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2静水压强量测实验报告
静水压强量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原理
1.根据流体平衡规律,在重力场中静止液体的压强分布可表示为:
Cgpz ,即在连通的同种静止液体中各点对于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相等。
2.测压管的一端接大气,这样就把测管水头揭示出来了。再利用液体的平衡规律,可知连通的静止液体区域中任何一点的压强,包括测点处的压强。这就是测压管量测静水压的原理。
3.压强水头gp和位置水头 z 之间的互相转换,决定了液柱高和压差的对应关系:h g p .在压差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液体对应不同的液柱高。用这个原理可以测定液体的重度。
二、实验装置
1.在一全透明密封有机玻璃箱内注水,并由一乳胶管将水箱与一可升降的调压筒相连,调压筒的顶部与大气连通。水箱顶部装有排气阀 K 1,另从孔口 K 2 接出管子与测压排中的三个 U 形比压计中的测管 1,3,5 相通,U 形比压计 1-2 与水箱不连通,内装液体为未知液体,未知可能大于水的密度也可能小于水的密度,U 形比压计 3-4、5-6 在测点 A 和 B(底部)与水箱接通。从开关 K 3 接出的管子插入另一容器中的染色水中。
打开 K 1 时,水箱内液体的表面压强为大气压,当 K 1 关闭时,可通过升降调压筒调节水箱内液体的表面压强,使它高于或低于大气压。
实验设备简图: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 通过实验加深对水静力学基本方程物理意义的理解。加深理解位置水头、压强水头及测管水头的概念。
2. 通过实验加深对水静力学基本方程物理意义的理解。加深理解位置水头、压强水头及测管水头的概念。
3. 验证静止液体中,不同点对于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为常数,即 Cgpz 。
4. 实测静水压强,掌握静水压强的测量方法。
5. 观察真空现象,加深对真空压强、真空度的理解。6. . 测定未知液体的重度。
四、实验步骤 7. 认真阅读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
8. 熟悉仪器,测记有关常数。
9. 将调压筒放置适当高度,打开排气阀 K 1,使水箱内的液面与大气相通,此时液面压强p 0 =p a
.待水面稳定后,观察各测管中的液面位置,以验证等压面原理。
10. 关闭排气阀 K 1,将调压筒升高至最高位置。此时水箱内液面压强 p 0 >p a,观察各测点压差计的压差变化,并测记各测管的液面标高,完成第一次实验。将调压筒稍稍降低,再做两次实验,并测记各测管的液面标高,确保前三组实验的圆桶内部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
11. 继续将调压筒降低至三个不同的位置,确保在后三组实验中,水箱内液面压强 p 0
.观察各测点压差计的压差变化,并测量记录各测管的液面标高,确保后三组实验的圆桶内部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
仪器编号:
有关常数:A 点高程 A =
9.7
cm,B 点高程 B =
0
cm,水 = 1.0×10-3
kg/cm 3
测管液面高程读数记录
工况 测次 1
(cm)2
(cm)3
(cm)4
(cm)5
(cm)6
(cm)0(Kpa)
4.65
15.31
23.05 39.95
22.95 39.70
1.9 p p a0 2
6.40
13.30
22.90
34.09 22.85
33.90 1.3
9.00
10.71
22.80
25.65 22.60
25.50 0.5
11.35
8.45
22.65
17.90 22.50
18.31 -0.5 p p a0 2
13.30
6.53
22.50
12.50 22.40
12.48 -1.1
15.02
4.81 22.40
7.20 22.30
7.16 -1.5
实验结果:
静水压强量测结果
工况 测次)(5 6 0 g p水(N/cm 2))(A Ag p 6 水(N/cm 2))(B Bg p 6 水(N/cm 2)1 25 6水 未知 (kg/cm 3)0.16 0.29 0.39 0.0016 p p a0 2 0.11 0.24 0.33 0.00160.03 0.15 0.25 0.0017-0.04 0.08 0.18 0.0014 p p a0 2-0.10 0.03 0.12 0.0015-0.15-0.02 0.07 0.0015
六、分析思考题
1.重力作用下的静止液体压强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什么?从实验结果举例说明。
