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范文大全]

时间:2021-01-28 12:0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

第一篇: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说明:试卷号码:2504。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有哪些方面?并举出具体的例子。

答:(1)探究和认识植物;

(2)关爱和认识动物;

(3)了解和爱护人体;

(4)体验和了解材料;

(5)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及变化;

(6)尝试使用工具;

(7)体验技术设计;

(8)感受天气变化,发现自然界的奇妙;

(9)关爱环境,珍惜资源;

(10)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例子:(略)22.什么是科技玩具与科学游戏?如何对其进行运用? 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科技玩具是指借助于发条、惯性、电池、无线遥控、声控、光控、磁控、温控、电子数码技术等活动的玩具,例如电动火车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游戏,即科学游戏,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的图片、玩具(科技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运用:(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

(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2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选择适合的社会资源。选择时要充分地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

(2)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选择社会资源时应以能启发学前儿童思考的社会资源为佳。不仅如此,所选择的社会资源还要能引导学前儿童扩大、延续学习的,也就是选择的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不仅在本次教学中起到作用,而且能因此而诱发孩子再次探索的兴趣,或再次观察的愿望,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学习科学有利。

24.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

答:(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

(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

(3)科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分别阐述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的涵义。

答: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22.阐明教师在种植与饲养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应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种植与饲养;

(2)应结合学前儿童的认识活动进行种植与饲养;

(3)应鼓励学前儿童的自主探究;

(4)应培养学前儿童爱护动植物,关爱生命的情感和行为。

23.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答:(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

(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

(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2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有哪些? 答:(1)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

(2)评价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

(3)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阐述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意义。

答:可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对社会发展两方面来阐述。

对儿童发展:首先,科学教育是符合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在学前儿童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处处存在着有利于他们学习科学的内容,而科学教育正是利用了这些有利的因素,并将其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之中。

对社会发展:首先,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他们将来成长后的科学学习,并为科学素质的早期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特殊兴趣,为国家储存科技人才资源。

22.什么是科技玩具与科学游戏?如何对其进行运用? 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科技玩具是指借助于发条、惯性、电池、无线遥控、声控、光控、磁控、温控、电子数码技术等活动的玩具,例如电动火车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游戏,即科学游戏,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的图片、玩具(科技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运用:(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和规则性;

(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23.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答:(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

(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

(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24.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

答:(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

(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

(3)科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简述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答: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前儿童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经验的获得。脱离了科学经验的概念学习是不可行的,科学经验是学前儿童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基础,科学经验影响着初级科学概念的内涵,并有效地丰富和发展着学前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相反,如果只是重视科学经验的获得,而忽视科学概念的形成,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在科学学习中,不能迁就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不能满足于感知表面现象,而要努力引导学前儿童整理零散的知识经验,促进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并逐渐提高概念水平,促进学前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与发展。

22.如何进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

答:(1)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

(2)采用以单元式选编内容;

(3)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

23.联系实际情况阐述集体科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答:(1)明确任务,引起兴趣,导入活动;

(2)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进行感知、操作;

(3)使学前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用各种方式进行表达;

(5)要注意结束活动的时间及方式。

24.散步活动实施与指导的要点是什么? 答:(1)制定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

(2)明确散步的概念;

(3)明确散步的目的;

(4)在散步时进行随机教育。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有哪些? 答:(1)科学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技术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

(3)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而技术是创造、发明新产品的过程。

22.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分类指导? 答:(1)指导儿童在充分感知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2)帮助学前儿童学习不同的分类活动类型;

(3)指导学前儿童学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4)帮助学前儿童明确分类标准,并鼓励他们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23.教师在运用测量方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1)进行测量活动,重在培养测量意识;

(2)学习运用非正式量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3)用正式量具测量时,量具要精确。

24.什么是自然观察法?它有什么优缺点? 答:自然观察是评价者对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及评价的方式。

自然观察的优点:(1)不受时间间隔的限制,只要事件一出现,便可随事件或行为的发展持续记录,可以经济有效地利用时间和精力。(2)在学前儿童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和评价,学前儿童基本不受干扰,或很少受到干扰,能收集到学前儿童最真实的行为资料。

自然观察的缺点:(1)自然观察时需要评价者进行详细的、如实的记录,对记录技术要求高,用手工操作往往很困难,而且对记录者的文字表述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记录者用准确的词汇进行描述。(2)由于只记录选定行为的发生过程,所以有可能这些观察到的行为现象,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会有不同的意义。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阐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答: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原则有:①全面性与整体性;

②连续性与一致性;

③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④社会性与时代性;

⑤辩证统一性。

22.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好奇好问? 答: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回答;

(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

(3)指导阅读;

(4)启发联想;

(5)留下期待。

23.联系实际情况阐述集体科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答:(1)明确任务,引起兴趣,导人活动;

(2)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进行感知、操作;

(3)使学前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用各种方式进行表达;

(5)要注意结束活动的时间及方式。

24.简述教师如何进行区角活动的指导? 答:(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2)应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3)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4)指导学前儿童遵守活动规则。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21.分别阐述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的涵义。

答: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22.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答:(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

(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3.举例说明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答:(1)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

(举例:略)(2)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

(举例:略)(3)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获得科学经验的过程;

(举饲:略)(4)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培养相协调的过程。(举例:略)24.简述“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答:(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3)促进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

(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2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有哪些特点? 答:(1)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

(2)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

(3)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4)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

(5)从学前儿童的身边取材。

23.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好奇好问? 答: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回答;

(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

(3)指导阅读川的启发联想;

(5)留下期待。

24.简述教师如何进行区角活动的指导? 答:(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2)应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3)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4)指导学前儿童遵守活动规则。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阐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答: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原则有:①全面性与整体性;

②连续性与一致性;

③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④社会性与时代性;

⑤辩证统一性。

22.阐明教师在种植与饲养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应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种植与饲养;

(2)应结合学前儿童的认识活动进行种植与饲养;

(3)应鼓励学前儿童的自主探究;

(4)应培养学前儿童爱护动植物,关爱生命的情感和行为。

23.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答:(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

(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有哪些? 答:(1)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

(2)评价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

(3)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有哪些? 答:(1)科学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技术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

(3)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而技术是创造、发明新产品的过程。

22.如何进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 答:(1)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

(2)采用以单元式选编内容;

(3)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

23.教师在运用测量方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1)进行测量活动,重在培养测量意识;

.(2)学习运用非正式量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3)用正式量具测量时,量具要精确。

24.散步活动实施与指导的要点是什么? 答:(1)制定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

(2)明确散步的概念;

(3)明确散步的目的;

(4)在散步时进行随机教育。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简述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答: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前儿童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经验的获得。脱离了科学经验的概念学习是不可行的,科学经验是学前儿童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基础,科学经验影响着初级科学概念的内涵,并有效地丰富和发展着学前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相反,如果只是重视科学经验的获得,而忽视科学概念的形成,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在科学学习中,不能迁就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不能满足 于感知表面现象,而要努力引导学前儿童整理零散的知识经验,促进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并逐渐提高概念水平,促进学前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与发展。

22.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分类指导? 答:(1)指导儿童在充分感知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2)帮助学前儿童学习不同的分类活动类型;

(3)指导学前儿童学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4)帮助学前儿童明确分类标准,并鼓励他们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23.联系实际情况阐述集体科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答:(1)明确任务,引起兴趣,导入活动;

(2)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进行感知、操作;

(3)使学前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用各种方式进行表达;

(5)要注意结束活动的时间及方式。

24.什么是自然观察法?它有什么优缺点? 答;

自然观察是评价者对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及评价的方式。

自然观察的优点:(1)不受时间间隔的限制,只要事件一出现,便可随事件或行为的发展持续记录,可以经济有效地利用时间和精力。(2)在学前儿童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和评价,学前儿童基本不受干扰,或很少受到干扰,能收集到学前儿童最真实的行为资料。

自然观察的缺点:(1)自然观察时需要评价者进行详细的、如实的记录,对记录技术要求高,用手工操作往往很困难,而且对记录者的文字表述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记录者用准确的词汇进行描述。(2)由于只记录选定行为的发生过程,所以有可能这些观察到的行为现象,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会有不同的意义。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分别阐述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的涵义。

答: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22.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

答: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

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

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23.举例说明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答:(1)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

(举例:略)(2)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

(举例:略)(3)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获得科学经验的过程;

(举饲:略)(4)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培养相协调的过程。(举例:略)2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有哪些? 答: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有哪些方面?并举出具体的例子。

答:(1)探究和认识植物;

例子:(略)(2)关爱和认识动物;

例子:(略)(3)了解和爱护人体;

例子:(略)(4)体验和了解材料;

例子:(略)(5)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及变化;

例子:(略)(6)尝试使用工具;

例子:(略)(7)体验技术设计;

例子:(略)(8)感受天气变化,发现自然界的奇妙;

例子:(略)(9)关爱环境,珍惜资源;

例子:(略)(10)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例子:(略)22.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答:(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

(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选择适合的社会资源。选择时要充分地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

(2)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选择社会资源时应以能启发学前儿童思考的社会资源为佳。不仅如此,所选择的社会资源还要能引导学前儿童扩大、延续学习的,也就是选择的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不仅在本次教学中起到作用,而且能因此而诱发孩子再次探索的兴趣,或再次观察的愿望,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学习科学有利。

24.简述“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答:(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3)促进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阐述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意义。

答:可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对社会发展两方面来阐述。

对儿童发展:首先,科学教育是符合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在学前儿童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处处存在着有利于他们学习科学的内容,而科学教育正是利用了这些有利的因素,并将其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之中。

对社会发展:首先,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他们将来成长后的科学学习,并为科学素质的早期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特殊兴趣,为国家储存科技人才资源。

2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有哪些特点? 答:(1)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

(2)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

(3)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4)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

(5)从学前儿童的身边取材。

23.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答:(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

(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

(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24.简述教师如何进行区角活动的指导? 答:(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2)应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3)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4)指导学前儿童遵守活动规则。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①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②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③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22.什么是科技玩具与科学游戏?如何对其进行运用? 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科技玩具是指借助于发条、惯性、电池、无线遥控、声控、光控、磁控、温控、电子数码技术等活动的玩具,例如电动火车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游戏,即科学游戏,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的图片、玩具(科技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运用:(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

(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23.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好奇好问? 答: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直接回答;

(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

(3)指导阅读;

(4)启发联想;

(5)留下期待。

24.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

答:(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

(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

(3)秽,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1)心理学依据;

(2)社会依据;

(3)学科依据。

2.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 答: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

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

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3.什么是“STS”教育?幼儿园“STS“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答:“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特点:

首先,幼儿园“STS“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

其次,幼儿园“STS”教育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

4.科学教育中家园互动的方式包括哪些? 答:(1)利用家长会介绍科学发现;

(2)家园联系手册;

(3)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

(4)家庭志愿者。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1)心理学依据;

(2)社会依据,(3)学科依据。

2.什么是“STS”教育?幼儿园“STS”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答:“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特点:

首先,幼儿园“STS”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

其次,幼儿园“STS”教育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具有什么特点? 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

(2)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

(3)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4)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

(5)从学前儿童的身边取材。

4.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答:(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

(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科学活动中的材料应如何投放? 答:(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

(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

(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2.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 答: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直接回答;

(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

(3)指导阅读,(4)启发联想;

(5)留下期待。

3.请结合实例说明“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答:(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3)促进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

4.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材料设计时,除了要求材料在性能上安全可靠外,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1)材料的探索性;

(2)材料的新颖程度,(3)材料的易理解性,(4)材料的丰富性I(5)材料的层次性。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答:(1)科学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技术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一的问题,而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

