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申论例文:走好“最后一厘米”——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制造强国[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20-12-07 23:4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支一扶申论例文:走好“最后一厘米”——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制造强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支一扶申论例文:走好“最后一厘米”——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制造强国》。

第一篇:三支一扶申论例文:走好“最后一厘米”——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制造强国

从《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意外走红”,到国人在海外排队抢购奶粉、马桶盖,再到“工匠精神”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如涓流入海,渐渐在各行业形成共鸣,在全社会汇成共识,促使着中国制造从低端到”高精尖“的转型。因此,只有弘扬工匠精神,才能释放时代光彩。

弘扬工匠精神,书写精彩人生。单纯的蛮干只会事倍功半,机械的重复必将毫无成绩。反之,要实现梦想,不仅需要一种坚定踏实的冲劲儿,更要有一股精益求精的韧劲儿。这样才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才能实现从“小工匠”到“大国工匠”的梦想,真正实现人生价值。而“工匠精神”不是宗师巨匠们的特有殊荣,每个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钻研的劳动者都是当代工匠精神的诠释者、传承者。因此,我们应该怀一颗匠心,弘扬“做专、做细、做精、做实”的“工匠”作风,不断追求完美与极致,在创新领域推陈出新。

弘扬工匠精神,促进企业发展。“庖丁解牛”、鲁班、卖油翁等历史悠久、脍炙人口的“工匠”式传奇如今却常常被“差不多”文化所取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单单取决于人财物的简单叠加,更需要培育一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企业精神。在资源日渐匮乏的时代,具备工匠精神,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供给侧成为改革“主攻”方向的今天,企业要想在世界潮流中激流勇进,就要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打造老字号品牌,建设龙头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到基业长青。

弘扬工匠精神,引领中国制造。“德国制造”从最初代表质量低劣的标签到成为象征精致、可靠的“金字招牌”;“日本制造”从二战废墟中后来居上,成就一批世界级企业和著名品牌;“美国制造”长年保持在全球工业创意、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最前沿。它们的成功,不可一概而论,但在这些国家,以敬业专注、求精求新为核心的“工匠精神”都获得极大尊重,成为它们工业进阶、产业升级征途上的关键支撑。然而,我们虽一度是世界工厂,但粗制滥造、档次低下的产品也不少。因此,只有以“工匠精神”才能让中国制造厚积薄发地向世界重新正名。

古语有云:”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锻造“工匠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当戒除“短平快”式的心浮气躁。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从拧紧一颗螺丝钉做起,让“工匠精神”成为理所当然,并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我国才能逐渐升级为制造强国。

第二篇: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制造强国演讲稿(定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班的××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工匠精神,打造世界强国》。什么是工匠精神?它的核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或者说一种情怀,是把一件工作、一项事情、一门手艺当作一种信仰,一丝不苟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别人无可替代。说到工匠精神,无外乎三点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以“工匠精神”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道理也便明了了。比如,同样从事一份工作,为什么有的人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却得心应手,风生水起,所不同的,也许就是对工作的认知和对待工作的态度。显然,对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来说,工作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自有诗和远方。古人有句话叫“技近乎道”:技艺层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乃是为了寻求与最高的“道”相亲,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古代名匠。同样,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乃至敬畏,就会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一种修行,不经意间便可能累计出极致的作品乃至非凡的成就。

从古至今,中国从不缺少工匠精神。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匠人之国!不谦虚地讲,中国匠人造就了一部匠品辉煌史。今天的中国,已经从一个制造大国逐渐成为一个制造强国,不仅能在高尖端科技实现领先,华为、联想、海尔、格力等中国企业也在其领域内位于世界前沿。这些成就的取得,同样是现代中国人专注走心、追求极致工匠精神的体现。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到了最近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对根植于我国劳动者中的“工匠精神”,给以忠实记录和颂扬。就有这样一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以工匠的名义,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作为未来的高级技工人才,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有工匠精神。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要用一种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积极的面对学习,将学习中的任务当做工艺品去雕琢。在生活当中,不要再大费力气去寻找什么捷径了,承担责任,把自己当下的做好,捷径可能就来了。所以请大家在学习生活中做到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弘扬工匠精神。同学们,希望你们怀着一颗工匠精神去学好专业知识,勇于开拓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会成为佼佼者。学校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对工匠精神的领悟。我校即将举办新一届的校园技能风采大赛,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华,怀着力求上进的精神,不断突破自我,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属于自己的工匠梦。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技能强国

