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网创业先锋事迹材料大全
创业先锋事迹材料
王强,男,54 岁,山东____(省、市、区、县)人,大专学历,民建____(省、市、区、县)委委员。张掖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现为甘肃西游自驾户外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成立于____年 7 月,主要是以提供旅游服务为主的企业,在原有企业张掖康辉国际旅行社、张掖碧水湾餐饮娱乐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填补了____(省、市、区、县)目前自驾旅游市场的空白,始终致力于张掖旅游市场的发展为己任,依托张掖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企业的品牌优势,积极宣传、拓展张掖旅游市场,为张掖旅游发展尽职尽力。
他始终牢记“政协委员既是荣誉,又是责任”,紧紧围绕甘州区旅游经济发展大局建言献策,立足本职岗位,争做创业先锋。积极履行政协委员的工作职责。利用市、区政协组织开展的各种调研、座谈、视察、评议等活动,反应社情民意,行使委员职责,做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
企业发展至今受到市委、市政府和行业的大力支持,____年、____年连续两年被____(省、市、区、县)人民政府授予“引客入张”先进旅行社;____年获得____(省、市、区、县)自驾旅游协会“副会长单位”;____年获得全市旅游服务行业“优秀组织奖”;20XX 年获得张掖“一日游先进组团社”等荣誉称号。
王强同志本人政治立场坚定,在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各项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作为一名市区政协委员和中国民主建国会____(省、市、区、县)委委员,始终以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为企业经营准则,以社会道德和诚实守信为处世范本。____年担任张掖商友会会长,____年在____(省、市、区、县)第四届工商联换届大会上当选为____(省、市、区、县)工商联副主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努力
工作,回馈社会,认真完成市、区旅游局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____(省、市、区、县)旅游发展建设不断建言献策。在工作中,该同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于开拓、锐意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果。西游户外自驾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以线上旅游服务为主,同时提供线下旅游接待服务,实体操作,他创办了____(省、市、区、县)自驾旅游协会,主要业务是为各地自驾旅游爱好者提供自驾车辆及相关设备的租赁、自驾游信息的咨询、自驾游线路的设计和建议、自驾游出游安全保障等。
将与____(省、市、区、县)各大景区以及周边地区的景区精诚合作,形成旅游无间断、无缝隙的络系统,与全国范围内各大自驾旅游协会加强沟通,共同致力于全国自驾旅游事业的发展。
立足企业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多次组织献爱心活动,20XX 年 6 月 1 日组织张掖商友会赴____(省、市、区、县)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儿童;____年全国助残日 5 月 18 日张掖康辉国际旅行社组织____(省、市、区、县)残联、妇联、福利院 300 多名残疾人、两癌妇女、残疾儿童免费游览马蹄寺风景名胜区;____年 10 月 23 日组织张掖驻军某部一千多名官兵免费游览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拥军爱民共筑长城;____年 1 月 23 日张掖商友会赴____(省、市、区、县)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儿童;____年参加____(省、市、区、县)工商联、甘州区工商联精准扶贫工作。自____年以来在公益慈善活动中捐款捐物总计 56 万元。
王强同志合格的政治表现和优良的生活作风,不仅体现在企业创新发展道路上还贯穿平时的生活点滴中,以自己身体力行的经验和成果奉献企业和社会,不断激励着行业的新起之秀快速成长,共同致力于____(省、市、区、县)旅游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