2.如何利用测压管量测静止液体中任意一点的压强(包括液面压强)? 3.相对压强与绝对压强、相对压强与真空是什么关系? 4.表面压强0p的改变,基准面 O-O 线位置的改变,对 A、B 两点的位置水头与压强水头有什么影响? 解:以水中的点为研究对象,水面压力对其受到的压力没有影响,因为改点各个方向均受到了传递过来的水面压力、相互抵消了。同理,以水底的点为研究对象,水对点造成的压力要加上水面压力。压强单位 Pa,水头也用于度量压强大小,单位 m。
5.如何选取等压面?U 形比压计 1-2(装油)与 U 形比压计 3-4(装水)中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液体测点压强是否相同? 6.U形比压计 3-4 和 U形比压计 5-6 在量测静水压时的作用是否相同?能否省略其中的一个? 解:U 形比压计 3-4 和 U 形比压计 5-6 在量测静水压时的作用不相同。不能省略其中的一个。
7.如果水箱和调压筒液面也有标尺显示,能否将 U 形比压计 3-4 和 U 形比压计 5-6 都省略? 解:不能省略。
8.试分析产生量测误差的原因,并指出在实验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尽可能减小误差。
第二篇:压强实验报告500字
今天,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小实验:用一个吹风机把空瓶子吹到空中,时间越长越好。老师请了好几位同学上前试验,可都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呢?由于同学没有确认正确的位置,随意吹瓶子,导致实验失败。有的虽然吹在了空中,却不能停留太多时间,只能是1—3秒,那应该怎样做试验呢?老师为了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亲手做实验给我们示范:对准瓶子的中间往下部位,用吹风机不停地朝那个部位去吹,这样的位置是为了保持平衡。手也要不停地跟着瓶子移动着,这样,就能使瓶子停留在空中而不落。可达10—20秒内。实验做完了,这是什么原因使空瓶子飘在空中呢?
其实,这是一种压强,压强是什么呢?压强是一个标量,用于物体单位面积上的的力叫做压力。压强速度越快,受到的压强就越小。反之,速度越慢,受到的压强越大。压强是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他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我们做的这个实验,就是根据速度越快,压强越小的原理。例如:在宇宙中,假如没有穿宇航服,人体便会爆炸。海水压强大,淡水压强小。压强是物体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的大小,而不是压力。
这个试验,让我知道了科学有无穷的奥秘,还明白了速度越快,压强越小,速度越慢,压强越大的原理。
第三篇:测螺线管磁场实验报告
测螺线管磁场———实验原理
图1 图1是一个长为2l,匝数为N的单层密绕的直螺线管产生的磁场。当导线中流过电流I时,由毕奥—萨伐尔定律可以计算出在轴线上某一点P的磁感应强度为
式中,为单位长度上的线圈匝数,R为螺线管半径,x为P点到螺线管中心处的距离。在SI单位制中,B的单位为特斯拉(T)。图1同时给出B随x的分布曲线。
磁场测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探测线圈法。本实验采用此方法测量直螺线管中产生的交变磁场。下图是实验装置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
图2 当螺线管A中通过一个低频的交流电流i(t)= I0sinωt时,在螺线管内产生一个与电流成正比的交变磁场B(t)= Cpi(t)= B0sinωt其中Cp是比例常数,把探测线圈A1放到螺线管内部或附近,在A1中将产生感生电动势,其大小取决于线圈所在处磁场的大小、线圈结构和线圈相对于磁场的取向。探测线圈的尺寸比较小,匝数比较多。若其截面积为S1,匝数为N1,线圈平面的法向平面与磁场方向的夹角为θ,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链数为:
Ψ = N1S1B(t)cosθ
根据法拉第定律,线圈中的感生电动势为:
通常测量的是电压的有效值,设E(t)的有效值为V,B(t)的有效值为B,则有,由此得出磁感应强度:
其中r1是探测线圈的半径,f是交变电源的频率。在测量过程中如始终保持A和A1在同一轴线上,此时,则螺线管中的磁感应强度为
在实验装置中,在待测螺线管回路中串接毫安计用于测量螺线管导线中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在探测线圈A1两端连接数字毫伏计用于测量A1中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
使用探测线圈法测量直流磁场时,可以使用冲击电流计作为探测仪器,同学们可以参考冲击电流计原理设计出测量方法。
测螺线管磁场———实验内容
1.研究螺线管中磁感应强度B与电流I和感生电动势V之间的关系,测量螺线管中的磁感应强度。2.测量螺线管轴线上的磁场分布。
