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景喜剧典型特征及发展思路解析论文(含五篇)

时间:2019-11-24 06:4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情景喜剧典型特征及发展思路解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情景喜剧典型特征及发展思路解析论文》。

第一篇:中国情景喜剧典型特征及发展思路解析论文

【论文摘要】:情景喜剧自1992年由英达导演引入中国,十几年来凭借顽强的生命力蓬勃发展,越来越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私以为,中国情景喜剧的八大显著特征使之得以发展壮大。而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一系列问题正导致中国情景喜剧越来越走入一个恶性循环的误区。我们应如何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呢?文章将就此一一展开。

【论文关键词】:情景喜剧;特征;发展思路

一、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情景喜剧呈现出八大显著特征

情景喜剧,是1947年在美国诞生的新兴的电视化的喜剧模式。1992年,曾在美国留学的英达导演,将它引渡过来。从此,中国的情景喜剧开始了其自身的发展。十几年来,情景喜剧在中国曾遇到水土不服的困难,一度不被中国广大的电视观众所接受。但其凭借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克服困难、发展完善,终于得到中国观众的广泛认可。当年被评为“最差电视剧”的《我爱我家》如今已被尊奉为经典之作。情景喜剧不仅在我国电视荧幕上站稳脚跟,获得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而且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出现了一批深受好评的佳作,如充满东北地方风味的《东北一家人》,为儿童教育树典范的《家有儿女》,还有以诙谐搞笑著称的《武林外传》等。

近几年来,情景喜剧在我国的电视剧创作生产中势头大增,那么,情景喜剧有着哪些特点才使得大家争相尝试呢?从收视率决定电视成败这一电视界的新规则来看,我们应从观众审美心理需求角度,结合多年的艺术实践来进行深入研究。私以为,中国情景喜剧有以下八大典型特点。

首先,就情景喜剧的艺术属性而言,它是一种电视化的喜剧模式,是舞台剧与电视剧的艺术综合体。这是情景喜剧生来就有的本质特征。它由编剧创作文学剧本,是电视导演领导下的整个电视剧组集体创作的结晶,并通过电视媒介展现在电视观众面前。同时它的结构及表演方式等又保留着舞台剧的成分,某些剧目在拍摄过程中甚至邀请了现场观众的观摩和参与。

其次,情景喜剧是一种轻喜剧。它的创作宗旨是,让观众在休闲中得到娱乐。它的思想内涵清晰明了,通俗易懂。作为喜剧,它往往更富于反映社会现实、人性本质的深度和广度,以其富有生动的形式,幽默、诙谐的手法使观众感到舒畅、快乐,让观众得到一种亲切的教益、心智的启迪和情绪的渲泄。喜剧有着天然平民性、通俗性,它和最广泛的观众有着一种亲密的情趣联系,容易实现沟通、交流,容易对各种素材进行裁量、转化为故事的素材。情景喜剧,也具备这样的优势和特点。

第三、情景喜剧的制作有着严格的场景限制。情景剧创造一个既与外界联系广泛又相对封闭的“场景”来构筑人物活动的空间,即主要场景。一般来说,主要场景的拍摄均安排在摄影棚内进行,棚外戏原则上不超过全集的20%。

第四、情景喜剧的每集内容独立成章,每一集自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故事情节上基本相对独立,上下集之间没有悬念与期待。同时,整个剧情又是一个前后贯穿、合理发展的“糖葫芦式的整体”。

第五、客串人物在情景喜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情景喜剧的人物角色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贯穿人物和客串人物。贯穿人物即贯穿整剧始终的人物,客串人物是指仅在单集或少数几集出现的人物。在系列情景喜剧中,几乎每集都有一两个客串人物的出现。他们是该剧集中矛盾出现的导火索,同时又是该矛盾得以解决的关键。

第六,与观众的心理贴近性。情景喜剧,是用艺术手段展示一些小人物的故事,它所描绘的生活和百姓息息相关。从观众的实际需求来讲,家长里短,是是非非,离观众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渴求距离很近,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纠葛,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正因为是观众身边的真实故事,观众才会被他们牢牢吸引,并形成某种心灵的互动,产生由角色到自身的情感交流。情景喜剧浓厚的人情味与亲和力能起到润物纽无声的艺术效果,体现出现代传媒的人文关怀。

第七,地域性是情景喜剧在中国逐步发展中出现的显著特点。由于区域文化、方言特色和生活习俗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幽默的理解和接受有着较大的差异。而根据不同地域的人文特点创作的地域特色浓厚的情景喜剧,往往能受到地域观众群体的欢迎,如京派观众群、海派观众群、岭南观众群等。另外,自情景喜剧在中国诞生起,方言便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各地区都纷纷涌现出一些方言情景喜剧的杰出代表,如广东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上海的《老娘舅》、湖南湖北的《经视一家向前冲》等。

最后,灌装笑声的伴随,也是我国情景喜剧扬而不弃的典型特点。适时的罐装笑声不仅可以增强情景喜剧的现场感,还能带动电视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面对误区与矛盾,中国情景喜剧该何去何从

虽然情景喜剧具有如此多的优势,使之得以迅速发展。但纵观当前我国整个情景剧市场,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情景喜剧已经越来越走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十几年间,我国情景喜剧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下来一个又一个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私以为,中国情景喜剧要想得到一个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改善。

首先,国产情景喜剧创作班子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前期策划与剧本创作上。情景喜剧题材保守的问题在美国也曾出现,并在很长时间内阻碍了美国情景喜剧的发展,但《一家大小》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近几年,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有突破性意义的优秀作品,如《家有儿女》等,但这些作品并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国产情景喜剧题材过于狭窄的问题。“家”仍然是中国情景喜剧唯一的题材,深刻的喜剧还没有出现。私以为,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创作者们“走出去”。只有开阔思维,对国内市场及各阶层各年龄段收视群体的需求心理有了宏观上的把握,才可能创作出受观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另外,注重专业编剧队伍的培养,也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措施。应大胆引进新生力量,为情景喜剧的创作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目前,由于一些老牌编剧们遇到创作思维上的瓶颈,越来越多的国产情景喜剧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故事过于表面而毫无内涵可挖。文本的粗糙、对市民口味的低级迎合都必将导致这些情景喜剧最后的收视失败。

其次,在生产创作上,情景喜剧应该走上一条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系列情景喜剧的“糖葫芦”式结构、场景限制性及成本低,周期短、便于生产制作的优势都决定了情景喜剧适合产业化生产。而产业化生产的分工专业化、创作过程的连续贯穿性及生产效率的高产高质性都决定了中国情景喜剧必将走上这条道路。

在喜剧幽默手法上的开拓创新也是挽救国产情景喜剧的重要手段。依靠喜剧语言的地域性特色抖包袱的手法已经越来越被观众所熟识。如果国产情景喜剧在搞笑手法上再无创新,必将导致电视观众的审美疲劳和厌倦。而情节的喜剧结构、人物形象的卡通化、喜剧内容的后现代模式及后期制作中的音乐、特技的渲染等都是非常突出的搞笑手法,应在以后的作品创作中得到有侧重性地充分体现。

另外,对新作品的宣传推广及加大作品中广告的投放力度都对情景喜剧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根据情景喜剧的特点及内容做常规和特殊的宣传推广,如对演员阵容的炒作,对题材新视点的炒作等必然会增进节目收视率的提高。而针对情景喜剧与市民生活的亲近性,在相关的零售服务业和生活家居业的广告投放上大做文章,则可以使节目制作获得丰厚的回报,从而缓解创作中资金紧张的压力,进一步提高整体创作水平。

总的来说,国产情景喜剧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它的春天已不再遥远。期待国产情景喜剧市场的繁荣,也期待更多优秀的作品的出现为广大电视观众带来更多的感动与欢笑。