(3)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而技术是创造、发明新产品的过程。

2.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 答: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

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

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3.简述科学玩具与游戏的运用? 答:(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

(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选择适合的社会资源 选择时,要充分地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

(2)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 选择时,应以能启发学前儿童思考的社会资源为佳,不仅如此,所选择的社会资源还要能引导学前儿童扩大、延续学习的,也就是选择的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不仅在本次教学中起到作用,而且能因此而诱发孩子再次探索的兴趣,或再次观察的愿望,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学习科学有利。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答: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前儿童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经验的获得,脱离了科学经验的概念学习是不可行的,科学经验是学前儿重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基础,科学经验影响着初级科学概念的内涵,并有效地丰富和发展看学前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相反,如果只是重视科学经验的获得,而忽视科学概念的形成,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在科学学习中,不能迁就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不能满足于感知表面现象,而要努力引导学前几意整理零散的知识经验,促进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并逐渐提高概念水平,促进学前儿童抽象逻思维的芽与发展。

2.简述在观察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 答:(1)尽可能进行现场的观察;

(2)调动学前儿重的各种感官参与观察;

(3)引导学前儿童多角度地观察事物与景象;

(4)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观察方法 3.什么是社会资源?社会资源的范围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墙和社会组织等。

社会资源的范围可分为下列四个方面:(1)自然资源;

(2)物力资源;

(3)组织资黑;

(4)人力资源。

4.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 答:(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墙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

(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重的生活背景来建构;

(3)科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重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请谈谈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答:(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2.“做中学”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答: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几个环节。

3.简述区角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答:(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2)应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3)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4)指导学前儿童遵守活动规则。

4.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特点:

(1)家庭科学教育的潜移默化性。

(2)家庭科学教育的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科学活动中的材料应如何投放? 答:(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

(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

(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2.请谈谈你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理解? 答:《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教育目标可以归类为三个方面,即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一)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1)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2)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三)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1)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

(2)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3.什么是“STS”教育?幼儿园“STS”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答:“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特点:首先,幼儿园“STS”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其次,幼儿园“STS”教育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

4.举例说明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地方性与季节性原则。

答:(1)①地方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②遵循地方性的要求,就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

③例子。

(2)①季节性的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学前儿童对季节的整体理解,又能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遵循季节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②例子。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科学教育中家园互动的方式包括哪些? 答:(1)利用家长会介绍科学发现。

(2)家园联系手册。

(3)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

(4)家庭志愿者。

2.简述区角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答:(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2)应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3)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4)指导学前儿童遵守活动规则。

3.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答:(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

(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4.分别阐述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内涵? 答:(1)所谓的科学知识,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2)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能力方面的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

(3)学前儿童科学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答:(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

(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阐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3.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 答: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直接回答;

(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

(3)指导阅读;

(4)启发联想;

(5)留下期待。

4.请结合实例说明“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答:(1)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是什么? 答: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地方性、季节性。

3.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 答:(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

(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

(3)科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4.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科学教育材料? 答:(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

(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

(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22.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 答: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2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心理学依据。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有哪些? 答:(1)科学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技术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

(3)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而技术是创造、发明新产品的过程。

2.阐述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意义? 答:可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对社会发展两方面来阐述。

对儿童发展:首先,科学教育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在学前儿童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处处存在着有利于他们学习科学的内容,而科学教育正是利用了这些有利的因素,并将其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之中。

对社会发展:首先,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他们将来成长后的科学学习,并为科学素质的早期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特殊兴趣,为国家储存科技人才资源。

1.简述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答: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前儿童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经验的获得。脱离了科学经验的概念学习是不可行的,科学经验是学前儿童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基础,科学经验影响着初级科学概念的内涵,并有效地丰富和发展着学前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相反,如果只是重视科学经验的获得,而忽视科学概念的形成,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在科学学习中,不能迁就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不能满足于感知表面现象,而要努力引导学前儿童整理零散的知识经验,促进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并逐渐提高概念水平,促进学前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与发展。

2.阐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答: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原则有:①全面性与整体性;

②连续性与一致性;

③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④社会性与时代性;

⑤辩证统一性。

1.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答:(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

(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

(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3.分别阐述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的涵义? 答: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包括通过科学教育使学前儿童获取周围世界广泛的科学经验,或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概念等两个层次。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有哪些方面?并举出具体的例子。

答:(1)探究和认识植物;

(2)关爱和认识动物;

(3)了解和爱护人体;

(4)体验和了解材料;

(5)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及变化;

(6)尝试使用工具;

(7)体验技术设计;

(8)感受天气变化,发现自然界的奇妙;

(9)关爱环境,珍惜资源;

(10)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例子:(略)2.如何进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 答:(1)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

(2)采用以单元式选编内容;

(3)根据科学教育的 各个领域选编内容。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有哪些特点? 答:(1)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

(2)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

(3)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4)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

(5)从学前儿童的身边取材。

1.阐明教师在种植与饲养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应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种植与饲养;

(2)应结合学前儿童的认识活动进行种植与饲养;

(3)应鼓励学前儿童的自主探究;

(4)应培养学前儿童爱护动植物、关爱生命的情感和行为。

2.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分类指导? 答:(1)指导儿童在充分感知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2)帮助学前儿童学习不同的分类活动类型;

(3)指导学前儿童学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4)帮助学前儿童明确分类标准,并鼓励他们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1.什么是科技玩具与科学游戏?如何对其进行运用? 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科技玩具是指借助于发条、惯性、电池、无线遥控、声控、光控、磁控、温控、电子数码技术等活动的玩具,例如电动火车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游戏,即科学游戏,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的图片、玩具(科技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运用:(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

(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2.教师在运用测量方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1)进行测量活动,重在培养测量意识;

(2)学习运用非正式量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3)用正式量具测量时,量具要精确。

2.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答:(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

(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1.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好奇好问? 答: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回答;

(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

(3)指导阅读;

(4)启发联想;

(5)留下期待。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选择适合的社会资源。选择时要充分地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

(2)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选择社会资源时应以能启发学前儿童思考的社会资源为佳。不仅如此,所选择的社会资源还要能引导学前儿童扩大、延续学习的,也就是选择的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不仅在本次教学中起到作用,而且能因此而诱发孩子再次探索的兴趣,或再次观察的愿望,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学习科学有利。

1.举例说明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答:(1)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

(2)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

(3)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获得科学经验的过程;

(4)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培养相协调的过程。(每个特点后举例)2.联系实际情况阐述集体科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答:(1)明确任务,引起兴趣,导人活动;

(2)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进行感知、操作;

(3)使学前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用各种方式进行表达;

(5)要注意结束活动的时间及方式。

1.散步活动实施与指导的要点是什么? 答:(1)制定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

(2)明确散步的概念;

(3)明确散步的目的;

(4)在散步时进行随机教育。

2.简述教师如何进行区角活动的指导? 答:(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2)应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3)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4)指导学前儿童遵守活动规则。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有哪些? 答:(1)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

(2)评价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

(3)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2.什么是自然观察法?它有什么优缺点? 答:自然观察是评价者对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及评价的方式。

自然观察的优点:(1)不受时间间隔的限制,只要事件一出现,便可随事件或行为的发展持续记录,可以经济有效地利用时间和精力。(2)在学前儿童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和评价,学前儿童基本不受干扰,或很少受到干扰,能收集到学前儿童最真实的行为资料。

自然观察的缺点:(1)自然观察时需要评价者进行详细的、如实的记录,对记录技术要求高,用手工操作往往很困难,而且对记录者的文字表述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记录者用准确的词汇进行描述。(2)由于只记录选定行为的发生过程,所以有可能这些观察到的行为现象,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会有不同的意义。

1.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 答:(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

(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

(3)科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2.简述“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答:(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3)促进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

2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有哪些? 答:(1)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2)评价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3)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第二篇:国开(中央电大)法学本科《知识产权法》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国开(中央电大)法学本科《知识产权法》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25.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的严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法律责任是什么?

答: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侵犯著作权应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还应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有:(2分)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3)未经表演者许可,录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5)未经许可,播放或者复制广播、电视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6)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或者与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一术措施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7)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或者与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8)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26.简述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

答:专利权人享有的权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

(1)独占实施权。专利权人排他地利用和最终处分其专利权利的权利。

(2)转让权。专利权人将专利所有权转让给他人、由他人支付价款的权利。

(3)许可权。专利权人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由他人支付专利使用费的权利。

(4)标记权。表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的权利。

(5)保护请求权。

(6)放弃专利权的权利。

(7)署名权。发明人或设计人有在专利文件中写名自己是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权利。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25.商标权的内容包括那些?

答:商标权的内容,是指注册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所拥有的权利的范围,它表明的是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哪些权利。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独占性使用的权利。

(2)禁止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禁止他人擅自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混同的商标的权利。

(3)转让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将其注册商标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权利。

(4)许可使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并获得收益的权利。

26.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表现形式?

答: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是指为了竞争或个人目的,通过不正当方法获取、披露或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具体包括: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25.商标权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商标权的内容,是指注册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所拥有的权利的范围,它表明的是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哪些权利。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独占性使用的权利。

(2)禁止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禁止他人擅自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混同的商标的权利。

(3)转让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将其注册商标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权利。

(4)许可使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并获得收益的权利。

26.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表现形式?

答: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是指为了竞争或个人目的,通过不正当方法获取、披露或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具体包括: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25.我国法律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措施有哪些?

答:(1)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在非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申请注册,且可能损害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从而构成《商标法》禁用条款规定的不良影响的,由商标局驳回其注册申请;已经注册的,注册之日起5年内,驰名商标注册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予以撤销,但恶意注册的不受时间限制。

(2)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在非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且会暗示该商品或者服务与驰名商标注册人存在某种联系,从而可能使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受到损害的,驰名商标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之日起两年内,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制止。对有上述行为的,由行为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

26.简述请求宜告专利权无效的理由。

答:(1)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不具有新颗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2)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其说明书未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完整的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其权利要求书未能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专利保护范围。

(3)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其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超出了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戴的范围,其外观设计申请文件的修改超出了原图片或者照片表示的范围。

(4)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不是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5)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授予两项以上的专利。

(6)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

(7)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属于《专利法》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技术领域。

(8)专利权未授予最先申请专利的人。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25.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的严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法律责任是什么?

