处处要依赖成人。爸爸接送上幼儿园,妈妈喂饭,奶奶整理衣物,爷爷帮忙穿衣裤……而入小学后,情况一下子发生变化。放学后,跟着队伍要自己过马路回家。在校要自己整书包,因此生活能力上的培养和逐步过渡,也是很重要的。平时,每天让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吃饭和穿脱衣裤一定要让他自己来,逐步建立自己科学、方便、习惯的生物钟,几点睡、几点起等。带孩子外出时,告诉他不要乱窜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教会他看清来往车辆(先向左看,再向右看),在成人的看护下独自学会过马路。在生活习惯上也要改变一下,让孩子按照学校作息制度起床、睡眠和吃饭,不致于进小学后突然变得消瘦和疲惫不堪。早晨起得早,早餐要让孩子吃饱,午餐前不吃零食,晚上早一些睡觉,少看电视。还可以教会孩子认识钟点,使他养成时间概念,学会掌握时间,以后上学不致于迟到。
6、物质上的准备
主要是准备好必要的文具用品。一切用品以舒适、简单、实用为主。过于花钱的东西,孩子弄丢弄坏很可惜,复杂的用品孩子不会用,为时过早,还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物质的准备也不一定完全要买新的,家里有旧的也可以利用,不要造成孩子对物质的追求。服装要简洁大方,方便孩子活动,不要追求名牌,以免孩子互相攀比,养成不良习惯。因为物质上的富有,并不意味着精神上的富有和成功。使孩子养成勤俭朴素的物质观,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
怎样才算幼小衔接好了呢?
我想其检测的敏感指标可不可以用这样三句话概括:一是“学习感兴趣”,即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就问,二是“活动能合群”,就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三是“生活有条理”,也就是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妥恰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才去完成……
总之,让孩子顺利地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园、学校、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孩子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三篇: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
一、物质准备
孩子成了小学生,就要有专门的准备学习用品等“装备”了,一起列清单去采购吧!
1、双肩背的书包。
孩子用的书包应该选择双肩背的书包,背带可以自由收放的那一种。孩子的书包里层应该要有隔层,可以让孩子把书与本子分开理放。书包左右两侧最好有口袋,可以让孩子放茶杯、字典等物。您还可以为孩子选择那种正面有小口袋的书包,可以放孩子的手帕、纸巾等。不要用拉杆箱书包。
2、简单的铅笔盒。
您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孩子购买那种表面有许多按钮的铅笔盒(如:按一个按钮可以拿到橡皮或者其他物品的那种),一方面按按钮会发出响声,在上课时会影响其他孩子,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孩子分心。铁皮文具盒边缘锋利,且掉在地上会发出响声,影响上课。文具盒上的图案不要过于花哨复杂,否则图案吸引着孩子,会分散他上课听讲的注意力。孩子的铅笔盒,双层与单层都可以,只要能放上5~6枝铅笔、橡皮、一把直尺就可以了。最好选择带磁铁盖的塑料文具盒。3、2H铅笔。
从铅笔外形看六棱柱形的铅笔孩子握着舒适、稳妥,也不易滚落到地面上摔断笔芯。但不要让孩子使用活动铅笔,因为活动铅芯比较容易断,孩子刚开始写字,力度掌握不够,用活动铅笔写不好字。此外,刚开始学写字的孩子容易写错,所以选择颜色相对淡一点的2H铅笔,橡皮擦起来比较干净,不会显得太脏。
4、橡皮。
方形的橡皮现在市场上的橡皮,只要是有厂家标识的,一般都可以使用,但最好让孩子使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橡皮,易抓手,不容易滚落。您最好不要给孩子购买镶嵌式的橡皮(如,一个动物形状的橡皮,眼睛或者耳朵等部位可以拆下来的那种),它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5、几块A4大小的垫板。
6、20cm的直尺
7、A4大小的带绳子的拉链文件袋可以准备若干个,每个学科装一袋,颜色不一样好找,轻松分开书本和作业本。
8、一个大口水杯
9、餐巾纸、湿纸巾若干,抹布一块
10、一块大的毛巾用来垫在桌子上作为餐垫来使用
11、准备些可以写名字,班级,内容的框框条条那种贴纸。贴在铅笔,文件袋,橡皮,等一切可以贴的地方,以便小朋友不会误拿别人的东西。
12、领回新的课本,请及时为孩子包好书皮,内外封面书写上学校、班级、学科、姓名、学号等相关信息。作业本以及练习册统一套上透明的封套(正面无
图案)。
13,现在开始就给孩子布置一个固定的、安静的区域,让他做功课。