第二篇:看未来养猪模式解析及企业今后发展思路

看未来养猪模式解析及企业今后发展思路

发布: 2011-2-25 16:27:29 查看:233 来源:

今后生猪行业的发展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企业将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熟的“龙头企业+基地+养猪场(户)”或“龙头企业+生猪专业合作社+合同养猪场(户)”合作社运作模式。打造“大合作社”概念,即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一、目前中国养猪业新革命的帷幕已经拉开。以创造生猪产业链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这场新革命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三个方面:

1、消费者需要绿色安全食品。

2、大型现代化食品企业(屠宰加工)需要绿色猪源和稳定猪源。

3、商品猪场要求获得较高的稳定的生产经济效益。

二、未来中国养猪业发展的趋势养猪产业链的整合。

三、中国养猪业整体管理水平比养禽业落后5-10年,发达养禽业的今天的管理水平和饲养模式,就是中国未来养猪业的发展趋势。欧美国家发达的养猪业水平和模式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四、养猪业整个群体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1、养猪从业人员素质越来越高。

2、养猪业正在朝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3、养猪业正在全面重视制约养猪业效益的三大因素:品种、营养、管理。

4、养猪合作社、养猪协会等合作经济正在逐步形成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五、养猪模式将发生三大改变。

1、专业自繁自养(资金、技术、设施都具备,母猪存栏规模在200-500头内)。

2、专业饲喂二元母猪,向社会提供三元杂交仔猪,这将是趋势,母猪存栏规模应在100-500头之间。

3、专业饲喂育肥猪,存栏肥猪规模应在200-2000头之间。

六、养猪从业人员越来越理性的看待市场的变化,把握适时的存栏。

七、国家将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方面的作用。

八、2007年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大扶持生猪生产的力度。

主要有:

1、实施能繁母猪补贴;

2、启动了能繁母猪保险政策;

3、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4、推广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补助;

5、对生猪调出大县给予适当奖励;

6、对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给予扶持;

7、解决用地难的问题;

8、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9、加强对恢复和发展生猪生产的宣传;

10、组织生猪生产和发展督查工作。

从国家对生猪生产所采取的倾斜政策及措施中不难看出,国家提倡生猪的标准化生产,倡导生猪良种化,推行健康养殖、清洁养殖和生态养殖,而经过2006年猪价低谷期和“猪高热病”的洗礼,社会散养户纷纷“下马”转向其他行业,大型的养猪企业也在这次洗礼中损失不小,所以“龙头企业+基地+养猪场(户)”或“龙头企业+生猪专业合作社+合同养猪场(户)”是将来生猪发展的趋势,是生猪发展的主要方向,也就是生猪订单化,养猪场(户)与企业资源共享,利益共享,通过基地或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形同于鱼与水的关系。

九、“龙头企业+生猪专业合作社+合同猪养猪场(户)”模式的运作。现在,很多集团畜牧公司采取的正是这种模式。其内涵是“六统一”管理。即:

1、统一供种。公司现拥有自属的祖代养殖场和父母代养殖场,并以此为基础,为合作社的养殖户提供最受市场欢迎的优良品种、杂交组合或配套系,利用公司拥有的地方优良品种“莱芜黑”猪,通过与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应用常规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进行良种猪的筛选、繁殖和标准化养猪技术的开发,培育出“欧得莱”猪配套系,并推广到生猪专业合作社的养殖户中去。

2、统一供料。统一供应饲料是控制合作社所养殖畜禽的有害物质残留的重要措施和重要保障。

3、统一供药。公司选择大厂家,名品牌,符合国家GMP标准要求的兽药,同时通过“药敏实验”,选择用量少、效果好的药品,为加入合作社的养殖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兽药产品。

4、统一防疫。疫病是合同养殖户的重大威胁,凡是加入生猪专业合作社的养殖户必须严格实施统一的、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生疫病,要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相关的处理办法。

5、统一技术培训服务。公司加大对合作社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力度,重点培训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生物安全、药物保健、健康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及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养殖户科学养殖水平。

6、统一收购。集团下属的屠宰厂对合作社的合格出栏育肥猪的收购价格比社会散养户每公斤高0.3~0.5元。

预计,今后生猪行业的发展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企业将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熟的“龙头企业+基地+养猪场(户)”或“龙头企业+生猪专业合作社+合同养猪场(户)”合作社运作模式。打造“大合作社”概念,即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第三篇:浙江红色旅游的优势及发展思路研究

浙江红色旅游的优势及发展思路研究

发布时间:2011-8-

3信息来源: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网站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

我省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的资源、交通、需求、机制等优势,必须把握“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开发和建设重要景点景区和线路,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一、发展红色旅游具有突出优势

我省是中国革命和武装斗争的积极活动区域,革命遗址遗迹丰富,加之历史文化深厚,风景秀丽,经济发达,具有发展红色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红色旅游发展。红色旅游投入不断增加,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日益深化,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加快推进,游客人数较快增长,社会参与初显成效。

——革命遗存丰富奠定红色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浙江具有较长的革命传统和抵御外来侵略的光荣历史,党领导的革命遗迹遍布全省,红色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分布广泛,为发展红色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党史部门初步整理的重要革命遗迹及纪念设施有100多处。包含我省嘉兴南湖的沪浙红色旅游区,是《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温州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等5个红色旅游景区,列入国家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我省都保存着一批重要的革命遗址、遗迹和史实,如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永嘉楠溪江红十三军军部旧址、萧山衙前农民运动遗迹等重要革命遗存,以及梁柏台故居、刘英烈士陵园、徐英烈士故居及纪念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浙江地方党领导人在杭州小车桥陆军监狱的斗争等。

——人文山水优势强化红色旅游发展的环境支持。浙江历史文化深厚,风景秀丽,富有“山水浙江、诗画江南”的美誉,革命历史文化遗存同秀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绚烂的民俗风情相汇聚,形成了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嘉兴南湖既有烟雨奇景,又有古典园林精巧;宁波四明山生态奇特,梁弄古镇古韵浓厚;一江山岛海天风光壮美,观海、攀岩相得益彰;长兴古银杏长廊魅力独特,永嘉楠溪江风景宜人,等等。江南风景和革命历史文化相互结合,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和海洋旅游相互促进,为发展红色旅游构建了一个潜力巨大、可持续开发的平台。

——经济快速发展创造红色旅游发展的较大空间。我省经济增长迅速,2005年全省人均GDP超过34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1067亿元,民间资金较多,政府财力有了较大增强,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提高,需求结构正由物质生活为主,向更高的精神文化层次提升,2000-2004年城乡居民旅游娱乐性支出分别增长2.2倍和1.4倍,越来越多的居民外出旅游度假,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旺盛需求。旅游业发展迅速,较早确立了到2010年建成旅游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自2005年起实施300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匡算800多亿元,有利于改善住宿餐饮、商业购物等服务条件,增强旅游业配套能力。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省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基本形成,大大便利了境内外游客进出浙江。

——体制机制领先提供红色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撑。我省体制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各类微观经济主体高度活跃,社会活力日益增强,民间资本投资文化社会事业的门槛不断降低,形成了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社会环境。旅游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景区逐步实现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服务设施产权改革有序推进,积极推动社会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提供了重要产业体制支撑。红色旅游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成立了由省委领导任组长的“浙江省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政府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的决策、规划以及贯彻落实工作。

当前,我省发展红色旅游还存在较多问题。发展红色旅游的认识有待深化,有的认为红色旅游仅仅是旅游促销的一种手段,有的忽视了周边人文山水资源开发,有的过分发展商业设施,破坏了革命遗址遗迹庄严肃穆的应有氛围。保护革命遗址遗迹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遗址遗迹因缺少资金,日益遭受风雨侵蚀、白蚁患害和人为破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毁损,有的甚至面临毁坏,一些保护较好的遗址遗迹也存在着消防、被盗等隐患,以及周边建设缺少统一规划的问题。发展红色旅游的机制有待强化,尚未形成发展红色旅游整体的规划机制,与大旅游的整合机制有待加强,市场营销机制较弱,景点景区表现手法陈旧,存在着重硬件、轻管理的倾向。部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难点有待克服,相当一部分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交通不便,缺少必要的接待设施;有些从业人员只具备初中文化程度,历史文化了解肤浅;部分地区还存在着景点孤立分散和内容单薄的开发难点。