答: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侵犯著作权应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还应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有: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3)未经表演者许可,录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5)未经许可,播放或者复制广播、电视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6)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或者与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7)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或者与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8)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26.简述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

答:专利权人享有的权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

(1)独占实施权。专利权人排他地利用和最终处分其专利权利的权利。

(2)转让权。专利权人将专利所有权转让给他人、由他人支付价款的权利。

(3)许可权。专利权人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由他人支付专利使用费的权利。

(4)标记权。表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的权利。

(5)保护请求权。

(6)放弃专利权的权利。

(7)署名权。发明人或设计人有在专利文件中写名自己是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权利。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22.简述商标侵权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行为;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

(4)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23.简述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主要条款。

答:(1)许可使用作品的方式;

(2)许可使用权利的性质;

(3)许可使用的范围、期间;

(4)付酬标准及其方法;

(5)违约责任;

(6)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

24.简述商业秘密权的法律特征。

答:(1)商业秘密权的排他性、专有性不是绝对的;

(2)商业秘密权的取得与专利权、商标权的取得根本不同;

(3)商业秘密权的保护期不是法定,而是取决于权利人的保密措施和其他人对此项秘密的公开。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24.简述发明和实用新型具有新颖性的公开标准。

答: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25.简述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区别。

答:(1)主体不同。著作权的主体是作品的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人,而邻接权的主体是作品的传播者。

(2)客体不同。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而邻接权的客体是传播者所赋予作品的新的传播形式

(3)两者的地位不同。著作权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是独立的,他可以单独行使,而邻接权则依赖于著作权,它是从著作权邻接而来的一种权利,除表演者权外都属于财产权范畴。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24.简述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具备的主要内容。

答: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一般应具备以下主要条款:

(1)许可人和被许可人的名称。地址;

(2)许可使用的商标名称、注册证号;

(3)许可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或者服务项目范围;

(4)许可人监督商品或服务质量和被许可人保证商品或服务质量的措施;

(5)许可使用注册商标的期限;

(6)许可使用的形式;

(7)许可使用费的数额及其支付方式;

(8)许可使用商品的标识提供方式;

(9)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的标示方式;

(10)违约责任。

25.简述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

答:专利人享有的权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

(1)独占实施权;

(2)转让权;

(3)许可权;

(4)标记权;

(5)保护请求权;

(6)放弃专利权的权利;

(7)署名权。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30.简述商标权的内容。

答:商标权的内容,是指注册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所拥有的权利的范围,它表明的是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哪些权利。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独占性使用韵权利。

(2)禁止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禁止他人擅自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混同的商标的权利。

(3)转让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将其注册商标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权利。

(4)许可使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

并获得收益的权利。

31.简述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理由。

答:(1)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不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2)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其说明书未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完整的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其权利要求书未能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专利保护范围。

(3)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其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超出了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其外观设计申请文件的修改超出了原图片或者照片表示的范围。

(4)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不是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5)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授予两项以上的专利。

(6)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

(7)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属于《专利法》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技术领域。

(8)专利权未授予最先申请专利的人。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30.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的严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法律责任是什么?

答: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侵犯著作权应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还应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有: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3)未经表演者许可,录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5)未经许可,播放或者复制广播、电视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6)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或者与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7)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或者与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8)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31.简述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

答:专利权人享有的权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

(1)独占实施权。专利权人派他地利用和最终处分起专利权利的权利。

(2)转让权。专利权人将专利所有权转让给他人、由他人支付价款的权利。

(3)许可权。专利权人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由他人支付专利使用费的权利。

(4)标记权。表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的权利。

(5)保护请求权。

(6)放弃专利权的权利。

(7)署名权。发明人或设计人有在专利文件中写名自己是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权利。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30.我国法律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措施有哪些?

答:(1)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在非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申请注册,且可能损害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从而构成《商标法》禁用条款规定的不良影响的,由商标局驳回其注册申请;已经注册的,注册之日起5年内,驰名商标注册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予以撤销,但恶意注册的不受时间限制。

(2)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在非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且会暗示

该商品

或者服务与驰名商标注册人存在某种联系,从而可能使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受到损害的,驰名商标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之日起两年内,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制止。对有上述行为的,由行为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

31.简述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答: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也没有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专利权人的专利的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

(1)有擅自使用专利权人专利的行为。

(2)实施行为以营利为目的。

(3)实施的技术与专利权人的专利技术具有相同或近似性。

(4)专利权人的专利必须为有效的专利。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30.简述商标权的内容。

答:商标权的内容,是指注册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所拥有的权利的范围,它表明的是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哪些权利。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独占性使用韵权利。

(2)禁止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禁止他人擅自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混同的商标的权利。

(3)转让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将其注册商标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权利。

(4)许可使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

并获得收益的权利。

31.简述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理由。

答:(1)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不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2)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其说明书未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完整的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其权利要求书未能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专利保护范围。

(3)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其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超出了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

记载的范围,其外观设计申请文件的修改超出了原图片或者照片表示的范围。

(4)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不是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5)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授予两项以上的专利。

(6)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

(7)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属于《专利法》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技术领域。

(8)专利权未授予最先申请专利的人。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30.简述著作人身权利的概念及内容。

答:著作人身权,又称精神权利,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而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它包括:

(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2)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4)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31.简述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表现形式

答: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是指为了竞争或个人目的,通过不正当方法获取、披露或使用

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具体包括: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30.我国法律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措施有哪些?

答:(1)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在非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申请注册,且可能损害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从而构成《商标法》禁用条款规定的不良影响的,由商标局驳回其注册申请;已经注册的,注册之日起5年内,驰名商标注册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予以撤销,但恶意注册的不受时间限制。

(2)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在非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且会暗示该商品或者服务与驰名商标注册人存在某种联系,从而可能使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受到损害的,驰名商标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之日起两年内,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制止。对有上述行为的,由行为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

31.简述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答: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也没有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专利权人的专利的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

(1)有擅自使用专利权人专利的行为。

(2)实施行为以营利为目的。

(3)实施的技术与专利权人的专利技术具有相同或近似性。

(4)专利权人的专利必须为有效的专利。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30.我国法律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措施有哪些?

答:(1)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在非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申请注册,且可能损害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从而构成《商标法》禁用条款规定的不良影响的,由商标局驳回其注册申请;已经注册的,注册之日起5年内,驰名商标注册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予以撤销,但恶意注册的不受时间限制。

(2)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在非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且会暗示该商品或者服务与驰名商标注册人存在某种联系,从而可能使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受到损害的,驰名商标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之日起两年内,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制止。对有上述行为的,由行为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

31.简述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答: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也没有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专利权人的专利的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

(1)有擅自使用专利权人专利的行为;

(2)实施行为以营利为目的;

(3)实施的技术与专利权人的专利技术具有相同或近似性;

(4)专利权人的专利必须为有效的专利。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30.简述商标权的内容。

答:商标权的内容,是指注册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所拥有的权利的范围,它表明的是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哪些权利。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独占性使用的权利。

(2)禁止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禁止他人擅自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混同的商标的权利。

(3)转让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将其注册商标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权利。

(4)许可使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并获得收益的权利。

31.简述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表现形式

答: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是指为了竞争或个人目的,通过不正当方法获取、披露或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具体包括: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30.商标权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商标权的内容,是指注册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所拥有的权利的范围,它表明的是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哪些权利。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独占性使用的权利。

(2)禁止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禁止他人擅自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混同的商标的权利。

(3)转让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将其注册商标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权利。

(4)许可使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

并获得收益的权利。

31.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表现形式。

答: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是指为了竞争或个人目的,通过不正当方法获取、披露或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具体包括: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30.简述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答: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也没有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专利权人的专利的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

(1)有擅自使用专利权人专利的行为;

(2)实施行为以营利为目的;

(3)实施的技术与专利权人的专利技术具有相同或近似性;

(4)专利权人的专利必须为有效的专利。

31.简述著作人身权利的概念及内容。

答:著作人身权,又称精神权利,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而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它包括:

(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2)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4)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30.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的严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法律责任是什么?

答: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侵犯著作权应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还应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有: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均,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3)未经表演者许可,录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5)未经许可,播放或者复制广播、电视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1分)

(6)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或者与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7)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或者与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8)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31.简述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

答:专利权人享有的权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

(1)独占实施权。专利权人派他地利用和最终处分起专利权利的权利。

(2)转让权。专利权人将专利所有权转让给他人、由他人支付价款的权利。

(3)许可权。专利权人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由他人支付专利使用费的权利。

(4)标记权。表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的权利。

(5)保护请求权。

(6)放弃专利权的权利。

(7)署名权。发明人或设计人有在专利文件中写名自己是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权利。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30.简述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答: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也没有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专利权人的专利的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

(1)有擅自使用专利权人专利的行为。

(2)实施行为以营利为目的。

(3)实施的技术与专利权人的专利技术具有相同或近似性。

(4)专利权人的专利必须为有效的专利。

31.简述著作人身权利的概念及内容。

答:著作人身权,又称精神权利,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而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它包括:

(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2)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4)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我国法律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措施有哪些?

答:(1)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在非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申请注册,且可能损害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从而构成《商标法》禁用条款规定的不良影响的,由商标局驳回其注册申请;已经注册的,注册之日起5年内,驰名商标注册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予以撤销,但恶意注册的不受时间限制。

(2)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在非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且会暗示该商品或者服务与驰名商标注册人存在某种联系,从而可能使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受到损害的,驰名商标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两年内,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制止。对有上述行为的,由行为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

2.简述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理由。

答: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理由:

(1)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不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2)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其说明书未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完整的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其权利要求书未能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专利保护范围。

(3)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其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超出了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其外观设计申请文件的修改超出了原图片或者照片表示的范围。

(4)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不是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5)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授予两项以上的专利。

(6)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

(7)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属于《专利法》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技术领域。

(8)专利权未授予最先申请专利的人。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答: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也没有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专利权人的专利的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

(1)有擅自使用专利权人专利的行为。

(2)实施行为以营利为目的。

(3)实施的技术与专利权人的专利技术具有相同或近似性。

(4)专利权人的专利必须为有效的专利。

2.简述著作人身权利的概念及内容。

答:著作人身权,又称精神权利,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而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它包括:

(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2)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4)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2001年九届人大对《商标法》所作的第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答:2001年九届人大对《商标法》所作的第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1)明确保护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地理商标;

(2)扩大商标构成要素;

(3)禁止以官方标志、检验印记作为注册商标;

(4)切实保护驰名商标;

(5)禁止恶意抢先注册他人商标;

(6)完善优先权制度;

(7)确立行政裁决的司法审查制度;

(8)强化商标行政管理;

(9)明确商标侵权赔偿数额;

(10)增加保护商标权的临时措施。

2.简述著作权人享有哪些著作人身权利?

答:(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2)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4)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30.简述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当事人的义务。

答:许可人的义务:

(1)在合同有效期内保证拥有其注册商标专用权;

(2)维护被许可人合法的使用权,当第三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时,许可人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3)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

被许可人的义务:

(1)按合同约定的数额和方式支付商标许可使用费;

(2)未经许可人特别授权,不得将注册商标使用权转移给他人,也不得进行分许可;

(3)保证使用许可人注册商标的商品或者服务质量;

(4)在使用许可人注册商标的商品上表明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

(5)在发生商标侵权时,应协助许可人查明事实。

31.简述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

答:专利权人享有的权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

(1)独占实施权。专利权人派他地利用和最终处分起专利权利的权利。

(2)转让权。专利权人将专利所有权转让给他人、由他人支付价款的权利。

(3)许可权。专利权人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由他人支付专利使用费的权利。

(4)标记权。表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的权利。

(5)保护请求权。

(6)放弃专利权的权利。

(7)署名权。发明人或设计人有在专利文件中写名自己是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权利。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发明和实用新型具有新颖性的公开标准。

答: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2.简述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区别。

答:(1)主体不同。著作权的主体是作品的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人,而邻接权的主体是作品的传播者。

(2)客体不同。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而邻接权的客体是传播者所赋予作品的新的传播形式。

(3)两者的地位不同。著作权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是独立的,它可以单独行使,而邻接权则依赖于著作权,它是从著作权邻接而来的一种权利,除表演者权外都属于财产权范畴。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具备的条件。

答:(1)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具备法定的构成要素

(2)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具备显著性

(3)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是法律禁止作为商标使用的标志

(4)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是不能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

(5)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他人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已经注册或者初步审定商标相同或者近似

(6)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被撤销或者注销未满一年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

2.简述知识产权的特征。

答:(1)知识产权的法律确认性,是指它必须依照专门的法律确认或授予才能产生知识产权;

(2)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是指知识产权所有人对其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权;

(3)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是指知识产权只在授予其权利的国家或者确认其权利的国家产生,并且只能在该国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而其他国家则对其没有必须给予法律保护的义务;

(4)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是指知识产权只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或者说该知识产权就依法丧失。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申请对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的条件。

答:申请对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的,应符合以下条件:

(1)申请人必须是商标注册人,而且其商标核准注册日期必须先于被争议商标核准注册周期。

(2)申请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的法定期限为5年,申请人必须自被争议的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5年内申请注册商标争议裁定。

(3)争议中的两个注册商标,即被争议商标和提出争议所依据的商标须具有利害关系。

(4)申请争议裁定的事实与理由,不得与被争议商标核准注册前提出异议并经裁定的事实理由相同。

2.简述著作权人享有哪些著作人身权利?