第二篇:朱丁茂县创业先锋事迹
朱丁茂县创业先锋事迹
自1986年,不“安份”的朱丁茂开始在家乡经营烟花鞭炮行业,有道是十年磨一剑,十年的艰辛打拼、十年的财智积累,终于在1996年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万载汇丰进出口有限公司”。公司起步时,朱丁茂既做管理者,又做业务员,靠一已之力两年期间内就把公司做得象模象样。1998年至2000年期间,“雄心勃勃”的他又先后创立了“万载绍江花炮厂”、“万载东风出口烟花鞭炮厂”、“江西宜春丰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等八个企业。如今,他的工厂遍布万载各地,他开发的楼盘一座座拔地而起。
事业是他人生不懈的追求
伟大的事业后面必定有一位强有力的指挥者。十余年来事业的蒸蒸日上让人羡慕,十余年来朱丁茂的执着、诚信与远见卓识更让人钦佩。2002年万载烟花鞭炮高危行业频繁地出现安全事故,万载县烟花鞭炮的产业都受到牵累,唯其企业因管理规范科学,多次作为省市领导视察、调研之地。并于2002年接待原省委书记孟建柱的视察,因其企业科学、严谨的经营态度和经营理念,使得孟书记对万载花炮产业“立即退出”的坚强态度缓和为“慢慢退出”,为整个万载花炮产业争得了延缓重起的机会。
高瞻远瞩,永攀高峰
2006年,为增加万载新的经济增长点,满足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效益。朱董应万载县政府的邀请,发展万载汽运产业。投资4个亿全力打造汽运产业平台------万载汽车服务广场。按赣西一流市场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不仅在建设规模、规划设计和建设档次上是赣西一流的,更是在经营管理、服务质量、经济效益上是赣西一流的,把万载汽车服务广场打造成一个信息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专业化的汽车服务广场,集货运信息处理平台、货运服务、停车、汽车美容、维修、仓储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中心。预计月运输能力为30000吨左右;在三至五年内,新增货运公司50家,其它汽车服务相关经营个体数量150家,即市场内总经营户大于200家,以每家10个从
业人员计,仅货运信息公司和货运机动车辆可创造就业机会15000个,其它汽车服务相关业务可创造3000个从业机会,市场共可创造就业机会18000个。每年万载汽车服务广场企业及经营者预计可向政府新增税、费6060.6万元。
建一方企业、造一方幸福
十余年来,每年为国家创外汇400多万美元,安排当地工人就业1600多人,创造税收1500多万元。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朱丁茂乐于善举,热心公益事业,捐款66万元创建造万载汇丰希望小学,为社区建设、灾区重建及家乡修路桥捐款项36万多元,07年为万载首家室外休闲公园------凤凰山公园捐款498万元,累计捐款达590多万元。
奉献是他一生的宗旨
有付出就有回报,十余年的奋斗与奉献,获誉无数。先后获得:“十佳青年”、“先进个人、单位”等20多次项荣誉,并当选为宜春市袁州区人大代表。
万载汇丰进出口有限公司
2008年9月9日
第三篇:创业先锋吴清成事迹
情系桑梓创办企业,“仙桃香”米香遍广水
——记广水市方店粮食加工厂经理吴清成吴清成,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2月出生,高中文化,现任广水市方店粮食加工厂经理。
吴清成同志于2003年8月创办广水市方店粮食加工厂,8年来,他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把一个初期只有2名员工、5间厂房,100多万元销售收入的“小舢板”,打造成日产量150吨,仓容量600万斤,年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年均利润200多万元,解决就业20余人,年纳税6万元的的“航母”,广水粮食加工行业的领头羊。8年来企业规模从小到大,实力由弱到强,由量的递增到质的飞跃,使企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经济规模跻身全镇前列,综合效益位居全市同行前列。公司的每次飞跃,都凝聚着吴清成同志的心血和汗水,他个人也连年被镇委、镇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十大创业明星”等光荣称号。他的主要事迹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情系桑梓,回乡创业,他是不忘本的创业人