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技能强国

人力资源和社??保障部组织编写的《工匠精神》读本以典型、感人的普通劳动者的故事为主线,以工匠之道、执著专注、精益求精、创新进取、工匠筑梦为主要内容,形象生动地系统诠释了工匠精神,笔者将通过学习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分析。

一、弘扬工匠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什么是工匠精神?笔者认为,工匠精神是人类社会的精华,就是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就是要坚持数十年如一日,一生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就是把一件工作、一项事情、一门手艺,一丝不苟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别人无可替代。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世界各国都是分外重视和崇尚工匠精神。无论是古巴比伦的青铜大刀,古埃及法老的金字塔,近代英国的工匠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美国商业大亨约翰洛克?菲勒、安德鲁?卡内基,还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当代中国的马云,实体经济巨头董明珠,都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他们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靠他们的人格魅力征服所有人,催生着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他们以至善至美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创造日新月异的产品,填补了人类不断需求的空白,世界各国发展特别是现代许多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一一得到了有力的证实。

二、弘扬工匠精神是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

在我国,工匠精神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和历史文化积淀,为世界的文明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例如被尊为中华民族师祖的黄帝,就是一位伟大的工匠,他发明了用泥土、石头建造房屋,发明了制作衣服,制造舟船、车辆等。在历史长河里,有鲁班、欧冶子、蔡伦、李春等等,无数的杰出工匠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创造性劳动,不但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推动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而且形成了我国独具一格“工匠精神”与特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忍不拔的工匠意志,1958年第一台红旗牌轿车出厂、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1970年两弹一星试验成功等事迹,无不包含着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渗透着一批批能工巧匠的孜孜追求、锲而不舍和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目前在全球工业化、信息化的浪潮中,中国的高铁走向世界、神州与天宫成功对接、蛟龙号深海探测不断创出纪录等,再次展现我们的工匠精神、工匠技艺的精髓。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讲话中,号召我们要重走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更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求真务实、严谨细致、执著专注、推陈出新的工匠精神。

三、弘扬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是传播工匠精神的重要场所,也是使青少年一代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主要手段。职业教育它起源于工匠生产,发展于工匠生产,与工匠的精神息息相关。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要向学生传授生产技能技巧,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学习,继承弘扬工匠精神,为生产一线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高深的技能,更要以矢志如

一、坚忍不拔工匠精神去培养教育学生、指导学生。实践证明,能够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都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培养。

四、弘扬工匠精神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动力

笔者是一名技校毕业生,1981年考入山东省淄博市劳动技工学校从事机械加工专业学习,自1984年毕业留校至今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已有三十多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教师几十年来如一日,学生就是笔者的“产品”,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待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工匠精神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将技术与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总之,工匠精神的普及和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社会和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重视起来,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要贯穿于教学中,做学生的榜样,时时刻刻铭记于心,为我们的职业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2018年江西三支一扶考试内容-申论热点——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2018年江西三支一扶考试内容-申论热点——打通农村金融

“最后一公里”

【导语】三支一扶考试中,申论热点会较普遍的存在于选择题的考点设置中,而对于考申论的省份,申论材料中一定会有申论热点内容。为了帮助三支一扶考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动态,丰富申论热点知识,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整理了国内外申论时事热点,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申论热点: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问题分析]

1、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既表现为融资、避险、理财等功能性服务不完善,也反映在供给量上与有效需求间存在巨大差距,其中资金供给不足问题又最受关注。