答:(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2)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4)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200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具备的主要内容。

答: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一般应具备以下主要条款:

(1)许可人和被许可人的名称。地址

(2)许可使用的商标名称、注册证号

(3)许可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或者服务项目范围

(4)许可人监督商品或服务质量和被许可人保证商品或服务质量的措施

(5)许可使用注册商标的期限

(6)许可使用的形式

(7)许可使用费的数额及其支付方式

(8)许可使用商品的标识提供方式

(9)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的标示方式

(10)违约责任

2.简述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

答:专利人享有的权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

(1)独占实施权

(2)转让权

(3)许可权

(4)标记权

(5)保护请求权

(6)放弃专利权的权利

(7)署名权

补充资料

1.简述知识产权的特征。

答:(1)知识产权的法律确认性,是指它必须依照专门的法律确认或授予才能产生知识产权;

(2)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是指知识产权所有人对其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权;(3)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是指知识产权只在授予其权利的国家或者确认其权利的国家产生,并且只能在该国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而其他国家则对其没有必须给予法律保护的义务;(4)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是指知识产权只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或者说该知识产权就依法丧失。

2.简述商标注册人享有哪些权利。

答:(1)专用权,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独占性使用的权利。(2)禁止权,禁止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禁止他人擅自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混同的商标的权利。(3)转让权,转让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将其注册商标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权利。(4)许可使用权,许可使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并获得收益的权利。

3.简述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1)申请注册的商标必须具备构成要素;

(2)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具备显著性;

(3)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使用法律所禁止使用的标志;

(4)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他人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已经注册或者初步审定商标相同或者近似;

(5)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被撤销或者注销未满一年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

4.简述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具备的主要内容。

答: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一般应具备以下主要条款:(1)许可人和被许可人的名称、地址;

(2)许可使用的商标名称、注册证号;

(3)许可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或者服务项目范围;

(4)许可人监督商品或服务质量和被许可人保证商品或服务质量的措施;

(5)许可使用注册商标的期限;

(6)许可使用的形式;

(7)许可使用费的数额及其支付方式;

(8)许可使用商品的标识提供方式;

(9)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的标示方式;

(10)违约责任。

5.简述商标侵权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行为;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

(4)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6.简述申请对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的条件。

答:申请对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的,应符合以下条件:(1)申请人必须是商标注册人,而且其商标核准注册日期必须先于被争议商标核准注册日期。(2)申请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的法定期限为5年,申请人必须自被争议的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5年内申请注册商标争

议裁定。(3)争议中的两个注册商标,即被争议商标和提出争议所依据的商标须具有利害关系。(4)申请争议裁定的事实与理由,不得与被争议商标核准注册前提出异议并经裁定的事实理由相同。

7.简述专利人享有哪些权利。

答:专利权人享有的权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1)独占实施权;(2)转让权;

(3)许可权;

(4)标记权;

(5)保护请求权;

(6)放弃专利权的权利;

(7)署名权。

8.简述职务发明创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1)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以外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3)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后1年之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4)主要是利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9.简述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及其民事法律责任。

答:(1)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法律禁止的方式对专利发明创造加以实施的行为。(2)民事法律责任有: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10.简述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具有新颖性的含义。

答: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11.简述著作权人享有哪些著作人身权利。

答:(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2)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4)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12.简述两个或多个作者合作完成的作品,其著作权的归属和行使。

答:(1)两个或多个作者合作完成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

(2)在作品的发表、署名、修改及报酬等问题上应由全体合作者协商而定。

(3)合作作品不可分割使用的,合作作者对著作权的行使如果不能协商一致,任何一方无正当理由不得阻止它方行使。

(4)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每一个合作者对其所创作的部分享有独立的著作权,可以单独使用。

13.简述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区别。

答:(1)主体不同。著作权的主体是作品的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人,而邻接权的主体是作品的传播者。

(2)客体不同。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而邻接权的客体是传播者所赋予作品的新的传播形式。

(3)两者的地位不同。著作权是独立的,它可以单独行使,而邻接权则依赖于著作权,它是从著作权邻接而来的一种权利。

14.简述商业秘密权的法律特征。

答:(1)商业秘密权的排他性、专有性不是绝对的;

(2)商业秘密权的取得与专利权、商标权的取得根本不同;

(3)商业秘密权的保护期不是法定的,而是取决于权利人的保密措施和其他人对此项秘密的公开。

第三篇:「最新」国开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

[最新]国开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十年期末考试名简答题库(分学期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1年7月14日,涵盖了2008年7月至2021年7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21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如何理解“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

答: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政治的本质、内容、形态还是方式,从根本上说,都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政治以其特定的社会作用,体现着社会经济关系,体现着特定社会的各种经济利益和要求。这里的含义可以理解为:

首先,这里的经济是指特定经济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生产过程中的支配被支配关系和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

其次,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体现着经济关系的要求。

第三,政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现实性上体现为阶级关系,因此,政治是阶级关系的体现。因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所以,政治集中体现着特定社会阶级利益。在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和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因此,经济建设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

在强调经济基础对于社会政治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认为,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基础是具有反作用的,政治的进程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基础的方方面面。

21.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

答: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存在着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的。

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当包括:

(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如果一种利益坚持不肯妥协,必须与对方达到你死我活的结果方肯罢休,这将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而良好社会要求对立利益的各方尽可能地理性地思考合作的后果,而不是不顾后果地对一己利益的坚持。如果对立双方都坚持认为自己的目标、原则、要求是绝对正确的、绝对合理的和公正的,并认为对方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不合理的,应该全部抛弃的,这样他们往往会不惜任何代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求,可以想象其结果只能使矛盾更加尖锐,合作无法达成。因此,在良好社会里,人们抱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在承认对方利益的基础上做出让步,使双方各自的要求得到部分满足,从而解决冲突,形成一种文明的秩序。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要求存在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法治是通过一种制度化的机制来协调不同利益的。制度既是某种特定的利益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们追求利益的方式的可能性规定。制度具有全局性。相对于其他手段来说,制度的影响不在于一时一地的事件或利益,而在于长期的整体的规范的作用。作为一种相互冲突的利益的解决制度,法治的根本作用在于让人们自愿地表达其利益,综合各种不同的利益,并以人们的偏好来自愿地做出裁决。在人治的情况下,制度如同虚设,社会治理依统治者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从而造成一种不稳定的局面。而在法治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对制度形成一种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人们在政治中有序地解决其利益冲突。

(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法治要求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规范,这对于利益冲突的意义在于,它规定了解决的边界。而有效的协商机制则有助于确定在大的秩序范围内,将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合作形式。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前者规定了人们讨价还价的外部边界,而后者则提出了讨价还价的内部选择。协商机制并不仅仅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正式的制度,更多意义上它还包括各种非正式的规范,而这涉及到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因为什么样的协商机制才有效并不是纯粹抽象的理论问题,它关系到参与博弈的行动者对于策略的选择。协商机制需要重视团体的自主性。一个在适当范围内保护自己利益的团体并不意味着与政府的对抗,而是对政府管理功能的一种弥补。它促成在各种利益冲突中得到平等而又合理的解决。

(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意志的组织,一个高效而廉洁的政府能够将人们稳定的政治共识付诸现实。从经济管理上看,它可以使国家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良好的势头;从社会管理上看,它还可以有效缓解和抑制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有效防范政治秩序混乱的重要环节。

22.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

(5)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什么是政治?

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答:(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

第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第三、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21.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答:(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

(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先导力量。

22.宽容和理性精神在政治上的含义是什么?

答:(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

(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

(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21.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

(5)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22.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

(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

(3)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

(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竟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

(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

(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21.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答: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

二是妥协精神;

三是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答: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第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第三,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21.政府组织机构具有哪些特性?

答:(1)阶级性;(2)实体性;(3)严密组织性;(4)特定的职能性。

22.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答:(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先导力量。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什么是权力?如何理解这-含义?

答:(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呀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含义:

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

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

再次,权力是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22.“善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答:(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2)普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额了公共领城与私人领城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

(3)善治是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3分)(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21.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何意义?

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22.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有哪些?

答:(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2)学校。学校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3)大众传播工具;(4)社会政治组织;(5)政治符号;(6)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答: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第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第三,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21.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22.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答:(1)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2)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3)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2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1.政治权利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22.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答: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来:(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秩序原则;(2)自由原则;(3)平等原则;(4)宽容和理性精神。

21.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答:(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22.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1.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是什么?

答:(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22.现代国家的远举原则是什么?

答:(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统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21.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竟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22.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统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21.历史上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答:(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神权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4)管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2.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政治参与具有哪些特征?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2.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答:(1)为社会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政策;(2)通过财政、金融、货币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调节市场,引导社会经济发展;(3)通过经济立法执法等法律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4)扩大政府社会控制和社会服务功能,维持社会秩序,提供社会福利;(5)优化政府本身的管理,实现政府行政的法制化和高效化。

21.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答:(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22.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哪些?

答:(1)暴力方式(武力);(2)压力方式(操纵);(3)命令方式(权威);(4)规范方式(契约);(5)说服方式(灌输);(6)奖酬方式(激励);(7)处罚方式(遏制)。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1.为什么说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

答:(1)它对现存秩序表达不满,提出批评;(2)它提供未来理想的模式;(3)它指出政治变迁如何发生,指明人们应该如何改变现实。

22.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意义?

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21.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竟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22.民主观念的现代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由“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3)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意义?

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21.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22.政治自由主义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答:(1)个人主义原则;(2)自由原则;(3)理性原则;(4)平等原则;(5)宽容原则;(6)同意原则;(7)宪政主义原则。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5)司法独立。

21.政治改革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

则为限度。

22.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

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5)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21.政治选举的意义是什么?

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22.政府具有哪些特性?

答:(1)阶级性;(2)公共性;(3)权威性;(4)有机组织性;(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政治参与具有哪些特征?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1.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22.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答:(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神权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4)管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答:(1)经济市场化;(2)文化世俗化;(3)政治文明化;(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21.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22.政治自由主义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答:(1)个人主义原则;(2)自由原则;(3)理性原则;4)平等原则;(5)宽容原则;(6)同意原则;(7)宪政主义原则。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5)司法独立。

2.政治改革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3.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政党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2.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经济市场化;(2)文化世俗化;(3)政治文明化;(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3.政治参与具有哪些特征?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民主观念的现代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由“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申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3)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良主”;(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2.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3.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2.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1)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这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拳源,这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3.理想主义政治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一般认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良心”,那主要是由于环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没有学好。所以,通过改善环境或强化教育,人总会“弃暗投明”,返璞归真;(2)对公共权力也多持肯定性倾向,认为政治权力代表公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如果偶尔出现“恶政,或“暴政”,那一定是当政者个人品德出了问题,需要整顿,需要思想教育,加强领导人廉洁自律,以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3)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保证选拔最优秀、最可靠、最完美的“德才兼备”者当政。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政治革命的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包括哪些内容?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补充资料: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答:(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3.诸子百家的政治的研究成果?(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4.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

答:(1)暴力方式;(2)压力方式;(3)命令方式;(4)规范方式;(5)说服方式;(6)奖酬方式;(7)处罚方式。

5.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何意义?