二、“十一五”红色旅游发展的主要目标

发展红色旅游,必须积极贯彻实施《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深化红色旅游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主题,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整理、研究和保护革命遗址遗迹和史实,协调推进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和线路建设。坚持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建立和完善文化事业发展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和提高开发管理水平。发展红色旅游,还要坚持突出社会效益,统筹协调,多方参与,深化主题,分类推进的原则。

我省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目标是,强化革命遗址遗迹和史实保护,把其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具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和保护一批红色旅游重要景点,造就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整合优化若干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景点景区和线路联动发展的红色旅游整体架构;完善有利于保护开发和发展红色旅游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促进参加红色旅游人数的稳定增长,到2010年,全省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国8%左右,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50万人,旅游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形成红色旅游与大旅游互为促进、相得益彰的健康快速发展态势。

——革命遗址遗迹和史实实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大保护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重点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展示和宣讲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面修缮和整体保护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遗迹,分期分批维修和保护列入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重要景点名录的革命遗迹及纪念设施,妥善保护其他重要革命文物、遗址、纪念地、文献等。合理开发利用革命遗址遗迹所形成的山水、人文资源,防止项目开发中的建设性破坏,实现革命遗址遗迹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红色旅游发展的整体构架基本建立。南湖风景名胜区对全省红色旅游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强,嘉兴南湖风景名胜区、绍兴鲁迅故居及纪念馆、台州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等7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率先建成并有效运转。加快建设“上海—嘉兴—平阳”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配套完善11条红色旅游省级精品线路。统筹实施40个红色旅游重要景点建设项目,形成红色旅游景区线路结合、主次分明、定位明确、有序开发的整体架构。7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达到国家旅游景区3A级标准,其中嘉兴南湖风景名胜区、绍兴鲁迅故居及纪念馆达到4A级标准。精品线路规范运行,重要景点建成开放。

——红色旅游市场开发和经营的体制机制富有活力。深化旅游资源管理、旅游企业经营体制等改革,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红色旅游的开发经营。形成政府组织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市场有效运作的多元化发展机制。规范政府投资,激励民间投资,一批以红色旅游为主业的品牌企业发挥骨干作用,一批红色旅游产业化项目投入使用,带动酒店、餐饮、客运、休闲娱乐、特色旅游商品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旅游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到2010年,全省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国8%左右,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50万人。

——参加红色旅游人数持续稳定增长。强化红色旅游主题,丰富红色旅游内容,着力提高浙江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吸引力。红色旅游加快融入大旅游体系,红色旅游的宣传推广和组团机制有效,以党员、先进分子、青少年为重点,大力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加红色旅游活动。政府资助、社会赞助和个人自费相结合,构筑不同群体参加红色旅游的长效机制。复合性、综合性强的红色旅游景区及线路,加强对外宣传推广,吸引境外游客。重要景点常年开放,经典景区参观人数年平均增长25%左右,到2010年力争累计达到2000万人次。

2010年后,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与旅游业整体发展的融合,全面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的各项工作。全省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能力显著完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准显著提升,参观人数显著增加。红色旅游与生态、人文旅游的结合更加紧密,经典景区、精品线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加扩大。红色旅游资源的综合潜力得到深度开发,形成红色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红色旅游又快又好发展。

三、全面实施“71240”工程

根据浙江的革命历史地位和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开天辟地,党的创立;英华浙江,烽火东南;纵横两浙,决胜山海”为浙江红色旅游建设发展的总体定位,强化红色旅游资源有序开发的导向。重点提升和建设7个经典景区,着力整合和推广12条精品线路,积极保护和培育40个重要景点,形成71240工程的总体格局。合理开发建设地方其他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和线路,全面推进红色旅游发展。

(一)重点提升和建设7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必须加强景区建设衔接,明确发展定位,突出主题和特色,增强综合功能,形成景区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整体格局。

1、南湖风景名胜区。主题定位是“开天辟地、党的创立”。科学实施景区深度开发和建设方案,全面维修现有场馆设施,加快景区环境综合整理、配套景点建设。扩建部分场馆,全面提升接待能力。拓展红色旅游内容和特色景点,发展相关产业,增强景区的观光旅游和都市休闲功能,强化景区的辐射功能和带动效应。适当开辟浙江党史陈列场所,加大整体宣传我省革命历史的力度,便利游客加深对全省党史、革命史和特色旅游的全面了解,推动游客参加浙江深度游和精品游。

2、鲁迅故居及纪念馆。主题定位是“名士之乡、伟人故里”。深度推进鲁迅故里及纪念设施的综合开发和建设,形成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环境,清末民初绍兴市井生活风情和鲁迅作品人物场景,鲁迅文化研究3个展示区,以及绍兴传统商业区、旅游服务区2个区块。修缮周恩来祖居并丰富文物、史实陈列,加强与秋瑾故居、蔡元培故居、东湖陶社、大通学堂徐社等重要景点的联动参观和游览,形成全面反映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和人文特色的红色旅游“绍兴板块”。

3、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主题定位是“三军海战、英雄丰碑”。改建扩建台州市区的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清理、修缮一江山岛和大陈岛的战场遗迹,完善战场标识说明等设施,增加陈列布展,修建环岛公路、游步道等交通配套设施。增设市区与一江山岛及大陈岛往返快速客轮,扩建客运码头、游客集散中心等设施,形成烈士陵园、登陆战纪念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各景点陆海联动的红色旅游景区。

4、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主题定位是“北上抗日、浙南红区”。突出红军挺进师和中共浙江省一大主题系列,重点开发建设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相对集中的凤卧、山门等区域,注重红色旅游资源与南雁荡山等自然风光结合,完善景区专项建设规划,加强与文成、泰顺、瑞安等地重要红色旅游景点开发建设的协作,加快建成旅游资源集中、游览体系完整、内部交通顺畅的红色旅游景区。

5、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主题定位是“浙东古镇、抗日堡垒”。保护和建设梁弄古镇,提升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优势,加快抗日根据地旧址、遗迹的开发建设,修缮和保护重要革命遗址遗迹,加强红色旅游与生态、民俗旅游的整体宣传推广,增加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项目。改善景区观光游览环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制定和完善整体旅游营销策略,加强与宁波、慈溪等重要红色旅游关联景点开发的协作,建设浙东地区红色旅游与生态休闲相结合的重要景区。

6、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及司令部旧址。主题定位是“抗战烽火、红色要津”。加强新四军苏浙军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和研究,加快制定和实施景区专项建设规划,重点开发建设槐坎温塘、仰峰岕、白岘茅山等核心景点,完善交通和接待设施。进一步整合特色旅游资源,拓展观光和休闲项目,加强与德清、安吉等地重要红色旅游关联景点开发的协作,建设成为浙北地区融革命文化、古生态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重要景区。

7、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主题定位是“游击浙南、浴血奋斗”。加快以红军创立发展为中心内容的景区规划建设,全面修缮纪念建筑,新建讲解大厅等接待设施,提升文物保护和陈列布展水准,加强景区环境治理和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深化红十三军历史研究,完善周边革命遗迹和纪念设施,加强与温州、仙居、乐清、永康、磐安等地相关红色旅游景点开发建设的协作,不断深化主题形象。强化与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融合,打造革命历史文化与浙南秀丽山水、特色民俗文化相结合的红色旅游景区。

