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课讲稿: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伟大的文明。”
“我们坚信,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创造了新中国70年伟大成就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必将书写出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
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时的3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话语铿锵、豪情满怀,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在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继续奋勇前进。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新中国一路走来,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殊死搏斗,经历过敌人对我们的封锁打压,经历过自然界的种种重大考验,经历过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任何艰难困苦都没有压垮我们,党领导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一关关闯了过来,踏平坎坷成大道,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这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也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前进征程上,我们勠力同心,锐意进取,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够创造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面向未来,我们有无比强大而深厚的底气——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有着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认同和拥护,在新时代伟大斗争实践中展现出日益强大的引领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经得起任何重大风险挑战的考验,能够持续推动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
中国人民历来有顽强的生命力、深厚的凝聚力、坚韧的忍耐力、巨大的创造力,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强大的精神支撑,这种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我们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历经抗疫伟大斗争的风雨洗礼,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为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提供了最为坚实的依托和支撑。
“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铸就人民共和国新的辉煌!
第二篇:重温历史、照亮未来
“重温历史,照亮未来”庆祝建党九十周年
党员、积极分子培训活动
一、活动主题:
二、活动目的: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
五、活动内容: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邓小平理论研究会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日
第三篇:十四五规划新征程党课讲稿
十四五规划新征程党课讲稿3篇
十四五规划新征程党课讲稿1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我反复强调的。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敢说敢做敢担当”是梁家河的乡亲们对青年习近平的真实评价,正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号召全党要求真务实、创业实干、久久为功,勉励各级干部“谋事要实、干事要实、做人要实”。总书记言传身教,为广大党员干部做人做事划出实干底线。
四川安坪村“第一书记”师玉容,于蓬草路、泥泞村道上留下了走村入户的扶贫身影,从2015年的省定贫困村到2017年的整村脱贫,再到2019年的省级“四好村”,和村民们共同努力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湖北宜昌“80后”韩沂妗,从事防汛抗旱工作,每当出现橙色红色预警,无论是否是她值班,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值班室,保障群众安全转移;江西余干桂河标,凭实干、不啰嗦,用生命守护大坝,守护圩堤后方三千百姓两万良田,帮助229人全部实现脱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近日评选出的这32名“最美公务员”,绝大多数都来自基层一线,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防汛救灾等重大工作一线扛重活、打硬仗,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他们以实干兴邦、以实干履职、以实干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向党和人民提交了“最美”答卷,树立了“知难事、迎难事、做难事”的时代风标。
2021年极不平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脱贫攻坚收官、“十四五”开新局、“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国际形势激荡交错,在多因素深刻调整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在逆风破浪中开新局、育新机,交出一份沉甸甸的中国答卷,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从“极不平凡”走来,向“重大机遇”驶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不懈努力,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是实干家。实干,就得有实事求是的准劲,从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出发,直奔问题制定方案,为民生事业发展精准定位;就得有艰苦奋斗的干劲,像总书记一样不惧“住窑洞”“睡土炕”,深扎群众,与群众一块苦干、一块奋斗;就得有坚持不懈的韧劲,以“钉钉子”的精神干事业,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就得有为民谋利的实劲,将“实干”体现在推动“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和惠及全社会的“大事”、落实于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家门口的“小事”,千方百计为人民谋利益。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100年历史,正是和人民群众一道艰苦奋斗的历史,是务实求真的历史。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向“最美公务员”对标看齐,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为人生追求,以扎实业绩托举中国梦,推动我国“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展新画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十四五规划新征程党课讲稿2
1月2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做到态度不能变、决心不能减、尺度不能松,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对于全国人民来说都是极其重要、关键的一年,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态度不能变”的政治定力、坚定“决心不能减”的执着信念、绷紧“尺度不能松”的纪律之弦,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谋好篇。
保持“态度不能变”的政治定力,用敢于担当诠释对党忠诚。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了不少腐败分子,落马的高官也不在少数,从不少的反腐纪录片里不难发现,究其根本,主要是“老虎苍蝇们”的党性发生了动摇,从而促使其态度发生了变化。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的思想堤坝溃烂,首先从其做事态度就可观一二,例如,工作上推诿扯皮绕弯子、生活上官僚主义耍威风,这样的行为显然是缺失党性的、不敢担当的。党员干部作为主导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率先垂范是根本,敢于担当是首要,敢于担当才会向组织说真话道实情,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坚持原则,才能在面对金钱诱惑时敢于说不,保持始终如一的态度和坚实如磐的初心,以“态度不能变”的政治定力,诠释对党的忠诚。
坚定“决心不能减”的执着信念,用恪尽职守诠释对党尽责。决心是什么?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动力、是党员干部勇往直前、砥砺前行的无畏勇气、是党员干部听党话跟党走的执着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这无疑是党中央对反腐工作最好的表态、最大的决心,不仅震慑了腐败侥幸思想的党员干部,更给予了那些守初心担使命的党员干部最大底气。恪尽职守、廉洁自律从来都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素养,时刻保持对腐败工作的高度警觉也是一名党员干部远离腐败的基本途径。坚定“决心不能减”的执着信念,就是将腐败之心扼杀在摇篮里,不给那些腐败分子可乘之机,不给那些“苍蝇”滋生的环境,防患于未然。
