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内深层强夯(DDC)灰土桩基施工工法申报材料
目录
一、省级工法申报表
二、工法 文本
三、企业级 工法批准文件
四、工程应用证明
五、经济效益证明
六、专业技术情报部门提供的科技查新报告
七、关键技术专利证书和科技成果获奖证明
八、反映实际施工中工法操作要点的照片
一、省级工法申报表
附件
福建省建设工程 省级工法申报表
(2011 年度)
工法名称: : 孔内深层强夯(DDC)
灰土桩基施工工法
申报单位: : 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 :
福州市建设 局
申报时间: :2011 年 年 8 8 月 月 0 30 日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处制
填写说明
1、“申报单位”栏:应为工法的主要完成单位。
2、“主要完成单位”栏:完成单位不得超过 2 个,完成单位之间不允许有上下级或控股关系;且填写内容应与“主要完成单位意见”栏中的签章一致。
3、“通讯地址”及“联系人”:指完成单位的地址和联系人。
4、“主要完成人”栏:最多填写 5 人。
5、“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必须在企业级工法批准文件公布之列。
6、“工法应用工程情况”栏:最少填写 3 项工程;如填写工程少于 3 项,应在申报表“工法成熟、可靠性说明”栏内说明,并提供由推荐单位组织专家审定并出具的“工法成熟、可靠性”论证说明书。
7、“工法关键技术名称”栏:未组织审定的工法,组织审定单位和时间可不填写。
8、工法关键技术涉及有关专利的,应在“关键技术及保密点”栏注明专利号。
9、“工法形成企业技术标准情况”栏:工法已形成企业技术标准时填写,内容包含企业技术标准名称、编号、发布时间等。
10、“升级版工法”指该工法已批准为省级工法,有效期超过 6 年,但其关键技术有所创新,仍具有先进性和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的工法。
11、表中内容填写不下的,可另加附页。
工法名称 孔内深层强夯(DDC)灰土桩基施工工法 主 要 完 成 单 位 1、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 福州市北环中路 148 号 邮编 350013 2、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人 王耀 电 话 办公:0591-87739431 手机:*** 传真:
主 要 完 成 人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电话 涂闽杰 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科员/助工 *** 张浩杰 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工程师 *** 李清火 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分 公司总工/工程师 *** 王
耀 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副总工/高工 *** 张燕云 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科员/助工 *** 工 法 应 用 工 程 情 况 工程名称 1、蒲城县医院综合住院楼 开竣工时间 2009.8~2011.5 工程所在地区 陕西省蒲城 工程名称 2、陕西临潼天荣骊景苑 开竣工时间
2010.3~2011.6 工程所在地区
陕西省临潼 工程名称 3、西安湖景佳苑 开竣工时间
2009.12~2011.7 工程所在地区
西安市
工法关键技术名称、组织审定单位和时间 工法关键技术:根据“动力固结”的机理与现代科学技术为一体的地基处理技术,先成孔,再向孔内填按比例拌和的灰土,以高动能、超压强特异重锤在孔内深层领域进行冲砸挤压,使填料灰土在强力的推动下向孔周和底部挤压。
工法关键技术获 科技成果奖励的情况 1、获得中施协 2010 年度国家级 QC 成果; 2、《DDC 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基中的应用》论文获2010 年度中建七局优秀论文、参加福建省土木协会 2010 年年会交流,并发表在《福建建筑》上;
工法形成 企业技术标准情况 已形成企业技术标准 标准名称:《孔内深层强夯(DDC)灰土桩基施工工法》 标准编号:Q/ZQS554183-2011 发布时间:2011 年 3 月 升级版工法原工法编号、名称、完成单位及批准文号
工法内容简述:
孔内深层强夯法(down-hole dynamic compaction,简称 DDC),是一种新型深层地基处理方法。该法先成孔至预定深度,然后自下而上分层填料强夯,形成高承载力的密实桩体和强力挤密的桩间土,从而形成DDC 桩复合地基。
该工法通过对工艺流程、操作要点等各项施工工作的详细描述,制定相应的安全、环保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通过采取控制石灰杂质、灰土含水率、分层填料量以及增加夯垂重量等措施,确保了 DDC 桩基施工质量。
关键技术及保密点(有专利权的,请注明专利号):
孔内深层强夯法作为一项新技术,该法施工中先成孔至预定深度,然后自下而上分层填料强夯,形成高承载力的密实桩体和强力挤密的桩间土,从而形成 DDC 桩复合地基。
技术水平和技术难度(包括与省、国内外同类技术水平比较):
传统的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主要采用粉喷桩、管桩等,这些由于使用水泥、石灰、钢材等材料,需要特殊的搅拌钻机,施工先对复杂,造价高。运用该法处理后的灰土桩地基,可达到遇水不湿陷、地震不液化、压缩变形小、承载力高、刚度均匀,消除了深厚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大幅度提高了地基承载力,降低地基压缩性,与传统的桩基处理方式相比,该法简化了施工过程,且施工效率高,施工效果好,缩短了工期,节约成本,与国内同类技术水平相比,总体技术水平处于领先位置。
工法成熟、可靠性说明(当工法应用少于 3 项工程时填写):
工程应用情况及推广应用前景:
该工艺在我司施工的蒲城县医院综合住院楼、陕西临潼天荣骊景苑、西安湖景佳苑等多个项目应用,该法施工具有能显著提高地基承载力、采用建筑垃圾灰土处理地基,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等优点,近年来已在我国各地区得到较好的推广应用。
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包括节能和环保效益):
传统的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主要采用粉喷桩、管桩等,这些由于使用水泥、石灰、钢材等材料,需要特殊的搅拌钻机,所以造价高,施工工艺复杂;而孔内深层强夯(DDC)灰土桩基可用大量废料和垃圾作为填料,可节约钢材、水泥,减少开挖地基和地基处理所用材料的往返运输,降低了工程造价,大大节约了工程费用。
由于孔内深层强夯(DDC)灰土桩基施工时是由深及浅在孔内填夯,因此减少了振动及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公害也较小,并且该方法可大量消耗废料和垃圾,变废为宝,不仅不造成污染,而且还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二、工法 文本
孔内深层强夯(DDC)灰土桩基施工工法
完成单位: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涂闽杰
张浩杰
李清火
王耀
张燕云 1 1
前言
工程实践中,很多工程建造于软弱地基上,施工要求地基处理后能达到承载力高、刚度均匀、变形小、费用低、节约材料、污染公害小等要求,孔内深层强夯法作为一项新技术,该法施工具有能显著提高地基承载力、经济环保等优点,近年来已在我国各地区得到较好的应用。
孔内深层强夯法(down-hole dynamic compaction,简称 DDC),是一种新型深层地基处理方法。该法先成孔至预定深度,然后自下而上分层填料强夯,形成高承载力的密实桩体和强力挤密的桩间土,从而形成 DDC 桩复合地基。
陕西省蒲城县医院综合住院楼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处理桩基,我司为加强该桩基施工质量控制,开展质量管理活动,QC 小组被评为“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并在灰土桩基施工过程中形成本工法。2
特
点
2.0.1
适用范围广。可广泛的处理“杂填”、“湿陷”、“液化”、“软弱”、“膨胀”等各类软弱地基。
2.0.2 2
用料标准低。使用的灰土填料可就地取材,无需严格加工。
2.0.3 3
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高,地基变形小。该技术具有超压强、强挤密的效果,地基处理承载力提高的效果显著,且地基变形小。
2.0.4 4
经济环保。采用建筑垃圾灰土处理地基,减少污染,保护环境。3
适用范围
3.0.1 1
本工法适用于加固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量12%~25%、厚度5~15m的新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具有酸、碱、盐腐蚀的地基,具有硬夹层的不均匀地基以及地下人防工事等各种复杂建筑场地的处理。4