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在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将面临许多变化,在孩子的生活中,这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因此,在孩子人学前这一阶段,家长必须有计划地使孩子在身体上、心理上、日常作息制度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为人学做好准备,使其今后能更好地、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生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二、心理、习惯和能力准备
1、激发孩子上学的愿望。
我们要先让孩子爱上学校。可以带孩子“观赏”就读的小学。讲尽可能多的学校的事情(地点、方位、历史等等),让孩子感觉到新奇与渴望。孩子如成年人一样,了解了就会解除因陌生而产生的恐惧。如果有条件的话,可邀请这所小学的二、三年级的同伴一起活动,请他们讲学校的趣事,让孩子感觉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
上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正确帮助孩子了解小学及小学生的生活,不能用上学来恐吓孩子,如“你玩呀,等到上小学就玩不成了!”“你开心不了几天了,到小学有你受的!”“等上小学给你上紧箍咒”,以免孩子因态度和情感问题产生入学障碍,从而产生冷漠、紧张、惧怕等消极态度。家长也不能光以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等表面现象吸引孩子兴趣,还要通过参观、交谈、激发孩子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和好奇心,从而形成正确的入学动机与学习态度。
一般来说,入学愿望强烈的儿童,人学后学习积极主动,表现较好。因此,家长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儿童入学愿望。如带儿童参观小学生上课,给他们讲少先队的故事,培养儿童对学校的热爱和对少先队的向往,激发孩子上学的愿望。
2、加强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孩子入学后与人交往的机会和范围比以前更大了,因此,在入学前应巩固和加强对孩子进行文明行为和礼貌习惯的培养。如教育他们听老师的话,有礼貌、守纪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关心集体、讲道理、明是非等。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集体生活。
3、培养一定的生活习惯和自主意识。
孩子入学前,要教育他们掌握一些简单的卫生常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如定时睡觉,早起早睡,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床铺,一人单独睡小床;自觉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学会正确地使用筷子,吃饭时不要发出声音,饭后收拾干净;定时大小便,便后自己擦干净;能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学会正确地握笔,端正写字、看书的姿势等。再比如,让孩子养成把自己的东西固定放在一个地方的习惯,书放在什么地方,书包、鞋子、衣服等都要有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扔,否则,上小学后恐怕找东西的时间比做功课的时间还要长一些。
4、注重时间观念的培养。
在小学低年级有一种现象很普遍,即学生写作业的速度相差惊人。课堂作业,有的孩子十几分钟可以完成,而有的孩子几十分钟都完不成。做得慢的孩子也许并非不会,而是边做边玩,不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孩子入学以前,家长有必要引导孩子的时间观念。可以与孩
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有计划地安排看电视、看书和玩儿。比如,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小闹钟,让孩子自己定时间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着时间表做自己的事情。
5、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带回不同的作业。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知道: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树立规则意识。
6、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
孩子升入小学,就成了学校这个集体中的一员,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在集体中就要与大家在一起,如果不和大家在一起,自己就会很孤独,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与同学发生冲突时应如何正确自行处理。受伤了怎么办?