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6.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游说:由政治社团代表或专职院外说客直接对参与决策的议员和行政官员进行说服工作。(2)决策咨询: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的不同决策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和顾问,从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3)社交活动。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展开公关活动的重要方式就是定期不定期地举行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在竞选过程中政治社团通过支持候选人的提名、提供政治捐款、协助选民登记、动员选民参加投票等活动,支持对其表示友好的候选人当选或连任。(5)主导舆论:政治社团利用公众舆论和大众传媒影响政府公共决策人员。(6)非常规方式:政治社团有时候也采用非常规手段或方式实现利益表达,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7.传统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8.善治模式的特征?

答:(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9.政治参与的特征是什么?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10.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

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11.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

答:(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3)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12.自由主义所遵循的原则?

答:(1)个人主义原则;(2)自由原则;(3)理性原则;(4)平等原则;(5)宽容原则;(6)同意原则;(7)宪政主义原则。

13.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答:(1)家庭;(2)学校;(3)大众传播工具;(4)社会政治组织;(5)政治符号;(6)此外,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14.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15.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

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导致政治不稳定。(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16.我国当代宪政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答: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宪政的功能在于将政治文明转化成法律价值使之能够得到程序性保障,它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17.民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答:(1)由“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2)由“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3)由“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4)由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18.民主具有什么价值?

答:(1)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2)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3)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第四篇:国开(中央电大)法学本科《知识产权法》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排序版)

国开(中央电大)法学本科《知识产权法》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排序版)

2001年九届人大对《商标法》所作的第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2009年7月试题]

答:2001年九届人大对《商标法》所作的第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1)明确保护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地理商标;

(2)扩大商标构成要素;

(3)禁止以官方标志、检验印记作为注册商标;

(4)切实保护驰名商标;

(5)禁止恶意抢先注册他人商标;

(6)完善优先权制度;

(7)确立行政裁决的司法审查制度;

(8)强化商标行政管理;

(9)明确商标侵权赔偿数额;

(10)增加保护商标权的临时措施。

简述发明和实用新型具有新颖性的公开标准。[2008年7月试题]

简述发明和实用新型具有新颖性的公开标准。[2017年6月试题]

简述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具有新颖性的含义。[补充]

答: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简述两个或多个作者合作完成的作品,其著作权的归属和行使。[补充]

答:(1)两个或多个作者合作完成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

(2)在作品的发表、署名、修改及报酬等问题上应由全体合作者协商而定;

(3)合作作品不可分割使用的,合作作者对著作权的行使如果不能协商一致,任何一方无正当理由不得阻止它方行使;

(4)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每一个合作者对其所创作的部分享有独立的著作权,可以单独使用。

简述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表现形式。[2013年1月试题]

简述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表现形式。[2014年7月试题]

简述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表现形式。[2020年1月试题]

答: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是指为了竞争或个人目的,通过不正当方法获取、披露或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具体包括: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简述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理由。[2010年7月试题]

简述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理由。[2015年1月试题]

简述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理由。[2016年7月试题]

简述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理由。[2019年1月试题]

答:(1)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不具有新颗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2)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其说明书未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完整的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其权利要求书未能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专利保护范围。

(3)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其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超出了原说明书和权利

要求书记戴的范围,其外观设计申请文件的修改超出了原图片或者照片表示的范围。

(4)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不是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5)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授予两项以上的专利。

(6)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

(7)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属于《专利法》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技术领域。

(8)专利权未授予最先申请专利的人。

简述商标侵权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2018年1月试题]

答:(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行为;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

(4)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简述商标权的内容。[2013年1月试题]

简述商标权的内容。[2015年1月试题]

简述商标权的内容。[2016年7月试题]

简述商标注册人享有哪些权利。[补充]

答:商标权的内容,是指注册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所拥有的权利的范围,它表明的是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哪些权利。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独占性使用韵权利;

(2)禁止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禁止他人擅自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混同的商标的权利;

(3)转让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将其注册商标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权利;

(4)许可使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并获得收益的权利。

简述商业秘密权的法律特征。[2018年1月试题]

答:(1)商业秘密权的排他性、专有性不是绝对的;

(2)商业秘密权的取得与专利权、商标权的取得根本不同;

(3)商业秘密权的保护期不是法定,而是取决于权利人的保密措施和其他人对此项秘密的公开。

简述申请对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的条件。[2007年7月试题]

简述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具备的条件。[2008年1月试题]

答:(1)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具备法定的构成要素;

(2)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具备显著性;

(3)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是法律禁止作为商标使用的标志;

(4)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是不能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

(5)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他人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已经注册或者初步审定商标相同或者近似;

(6)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被撤销或者注销未满一年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

简述知识产权的特征。[2008年1月试题]

答:(1)知识产权的法律确认性,是指它必须依照专门的法律确认或授予才能产生知识产权;

(2)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是指知识产权所有人对其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权;

(3)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是指知识产权只在授予其权利的国家或者确认其权利的国家产生,并且只能在该国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而其他国家则对其没有必须给予法律保护的义务;

(4)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是指知识产权只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或者说该知识产权就依法丧失。

简述职务发明创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补充]

答: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1)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以外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3)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后一年之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4)主要是利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简述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当事人的义务。[2009年1月试题]

答:许可人的义务:(1)在合同有效期内保证拥有其注册商标专用权;(2)维护被许可人合法的使用权,当第三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时,许可人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3)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

被许可人的义务:(1)按合同约定的数额和方式支付商标许可使用费;(2)未经许可人特别授权,不得将注册商标使用权转移给他人,也不得进行分许可;(3)保证使用许可人注册商标的商品或者服务质量;(4)在使用许可人注册商标的商品上表明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5)在发生商标侵权时,应协助许可人查明事实。

简述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具备的主要内容。[2007年1月试题]

简述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具备的主要内容。[2017年1月试题]

答: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一般应具备以下主要条款:

(1)许可人和被许可人的名称。地址;

(2)许可使用的商标名称、注册证号;

(3)许可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或者服务项目范围;

(4)许可人监督商品或服务质量和被许可人保证商品或服务质量的措施;

(5)许可使用注册商标的期限;

(6)许可使用的形式;

(7)许可使用费的数额及其支付方式;

(8)许可使用商品的标识提供方式;

(9)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的标示方式;

(10)违约责任。

简述著作权人享有哪些著作人身权利?[2007年7月试题]

简述著作权人享有哪些著作人身权利?[2009年7月试题]

答:(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2)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4)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简述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主要条款。[2018年1月试题]

答:(1)许可使用作品的方式;

(2)许可使用权利的性质;

(3)许可使用的范围、期间;

(4)付酬标准及其方法;

(5)违约责任;

(6)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

简述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区别。[2008年7月试题]

简述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区别。[2017年6月试题]

答:(1)主体不同,著作权的主体是作品的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人,而邻接权的主体是

作品的传播者;

(2)客体不同。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而邻接权的客体是传播者所赋予作品的新的传播形式;

(3)两者的地位不同。著作权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是独立的,他可以单独行使,而邻接权则依赖于著作权,它是从著作权邻接而来的一种权利,除表演者权外都属于财产权范畴。

简述著作人身权利的概念及内容。[2010年1月试题]

简述著作人身权利的概念及内容。[2011年1月试题]

简述著作人身权利的概念及内容。[2012年1月试题]

简述著作人身权利的概念及内容。[2014年7月试题]

答:著作人身权,又称精神权利,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而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它包括:

(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2)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4)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简述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2010年1月试题]

简述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2011年1月试题]

简述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2012年1月试题]

简述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2013年7月试题]

简述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2014年1月试题]

简述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2015年7月试题]

答: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也没有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专利权人的专利的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1)有擅自使用专利权人专利的行为;(2)实施行为以营利为目的;(3)实施的技术与专利权人的专利技术具有相同或近似性;(4)专利权人的专利必须为有效的专利。

简述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及其民事法律责任。[补充]

答:(1)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法律禁止的方式对专利发明创造加以实施的行为;

(2)民事法律责任有: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简述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2007年7月试题]

简述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2009年1月试题]

简述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2011年7月试题]

简述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2016年1月试题]

简述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2017年1月试题]

简述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2018年7月试题]

简述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2020年7月试题]

答:专利权人享有的权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

(1)独占实施权,专利权人排他地利用和最终处分其专利权利的权利;

(2)转让权,专利权人将专利所有权转让给他人、由他人支付价款的权利;

(3)许可权,专利权人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由他人支付专利使用费的权利;

(4)标记权,表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的权利;

(5)保护请求权;

(6)放弃专利权的权利;

(7)署名权,发明人或设计人有在专利文件中写名自己是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权利。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表现形式。[2012年7月试题]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表现形式?[2019年7月试题]

答: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是指为了竞争或个人目的,通过不正当方法获取、披露或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具体包括: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商标权的内容包括哪些?[2012年7月试题]

商标权的内容包括哪些?[2019年7月试题]

商标权的内容包括那些?[2020年1月试题]

答:商标权的内容,是指注册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所拥有的权利的范围,它表明的是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哪些权利。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独占性使用的权利。

(2)禁止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禁止他人擅自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混同的商标的权利。

(3)转让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将其注册商标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权利。

(4)许可使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所享有的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并获得收益的权利。

我国法律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措施有哪些?[2010年7月试题]

我国法律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措施有哪些?[2013年7月试题]

我国法律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措施有哪些?[2014年1月试题]

我国法律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措施有哪些?[2015年7月试题]

我国法律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措施有哪些?[2019年1月试题]

答:(1)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在非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申请注册,且可能损害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从而构成《商标法》禁用条款规定的不良影响的,由商标局驳回其注册申请;已经注册的,注册之日起5年内,驰名商标注册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予以撤销,但恶意注册的不受时间限制。

(2)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在非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且会暗示该商品或者服务与驰名商标注册人存在某种联系,从而可能使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受到损害的,驰名商标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之日起两年内,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制止。对有上述行为的,由行为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

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的严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法律责任是什么?[2011年7月试题]

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的严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法律责任是什么?[2016年1月试题]

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的严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法律责任是什么?[2018年7月试题]

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的严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法律责任是什么?[2020年7月试题]

答: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侵犯著作权应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还应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有: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3)未经表演者许可,录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

音、录像制品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5)未经许可,播放或者复制广播、电视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6)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或者与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7)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或者与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8)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第五篇:1189国开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

1189国开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库(分学期版)

2021年7月试题及答案

28.简述目前各国通过多边协商合作治理外部效应的主要途径。

答:从目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来看,各国通过多边协商合作治理外部效应的途径主要有:

(1)在联合国范围内开展多边协商合作。(5分)

(2)由个别国家或国际组织发起,多国政府参加,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协调合作机制。(5分)

29.简述政府外债的主要功能。

答:政府外债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借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它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政府外债可以促使本国社会经济更快发展。(3分)

(2)利用政府外债是各国进行经济建设、政治角逐和军事战争的重要手段。(4分)

(3)通过举借政府外债发展基础设施,为社会经济发展准备条件。(3分)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8.简述政府采购的特点。

答: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

(1)资金来源的公共性。(2分)

(2)采购目的的非营利性。(2分)

(3)采购管理的公丌性。(2分)

(4)采购范围的广泛性。(2分)

(5)采购的数额巨大。(2分)

29.简述消费税的作用。

答:消费税在国家税收制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稳定、可靠地筹集组织财政收入。(3分)

(2)有利于调节消费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4分)

(3)有利于调节各类社会成员的收入,缓解贫富悬殊和分配不公。(3分)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28.简述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主要区别。

答: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存在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

(1)投资效益目标不同。

(2)投资规模不同。

(3)投资方式不同。

(4)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领域不同。

29.简述课税权重叠的情况。

答:课税权的重叠有三种情况:

(1)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重叠。

(2)各国对来源地的不同解释造成的来源地管辖权的重叠。

(3)各国对居民身份标准的不同规定造成的居民税收管辖权的重叠。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28.简述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

答:(1)养老保险;

(2)失业保险;

(3)医疗保险;

(4)工伤保险;

(5)生育保险。

29.简述政府外债的主要功能。

答:政府外债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借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它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政府外债可以促使本国社会经济更快发展;

(2)利用政府外债是各国进行经济建设、政治角逐和军事战争的重要手段;

(3)通过举借政府外债发展基础设施,为社会经济发展准备条件。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28.简述政府组织收入的原则。

答:政府组织收入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发展经济,培养财源的原则。

(2)杜会各阶层利益兼顾的原则。

(3)合理负担的原则。

(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29.简述课税权重叠的情况。

答:课税权的重叠有三种情况:

(1)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重叠。

(2)各国对来源地的不同解释造成的来源地管辖权的重叠。

(3)各国对居民身份标准的不同规定造成的居民税收管权的重叠。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28.简述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

答: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

(1)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2)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3)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4)加强法制建设,政府依法理财、依法行政。

29.简述现阶段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现阶段,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社会发展领域公共物品供给不足。

(2)公共物品供给城乡差别突出。

(3)公共物品供给方式改革有待深化。

(4)公共物品供给效率有待提高。

(5)公共物品决策机制有待改革。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28.简述所得税的缺点。

答:所得税的缺点主要体现为:(1)所得税收人不够稳定。(2)所得税的累进性,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生产劳动的积极性。

(3)所得税计算较复杂,征管难度较大,容易出现偷漏税等情况。

29.简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含义。

答:国库集中收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1)集中收入管理,一切财政性收入均纳入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商业银行的单一账户。(2)集中支出管理,原则上一切财政性支出均应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时才能从单一账户支付出去,支付对象一般应是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3)集中账户管理,设置与国库单一账户配套使用的国库分类账户,集中反映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28.简述资源税的特点。

答:资源税的特点有:(1)对特定资源征收。(2)调解级差收入,体现社会公平。(3)调节资源收益,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9.简述编制部门预算的必要性。

答:(1)有利于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2)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公开、透明,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提高了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4)部门预算是完整的功能预算的基础。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28.简述所得税的优点。

答:所得税的优点主要有:(1)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2)税负不易转嫁。(3)征税环节单一,不存在重复征税。(4)具有“内在稳定器”的特征。

29.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

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具有以下差异:(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2)政策目标有区别。(3)政策手段有区别。(4)政策时滞不同。(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28.简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含义。

答:国库集中收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1)集中收入管理,一切财政性收入均纳入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商业银行的单一账户。(2)集中支出管理,原则上一切财政性支出均应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时才能从单一账户支付出去,支付对象一般应是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3)集中账户管理,设置与国库单一账户配套使用的国库分类账户,集中反映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29.简述课税权重叠的情况。

答:课税权的重叠有三种情况:(1)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重叠。(2)各国对来源地的不同解释造成的来源地管辖权的重叠。(3)各国对居民身份标准的不同规定造成的居民税收管辖权的重叠。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18.阐述科斯定理的涵义。

答:科斯定理的涵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它还可以解释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人分配结果的不同。

19.简述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

答: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中位选民理论是说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

20.简述财政投融资的涵义及特征。

答: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投资范围要严格的限制;(2)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18.简述预算编制的主要原则。

答:政府预算的编制是有意识地确定和规范财政活动的计划行为,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目前预算编制采用的主要有四项原则:(1)完整性原则。国家预算必须包括政府的所有财政收支。(2)准确性原则。在编制政府预算时,财政收支数字应进行科学的测算。(3)合法性原则。预算的编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条文。(4)性原则。任何一个国家的预算编制,都必须有时间的界定,通常为1年。

19.简述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

答: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直接参与有价证券买卖,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一种操作方法。与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相比,公开市场业务有明显的优越性:(1)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及试探性的操作,还可以进行逆向操作,灵活调节货币供给量;

(2)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再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3)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量进行的是微调,不会像准备金率的变动一样产生震动效果。

20.简述国际税收中法人居民的判定标准。

答:法人居民的判定标准主要有三个:(1)总机构所在地标准,即以法人居民的公司总机构所在国为判定标准;

(2)注册所在地标准,即按照某国的法律规定,在该国登记注册的公司即为该国的居民;(3)公司的控制权所在地标准,即以公司的实际控制管理中心所在国为标准,判定该法人为该国的居民。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8.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答: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从各国市场经济实践分析,市场失灵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2)公共物品;(3)外部效应;(4)信息的不对称性;(5)市场的不完整性;(6)收入公平分配;(7)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失灵的存在和有效配置资源的需要,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合理性的依据。既然这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就需要政府干预。

19.简述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

答: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中位选民理论是说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

20.比较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

答:作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1)公共行政部门所提供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量与价值都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确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因而政府提供经费的来源,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的税收。(2)从直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18.阐述科斯定理的涵义。

答:科斯定理的涵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它还可以解释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

19.简述社会保险的项目。

答:社会保险的项目一般包括:(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20.简述国际税收协定的基本内容。

答:国际税收协定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协定适用的范围。协定适用的范围主要包括人的范围和税种的范围两个方面。这是国际税收协定必须首先明确的前提;(2)免除双重征税问题。免除双重征税是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它具体包括:明确所得概念、协调各缔约国之间的税收管辖权、确定免除双重征税的方法等;(3)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4)消除和减少国际逃税。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18.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政府所参与分配的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的国民经济系统;

(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5)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19.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答: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从各国市场经济实践分析,市场失灵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2)公共物品;(3)外部效应;(4)信息的不对称性;(5)市场的不完整性;(6)收入公平分配;(7)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失灵的存在和有效配置资源的需要,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合理性的依据。既然这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就需要政府干预。

20.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

答:公共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18.简述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

答: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1)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

(2)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3)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

19.简述直接税的特点。

答:直接税的特点是:(1)税负不易转嫁。

(2)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3)税负较为公平。(4)计税较复杂,征收管理难度较大。

20.简述公债市场的主要功能。

答:公债市场的主要功能有:(1)公债市场为政府债券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2)公债市场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3)公债市场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

(4)公债市场还能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18.简述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

答: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中位选民理论是说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

19.简述直接税的特点。

答: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

直接税的特点是:

(1)税负不易转嫁。(2)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

(3)

税负较为公平。

(4)计税较复杂,征收管理难度较大。

20.简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涵义。

答:国库集中收付,包括三方面的涵义:(1)集中收入管理,一切财政性收入均纳入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商业银行的单一账户;(2)集中支出管理,原则上一切财政性支出均应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时才能从单一账户支付出去,支付对象一般应是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3)集中账户管理,设置与国库单一账户配套使用的国库分类账户,集中反映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18.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政府所参与分配的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的国民经济系统;(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19.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

答:公共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20.简述社会保障的功能。

答: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制度作用予社会各个方面所体现出的本身具有的内在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2)风险分担功能;(3)收入再分配功能;(4)维护社会稳定功能;(5)调节宏观经济平衡的功能。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18.比较行政管理性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

答:作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

首先,公共行政部门所提供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量与价值都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确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因而政府提供经费的来源,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的税收;

其次,从直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

19.简述直接税的特点。

答: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财产税等。

直接税的特点是:(1)税负不易转嫁;(2)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3)税负较为公平;(4)计税较复杂,征收管理难度较大。

20.简述预算编制的原则。

答:政府预算的编制是有意识地确定和规范财政活动的计划行为,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目前预算编制采用的主要有四项原则:

(1)完整性原则。国家预算必须包括政府的所有财政收支。在国家预算之外,不应有其他的财政收支;(2)准确性原则。在编制政府预算时,财政收支数字应进行科学的测算;(3)合法性原则。预算的编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条文;(4)性原则。任何一个国家的预算编制,都必须有时间的界定,通常为1

年。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18.简述我国编制部门预算的必要性。

答:编制部门预算的必要性有:(1)有利于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2)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公开、透明,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提高了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4)部门预算是完整的功能预算的基础。

19.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

答: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指导各个区域的经济的发展,把每个区域都纳入到全国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地区间的优势和潜力,为全国经济发展做贡献;

根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协调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重点发展区域与其他区域发展的关系;

根据平等互利、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推动区域之间分工与合作;

根据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的原则,协调经济发达区域与经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20.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

答: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主要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当发生两种税收管辖权重叠时,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通过优先承认跨国纳税人向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国家所缴纳的税收来借以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在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中通常采用的避免、消除或缓和国家重复征税的方法主要有免税法、扣除法、低税法、抵免法等。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8.什么是财政投融资,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答: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

财政投融资不同于一般商业投融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投资范围要严格的限制。(2)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3)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财政投融资的作用是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政府进行公共投资的较好方式。

19.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政企分开。(2)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

(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4)分级所有、分级管理。(5)正确处理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企业职工)之间物质利益关系。(6)实现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

20.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

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具有以下差异:

(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2)政策目标有区别。(3)政策手段有区别。(4)政策时滞不同。(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

(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8.简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

答:当满足下列条件的时候,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

(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2)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3)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19.简述公共投资的范围以及政府开展公共投资的原因。

答: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但同时又是微利或无利的项目,主要包括基础产业投资和农业投资等。

基础产业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和自然垄断性的特点,决定其很难单纯依靠私人投资主体的力量来完成,而应当由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完成。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由于其自身的产业特点,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时常受到自然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外于不稳定的环境中,因此需要政府加以扶持。

20.世界各国政府公债偿还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世界各国政府公债偿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买销法;(2)比例偿还法;(3)抽签偿还法;(4)一次偿还法。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实现收入在全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以及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割,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2)政府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是指通过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政府稳定经济职能,还意味着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目的。

(3)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2.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

(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有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

(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

(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有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有做出相应的调整。

3.从国内外公债管理的经验分析,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2)生产关系类型;(3)安定政治背景;(4)国家职能范围;(5)财政政策选择;(6)金融市场状况;(7)公债管理水平。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

答:当满足下列条件的时候,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2)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3)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2.简述公共投资的范围以及政府开发公共投资的原因。

答: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但同时又是微利或无利的项目,主要包括基础产业投产和农业投资等。

基础产业具有公共物儡属性和自然垄断性的特点,决定其很难单纯依靠私人投资主体的力量来完成,而应当由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完成。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由于其自身的产业特点,往往在市场竞争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时常受到自然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中,因此需要政府加以扶持。

3.世界各国政府公债偿还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世界各国政府公债偿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买销法;(2)比例偿还法;(3)抽签偿还法;(4)一次偿还法。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8.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答: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2)公共物品。(3)外部效应。(4)信息的不对称性。(5)市场的不完整性。(6)收入公平分配。(7)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19.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20.从国内外公债管理的经验分析,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债务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2)生产关系类型;(3)安定政治背景;(4)国家职能范围;(5)财政政策选择;(6)金融市场状况;(7)公债管理水平。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组织政府收入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应当包括:(1)从发展经济人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2)利益兼顾的原则。(3)合理负担的原则。(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2.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

答: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主要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当发生两种税收管辖权重叠时,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通过优先承认跨国纳税人向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国家所缴纳的税收来借以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在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中通常采用的避免、消除或缓和国家重复征税的方法主要有免税法、扣除法、低税法、抵免法等。

3.简述公债与税收和政府信用的区别。

答:政府信用是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的信用,或以债债权人的身份提供信用及其信用活动,所以说公债是政府信用的一种形式。

税收是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的收入,同国家取得公共收入的其它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式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或合同的规定,同有关各方发生的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形成这种收入的依据是政府信誉,所以相较予税收,公债有着自愿性、有偿性。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8.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再分配;(2)经济稳定和发展;

(3)资源配置。

19.简述公共投资的范围以及政府开展公共投资的原因。

答: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但同时又是微利或无利的项目,主要包括基础产业投资和农业投资等。

基础产业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和自然垄断性的特点,决定其很难单纯依靠私人投资主体的力量来完成,而应当由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完成。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由于其自身的产业特点,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时常受到自然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中,因此需要政府加以扶持。

20.世界各国政府公债偿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世界各国政府公债偿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买销法;

(2)比例偿还法;

(3)抽签偿还法;(4)一次偿还法。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理论依据以及其他供给方式。

答:公共供给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此外,公共物品还可以通过混和供给、私人供给等方式供给。

2.税负转嫁的特征是什么?