测螺线管磁场———实验仪器
图 1 : 测量螺线管内磁场实验装置全貌
测量螺线管内磁场实验仪器包括:铜导线螺线管、霍尔元件(轴向磁场探针)、(毫)
特斯拉计、电流源。
图 2 : 铜导线螺线管
图 3 : 霍尔元件(轴向磁场探针)
上图为轴向磁场探针,伸入螺线管中用于测量磁场强度,探针的另一端接在特斯拉计之
上,由特斯拉计给出磁场强度的读数。
图 4 :(毫)特斯拉计
给出磁场强度的读数。与测量直流导体外磁场中使用的特斯拉计相似。
图 5 : 电流源 为铜导线螺线管供电,产生磁场。
实验重点
1.掌握探测线圈法测量交变磁场的方法。2.测量螺线管轴线上的磁场分布。3.加深理解电磁感应定律及磁场的特征。实验难点
1.探测线圈法测量磁场的线路设计与连接,包括单刀双掷开关及交流毫伏计的使用。
2.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3.互感现象的观察及线路设计。操作指导
一、主窗口
在系统主界面上选择“螺线管磁场及其测量实验”并单击,即可进入本仿真实验平台,显示平台主窗口——实验室场景,看到实验台和实验仪器。
二、主菜单
在主窗口上单击鼠标右键,弹出主菜单。主菜单下还有子菜单。鼠标左键单击相应的主菜单项或子菜单项,则进入相应的实验部分(图1)。
图1 实验应按照主菜单的条目顺序进行。1.实验简介
选择主菜单的“简介”并单击可打开实验简介文档(图2)。
图2 鼠标移到上面蓝条处将显示操作提示,双击即可返回实验平台。2.实验仪器
选择主菜单的“实验仪器”并单击可打开实验仪器文档,操作与查看实验简介完全类似。3.实验原理
包括子菜单项“实验原理一”和“实验原理二”。
选中“实验原理”的“实验原理一”子菜单项并单击,将显示实验原理一,如图3。
图3 用鼠标操作滚动条,可使画面上下滚动。
鼠标移到上面蓝条处将显示操作提示,双击可返回实验平台。
选择“实验原理”的“实验原理二”子菜单项并单击,将显示实验原理二,与“实验原理一”操作相同。4.实验接线
选择“接线”并单击进入接线界面。本实验中晶体管毫伏表读数会随时间产生漂移,所以做本实验的关键是要对晶体管毫伏表经常短路调零以消除误差。为方便计,宜加一单刀双掷开关。正确接线图(不止一种)可参见图4。
图4 接线时选定一个接线柱,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一根直导线即从接线柱引出。将导线末端拖至另一个接线柱释放鼠标,即可连接这两个接线柱。删除两个接线柱的连线,可将这两个接线柱重新连接一次。
接线完毕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接线完毕”来判断接线是否正确,接线正确后才能开始实验。选择“重新接线”可删除所有导线。5.实验内容
接线正确后此菜单项才会有效。此菜单包括子菜单项“内容一”、“内容二”和“内容三”。单击子菜单项“内容一”即可进入实验内容一进行实验,如图5。
图5 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1)旋钮的操作方法:所有的旋钮,其操作方法是一致的,即:用鼠标右键单击,则旋钮顺时针旋转;用鼠标左键单击,则旋钮逆时针旋转。包括旋钮“输出调节”,“调零旋钮”,以及频率调节。
(2)按钮的操作方法:用鼠标左键单击即可按下或弹起按钮。包括“衰减”和“频率倍乘”按钮。
(3)拨动开关的操作方法:操作非常简单,用鼠标左键单击开关即可改变开关的状态。
(4)探测线圈的粗调和细调,单刀双掷开关的操作和旋钮的调节一样。(5)毫伏表“量程”的调节和开关的操作一样。(6)单刀双掷开关的刀打到左边是调零位置,可调节“调零旋钮”调零;打到中间是断路位置;打到右边是测量位置,可以测量电路的电压。
在此界面的上部单击鼠标右键将弹出主菜单,做完实验内容一后选择实验内容
二、实验内容三继续实验。
实验时点击“实验参数”可打开实验参数文档,双击其上的蓝条关闭此文档;点击“实验内容”打开实验内容文档,双击其上的蓝条关闭此文档;实验时按实验内容文档的步骤进行实验,点击“数据记录及处理”打开数据处理窗口,将测量数据记录到相应的位置,数据处理窗口如图6。
图6 输入数据时在所要输入的空格处单击鼠标左键,再用键盘输入数据即可。画线时先在坐标图上单击鼠标左键描点,描点完毕点击“画线”可画线,如描点错误可在错点处再单击鼠标左键即可删除该点,点击“清画布”可删除所有点,点击“返回”返回实验操作界面。6.实验报告
选择“实验报告”菜单项并单击,可调用实验报告系统,将前面所得数据记录到实验报告中以备教师检查,具体操作见实验报告说明。7.退出:退出实验平台。
第四篇:隧道监控量测管理办法
隧道监控量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充分发挥监控量测在隧道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规范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工作,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 号)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参数的调整和二次衬砌施作的时机提出依据,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指导施工过程和施工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监控量测须纳入工序管理。