7、教孩子懂得交通规则。
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必须教育他懂得交通规则和遵守交通规则。如在街道公路上,要走人行道或靠右边走;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并注意来往车辆;会看红绿灯,知道车辆是“红灯停,绿灯行”;不要在马路上或过马路时追跑打闹等。
8、认识上学的路。
认识上学的路线,进而能够自己上下学,是孩子小学生活的目标之一。如果您的家与学校离得很近,那么您可以带着孩子从家步行到学校,边走边告诉孩子走哪条路可以到达学校或者回家,一定要多走几次,这样孩子才记得住。如果您的家与学校离得比较远,除了带孩子多走几次以外,您还要反复告诉他乘几路公共汽车、走哪条马路、学校的具体位置、学校附近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物、学校的门牌号码多少等等。在带孩子认识路线的同时,您还要让孩子记住家里的地址或者是联系电话,以防万一,并加强安全教育。
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孩子进入小学后就是要习惯回家有功课的生活。目前,大多数小学一节课的课时有40分钟左右,孩子再也不能像在幼儿园那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老老实实地坐着。这对孩子可是一个挑战哦!您可以训练孩子安静地坐一段时间,时间的长度可以从20分钟慢慢过渡到4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您可以让他看看书,也可以给他讲故事、做做手工画画等等,逐步养成孩子每天回家学习的习惯。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不少家长会抱怨:孩子上了小学负担太重,不仅要接送,回家还要辅导、陪读,吃不消。其实,孩子完全能够自己学习、完成作业,关键在于习惯的养成。为了帮助孩子提高独立性,父母首先要信任孩子,把他们当成小学生,看成是长大了的孩子;其次,关注一头一尾,就是孩子做作业前,先大概了解孩子的作业内容与作业量,估算出大约需要的时间,然后与孩子商定,在几点前必须完成作业。到时间后,父母对孩子作业的检查不是内容的正误,而是书写整洁和完成与否,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检查作业,签字不是看我做对了没有,而是看我有没有完成。只有自己细心、认真,才能不出错。如果家长在孩子一入学就这样做或入学前就这样做,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陪读也就不存在了。
三、预想9月:新小学生有问题
语文
作为新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最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就是书写速度慢、不按照样子写字或写拼音、听课文录音或课外阅读材料往往不能坚持每天进行、不及时复习学习的新知识等。对于书写速度慢的孩子,您可以用“时钟递减分钟法”进行训练,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孩子不能按照样子写字或写拼音,那么您主要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看一笔写一划,在心中记住字型的同时,记住每一个笔画的位置,直至不看字也能写出来。对于另外两个问题,您可以为孩子做一个复习预习、听录音、课外阅读的表格,要求孩子每天在完成这些任务之后,在表格中做上记号,完成一项勾掉一项。此外,您还应该在学习中,逐渐培养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数学
一年级的数学并不难,很多内容孩子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了,所以还是学习习惯的问题最叫人担心。比如,不能规范地书写“0-9”,不坚持每天做口算题目,不积极参与动脑筋题目的理解或是一题多解等等。碰到这种情况,您还是要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入手:一定要让孩子规范书写;需要用直尺的地方,一定要让孩子坚持用尺;数学题目完成后,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检查,不要依赖您。对于那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并有条件的孩子,您可以适当让他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趣味数学题目,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英语
小学一年级的英语教材以英语听力和会话为主,每周3节课。由于不是学习母语,孩子的听力强化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您要结合听力磁带,加强孩子英语本土语音训练,从而让孩子从听懂过渡到会说。因此,每天要让孩子进行半小时的英语听说训练,并坚持每天练习,这是关键。
体育
查看课表,如当天有体育课,请安排孩子着运动鞋和宽松的衣服(女生不能穿裙子)。其他科目
其他学科,比如手工劳动、自然常识、美术、音乐等常常会要求孩子带好配套的学具、乐器、颜料、剪刀、胶水等物品,遗忘是孩子通病。因此,您应该要求孩子根据课表,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间休息
现在小学的课间休息时间已经调整为12分钟,但我们的新小学生常常不知道在这段时间内干什么。所以,在开学前,您可以向孩子解释一下什么是课间休息,应该怎么合理的安排这12分钟。您也可以列出几样可以做的事情,帮孩子理清头绪。但您也要提醒孩子,课间休息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进行激烈、激动的活动,以免影响下一节课。如果孩子不想做游戏,您可以建议他在教室里外走动一下,眺望远处,让眼睛得到休息。
课余时间
放学以后,初入小学的孩子可能还不能完全适应有功课的生活,不是忘了做功课,就是到拖到吃晚饭或者睡觉前才匆匆忙忙地做功课。对此,您要明确的告诉孩子,放学后应该先做功课,然后再玩。每天,除了完成作业,一般还要求孩子有一小时的复习、预习、检查和整理的时间。您要督促孩子检查一下完成的作业,并预习一下新的内容,整理好书包,带齐课业用品,听听语文、英语的录音材料。作为家长,您在这段时间内最好能和孩子同步,一起学习、看书、读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除了每天的新闻节目,学校一般不主张周一至周四晚上让孩子看电视,您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使他有充沛的精力投入第二天的学习。