1981年,吴清成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之后就在原湖北省沙市做塑料批发生意。7年的批发生意,使吴清成增长了智慧,积累了在资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在外能人”。然而,在外7年,他始终关心家乡的发展与建设,始终牢记自己的根在杨寨。在外多年的艰苦打拼,吴清成积蓄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出生在农村、从小就饱受贫穷落后之苦的他一心想为改变家乡面貌做一番事业。“情系桑梓,富了不能忘家乡”,吴清成看到报效家乡的条件已经成熟,回乡创业的理念开始形成。
“搞什么,怎么搞”成了首先碰到的一大难题。根据杨寨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搞农业项目有其独特的优势,偌大的杨寨,竟然没有一个初具规模的精米加工厂,这给老百姓的大米加工、购买带来诸多不便。为了家乡的事业,他下定了决心,坚定了信念,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决定从事大米的加工、生产。
二、不畏艰难、开拓创新,他是智慧进取的领军人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要从一个门外汉成为粮食加工的行家谈何容易?吴清成不甘示弱,“没有技术,靠学;没有市场,靠闯;没有条件,靠创造。”自信的他认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凭借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凭一身的实干精神,没有自己办不成的事。
(1)刻苦钻研,练就粮食加工真经
为了学习粮食的加工技术,他一钻进图书馆就是半天,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大半夜。通过翻阅这方面的书籍资料,浏览这方面的网页,从中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了获取实践经验,他挤出了大量时间,到距70多公里外的孝感粮食生产加工基地实地学习求教。
(2)多方调研,掌控市场行情
为了掌握粮食加工、销售的市场行情,吴清成除了了解杨寨本地的粮食生产、加工情况,还多次跑到周边的太平乡、李店乡、武胜关镇等多个乡镇调研。自己省吃俭用,却不惜重金请教专家学者和极具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帮助论证,指点迷津。他的诚心感动了专家、老板,镇农业服务中心、镇经贸办,他们亲自来讨论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提出了生产经营发展的建议方案,坚定了他搞好这个项目的信心和决心。
(3)积极谋划,争得信贷资金
吴清成回乡创业得到了杨寨政府的大力支持,他的诚信经营也在当地颇受好评。为扩大生产,形成规模效益,先后取得信贷资金500万元,用于购买机器,扩建厂房。目前,已拥有先进的米机、变压器等设备,拥有厂房50间,可容纳粮食600万斤。
(4)强抓管理,促使企业稳中求进
干旱、洪涝、金融危机„„使得农民减产、减收,也给企业带来重创。吴清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他深知,眼下,决不能让企业停产,决不能将工人解雇。他节衣缩食,加强管理,把在部队练就的雷厉风行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用在企业的管理上,打好成本管理战,打好市场竞争价格战,使得企业没停一天产,产量没有减,工资照样发,费税不拖欠。
三、热爱员工、投身公益,他是家乡人民的至亲人
企业现有员工20余人,其中残疾人两人。吴清成对待员工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因为他的关怀,两名残疾员工工作也格外卖力,每月都拿到最高等级工资。他不仅是员工工作时的领导,也是员工生活中的朋友。他热心帮助员工吴某筹建房子,使其顺利解决个人问题。他积极关心来自恩施的单身汉项某,经常请他到家里来吃饭。因为大家的齐心协力,诚心相待,使企业成为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吴清成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广水特大洪涝灾害,他先后捐款5万多元,并且每年都拿出数万元资金资助贫困学子和家乡社会事业建设。他也先后被镇委、镇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十大创业明星”等光荣称号。
如今,吴清成身上笼罩着众多光环,但他并没有满足,他常说,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人为本,抓住“富民强县、跨越发展”的机遇,不断做大自己的蛋糕,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也坚信,广水市方店粮食加工厂生产的“仙桃香”,会变成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全镇乃至全市闪闪发光!