第二章 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三条 管理机构 中铁七局兰渝铁路LYS-3标一工区成立隧道监控量测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李柏林,副组长:徐武龙,组员:各隧道洞口技术人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工程部),归口管理监控量测工作;工程部、安质部、现场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负责对重大异常情况的施工方案进行研究。领导小组在隧道施工现场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并作为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隧道监控量测实施办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条 职责
(一)本单位:
1.负责隧道施工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对监控量测数据 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并组织第三方开展评估工作。成立现场监 控量测工作小组,配备专业监控量测人员和设备,建立健全监控量 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2.根据设计要求,编制监控量测实施办法,经项目部总工程师 审核后报监理、建设单位审批后实施。
3.按批准的实施办法组织实施,作好量测记录,及时对监测数 据进行统计分析。
4.根据揭示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方案。
5.配合监控量测评估单位对现场监控量测的检查和复核工作。
(二)专业监控量测评估单位:
1.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复核工作小组,配备专业人员和设备,对施工单位监控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复核。
2.编制月度监控量测复核工作计划,报建设单位核备,按计划开展监控量测检查、复核工作。及时向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 位反馈监控量测复核成果。
3.负责对施工单位监控量测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对施工单位量 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4.根据监控量测复核成果,及时向建设、施工、监理和设计单 位反馈安全评估意见。按规定向建设、监理单位提报监控量测抽检、复核报告。
第三章 监控量测管理
第五条 施工单位、监控量测评估单位在实施监控量测工作前,应提前通知监理单位现场实施监理。监控量测实施过程详细记录在施工日志和监理日志上。
第六条 量测小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采集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工程安全性提出评价意见,评价应根据位移管理等级分三级进行,并按规定采取相应的工程对策,并报项目部总工程师。监控量测所有原始资料和分析判释结论须随施工日志放置在隧道口备查。当监控量测位移管理达到Ⅲ级时,由现场监控量测组长将量测原始资料和分析结果通报现场技术主管和现场监理工程师正常施 工。当监控量测位移管理达到Ⅱ级时,由现场监控量测组长将量测原始资料和分析结果通报现场技术主管和现场监理工程师,同时于2小时内上报局项目部总工程师、专业监控量测评估单位、现场指挥部。施工单位总工程师组织研究提出具体意见,指挥部 8 小时内组织参建各方对设计施工措施进行综合评价。当监控量测位移管理达到Ⅰ级管理值以及拱顶下沉、水平收敛达5mm/d 或位移累计达 100mm 时,由现场监控量测组长及时通知现场技术主管、现场监理工程师暂停施工,并将量测原始资料和分析结果于2小时内上报局项目部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现场指挥部、我分部工程部(可先传电子版,后报纸质文档)。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研究提出具体意见,指挥部指挥长、我分部工程部部长 8小时 内到施工现场盯控,并组织参建各方研究相应工程措施,必要时由我分部组织专家组研究工程措施。