工艺原理
孔内深层强夯灰土桩施工,是在强夯技术基础上发展的地基加固技术,是根据“动力固结”的机理与现代科学技术为一体的地基处理技术。它的施工是先成孔,再向孔内填按比例
拌和的灰土,以高动能、超压强特异重锤在孔内深层领域进行冲砸挤压,使填料灰土在强力的推动下向孔周和底部挤压。其强夯重锤作业是在孔内自下而上完成。夯击能量可达20000KN﹒m/m2。DDC 技术处理后的灰土桩地基,可达到遇水不湿陷、地震不液化、压缩变形小、承载力高、刚度均匀,消除了深厚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大幅度提高了地基承载力,降低地基压缩性。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 施工工艺流程
孔内深层强夯灰土桩施工工艺流程如图 5.1 所示。
桩孔定位 机械成孔 检查孔径、深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灰土拌合 土料、石灰过筛、计量等是否符合要求 桩孔夯填 夯实质量是够否符合要求 检查、复核桩位图 下道工序 图 5.1
施工工艺流程图 否 否 否
5.2 操作要点
5.2.1
桩孔定位 桩轴线控制桩及水准点桩设置并编号,且进行复核;桩孔位置放线并钉标桩定位或撒石灰。
5.2.2
机械成孔 成孔机械应保持垂直稳定,场地承载力不应低于 120kpa,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孔深的2.5%,成孔中心偏差不应超过桩径的 1/4。
成孔机械主要采用机械洛阳铲成孔,施工时一般应采用隔行隔列、间隔跳打的方法四遍成孔、成桩(见图 5.2.2),以避免后打孔施工时对已打孔的影响。桩间距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常用的孔径、中心距按表 5.2.2 确定。
3421 图 5.2.2 成孔、成桩顺序 1-第一遍打孔、桩;2-第一遍打孔、桩;3-第一遍打孔、桩;4-第一遍打孔、桩 表 表 5..2.2
常用孔径、中心距
成孔方法 成孔直径(mm)
中心距 夯后桩径(mm)
机械成孔 400~1500 2.0~3.0d 550~2000
注:d——成孔直径
根据土质情况可在孔底预留一定厚度的原土层,以重锤夯冲至地基处理设计深度,强夯桩底影响深度应为 1~2m。根据设计要求,可在孔底做一人工持力层或扩大头。
5.2.3
灰土拌和
按照 2:8 或 3:7 灰土比例进行拌和,石灰粒径 d≤10~20mm,土粒径 d≤(1/10~1/8)成孔直径,灰土的有机物含量不应超过 10%.填料最优含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可根据公式 5.2.3 控制素土的最优含水。
W=w1÷s
(5.2.3)
式中
W—素土含水率(%);
w1—灰土要求含水率(%);
s—灰土中素土所占比例(一般为 0.8 或 0.7)。
采取提前对素土料的含水率检测措施,可对灰土的含水率进行主动控制,若素土的含水率偏大时,可提前进行晾晒,不影响工期和灰土的质量。若素土的含水率偏小,在灰土拌合机上安装简易洒水龙头在灰土拌和机的出料口安装简易的洒水装置,可开启洒水龙头,将水均匀的喷洒在灰土中,以保证灰土含水量的均匀。
5.2.4
桩孔夯填 夯实机平稳就位、对中,夯锤应能自由落入孔底,落距≥3.5m。填料前先对孔底进行 1~2 击预夯,夯击次数以孔底发出清脆响声为止。填料、夯击交替进行,边填边夯,均匀下料,均匀夯击至基坑底面。填料时应按试验确定的填料量进行,每次填料后,必须夯够规定的锤击数后方能进行下次填料。
夯填施工顺序应先外排后里排,同排内应间隔 1~2 孔进行;对大型工程可采取分段施工,以免因振动挤压造成相邻孔缩孔成坍孔。应分层回填夯实,每次回填厚度为 250-400mm。回填量可根据公式 5.2.4 确定。
Q=H×S
(5.2.4)式中
Q—分层填料量(m3);
H—填料堆积厚度(m);
S—桩孔面积(m2)。
电动卷场机或提升式夯实机,夯实时每层夯实不少于 10 锤。施打时,逐层以量斗向孔内下料,逐层夯实,当采用偏心轮夹杆式连续夯实机,则将灰土用铁锹随夯击不断下料,每下二锹夯二击,均匀地向桩孔下料、夯实。桩顶应高出设计标高不小于 0.5cm,挖土时将高出部分铲除。
若孔底出现饱和软弱土层时,可采取加大成孔间距,以防由于振动而造成已打好的桩孔内挤塞;当孔底有地下水流入,可采用井点降水后再回填填料或向桩孔内填入一定数量的干砖渣和石灰,经夯实后再分层填入填料。
5.3 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组织见表 5.3
表 表 5.3
劳动力组织情况表(单位:工日0 /100 根)
序号 工序名称 技工人数 普工人数 1 桩孔定位 2 2 2 机械成孔 10 10 3 灰土拌合 20 30 4 桩孔夯填 20 25 6
材料与设备
6.1
材
料
6.1.1
土料 可采用就地挖出的粘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 4 的粉土,不得含有有机杂质或用耕植土;土料应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 15mm。
6.1.2
石灰 应用Ⅲ级以上新鲜的块灰,使用前 1-2d 消解并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 5mm,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及其他杂质,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6.2
设
备
主要机具设备详见表 6.2 主要机具设备表。
表 表 6.2
主要机具设备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性能 能耗 数量 用途 1 机械洛阳铲 80 型 打桩深度:1-20 米 7.5kw 2 成孔 2 提升式夯机 QH400 允许夯锤重量 20t 160kW 2 夯实 3 小型装载机 YY-20F 额定斗容量 0.8m3 47 kW 2 运料 7
质量控制7.1 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DDC 灰土桩质量标准执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 CECS197:2006《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 7.1.1
主控项目 灰土挤密桩的桩数、排列尺寸、孔径、深度、填料质量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7.1.2
一般项目1
施工前应对土及灰土的质量、桩孔放样位置等做检查。一般来说,现场用灰土拌合机拌和 3:7 灰土有利于控制配合比。
2
施工中应对桩孔直径、桩孔深度、夯击次数、填料的含水量等做检查。夯填桩时施工时一般控制分层填料量、柱锤夯击次数、柱锤落距这三个施工参数。通过对填料的反复锤击使桩径扩大到设计要求以保证桩间土的挤密系数符合设计要求。三个施工参数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施工中可采用计量法进行控制,即分层填料量严格按照试桩确定的填料量进行计量控制,施工中应采用固定的器具填料,保证分层填料量小于试桩确定的分层填料量。为保证施工质量,除对分层填料进行计量外还应对每根桩的总填料量进行计量,总填料量可按公式7.1.2 进行计算:
Vx≥Vk×ρd/ρs
(7.1.2)
式中
Vx---满足设计要求下孔内应填灰土量(虚方量)
Vk---设计要求成桩后的桩体积
ρs—孔内填料在拌和后松散状态下且含水率在规范允
许偏差范围内的干密度(现场测定)
ρd—灰土达到设计要求应控制的干密度
由式λc=ρd /ρdmax
可求出ρd 值
式中 λc—设计压实系数
ρdmax—轻型标准击实试验测得灰土的最大干密度 当同一范围内多根桩的总填料量小于计算量时,应停止施工,查明原因,必要时会同勘察设计单位处理。待原因分析及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施工。3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成桩的质量及地基承载力。4
DDC 灰土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 7.1.2 的规定。
表 表 7.1.2
质量检验标准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 项目 1 桩长 mm ±500 测桩管长度或垂球测孔深 2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范方法 3 桩体及桩间土干密度 设计要求 现场取样检查 4 桩径 mm-20 用钢尺量 一般 项目 1 土料有机质含量 % <5 试验室焙烧法 2 石灰粒径 mm <5 筛分法 3 桩位偏差 满堂布桩≤0.4d 条基布桩≤0.25d 用钢尺量 4 垂直度 % <1.5 用经纬仪测桩管
桩径 mm-20 用钢尺量 注:桩径允许偏差是指个别断面。
7.1.3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控制,见表 7.1.3 表 表 7.1.3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控制