第四篇:疫情先锋事迹
疫情先锋事迹4篇
疫情先锋事迹(一)
20**年*月*日,一位在疫情来袭时挺身而出的白衣战士走了,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9岁。这位在医生家庭长大的年轻人,用生命践行了救死扶伤的医者誓言。
走进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消化内科的办公室,夏思思的办公桌上,红色的听诊器还放在那里,照片中,她站在樱花树下,头戴着花环,笑意盈盈。*月*日,刚刚下夜班的夏思思在回家路上忽然接到了医院的电话,原来她值班时接诊的一位76岁的病人病情加重,初步检查结果显示疑似新冠肺炎,听到消息,夏思思立即返回医院。
接下来的几天,夏思思就住在医院里,不断为这位患病老人联系协调会诊、帮助转到传染科、转至定点医院。在同事们的眼中,夏思思就是这样一个总是处处为病人着想的医生。
然而5天后的*月*日,又忙完了一个夜班回到家的夏思思出现了感染的迹象。高烧39度多,CT出现磨玻璃影,于是入院接受隔离治疗。她在微信里告诉奋战在一线的同事们自己会尽快归队。她还对母亲说,正月十五元宵节自己就可以出院了。夏思思的病情曾一度好转,给了所有人希望,但是十多天后,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月*日凌晨,夏思思病情突然恶化,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9个月零20天。
夏思思的父母都是医生,小时候她就常常陪着父母在医院加班,耳濡目染,让她很早就励志成为一名医生。医学院毕业,勤奋好学的她很快成为科室骨干,“有事叫我,我来。”这是她工作中的口头禅。每次下乡义诊,她总是积极报名。在夏思思所在科室主任邱海华印象里,她悉心照顾病人,对病人像对待亲人一样。
邱海华说,夏思思*月中旬接诊的那位新冠肺炎病人后来转到定点医院,经过悉心治疗,现在已经痊愈。
夏思思走了,墙上还挂着病人送给她的锦旗。锦旗下面,是同事们为她折的爱心和千纸鹤。其中一只千纸鹤的翅膀上写着:我们将用生命接力,战胜疫情。
疫情先锋事迹(二)
武汉市肺科医院放射科医生秦立新——
“当好火线上的‘侦察兵’”
*月*日下午3点,一场特殊的入党宣誓在武汉市肺科医院举行,放射科主任秦立新和另外5名同事一起火线入党。
自*月*日医院成为定点医院后,50岁的秦立新就投入到了抗疫一线。他带着同事扎根铅门之后,全天24小时在岗,每天工作***个小时以上,默默为新冠肺炎患者拍CT片、进行影像学诊断。
“放射科是诊断患者的第一道关卡,也是抗疫战中的‘侦察兵’,不能有一点疏忽、一点差错。”秦立新说,他对每一张片子都会认真再认真。
秦立新每天至少要诊断***名患者,查看100多张片子,两万多个镜头。因为长期用眼过度,他不得不用上放大镜来阅片。作为医院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秦立新除了承担大量阅片任务外,下班后还要与其他专家商讨患者病情,制定诊疗方案,经常会忙到深夜。
*月*日,秦立新加入火神山医院筹备建设放射科,曾连续8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他左膝有积液,不能多走路,但在火神山奋战的三天三夜里,每天步数都有两三万。由于工地阴冷,他的膝盖一度严重肿胀无法弯曲。施工现场离厕所较远,他为了少去厕所,水都不敢多喝一口。
“‘火线入党’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我将更加努力地投入战斗,当好火线上的‘侦察兵’,早日战胜疫情!”秦立新说。
疫情先锋事迹(三)
雷子乔是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技师长,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为让病人得到及时救治,雷子乔提出“每天的CT,要一个不落全部完成”。为了保证同事安全,他反复叮嘱技师们“要做好防护,一个不倒”。
作为技师长,他把自己的排班放到了放射科急诊和发热门诊的CT室。这两个地点,几乎要面对全院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是工作量超负荷、风险系数最高的区域,“我是党员,还是支部书记,就应该冲上去,这没什么好说的。”
正月十四下午,雷子乔在武展江汉方舱医院调试设备。“那里原来只是个展览场所,地下一两层也是商铺。需要安装的移动车载CT设备,既要考虑方便病人,又要考虑载重、供电等因素,选址要与其他好几个部门商量协调。”
设备早一分钟投入使用,患者就能早一点得到救治。忙前忙后的雷子乔,一刻不曾停歇。
在狭小憋闷的CT室里,雷子乔常常一待就是***个小时。累了,就在门边靠靠;饿了,简单将就吃两口。前后整整3天,雷子乔带领的团队终于完成了移动CT安装。当看到第一幅图像出现时,雷子乔长出了一口气。“方舱医院接诊的是轻症患者。时间不等人!我们快一点,病人就能早点出院。”
除了院本部、武展江汉方舱医院,雷子乔还带队在西院区、肿瘤中心2号楼以及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帮助安装调试CT设备。“放射科所有技师将近***人,目前分别在这5个地方接诊。”雷子乔说。5个地点的CT设备管理协调联络工作也由他负责,从*月初忙到现在,一天都没有休息。
雷子乔的妻子,是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医生,目前也在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虽是一个单位的,但其实各忙各的,上班碰不着人,下班隔离居住,已经10来天没见面了。”
截至目前,由于他对防护工作的重视,放射科一线工作技师没有人被感染。
疫情先锋事迹(四)
甘肃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张燕琴(藏族)——
“能为抗疫出点力,是我的荣幸”
“今天,是来武汉的第二十六天。工作、生活都完全进入了正轨,大部分患者的情况也一天天好转。”*月*日,张燕琴在日记中写道,“相信胜利不会遥远。”
张燕琴今年37岁,在甘肃省中医院工作了18年,现任康复医学科护士长。春节期间,她在医院值班。接到增援武汉的通知后,来不及与家人商量,就写了请战书。“我是党员,而且有在重症医学科工作的经历,让我上!”