2、农村金融体系功能不完善,层次不清晰。首先,农村金融体系功能不健全。其次,农村金融产品与工具匮乏。再次,农村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最后,政府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有待调整和理顺,扶持农村金融的切入点和方式有待改进,在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特别是改善市场基础设施、信用环境、行政环境以及完善政策性风险补偿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

3、配套政策制度不完备,对农村金融支撑力度不足。首先,在财政与税收政策方面,虽然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农村金融服务方面的优惠政策,但在财政贴息、呆坏账核销、提供低成本资金来源、创设专业担保等方面的政策仍不明确,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其次,货币政策方面,对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在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比率、信贷规模、利率等方面没有给予应有的特殊安排。

[综合分析] 原因:

1、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阻碍了农村金融结构的建立健全。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具有一种明显的路径依赖性,其对制度变迁有极强的制约作用。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既得利益者,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为了维持垄断权利与垄断租金,对外来竞争者持排斥态度。

2、国家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不够。农业是弱势行业,世界各国政府对农业都采取支持政策,对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农村金融也有较多的优惠政策。我国不仅是个农业大国,还是一个农业相对落后的国家,国家对农村金融虽有更多的扶植政策,但是,在这方面却没有做到位,优惠政策没有给予,或不能落到实处,使农村金融机构不能健康快速发展。

影响:

1、使得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在传统体制下,国家是通过强制性手段转移农业剩余来达到以农补工的目的,致使我国大量的农业资金以“剪刀差”等形式流向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和随之进行的城市改革对传统体制有所突破,市场机制开始逐渐配置农业资源,工农产品比价也趋向合理,但是,总体上的城市偏向政策并未改变,特别是由政府主导的金融体系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城市和工业导向。

2、农村金融的制度环境缺失,使得农业部门融资困难重重。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欠佳,很多制度缺失或不完善,使得农村地区融资困难重重。首先,农村信用制度的缺失影响到农村金融扶持的力度。其次,法制环境缺陷。第三,农村贷款担保制度的缺失。为防范贷款风险,金融部门一般要求贷款者提供抵押,农户和农民企业缺少有效的抵押资产,又没有有效的担保机构给予提供服务,贷款担保难以落实,农户和农民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非常严重。

对策:

1、改革现有的农村正规金融体系是进行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和结构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明晰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定位;扩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深化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改进农村邮政储蓄资金的运行机制。

2、加强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管理,规范民间金融活动。要坚决禁止和取缔非法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法金融活动,逐渐使地下金融浮出水面,允许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合法化;合理的引导非正规金融组织参股农村信用社等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规范农村民间金融活动。

3、加强立法,规范农村金融健康发展。加强保护农业方面的立法;制定有关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法案,完善政策性金融功能;制定有关农村合作金融的法案,规范农村组织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在农村设置分支机构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和规范各商业银行设在县级以下的农村经营网点的金融服务功能,取消单纯吸收存款的网点,对其资金投向和投量给予一定比例的限制,以确保资金不能大规模流出农村;建立农村金融存款保险制度。

4、强化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能,促进农村金融的稳定发展。强化监管机构对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督促农村金融组织加强内控制度和安全稳健的经营标准的建设,完善法人管理结构,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亏损状况、内控机制的监督检查,严格管理高级管理人员和重要业务人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名言佳句]

1、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习近平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2、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时强调

3、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强调

4、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指出

5、中国现阶段不是要不要农业的问题,而是在新形势下怎样迎难克艰、继续抓好的问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农业现代化不能拖后腿。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战略清醒。——2015年3月9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6、推进农业现代化,要突出抓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三个重点。——2015年3月9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7、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习近平在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8、价格一头连着老百姓,要做好农业的精准补贴工作,把去库存、补短板有机结合起来。东北地区有条件发展规模化经营,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方向,有助于农业现代化路子走得稳、步子迈得开。——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

9、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方针,坚持和完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强调

11、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新世纪以来,农民收入连续9年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全面建成小康仍极为艰巨。要大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不要平均数掩盖了大多数,要看大多数农民收入水平是否得到提高。——2013年11月28日,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指出