序号 关键控制点 控
制
措
施 1 施工顺序 分段施工 2 灰土拌制 土料、石灰过筛、计量,拌制均匀 3 桩孔夯填 石灰桩应打一孔填一孔,若土质较差,夯填速度较慢,宜采用间隔打法,以免因振动、挤压,造成相邻桩孔出现颈缩或坍孔 4 管理 施工中应加强管理,进行认真的技术交底和检查;桩孔要防止漏钻或漏填;灰土要计量拌匀;干湿要适度,厚度和落锤高度、锤击数要按规定,以免桩出现漏填灰、夹层、松散等情况,造成严重质量事故 8
安全措施8..0.1 1
工人进入工地后应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各工种结合培训进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后方能上岗,桩机机长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新工人应进行上岗教育。8..0.2 2
桩机等机械及设备组装和使用前应根据《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检查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确认运转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8..0.3 3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必须按照施工方案布置完成并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装技术规范》(JGJ46-2005)检查合格后才可以投入使用。
8.0.4
振动或锤击沉桩机安放平稳,经常检查设备情况。
环保措施
9.0.1
成立对应的施工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下发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对施工燃油、工程材料、设备、废水、生产生活垃圾、弃渣的控制和治理,遵守有防火及废弃物处理的规章制度。
9.0.2
将施工场地和作业限制在工程建设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布置、规范围挡,做到标牌清楚、齐全,各种标识醒目,施工场地整洁文明。
9.0.3
优先选用先进的环保机械。采取措施降低施工噪音到允许值以下,同时尽可能避免夜间施工。
9.0.4
对施工场地道路进行硬化,并在晴天经常对施工通行道路进行洒水,防止尘
土飞扬,污染周围环境。
效益分析
10.0.1
社会效益 由于孔内深层强夯(DDC)灰土桩基施工时是由深及浅在孔内填夯,因此减少了振动及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公害也较小,并且该方法可大量消耗废料和垃圾,变废为宝,不仅不造成污染,而且还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10.0.2
经济效益 传统的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主要采用粉喷桩、管桩等,这些由于使用水泥、石灰、钢材等材料,需要特殊的搅拌钻机,所以造价高,施工工艺复杂;而孔内深层强夯(DDC)灰土桩基可用大量废料和垃圾作为填料,可节约钢材、水泥,减少开挖地基和地基处理所用材料的往返运输,降低了工程造价,大大节约了工程费用。
应用实例
本工法成功地应用于陕西省蒲城县医院综合住院楼、陕西临潼天荣骊景苑、西安湖景佳苑等工程,工程质量满足规范和合同要求。现以陕西省蒲城县医院综合住院楼工程为实例。
11.0.1
工程概况 蒲城县医院综合住院楼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延安街西段,总建筑面积 2.5 万 m2,地上 16层,地下1层,总建筑高度63 米。主体采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基础埋深-7.00m。场地为Ⅳ类自重湿陷性黄土,厚度达 30m,采用 DDC 法灰土桩复合地基,桩距 900mm,成孔直径 400mm,夯后桩径 550mm,总计 4345 根。
11.0.2
施工情况 该工程桩基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本工法施工,按照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做好各项施工工作,制定相应的安全、环保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通过采取控制石灰杂质、灰土含水率、分层填料量以及增加夯垂重量等措施,有效地确保了 DDC 桩基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我们对桩基进行抽样检测,共检测 28 跟桩,280 个取样点,经检测夯后桩径均达到 580mm,桩体的平均压实系数为:0.98,满足工程要求。
11.0.3
工程评价 在 DDC 灰土挤密桩施工完成后,进行静载荷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 250kpa,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进行湿陷性地基处理效果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桩间土湿陷性系数值均小于 0.015,DDC 灰土桩复合地基满足设计要求。综合以上两种检测结
果,DDC 灰土桩复合地基满足设计要求。DDC 灰土桩工程优良的施工质量为确保整个工程的创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甲、乙双方合同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目前,该工程已顺利通过各方竣工验收,投入使用。
三、企业级 工法批准文件
四、工程应用证明
五、经济效益证明
六、专业技术情报部门提供的科技查新报告
七、关键技术专利证书和科技成果获奖证明
八、反映实际施工中工法操作要点的照片
DDC 法桩基施工全景
图 图 1
专人指挥桩机移位和对中
图 图 2
机械洛阳铲成孔
图 图 3
灰土拌合图 图 4
标准翻斗车填料
图 图 5
成桩移位
图 图 6
沉淀法检查石灰杂质
图 图 7
含水率检测
图 图 8
桩体检测
图 图 9
成 桩 检查
图 图 10
第二篇:1-强夯法处理地基工程施工工法
强夯法处理地基工程施工工法(YJGF-06-91)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
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法国梅那尔公司于60年代后期创造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它是在重锤夯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动力加固地基的新方法。70年代后期传入我国,经过近20年在全国各地的推广应用,证明其加固效果十分显著。
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从80年代开始在山西化肥厂等工程中应用,随后又推广到长春、大连、重庆、武汉、上海、河南、深圳等地,强夯能级从1000kN·m发展到8000kN·m,处理过湿陷性黄土、杂填土、饱和粘性土等各类地基土数百万平方米,均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获得了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我国应用强夯法加固工程地基做出了贡献。
强夯法以其质量可靠,造价低,进度快,节约三材,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公路与铁路路基、机场道路及码头仓库等工程的地基加固,成为国内处理地基的一种较好的实用方法。
一、工艺原理
强夯法是应用功能转换的原理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具体地说,它是利用起重设备将几十吨(一般8—40t)重锤,从几十米(一般6—40m)高处自由落下,给土以强烈的冲击和振动。地基土在强大的冲击能的作用下,土体强制压缩或振密;土体局部液化,夯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逸出,经时效压密,使土体重新固结,从而提高了土的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
应用强夯法加固地基虽已经历了几十年,实践证明是一种较好的地基处理方法,但是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完整的设计计算方法。根据国内外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土的强夯作用机理一般可归结为:
非饱和类土:以直观的加密使土体强度增加为主,如黄土和一般的粘性土,最典型的是湿陷性黄土,通过夯击使土颗粒重新排列成致密结构体,消除其湿陷性。
粉土和粉细砂类土:夯击作用使土体加密和预液化,从而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和抗液化能力。