她是藏族,老家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我父亲是骨外科医生,从小耳濡目染,选择了这一行。这次来武汉支援,能为抗疫出点力,是我的荣幸!”
*月*日,丈夫王晨给她写来一封家书:“我和儿子整天盯着电视,看武汉的抗疫新闻。当看到你穿戴着厚重的防护装备时,我们能感受到你的坚韧与强大!期盼你早日平安凯旋!”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张燕琴和同事分成两个组,照顾重症病人。除了常规的输液、喂药等护理工作,她们还要担负起打扫卫生、为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服务等工作。“他们说的武汉话,我听不懂,后来大家就说谢谢、竖大拇指。”张燕琴说。
“来了这么多天,还没有正经休息过。”张燕琴告诉记者,前几天她和同事去楼下散步,发现院子里的梅花开了,“春天已经来了,这座英雄的城市也快好了!”
疫情先锋事迹(五)
宁波北仑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焦萍——
“要让他们从我们的眼神中看到希望”
看到单位征集人员支援武汉的通知后,当时还是入党积极分子的焦萍毫不犹豫报了名。“我在宁波北仑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十余年,重症临床经验丰富,觉得自己是非常适合的人选”,焦萍说,“这也是尽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名护士的职责。”
*月*日,焦萍作为浙江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增援队员到达武汉。经过两天防护培训后,*月*日正式上岗。
第一天从危重症病房下班后,脱去防护用品,焦萍脸上是口罩帽子留下来的深深的痕迹,手已经被汗水泡得发白。
虽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充分的心理准备,焦萍还是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6小时一个班,不吃不喝不排,长时间穿着厚重的三级防护服,非常闷热,”焦萍说,“到最后两个小时,又饿又渴,感觉都要虚脱了。”但碰到剧烈咳嗽或者需要心肺复苏的病人,即使再危险,焦萍依然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近距离照顾。
护理之余,焦萍很喜欢跟患者聊天,给他们鼓劲。每当患者问焦萍“我还能好起来吗?”“我能活下去吗?”她总是直视患者,用坚定的语气回答:“可以的,一定可以的,会好起来的!”“患者看不见我们的脸,但要让他们从我们的眼神中看到希望。”焦萍说。
*月*日,焦萍向宁波市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当晚,焦萍等9人在武汉抗疫一线完成入党宣誓,光荣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这是一份光荣,更是责任和担当,”焦萍说,“我走进ICU,就只想着尽力去做,尽力去做好。”
第五篇:青年先锋事迹
心怀梦想 砥砺前行
——##同志先进事迹
女,32岁,共产党员。2007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现任主治医师。她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一名患者信赖的医生,一名尽可能为患者解除痛苦的医生。六年来她始终奋斗在临床医疗工作的第一线,不畏辛苦,尽职尽责,成为患者最信赖的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她苦练医学本领,钻研科学技术,带领建立了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睡眠呼吸障碍诊治等重要学科点。她立足于服务民航,锐意创新,开展飞行疲劳研究。自2009年连续4年共7次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航局科技项目等资助,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著10余篇;并受邀在2013年第61届国际航空航天学术年会上做专题报告。如此突出的成绩在我国民航医疗卫生系统首屈一指;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也名列前茅。2012年刘毅同志获得全国民航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同年被中华医学会聘任为《国际呼吸杂志》通讯编委。
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医生
