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伏加德罗常数陷阱完全解读与典例剖析(试卷版)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陷阱完全归纳与最新配套练习
【核心素养分析】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重要工具,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有关物质的最计算过程中,通过分析、推理等理解计算的方法,建立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等题目解答的模型。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综合应用 1.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定非标准状况下,如 25℃、1.01×10 5
Pa 气体体积,让考生用 22.4 L·mol- 1进行换算,误入陷阱。
2.物质的聚集状态:22.4 L·mol- 1适用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命题者常用在标准状况下呈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 H 2 O、CCl 4、SO 3、苯、己烷、CS 2、乙醇、单质硫、石墨等。
3.物质的组成、结构:气体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外,还有单原子分子(如 He、Ne 等)、三原子分子(如 O 3)等。NO 2 和 N 2 O 4,的最简式相同,根据质量计算它们的混合物中元素的原子个数时,可将最简式看作是混合物的分子式来计算。Na 2 O 2 由 Na+ 和 O 2 -2 构成,而不是 Na+ 和 O 2 -,苯中不含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等。
4.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白磷(31 g 白磷含 1.5 mol P—P 键)、金刚石(12 g 金刚石含 2 mol C—C 键)、晶体硅及晶体 SiO 2(60 g 二氧化硅晶体含 4 mol Si—O 键)等。
5.混淆某些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命题者常用一些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来迷惑考生,如Na 2 O 2 与 H 2 O、CO 2 的反应(1 mol Na 2 O 2 反应转移 1 mol 电子);Cl 2 与 H 2 O、NaOH 的反应(1 mol Cl 2 反应转移 1 mol 电子);Cu 与硫的反应(1 mol Cu 反应转移 1 mol 电子或 1 mol S 反应转移 2 mol 电子)等。
6.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及微粒数目:如 D 2 O、18 O 2、H 37 Cl 等。
7.电解质溶液中因微粒的电离或水解造成微粒数目的变化:如强电解质 HCl、HNO 3 等完全电离,不存在电解质分子;弱电解质 CH 3 COOH、HClO 等部分电离,而使溶液中 CH 3 COOH、HClO 浓度减小;Fe 3+、Al 3 +、CO 2 -3、CH 3 OO- 等因发生水解使该种粒子数目减少;Fe 3 +、Al 3 +、CO 2 -3 等因发生水解而使溶液中阳离子或阴离子总数增多等。
8.胶体粒子的组成:如 1 mol Fe 3+ 形成 Fe(OH)3 胶体时,由于 Fe(OH)3 胶粒是小分子聚集体,胶粒数目小于 N A。
9.忽视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如 2NO 2 N 2 O 4、2SO 2 +O 2催化剂△2SO 3、合成氨反应等。
10.不仔细审题:如只给出物质的量浓度即要求计算微粒数目,考生往往按 1 L 溶液进行计算,从而落入圈套。
知识点二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易错分析 1.辨“两状”,突破气体与状况陷阱
2.排“干扰”,突破质量(或物质的量)与状况无关陷阱 给出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干扰正确判断,误以为无法求解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实际上此时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
3.记“组成”,突破物质与结构陷阱 (1)记住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数目,如 Ne、D 2 O、18 O 2、O 3、P 4、H 37 Cl 等。
①含同位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它们的摩尔质量与通常情况下不同,例如摩尔质量:O 2(36 g·mol- 1)、D 2 O(20 g·mol- 1)、T2 O(22 g·mol- 1)。
②涉及电子数时要注意根、基、离子的区别,如 OH - 与—OH、CH +3 与—CH 3 等。
(2)记住常考物质所含化学键数目(见下表)几种常遇 到的物质 CH 4
(C—H)P 4
(P—P)Si(Si—Si)SiO 2
(Si—O)石墨(C—C)金刚石(C—C)1 mol 物质所含共价键的数目(N A)4 6 2 4 1.5 2(3)巧记烷烃(C n H 2n + 2)中碳氢键的数目:
n(C—H 键)=2n+2,n(化学键总数)=3n+1,n(C—C 键)=n-1。
(4)记住最简式(实验式)相同的物质。最简式相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计算原子总数时,不用考虑各混合物的占比,N(最简式)=mM 最简式×N A。如甲醛和冰醋酸的最简式都为 CH 2 O,常温常压下,3.0 g 甲醛和冰醋酸的混合物中含有的 N(CH 2 O)为 0.1N A,则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0.4N A。
(5)记住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如N 2、CO和C 2 H 4,其摩尔质量均为28 g·mol- 1,其它的还有KCl与NaClO、Na 2 O 2 与 Na 2 S、CaCO 3 与 Mg 3 N 2 等。
4.审“组成”“体积”因素,突破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陷阱(1)是否有弱电解质电离。
(2)是否有离子水解。
(3)是否指明了溶液的体积。
(4)不要忽略溶剂水中 H、O 原子数目。
(5)Fe(OH)3 胶体粒子数目小于形成胶体的 Fe 3+ 数目。
5.突破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 反应 参加反应的物质或生成的物质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或数目 Na 2 O 2 +CO 2(或 H 2 O)1 mol Na 2 O 2mol 或 N Amol O 2mol 或 2N A