饱和土:强夯使空隙水压力瞬时升高,随着水压力的消散,土中自由水和部分弱结合水排出,土体变得紧密,随着时间的延续,触变后的土体结构得以恢复,使地基土得到加固,对于饱和淤泥质土和粘性土,可通过加填料(石块、钢渣等)夯击,增加土体骨架和排水通道,这一措施无疑扩展了强夯处理地基土的适用范围。
二、适用范围
目前,国内外处理地基的手段很多,其中强夯的适用范围最广,适用的土质有:各种高填土,如素填土、杂填土(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粘土、黄土、湿陷性黄土等;饱和砂土、粉土等可液化土,淤泥质土,饱和粘性土等。对于后一类土在正式强夯前须先做试验,证明确有实效时也可采用。
采用强夯处理地基,需要考虑其振动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隔振、防振措施,以及城市对噪音的控制问题。
三、工艺和参数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与建筑物的设计要求,施工前应对地基加固方案进行初步设计,包括加固的工艺与主要的技术参数,并进行试夯,检验与修正技术参数,方可正式施工。
(一)工艺
强夯法夯击过程为先对有一定间距的单点(主夯点)进行夯击,后对整个场地挨点满夯。(二)参数
1.强夯加固地基的有效(影响)深度(缺公式)
HDMHM——锤重(t);
h——落距(锤底至起夯面距离)(m)。 2.强夯能级(指单点夯击) E=W·h(kN·m) W——锤重(kN); h——落距(m)。 3.单点锤击数
对单个夯点,一次连续夯击次数。 击数控制标准如下:
(1)夯坑标高控制:打到要求标高或夯坑达到某一深度,以至不好继续操作(粘锤、埋锤),此击数时形成的标高。
(2)贯入度控制:夯到最后一击,或最后三击的平均贯入度,小于或等于一定数值时的击数。a.较硬土、湿陷性黄土、砂性土3—5cm。 b.软弱土5—10cm。
c.对于饱和软粘土,淤泥质土以及大能级强夯而相应的锤底面积小的情况下,贯入度达20—30cm。(3)地面发生较大隆起(一般不超过30cm)或夯坑内出现溢水等情况时,需停止夯击。 4.满夯的锤击数
对每个夯点连续夯击数一般为3—5击。 5.夯击遍数
以一定的连续击数,对整个场地的一批点,完成一个夯击过程叫一遍,单点的夯击遍数加满夯的夯击遍数,为整个场地的夯击遍数。
(1)单点的夯击遍数:
除坚硬土和粒料土外,一般都有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土体恢复问题。这两个因素是控制强夯遍数的主要因素,一般含水量大的遍数较多。对在夯击过程中有填料要求的饱和软土的遍数也较多。夯坑过深,需在坑内填满料,再在原点夯击,这种情况也增加了遍数。
(2)满夯的夯击遍数,一般为一至二遍。
四、强夯施工
(一)场地整平及标高要求
(1)为便于机械行走和施工,强夯场地整平应大于强夯布点范围,以夯点外边缘向外扩3—5m或以外排基础边扩8—10m,(图1)如在挖填方地带施夯,需考虑放坡。
图1 强夯场地整平及标高要求(2)强夯场地的标高,以所夯建筑物的基础底标高,加预留夯沉深度来定(图1)。夯沉深度与地质情况,能级等有关。此值可参照已完工程暂定,经过试夯确定。
(二)夯点布置
按建筑面积均匀布点时,以最外围基础中心线或外边线算起,增加一排夯点。 按基础位置相应布点时,同上或按基础持力层厚度一半扩出。
布点形式和间距依地质情况、能级和夯锤面积等定。为更好的达到设计要求,多数情况需试夯确定。
(1)单点间距一般为1.5D—2.5D(D为锤底直径),呈正方形、梅花形和等边三角形布置(图2)。(2)满夯为挨点错位相切(图2)。
图2 夯点布置形式(三)试夯
根据设计指标和地质报告,参照有效影响深度公式、结合实际经验,首先确定试夯能级,然后选择不同的锤底面积、布点间距、施工顺序、夯击遍数、单点夯击数等。夯后经过测试,得出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数据,确定施工工艺和参数。有条件时,对含水量较大的地基土。为能提供各遍准确的间隔时间,最好做孔隙水压力消散试验。
试夯场地可选在本工程场地内或附近,有经验时也可在工程开始部分安排试夯。
(四)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如下:
五、施工机具
(1)起重设备:为强夯的主要机械,一般额定起重能力为夯锤重量的1.5—3倍,我国大都用履带式吊车改装。根据工程所采用的夯锤和起重高度来选用起重机的型号。可单机作业,也可主、副机(移锤)联合作业。
(2)门架:由横梁和二个支腿组成,支腿的结构形式有格构式或管式。门架上部横梁中心绞接于吊杆顶部。(3)脱钩装置:由带拉杆的吊钩和滑轮组成,配上牵引钢丝绳,当夯锤起到规定高度时能自动脱钩落锤。
(4)夯锤:夯锤的选择系根据土质条件、设计要求和强夯能级决定。夯锤重一般为80—400kN。设数个上下贯通的通气孔。夯锤的材质为铸钢、铸铁或钢壳包混凝土几种。其锤底形状多为圆形,锤底面又有平
2底、锅底、球形等,地面投影面积一般为4—8m。
(5)推土机:是强夯必不可少的辅助机械,作为场地整平压实之用。
六、劳动组织
(1)起重工:1000—2000kN·m配4人; 3000—4000kN·m配5—6人; 5000kN·m以上配6—7人; 填料工若干人(指需填料强夯)。(2)起重机车司机: 2人。(3)推土机司机: 1—2人。(4)机修工: 3人。(5)测量工: 1—2人。
(6)其它管理人员和工人依工程情况可作必要的调整。
七、质量保证措施
(一)强夯中需要测定的数据
(1)夯前的场地标高,各遍夯后整平标高。
(2)各遍夯点最后三击的夯沉量,计算出夯坑的总下沉深度,各遍在整个夯区内均匀的选一定数量的点测每一击的下沉量,作为与试夯比较和检测参考、满夯只在开始时,以贯入度控制,得出锤击数,以后以此数为准施打,不再作测量。
(3)强夯中若发现地面变化较大时,需作隆降观测。
(4)强夯形成的夯抗直径,主要在试夯时测定,作为计算土体压缩及填料量的参考。(5)对有填料要求的强夯,需记录各夯坑的填料数量。(二)施工要求
(1)施工前必须用仪器,准确放出夯点中心位置,并划出圆圈,施夯时对点要准。(2)必须按规定的起锤高度、锤击数和控制指标施工,不得随意改变。(3)施工中如发现偏锤,应重新对点。
(4)施工中如发现歪锤时,需用填料(或土)将坑底垫平,才能继续施夯。(5)如遇夯锤的通气孔堵塞,应立即开通。
(6)表层土过干(尤其是满夯)应采取增加含水量的措施。
(7)雨期施工,要防止雨水浸泡现场,夯坑内有积水应及时排出后方可施工。
(8)强夯中的满夯是重要的一环,必须精心施工,否则表层质量不好,将造成建筑物沉降过大和发生不均匀沉降。冬期施工时,不宜进行满夯。
八、交工验收
施工完毕,建设单位以施工现场交工资料和检测试验报告进行验收。 交工资料包括:竣工图、施工记录、各种观测数据、各阶段标高数值。
九、安全措施
(1)由于强夯机组高大,稳定性较差,因此对施工场地要求较严,不得软硬不匀,不得有虚填坑洞和浅层墓坑。
(2)强夯时有土块石子等飞出,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吊车上应安装防护网,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现场。
(3)应随时注意检查机具的工作状态,经常维修和保养,发现不安全之处应及时处理。
(4)在强夯施工区附近有建筑物时,应经常观察振动的影响,对较近的建筑物应挖防震沟,其深度应超过该建筑物的基础深度。
(5)强夯机械使用交流电源时,应特别注意各用电设施的接地防护装置,施工现场附近有高压线路通过时,必须根据机具的高度、线路的电压,详细测定其安全距离,防止高压放电,发生触电事故。
十、加固效果检验
(1)强夯法处理地基后,由检测得出夯后地基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其指标主要是地基土的承载力,对饱和粘土还要提出压缩模量。对湿陷性黄土,要测出消除湿陷的深度,对于液化地基土应测出消除液化的深度。(2)检测点布置在夯点上和夯间:强夯过的场地较均匀,可取少量点检测。为检测结果更可靠,在夯打过程中发现的较软弱区域可多布点。
(3)夯后开始检测的时间,根据土质情况决定。砂质土可在竣工后一周左右或立即检测。含水量在塑限左右的粘性土,可在2—4周或稍长一些时间检测,饱和粘土要视孔隙水消散时间而定,淤泥质土要视孔隙水消散时间及土体恢复而定。后两种土开始检测时间一般较长。
(4)强夯测试手段有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标准贯入、静力触探、旁压、土工试验等。可选一种或数种方法检测。
含水量低的地基土、饱和砂类土、可选标贯。湿陷性黄土用静探与探井取样做土工试验两手段结合。夯后场地一般不做载荷浸水试验。饱和粘土、淤泥质土应以标贯为主,配合静探分析(单独使用静探则结果偏低)、碎石类土用重(2)测试。对各类地基土均可用静载荷试验,但费用高,一般场地不宜采用。
十一、经济效果分析
对各种不同类型地基的地质条件,强夯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但总的特点是节约三材,缩短工期,效果明显,造价低。强夯比碎石桩、混凝土灌注桩、预制桩、换土、灰土桩、砂桩等可节约投资30%左右。由于施工进度快、早日投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就更大了。
下面列举三个工程的经济效果:
(1)河南孟县电厂处理湿陷性黄土,原设计为挤密碎石桩,需费用55万元。改为3000KN·m强夯后费用仅用35.4万元,降低造价约1/4。工期提前两个多月,按一个月计算,发电带来的直接效益约60万元。
(2)吉林长山热电厂第五期扩建工程主厂房湿陷性场地,原计划采用预制桩费用112万元,采用强夯后为34万元。桩基为强夯费用的3.29倍。强夯总工期54天,比桩基预计工期缩短1/3。