答:所谓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税负转嫁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第二,税负转嫁是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对税收负担的一种再分配。第三,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相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负转嫁引起的。

3.简述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

答: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指导各个区域的经济的发展,把每个区域都纳入到全国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地区间的优势和潜力,为全国经济发展做贡献;根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协调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重点发展区域与其他区域发展的关系;根据平等互利、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推动区域之间分工与合作;根据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的原则,协调经济发达区域与经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关系,促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关系的意义。

答:一般认为,政府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GDP)的比率是衡量政府收入规模的指标。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政府收人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第三,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

2.简要回答我国当前公共收费问题解决的方法。

答:根据我国公共收费管理现状,结合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公共收费管理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依法收费,依法理财。(2)以政府预算管理为核心,加强公共收费管理。(3)加强公共收费监督。

3.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

答: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指导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把每个区域都纳入到全国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地区间的优势和潜力,为全国经济发展做贡献;协调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重点发展区域与其他区域发展的关系;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推动区域之间分工与合作;协调经济发达区域与经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关系,促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补充资料:

1.比较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2015年7月试题;2012年7月试题)

答:作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1)公共行政部门所提供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量与价值都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确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因而政府提供经费的来源,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的税收。(2)从直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

2.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2010年7月试题;2009年7月试题)

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

(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有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

(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

(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有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有做出相应的调整。

3.阐述科斯定理的涵义。(2016年7月试题;2015年1月试题)

答:涵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它还可以解释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人分配结果的不同。

4.从国内外公债管理的经验分析,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2010年7月试题;2009年7月试题)

答: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2)生产关系类型;(3)安定政治背景;(4)国家职能范围;(5)财政政策选择;(6)金融市场状况;(7)公债管理水平。

5.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

(2012年1月试题;2009年1月试题)

答: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主要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当发生两种税收管辖权重叠时,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通过优先承认跨国纳税人向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国家所缴纳的税收来借以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在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中通常采用的避免、消除或缓和国家重复征税的方法主要有免税法、扣除法、低税法、抵免法等。

6.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

答: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7.简述编制部门预算的必要性。(2018年1月试题)

答:(1)有利于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2)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公开、透明,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提高了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4)部门预算是完整的功能预算的基础。

8.简述财产税的特点和功能。

答:与其他类型税种相比,财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特征。

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财产税具有其重要功能:首先,财产税可成为地方税主体税种,为地方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提供充裕的税源;其次,财产税能够调节财富不均,鼓励勤劳致富,限制不劳而获,体现社会公平;再次,财产税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促进财产的有效利用。

9.简述财政补贴的涵义和特征。

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2)灵活性。政策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根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10.简述财政投融资的涵义及特征。(2016年7月试题)

答: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投资范围要严格的限制;(2)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3)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11.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2017年6月试题;2011年7月试题)

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具有以下差异:(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

(2)政策目标有区别。(3)政策手段有区别。(4)政策时滞不同。

(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

12.简述公共收费的功能。

答:公共收费具有以下功能:(1)体现政府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目标;(2)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稳定市场物价。

13.简述公共投资的范围以及政府开发公共投资的原因。(2011年1月试题;2010年1月试题;2008年7月试题)

答: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但同时又是微利或无利的项目,主要包括基础产业投产和农业投资等。

基础产业具有公共物儡属性和自然垄断性的特点,决定其很难单纯依靠私人投资主体的力量来完成,而应当由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完成。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由于其自身的产业特点,往往在市场竞争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时常受到自然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中,因此需要政府加以扶持。

14.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理论依据以及其他供给方式。(2008年1月试题)

答:公共供给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此外,公共物品还可以通过混和供给、私人供给等方式供给。

15.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2014年7月试题;2013年1月试题)

答:公共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16.简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2011年1月试题;2010年1月试题)

答:当满足下列条件的时候,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2)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3)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17.简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

答: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某些公共物品,需要一系列的条件:(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4)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产权制度。

18.简述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2016年1月试题)

答:与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相比,公开市场业务有着以下优点:(1)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及试探性的操作,还可以进行逆向操作,灵活调节货币供给量;(2)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再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3)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量进行的是微调,不会像准备金率的变动一样产生震动效果。

19.简述公债偿还的方法。

答:公债偿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买销法;(2)比例偿还法;(3)抽签偿还法;(4)一次偿还法。

20.简述公债发行的条件。

答:公债发行条件是指国家对所发行公债及其有关的诸多方面以法律形式所作的明确规定。发行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债品种、公债发行权限、公债发行对象、公债发行数额、公债券票面金额、公债发行价格、利息率、对公债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规定等。

21.简述公债市场的主要功能。(2014年1月试题)

答:公债市场的主要功能有:(1)公债市场为政府债券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2)公债市场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3)公债市场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4)公债市场还能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

22.简述公债与税收和政府信用的区别。(2009年1月试题)

答:政府信用是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的信用,或以债债权人的身份提供信用及其信用活动,所以说公债是政府信用的一种形式。

税收是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的收入,同国家取得公共收入的其它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式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或合同的规定,同有关各方发生的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形成这种收入的依据是政府信誉,所以相较予税收,公债有着自愿性、有偿性。

23.简述国际税收协定的基本内容。(2015年1月试题)

答:国际税收协定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协定适用的范围。协定适用的范围主要包括人的范围和税种的范围两个方面。这是国际税收协定必须首先明确的前提;(2)免除双重征税问题。免除双重征税是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它具体包括:明确所得概念、协调各缔约国之间的税收管辖权、确定免除双重征税的方法等;(3)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4)消除和减少国际逃税。

24.简述国际税收中法人居民的判定标准。(2016年1月试题)

答:法人居民的判定标准主要有三个:(1)总机构所在地标准,即以法人居民的公司总机构所在国为判定标准;(2)注册所在地标准,即按照某国的法律规定,在该国登记注册的公司即为该国的居民;(3)公司的控制权所在地标准,即以公司的实际控制管理中心所在国为标准,判定该法人为该国的居民。

25.简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含义。(2018年7月试题;2017年1月试题;2013年7月试题)

答:国库集中收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1)集中收入管理,一切财政性收入均纳入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商业银行的单一账户。(2)集中支出管理,原则上一切财政性支出均应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时才能从单一账户支付出去,支付对象一般应是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3)集中账户管理,设置与国库单一账户配套使用的国库分类账户,集中反映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26.简述行为税的特点和功能。

答:行为税具有课税对象单一、税源分散、税种灵活的特点。开征特定行为税的功能,主要是对纳税人的特定行为进行调节,达到国家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目的,一般带有“寓禁于征”的性质。

27.简述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关系的意义。(2014年1月试题;2007年7月试题)

答:一般认为,政府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GDP)的比率是衡量政府收入规模的指标。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政府收人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第三,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

28.简述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

答:经过长期的国有资产经营的实践证明,要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准则:(1)政企分开;(2)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4)分级所有、分级管理;(5)正确处理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企业职工)之间物质利益关系;(5)实现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29.简述课税权重叠的情况。(2017年1月试题)

答:课税权的重叠有三种情况:(1)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重叠。(2)各国对来源地的不同解释造成的来源地管辖权的重叠。(3)各国对居民身份标准的不同规定造成的居民税收管辖权的重叠。

30.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2007年7月试题)

答: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指导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把每个区域都纳入到全国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地区间的优势和潜力,为全国经济发展做贡献;协调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重点发展区域与其他区域发展的关系;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推动区域之间分工与合作;协调经济发达区域与经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关系,促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31.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2012年1月试题)

答: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指导各个区域的经济的发展,把每个区域都纳入到全国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地区间的优势和潜力,为全国经济发展做贡献;

根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协调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重点发展区域与其他区域发展的关系;

根据平等互利、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推动区域之间分工与合作;

根据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的原则,协调经济发达区域与经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32.简述如何加强我国公共收费问题的管理。

答:根据我国公共收费管理现状,结合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公共收费管理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依法收费,依法理财;(2)以政府预算管理为核心,加强公共收费管理;(3)加强公共收费监督。

33.简述社会保险的项目。(2015年1月试题)

答:社会保险的项目一般包括:(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34.简述社会保障的功能。(2013年1月试题)

答: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制度作用予社会各个方面所体现出的本身具有的内在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2)风险分担功能;(3)收入再分配功能;(4)维护社会稳定功能;(5)调节宏观经济平衡的功能。

35.简述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投资的作用。

答: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投资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政府进行公共投资是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2)通过政府进行公共投资,有利于强化国有经济在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领域的地位;(3)政府公共投资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36.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2008年7月试题)

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再分配;(2)经济稳定和发展;

(3)资源配置。

37.简述税负转嫁的特征。

答:所谓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税负转嫁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2)税负转嫁是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对税收负担的一种再分配;(3)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负转嫁引起的。

38.简述所得税的缺点。(2018年7月试题)

答:所得税的缺点主要体现为:(1)所得税收人不够稳定。(2)所得税的累进性,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生产劳动的积极性。(3)所得税计算较复杂,征管难度较大,容易出现偷漏税等情况。

39.简述所得税的优点。(2017年6月试题)

答:所得税的优点主要有:(1)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2)税负不易转嫁。(3)征税环节单一,不存在重复征税。(4)具有“内在稳定器”的特征。

40.简述我国编制部门预算的必要性。(2012年1月试题)

答:编制部门预算的必要性有:(1)有利于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2)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公开、透明,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提高了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4)部门预算是完整的功能预算的基础。

41.简述我国预算编制的程序。

答: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组织程序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大致过程如下:(1)单位、部门提出概算;(2)下达预算收支指标;(3)编制汇总预算;(4)审批预算。

42.简述影响公债规模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2)生产关系类型;(3)政治安定背景;(4)国家职能范围;(5)财政政策选择;(6)金融市场状况;(7)公债管理水平。

43.简述预算编制的原则。(2012年7月试题)

答:政府预算的编制是有意识地确定和规范财政活动的计划行为,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目前预算编制采用的主要有四项原则:

(1)完整性原则。国家预算必须包括政府的所有财政收支。在国家预算之外,不应有其他的财政收支;(2)准确性原则。在编制政府预算时,财政收支数字应进行科学的测算;(3)合法性原则。预算的编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条文;(4)性原则。任何一个国家的预算编制,都必须有时间的界定,通常为1年。

44.简述预算编制的主要原则。(2016年1月试题)

答:政府预算的编制是有意识地确定和规范财政活动的计划行为,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目前预算编制采用的主要有四项原则:(1)完整性原则。国家预算必须包括政府的所有财政收支。(2)准确性原则。在编制政府预算时,财政收支数字应进行科学的测算。(3)合法性原则。预算的编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条文。(4)性原则。任何一个国家的预算编制,都必须有时间的界定,通常为1年。

45.简述增值税的类型。

答:根据对购进固定资产的价款的处理不同,可将增值税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生产型增值税,指计算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时,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金;二是收入型增值税,指在计算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时,对外购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金只允许将当期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费所应分摊的那部分税金扣除;三是消费型增值税,准许一次性全部抵扣当期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已纳税额。