注意:
●不要代孩子做功课。如果他遇到难题,在帮助他的时候,必须先让他思考一下。
●经常检查孩子的功课。如果孩子做对了,您就要表扬他;如果做错了,也不要批评他。请您和孩子一起重新做一下题目,看看到底是什么难住了他。
●与老师保持联系。
给家长们的2点建议:
1、欣赏孩子。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江苏南京的家长周弘用独特的赏识教育让失聪的女儿周婷婷4岁开始说话,8岁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10岁被评为全国优秀十佳少年,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现在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针对家长们反映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的问题,她认为,家长的最大误区就是注意力只是在白纸上的一个黑点,没有注意到大片的白色,大片的光明。她说:“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应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他自豪。”建议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考虑到孩子真正的需求,而不是孩子考虑您的需求。例如,每月孩子们都会带回评价指标,后面附有学习内容,家长可以与孩子玩一玩聊一聊,让孩子表演、唱歌、讲故事、绘画等,然后给他一个赞扬。赏识教育是为了孩子的进步,让我们真心真意地鼓励孩子每一个细小的进步。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要单纯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向别人的孩子看齐。您的孩子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们要帮助他富有个性的发展。
2、保持一致,不迁就孩子。
我们发现,每次长假或是短假回幼儿园后,总是会有几个孩子出现不良状况,是我园孩子生病的高峰期。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在家的饮食、休息时间等没有规律造成的。因此,在家饮食、休息等日常习惯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在我们幼儿园每天中午11点是吃饭的时间,我们要求幼儿在进餐时能愉快的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均衡营养,不挑食。有的幼儿在幼儿园能很好的完成,可是在家也许就拖拉了,家长这时候就应该对孩子提出要求,不允许他拖拉。另外家长和我们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要一致,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对孩子的照顾往往是2对1,3对1,甚至4对1的模式,这更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一致。如家里的爸爸、妈妈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这样的,而爷爷奶奶却要求那样,如此不一致的态度,幼儿的良好习惯就很难养成了。他不知道听了谁的话好,这也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
第四篇:专家支招:全面准备做好幼小衔接!
孩子从幼儿园升小学,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物质方面,包括书包的选择,文具的准备以及接送学生的工具或者其他必备问题。另外,心理方面的调节和适应,更为重要。我们来看看爸爸妈妈们在幼升小中最关心的问题以及专家们在心理、能力、装备方面的建议!【调查】
对于幼升小,家长关注最多的是学习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交往问题。编辑总结如下: 最关心:孩子学习跟不上该怎么办? 在许多家长心目中,孩子一旦进入小学,就要开始正儿八经地学习了,如果能读一个好的小学,最好能升入一个更好的中学,然后考一个名校。但是学前教育阶段因为幼儿园对知识教育的不均衡,自然孩子的起跑线变得也不均匀。听到不少小孩的妈妈表示孩子都能背好几首古诗了,自然引得离索妈妈很是焦虑。
最担心:孩子循规蹈矩不快乐怎么办? 与关心学习跟不上的一派家长相比,不少白领家长更加担忧孩子入学后,会不会因为规矩变多而变得不适应和闷闷不乐。在幼儿园阶段环境自由宽松,更加注重孩子的身心发展。但是一旦进了公立学校,“几十个人的班级,肯定都被管得没天性啦,小孩子嘛,好动本来就不是什么缺点,进了小学就被磨得不成样子了。”
最烦心:接送孩子该不该买车? 一位网友说,自己和老公所工作的地方和为小孩子择校的小学基本上呈三角形,骑自行车吧太远,又不安全,现在买车吧除了手头有点紧外,接送小孩时候停车听说都很麻烦。最要命的是夫妻双方的工作性质都不是特别固定的朝九晚五,担心经常会让小孩迟到或者放学后久等。另外还要担心帮小孩子检查作业之类的事情。
【心理篇】
●专家指点:小孩容易产生挫折感,大人担心繁琐事
儿童心理学专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冯夏婷
在上小学前,小孩子的心理都会有一种期待,对小学的生活充满了憧憬,觉得自己上小学是长大了。但是现实的环境却让这些小孩子产生一种失望的心理。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孩子会对小学生活不适应、会紧张、或者是不喜欢,因为在小学,老师上课时会不时地表扬这个,表扬那个。这些情况在幼儿园里是没有的。小孩子如果在学校里的表现不是很好时,就会产生一种压力。另外,小学的学习生活跟幼儿园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小学的规矩较之幼儿园是比较多的,比如说,上幼儿园时,小孩子可以随意地走动、说话什么的,但是在小学课堂上,孩子们却只能安静地坐好听讲,孩子会容易产生一种挫折感。
