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动北部新城融入我县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的建议
一、北部新城发展历史
(一)北部新城开发意义重大
2008年9月8日,连云港市正式提出新机场规划选址工作,2014年7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确定灌云小伊场址为新机场首选场址。开发建设北部新城是县委、县政府于2017年为更好地承接市区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8年5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灌云北部新城建设的意见》,成立了指挥部,从县有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建“一办七部”专业组织机构,县政协主席任总指挥,下车镇党委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北部新城的开发建设工作。
(二)北部新城规划起点较高
本着富规划的指导思想,指挥部聘请南京大学张鸿雁教授团队策划、市政协黄咏梅副主席为顾问,委托省东图城乡规划设计公司和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联合对北部新城进行深度规划设计,新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和公示。
(三)北部新城建设进展较好
2017年以来,指挥部根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打造“港城靓丽南大门、临空美丽新城区”总体定位,全面拉开北至车轴河、南至石羊沟、西至盐河、东至四五河的9.7平方公里新城框架,累计完成投资2.38亿,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28亿,社会事业投资0.48亿,产业投资0.62亿。
一是规范化推进土地储备。围绕新城总体建设规划,根据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需要,积极抓好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农民安置和规划区内建房管制,目前已累计拆迁农房140户2.1万平方米,已累计挂牌出让和已报批土地指标的待批建设用地达3959亩。
二是多层面建设市政配套。累计实施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重点工程项目6项,其中规划“五纵七横”的新城道路框架全面拉开,乾锦大道、隆兴大道建成通车,隆盛大道、隆振路、机场路等正在全力推进;
日处理3000吨、6公里长管网的新城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
投资6200万元、3.5万平米的综合安置区石羊里北区交付使用,规划1.9万平方米的石羊里南区完成征地和招标并开始建设,投资1.2亿的幸福里小区建成5万平方米、投资1亿元的壹号郡府小区2.3万平方米封顶,均对外预售;
仲集派出所启用,仲集法庭封顶,筑之金商务大厦完成土地征收和图纸设计,新城康养结合医院完成“三通一平”与施工围墙。
三是大力度集聚新城产业。本着“以产促城、以城育产、产城联动”的开发建设思路,规划建设了包括工业集中区、智能制造园在内的4平方公里产业园,目前已有旭新建材、创诚科技等6个企业投产运营,智能制造园先导区建成标准化厂房2幢1.24万平方米,5#、6#、9#等3幢2.8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盐河阿尔山内河码头正在加快推进,将于年内实现航道畅通。
二、北部新城发展存在问题
(一)产业定位断层
北部新城的产业园区初期规划招引智能制造项目,规划主导产业为机械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类项目;
以及电商物流园,规划面积1500亩,依托花果山国际机场、高铁站、高速出入口及海河联运优势,打造苏北、鲁南地区最现代化、智能化的区域性电商物流中心。
产业基础是产业园区定位的主要方式,目前园区周边,主要是我县区域内产业基础较薄弱,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园区的初期规划与我县现有产业关联度小,园区在产业定位、产业布局和招商时并没有注重产业之间的联系,没有形成产业之间的配套关系,产业定位断层。
(二)发展后劲欠缺
投融资机制不灵活。现有投融资都是通过筑之金平台统一运作,但渠道单一、可利用的资源特别是政策资源较少,多元化做大做强投融资盘子制约因素较多。目前园区内先导区230亩16栋标准化厂房建设都是通过政府出资建设,企业租用或购买的形式,这种形式资金周转慢、对招引企业限制性较大,模式单一,发展后劲欠缺。
(三)组织体制不专业
指挥部下设的“一办七部”工作人员都是从县直相关单位和下车镇临时抽调,而且大多数是兼职,名义上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管理考核,但实际上提拔推荐、职级晋升和绩效奖金分配等都在原单位,不利于加强管理,更不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新城的重点工程项目实施、组织协调督查、日常工作管理等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实际上是由下车镇具体承担。由于新城建设涉及诸多县级部门,仅依靠下车镇党委政府组织协调难度大、阻力多、效率低。
三、融入一区多园的整合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明确指出,鼓励以国家级开发区和发展水平高的省级开发区为主体,整合区位相邻、相近的开发区,对小而散的各类开发区进行清理、整合、撤销,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并明确要“逐步理顺开发区与代管乡镇、街道的关系”。省委《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发〔2017〕19号)也明确提出,鼓励以国家级开发区或发展水平高的省级开发区为主体,整合或托管区位相邻、产业相近的开发区,优先对“低、小、散、弱”的各类园区进行清理、整合、撤销。
(一)科学规划布局
整合工作对新城来说有利于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新城作为开发区的一园,可以享受到省级开发区的相关政策待遇;
同时有利于化解县开发区、县城建设和侍庄街道争地的矛盾,扩大开发区的空间腹地、迅速做大做强开发区。在规划布局上,应综合考虑我县发展总体布局、产业定位,对新城应合理确定四至边界、主导产业等,弱化“城”的概念转而重点突出工业产业发展,原来产业定位为高端智能制造、现代物流,这与新城实际发展不完全对称;
同时还应考虑新城的土地存量、交通区位、安全环保等条件,新城紧邻通榆河,《江苏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条例》指出通榆河沿岸一公里范围为一级保护区,新城的重新规划中应对此重点考量。
