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里庭院情况简介
拾里庭院位于新都区新繁街道汪家村,地处新都区珠琏锦绣·锦水公园的核心区域,是新都区开展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的试点项目之一,共有农户29户84人,林盘16.72亩,其中宅基地11.59亩。项目推进过程中,新繁街道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遵循“共享经济、智慧服务”理念,通过在绿色田园、生态林盘的自然本底上实施整田、护林、理水、改院、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以及产业植入、绿道串联等系列举措,做好“资源转化、利益联结、业态提升”三篇文章,探索出一条依托川西林盘保护开发,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转化利用,打造“共享庭院+智享体验”空间,形成村民“住其中,享其果”的“住商一体”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新模式,最终以一个个“小散林盘”的有效活化汇聚成乡村建设大篇章,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基于“三权分置”原则,农民将部分房屋和土地进行股份量化,入股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与社会运营方合作招引商家共同开发,形成“农民+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运营方+商家”的合作模式,让农民变股东,目前,区域内共量化股权115份,全部为农民持有。通过土地流转和商业化运作,农民的收益由单一的“租金”变为“保底金+营业额的股本分红”,仅2021年第一季度,“拾里庭院”37户村民分红共计6.14万元,同时,农民也可通过就地就业获得工资收益,目前,共27名原住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收入大幅增加。
为治理乡村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乡村道路、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力度和林盘外部环境整治力度,实施“林盘+绿道”乡村生态空间再造行动,通过乡村绿道将零散林盘、院落有机串联,营造了良好的乡村环境面貌和宜居宜业氛围,形成“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乡村公园形态,进一步吸引生产要素向乡村流动,为乡村发展奠定基础。“拾里庭院”周边交通路网逐步完善,绿道、路灯等配套设施更加齐全,构成了城乡社区15分钟骑行生活圈,同时配套“香城乡巴”、202路公交,满足大众公共交通出行。
“拾里庭院”改造前,年轻人基本在外务工,居住人群以老人、小孩为主,院落房屋破损严重,杂草丛生,林盘落叶深达50cm。2018年,“拾里庭院”启动改造建设,严格确定了不大拆大建、不整体流转、不搬迁住户的“三不”建设路线,在与村民平等协商基础上,实施闲置资源自愿流转入股,较好地兼顾了村民生产生活需要和产业发展需求。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零散资源集中后,交由运营公司进行规划打造和产业招引,实现了产业入驻与村民生产生活有机融合,创新了商住一体、商住共融的运营方式,使得产业入驻的同时,林盘内原生态乡村文化和乡土生活元素得到有效保留,深受村民支持和顾客欢迎,项目一期共改造农房21户,占地面积1万余平。同时,项目将林盘、庭院作为最基础的建设个体,科学规划和打造功能不同、场景互补的消费单元,以多业态化的庭院式小经营,逐步汇集形成以乡村农业生产为基础的集观光旅游、农事体验和文创康养为一体的农业融合产业价值链,带动特色民宿、餐饮、娱乐、交通等产业蓬勃发展。目前,“拾里庭院”已建设形成消费场景21个,覆盖林盘7处,开发了庭院商务、绿色餐饮、陶艺制作、亲子乐园、共享农庄等主营业务18个。
新繁街道把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污水全面收集、管网封闭运行、节约投资成本、减少维护成本”原则,全面启动污水管网及农村居民点生活污染治理工程,不断完善管网布局,提高全域污水收集率、处理率,有力促进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助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拾里庭院”共建设污水处理站1座、新建和改建雨水及污水管网656米,同步配套建设了污水检查井、化粪池等设施,目前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新繁街道和汪家村成立两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组,印发《新繁镇农村垃圾分类考核方案》、《新繁镇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方案》,明确各项任务分工、工作目标和具体分工责任人。通过广告宣传、车辆宣传、人员入户宣传等方式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制度,广泛开展“文明户”评选,建立互学互比激励机制,实现农村环卫工作长效管理。同时加强院落生活垃圾清运,强化收集点位的规范管理,鼓励可回收物由村民直接售卖给再生资源回收站,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对厨余垃圾和可降解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再生循环利用。“拾里庭院”在做好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建设、宣传动员的基础上,通过农民收益与运营效率、商家营业额的链接机制,将三方捆绑成利益共同体,充分激发了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自发开展环境整治、自觉养成文明习惯,表示要以更优美环境、更淳朴乡风吸引更多消费者,创造更多效益,有效实现了农民持续增收与产业持续发展的互促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