12、增加农民收入,要构建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在政策上,要考虑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实现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不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强调

[申论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但在农村,服务网点少、贷款门槛高、支付汇兑不便等问题比较突出,金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仍不畅通。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大力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站,着力解决金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明确建设理念。在农村金融服务站建设中,应按照民生金融、普惠金融、草根金融理念,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宗旨,坚持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把政府惠民、便民工程与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发挥各类金融机构比较优势,寻找农村实际金融需求与银行经营行为的结合点,探索服务“三农”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优化建设路径。在实践中,坚持政府引导、银行主导的可行路径。政府根据人口分布及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做好农村金融服务站布局规划。同时,制定完善银行金融机构参与的激励机制,如将农村各种补助款项、村集体征地拆迁款项发放等业务交由在当地设立农村金融服务站的金融机构代理,引导企业、村民、村集体到当地农村金融服务站办理存款业务。银行金融机构自主建设,自主运营,自主管理;同时,紧密结合当地金融服务需求特点,创新服务内容和金融产品。

拓展服务功能。农村金融服务站有效整合村镇银行、自助银行、社区银行的功能,不仅能填补一些银行金融机构撤离镇村留下的服务“真空”,而且把金融服务延伸到农民家门口,农民可以方便地享受存取款、汇兑结算、投资理财、贷款等各项服务,解决金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村级组织帮助落实农村金融服务站建设点,主动维护经营场所安全,并充分发挥人缘和地缘优势,协助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和评定,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信用环境。

实现多方共赢。农村金融服务站充分利用现代远程通信技术、自动化设备、智能化解决方案等,仅需一个工作人员就可以实现传统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的全部服务功能,降低了建设运营成本,为银行金融机构实现商业可持续提供了有力支撑,提高了银行金融机构的积极性。金融服务站通过信用村建设,对农户进行信用评级,推广“农户+征信+信贷”

模式,通过“村民贷”等低成本服务产品,向符合条件的村民提供无抵押贷款,可以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门槛高的难题,使“三农”贷款渠道更加畅通。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助力格外重要。解决金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既需要明确建设理念,又需要优化建设路径、拓展服务功能,更需要实现多方共赢。在此基础上,才能将农村地区变成金融投资的“蔚蓝之海”。热点案例:

1、地方农村金融体系再造经验借鉴 ——以广西田东县为例。几年来,田东县农村金融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主要经济金融指标大幅提升,涉农贷款持续、稳定、大额地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全县农业总产值由2008年的21.08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9.79亿元,年均增幅11.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3363元增长到2014年的8357元,年均增幅16.5%,位居广西前列。城乡收入比从2009年最高时的4.22:1降为3.15:1,实现连续5年下降,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海南省小额贷款助农惠农效果显著。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近9年来,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敢于探索,不断创新,服务“三农”,在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鲜活案例。特别是小额贷款的“海南格莱珉”模式,在机制、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在服务“三农”中创造的多项“第一”,取得的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数据显示,1998年-2008年,即海南省农信社开展小额贷款创新前的10年间,海南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仅为8.43%,低于全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和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2009年-2014年,即海南省农信社实施小额贷款创新后的5年,海南农民收入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增速达到15.88%,超过了海南城镇居民和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

3、农村淘宝开拓农村发展新天地。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地处河北省中南部,是为我国羊绒制品的主要产出地,有着”中国羊绒之都”的美誉。随着2014年电商战役拉开,曾经靠最原始的羊绒加工、买卖为生的农户纷纷”触网”,清河摇身一变,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羊绒制品网销基地。在2014年的”淘宝村”评选中,全国211个名额,该县就占了7个。今年4月份,河北首个县级淘宝服务中心也落地于此。它的基本功能是网络代购(工业品下行)、代销农贷(农产品上行)。不要小看这样的网点儿,在这里农民可以