而家长在小孩上小学之后,要做的事情就会多了很多,压力也会随之变大。比如小孩读幼儿园,迟到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很严重的事,迟到了也就迟到了,没有什么;但是上小学就不一样了,要按时上学,这样一来,家长每天都要早起为孩子准备各种各样上学需要用到的物品,早餐,送孩子上学。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会让家长产生压力,家长会、老师打到家里来的电话、家长之间的交流等等都会让家长产生压力。
●误区:人之初,怎完美? 冯老师认为,基于以上原因,下面的误区是家长最容易在小孩升小学时候犯的: 1.觉得小孩子不可以出错。孩子迟到、没有做功课、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些都会使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好,需要好好地教育一番,其实让孩子犯错,未尝不是一种教育方式。在孩子犯错之后,耐心地教导他该怎么做才是对的,让孩子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使孩子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2.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出色的。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心理,但是第一却只有一个,孩子在学习上不能拿到第一,不能因此而责怪孩子,只要孩子努力了就好,不要对孩子过于苛刻。3.老师打电话到家里反映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若有些不怎么好的情况,家长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责怪孩子的不是。在这时候,家长更多的是要跟孩子好好地沟通,了解真实的情况,作出正确的指引。
4.认为学习好了就行了。小孩的学习成绩好固然是挺重要的,但是孩子在学校里除了学习知识,还有其他要学习的,学习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学习竞争以及承受竞争的压力,学习怎么过集体生活。这些在孩子的人生当中也是重要的素质。
【能力篇】●专家指点:注意对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塑造 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雷丽霞校长
入学前,除了心理方面的误区以外,更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雷丽霞校长认为,首先是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前面有提到过,至于学业知识方面家长不必刻意给孩子灌输或填鸭太多的东西,有的时候学龄前花了很多的心血和精力给孩子教的东西,在孩子入学后只需很少的时间孩子就能掌握。可以在学龄前让孩子接触些拼音兼顾识字,不要刻意地追求量,以免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新鲜感。数学方面简单的加减法可以让孩子尝试。英文方面简单的单词、会话可以让孩子接触感知。
基本的生活能力有哪些? 学习方面:能自己整理书包、书籍、学习用品,做到有条理;会使用学习用品(包括握笔姿势,书写习惯),用完及时归位(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准备的学习用品的安全、卫生);能帮助老师做些简单的本子收发工作。
生活方面:能自行处理上厕所、盥洗;能独立用餐,会正确使用筷子、调羹;会从饮水机接水喝;会系鞋带;知道饭前便后,体育活动后要洗手;知道身体不舒服要和老师说,要去卫生医疗室;能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社交方面:能结交新朋友,愿意跟陌生人交流,打招呼;能正确书写自己的姓名;知道家里的联系电话等。
第五篇:浅谈如何为幼儿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
为大班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准备的调研与思考
义乌市国贸幼儿园
刘悦
[摘要] 幼小衔接,一直是家长和学校所关注的话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了解家长和老师对幼小衔接的态度做了本次的调查。调查采用主要是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需要学会写字,做算术题,回家需要有家庭作业,而在幼儿园中也有部分的老师会将小学的课程教给孩子,针对这一些问题给家长和老师一些建议,孩子心理的健康是幼小衔接的基础,抓好学前幼儿入学能力的准备工作,做好学前幼儿入学的物质准备,进行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的培养,进行角色的演练与转变。
[关键词] 幼小衔接;幼儿园;家长;问卷调查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平稳过渡、合理衔接,即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说上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人生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那么升入小学对于孩子来说不亚于前者,这意味着孩子需要放弃以游戏为主的幼儿生活,转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如果“幼小衔接”不顺利,孩子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初入小学的儿童,普遍嫌上课时间过长、游戏活动时间太短,负担重;心理方面也会出现精神负担重、自信心不足、厌学、人际交往不良、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现象。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孩子更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呢?