2(3)神头第二发电厂6000m冷却塔地基强夯试验及工程夯,此冷却塔为国内目前底面积最大,高度最高的水土结构,塔身高125m,上部结构对地基土的承载力、变形和浸水后的湿陷量均有很高要求,采用3000KN·m强夯处理,与桩基相比节约投资50%。
十二、工程实例(表1)表1 工 程 实 例
执笔 程淑蒂、王雪官
第三篇: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及施工要点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及施工要点
摘 要:对地基稳定性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主要包括:碎石土、沙土、黏性土以及湿陷性黄土等,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物结构造成破坏,严重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强夯法可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有效改善,最终实现促进建筑行业发展以及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房建工程;强夯法;地基加固;施工
效果显著、设备要求简单以及施工方便是强夯法的显著特征与优势,同时盖中方法兼具使用范围广泛以及节省材的优点,是一种已经实现广泛应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这不仅对建筑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对社会以及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强夯法的由来、施工优点
上个世纪60年代的法国就已经实现对强夯法的处理与运用。该种方法主要可以实现对土地强度的有效提高以及对压缩性性的有效降低。在实际工作时主要是通过重锤对地基土进行冲击与振动,同时液化能力以湿陷性也可通过上述方法实现有效改善。该种方法在开始使用时仅仅是对砂土以及碎石土进行加固,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实现对各种土质的利用,施工方法以及排水条件的改善都是促进该项技术实现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动力。
二、强夯法加固地基施工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信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与发展,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创新。近些年国际上已经实现对信息化施工的广泛运用。这种是施工方法主要是对现象施工进行测试,然后利用?子计算机对测试结果进行科学的处理。这可从根本上实现对地基改良效果的有效保障。在进行强夯施工时可按照上述数据作为基础进行,最终实现对预定目标的符合。
1.强夯机械设备选用
强夯法设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中主要包括夯锤、起重机以及脱钩装置,下面我们对三部分进行仔细分析。
(1)夯锤
夯锤大小对地基处理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实际施工之前必须实现对夯锤科学合理的选择。土层深度以及落距可作为对夯锤选择的主要依据,也就是说在实际对夯锤进行选择时要实现对上述因素的综合考虑。一般工程夯锤选用范围在10-25t。
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子内填混凝土。夯锤的底面积问题:底面积大小与土的类别有关。一般来说,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土,采用底面积为2~4m2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级粘性土建议用3-4m21对于淤泥土建议采用4~6m2为宜。
(2)起重设备
根据设计夯能选择起重设备作为强夯机,一般点夯选用起重量为25~50t的履带式起重机l平夯选用起重量为15~50t履带式起重机,采用自动脱钩装置I锤底面积3~5m2。
(3)脱钧装置
当锤重量超出吊机卷扬机的能力时,就不能使用单揽锤施工工艺。此时只有利用滑轮组并借助脱钩装置来起落夯锤。此外,推平机械宜选用发动机功率不低于100kW的履带式推土机,同时应配备16t以上振动式压路机作为最终振动碾压机械。
三、施工工艺
1.施工程序
平整场地挖掘排水沟形成排水系统:一般情况下应在大面积施工前进行地基加固强夯试验;根据设计单击夯能预估值,进行最佳夯能试验;实施单击夯击能试验,对选定的单击夯击能试验坑,期间同时测量试验区孔隙水压力数据,分析总结其变化规律及其消散度,确定强夯的影响深度和土体在强夯作业时的固结过程,研究确定土层最佳夯击能及施工间歇时间,避免出现橡皮土:进行试验区地基检测,测试强夯加固地基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根据试夯结果,应对试夯前选定的技术参数进行必要地分析、校正,以确定最终强夯施工技术参数指导大面积施工}进行大面积地基加固施工{强夯加固地基检测,办理交工验收手续。
2.强夯施工方法
满夯施工。点夯施工完成,等孔隙水消散到设计要求以后,进行满夯施工{满夯施工主要加固点夯夯坑底标高以上部分的夯间土;满夯施工一般采取1/4锤径双向搭接,夯击遍数、每点击数以及搭接均应保证,不得出现漏夯现象。
3.施工工艺
(1)测量放样
采用1台Ds一3水准仪和1台J6经纬仪按施工图要求确定强夯区域及点位布置,并在强夯范围外设置坐标控制网点基桩,同时在其周围合理布置水准点作为控制高程、路基沉降的依据。
(2)施工要点
垫层的铺设{在推土机场地平整之后,铺设0.5~2m厚的碎石垫层,以利于夯击时场地的排水,方便机械通行,并使夯击能扩散。强夯施工:当夯点定位后,在预定观测地段中埋设好测压(夯击应力、孔隙水压力)、测振(频率、振幅、波速)、测变形(土中、地面)的设备后,即可按设计要求分批、分遍施工夯击。在点夯时,要对每一夯点的能量,夯击次数,每次夯坑沉陷量、夯击坑周围土的隆起量以及埋设测点要进行量测和记录,并注意夯击振动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点夯完成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满夯。
4.振动碾压
一般的强夯地基处理设计最后都要求采用振动碾压,满夯结束后进行场地整平并测量其标高(整平时考虑相应的沉降量),最后用振动碾压机振动碾压,测量最终场地高程作为交工验收基础资料。
四、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建立健全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施工人员树立高度的质量意识是工程项目质量保证的首要措施。
“水”对强夯法处理地基工程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施工时必须对此有足够的认识,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控制地基土含水量在合理的范围内施工。对我国南方地下水位较高、多降雨地区,认真重视施工排水工作,尽量降低地基土的含水量;对于北方地下水位偏低、少降雨地区,在地基土含水量偏低时可考虑向夯坑中加注适量水分,保持地基土接近最佳含水量以取得理想的地基处理效果。
强夯法处理地基施工机械中的夯锤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比较显著,施工中夯锤的有关参数应与试夯时选定夯锤参数相一致;技术人员在开夯前应检查夯锤参数、落距是否正确,以确保单位夯击能符合设计要求。夯击施工过程中,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共同商讨处理,严禁擅自改变施工参数。
施工记录应详实齐全,以备日后查阅。施工后,综合分析测量记录,然后做出初步的评价。并进行总结。同时配合业主组织专业部门进行荷载板试验,检测路基加固的效果。检验点数量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后,综合分析测量记录,然后做出初步的评价,并进行总结。同时配合业主组织专业部门进行荷载板试验,检测路基加固的效果,检验点数量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五、结语
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强夯法和辅以碎石桩、塑料排水板等方法的强夯法处理地基被广泛应用,同时还出现了原土强夯和动力置换强夯等工艺。强夯法以其施工期短、费用低、效果明显、施工工艺简单等优点在房建工程施工中被广泛推崇,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柳旭东.房屋建筑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及施工要点[J].中国科技投资,2016(13).[2]李桩.强夯法的机理和施工工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1(16).[3]刘敏.强夯施工加固地基的原理及工艺[J].交通世界:建养,2011(11).
