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统编版)《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演说(一)3学习任务单(汇编)

时间:2020-11-22 12:0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语文(统编版)《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演说(一)3学习任务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语文(统编版)《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演说(一)3学习任务单》。

第一篇:高一语文(统编版)《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演说(一)3学习任务单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一)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说的特点。

2.理解马克思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和对无产阶级革命前景的看法。

3.感受本文的语言魅力。

【课前预习任务】

1.熟读文本,了解文意。

2.查阅下列相关资料。

(1)1848 年革命(2)英国宪章运动(3)英国工业革命

【课上学习任务】

阅读文本,根据文意填写表格:

演说的场合 针对的问题 马克思的主张和见解 表达主张和见解的方法 演说的效果和作用

主张和见解:

方法:

【课后作业】

1.读准字音 暴露.()

走锭.纺纱机()

氛.

围()

衰颓.()

狯.()

毋.庸争辩()

卑劣.()

佣.()

载.诸史册()

2.马克思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时至今日,科学技术空前辉煌,创造了巨大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可随之而来的也有高科技犯罪、环境污染、失业率增长等弊端,面对这种现象,你如何认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

【答案示例】

1.暴露.(lù

走锭.纺纱(dìng)

氛.围(fēn)

衰颓.(tuí)

狯.(kuài)

毋.庸争辩(wú)

卑劣.(liè)

佣.(yōng)

载.诸史册(zǎi)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可以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人们的生活,科技的发展是不可阻遏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科技的发展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健全法制法规,完善监管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关注生存环境的变化,提升自身的素质,强化法律意识,时刻保持警醒,不要成为科学技术的奴隶。

第二篇:在新形势下正确理解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在新形势下正确理解

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发表了一篇演说。在演说中,马克思把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以比喻性的评价对照起来,通过列举大量事实,把无产阶级革命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展示在了听众的面前。马克思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将现代工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放在了人民生活福祉、社会安定和谐的对立面。他指出:“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即“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

150多年后,再次品读这篇经典演说,我们依然为其深邃的思想、隽永的语言、厚重的文化所赞叹。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去重新审视它,对于演说中那些曾被认为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应该有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理解。今天,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不再是相互对立的,科技不断创新发展,为我们提高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科学技术,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人文价值,解放更多的劳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第一位的作用。20世纪初,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仅占10%~15%,而到中期则上升到40%,70年代以后又上升到60%以上,80年代上升到70%~80%以上,90年代上升到85%以上。也就是说,在当今发达国家几乎全部经济增长的份额,都是靠科学技术实现的。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诸要素的发展与变革。从劳动者看,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的结构正在向非体力、高智能化方向发展,劳动者只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劳动资料看,科技发明和技术革新对生产工具的改进和革新具有决定性意义,如今综合自动化装置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代替了人,人们不再是生产过程的主要当事者,而是执行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职能。从劳动对象看,原材料加工深度的不断提高,新材料的研发,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都要依靠科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发明。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结构的优化。随着技术进步,产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据统计,仅工业生产中的工种已经达到数万种。另外,科学技术提升了现代化生产的管理水平,促进了生产力系统整体结构的优化。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现代科学技术不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物质财富的增长,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渗透着科技的信息。例如,以微电子、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高级交通工具,丰富的医疗保健知识和医疗技术,各种高 2 科技的娱乐项目和活动等等,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旅游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将我们的生活装点得丰富多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科技和知识的密集创新时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致力于增强以科学技术为先导的综合国力,都高度重视本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要素,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拥有了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就拥有了更高的国际地位和更多的话语权。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先进的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够战胜落后的社会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归根到底又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决定的。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力量,对社会形态的更替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以及社会主义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更是离不开科技的力量。

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人类不是单纯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物质恩惠,在潜移默化中也接受着科技思想及其观念,科技在现代社会日益体现出其深刻的思想及观念财富价值。科学技术促进人的思想变革。人们通过提高其科技文化素养,掌握更多、更高水平的科技知识,提升了自身的思想境界。同时,科技进步使社会公众确立系统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弘扬客观求实、创新进取、探索求知、互助合作的科学精神。科学技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水平的标志。科技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风貌、社会的精神文明也必然随之发生较大改变,公平、正义、积极进取、开朗、诚信友爱等成为社会主流的精神状态。

第三篇: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单(10)

【主干知识回顾】(4分钟)

【重点知识再现】(6分钟)

一、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含义 1.区域概念:

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地理空间; 2.区域一般性特征:

区域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如干湿区;

3.区域空间结构:按照经济发展分为区域核心(呈点状)、网络系统(呈线状或呈网状),外围空间(呈面状)。

4.区域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及产业内部构成。

二、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典型错题重演】(8分钟)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A.整体性特征B.差异性特征C.开放性特征D.稳定性特征

2.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地理位置差异B.气候、地貌差异C.人种分布差异D.矿产资源条件差

3.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不包括()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B.人均国民收入C.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D.人文发展指标

4.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总体发展趋势为()

A.不平衡一平衡一不平衡B.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C.不平衡一平衡D.平衡一不平衡

5.下列选项中有关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多

B.传统农业占有的比重较小,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整个区域处于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甚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6.阅读下列材料和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人口约占全国的5.8%。目前被列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共有16座城市,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群和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沪一崇(明)一苏大通道三大工程的相继启动,“长三角”城市群经济

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1)“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是____、____、____。

(2)“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形式是____,交通线路表现

为____和_____。

(3)“长三角”城市群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

(4)三大工程的启动和完成会引起“长三角”空间结构怎样的变化?