Cl 2 +NaOH 1 mol Cl 2mol 或 N A
Cl 2 +Fe 1 mol Cl 2mol 或 2N Amol Fe 3 mol 或 3N A
Fe+HCl 1 mol Fe 或 1 mol H 2mol 或 2N A
IO-3 +I- +H +mol I 2mol 或 5N A
NH 4 NO 3 →N 2mol N 2mol 或 15N A
【特别提醒】要特别注意以下特殊情况:
(1)可逆反应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如某密闭容器盛有 0.1 mol
N 2 和 0.3 mol H 2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 0.6 N A。另外,Cl 2 与 H 2 O 反应也是可逆反应。
(2)涉及与浓酸反应时转移电子数目的计算:如 50 mL 18.4 mol/L 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随着浓硫酸浓度逐渐变稀,稀硫酸不与铜反应,生成 SO 2 分子数小于 0.46 N A,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 0.92 N A。MnO 2与浓盐酸的反应也是类似情况。
(3)粗铜精炼时,阳极质量减轻 64 g,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不一定是 2 mol。
6.隐含反应 (1)隐含“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①2SO 2 +O 2催化剂△2SO 3,②2NO 2 N 2 O 4,③N 2 +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④Cl 2 +H 2 O HCl+HClO,⑤酯化反应。⑥PCl 3 +Cl 2 PCl 5。(2)隐含“浓度的变化”:变稀后反应不再进行。
MnO 2 +4HCl(浓)=====△MnCl 2 +Cl 2 ↑+2H 2 O,Cu+2H 2 SO 4(浓)=====△CuSO 4 +SO 2 ↑+2H 2 O,C+4HNO 3(浓)=====△CO 2 ↑+4NO 2 ↑+2H 2 O。
(3)隐含“钝化”。
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4)隐含“副反应”。
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可生成多种卤代烃。
知识点三
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的陷阱 陷阱一、抓“两看”,突破气体与状况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在“标准状况”。
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 CCl 4、CHCl 3、CH 2 Cl 2(注:CH 3 Cl 为气体)、H 2 O、溴、SO 3、己烷、苯、HF 等在标准状况下均不为气体]。
陷阱二、排“干扰”,突破质量(或物质的量)与状况无关陷阱 给出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干扰正确判断,误以为无法求解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实际上,此时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
陷阱三、记“组成和结构”,突破陷阱 1.记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数目,如 Ne、D 2 O、18 O 2、—OH、OH- 等。
2.记最简式相同的物质,如 NO 2 和 N 2 O 4、乙烯(C 2 H 4)和丙烯(C 3 H 6)等。
3.记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如 N 2、CO、C 2 H 4 等。
4.记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如 1 分子 H 2 O 2、C n H 2n + 2 中化学键的数目分别为 3、3n+1。1 mol SiO 2中含 4 N A 个 Si—O 键,1 mol Si 中含 Si—Si 键数目为 2N A,1 mol P 4(白磷)中含 P—P 键数目为 6N A。
陷阱四、理解反应原理,突破“隐含”陷阱 1.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为产物。常见的可逆反应:①2NO 2 N 2 O 4 ;②Cl 2 +H 2 OHCl+HClO;③NH 3 +H 2 ONH 3 ·H 2 ONH+4 +OH- ;④2SO2 +O 2
催化剂Δ2SO 3 ;⑤N 2 +3H 2
高温、高压催化剂 2NH 3。
2.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间的反应(1)HCl+NH 3 ===NH 4 Cl;(2)2NO+O 2 ===2NO 2 ;
(3)2H 2 S+SO 2 ===3S↓+2H 2 O。
3.“隐含”浓度变化(1)在 MnO 2 与浓盐酸的反应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逐渐变为稀盐酸,MnO 2 与稀盐酸不反应。
(2)在 Cu 与浓硫酸的反应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Cu 与稀硫酸不反应。
(3)常温下,Fe 在浓硝酸、浓硫酸中钝化,反应不具有持续性。
4.常在难电离、易水解的粒子数目上设题 判断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时注意“三看”:一看是否有弱电解质的电离;二看是否有弱离子的水解;三看是否指明了溶液的体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可水解盐溶液中离子发生微弱水解,都会导致相关粒子数目减少。
陷阱五、突破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陷阱 1.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反应中做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如(1)Cl 2 和 Fe、Cu 等反应,Cl 2 只做氧化剂,而 Cl 2 和 NaOH 反应,Cl 2 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2)Na 2 O 2 与 CO 2 或 H 2 O 反应,Na 2 O 2 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而 Na 2 O 2 与 SO 2 反应,Na 2 O 2 只做氧化剂;(3)NO 2 和 H 2 O 反应,NO 2 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2.反应物量不同,生成物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如 Fe 和 HNO 3 反应,Fe 不足时生成 Fe 3+,Fe 过量时生成 Fe 2+。