2007年 同志在呼吸病学国家重点专科--首度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内科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习;从师于我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教授。正是在这所国内最高水平的呼吸专科学习的机会,为她的工作和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那时起,她的梦想就是做一名优秀的医生,做患者最信赖的医生,为患者解除痛苦。毕业以后,同志来到民航总医院呼吸内科。首先轮转的科室就是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这里都是危重患者,工作紧张而又劳累。可她总是神采奕奕,精神焕发,用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给患者带来很多安慰。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等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义无反顾,时刻不忘救死扶伤的使命,无微不至地守护那些生命垂危的病人,鼓励他们对未来要充满信心,顽强地战胜疾病。
追求梦想,勤学实干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仅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要在书籍中不断汲取知识和养料,要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砥砺品质。六年来刘毅同志阅读了《实用内科学》、《协和呼吸病学》、《戴维森内科学》、《西氏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临床思维》等多本书籍。工作之余,最常在图书馆看到她的身影。六年来对待每一位病人,她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2007年底,钱效森主任找她谈话,让她去学习睡眠呼吸疾病诊疗技术并逐步建立睡眠医学中心。睡眠呼吸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国内还没有系统的教育体系。对于她这样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医生,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 战。她通过阅读国外文献,向北京多家睡眠医学中心虚心学习,终于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熟练掌握了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诊治技术,成功地建立了规范化诊治的睡眠医学中心。2010年同志专程赴香港中文大学威尔逊亲王医院学习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治。记得有位25岁的体重290斤的小伙子来睡眠中心就诊,他常常发现自己突然不会呼吸了,因此非常苦恼。他曾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诊断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需要长期使用呼吸机治疗。刘毅大夫接诊该患者后,仍然认真地为该病人再次进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她出人意料地发现病人确实有呼吸暂停情况,但几乎每次出现呼吸暂停病人都能察觉;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睡眠呼吸暂停事件。经过阅读文献,组织呼吸病学及心理学专家会诊,该患者最终被诊断为心因性呼吸调节障碍。经过多次心理疏导治疗,该患者已经成功地摆脱了呼吸机。痊愈后,小伙子激动地流下眼泪,感谢刘毅大夫让他恢复了自由地生活。正是勤学和实干让她积累了更多经验,在解决临床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服务民航,锐意创新
承担着民航系统干部职工的医疗、保健、健康检查和航空疾病的研究工作。以 同志为骨干的睡眠中心从成立开始,就在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更好地服务民航,如何发展有民航特色的医疗服务。众所周知,飞行员是保证飞行安全的关键。随着国内外航运业务的迅猛发展,飞行疲劳问题日益突出,容易引起判断失误,甚至导致严重的飞行事故。及时判断飞行人员的能力状态,有效缓解飞行疲劳,对保证飞行安全,预防飞行事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此为入手点,以刘毅同志为研究骨干的课题组选用持续认知操作任务构建了飞行认知疲劳模型,从主观评定、EEG和ERPs等方面对飞行认知疲劳进行了研究,探讨飞行疲劳产生的生理心理机制,并着力开发飞行疲劳实时监控预警系统。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民航局科技项目资助,开创了我国民航医疗卫生系统临床医学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先河。这也是我国唯一一个能完成飞行认知功能评价的临床医学中心。凭借突出的成绩,同志获得2012年全国民航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3年刘毅同志受邀在第61届国际航空航天学术年会上做飞行疲劳研究专题报告;其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同志作为一名优秀青年医生,立足岗位,服务民航,勇挑重担,苦练技能,实干兴业,激情创新,是我们着力推荐的“最美青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