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常识广播稿
中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常识广播稿
在学校广播站锻炼的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广播前都会提前做好广播稿,广播稿写得优秀才会有更好的广播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广播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常识广播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甲:雏鹰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主持人:xxx。
乙:我是主持人:xxx。
甲:今天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心理健康的常识。
乙:先请黄静同学为我们介绍心理病态的等级。
甲:现在,当个小学生其实挺难的,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还要经历小考、中考、大考以及完成各类名目繁多的作业、练习等等。
乙:如果考得成绩好,那么日日的辛苦就算没有白费;如果考得不好,那情况恐怕就有点儿“惨”了:老师的批评,同学间的.攀比,特别是家里父母亲的责难,就会一股脑儿地扑将过来,让你躲都没处躲。
甲:现在,社会上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都非常上心,可是到底有多少家长真正吃透了那里面的“机密”,能够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真正做到科学、理智和有分寸,就不知道了。
乙:下面请张小娜同学为大家讲讲小学生们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甲:总之,我们要注意培养快乐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改变考虑问题的方式,凡事从好处着想,以“太好了”的心态面对一切事物。
乙:遇到自己确实一时想不开的事情,可以找位自己信得过的师长、父母或者同伴倾诉,使自己解不开的心结得到放松。学会用微笑和快乐去面对人生。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
甲:下面是“好书推荐”栏目,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好书是《青铜葵花》。
乙:好书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时间过得真快,雏鹰广播又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甲:今天的雏鹰广播就到这里,合:我们下周再见。
第二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常识讲座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常识讲座 主讲人
龚喜顺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我认为,青年学生首先应学习一些心理知识,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并且对将来的学习生活都有好处。其次,青年学生应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满意的心境,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统一的人格,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最后,我认为,心理辅导也是促进学生正确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形成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再是呼声日紧,而是提上的日程化的位置,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
一、中小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知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2.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3.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
二、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如果你问一位中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与否,还包括心理健康与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 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 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 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 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 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 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② 满意的心境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 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 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 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 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
③ 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 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④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 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⑤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三、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
要了解心理辅导是什么首先要明确,心理辅导是什么?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 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 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多年来,学者专家纷纷为心理辅导作出定义。从狭义 看,心理辅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帮助一个人自助”。若从广义看,心理辅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的职 责在于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 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广丰区清湖学校
2016年9月8日
第三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名词性解释:
心理健康:就是不断保持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需要。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辅导者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设计,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发挥个人潜能,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狭义专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次教育部发文:1999年8月《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994年《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学校德育的若干意见》第一次用到“心理健康”术语。
