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人文精神与文学精神论文

2022-04-13 16:5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中西人文精神与文学精神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西人文精神与文学精神论文》。

中西人文精神与文学精神论文

人文精神的现状及问题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依靠大学的人文教育,外国文学无疑是人文教育的重心之一。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精神的重视、个性的尊重、人的自由的追求,这是对人的本质的深刻认识。它的对象和目的都指向人本身,用高尔基的话说就是:“一切在乎人,一切为了人,只有人!”①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和外国传统文化与文学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发展进程和时代使命,造成了它们对人文精神的不同侧面的理解,但是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追求是它们共同的历史和现实使命。

受2 O世纪世界科技理性潮流的影响,一种工具理性思维和物欲思维席卷全球。大学生在功利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下出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下出现了人文滑坡的现象。中国自不例外。从社会层面看,面对社会金例外。从社会层面看,面对社会金钱观和功利主义的诱惑,不少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偏颇,少数人甚至出现人性极端扭曲的现象。从校园层面看,不少高校的人文教育比例严重失衡,人文课程萎缩,专业的设立越来越注重实用化,量化思维的全部在于追求高就业率。人文选修课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素质拓展课成为极度放松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成为偶尔的心灵鸡汤,文学类课程成为不思进取的黯然选择。请假逃课的唯一理由就是实习(当然正常的实习时间段除外)和兼职,一句话就是:教师不安心教,学生不专心学。若长此以往,大学不再作为传承人类精神文明薪火的摇篮,不再是博学宏思、厚重深远的教育理念的携带者,不再是具有历史价值和时代责任感的先锋承担者。它仅仅是~只围绕市场经济指挥棒的跟屁虫。

失落了人文教育的大学教育如此,那么这种言论就绝不是危言耸听。从部分大学生自身看,颠倒了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造成人生观的迷忙,没有理想和追求,没有动力和危机感,即使有所谓的竞争和追求,那也只是对金钱的过度追求和对包含高价位的职位的追逐。这确实是一部分大学生的现实写照和人生道路的真实选择。总之,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滑坡是客观事实。因此,在当前重拾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的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就显得必需和必要了。而对于拥有深厚人文传统的西方文化与文学来说,无疑对当前我们的人文精神重建有着无比重要的借鉴意义。事实上,我国传统文化文学中也同样蕴含着无比丰富的人文精神。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重新展开对中外历史中人文精神的搜寻。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视角而言,西方的人文素质教育经历了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教育和近代化的通识教育三个阶段。其中,贯穿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人本意识,是不同历史时期人本主义、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的鲜明体现。而从外国文学的视角来关照西方人文主义,国外则有着悠久的文学创作历史与理论实践。外国文学的历史发展线索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文精神的发展链条。而对于外国文化与文学中的人文传统与自由精神的研究,则更是汗牛充栋,我们只能是择其要者论之。瑞士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提出,文艺复兴造成了“个人的觉醒与发现”,是近代化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即资本主义文明的开端。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形成了对个人精神的重视和对古典文化的重现发现。因此,文艺复兴在人类历史上无疑有着重要的文化史和思想史意义。这一时期的文学,毫无疑问都指向个人的觉醒与发现,是个人主义和个性自由的自由表达。

西方近代理性文明的展开。也是资本主义文明的展开,资本将人无情地抛人一个异化的深渊。马克思在《1 8 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地描绘了资本主文明社会中人的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的生存状态。异化的劳动导致了“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诗人自己的身体,同样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②马克思的异化观深刻影响了2O世纪的西方文学,使一大批作家创作出了形象反应资本主义文明新阶段的人的异化本质。如存在主义作家萨特的《恶心》、加缪的《鼠疫》,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荒诞派戏剧家贝克特的《等待多》,黑色幽默作家海勒的《第22条军规》,等等。正是在吸收和继承马克思劳动异化观的基础上,这些作品深刻地表露了人在资本主义文明中的人性荒谬、孤立、悲剧的异化本质。人的异化作为一种与人之外的对立本质力量,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存在了。但是,作为一种特定历史阶段的人的异化状态的严重性和虚伪性,这是独属19世纪以来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马克思独具慧眼地发现了这一表露人的生存和存在情状的异化本质。马克思认为,要消灭这种异化观,就必须消灭人剥削人的阶级制度,建立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共产主义社会。尽管我们不能论证这种社会历史发展观的现实性,但是马克思对人异化的关注和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展望却饱含了对人性的关怀,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马克思同样也是一个深刻的人文主义者,这是他继承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表征。