二、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为了使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更加的充分、科学为此以一个大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有7—8岁的幼儿家长填写完成。发放问卷35份,收回问卷33份,有效问卷33份。
(二)调查材料
问卷共设8道题,设置7题选择题,1题开放题。
百度文库
(三)调查方法
首先采用问卷法,将问卷一次性发给被试,为保证客观性,问卷不记名。其次采用访谈法,通过访问幼儿父母获取第一手资料。
三、结果与分析
表1 您和孩子提过小学校的事的统计
您和孩子提过小学校的事
提过 没提过
人数 30 3
百分比 90 10 表1说明:有90%的家长会在孩子面前提起小学的事情,有10%的家长没有向孩子提起小学的事情。说明大部分的家长对孩子进入小学的事情比较的重视,会和孩子讲述小学的事情。
表2您的孩子对小学的态度的统计
您的孩子对小学的态度
向往 无所谓 恐惧
人数 29 4
百分比 88 12
表2说明:有88%孩子对小学有着美好的向往,家长和老师应抓住这个契机,进行相应科学的教育。有12%的孩子是无所谓的态度,这可能和老师家长对孩子幼小衔接的教育上不够,应与孩子多多的沟通让让孩子了解小学的生活。
表3您的孩子写字、握笔姿势正确的统计
您的孩子写字、握笔姿势正确
正确 不正确 不知道
人数 31 2
百分比 94 6
百度文库
表3说明:有94%的孩子握笔、写字姿势正确,说明在这方面家长比较注重,会提醒孩子坐姿习惯。有6%的家长没有注意这一方面,这可能会使孩子的写字、握笔的姿势不正确,可能会导致孩子近视。
表4您交给孩子的事情,他能够主动完成的统计
您交给孩子的事情,他能够主动完成
能 有时能 不能
人数 20 13
百分比 60 40
表4说明:有60%的孩子在家长交给他任务时会主动完成,说明大部分的孩子做事情比较的主动,有40%的孩子有时会独立的完成。
表5在幼儿园里您希望孩子最需要得到的培养是什么的统计 就幼小衔接来说,在幼儿园里您希望孩子最需要得到的培养是
数学 自理能力 学习兴趣 学习的良好习惯 唱歌、跳舞、画画 运动方面 关爱他人
主动参与清洁活动 会整理、准备自己的物品 会主动交朋友
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 会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 会大胆表現自己
人数 5 9 4 1 13
百分比 15 27 12 3 39
百度文库
表5说明:有15%的家长注重孩子的数学,有27%的家长比较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孩子对学习自然是主动积极的。有12%的家长注重孩子的学习习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受用终身。有3%的家长关注孩子的关爱他人和主动参与清洁活动。有39%的家长重视孩子的社交能力。
表6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您认为幼儿园教育应培养幼儿哪些方面的统计 在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您认为幼儿园教育应培养幼儿哪些方面
有一定的受挫能力 自信心 不容易骄傲 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意识 集体观念 要懂得顾全大局 基本的思维方式 做事学习的自主性
要懂得怎样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与沟通
人数 3 9 3 5 5 2 2
百分比 9 27 9 15 15 6 6 表6说明:有9%的家长认为孩子要有一定的受挫能力,有27%的家长认为学校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9%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不能骄傲,有15%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意识比较的重要,有6%的家长认为集体观念和懂得顾全大局,有12%的家长认为孩子要懂得怎样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与沟通。
表7孩子进入小学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有哪些的统计
孩子进入小学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有哪些
能否适应小学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态度 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数 15 5
百分比 45 15 百度文库
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否跟上小学的学习节奏 能否主动写作业
能否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
3
9 表7说明:有45%的家长担心孩子能否适应小学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态度,有15%的家长担心孩子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能否跟上小学的学习节奏,有30 %的家长担心孩子能否主动写作业,有9%的家长担心孩子能否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
在开放题请你“您会为孩子的幼小衔接做哪些准备?希望幼儿园为您孩子的幼小衔接做哪些准备工作?”这问题中,大部分的家长都会家中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算术书、识字书、拼音等等。小部分的家长会给孩子买书包、铅笔。在“希望幼儿园为您孩子的幼小衔接做哪些准备工作?”的问题中,大部分的家长希望学校多教一点数学、语文、拼音、写汉字,小部分的家长希望学校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三、讨论与建议
(一)、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分析
1、家庭教育方面
在家长的问卷调查和交谈中发现,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急进心理而超前训练,竟将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过幼儿掌握。他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学校学会了写字、拼音、还是算术,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忽视了生活良好习惯的养成,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专心,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日益变好,家长对子女爱护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不用自己动手做。导致了这些孩子自理能力非常的差,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进入小学后的许多事情是需要自己动手做百度文库 的,这些自理能力弱的孩子无从下手,这无疑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很大的伤害。