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的原则:1:教育性;2:全体性原则;3:差异性原则;4:主体性原则; 5:整体性原则;6:保密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广义:建立在大课程的概念上,包括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渗透在学科教学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狭义上专指前者。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发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的非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和自我效能感以及成就归因这四个方面。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的从事某种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的内在推动力。(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等类型。
自我认识:是指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识和评价,及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既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自我完善:即自我教育,是相对于被动接受教育而存在的。是指学生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或目标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特别强调学生本人的主体性。
情绪认知:是指自己或他人内在情绪状况的推测,依赖于个人情绪认知线索的知识、情境和情绪表现之间关系的知识、预测情绪反应结果的知识、情绪自我控制策略的知识。
情绪表达:指的是人们用来表达情绪的各种方式,其功能就是纾解情绪,使消极情绪得到缓解。
情绪管理:就是掌控自我,善于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地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的缓解消极的情绪。
休闲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休闲方式和态度,获得必备的休闲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会选择、安排有益的休闲活动方式,从而获得充实而丰富的休闲生活,发展自己的才能与个性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消费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技术,向学生传授消费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态度,使其获得必备的消费知识和技能,学会保护自身的权利,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获得的关于心理健康发展,心理素质提高方面的全部教育性经验。
生涯辅导:指为协助个体,在同一生的任何阶段提供教育,培训,职业选择来管理他们的职业生涯的服务和活动。
生涯教育:指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上,即从幼儿园到成年,按照生涯认知,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是哦学生获得谋生技能,并建立人的生活形态。
个别心理咨询:是指“一对一”式的咨询,是与较深入的探讨来访者个人化的心理问题,提供深层而持久的心理支持与帮助,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团体心理咨询:又称小组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
问答题:
心理健康的标准
(1)适应性标准:以个人能否适应环境来划分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2)发展性标准:尽其所能的勤奋以实现个人的价值,从而也实现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心理健康的评价(1)适应良好;(2)无心理困扰;(3)有较
强的复活力
入学适应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学习适应问题
1:新课程新内容的增加—对策(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及时运用反馈和评价(3)科学使用奖赏和惩罚(4)科学设置难度,激发成就动机(5)进行归因训练,促进学生努力
2:教师授课方式改变,学生不能适应—对策(1)做好上课笔记(2)课前做好笔记(3)做好课后复习和课后作业 3:学习自信心不足—对策(1)积极的暗示(2)辅导学生建立短期目标,从小成功中获得成就感(3)改变参考系,参照自我的进步
(二)人际关系适应问题
1:师生关系适应问题—对策(1)更新教育观念(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需要,改变自己的位置,注重师生互动(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4)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5)了解学生的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2:同伴关系适应问题—对策(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践,安排互动(2)班集体建立详细具体的规范(3)营造积极的班风(4)帮助学生提高人际认知水平(5)帮助学生学习社会交往技能,主动参与交往活动
3:亲子关系适应问题—对策(1)首先认识到任何家庭亲子都有矛盾(2)既要考虑自己的情感需要,也考虑父母的(3)尽量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想问题(4)自己有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承认改正
中小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趋势:P 82(非重点内容,但看下书)
自我认识的的途径和方式
(一)物质世界
(二)社会世界:方式:1:社会比较2:
反射性评价
(三)心理世界:方式:1:内省2:自我知觉过程 3:因果归因
自我接纳的途径和方式
(一)自尊的培养 方式:(1)教育学生学会
自尊自重(2)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
(二)自信心的培养 方式:(1)给与学生积
极评价(2)因材施教发掘潜能(3)自我竞赛获得自信(4)创造机会发挥特长(5)集体赞许互相尊重
自我完善的途径和方式
(一)自我设定与自我激励
(二)自我监督与自我控制
(三)自我体验与自我强化 师生关系的特点
(一)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教师经常是无条
件服从、崇拜和敬畏的。
(二)在初中阶段后期,特点如下:(1)学
生在师生交往中要求有更多的独立和自尊,同时期望得到关心和抚慰(2)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降低(3)学生和教师在情感上的亲密联系具有选择性(4)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更高、更全面、更深刻
师生关系的分类:友好型,冷淡型,关怀型,拒绝型。
师生关系的教育和辅导(如果你是老师,你该怎么办)
(一)尊重学生,注意师生互动;
(二)自我提升,注重师德礼仪;
(三)不断学习,提高管理艺术; 同伴关系的教育和辅导
(一)教育方式:(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同伴互动(2)建立班级活动规则,重视学生非正式团体
(二)交友原则:(1)善交益友;(2)乐交
诤友;(3)不交损友
(三)交友技巧:(1)倾听;(2)换位思考 亲子关系的教育和辅导
(一)父母学会理解和尊重子女:1:了解子
女对父母的期望,包括(1)关怀与帮助(2)倾听与理解(3)爱与积极情感(4)接受和赞许(5)信任
2: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 3:及时更新调整教育方式
(二)子女理解和尊重父母
巴昂-1997-世界第一个测量情绪智力的标准化量表《巴昂情商量表》 建立关系的技巧:(1)同情;(2)无条件积极关注;(3)真诚;
生涯教育辅导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择业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和择业观,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和职业气质等心理特点,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专业、职业兴趣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升学和择业的决策能力与技巧
情绪的一般功能:包括适应功能,机动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情绪和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积极的情绪与心理健康会(1)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认知(2)积极的情绪能撤销和冲淡消极情绪(3)积极的情绪能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另一方面;不良的情绪与心理健康会(1)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2)持久性的消极情绪 怎样合理表达情绪:(1)觉察自己的情绪(2)选择讨论感受的时机(3)进入自己的内在语言并学会调整(4)使用“我讯息”表达自己的情绪(5)运用理性途径消除不合理性的想法而改变情绪