(二)着力整合和推广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根据资源、交通、市场等综合条件,整合和优化12条精品线路,强化干线特色,协调关联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形成干线带动景区,景区激活线路,红色旅游与观光休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1、“党的诞生与红色浙江”之旅:上海—嘉兴—平阳。以上海为起点,连接南湖风景名胜区和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景区,属于国家级精品线路。配套游览绍兴鲁迅故居及纪念馆、四明山浙东抗日根据地、永嘉楠溪江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经典景区,形成相关景区联动、红色浙江别具特色的国内重要旅游干线。这条线路的特点是,重温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的伟大历史,体会浙江军民的抗战风云,感受浙江人民当年如火如荼的革命活动。游览江南水乡,畅游四明山、楠溪江、南雁荡等风光秀丽的自然景区,领略山水浙江的独特魅力。

2、“名人故里”之旅:绍兴—诸暨—新昌。以参观绍兴鲁迅故居及纪念馆、周恩来祖居为核心,连接诸暨俞秀松故居、新昌梁柏台故居等景点,贯穿绍兴水乡风情、山涧奇观、寺庙文化等特色游。这条线路的特点是,感受伟人成长历程,体会革命志士的风范和精神。游览国家4A级的诸暨五泄、新昌大佛寺风景名胜区,观光绍兴东湖、大禹陵、柯岩、安昌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名胜。

3、“一江山岛战史”之旅:台州椒江—一江山岛—大陈岛。以参观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景区为核心,贯穿海岛胜景、海港灯火、海天一色、海鲜美味等观光休闲游。这条线路的特点是,全面参观了解三军首次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史,追怀在战争中牺牲的革命英烈,欣赏大陈岛海蚀和海积景观,体验一江山岛险峻环境,亲历海上旅行,跻身海港夜游,走海涂,尝海鲜,集教育、旅游、休闲于一体,具有陆海联游的独特魅力。

4、“红色边区”之旅:平阳风卧—山门—南雁荡山。以参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景区为核心,连接南雁荡山风景区,毗邻南麂列岛。这条线路的特点是,亲身体验红军挺进师艰苦卓越的革命岁月,追怀革命先烈,重温北上抗战的豪迈气概,感怀中共浙江省委早期革命斗争的艰辛,享受山林野趣,领略南雁荡山、大海列岛等秀丽旖旎的自然风光。

5、“四明山抗日堡垒”之旅:余姚梁弄镇—四明山景区。以游览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景区为重点,贯穿河姆渡文化遗址、森林公园、四明湖、山道古镇等观光休闲游。革命历史文化遗迹丰富,旧书店、苏区银行和兵工厂等保存完好,四明山景区山水交映,古镇风貌朴实独特,各种景观互相融合,形成了一条集红色历史与绿色生态于一体的精品线路。

6、“红色要津”之旅:长兴槐坎—莫干山白云山馆—安吉姚家大院—孝丰。以参观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景区为核心,配套参观莫干山浙西特委、白云山馆国共领导人合作谈判旧址,安吉反顽自卫战指挥部旧址等景点,连接古地质公园、莫干山风景区、安吉生态游。这条线路的特点是,重现抗战时期苏浙军区的风貌,体验敌后苏区生活和抗战风云,观光古银杏长廊,饱览莫干山自然人文胜景,跻身于中国竹乡生态游和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观光游,体会浙北民居民俗休闲风情。

7、“浙南红军寻踪”之旅 :温州—永嘉五尺乡—楠溪江景区。以参观永嘉红十三军军部旧址景区为重点,连接江心屿景区、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了解浙南红军创建历程,体验红军游击作战的艰苦岁月,领略江心屿历史人文胜迹,饱览楠溪江的自然风光,感受浙南古村落文化,红绿结合,独具特色。

8、“英烈光辉”之旅:杭州云居山—萧山衙前—富阳受降镇—桐庐新合。以云居山烈士纪念馆及碑为重点,连接解放杭州纪念碑、钱塘江大桥、萧山衙前农运纪念馆、新四军金萧支队遗址陈列馆等景点。贯穿西湖风光,“三江一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条线路的特点是,展示浙江革命全景,感受钱塘江大桥抗战风云,参观侵浙日军洽降仪式旧址,追怀游击战士的抗战艰苦岁月。欣赏云居山、玉皇山和凤凰山风景,饱览富春山水风光,置身瑶琳仙境,体验农家乐和民俗游。

9、“星火燎原”之旅:丽水—松阳安岱后—遂昌王村口—龙泉—庆元。以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和新四军驻浙江办事处旧址为起点,安岱后和王村口革命遗址群为重点,连接住龙—宝溪系列革命旧址、斋郎战斗红军指挥部旧址等景点,贯穿瓯江上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畲族风情游。这条线路的特点是,参观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体味安岱后红色古寨特色,体验红军战斗历程,游览箬寮原始森林,饱览百山祖、凤阳山奇特风光,感受畲族文化,了解香菇历史,观光廊桥风景,集教育性、观赏性、娱乐性于一体。

10、“浩然正气”之旅:金华—义乌—东阳—永康方岩—武义。以参观金华台湾义勇队和敌后抗日文化中心旧址为起点,连接施存统故居、陈望道故居、冯雪峰故居、日军侵华细菌战旧址、邵飘萍纪念馆、金佛庄纪念馆、刘英烈士陵园、徐英烈士故居及纪念馆等景点。贯穿名山、名城、名寺及古镇、古村、古建筑,兼有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这条线路的特点是,感受全民抗战的英雄气概,追怀红色理论家和抗敌勇士的革命精神,缅怀中共浙江早期领导人的革命风范和战斗历程,铭记日军侵华暴行,游览江南典型古民居古村落,饱览双龙洞、方岩景区等浙中山水风光和人文胜迹,购买价廉物美的小商品。

11、“浙西红区”之旅:衢州—江山—常山—开化。以衢州六英烈纪念碑及馆为起点,连接常山芙蓉乡红军战斗遗迹、开化库坑中共闽浙赣省委和福岭山中共浙皖特委、浙皖军分区、红军医院和军服厂旧址等景点,贯穿多个著名风景区。这条线路的特点是,感受工农红军艰难的战斗岁月,体验军民团结抗战的英雄气概,追怀边区革命历程,探险江西苏区“红色贸易”之路,观光南宗孔庙,求索龙游石窟,饱览烂柯山、江郎山、古田山、三清山及钱江源的山水风光和自然胜景。

12、“海上游击”之旅:舟山定海—普陀—岱山。以舟山烈士陵园、大鱼山和登步岛战斗旧址为起点,连接桃花岛革命烈士陵园、东海工委旧址、金维映烈士故居等景点,贯穿海上佛国普陀山、避暑胜地朱家尖、东海渔港沈家门、东方大港宁波—舟山港。这条线路的特色是,追忆大鱼山血战、登步岛战斗中抗敌勇士的英雄事迹,感受海上革命风云,观光普陀山海天景色和寺庙景观,揽胜岱山蓬莱十景,饱览海岛风情,遍尝渔家海鲜,感怀现代化港口的快速崛起。

此外,结合各地一些红色旅游资源相对独立的实际,打造富有地区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积极培育和建设环杭州湾地区的天目游击之旅、嘉善阻击战遗迹之旅,温台沿海地区的括苍山游击之旅、亭旁农民揭竿之旅,金衢丽地区的红色理论家故居之旅等,适应多层次游客需求,形成精品线路带动特色线路,不同群体共享红色旅游愉悦的格局。

(三)积极保护和培育红色旅游重要景点

保护和培育40个红色旅游重要景点。这些重要景点未列入省红色旅游7个经典景区之中,相对比较分散,但意义重要、开发价值较高、多数位于12条精品线路之中。其中环杭州湾地区18个,温台沿海地区8个,金衢丽地区14个。加快重点文物、史实的修缮和保护,加强景点的交通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改进陈列布展方式,丰富游览内容,打造特色景点。