第四篇:建筑工程外墙内贴保温板施工工法
建筑工程外墙内贴保温板施工工法[转贴]特点
水泥石膏聚苯保温板外形平整,表面光洁,质轻,施工便利,极易推广。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住宅工程外墙内保温。工艺原理
水泥石膏聚苯保温板可内贴在需保温的外墙上,由墙体、保温板和中间空气层三部分共同形成保温功能,其热工指标可满足规定的外墙热阻的最低值。操作要点
4.1 工艺流程
墙面处理→弹线→打点→粘贴保温板→粘贴踢脚线→抹门窗口护角→贴玻纤网格布→刮腻子找平。
4.2 操作工艺
4.2.1结构墙面处理:
首先必须清除结构表面浮浆、残留钢筋拉杆等杂物,螺栓孔用1:2:0.1水泥砂浆(加UEA外加剂)堵满。校核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并进行抹灰找补处理,使墙面保持平整和方正。
4.2.2弹线:
结构墙面处理后,弹出墙体控制线,然后保温板施工人员按墙体控制线放出保温板控制线,发现问题及时报技术部门处理。
4.2.3打点:
在保温板上打点,每块板不少于14个点,每点120mm*120mm。然后把保温板按实墙线安装就位。打点前要清除砼表面杂物,以免影响粘结效果。
4.2.4保温板安装:
安装时,先从墙角安起。在所有相拼合的面上、冲筋带上刮满胶粘剂,按弹线位置立即就位,用木楔顶在板底,确保上部结合严密。安装墙角第一板时,要用方尺找方。板企口及上侧部位清扫干净后满刮S91胶泥,挤严使其板缝冒浆,找好垂直平整。保温板与结构墙面必须粘接牢固,保温墙表面平整,无起皮、起皱及裂缝现象。门窗口两侧板的上口朝门窗方向根据高度各锯掉100mm,门窗的上口板压在两侧锯掉的位置,防止门窗角部开裂。安装时必须保证空气隔离层厚度不小于20mm。
4.2.5踢脚线安装:
踢脚线高180mm,粘点3个。安装时保证与上部保温板平整垂直。
4.2.6抹门窗口护角
做门窗口水泥护角。
4.2.7贴玻纤网格布:
玻纤网布应自上而下沿墙一圈一圈铺设,按要求配制好聚合物砂浆待用。
先在聚苯板表面均匀涂抹一层面积略大于一块网布的聚合物抹面胶浆,立即将50mm宽网布铺设其上,网布的弯曲面朝向墙,网布接茬处搭接100毫米。同时从中央向四周用抹子涂平,压入湿的抹面胶浆中,待胶浆稍干硬时,再立即用抹子涂抹聚合物砂浆。要求将砂浆面压实赶光,表面平整。
为了确保墙面不产生裂缝,门窗洞口部位处铺设加强网布。
4.2.8刮腻子找平
待玻纤网格布和板面彻底干透后满刮一遍821腻子,干燥后可再刮腻子或做其他饰面。材料
60mm厚增强石膏聚苯板,水泥类胶粘剂、石膏腻子、玻纤网布条等。6 机具设备
灰槽,瓦刀,2m靠尺(带线坠),单手锯,剪刀,刮板。劳动组织及安全
7.1劳动力组织
操作工人经厂方技术人员现场培训,进行样板交底后即可上岗工作,每组2人(1人粘贴,1人辅助)。
7.2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按照北京文明现场管理规定,每周一对职工进行施工现场消防、安全、保卫、卫生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2、施工现场做到活完,场地清。
3、施工要做到整洁,禁止酒后上班,禁止现场内吸烟,使用明火,禁止使用一切电加热器烧水、做饭,禁止现场内打闹,不允许穿高跟、带钉、不防滑的鞋子。
4、进入现场必须带安全帽,并系好帽带。
5、禁止挪动拆除现场内的一切防护措施,禁止从楼内向外抛掷物体,杜绝随地大小便。
6、上梯登高前必须检查其是否稳固,如发现不稳定时,及时修好方可继续使用,上板时应配合一致,以免板倒挤压砸伤人。质量要求
质量标准如表1所示。
保温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表
1项目 项目 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表面平整 3 用2米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立面垂直 3 用2米托线板检查阴阳角垂直 3 用2米托线板检查阴阳角方正 3 用200毫米方尺和楔形塞尺检查接缝高差 1.5 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效益分析
(1)采用外墙内保温做法,符合国家节约能源的政策。
(2)施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保温板单块重量轻,易搬运,一人便可以独立操作,能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功效。应用实例
由某单位承建的清华大学大石桥学生公寓A04、A05、A06楼,施工日期从2002年7月1日至2003年6月20日,外墙内保温均采用上述保温板,其质量好,速度快,得到了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好评。
第五篇:双层钢筋网道面加筋补强施工工法补效益分析_图文(精)
双层钢筋网道面加筋补强施工工法 1.引言
国际航班增多,经济步伐加快,民航建设领域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民用机 场道面主要有水泥混凝土道面和沥青混凝土道面两种形式, 其中, 以水泥混凝土 道面在我国应用最广、技术最成熟。
道面的质量直接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和机场的使用品质, 原地形、地貌有冲 沟、鱼塘及挖填交界处等薄弱环节的混凝土面板处理, 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防止 混凝土面板断裂, 避免不均匀沉降, 必须对混凝土面板薄弱环节加筋补强, 本文 讲述针对于混凝土道面薄弱环节的处理---双层钢筋网道面加筋补强。
2.工法特点
采取局部加筋补强法,增强混凝土道面抗裂能力,有效防止道面面板断裂, 避免高填方等带来不均匀沉降,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质量有保证。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高填方挖填交接处、冲沟、鱼塘等软弱地基处的水泥混凝土机 场跑道、水泥混凝土高速公路等水泥混凝土道(路面。
4.工艺原理
在软弱地基处混凝土道(路面板块中增设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抗弯性 与抗拉性比混凝土大,故而使水泥混凝土道(路面整体性和强度都增加,保证 混凝土道面施工质量。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
详见附表---道面、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图
5.1.1前期准备 5.1.1.1现场清理
支模前应全面检查基层的平整与密实情况, 高刨低不补, 如有损坏应在浇筑 混凝土板前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 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彻底清除表面所有浮 土、杂物。
5.1.1.2控制桩复核和测量放线
对道面的中心线、水准点、控制桩(网 进行复查校核。
由测量队按板块尺寸放出纵、横分仓线, 把点线弹到上基层上。在分仓线的 十字点上测量其高程,其点位高程应比设计基层高程高 3mm(只用在点位上,面 积为 200mm ×200mm。
在做好的点位上恢复十字线, 两点之间用铝合金尺检查, 若超高部位在模板 安装位置上的即用水磨机找平,只允许低,不允许高,在做好的塌饼上复测,误 差应在 2mm 以内,把成果交施工队安装模板。
测量队做好三次测试:第一次,在基层上测出点位及高程交由模板安装队;第二次,模板安装完毕后进行校核测量;第三次,校核完毕后进行复测。5.1.1.3钢筋网片加工制作
根据设计图纸尺寸, 加工钢筋网片, 钢筋表面不得有降低粘结力的污物, 钢 筋绑扎与焊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成品钢筋网片应覆盖彩条布保 护。
5.1.1.4制作防雨棚、防晒棚,加工摊铺、振捣、切缝、做面等工具。5.1.2立模施工 模板支设固定方式采用三角 杆支撑(如右图 , 根据混凝土分仓图的