46.简述债务风险管理的环节。

答:债务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的技术,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几个环节。

47.简述政府采购的含义及特点。

答: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

与似然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1)资金来源的公共性;(2)采购目的的非营利性;(3)采购管理的公开性;(4)采购范围的广泛性;(5)采购的数额巨大。

48.简述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2008年1月试题)

答: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指导各个区域的经济的发展,把每个区域都纳入到全国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地区间的优势和潜力,为全国经济发展做贡献;根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协调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重点发展区域与其他区域发展的关系;根据平等互利、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推动区域之间分工与合作;根据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的原则,协调经济发达区域与经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关系,促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49.简述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和用途。

答: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有:按政府职能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按其功能分类和其他分类方法。按政府职能对政府财政支出分类,可以分析一定时期内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重点,以及政府职能的变迁;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析政府预算政策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和选择,以及政府对市场运行干预的广度、深度;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可以全面地反映财政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有利于各级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可以更好地对各项支出进行管理和监督;按其功能分类有利于体现政府各项支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功能、作用,可分析资源在不同领域的配置状况。

50.简述直接税的特点。(2014年1月试题;2013年7月试题;2012年7月试题)

答:(1)税负不易转嫁。(2)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3)税负较为公平。(4)计税较复杂,征收管理难度较大。

51.简述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2016年7月试题;2015年7月试题;2013年7月试题)

答: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中位选民理论是说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

52.简述资源税的特点。(2018年1月试题)

答:(1)对特定资源征收。(2)调解级差收入,体现社会公平。(3)调节资源收益,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3.简述资源税的特点和功能。

答:与其他类型税种相比,资源税具有以下特点:(1)征税对象针对性较强,征收范围较窄;(2)从量定额计征税款,简便易行;(3)实行差别税额。

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资源税具有十分重要功能:(1)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调节资源开发的级差收益,鼓励企业间公平竞争;(3)为政府组织更多的财政收入。

54.简述组织政府收入应遵循的原则。

答:主要包括:(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2)利益兼顾的原则;(3)合理负担的原则;(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55.简要回答我国当前公共收费问题解决的方法。(2007年7月试题)

答:根据我国公共收费管理现状,结合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公共收费管理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依法收费,依法理财。(2)以政府预算管理为核心,加强公共收费管理。(3)加强公共收费监督。

56.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是什么?(2011年7月试题)

答: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政企分开。(2)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4)分级所有、分级管理。(5)正确处理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企业职工)之间物质利益关系。(6)实现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

57.贸易政策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贸易政策主要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其促进或限制对外贸易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规范、措施。一般来讲,贸易政策主要包括:(1)关税政策。如针对不同商品进口或出口征收的从价税和从量税等;(2)非关税措施。如针对不同领域实施的进口配额、许可证、自愿出口限制等;(3)促进出口的扶持政策。如补贴、出口信贷、出口退税等措施。

58.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2015年7月试题;2014年7月试题;2009年7月试题)

答: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从各国市场经济实践分析,市场失灵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2)公共物品;(3)外部效应;(4)信息的不对称性;(5)市场的不完整性;(6)收入公平分配;(7)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失灵的存在和有效配置资源的需要,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合理性的依据。既然这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就需要政府干预。

59.什么是财政投融资,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2011年7月试题)

答: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

财政投融资不同于一般商业投融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投资范围要严格的限制。(2)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3)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财政投融资的作用是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政府进行公共投资的较好方式。

60.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2014年7月试题;2013年1月试题)

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政府所参与分配的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的国民经济系统;

(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61.世界各国政府公债偿还的方法主要有哪些?(2011年1月试题;2010年1月试题;2008年7月试题)

答:世界各国政府公债偿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买销法;(2)比例偿还法;(3)抽签偿还法;(4)一次偿还法。

6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010年7月试题)

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实现收入在全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以及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割,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2)政府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是指通过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政府稳定经济职能,还意味着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目的。

(3)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

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分配。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实现收入在全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以及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割,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2)经济稳定与发展。政府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是指通过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3)资源配置。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4.税负转嫁的特征是什么?

(2008年1月试题)

答:所谓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税负转嫁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第二,税负转嫁是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对税收负担的一种再分配。第三,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相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负转嫁引起的。

65.外部效应(外部性)有哪几种类型?这些类型是依据什么标准划分的?

答:由于外部性是伴随着生产活动或消费活动而产生的,它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据此,可以将外部效应(外部性)分为四个类型:生产的外部经济性(因生产的积极影响而产生)、消费的外部经济性(因消费的积极影响而产生)、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因生产的消极影响而产生)、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因消费的消极影响而产生)。

66.组织政府收入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2009年1月试题)

答: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应当包括:(1)从发展经济人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2)利益兼顾的原则。(3)合理负担的原则。(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内部资料]尼思・阿罗认为,在民主社会,集体决策规则应满足下列标准:(1)无论选民的偏好结构是什么样的它必须能产生种决策。如果某些人具有多峰偏好,选举过程仍不会崩溃。(2)它必须能对所有可能的结果进行排序。(3)它必须对个人偏好作出反应。具体来说,如果每个人都认为A优于B,那么,社会的排序必须是A优于B。(4)它必须前后一致。即A优于B,B优于C,则A必定优于C。(5)社会对A和B的排序只取决于个人对A和B的排序。这个假设又被称为不受被选方案影响假设。(6)排出独裁。社会偏好绝不能只反映单个人的偏好。阿罗经过研究后认为,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所有这些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作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简述编制部门预算的必要性。[内部资料]

(1)有利于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2)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公开、透明,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提高了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4)部门预算是完整的功能预算的基础。

简述财产税的特点。[内部资料]

(1)税源固定,有利于地方政府征收管理;(2)财产税不易转嫁,税负一般由纳税人承担;(3)财产税可调节纳税人的财产收入水平,体现社会公平。

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差异。[内部资料]

(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2)政策目标有区别;(3)政策手段有区别;(4)政策时滯不同;(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

简述常见的国有资产经营方式。[内部资料]

(1)国有资产的股份制经营(2)国有资产的集团经营(3)国有资产的委托经营(4)国有资产的承包经营(5)国有资产的租赁经营

简述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影响。[内部资料]

(1)制定符合执政党利益集团的各项经济政策;(2)制定相应经济政策,取得选民支持,争取连选连任;(3)制定、实施某些适当顾及反对党和其他社会阶层利益的经济政策。

简述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主要区别。[内部资料]

(1)投资效益目标不同(2)投资规模不同(3)投资方式不同(4)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领域不同。

简述公开市场业务的优越性。[内部资料]

(1)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及试探性的操作,还可以进行逆向操作,灵活调节货币供给量;’(2)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再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3)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量进行的是微调,不会像准备金率的变动一样产生震动效果。

简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含义。[内部资料]

(1)集中收入管理,一切财政性收入均纳入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商业银行的单一账户;(2)集中支出管理,原则上一切财政性支出均应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时才能从单一账户支付出去,支付对象一般应是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3)集中账户管理,设置与国库单一账户配套使用的国库分类账户,集中反映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简述基础设施的特点及公共投资的必要性。[内部资料]

(1)基础设施本身具有公共物品特征,有明显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少基础设施消费者使用的边际成本为零,如果由私人部门投资会造成严重的供给不足的现象。因此,必须以公共部门投资作为主体进行基础设施建设。(2)基础设施具有自然垄断的特征。如供电、供水、供气、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放任私人投资,容易产生垄断经营,服务质次价高,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公共投资介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形成良性经济运营环境,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优质公共服务。3)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有的项目本身只有微利,甚至无利可图,适合公共部门进行投资。

简述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措施。[内部资料]

(1)应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2)准确界定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功能,实现分类监管和改革。(3)推进国有企业干部管理体制改草,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简述课税权重叠的情况。[内部资料]

(1)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重叠。(2)各国对来源地的不同解释造成的来源地管辖权的重叠。(3)各国对居民身份标准的不同规定造成的居民税收管辖权的重叠。

简述目前各国通过多边协商合作治理外部效应的主要途径。[内部资料]

(1)在联合国范围内开展多边协商合作;(2)由个别国家或国际组织发起,多国政府参加,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协调合作机制。

简述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内部资料]

(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内部资料]

(1)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3)在运行机制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通过运行的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和有效性来配置资源,政府在此基础上发挥宏观调控功能。

简述所得税的缺点。[内部资料]

(1)所得税收入不够稳(2)所得税的累进性,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生产劳动的积极性;(3)所得税计算较复杂,征管难度较大,容易出现偷漏税等情況。

简述所得税的优点。(1)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2)税负不易转嫁;(3)征税环节单一,不存在重复征税;(4)具有“内在稳定器”的特征。

简述特殊利益集团影响公共选择的主要途径。[内部资料]

(1)向议员等决策者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表达本集团的愿望,进行劝说和游说,以影响其投票决策;(2)以游行、静坐、示成、罢工等形式,向政府或立法机关施加压カ,力图在公共决策中达到其目的;(3)直接或间接地向议员或政府官员行贿,以达到改变公共决策,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

简述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内部资料]

(1)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2)推进国有企业改革;(3)増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4)加强法制建设,政府依法理财、依法行政。

简述现阶段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内部资料]

(1)社会发展领域公共物品供给不足;(2)公共物品供给城乡差别突出;(3)公共物品供给方式改革有待深化;(4)公共物品供给效率有待提高;(5)公共物品决策机制有待改革。

简述消费税的特点。[内部资料]消费税是各国流转税制的主体税种之一,与其他流转税种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消费税按销售额或销售量计税(2)征收项目有较强的选择性,税率差异大,可充分发挥对消费的调节功能;(3)征税环节具有单一性;(4)一般没有减免税的规定等。

简述消费税的作用。[内部资料]

(1)有利于稳定、可靠地筹集组织财政收入;(2)有利于调节消费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3)有利于调节各类社会成员的收入,缓解贫富悬殊和分配不公。

简述影响债务规模的主要因素。[内部资料]

(1)经济发展水平;(2)安定政治背景;(3)国家职能范围;(4)财政政策选择;(5)金融市场状况;(6)公债管理水平。

简述政府采购的特点。[内部资料]

(1)资金来源的公共性;(2)采购目的的非营利性;(3)采购管理的公开性;(4)采购范围的广泛性;(5)采购的数额巨大。

简述政府对市场垄断治理的途径。[内部资料]

(1)利用法律手段打击或限制过度竞争产生的垄断,维护市场竞争秩序。(2)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政府管制,价格由政府控制或指导,并对服务质量等提出明确要求,限制这类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操纵市场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简述政府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内部资料]在当代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建立了各种社会保障制度,除市场失灵的基本原因外,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分配差距导致个人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的不同;(2)保障社会公平;(3)商业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简述政府收入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主要作用。[内部资料]在社会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中,政府通过组织收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1)政府收入的数量,在决定资源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配置中具有决定性作用;(2)政府收入是政府进行公共支出的前提条件;(3)政府收入也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简述政府外债的主要功能。[内部资料]政府外债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借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它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政府外债可以促使本国社会经济更快发展;(2)利用政府外债是各国进行经济建设、政治角逐和军事战争的重要手段;(3)通过举借政府外债发展基础设施,为社会经济发展准备条件。

简述政府组织收入的原则。[内部资料]

(1)发展经济,培养财源的原则;(2)社会各阶层利益兼顾的原则;(3)合理负担的原则;(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简述资源税的特点。[内部资料]

(1)对特定资源征收;(2)调解级差收入,体现社会公平;(3)调节资源收益,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下载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