德国批评家本雅明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里提出了对机械式资本主义文明的思想和语言的造反与革命。他极为认同波德莱尔笔下那些城市边缘人的生存状态,这些“波西米亚式的流浪汉”、“游荡者”、“拾垃圾者”是这个透露机械工业味道的城市的革命者与造反者,因为这些人把自己同这个被包装的现代城市隔离出来,在社会边缘的缝隙处,本雅明与波德莱尔一样发现了人的一种诗意的存在。本雅明一方面是一个马克思式的现实观察家,另一方面又是一个个体式的生存体验家,从社会的破碎处发现诗意的存在,在文本的整体复杂思考中透露诗意的寓言,这是本雅明的复杂之处和奇特存在。他赞同普鲁斯特对逝去的经验的重拾,这种经验无疑是与传统保持联系的最好方式。这使他成为一个“收藏家”,这不仅在于心灵的收藏,本雅明更是赋予这个现实行为一种诗意的意味:“‘收藏’是现代世界的生存者的抗争和慰藉”。收藏者“构筑一道界限,把自己同虚无和混乱隔开,把自己在回忆的碎片中重建起来。”“使事物从一个实用计划中摆脱出来,恢复其原有的初始性、独特性,并把这种新鲜直接带人思想的行文中是本雅明在作品里处心积虑要达到的效果。”‘然而,本雅明还是一个现实的革命家,他以语言和思想的革命家姿态去革新人们眼中的这个扭曲变形的社会:“即在一个四散的物的世界里聚合起一个精神的整体,在一个缺乏意义和表达的方式的条件下说出话来,保持思想的活力。”④因此,对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本雅明是一个造反者和批判者,在一种深层意义上,本雅明其实与两方传统的人文主义精神联系存了一起,注重人的精神独立和自由,注重人的独特性和个体性,这也是他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文人”的原因所在。

英国历史学家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详细梳理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史。他认为:“人文主义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者信条,而是一场曾经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而且现在仍在提出非常不同的看法的持续的辩论。”⑤这就表明了人文主义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文主义如同传统一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段会体现出不同的面貌。但是,对人性的尊重,对个性的追求,对人的主体精神的重视,对人的自由本质的憧憬不会变,也不可能变,因为这是符合人性和人的生命本质的需求。布洛克认为,发端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是一个发现了“人”的时代,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的欲望的合理要求,对人的自由的吁求,成为西方后来人文主义发展一以贯之的探求。但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发展到2 0世纪,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践踏,对人性的践踏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布洛克看到,“一方面是人类经验的令人丧气的普遍情况,另一方面却又是人类在自信心、承受力、高尚、爱情、同情、勇气方面能够达到非凡的高度,这两者的对比一直是人文主义传统的核心。”⑥人性具有两重性,这是布洛克对人文主义的辩证态度。人类的2 0世纪,尽管有战争、有创伤、有痛苦、有忧郁,但是,保持了开放姿态的人文主义必然走向科技的极端之后返归心灵,即人文主义与科技和宗教的融合,只有全面融合开放的人文主义,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从而在物欲文明的进程中保持心灵的适度与平衡。不得不说,布洛克的观点是深刻的。他既看到了人文主义在2 0世纪失落的现实,同时也对这个现实给予了自己的展望和憧憬,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没有人文主义。

中国传统文明源远流长,人文传统博大精深。在2 00 0多年的历史积淀中,以各种官方和民间的方式阐释着关于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安贫乐道和释家的明心见性。这种人文主义在以儒家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脉络中总是参杂着不同流派的融合、变通之道。在历史中,儒家被官家掌握后总是以压迫式的强势方式,甚至以对人文的变异和扭曲的方式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王朝的巩固,这是历史的客观性使然。然而,在这种大潮澎湃的底层,总是有一股股清泉涌动出来,呈现出被压抑的人性和人文主义。如魏晋时期文学的自觉流露的是人格的自觉和人性的觉醒。宋明时期理性压迫下的心学思想,就贯穿着对人欲的尊重和人性的尊重。晚清时期,面临国破家亡的处境,康梁等有识之士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借古维新,体现的是一种上升到民族家国层面的人性尊严和民族尊严。五四新文化运动,在西方文化的启发和刺激下,鲁迅等新文化斗士“别求新声于异邦”,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来凸显他立人的思想和批判国民性的目的。毫无疑问,在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启蒙主义道路的开端,西方文化与文学是作为一种模仿、参照和借鉴的对象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与文学也有着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渗透影响。尽管在其后的道路中,中国文化与文学是作为一种革命道路的标向,呈现的是中国本土特色和中国革命的特色。而革命本身就说明了中国文化与文学是具有深刻人文性的,但是作为一种文学审美存在的艺术关照方式,革命文学无疑是此一时刻中国激进性想象的体现,与艺术的自然发展呈现一种错位的发展道路,因此这对启蒙主义的中国文化与文学是一种遮蔽和阉割。新时期以来,人的解放和人性的释放成为文学描写的核心,也标志着时代的风气转向。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趋势下,大学人文教育起着塑造大学生精神和灵魂的重要作用。9 98年,我国出台《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政策,其中明确提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从更深的层面和更综合的角度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怍为文化素质一环的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这是站在宏观角度对人文素质的阐释和理解。不仅国家层面的理论和政策导向着人文素质的重视和培养,而且各阶层也在以各种方式实践着、完善着对人文素质的追求。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人文精神的讨论和重塑,是5 O年代的美学讨论和“人学论”的延续。9 0年代的人文精神不仅是对8O年代文学辉煌性和启蒙性的眷恋回忆,更是对新时期商品经济席卷和吞噬人性的审美呼救。新时期,人民崇尚经典、热衷读国学、恢复传统文化的活力,都是对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心浮泛的一种纠正,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审美冲动。但是,因为地域、文化、阶层等方面的相异,这种人文精神的审美诉求和理解阐释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而且,在普遍性经济冲动力刺激之下,人文精神的重塑显得力不从心或说效果不明显。一方面,高等教育中受西方学科分科的影响,我国学科不断走向系统化、科学化的同时也不断走向琐碎化和精细化,人文精神的缺失就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在自然科学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效果论和经济实用论的功利主义冲击下,人文素质的下降似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向。因此,在当前重提人文素质,尤其是作为新时代社会建设生力军的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了。徐葆耕的《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全面考察分析了西方文学的发展历史。注重对人的心灵历史的挖掘,透视人的精神主体力量,从中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从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作者注重对人性的重视和挖掘,对人的自由本质的探求,对人的主体精神的追求,成为这本书的最大特色。这对于当今沉醉在世俗物欲大潮中的部分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育与提升,不无启发意义。