——环杭州湾地区(杭州、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宁波)着重保护和培育以下18个红色旅游景点:杭州云居山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萧山衙前农运纪念馆,桐乡乌镇茅盾故居,德清莫干山白云山馆国共领导人合作谈判旧址、浙西特委旧址,安吉反顽自卫战指挥部旧址(姚家大院),诸暨俞秀松烈士陵园及故居,新昌梁柏台故居及纪念亭、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成立旧址,舟山大鱼山烈士纪念碑,岱山金维映故居、东海工委旧址,慈溪浙东区党委成立旧址、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象山贺威圣烈士墓及故居、王嘉谟烈士墓及故居、殷夫故居,奉化卓兰芳纪念馆。

——温台沿海地区(温州、台州)着重保护和培育以下8个红色旅游景点: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泰顺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及红军挺进师纪念馆,瑞安浙南特委、浙南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乐清永乐人民抗日游击自卫总队纪念馆,三门亭旁农民暴动旧址,温岭红十三军第二师革命烈士陵园及纪念馆,玉环潘心元烈士墓,仙居皤滩红十三军第三团旧址及纪念设施。

——金衢丽地区(金华、衢州、丽水)着重保护和培育以下14个红色旅游景点:金华台湾义勇队旧址,金东施存统故居,永康方岩刘英烈士陵园,武义徐英烈士故居及纪念馆,义乌陈望道故居、冯雪峰故居、日军侵华细菌战旧址,开化库坑闽浙赣省委旧址、福岭山浙皖特委旧址,丽水厦河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松阳安岱后革命遗址,遂昌王村口革命遗址群,龙泉住龙—宝溪系列革命旧址,庆元红军挺进师斋郎战斗旧址。

此外,各市县要根据党史、革命史研究成果,妥善保护当地革命历史文化遗存,积极开发和培育市县级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精心设计游览线路,着力扩大特色景点景区和线路的影响。

四、若干对策措施

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创新发展红色旅游的体制机制,做好规划衔接,发掘红色旅游的时代意义,融红色旅游和整个旅游业于一体,加强宣传推广,加快红色旅游发展。

(一)统一思想认识,扩大宣传推广

深化红色旅游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认识。发展红色旅游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强化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革命老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我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上来,加快发展红色旅游,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服务。

积极创新宣传方式。按照建设新时期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的要求,利用各种手段和工具,打造有效的红色旅游宣传推广体系,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统筹策划,结合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纪念活动以及其他重要节假日,组织好红色旅游的系列宣传推广工作。鼓励把发展红色旅游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同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相结合,同消费结构提升相结合,同文艺创作相结合。引导、督促旅游企业增强红色旅游发展意识,切实作好红色旅游线路推广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加强对发展红色旅游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旅游局、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的作用,加强沟通、密切合作、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统筹解决全省红色旅游发展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建议各市、县(区)相应成立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总体指导,形成发展合力。

建立红色旅游发展的联动机制。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召集,沟通商议红色旅游发展工作,贯彻落实领导小组会议确定的有关事项。不定期召开市县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议以及各种专题会议,加强地方跨行政区域间的沟通交流和统筹协调,研究红色旅游发展的具体事项。以部门联席会议和市县协调会议为有效载体,促进各部门、各地区有机配合,形成齐心协力、整体联动、共同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加大政府投入,鼓励社会参与

尽快设立红色旅游专项资金。为更好地推动我省红色旅游发展,省级专项资金每年不低于2000万元,争取“十一五”期间专项资金总额超过1亿元。省级专项资金主要是支持和引导,重点支持列入国家重点名录的项目、列入省红色旅游规划的经典景区、精品线路、重要景点的项目,并注重向欠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倾斜。项目资金主要应以地方筹集为主,市县财政也要设立专项资金,对省重点资助的项目,要切实安排好配套资金。建立和完善政府资金监管机制,强化主管部门对项目方案的审核职责。完善和推广基本建设项目财政直接拨付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较大的建设项目应实施中期评估,必要时依照法定程序对专项资金拨付进行调整。

积极鼓励社会参与。调动和发挥民间团体、个人的积极性,拓宽建设资金来源,促进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和线路的建设经营。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鼓励民间捐资、捐工、捐献革命历史文物。引导旅游、客运、餐饮、酒店等企业,出资建设重要景点景区的接待、休闲、娱乐等配套商业性设施,规范经营秩序,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和引导骨干旅行社积极参与我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精品线路的市场推广和营销,创新旅行社与景点景区管理机构的合作机制,提升专业水准,降低运行成本,强化红色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

分类实施建设项目。根据目前我省红色旅游发展实际,将项目分成加快实施、争取实施、前期研究三种类型有序实施。加强项目管理,建立红色旅游发展建设项目数据库,加强对政府建设项目实施的监测和服务。应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项目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相关要求的红色旅游项目,在做好前期工作的情况下,可优先列入省重点工程。全力支持民间投资项目的建设,简化项目审核、备案等程序,进一步改善项目建设环境,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和矛盾,推动项目如期竣工和投入使用。

(四)强化教育培训,实施规范管理

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分级分类开展红色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宣传和旅游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组织编写符合浙江实际情况的红色旅游培训教材,加强对红色旅游管理人员、导游和讲解员的培训,切实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各地旅游部门根据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主题特色,精心编写和推广使用规范的导游词和解说词,有效提高红色旅游的质量。

切实加强对发展红色旅游的管理。积极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机制,加快形成既符合新时代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大力提高红色旅游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和线路的监管,制定和实施服务质量标准,切实提高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快规划编制,推进区域合作

抓紧制定红色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深化主题,理顺思路,整合资源,明确重点,落实项目,切切实实把发展红色旅游工作落到实处。规划编制要强调科学性,注意发挥专家的作用,处理好与其他各方面规划的衔接,增强规划对红色旅游发展的指导作用。

加强省内各地以及和周边省市的合作。加强信息交流,推进资源共享,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共同打造和使用红色旅游主题品牌。加强与周边省市的互动合作,建立和拓展省际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丰富整体内涵,强化主题形象,推动浙江红色旅游相融于长三角以及全国红色旅游的整体发展之中。

课题协调人:金兴盛

课题组组长:李岩益 卓勇良

课题组副组长:李跃进

课题组成员:黄建华 孙裕增 丁凯 黄良浩 周鸿飞

执 笔:孙裕增周鸿飞

第四篇: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一.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一)保费收入总额

2009年我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达到2993亿元,2010年前三季度为3062亿元,同比增长31.33%,按此增速全年保费收入可达3930亿元。2009年我国非寿险保费收入折合538.7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3.11%,位列第九。由于1987年以来全球非寿险保费收入增速长期低于5%,因此我国财险收入规模占全球市场比重不断上升,但相对于较高的人口总量和经济规模,目前我国非寿险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仍然较低。

尽管我国财产保险发展速度较快,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不断上升,但在国内保险市场的份额从80年代以来却大幅下降。

(二)险种结构

企业财产保险曾经是财产保险市场规模最大的险种,但随着汽车保有量增长,上世纪80年代后期车险成为财产保险公司第一大险种。截至2009年,机动车辆保险已占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72%,比2000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尽管2009年比重创新高有经济刺激计划引起汽车销量上升的短期因素,今后汽车销量下降可能引起车险保费收入增速放缓,但短期内车险在财产保险市场的地位仍难以动摇。

与其他国家相比,车险在我国财产保险中的比重也较高。不考虑意外险和健康险,2009年我国车险占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74.96%。从盈利能力来看,车险承保利润率其实很低,由于产品同质性高,市场竞争激烈,2008年、2009年车险承保业务均为亏损,并导致全险种承保业务亏损,因而车险经营中的不规范行为也是保监会整治财险业的重点。