第七条 本分部工程师应每天收集各隧道监控量测的成果分析资料,对分析意见进行确认,对超过 II 级管理值的由项目经理同时履行该检查确认程序,相关资料签认后建帐管理备查。
第八条 监控量测评估单位对高风险及以上段落每个量测断面抽检应不少于 2 次,其他段落每个量测断面抽检应不少于 1 次。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在 4 小时内通知现场指挥部,由指挥部主管工程 师组织分析,遇重大、紧急情况同时报我分部。每月形成检查复核 工作报告,于 25 日前报现场指挥部,同时报我分部工程部核备。
第九条 本单位建立管理台帐和周报、月报分析制度,总结监控量测数据的变化规率,对施工安全进行评价,逐级上报阶段分析 报告。周报、月报由施工单位按要求编制,并报监理单位审核后报 现场指挥部,指挥部组织进行分析,并出具审核意见后报工程部核备。周报每周一 18:00 前、月报每月 25 日 18:00前报工程部(可先传电子版,后报纸质文档)。周报、月报内容主要包括:监控量测工作开展情况,监控量测工作小结和分析,下一步工作计划。
第十条 监控量测点的布设要求如下: 预埋测点由钢筋加工而成,采用冲击电锤或风钻钻孔,埋入钢筋采用直径不小于 20mm 的螺纹钢,前端外露钢筋与埋入钢筋焊接,直径不小于 6mm,加工成三角形钩。测点用快凝水泥或锚固剂与围岩锚固稳定,埋入围岩深度不小于20cm,若围岩破碎松软,应适当增加测点埋入深度。围岩初期支护 Φ6mm钢筋边长为50mm的正三角 焊接钢板,贴反光膜 Φ20mm螺纹钢筋,埋入围岩深度不小于200mm
第四章 考核与处罚
第十一条 我分部将监控量测工作纳入对设计单位的施工图考核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信用评价考核。
1.对设计单位的考核按《铁路建设项目施工图考核办法》(铁建设〔2007〕119 号)有关要求进行考核扣分。
2.对施工单位的考核按《铁路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暂行办法》(铁建设〔2009〕40 号)有关要求实施考核。
3.对各单位的考核同时按我分部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本监控量测管理办法须与《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TB10121-2007/ J721-2007)配合使用,并按其规定的相关 附录收集整理记录资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工区经理部工程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第五篇:隧道监控量测工作总结
隧道监控量测工作总结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与信息化施工管理,是新奥法的重要内容。现场监控量测是监控施工中围岩稳定性,检验设计与施工是否正确合理的重要手段,搞好监控量测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到设计施工中去,可以掌握围岩在和支护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保证安全,为评价和修改初期支护参数,调整掘进进尺和施工方法及二次衬砌施作提供信息依据。
根据地质条件和围岩等级,围岩等级较高的可采用爆破的方法进行掘进,围岩等级较低的可采用挖机挖掘土方的方法进行掘进。挖出隧道内壁后迅速用工字钢支护,再向隧道内壁喷浆,以防止土方因裸露、氧化而带来的坍塌、坠落。
为能对围岩及支护结构的性态作较全面的分析,并且获得完整数据,同时又使各项数据间能相互比较、相互验证,因此,地表监测点与洞内拱顶沉降点及水平净空收敛点均布置在同一断面上。工作步骤:
(1)水平净空收敛实测步骤:根据设计要求随时掌握岩石的变化情况,测点安装应靠近开挖面又不宜被破坏的地方,并且保证在开挖后12小时(最迟不超过24小时)内埋设,且在下一次循环开挖前量测到初次读数,初期观测为每天两次,如岩石没有异常变化按照上表中量测频率进行观测。监测点的钢筋根部应深入岩石并灌入水泥砂浆使其牢固。量测方法:每个监测断面两次挂尺,第一次量测完成后,记录量测数据,然后交换尺头再次量测,两次量测结果误差在0.5mm内取平均数作为水平净空量测结果。
(2)洞内拱顶沉降监测实测步骤:首先在隧道的仰拱埋设水准点,拱顶监测点位置和埋设时间同水平收敛点相同,埋设方法同水平收敛点一样要把钢筋插入岩石内使其牢固。水准点均埋设三角钩,测量时,使用鱼竿挂尺,水准仪量测。
洞内水平净空收敛的精度分析:收敛仪钢尺受温度影响较小,隧道内温度基本稳定,初次量测温度和日常量测时温度基本一致,不必考虑温度改正。收敛仪的最小读数为0.01mm,量测结果的取值也为0.01mm,能够反映围岩的细微变化,满足精度要求。洞外监控量测的实施
(1)监测点的布置