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直接讨论,我国于1 997年在人文精神讨论的文化背景中得到体现。1 99 7年5月1 8—21日,“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以“外国文学与人文精神”为主题在厦门大学举行。这是一次集中、权威讨论外国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会议,并成为后来研究外国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奠基。而事实上,后来的相关研究很少甚或某些主题的阙如使得这次会议精神变得更为重要,不少学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重要观点。蒋承勇的论文《西方文学人文精神论纲》重点疏离了西方文学中人文精神的发展演变,使得我们对西方文学的认识更为深刻,人文精神的提炼变得更为清晰可寻。蒋承勇以此为基础写出了博士论文专著《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从“人”的精神发展演变和个体生命价值的视角,全面考察分析了西方文学从古代文学到18世纪文学的人文精神发展,论文资料详实,论证有力,新见跌出,是研究西方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力作。刘建军的论文《西方文化与文学的人文精神传统》,从文化的视角审视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演变即“人用以生存为核心的自由意识对自然暴力及其转化形式的抗争”到“人与神的对立”再到人对“‘物’的认识和反叛抗争”⑧三个阶段。

总体而言,国内外对外国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关系问题都集中于西方文学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主义的挖掘、整理和归纳,并结合时代的大学教育制度和国家政策予以适应性的调整。国外对人文主义的研究一以贯之,成果众多,效果显著。国内对人文主义的研究并不成系统性,截取人文精神的某一侧面做深入研究是大部分研究者的选择。并且受政治气候的影响,人文主义的研究曾一度中断。新时期以来的人文主义研究更多是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借鉴和模仿,但也有自己的开拓性。而具体针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外国文学研究则显得较少。即使涉及到对这一论题的研究,也多是从西方文学的视角,缺少除西方文学以外的其他国家的文学的考量。因此,全面宏观整体的外国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关系研究势在必然。事实上,纵观我国各项理论和国家政策,都表现了对人文素质的重视:邓小平的“两手抓”的战略方针体现的是一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的辩证法。“三个代表”中“先进文化”透露的是内含着人文素质的先进文化。“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背后是对物质文明过快发展的协调和补充。“中国梦”的实现,更是离不开精神文明和文化素养的继承与发展。“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所以,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摘自习近平2 01 4年3月2 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平衡背后,突显的是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而“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⑨

注释

(①[俄]高尔基.底层[M].芳信译.中戏6 0个经典剧本合集,2 014:6 84.

②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9 5:47.

③[德]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M].张旭东等译.北京: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2 Ol 2:12一l3.

④[德]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H].张旭东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12:24—25.

⑤[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H].董乐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 97:2 33.

⑥[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H].董乐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 97:165.

⑦高等教育司.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H].[199 8]2号:1998-04-10.

⑧刘建军.西方文化与文学的人文精神传统[A].赖干坚.外国文学人文精神论集[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 9 9:3 0—3 3.

⑨吴小英.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新论[H].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 012:22.

下载中西人文精神与文学精神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西人文精神与文学精神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摘要:通过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分析,并且结合一些社会现象,阐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我国社会......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如何对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张志超(军事交通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 天津 300161)摘 要:关键词:Abstract:Key words:科学与人文的划分,是在工业文明占据统治地位以后才出现的事情。......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作业理实0902班司浩楠40960035成功的指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司浩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一直备受关注.有句话叫”一千个读......

    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一、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讨论二、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三、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意义一、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讨论(一)讨......

    浅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浅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摘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人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两种最宝贵的精神。这两种精神是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的。要想真正认识世界,需将科学与人文精......

    科学精神与科学的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与科学的人文精神理性的时代局限性与科学精神的永恒从“精神关怀”的层面看,随着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影响,人类大致经历了神本、物本和人本三种思想形态,或三种思想形态......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人类文化大体可以分为科学与人文两大部分、两大领域。两种文化分别体现着不同的人类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范文模版)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摘要:通过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刻分析,并且结合一些社会现象,阐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