(三)行业集中度

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一直是财产保险市场份额最大的三家公司,但市场份额最高的中国人保比重有所下降,太保和平安则有所上升,而且平安财险保费收入已在2009年超过太保。总体来看由于人保份额降幅趋缓而平安、太保份额上升,前三大公司份额总和有所回升。2010年前三季度,人保、平安、太保保费收入占行业66.28%,比2008年的低点63.86%上升2.42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暂时趋于稳定。

二.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存在问题

由于很多公司过度追求保费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提高,导致竞争层次较低,各种不规范现象非常普遍。

(一)国内保险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

1.部分公司业务和财务数据不真实的问题。业务和财务数据不真实是财产保险公司比较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保费数据不真实,赔款数据不真实,手续费数据不真实,经营管理及业务推动费用数据不真实,未决赔款责任准备金数据不真实。

2.部分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目前多数公司已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相关要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但部分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在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约束和监督作用并没有得到切实发挥,由于治理结构不完善造成的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3.部分公司内部管理方面还比较薄弱。存在信息化建设滞后,集中管理、集约经营的水平不高,销售、承保、理赔等各个环节“跑冒滴漏”的现象还较为突出,骗保、骗赔仍时有发生,这将影响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4.部分公司对偿付能力风险还不够重视。今年以来产险市场业务发展较快,部分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以及处于警戒区域的公司也还有几家,其中个别公司预测解决难度还较大。

(二)国内财险市场营销机制存在的问题

1.认识片面,营销观念落后。对于现今各个财险公司状况而言,营销观念还普遍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销售观念”或“产品观念”阶段,一味强调自身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顾客及社会的利益。

2.调研预测薄弱,市场定位失衡。由于受错误观念及粗放经营方式的影响,各财险公司尤其是基层公司均不重视市场调研和预测工作。

3.培训与管理滞后,从业者素质较差。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与规范,各公司往往各自为政,随意试办财险营销。加之受专业人才及经验缺乏的影响。

4.销售渠道单一,市场拓展乏力。国内财险业务自恢复以来,一直习惯于依靠公司外勤直接展业,并辅之以兼业代理等简单的销售方式,缺乏系统完善的营销体系。

5.产品单一老化,营销系统薄弱。目前市场上的财险产品不仅数量少,而且各财险公司的产品相互“克隆”、功能雷同。显得单调老化、层次少、创新不足。

(三)承保过程中的问题:报批报备费率条款执行不严格

由于各保险公司过于追求保费规模以及行业竞争激烈,一些公司纷纷以打折为手段进行促销,或者擅自变更报批报备的条款费率,尤其是一些新成立的公司为了尽快上规模,极力压低保费争夺市场,造成行业竞争秩序混乱。

(四)理赔中的问题:理赔难、假赔案

保险公司在争取客户上有很强动力,在理赔环节中却存在惜赔、拖赔、无理拒赔等问题,让投保人感到理赔难、承保理赔“两张脸”。另外,保险公司自身也存在理赔技术和服务管理滞后、理赔人员专业性不足等问题,而社会诚信观念缺失、法制不健全等因素,也致使一些中介机构主动制造假赔案,影响理赔效率。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还存在不足。

三.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思路

(一)保险公司自身的资金来源

保险公司上市,特别是在海外上市,是目前国内几家大的保险公司纷纷争取的目标。通过在海外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改变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缩短对国内公司经营模式艰难探索历程的最好方式。但应认真考虑美国保险公司并购趋缓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寻找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突破口。

(二)保险业务方面

1.扩大可保财产范围。虽然我国的企业财产保险条款对可保财产作了广义解释,凡是被保险人所有或与他人共有而由被保险人负责的财产,以及其他具有保险利益的财产均属保险标的范围。同时也列明了特保财产和不保财产的范围。但是,我们的条款对于建筑物、存货、户外财产以及重要文件和记录如何承保都没有说明,可保财产范围实际上被缩小了许多。因此,为了扩大可保财产范围,我们应该以企业财产项目类别列明可保财产,特保财产和不保财产的清单,作为条款的附件。

2.增加通用条款。财产保险合同有一些国际通用条款,如代位求偿权条款、重复保险条款、争议处理条款等。但是,在我国的企业财产保险条款中还缺少一些国际通用条款。除前述的共同保险条款之外还应增补如下几项通行条款:被保险人的定义条款。空房条款。保护受押人权益条款。估价条款。鉴定(公估)条款。免赔额条款。

3.增加保险金额确定方法的选择权。我国财产保险基本险和综合险条款中对保险金额的确定方法的规定几乎是任意的,但在赔偿计算时要以规定的保险价值加以限制,即实际上是实行单一的重置价值保险。涉外财产保险的特约条款中有重置价值保险、仓储财产申报条款。定值保险条款、增加资产条款等,但仍然缺少像功能重置成本,总括保险、旺季批单一类的新方法。

4.增加配套的新险种。诸如同直接损失有关的附属保单中有超额损失保险、条件差异险、建筑工程申报式附属保单等;同间接损失有关的附属保单中有简易收益保险、定额附属保单、租金或租赁价值保险等。这些险种有不少在我国有着现实的保险需求,有待于我们开发。

(三)财产保险业务结构的优化升级

首先是企业优化业务结构的措施:

1建立新产品创新机制,丰富保险产品市场。

2.搞好现有保险产品的筛选,存优去劣,优化业务结构。

3因地制宜,加快区域性业务结构调整。科学策划,准确定位。

其次是为业务结构优化升级提供良好的环境:

1遵循市场化原则,逐步取消价格保护。

2放宽有关政策,加速保险新产品投入市场

(四)财险市场营销机制创新

1.观念创新,建立科学的财险营销机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落后、步步落后,观念超前、步步领先。首先、细分和挑选适合本公司发展的目标市场;其次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策略及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研制开发顾客满意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最后建立便捷通畅的销售渠道及精干高效的销售团队。

2.培训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员工素质。营销的关键是人才,动力是教育和培训。各公司应尽快加强培训机构实力,配备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使员工培训工作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培养出了解国际游戏规则、熟悉国际保险市场、懂得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3.整合分销系统。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的产品销售仍以直销为主,其业务代理销售系统正处于建立过程。如何根据银行、互联网、独立代理人、专门代理人等分销业务渠道特点及其目标产品和目标客户群的差异,科学建立、整合分销系统,是目前国内各家保险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建立诚实可信的文化理念

守信文化理念和道德准则的形成能够大大降低采取其他市场治理方式的制度成本。保险人、保险中介和被保险人三方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特别是保险人的经营活动一定要以信用为基础,以法律和监管机构制定规章以及保险公司制定的条款为承诺的保障,把培养和增加社会的诚信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主要任务,带头规范保险市场,带动与保险有关的三方人共同构建和维护好诚信的和谐社会。

第五篇:2008-2012中国外语培训市场运行及发展预测

2008-2012年中国外语培训市场运行及发展预测

一、市场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语培训市场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与国际的接轨,外语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这也使得方兴未艾的外语培训市场迅速扩大。不仅很多本土的外语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而且很多国外的外语教材、教学理论和外语培训品牌也被吸引进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外语培训市场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外语培训行业所提供的主要产品是无形的服务,因此它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国内的外语培训行业与其他服务业面临的问题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生了一些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问题。外语培训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

1、外语培训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具有特殊性

外语培训所提供的产品是一种无形的服务,它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使消费者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英语水平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2、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的复杂性和主观性

在外语培训过程之中,由于教师、学习者自身的英语基础和学习特点、教材、教学方法等的影响使教学的过程无法按照工业化生产的模式来进行,因此对服务的提供过程无法制定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服务的生产。外语培训的客体就是接受培训的消费者,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教学的效果决定于教师、学习者、学习材料、教学策略、学习时间等因素,在诸多因素中,大部分因素是人为的、能动的因素,受个人的性格、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等的影响非常之大,正是因为在培训产品的提供过程中存在着如此多的不可控因素,使得外语培训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质量非常难以评价和控制;

