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篇

时间:2019-10-16 10:3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第一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之后,又一关于数的新的领域。下面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1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的主要资料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明白分数的含义并在明白分数含义的基础上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从整堂课的教学来看,基本上完成教学目标。但教学的过程上来看还不是很灵动,按步就搬的比较多,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较少。这是我经常犯的问题,因此以后还需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专业上我还要多读书,多学习多吸收。

此堂课是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分数的学习,因此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数能够分成整数和分数。整数,孩子们一向都在接触,因此都很熟悉。“建构注意者”认为知识的学习就是知识的内化和建构,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因此导入就从整数的平均分导入,从4个平均分成两份,到2个平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个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讨论半个该怎样写,引起孩子知识结构的冲击。在教师书写半个能够这样写,再让学生把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比较有什么不一样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分数的特点也就是分数的三大组成,分数线,分母和分子。我觉导入和初步认识分数这一部分教学还是能够的。

但在教学分数的含义时,我似乎操之过急,没让学生去发现而自己说了出来,当然是事倍而功半了。我就应课件演示的动态构成,让学生发现它表示的含义,学生自己说说。如果还是有困难,还能够课件准备一个将一个饼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决定是不是。这样我想学生肯定能说出一二了。而我却在无形中养成了思维的惰性,真的很不就应。

在教学分数的比较时,我设计的是折长方形的几分之几,透过图上不一样的颜色,再来比较分数的大小。我本想将抽象的分数,建立在形象的纸的上,对抽象的分数比较有一个依托和支撑。但我没有思考到才刚认识了分数就让孩子来折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八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因此后经思考,还不如换成比较圆的几分之几好,比较既明确又清楚,容易掌握。现成的教具也有,只怪我没去看。折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我想能够作为拓展题来思考,还是很不错的。

到目前为止想到的就这些,还期望各位老师给我多提意见。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2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好处上、读写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感知会有必须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主动的操作活动的基础上,感悟并明白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人认为在本节课中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还能够:

一、创设情境,感悟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平台,在课的开始,我借助学生熟悉的“分苹果”事例,引导学生感知从用整数表示2个苹果、1个苹果,到两个人分吃一个苹果怎样表示,自然地将分数的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此刻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体会到“平均分”的重要性,不仅仅增强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设计了“小猴和小猪分吃西瓜”的故事情境,增强了学习的情趣性。

二、借助经验,自主探究

分数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我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透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透过折一折、找一找、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的桥梁;亲身感受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能够用分数表示,为继续探究分数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三、加强实践,主动建构

“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用心的促进作用。发奋构建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用心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长方形折1/2、1/4的实践活动中,透过对不一样折法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好处的认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第一、在教学中本人在如何激励学生方面做得不够,言语平淡、缺乏热情;第二、在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方面缺乏有效性,虽然能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但当学生对认知出现分歧的时候,如何给予正确匡正、引导还是感觉力不从心。

期望各位同仁能够给予传经送宝,本人在这边先谢谢了!让我能在教学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第二篇: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开始,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它为我们今后学习小数的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下面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与不足: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节课一开始借助主题图创设既丰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分食物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一个月饼平均分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平均分情境中体会到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际,初步感悟分数的含义。

2、注重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活动中感知、体验、深化认识、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

3、从形象到抽象,以形象材料为依托,理解分数的概念。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感悟,使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能建立在对直观形象的感知上。因此,我采用了“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折出正方形纸的并涂色”、“看到图片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等形式的练习,就是要在学生的头脑中把抽象的分数与具体的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将“数”与“形”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4、存在的不足。教学中对学生语言的训练不到位,部分学生还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出几分之一的意义,应鼓励学生多说,在说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分数是一个内涵复杂、形式多样的数学概念,分数的初步认识如果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认识,学生的认识难免肤浅,甚至在学生到第二学段进一步认识分数时出现认识上的断节,而如果过早的进入到抽象水平的认识,学生的理解又难以到位,因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力争找准学生已有的认识框架和分数复杂意义的结合点,也就是直观模型。

基于上述想法,我在做教学设计时力图体现以下三点:

一、让学生更系统的认识分数。

本节课的导入是从学生刚刚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进入的,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过去除法中出现剩余的时候我们用余数来表示,而今天的学习我们则可以把剩余的部分继续平均分,这就产生了分数,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解。

二、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分数。

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模型,除了教材的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面积模型之外,还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特别是还提供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生活实例。于是让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更加全面。

三、力争凸显帮助学生发展的理念。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敢于质疑,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展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力图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活动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同时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但课堂教学的实施总是和预设的理想化状态有一定的偏差。

一是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意义时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再加之学生自己兴趣盎然,又举了不少例子来帮助理解,占用了大量时间,导致后续预设的课堂练习和课堂总结尚未完成,已然下课,课堂结构不够合理、完整。

二是对于几分之一的理解所安排的操作感悟活动由于教学实施时遗忘,致使这一环节后置于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之后,显得教学环节不够流畅。

也鉴于此,日后教学中一定要在教学时间的把握和环节的调控上多下功夫,同时对于自己所做的教学预设应烂熟于心,而在执行教学预设时又应灵活应变,锤炼自己的教学机智。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91页至92页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

情感态度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问题解决 当整数不能表示平均分后,所得物体的个数时,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 数学思考 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结合教学使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素养。

学习重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学习难点: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感知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彩色笔,课件

学习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

一、创设情境,感知等分

1、 老师这里有4个月饼,想分给两个小朋友,你准备怎么分?能用数字表示你分得的结果吗?为什么这样分?