象都市白领一样“淘宝”。另一方面,农产品有了从田间地头直达城市居民家中的渠道,中间环节被大幅压缩,浪费少、风险低、费用省。城里人吃得、用得放心,农村人卖得舒心。小小淘宝服务站,让农民体会到“世界是平的”。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有了新的标签——淘宝县。

第五篇:2016内蒙古三支一扶考试申论热点:强化农民工培养 助推“大国工匠”成长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6内蒙古三支一扶考试申论热点:强化农民工培养

助推“大国工匠”成长

背景链接*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显示,从2012年开始,中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以每年350万人左右的规模在减少。“人口红利”的消失,必然需要寻找某种解决路径或替代策略,才能维持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当下,以“人才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各界共识。一言以蔽之,就是提高劳动力的平均技能水平,提高单位生产率来弥补劳动力数量的下降。

2016年3月,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到2020年,资助150万名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使他们能得到相应的技术技能培训,通过学习免费开放课程提升自身素质与从业能力。

|深度解析* [原因分析] 从2013年总书记提出的“大国技师”概念,到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中强调的“大国工匠”精神,“人才”成为近年经常被提及的热词。

但是当前,我国农民工群体面临的现状是:

一方面,农民工在劳动者群体中占比之大,通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一目了然。2015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共4.04亿人,其中农民工总量为2.77亿人,比上年增长1.3%。

另一方面,农民工普遍受教育程度却偏低。截至2014年,高中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占23.8%,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仅占7.3%,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4.8%。虽然农民工学历层次和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逐年提升,但总体比例仍相对较低。这既说明当前农民工群体的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反过来也让我们看到了提升的巨大空间。

[面临问题]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第一,面临工作与学业的矛盾。农民工是有工作的群体,若要接受教育,必须面临工作与学业的矛盾。现实中,很多企业对农民工请假并不宽容,甚至可以说苛刻至极,再加上接受教育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在兼顾学业和事业的情况下,将收入损失降到最小,其实是很难的。而大部分农民工都需要养家糊口,可能不得不为了工作而忽视教育。所以,即使国家的扶持政策如此优越,工作和学业的矛盾仍是阻碍农民工继续接受教育的一大障碍。

第二,学费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尽管此项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健全政府、工会、用人单位和学习者共同分担成本、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但农民工本身的工资收入并不算高,通常还要承受较大的家庭负担,因此,学费问题也可能成为一些农民工接受教育的掣肘。

第三,要考虑如何在提高农民工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使他们所学知识符合市场需要。否则,较为随意的继续深造,对他们自身、对企业以及中国经济的创新与发展的作用将微乎其微。

[参考对策] 从教育内容上看,中公教育总结对于农民工的再教育应当注重两个方向。其一,是加强技术技能培训,让他们在短期内获得就业以及增加收入的优势条件。当下,农民工从事的传统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像建筑、制造、物流、餐饮、保姆等聚集大量劳动力的行业,技术含量已经大大提高:制造业用上了机器手、保姆需要懂科学育儿知识、不会驾车不会用网络当快递员都会吃亏„„行业的升级,倒逼从业者的技能升级。因此,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既是产业和社会发展所需,也有利于农民工就业。

其二,则是要加强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培训,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甚至投身创新创业。要通过提升农民工的学历和素质,提高其在自我认知、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法律意识、权益观念等方面的认识,才能让他们实现年“由内而外”全面的城市化。

从培训形式上看,有关方面提出“互联网+农民工”,不失为降低学习门槛、增强灵活性的好办法。但考虑到农民工上网条件的现实不便,不妨考虑发放通用的“网络教育券”,或在文化馆、图书馆、社区中心等地设置专门的网络教育基地,为农民工大开方便之门。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同时要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投入到农民工再教育中来。实际上,农民工的技能和学历提高了,对企业主和雇主来说也是好事。再通过制度激励,例如企业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费用可税收返还、鼓励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进入相关领域等,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农民工再教育的热情氛围。

下载三支一扶申论例文:走好“最后一厘米”——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制造强国[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支一扶申论例文:走好“最后一厘米”——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制造强国[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