3、市场进入门槛低

外语培训的主要资源是教师和教学场地,目前外语培训机构的师资主要是兼职外语教师,人力成本相对低廉,而教学场地的获得也主要采取租赁方式,绝大多数的外语培训机构根本就没有现代化的语音室与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

教学设备的成本也非常低廉。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成立外语培训机构的注册资本也在50 万元左右。所以从总体来看,英语培训机构的先期资本投入与后期的运营成本都比较低。

二、市场特点及规模

2008年是外语培训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教育产业细分领域层出不穷,持续受风险投资追捧;奥运的火热带给外语培训一片红火,漂亮的奥运仗已经彰显了中国接待多语种大型活动的能力和外语培训机构的集体发力;金融寒流给人才市场带来了三十年不遇的困境,留学市场逆势上扬促成了出国类语言培训的利好之势。

据不完全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近3亿人的庞大外语消费群体,培训机构总数量超过5万家,2007年中国英语培训行业年产值已达到200亿元人民币。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逐渐升温,英语培训市场还将更加“钱景”诱人。

图表:2000-2010 年中国英语培训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图

单位:亿元

图表:2007 年中国英语培训市场规模按受训主体比例结构图

1、强势海外品牌入驻 国内少儿英语培训格局面临洗牌

教育培训行业有着广阔的增长空间,出现了很多细分领域。中国的少儿英语培训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截至到2007年底中国大陆共有大约3.5亿适龄儿童,相当于美国与日本的人口总和,粗略

估计将有上千亿的市场潜在规模,可以说中国的少儿英语培训市场前景无限广阔。

“不能让小孩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催生了幼儿教育市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把这么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自我教育以及下一代的教育上,大家在有了房和车以后最大投资项目就是教育,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是市场。在一项关于城市儿童消费的调查中,中国城市儿童消费在家庭总支出中占比超过33%,全国0~12岁的孩子每月消费总额超过35亿元。面对着这么庞大的消费市场,各地学前教育机构数不胜数,外来少儿英语培训品牌也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并通过直营和连锁等方式,开始全国扩张的步伐。

尽管国内外语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市场业态较为分散,由于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出台,市场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水平低、授课内容陈旧、形式僵化、授课无标准、教材不科学、教育质量不稳定的问题阻碍发展,巨大的市场潜能难以得到充分释放。大型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并不多,没有一个少儿英语品牌具有绝对的优势。一些培训机构借助特许经营的模式“结盟”,国外培训机构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在经过一个阶段的竞争后,各类培训机构开始寻求品牌特色在市场上的吸引力,探讨划分地盘分类经营的出路。在未来几年内,大型连锁式培训机构将是市场的整合者,培训市场的主要份额将转向经过整合、重组后实现连锁化经营,并具有强势品牌的培训机构。

2、消费者趋于理性 实用英语需求增长迅速

据搜狐教育“2008十佳外语培训机构公众评价调查”显示,求学者目前对外语培训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学习外语的人47.34%为了工作需要,22.58%为了商务交际,20.39%的人为了提高成绩。英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技能,而非以前的升学阶梯。搜狐记者随机采访了解到,消费者更希望英语学习的重点转向英语语言的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无独有偶,中国社会调查所日前通过对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济南、哈尔滨、广州等8个城市1500个样本的调查发现:近8成被访者都接受过或正在接受英语课外教育。其中,42.7%的被访者认为接受英语培训是为了提高英语职业应用能力; 25.7%的被访者是为了增长知识;26.4%的被访者是为了就业和工作而接受英语培训的;28%的被访者是为了开阔社交圈、出国旅游或出于兴趣。随着企业对求职者外语应用能力要求不断提

高,人们对外语培训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用类外语学习大受欢迎,应试类外语培训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3、金融危机促成留学市场利好 出国类外语培训爆满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121万人,出国留学规模由30年前的860人发展到2007年的14.45万人。2008年,出国人数粗略估计已突破20万人,攀上历史巅峰。

出国外语培训的火爆场面,可从近期连续几场大型国际教育展的爆棚场面中看出。受出国群体迅速增加,出国留学费用降低等原因影响,与之相关的托福、雅思、SAT、ACT等语言课程培训项目也迅速蹿红,成为外语培训机构增幅最大的项目。据官方调查数据显示,自2006年开始,雅思培训每年保持在50%以上增幅。2006年较2005年增幅为52%;2007年较2006年增幅达到60%。从2008年雅思年会公布的数据来看,2008年出国外语培训较之07年增幅高达200%,09年雅思培训仍然保持在50%多。据不完全统计,09年包括朗阁、乐宁、环球、新东方等在内的各大雅思培训机构培训业务量都处于上升态势,雅思培训也因此成为08年培训市场增长率最高项目之一。

雅思的持续走热源于两大因素。首先是雅思的越来越“吃得开”,截至08年10月,除了英国、爱尔兰、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包括美国八所常青藤盟校在内的超过2000所欧美院校的英国授课项目均承认雅思成绩。

其次是受到金融危机等影响,出国留学再次迎来高峰期。美国从2007年开始,签证政策逐步放开,目前签证通过率已经超过80%,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签证通过率也逐年上升;另外,人民币升值,在美、英、澳、加等多国的汇率大降的趋势下,留学成本大大降低,使得一部分工薪阶层学生加入了留学群体。

预计09年,雅思培训将会延续走热的趋势。其中有三类人群的培训需求会增加:一是在读初中及高中的学生,这也和留学低龄化的趋势一致;二是由于考虑到就业形势不佳,希望抓住机会出国留学,延缓就业的在读或应届大学毕业生;三是工作了一段时间,想趁此时汇率低,低成本出国充电以突破职业瓶颈的职场人士。

4、就业遭遇30年最寒冬 白领回炉充电势头强

随着金融风暴的到来,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00万,这些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这“两重压力”对于即将要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是相当现实而又棘手的。另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受到危机的冲击,利润空间加剧下滑。为了控制成本,裁员、减薪成为了企业方最常用、也是最优先考虑的方法。而失业、生存压力也就成为了近期备受关注的词汇。俗话说“牛市揽财,熊市添智”,面对可能蔓延到来的职场危机,不少白领纷纷报名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希望通过“回炉充电”,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具竞争力。经济的冬天或许将成为教育培训的“春天”。从培训机构了解到,最近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以在职人士居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经济环境的影响使人产生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因为工作量减少,空余时间增多,有时间“充电”,为将来做更多的准备。

5、高薪诱惑 小语种培训需求还将持续增加

对外语机构意见调查中,建议机构开设小语种培训的人数占到了23%。小语种需求逐渐增大。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频繁,大批日资、韩资企业近年来纷纷进驻中国,企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量正在迅速上升。同时,许多英语水平不错的白领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也纷纷开始学习“第二外语”以作为进入外企的“敲门砖”。加上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小语种培训需求越来越大。业内人士预测,除日语、韩语将持续大热外,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也将升温。

6、行业机构参差不齐 培训机构服务有待提高

当前国内的英语培训市场尚处于地方品牌占主导地位、市场割据的局面,但是因为英语培训市场所提供的服务产品的本质上的同质性,为培训主体提供了跨区域经营的可能性,实力强大的培训主体,将因为培训质量优良、师资力量雄厚、管理规范、培训产品丰富而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质量差、规模小、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培训主体所面临的将只是倒闭和或被兼并的命运。