生命教育与辅导的途径与方法:(1)开设生命教育课程(2)实施分享与体验教学(3)启发教师的生命关怀
第八章重点看:个别咨询、团体心理咨询的含义,形式,影响因素,技术 特点:(1)心理性;(2)职业性;(3)人际性;(4)成长性。影响因素:(1)个别心理咨询的共同要素;(2)咨询师的因素;(3)来访者的因素(1:心理痛苦的程度;2:改变的动机;3:人格特点);(4)其他因素(1:资访关系;2:理论,策略和方法)。
个别心理咨询的设置:环境,时间 过程(1)进入与定向;(2)问题—个人探索;(3)目标与方案探讨;(4)行动转变;(5)评估/结束 常用技巧:(1)积极倾听;(2)询问;(3)观察;(4)面质;(5)自我暴露;(6)解释;(7)指导
关于活动设计:P152
最后一个问题: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差别?
第四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心灵的阳光工程。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于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一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1.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2.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按照“积极推进、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1>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要在具有较全面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进行心理辅导的专门技能以及自身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上有显著提高。<2>有条件的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工作。
<3>暂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和边远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中小学地区性的心理教育的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2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可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欢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3.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老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积极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四 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1.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根据本地、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时间中安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加强对教师和咨询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专职人员的编制可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或心理咨询人员。公务员之家
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教育部教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教师培训用书,并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骨干教师。高等学校的心理学专业和教育学专业要积极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范院校要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以帮助师范学生和中小学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做好安排。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带课题培训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5.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自主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和选用要根据本指导纲领的统一要求进行。自2002年秋季开学起,凡进入中小学的自主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经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后方可使用。
6.各地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密切联系,既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以心理健康教育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同时,各地应根据中央和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对此项工作统一规范称为“心理健康教育”。
7.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配置专职人员。对心理咨询或辅导人员要提出明确要求。严格遵循保密原则,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如测谎仪,CT脑电仪等。
8.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充分利用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有生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的综合或思想品德课的重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
学
院:
体育学院
班
级:
10级2班
姓
名:
宋
昇
学
号:
2010121224
第五篇: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
——市交警一大队文明交通在行动
一、乘坐客车,不得在机动车道上拦乘机动车,不得在客车左侧上下车,不得在车内干扰驾驶,不准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要系安全带;乘坐摩托车应当正向骑坐,戴好安全头盔,轻便摩托车不得载人。
二、(1)未满18周岁的严禁驾驶摩托车;(2)年满18周岁必须考取驾驶证后才能驾驶机动车辆;(3)未满16周岁不得驾驶电动车;(4)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5)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在城市道路上骑自行车不得载人。
三、(1)骑自行车。自行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的,靠右侧路边1.5米范围内行驶;(2)在通过没有交通警察指挥和灯光标志的交叉路口,转弯的自行车让直行的车辆、行人优先通行;(3)右转弯时,要让相对方向行驶的左转弯车辆先行;(4)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下车推行,有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
四、(1)行人要走人行道和人行横道,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定;(2)行人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从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比如“过街天桥”、“地下通道”;(3)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应该观察左右的过往车辆情况,应该先左看、后右看、再左看,切不可突然往后退,确认安全后通过;(4)没有人行道的,行人应靠路边1米范围内通行;(5)学生在道路上行走,不得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6)不得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