地表上沿隧道轴线布置的监测点与洞内拱顶沉降及水平收敛点布置在同一断面内,用现浇混凝土方式埋设,沿隧道纵断面断面间距按下表执行。横断面地表监测点间距取3~5M,在同一量测断面内取7~11个监测点。
(2)监控量测的方法和实施
首先沿隧道轴线方向每隔100~150M埋设一个水准工作基点构成水准网,工作基点埋设在稳定的基岩面上并与隧道开挖线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受隧道施工影响工作基点的稳定,采用现浇混凝土方式埋设,工作基点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联测。对每个断面上的监测点也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观测,依次对每条断面上的监测点进行闭合或符合水准路线测量。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H+h(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处开始,直至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数据分析:
业主规定我们的报告包括周报和月报。周报主要是对这一个星期来某个标的监控量测工作的总结。包括各新老断面的各项数据及其变化,并做数据分析,并附上时空变化图。并根据数据来做安全评判,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紧急情况,同业主,施工单位做好沟通交流,同时要对下一个星期的工作做好安排。月报是对这一个月来的我们监控量测工作的总结报告。是向业主回报我们这一个月某个标的工作情况,数据情况等。
量测数据的整理、分析
1、现场量测数据及时整理,绘制量测数据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回归分析。
2、以位移-时间曲线为基础,根据位移值、位移速率等分析、评定围岩和支护的稳定性。判别初期支护的工作状态,支护特点并对初期支护进行安全评估。
3、当位移急剧增加,每天的相对净空变化超过1mm时或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应加强观测,通知现场施工密切注意支护结构的变化。
4、当地表沉降、水平净空收敛、拱顶下沉量达到预测最终值的80%~90%,收敛速度小于0.1~0.2mm/天,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天时,可认为围岩基本稳定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在同一断面上,当地表下沉量大而洞内拱顶和水平净空收敛值没有异常变化时,要进行现场观察和分析是否地表有局部滑坡并将数据和情况及时上报。
6、及时提交成果资料和上报监测数据,在观测期内,位移值超过设计值的20%及以上时,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位移进行修正或采取控制措施。
7、通过以上综合分析、评价及时修正设计、调整支护参数,对施工及时提供建议和措施。
拱顶下沉和水平净空收敛成果表如下图:以贺家冲隧道DK37+160断面为例
***0505-15-45-75-105-135-165-195-225-25拱顶下沉(mm)日期(m-d)5-285-31
DK37+160断面左线拱顶下沉累计时态曲线
30净空变化量(mm)25201510505-15-45-75-105-135-165-195-225-255-285-31日期(m-d)
DK37+160全断面净空变化曲线
根据一个月来实习所得的经验,我相信我们是能独立进行此项工作的。首先,工作所使用的仪器我们在大学时期就已熟练掌握运用,到了工地上基本上不需要适应学习的时间;第二,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数据处理分析的方法。但是在一些方面我们还是很欠缺的,尤其是和施工方的协调配合方面,比如说我们布的点的保护,取得台账,拱顶钻孔时需要挖机或者台车的协助,爆破喷浆不能进行量测时能够及时的通知。以上的问题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很是头疼的问题,经常由于协调不好,使我们的工作不能进行或者增加工作量。
在工作中,量测数据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方式在Excel表中进行计算、绘图、回归,不仅 要进行繁琐的公式编辑,而且在图表绘制过程中步骤较多,自动化程度低,极易产生错误;各种变化曲线手工生成速度慢,对隧道施工中的时空效应无法快速分析,故其结果很难及时服务于实际工程进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初步设想是通过编程和绘图软件结合,只需要输入原始数据,就能将报表中的各种曲线,图形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