绷紧“尺度不能松”的纪律之弦,用清正廉洁诠释对党敬畏。绷紧“尺度不能松”的纪律之弦就是要懂得讲规矩、守纪律,不越政治底线,不碰纪律红线。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党员干部亦是如此,要在日常小事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慎独、慎微。要随时随地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纪律心存敬畏,对人民心存敬畏,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忘权力的背后是人民的利益,尺度的背后是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要坚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把准正确的政治方向,主动作为、严于律己、干净做人、干净做事、带头守则,绷紧“尺度不能松”的纪律之弦,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十四五规划新征程党课讲稿3
1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正式召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群众在反腐“拍蝇”中增强获得感。要坚决整治政坚法战线违纪违法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诚然,作为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前端“战场”,基层面临的作风与腐败问题是必须清除、不容忽视的。基层党员干部在基层面临“深水区”“硬骨头”,必须善于自省、勤于实干、勇于奉献,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向着“十四五”胜利矢志不渝地前进。
善于自省,做“十四五”道路上的“维修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也是干部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基层攻坚的“生力军”“排头兵”,要摒弃心中的不端正思想,扼守清廉自律的道德底线,克服浮躁拖延的不良风气,坚决把政治规矩、纪律意识牢记胸前、刻在心上。“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基层党员干部要积极学习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持续转变自身的工作作风,杜绝“假大空”的行为,切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确保基层工作务实有效,过程实际、结果真实。
勤于实干,做“十四五”道路上的“拓荒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脚点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的确,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基层党员干部要带头干、抢着干,恪守服务群众的责任,谋划利民便民的策略,放下面子、迈开步子、转动脑子,发扬“钉钉子”精神,处理基层事务要有决心、有毅力。正所谓“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要做狮子型干部,真抓实干、勤于落实,善做善为、勇于担当,不负人民的期望。
勇于奉献,做“十四五”道路上的“守夜人”。“奋斗是曲折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言简意赅、亮点纷呈,警醒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在基层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要以“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态度,时刻关注群众利益,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家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走出“空调房”,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排忧解难、脱贫致富;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觉悟,把惠民政策、利民措施“一掴一掌血”“一棒一条痕”地落实到位,一步一个脚印地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美好现实。
第四篇:让历史照亮未来演讲稿
让历史照亮未来——纪念“九一八事变”84周年 各位同学、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九月十八日,是“九一八事变”84周年纪念日,我们将大家聚集在这里,正是为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对84年前这个改变历史的重大事件进行缅怀和祭奠。这个日子应该在我们每个人心里刻下深深的烙印,因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
1931年的9月18日夜,是一个火光冲天、炮声隆隆的不眠夜。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精心策划了一场巨大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一夜之间,山河变色,国土拱手让于豺狼,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也从此拉开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的序幕,中国由此进入到近代以来最黑暗的历史阶段。
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全体同胞,经过十几年风起云涌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使日本于1945年9月2日,在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下投降书,宣布无条件投降!当9月3日,胜利的消息传来时,中国举国欢庆,当即确定这天为抗战胜利纪念日。而今年正值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刚刚过去的9月3日,我国在首都北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纪念日大阅兵,我们不为仇恨,只为铭记历史,守望和平。
有句名言说得好:宽恕,但不要忘记。历史是不能遗忘的,遗忘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70年后的今天,历史的警示仍在,日本右翼势力却屡次公然践踏国际秩序,企图为其侵略历史翻案。从参拜靖国神社,到解禁集体自卫权;从抛出“侵略未定论”,到对有关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进行极力否认;从渲染中国威胁,到妄图拿走我钓鱼岛„„诸般的现象表明了日本政府对侵华史没有半点悔改之意。面对日本右翼的极力否认,我们更应该让这段真实的沾染着万千中国军民鲜血的历史不被时间遗忘。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拒绝遗忘。阅兵式纪念,是为了警告那些罔顾事实、篡改历史的人,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积贫积弱之民族;是为了提醒我们的同胞,铭记先辈们的牺牲,铭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为了讴歌无数先烈浴血奋战、穷其生命追求民族自强的精神。饱经沧桑、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将更加热爱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凝聚中国力量,为了共同梦想努力奋斗。抗日战争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和平不是靠委曲求全换来的,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克敌制胜。正是因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汇集起夺取抗战胜利的磅礴力量。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整整84年,今年的“九一八”,沈阳将再次举行撞钟鸣警仪式。在每年刺耳的警报声中,中国人完成了一次次历史和现实的对话:不战而退的屈辱永志不忘,振兴中华的伟业不会停步;旧中国怕挨打总挨打、割地赔款换太平的日子一去不返,中华民族复兴的曙光已经照亮。
“九一八纪念日,让警钟长鸣。”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面明镜,它让中华民族在历史中汲取教训,居安思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肩负起民族复兴使命。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让历史照亮未来前行之路。
谢谢大家
第五篇: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学习党课讲稿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学习党课讲稿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学习党课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
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多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
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多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多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多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
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
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
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
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