三、外语培训市场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第一,从培训的语种来看,尽管英语仍然将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占据优势,但是人们对于其它一些语种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渐提高。长期以来,外语培训市场的重心一直集中在英语这一主要的外语语种上面,但是,最近几年人们也开始关注其它语种的培训。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英语培训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盈利的空间也越来越小,许多培训机构开始开拓新的培训领域,以求得生存或者更大的利益回报,他们也就自然而然把目光转移到诸如日语、法语、德语等小语种的培训方面来;二是学习者外语学习的语种也在不断增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各个国家的企业纷纷来到中国,中外交流的面越来越广,从而带动了人们对于英语之外其它语种学习的需求。另外,由于近几年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英语国家对中国留学生和移民政策的变化,以及中国人视野的不断开阔,许多中国人开始把留学或者移民国家的选择转向德国、法国等其它非英语国家,这也导致了人们对英语之外的其它语种的学习需求。

第二,从学习群体的构成而言,我国的外语学习群体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趋势。从年龄构成来看,从咿呀学语的儿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外语学习者都大有人在。从社会群体来看,各个行业,不同收入群体和社会阶层都有着巨大的外语学习需求。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在职人员,在不同的阶段都有许多人求助于外语培训机构来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更为明显的是,许多在职人员把外语培训学习作为自己“充电”或者大学后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外语学习者的目的也正在从过去单一的满足考试需要逐渐转向外语水平的提高和外语的掌握。我国早期的外语培训主要是帮助人们通过各种外语考试,随着外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不断增大,人们参加外语培训的目的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自己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且,人们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也更加主动。如今,接受英语培训的群体在行业和背景等方面差别很大,他们既有掌握英语程度不高的中小学生、社会青年和打工者,也有企业白领、职业经理人、医生和律师等各类专业人士,他们各学所需,英语学习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更有计划、更有意识的行为。

四、培训方式多样化分析

除了培训市场日趋细分以外,培训的方式也日渐过样化,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

途径一:课堂培训一间教室、一名教师,几十名学生,这是最传统的培训方式。根据学员人数的不同,课堂培训可分为大班、中班和小班等几种形式。课堂培训由教师全程主讲,黑板、粉笔和录音机等是最常用的辅助工具。不过,如今的英语课堂培训也开始借助于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先进科技与传统教学融为一体,为学员学习英语带来方便和乐趣。

途径二:在线培训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英语培训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随时、随地、随你”的英语学习方法。由于方式灵活,目前在线培训已经受到许多年轻人的青睐。而一些培训机构适时地推出各自的在线学习的平台,将传统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结合起来,使学习者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地学习英语”。

途径三:自学/函授自学与函授曾是国内最普及化的英语学习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许多人都是通过广播电台或函授大学来学习英语,被形象地比喻为“没有围墙的学校”。如今,随着英语培训市场的迅猛发展,英语学习途径不断增多,自学、函授虽然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但电视大学、自学高考、成人高校、函授大学等依然是不少英语爱好者的选择。一些培训机构也推陈出新,赋予自学、函授这种传统英语学习方式全新的面貌。

除了以上的三种培训方式外,英语俱乐部、出国培训也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培训方式。

五、培训市场缺乏完整产业链

在外语培训规模日渐扩大之际,一个不得不正视的事实是,国内外语培训行业作为一项产业还远未形成。迄今为止,国内外语培训机构的总量虽已达5

万家之多,但不具备办学资质的“草台班子”充斥市场,品牌培训机构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有限。

目前,外语培训市场已具备相当规模,但外语培训行业至多处于产业形成前期。一项产业须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与产业要素,如专门的人才培养,从业机构在师资培训、教育技术研发等领域分工明确等,而这些因素在当前外语培训市场上还未出现。此外,目前培训机构大多采取大包大揽的模式,将教材出版、师资培训、网络课堂、出国留学服务等一包到底,产业分工无从谈起。

培训行业产业化需要巨大的市场规模支撑,而英语培训占当前培训市场产值近95%的份额,与培训相关的教材研发、图书出版、师资培训等份额偏小,无法支持专业化的分工。

六、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对于2009年或者未来的外语培训市场,不同立场的专家抱有不同的态度。总而言之,2009年的外语培训充满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培训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那些已经形成自己品牌、个性化特征明显、管理规范、服务优秀、模式创新的培训机构最终成为行业的翘楚。

七、2008-2012年我国外语培训机构发展策略分析

1、加强外语培训的科研工作,探索外语培训的规律。

新的形势为培训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培训机构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科研工作。参与培训的学习者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在学习目的、环境、方式和自身情况等方面都呈现出与在校生明显不同的特点。

首先要对外语学习群体展开系统科学的调查和研究。他们的年龄层次是什么样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学习外语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外语学习环境如何,怎样才能提出结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方法等等。没有任何一种外语教材、外语教学方法和理论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学习群体,只有全面了解学习群体的特性,才能有的放矢、科学高效地进行外语教育,从而确立各自的培训特色与品牌。

同时,还要对已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测试标准等做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没有任何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任何新的、先进的教学理论也都只有在紧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与修改之后,才能更加有效地加以利用。

外语培训机构应遵循外语教育的科学规律,既要对传统的、有积极意义的经验有所继承和融合,又要根据新的发展形势有所改革和创新,在实践的过程中不忽视教育理论上的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以充分的实践来完善理论。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培训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以往外语培训机构的教师一般是从正规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这样做的弊端在于教师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的教学之中,有时由于教师的原因连正常的教学都无法保证,更谈不上进行科研工作了。而且,频繁地更换教师也不能保证教学的持续性和教学质量的稳定性。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于建立一支专职的外语培训师队伍,使他们能够专心从事培训工作。当然,完全靠专职教师队伍在目前也是不现实的,会给培训机构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对一些临时性的、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可以聘请兼职教师来担任。

3、确定市场定位,突出自身特色,形成自己的培训品牌。

社会对于培训需求的多样化一方面对培训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培训机构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在此情况下,一个培训机构不可能全面开花,培训的范围覆盖所有的领域。各个培训机构应该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结合社会上不同人群的不同外语需求,明确自己的培训对象,紧紧围绕这些对象的需求,狠抓科研和师资建设,形成自己的培训特色与独特的培训品牌。

4、加强培训机构之间的联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外语培训的水平。随着我国外语培训事业的不断发展,培训机构之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竞争是发展动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个培训机构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设法提

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培训质量。但是,竞争之中也包含着合作。应该努力改变以往各培训机构之间互不往来,相互封闭的状态,在竞争的过程中不忘合作与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外语培训的水平。只有这样,整个培训市场才能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5、创新方能立足

借助资本的助推,中国终于诞生了名副其实的“培训航母”。2007年的培训市场无疑将是资本汇集、“航空母舰”集团军作战的战场。环球雅思将加快各地重点城市的办学规模,进一步加速空白城市的建校发展,并将投资开发各类英语项目。新东方也宣称将投资2000万美元,用来开办更多分校。

可以预见,未来的培训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并购、整合不可避免,小型和缺乏特色的培训机构生存空间堪忧。

对此,建议缺乏充足资金支持的中小机构必须积极创新,对新出现的市场项目保持高度敏锐,方能争取立足的空间。中小培训机构应懂得在市场变革中挖掘机会,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创造机会,这将有利于其开拓自己的市场。近年来国内高中生留学美国渐渐成为趋势,紫铭抓住这一时机,面向高中生开设了SAT考试培训班。如今,紫铭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SAT考试培训服务提供者之一。北京巨人学校的业务涉及培训、出版、家教及远程教育等多个领域,培训项目包括英语、文体、艺术等数十种,其中,英语培训在巨人学校培训项目的份额不到1/3。正是多管齐下的发展战略增强了巨人学校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仅如此,巨人学校在青少年英语培训领域的精耕细作也已经形成特色,该校研发部在培训项目上不断推陈出新,如面向喜爱哈利波特的少儿推出的“哈利波特阅读课”与“名师精品故事大王”课程,就颇受中小学生欢迎。

下载中国情景喜剧典型特征及发展思路解析论文(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情景喜剧典型特征及发展思路解析论文(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