2、学校教育方面
(1)、“幼”“小”衔接工作的脱节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和模式上大相径庭。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2)、幼儿教育小学化
在部分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不少的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做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有些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不少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讲课时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课后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10遍甚至一页,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家还要做。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扼杀幼儿天性,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
(二)、一起为孩子的幼小衔接做准备
1、孩子心理的健康是幼小衔接的基础
在幼儿园,很多孩子已经模糊的认识到自己将在一定的时间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并且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家长和老师应及时抓好学前儿童这 种入学期望的心理,为他们做好一个健康的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具体可以由以下几方面入手:(1)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引导幼儿观察小学生的一些在校生活情景,让幼儿熟悉小学和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让幼儿知道进入小学学习是长大的表现,是每个人成长过程所必然的经历。从思想上、情感上做好入学的准备。(2)百度文库
肯定孩子的学习能力。对孩子现有的学习能力的肯定,是对其未来学习能力的信任。这在无形中让孩子对自己今后的学习能力产生自信,继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3)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告诉他“长大了,马上就是小学生了”,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很能干了,不能再自由散漫,不能依赖父母了。要让孩子有信心,向往上学,想做一个好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心态,入学后,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此外,家长还要对孩子多讲关于学校和老师的一些好话,千万不能说“你不听话,进了小学,看老师怎么收拾你”之类的吓唬孩子,也不要说“暑假快玩吧,上了学就没时间玩了”这类误导的话。总之,不要让孩子惧怕上学和有心理压力。
2、抓好学前幼儿入学能力的准备工作
学前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后,小学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的压力,只会在短时间内对幼儿进行入学能力的准备和培训,更多是在学习生活中边学习边培养,这对幼儿养成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障碍,因此要抓好学前孩子入学能力的培养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要求幼儿会正确的穿衣、鞋、裤,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如:整理书包,叠被子等。
2、纠正“双姿”养成良好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3、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训。
4、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训练孩子早睡早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饭,并改变无节制看电视的习惯。
3、做好学前幼儿入学的物质准备
在家里准备一个固定的地方给孩子学习,地方一定要固定,别让孩子“打游击”。准备桌椅、台灯、桌椅高度与孩子身高相配。准备书包文具,要注意简洁耐用,经济实惠。
4、进行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的培养
新入学的儿童年龄只有6—7岁,对为什么要学习并不明确,老师应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还要用生动的实例讲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讲解时要结合孩子的理想、愿望。
5、进行角色的演练与转变
孩子入学,是从“玩耍的孩子”转变为一名按时完成任务的小学生。家长和老师要在孩子入学前进行角色转变的演练。如对孩子的称谓上,在家庭中称作“孩百度文库
子”,在幼儿园称作“小朋友”,而在学校中,老师和学生都要称呼“某某同学”,在家庭中或幼儿园进行角色演练时,家长、老师都要和学生称呼“某某同学”,这样来启发孩子入学后做学生的角色意识。
总之,幼小衔接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一点一滴的关注孩子,帮助孩子渡过这个转则点。
参考文献:
[1] 安红.再谈“幼小衔接”问题[A].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2] 韩淑萍.浅谈“幼小衔接”——儿童入学适应能力培养[A].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3] 李秀,陈宝华.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 [4] 李明仙.浅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A].宝山师专学报,2002(4)
[5] 王张梅.幼小衔接,我们准备好了吗?[A].科学导报2010(12)[6] 赵国民.幼小衔接,家长准备好了吗?[A].新华日报2003(8)[7] 蔡黎曼.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是搞好幼小衔接的关键[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1997(4)
[8] 刁丽娜.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J].教育论坛2009(12)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