3.氧化剂或还原剂不同,生成物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如 Cu 和 Cl 2 反应生成 CuCl 2,而 Cu 和 S 反应生成 Cu 2 S。
4.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顺序,如向 FeI 2 溶液中通入 Cl 2,Cl 2 先氧化 I-,再氧化 Fe 2 +。
陷阱六、突破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数目上的陷阱 1.是否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或盐类水解。
2.已知浓度,是否指明体积,是否能用公式“n=cV ”计算。
3.在判断溶液中微粒总数时,是否忽视溶剂水。
4.胶粒是大量难溶分子、离子的聚集体。
【典例剖析】
高频考点一
通过结构特点考查微粒数目 例 1、(2020·湖南省邵阳一中模拟)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OD- 和 17 g —OH 所含的质子与中子均为 9NA
B.7.8 g Na 2 S 与 Na 2 O 2 的混合物,含离子总数为 0.3N A
C.8.8 g 乙酸乙酯中含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 1.3N A
D.0.1 mol·L- 1氯化铜溶液中氯离子数为 0.2N A
【变式探究】(2020·河南省平顶山一中模拟)用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选项 相关物质 相关说法 A 1 mol·L- 1
Ca(ClO)2 溶液中含 ClO- 的数目 小于 2N A
B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 0.5 mol N 2 和 1.5 mol H 2,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的N—H 键数目 3N A
C 0.1 mol 乙烯和乙醇(蒸气)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原子数 0.6N A
D 标准状况下,2.24 L 3517 Cl 2 中含有的中子数目 3.4N A
高频考点二 通过反应特点考查转移电子 例 2.(2020·山西省晋中一中模拟)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反应 KClO 3 +6HCl(浓)===KCl+3Cl 2 ↑+3H 2 O 中,每生成 3 mol Cl 2 转移的电子数为 5N A
B.电解精炼铜时,当电路中转移 N A 个电子,阳极溶解 32 g 铜 C.一定条件下,2.3 g Na 与 O 2 完全反应生成 3.6 g 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 0.1N A
D.向仅含 0.2 mol FeI 2 的溶液中持续通入氯气,当有 0.1 mol Fe 2+ 被氧化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5NA
【变式探究】(2020·黑龙江省大庆一中模拟)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1 mol Fe 和 0.1 mol Cu 分别与 0.1 mol Cl 2 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均为 0.2N A
B.Na 2 O 2 和 KMnO 4 分别制得 1 mol O 2 转移的电子数分别为 2N A 和 4N A
C.64 g 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2N A
D.常温常压下,锌与稀 H 2 SO 4 反应生成 11.2 L H 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6.02×10 23
高频考点三
考查反应限度 例 3、(2020·湖北省孝感一中模拟)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g H 2 分别与足量的 Cl 2 和 N 2 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均为 2N A
B.常温常压下,pH=3 的 1 L 1 mol·L- 1
H2 S 溶液中 H+ 数目为 10 - 3 NA
C.已知 N 2(g)+3H 2(g)2NH 3(g)ΔH=-a kJ·mol- 1,将 NA 个 N 2 与 3N A 个 H 2 混合充分反应,放出 a kJ 的热量 D.含 19.6 g H 2 SO 4 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 SO 2 的分子数为 0.1N A
【变式探究】(2020·江西省赣州一中模拟)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33.6 mL 氯气通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1.5×10- 3 NA
B.1 mol N 2 与 3 mol H 2 充分反应后,转移 6N A 个电子. C.30 g 乙酸和葡萄糖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个数为 2N A
D.0.1 mol·L- 1的 NaHCO 3 溶液中含有的 HCO-3 的数目一定小于 0.5N A
高 频考点四
多角度综合考查 例 4、(2020·广东省佛山一中模拟)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8 g 铁粉与 50 mL 4 mol·L- 1盐酸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15N A
B.常温下 1 L pH=13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H+ 的数目为 0.1NA
C.标准状况下,8.96 L 氢气、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分子的数目为 0.2N A
D.1.2 g 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中含有碳碳单键的数目为 0.4N A
【变式探究】(2020·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模拟)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 mol 乙烯分子中含有的碳氢键数为 4N A
B.1 mol 甲烷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 8N A
C.1 L 0.1 mol·L- 1的乙酸溶液中含 H + 的数量为 0.1NA
D.1 mol 的 CO 和 N 2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14N A
第二篇: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考题归纳与分析