【错题重练答案】(2分钟)

1.C 2.C第(1)题易错选8项,主要原因是图示中“落后区域”和“发

达区域”干扰了判断。仔细读图可知,图示两区域之间具有资金、信息、劳动力、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反映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故选C项。第(2)题要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方面考虑,图示两区域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主要原因,其中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资源等条件的差异。故选C项。3.D 4.B 5.D 6.(1)南京杭州上海(2)岛状线状网络状(3)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平原和三角洲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水陆交通便利,城市发展历史悠久,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高。(4)城市特别是小城镇的规模扩大,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网络更加完善。解析:正确的答案来源于正确的记忆和合理的分析。“长三角”主要指沪、宁、杭地区,读图可得出结论。不同的区域要素,其空间分布形式不同,要区分点、线、面等不同形式。前两题主要来自记忆,后面的两题要进行合理的分析。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分布区,其形成原因不外乎是自然条件中的平原地形、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中的交通运输发达、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发展历史悠久等方面,不可遗漏要点。区域空间结构的分析无非从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两方面进行。

【自主检测】(22分钟)

1.关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空间结构的空间网络系统就是指区域的各种交通运输线组成的网络状分布体系

B.区域空间结构的外围空间是指区域核心以外的其他空间范围

C.区域空间结构的外围空间的发展水平受区域核心的制约,受网络系统的影响不大

D.区域的空间结构往往有固定的模式和范围,不随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2.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不包括()

A.区域核心B.网络系统C.外围空间D.人口状况

3.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在三次产业的转移趋势大致是()

A.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B.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三产业转移

C.第三产业向第一、第二产业转移D.第二、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

4.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乎较低的区域,比重较大的产业是()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5.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甚至超过第二产业的区域可能是下列的()

A.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B.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C.工业区域D.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6.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乡村地域比城镇地域范围小

B.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C.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D.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7.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不包括()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B.人均国民收入C.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D.人文发展指标

8.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总体发展趋势为()

A.不平衡一平衡一不平衡B.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C.不平衡一平衡D.平衡一不平衡

9.下列选项中有关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多

B.传统农业占有的比重较小,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整个区域处于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甚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10.下列选项中有关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整个区域处于平衡的稳定发展状态

C.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

D.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11.下列选项中有关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B.从空间结构来看,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扩大,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C.第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D.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12.读“美国东北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城市名称。①_____,②_____。

(2)19世纪中叶后,③城市逐渐发展为美国著名钢铁工业中心的原因是附近有_

____,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______,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______附近出产的铁矿石,从而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3)分布在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的农业带是____,其形成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有利于_____生长;二是______。

(4)目前美国东北部工业在产业结构上的特点是_________。

13.读“我国东北某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区域划分的依据是_____。

(2)图中东北某流域本身表示(①自然区域;②经济区域)(填序号)__

__。

(3)东北某流域,又可划分成A、B两个区域,这种划分说明在同一类型的区域内,还_____。

(4)东北某流域作为大区域,按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原则分析,东北某流域的区域特征是______。

(5)图中A、B两个区域作为次级区域,按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原则分析,其区域特征分别是:A______,B______。

参考答案:

【自主检测】(3分钟)

1.B区域空间按经济发展来看由核心,网络系统和外围空间组成2.D 3.A4.A 农业化阶段是以农业为主5.D 6.B 7.D8.B 区域一般从平衡-不平衡-平衡这样螺旋式发展的 9.D10.B11.B12.(1)芝加哥底特律(2)优质大煤田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苏必利尔湖(3)乳畜带多汁牧草接近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拥有巨大的牛奶和乳制品消费市场(4)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的条件和特点,特别是区域农业发展分布有些学生由于时间较长遗忘较多。

13.(1)地形差异(2)①(3)可以划分下一级区域(4)都位于同一流域(5)都是平原都是山地

解析:本题是对区域概念的实际应用。图中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东北地区)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A和B),但每个区域的划分都要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题图整体以流域为划分指标,图中A、B又以地形为分类指标。

【疑难反馈】

一、选择题题号:

二、读图题题号:

下载高一语文(统编版)《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演说(一)3学习任务单(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语文(统编版)《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演说(一)3学习任务单(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