平面位置与高程, 在基层表面用墨线弹 出分仓线, 将模板用支架准确就位, 模 板内侧面应竖向垂直, 模板之间连接应 紧密、平顺, 接头不得有缝隙、前后错 位和高低不平等现象, 模板内侧也可用 钢钎临时固定,在混合料振捣前拔出。采用隔一打一的支模方法,模板与基层接触面如有缝隙,提前用 1:2水 泥砂浆堵缝, 堵缝应密实, 一方面是防止漏浆, 另一方面是可以减小机械在上面 行走振动时产生的挠度。然后用 12cm 宽油毡平分对折后,底部用水泥钉沿折线 固定在基层表面上, 侧面用胶带粘结到模板内表面, 折角应保证 90o 直角, 以防 模板底缝隙漏浆, 保证拆模后混凝土底角为直角。模板孔眼及接头缝用塑料胶带 密封。调模先调平面位置,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为±3mm ,宽度检查,虚宽应为混 凝土板宽-2×2mm。再调高程,允许误差为±2mm。混合料摊铺前要对模板的平面位置、高程、直线性、牢固性、接缝处理等 进行全面检查,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施工。
5.1.3清 仓
1模板支立完毕后,及时进行仓内清整,清除仓内所有杂物,然后在全仓 范围内均匀洒水。若局部有积水,及时清除。
2模板内侧应按要求均匀涂刷脱模剂。5.1.4混凝土搅拌摊铺(双层钢筋网的安设 5.1.4.1混凝土混合料的搅拌和运输 混凝土混合料采用配有电脑计量的搅拌机进行集中搅拌,以保证混凝土 料的质量均匀稳定。混凝土混合料运输采用自卸汽车, 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至铺筑地段, 保证混 合料从出料到铺筑现场的时间,不超过 30min。运输车根据气温情况必要时加蓬布覆盖。车辆进入铺筑地段及卸料时, 要听从指挥, 不得碰撞模板、传力杆支架及 已浇筑完成道面混凝土的边角,也不得将混合料卸倒在传力杆支架和模板上。5 保证车辆卸料高度不超过 1.5m。
5.1.4.2混凝土混合料的摊铺、振捣 按板全厚一次摊铺, 隔一打一,先浇筑独立仓,再浇筑填仓。摊铺时预留振实的沉落度, 要严格按试验段施工给定的松铺系数控制来控 制,每段摊铺长度不超过 120m。考虑板块横坡,在高处一侧虚摊值要高于低处一侧的虚摊值约 3cm 左右。4 排式振捣机行驶速度限为 0.8m /min ,行走 30cm 一停,振捣时间 30~50秒,当混凝土无气泡、不下沉,即充分排气后再次行走。施工中振捣棒采用提起放下的方式振捣, 可使振实效果更为理想, 人工振 边的两根振捣棒跟在振捣机后振捣。
5.1.4.3双层钢筋网的安设(详图右图
1道面板设有钢筋网片补强的按下述方法安设: 双层钢筋网的上下两层网片, 宜分先后两次安设。下层网片垫以不小于 50mm 的水泥砂浆预制块,满足保护层要求;也可先摊铺大于保护层厚度的混合料,振 实整平并使之达到保护层厚度后再安设;上层网片待预定高度的混凝土混合料振
实找平后安设。平缝加筋部位的钢筋网一次安装就位。厚度小于 25cm 的钢筋混 凝土板, 上下两层钢筋网片也可用架立钢筋扎成骨架, 一次安设就位, 钢筋安设 稳定后,方可继续摊铺作业。
2道面补强钢筋位置摆放一定要准确,注意上、下保护层的厚度,振捣时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设专人检查隐蔽验收。
5.1.5拉杆、传力杆的安放
1拉杆按设计加工,加工模板时按设计在模板上打孔,混凝土浇筑时,安 排专人进行拉杆安放,并在混凝土作面前随时检查纠正,确保安装准确。2 传力杆采用传力杆埋设机将传力杆埋设进振捣后的混凝土中。这样可以保 证传力杆安放水平, 深度、位置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安放好后用插入式 振动棒重新振实。
5.1.6行夯、揉浆、刮平振捣完毕后用平板拖平一次, 然后再用木行夯来回行走两遍、进行整平振 实,最后用人工拉特制钢滚筒提浆、揉面,同时检查模板的位置与高程。2 混合料表面经木行夯、钢滚筒平整揉浆后,用不小于 3m 直尺测试表面平整度,将高出部分磨平,低洼部分补全,多余砂浆刮除。
5.1.7复测
因机械振动力较大,模板有可能错位、下沉,应进行复核校正,以保证混凝 土高程和缝的直线性。在整平前后,第一轮用水准仪复测高程,第二、三轮用拉 线复模板,要特别注意对角拉线,复查角点高程,若发现模板高程震动在 2mm 以上时,应及时校正。
5.1.8收浆压面
为了使混凝土表面密实,提高耐磨性,防止产生龟裂、气泡、翻砂、露面空 洞等现象,在整平机提浆后,全面进行两次木抹两次铁抹的收浆压面工艺。5.1.9抹面、拉毛
1抹面:混凝土表面抹面的遍数宜不小于三遍,将小石、砂压入板面,消 除砂眼及板面残留的各种不平整的痕迹。做面时严禁在混凝土表面上洒水或洒干 水泥。
2拉毛:做面工序完成后,按设计平均纹理深度的要求,适时将混凝土表 面拉毛。3 拉毛纹理应垂直于道面的中线或纵向施工缝, 拉毛方法是用 1根铝合金尺 做靠尺, 用毛刷沿垂直于纵缝方向, 紧贴靠尺均匀地用力拉动毛刷, 中途不得停 止,以保证纹理顺直。拉毛用力要均匀,掌握好水泥混凝土的干湿程度,避免出现泛砂现象。5 拉毛的毛刷应经常清洗, 防止结硬, 拉毛时要两个人同时进行。拉毛时应 备一水槽,毛刷不用时即洗干净浸泡于水槽中。拉毛的纹理深度应不小于设计和技术规范要求。5.1.10切缝
--切缝的时间根据施工时的气温和混凝土的强度通过试验确定。切缝过早会 导致边缘损伤、石子松动,切缝过晚会导致混凝土板发生不规则的收缩裂缝。--混凝土的纵、横向缝采用切缝机切割,切缝深度和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切割纵、横缝时,精确确定缝位,纵缝应按已形成的施工缝切割,避免形 成双缝;切割横缝时应注意相邻板缝位置的连接,不得错缝,保持直线。--切缝后应立即将浆液冲洗干净, 并应用填塞物将缝槽填满, 防止砂石或其 它杂物落入缝内。
5.1.11接缝施工
所有接缝(道面胀缝板除外均采用机械切割,填缝料均采用聚氨脂,垫条 采用直径不小于设计接缝宽度 1.25倍的泡沫塑料条。传力杆周边及混凝土道面 企口缝以及横向施工缝的沥青涂刷层厚度不小于 1毫米。道面及现浇混凝土道肩 胀缝板采用低发泡胀缝板。
--切缝完成、混凝土养护期结束及道面干燥后尽快进行灌缝。道面开放交通 前必须完成所有灌缝工作。气温低于 5℃时不宜进行灌缝工作。
--灌缝前将缝内的填塞物、砂、石、泥土、浮浆、养护化合物及其它杂物清 理干净,清扫完成后用压缩空气机将缝吹净。
--灌缝时缝槽必须处于清洁、干燥状态。填缝料采用填缝机压力灌注, 以保 证填缝料灌注饱满、密实并与缝壁粘结牢固。
--灌缝深度应达到设计图纸要求的尺寸。
--填缝料的顶面,不得高出道面表面,低于道面表面不超过 3mm。--灌缝时按设计要求深度一次成型,不得分次填灌。--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洒溢在板面上的填缝材料。5.1.12拆模、养护 1 拆模
拆模时不得损坏混凝土面层的边角、企口。混凝土面层成型后最早拆模时间 应符合规范规定。拆模后, 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均匀涂刷沥青予以养护, 不得露白。2 养护
--混凝土道面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高温时设防晒棚。
--养护采用养护液养护,待混凝土收浆后及时覆盖土工布并保持潮湿状态。--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但不得少于 14d。
--混凝土在养护期间,禁止车辆在其上通行。5.1.13水泥混凝土道面面层保护 道面面层完工后、验收交工前, 指定专门的看守人员, 设立各种警示标志, 保护混凝土道面面层及其附属设施完整性。混凝土道面面层宜达到设计强度并填缝完成后正式开放使用。5.2施工操作要点: 5.2.1钢筋工程 5.2.1.1钢筋网加工
A 加工前,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所有钢筋原材料按批次进行检验,合格后, 方可使用。
B 按设计要求的钢筋网的设置位置、尺寸、层数及相应位置的钢筋直径、间 距等进行钢筋网加工。
C 焊接前,先进行试焊,并对焊件按要求进行试验,满足要求后进行大规模 施工。全部焊件按批次进行抽检。
D 双层钢筋网补强采用焊接钢筋网,平缝加筋采用焊接钢筋骨架。E 道面内部胀缝两侧道面板采用平缝加筋补强。
F 如双层钢筋网补强与灯坑等孔口道面补强位于同一块道面板时, 孔口道面 补强照做,将双层或单层钢筋网在孔口补强钢筋处开口断开。
G 钢筋搭接采用焊接,双面焊缝长度不小于 5d ,单面焊缝长度不小于 10d。5.2.1.2钢筋网安装
A 上下两层钢筋网分两次安放,首层安放时,采用预制块铺垫。
B 等首层混凝土浇筑、振捣、找平完成,至二层钢筋网设计标高时,进行上 层钢筋网安放。
5.2.2钢筋混凝土道面铺筑
(1采用插入振捣,振捣棒组不应碰撞和扰动钢筋。插入振捣时不得拖行振 捣棒组, 应依次逐条分别振捣。首层浇筑至上层钢筋网设计标高, 安放上层钢筋 网后,进行二层混凝土铺筑。