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考题归纳与分析
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
解决此类问题应正确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电解反应及电极反应中电子转移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注意某些物质在反应中遇到不同氧化剂(或还原剂)可生成不同产物导致电子转移数目的不同。另外,还要注意几个典型的反应,如Na2O2与H2O、Cl2与NaOH等歧化反应的分析。如:
1.电解食盐水若产生2g氢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05年广东卷—3D)
2.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05年上海卷— 6C)3.0.5 mol A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A(06年全国卷Ⅰ—8A)4.5.6 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06年重庆卷— 7A)5.Na2O2与H2O反应生成1.12L O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3 6.7.1gC1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06年上海卷—12D)7.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A(07年宁夏卷—10A)8.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07年江苏卷 —8C)9.5.6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NA个(07年上海卷—20D)
10.标准状况下,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
11.常温常压下的33.6L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08江苏卷—3A)12.在H2O2+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g氧气,则转移2NA个电子 13.23gN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电子数为0.5NA(08年上海卷—9A)14.1mol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08年广东卷—10A)15.1.5 mol 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08年广东卷—10B)16.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09年海南卷—8A)17.1 mol Ca变成Ca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A(09年广东理基—20D)
18.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二、考查物质的电离、水解
已知溶液的体积和浓度求溶液中溶质的粒子的数目时要能正确区分强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如强酸)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弱电解质(如弱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对于盐除分析电离外,还要注意当有弱酸根或弱碱阳离子存在时因水解导致离子数目减少。另外,还要注意浓度与体积数据是否齐全。相关试题如:
19.常温时,1L 0.1mol/L 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0.2NA(05年上海卷—6D)20.100 mL 2.0 mol/L的盐酸与醋酸溶液中氢离子均为0.2NA(06年重庆卷— 7B)21.1.0L 1.0mol·L-1CH3COOH溶液中,CH3COOH分子数为6.02×1023 22.20 mL1 mol/L Al2(SO4)3溶液中,Al3+和SO42-离子总数为6.02×1023 23.1molMgCl2中含有的离子数为2NA(06年上海卷—12B)
24.1 L0.5mol/LNa2CO3 溶液中含有的CO3数目为0.5NA(07年四川卷—7D)
25.0.5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Cu2+(07年广东卷 —3C)26.0.1L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 ×6.02×1023
27.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1NA个(07年上海卷—20C)28.1L浓度为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个CO32-(08年江苏卷—3D)29.0.50mol的硫酸钠中含有6.02×1023个钠离子(08年四川延迟卷—6C)30.1.0L浓度为1.0mol·L-1的一元酸溶液中含有 6.02×1023个氢离子
31.将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A Fe3+(09年广东卷—6D)32.常温下,100mL 1mol·L-1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三、考查标准状况时对物质状态的了解
气体摩尔体积研究的对象是在标准状况时为气体的物质,不是气体的物质不适用。在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命题者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物质如:SO3、H2O、CCl4、苯、辛烷等迷惑考生。因此,熟记常见物质在标况下的状态和认真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关于气态与非气态的判断:在标准状况下,无机物中常见的SO3、H2O、Br2等为非气态;有机物中,碳原子在4以内的烃为气态,烃的衍生物中只有CH3Cl、HCHO为气态。相关试题如: 33.标准状况下,22.4L单质溴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05年广东卷—3C)34.标准状况下,22.4 L甲苯所含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05年江苏卷—10C)35.标准状况下,11.2 L 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06年全国卷Ⅰ— 8B)36.标准状况下,22.4LCHCl3中含有氯原子数目为3NA(07年四川卷—7A)37.22.4 L水含有NA个H2O分子(07年广东理科基础 —22D)38.标准状况下,33.6LH2O含有9.03×1023个H2O分子(07年广东卷 —3D)39.标准状况下,5.6 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0.25 NA(08 年海南卷—5A)40.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A(08年江苏卷—3B)41.标准状况下,11.2LSO3所含分子数为0.5NA(08年上海卷—9C)42.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的分子数为NA(09年福建理综—8D)