(二)创新管理机制
初步考虑主要有两种模式可以探索:一种是“区镇分设”,把北部新城从下车镇完全剥离出来,新城规划范围内涉及到的仲集、林庄等几个村委托开发区代管,由开发区全面负责新城开发建设中的工程项目实施、经济事务和党组织建设以及所有社会事务,下车镇党委、政府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另一种是撤销现有指挥部及“一办七部”,成立新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开发区和下车镇分工协作,开发区管辖范围涵盖镇(街道),但不是彻底的“区镇合一”,而是强调分工协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事务,下车镇负责民政、拆迁、维稳等社会事务和企业服务工作。下车镇的人员编制和经费由所在县政府下拨,委托开发区进行分配,逐步理顺划清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的边界,形成园区和镇街的科学分工、良性互动。
再比如:托管代管模式上,可以把新城作为开发区的“分园”,所有经济事务和人员由开发区托管代管,社会服务等由开发区向下车镇购买。涉及招商、外资、投资、工业销售收入、财税等指标,在县级层面考核时,开发区、下车镇都可以计入,统计上报时统一核减。
(三)严格评价考核
坚持“亩均论英雄”导向,结合经济开发区考核,以及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开展工业园区综合评价工作,科学设置工业园区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污增加值、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每年度开展综合评价考核。安全、环保、稳定实行“一票否决”。评价考核结果与年度绩效挂钩,对用地、用能、排放等资源要素实行差别化配置,更好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助推多园区发展提质增效。
第二篇:青山区立足“四完善”积极探索“一区多园”的经济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
为贯彻落实《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施意见》(武发[2011]3号)、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精神,青山区结合实际,按照“东工西居”的战略发展目标,着力整合东部工业园区,积极探索“一区多园”的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为整合完善开发区功能,充分发挥开发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一、完善经济开发区功能定位。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年实现工业倍增、五年实现工业翻番的最新要求,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按照东部“一区四园”的战略布局,将经济开发区打造成青山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未来五年,开发区将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思路,以发展钢铁、石化、环保、船舶装备等现代制造业为重点,将工人村都市工业园(市级都市工业园,5.67平方公里)、武东装备制造产业园(市级都市工业园,3.81平方公里)、青山国家节能环保科技园(14.8平方公里)和北湖工业园(6.67平方公里)按功能分区进行整合,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东部工业区发展平台,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形成30.95平方公里的“四位一体”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项目聚集区,努力建设全市中心城区面积最大、产业特色最鲜明、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示范产业区。
二、完善经济开发区管理机构。为实现区委加快东工布局和开发区建设的战略意图,区编办按照构建框架、理顺体制、形成活力的原则,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经编委会充分研究决定,整合原北湖工业园的行政资源,并入经济开发区,不断调整完善经济开发区管理机构。撤销原经济开发区党组,成立青山经济开发区党工委,隶属区委领导。在开发区设立北湖工业园管理办公室、工人村都市工业园管理办公室、青山环保科技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和青山装备制造产业园管理办公室4个园区管理办公室,分别承担各园区的土地开发、项目招商、园区建设管理服务等职责,从机构体制上为“一区四园”的开发建设管理提供保障。
三、完善经济开发区职能职责。结合青山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实际和发展定位,重新调整和完善开发区的职责职能,明确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全面统筹协调开发区“一区四园”建设和发展,大力实施青山工业“五年行动计划”,以市级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统筹调度和推进青山东部“一区四园”的企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经济运行、项目引进、产业投资、考核奖惩和发展政策等工作。同时,明确增加开发区党工委关于企业党建和下属各园区基层党建工作职责,增加开发区管委会关于下设各园区的建设管理服务职责等,使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职能配置更好适应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四、完善经济开发区运行机制。开发区要有大发展,就必须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整合行政资源,提高管
理效能。区委、区政府着眼于体现青山大工业特色和“东工西居”、“一区四园”的战略布局,积极探索经济开发区新的运行机制。在整合原北湖工业园人员编制和行政资源,充实进开发区的基础上,对功能相近或者重复的部门和内设机构进行撤并,对需要为招商、项目、融资、土地等报批审批手续服务的部门进行强化,同时,改革用人制度,用足用活各类人才,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断完善经济开发区的功能,提高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