(2钢筋混凝土路面的振捣密实持续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路面的规定时间延 长 5~10s。在一块钢筋网连续面板内,不得中断摊铺,每块板内不应留施工缝, 必须摊铺到达横缝位置或钢筋网片的端部,方可停止。
(3接缝
设接缝的钢筋混凝土路面在摊铺面板时,每张钢筋网片边缘 100mm 须作标 记,以便准确对位切纵、横缩缝。纵、横向接缝部位的传力杆、拉杆、钢筋网表 面应涂防锈涂层或包裹防锈塑料套管。
6.材料与设备
6.1施工前进行混凝土配合比及原材料试验,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的水灰比、坍落度要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7.质量控制 7.1质量控制原则
为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工程承包合同及施工图纸所规定的全部任务,必须依 据国家、省、市的施工规范、规程、规定以及工程项目施工图特有的要求,进行 全过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7.2质量控制措施 工程质量检查以班组自检和专职检查相结合。施工班组在下班前要对当 天的施工作业成果进行质量自检,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予以纠正。各工序工作完成后,由分管工序的技术人员,质检员组织工(班 长按有 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查, 不合格的坚决返工, 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开始下道工 序施工, 班组在进行工序交接时必须有明确的质量合格交接意见, 严格执行 “三 工序”制度,即检查上工序,做好本工序,服务下工序。每道工序完成并自检合格后,通知驻地监理验收,并做好相关验收记录 和工程检查签证资料整理工作。加强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并完善施工记录。7.3道面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道面除少量收尾工程等特殊情况外,不宜采用低温施工。
2高温施工时尽量缩短混凝土混合料运输、铺筑、振捣、做面等各道工序 的间隔时间。作业完毕应及时覆盖,洒水养护。气温过高时,宜避开中午施工, 尽量安排在早晨、傍晚或夜间施工。高温施工时摊铺的混凝土混合料的温度不得 超过 35ºC。
3混凝土道面应尽量避免在大风天(风速 4~6m/s以及干热风天中施工。风速大于 6m/s时必须停止施工。
4混凝土道面不得在雨天中施工。混凝土道面施工过程中如遇降雨,铺筑 作业应予停止。对已铺筑的混凝土混合料, 应及时盖上塑料布或防雨棚, 并防止 相邻板的雨水流入,冲走砂浆。
8.安全措施 8.1安全管理措施
1积极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领导干部要亲抓安全,牢固树立“安 全工作是影响中心工作 " 的工作,通过抓安全促进度、保质量。
2落实安全责任制,各个单位及部门的负责人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旗帜鲜明地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正确处理单位内部和地方之间发生的问题, 消除各种不利于安全的因素, 严格遵守施工装备的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规定。适时进行安全检查和整顿, 促进 安全工作落实。
8.2现场安全保证措施
1混凝土开工前广泛开展安全施工的宣传教育,自觉遵守安全施工纪律和 混凝土施工现场管理办法,做好安全防事故工作。
2建立安全施工责任制和工种作业安全措施,设立专职安全员进行督促检 查,特别是夜间施工加强检查。
3认真落实安全施工检查制度,项目部定期到工地查思想、查制度、查纪 律、查隐患,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各作业队定期落实三检制度(施工前检查场 地、设备、工机具;施工中相互检查;施工后交接班检查;管理人员要及时检 查工机具、设备的完好使用情况。
4搞好预防,对于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种作业,设置安全防护措施。
5加强机械、车辆管理,所有施工机械、车辆在项目经理部规定的路线、区域内活动。严禁非司机开车,避免车辆事故的发生。
6加强行政管理,做好“三防”工作(防触电、防火、防盗。
7工地修建的临时房、架设照明线路、库房,都必须符合防火、防电、防 爆炸的要求,配置足够的消防设施,安全避雷设备。
8对于施工现场及其周围的高压电线、变压器等醒目的安全标志,对开挖 地段又处于交通要道处, 派专人看守, 或有明显的标志, 防止过往行人或车辆不 注意发生事故。
9.环保措施
9.1原材料的控制: 1 水泥存储采用水泥罐,以防扬尘遗洒;2 砂石运输车辆应覆盖, 同时砂石填装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梆, 防止在运输 途中遗洒,造成材料浪费;3 混凝土施工用水尽量使用循环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消耗;4 混凝土拌制前应对原材料及配合比进行设计, 所使用外加剂应达到国家有 关环保要求。
9.2现场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输送泵应进行有效封闭,使噪声对外界排放 达标。
9.3混凝土振捣应选用低噪声振捣棒,从声源上降低噪声的产生。
9.4现场搅拌站的排污措施:在现场设置的搅拌站,考虑冲洗搅拌机产生污 水的排放, 在搅拌站设置的邻近适宜位置设置沉淀池, 从搅拌站至沉淀池, 设置 排水沟, 使冲洗搅拌机的污水可顺畅的排入沉淀池内。排水沟规格应满足设备的 污水排放要求,确保在排水过程中不会溢出。
9.5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随时观察搅拌房中粉尘浓度,当目测扬 尘超过 0.5m 时,应及时用喷雾器进行降尘。
10.效益分析
10.1经济效益:与常规提高填挖搭接处的混凝土板块强度,增厚薄弱环节的混 凝土板块相比, 加筋补强砼板块的 工效 提高 3-4倍, 节省 劳动力 , 并使配套的机 械设备利用 效率 显著提高, 人工 机械费 用节约 12.5%, 从而使综合 成本 降低 2-3%。较好地解决了天气炎热地区, 道面 大面积混凝土施 工容易出现假凝、拉毛困难 等 弊
病, 采用加强补筋后, 使混凝土 拉毛成型 的时间缩短, 可以有效地减少上述现 象的发生,混凝土表面 质量 亦因此得到改善。
10.2社会效益:缩短工期,质量改善,企业信誉明显提高,社会效益显著。水 泥混凝土道面一般需设计接缝, 按板块分隔施工, 道面板块为飞机起降、滑行的 首入持力层, 加筋补强混凝土能起功能性作用, 即满足飞机飞行对道面表面的要 求,加筋补强对荷载应力的影响,有效地增强了机场道面结构。
10.3环境效益:绿色环保,美观大方,干净整齐清洁,施工简便。11.应用实例
11.1实例 1:江西上饶三清山机场项目 4C 级标准飞行区场道建设工程 上饶三清山机场位于上饶市中区南面,机场的规模为 4C ,跑道长度为 2400m , 宽度为 45m , 水泥混凝土厚度 34cm。混凝土道面工程于 2015年 3月 28日开始施工, 2015年 9月 28日完工。跑道、联络道、站坪贯穿 8条冲沟和 8个鱼塘,设计图纸
在冲沟、鱼塘等软弱地基处增设双层钢筋网片 918 块,共计 20000 余㎡。钢筋网片按照设计图纸参数进行加工,严格按照道面板块钢筋网补强位置安 设,11.2 实例 2:太原航空运动学校尧城机场场道工程 尧城机场场区位于太原市南约 40 公里处的清徐县孟封镇尧城及南里旺村镇 内,距大运公路 2 公里。飞机主跑道:长 1800m,宽 45m;混凝土厚度:28cm。混凝土道面工程于 2014 年 6 月 10 日开工,2015 年 9 月 10 日完工 道面、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图 原材料选择和化验 施工配合比设计 模板制作 立模施工 安 设 钢 筋 网 片 混凝土拌合、运输 混凝土摊铺、排振 混凝土行夯整平混凝土表面揉浆 混凝土表面刮平混凝土抹面 拉毛 拆模 混凝土养护 切缝(假缝)道面扩缝、清缝、嵌缝施工 接缝处的扩缝与倒角施工 独立 仓混 凝土 施工 填仓 混凝 土施 工 道面 混凝 土工 程施 工 试 验 段 施 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