43.标准状况下,22.4L 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A(09年江苏化卷—4D)
四、考查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物质体积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的粒子数目、粒子大小和粒子之间距离这三个因素。对于气体,因分子之间的距离比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很多倍,分子可以在较大的空间内运动,故气体体积由分子数目和分子间距离决定。分子间距离随温度和压强的改变而改变,故当外界条件一定时气体的体积取决于分子数目。在标准状况(0℃、101.325kPa)时,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分子数为1Na,即Vm=22.4L/mol的适宜条件是标准状况。在试题中常利用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在25℃、101kPa时”等来设置陷阱。值得注意的是,温度和压强影响气体的体积,但不影响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因此,如果讨论物质的量、质量与微粒数目的关系时,则与是否是为标况无关,如“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的核外电子数为2NA”就是正确的。相关试题如:
2-
44.在常温常压下,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05年全国卷Ⅱ 9C)
45.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05年上海卷 6A)46.22.4 L N2中所含的分子数为6.02×1023(06年江苏卷 6D)47.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07年江苏卷 8A)
48.常温下11.2L的甲烷气体含有甲烷分子数为0.5NA个(07年上海卷20A)49.在0℃,101kPa时,22.4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07年宁夏10B)50.22.4L氧气中必然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08年四川延迟卷—6A)51.22.4 L Cl2中含有NA个C12分子(09年广东理基—20A)
52.CO和N2为等电子体,22.4L的CO气体与lmol 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53.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28g
五、考查物质中所含的微粒数目
考查物质中所含的微粒数目往往是给出一定质量、一定物质的量或一定体积的物质来计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原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或电子数。在判断时,关键是区分出要求计算的是什么微粒数目,尤其注意给出一定体积的物质是否是在标况,在标况是否为气体。判断分子中原子个数时要注意分子的构成情况,常考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O2、N2等双原子分子及O3、P4等多原子分子。在判断中子数时,要清楚不同核素(如氕、D、T、等)的中子数及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的关系。另外,具有相同最简式的物质(如NO2 和 N2O4、乙烯与丙烯、同分异构体、乙炔与苯、乙酸与葡萄糖等),只要总质量一定,其中所含原子数与两者比例无关。相关试题如:
54.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05卷Ⅱ— 9A)55.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05年全国卷Ⅱ— 9B)
56.室温下,42.0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3×6.02×1023 57.7gCn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07年四川卷—7B)
58.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总原子数为3NA个(07年上海卷20B)59.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 60.同温同压下,原子数均为6.02×1023个的氢气和氦气具有相同的体积 61.常温常压下,46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62.17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05年全国卷Ⅱ— 9D)63.10g甲烷所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A(05年广东卷—3A)
64.0.1 mol 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NA(06年全国卷Ⅰ— 8C)65.20 g重水(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06年重庆卷— 7D)
66.标准状况下,14 g氨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5NA(08 年海南卷—5B)67.24g镁的原子量最外层电子数为NA(09年福建理综—8A)68.1 m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05年广东卷—6A)
69.常温常压下,4g氦气所含有的中子数目为4NA(05年广东卷—3B)70.0.1 mol 8135Br原子中含中子数为3.5×6.02×1023(06年北京卷—6C)71.1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09年福建理综—8C)
a72.标准状况下,a L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22.473.标准状况下,22.4 L Cl2和HCl的混合气体中含分子总数为2×6.02×1023 74.2 mol重水含有NA个D2O分子(07年广东理科基础— 22A)75.1 g氢气含有NA个H2分子(07年广东理科基础 —22B)
76.48gO3气体含有6.02×1023个O3分子(07年广东卷 —3A)
77.标准状况下22.4 L任意比的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均为NA
六、考查分子或晶体结构中的化学键数目:此类试题要注意晶体的结构,不能只看表面分子构成确定化学键数,要联想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来确定。常考物质有金刚石、白磷(P4、1mol含6molP—P)、SiO2(1mol含4molSi—O)、CH4、CO2等。在有机物中把双键(或叁键)视为2条(或3条)共价键。相关试题如: 78.32 g S8单质中含有的S—S键个数为6.02×1023
79.1molCH4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4NA(06年上海卷—12C)80.30 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6.02×1023(06年北京卷—6D)81.4.5 g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07年江苏卷— 8D)82.室温下,8g甲烷含有共价键数为2NA(08年上海卷—9D)83.3.4gNH3中含N—H键数目为0.2NA(09年上海化学—12D)84.1 mol乙烷分子含有8 NA个共价键(09年浙江理综—8B)
七、考查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和隐含反应的分析
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分别相同,但由于中子数不同,质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也不相同。因此,运用NA知识结合同位素原子的区别的考查,常是出题点。另外,在分析有些物质如NO2,应考虑有无隐含反应,若有,则会导致分子数目的改变。相关试题如: 85.常温常压下,18.0 g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约为10×6.02×1023 86.9g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NA(06年上海卷—12A)87.18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A(07年四川卷—7C)
88.46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1NA(06年全国卷Ⅰ— 8D)89.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含有1.81×1023个NO2分子(07年广东卷 —3B)90.标准状况下,5.6 L NO和5.6 L O2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0.5 NA
从以上选项中不难看出重点知识经常重复出现,有的就是前几年选项重组成一个新的题目,例如Al3+、Fe3+的水解、关于NO2和N2O4的问题就多次出现。所以在复习中注重重点知识的再现,防止无谓的失分。要正确解答本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注意分析题目中概念的层次,注意试题中一些关键性的字、词,要边阅读边思索。其次要留心“陷阱”,对常见的一些陷阱要千万警惕。考生要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利
用自己掌握的概念仔细分析、比较、作出正确解答。
总之,虽然阿伏加德罗常数涉及的内容多,但多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因此只要加强对基本知识的归纳总结,在练习中不断反思,就能提高自己解答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2014年最新版阿伏伽德罗常数学法总结
2014年最新版阿伏伽德罗常数总结 1(2012---全国新课标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A
变式: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2NA.(2012•四川)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33.6 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
B.常温常压下,7.0 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予的数目为NA
C.50ml,18.4 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
D.某密闭容器盛有0.1 molN2和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 NA
3.(2014深圳二模)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2和SO2所含氧原子数均为2NA B.32gCu与S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1L 1.0mol·L-1 NH4Cl与2L 0.5mol·L-1NH4Cl 溶液含NH4+数目相同
D.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1NA
4.(2014深圳一模)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KIO3+6HI=KI+3H2O+3I2,生成3mol I2转移电子的总数为5NA
B.标准状况下,5.6 L氧气中含有O的总数为0.5NA
C.25℃时,pH=13的Ba(OH)2溶液1.0L中含有OH总数为0.1NA
D.20 g重水(D2O)中所含电子总数为8NA
5.(2014佛山一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与足量稀硝酸反应,1mo1Fe失去电子数为3nA
B.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含极性共价键数目为5nA
—C.1L1mol•L1的NH4Cl溶液中有nA个NH4+
D.1mol冰醋酸和lmo1乙醇在浓硫酸加热下充分反应生成H2O个数为nA
-
总结:
1.标准状况不是气体的物质:H2O、三氧化硫(液态)、氟化氢(液态)、乙醚(液态)、苯、含碳量大于4小于16的烃、卤代烃(CCl4是液态)。
2.某些物质中的原子个数: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臭氧为三原子分子,白磷是四原子分子(P4)
3.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D2O,T2O,O2,D2 18
4.可逆反应不能按照给定的量计算
5.反应本质发生变化的不能按照给定的量计算
1.B2.B3.D 4.D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