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如果给你两个饼还是分给两个小朋友,你准备怎么分?能用数字表示你分得的结果吗?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自主探索,产生需要

1、可是现在只有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把手中的圆片当成月饼,分一分。

(这个环节利用学生活动“分东西”引入,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A、理解平均分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将圆片对折,每个小朋友分得一半。

师:为什么要对折?

生:为了分得同样多。

师:那这个对折的目的就是为了平均分。我们可以说把这个圆片平均分成两份。 (老师将半个涂上颜色,贴在黑板上)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表示。

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分得的结果吗?

生:0.5,二分之一,1/2

师:能说说1/2中的2表示什么?

生:表示平均分成两份。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

B、理解“每一份”

师:你能在月饼上找到另一个二分之一吗?(板书1/2)

师带领同学边比划边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1/2。 (这个环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1内有两个二分之一)

2、 折一折,找出长方形的1/2。

(学生活动,然后展示)

师: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这个环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新的疑问引发新的思考,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折的纸说一说。使学生明白不同单位1的二分之一也是不同的。

3、如果有4个同学平均分这个月饼,每个同学又分得多少呢?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吗?

生:1/4,画图,折一折,语言描述。

除了圆形可以折出四分之一,正方形能折出四分之一吗?

学生活动,然后展示不同分法。

师:你能看懂谁的图? (这个环节再次动手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然后让学生想一想有不同的画法吗?同桌互相交流不同的折法,是想让学生把对分数的理解从直观感知过度到形象思维上来,能以此类推,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同时理解平均分的份数与分母之间的关系。)

4、判断。 下面图形中的涂色部分,能用

表示吗?为什么?

( ) ( ) ( ) ( )

(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三、深入理解、认识分数

(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 1/4、1/8、1/3、1/6??(让学生上来写两个)

我们这样说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

(2)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小组内交流。

展示作品。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每份是它的1/4。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并说说理由。

(让学生先独立做,再2人小组交流,针对答案不能统一的题目进行大组交流,还是不能统一的,最后全班交流,这样分层交流,小组长先检查组员的掌握情况,然后大组长汇总,交流更深入,而且节约了时间,听、说的效率更高,真正做到了懂了的不讲,教师精讲。)

(这道练习题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练习注重了层次性,开放性,发展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又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既照顾了全体,也有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这样做,是这对整堂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对重点知识画龙点睛,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

认识分数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2。

1

2

读作:二分之一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板书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理解知识和对知识进行记忆提供直观的参考和有利的帮助。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简洁明了,重难点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及计算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本册教材主要是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初步认识分数。安排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的目的也是为了理解分数的含义。安排分数的简单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沟通除法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成功之处:1.借助直观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分一个物体,如一块月饼、一个圆、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理解不管是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整个例1和例2的教学中,学生发现我们所得到的分数都只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其次,对于平均分的教学要尤为重视,分数必须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分数,我们通常所说的分数线实际上就是表示平均分的含义。2.注重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理解分数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分月饼的现实情境,在平均分的活动中得出用1/2、1/4表示;然后用一个圆、一张长方形纸,在平均分的活动中得出用1/3、1/5表示。通过这样多种外在的表征方式,实现由平均分物体到图形表征,最后抽象出分数的数学符号,体现了“行为”“图形”“符号”等多元表征方式之间的转换,做到了顺向思维的引导;最后又通过折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它的1/4,这是根据给出的分数符号进行的回溯操作活动。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实质上就是在“有来有回”的过程中实现的,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就可以建立起“行为”与“符号”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不足之处:个别学生对于平均分还是存在判断上的问题,导致练习中出现错误。再教设计:注意强调“平均分”。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出版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 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

《认识几分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2—93页内容。这节课也是本人在这学期执教的教研公开课。集体备课和多次试教,让我在收获中成长。现将执教中的反思作简单的文字记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上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孩子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分月饼。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把2条香蕉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师:刚才我们都是怎样分的?

师:什么是平均分呀?

(3)现在只有1个月饼,也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呢?

生:半个。

师:每人分到的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一半”怎么表示呢,大家在数学作业纸上表示表示吧。

师:能不能也用一个数来表示呢?

师:你们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数吗?(分数)

师:看来要表示一个月饼的一半,已经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来表示了,需要用新的数,什么呀?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做数学,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和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我注重为学生创造探究条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进一步探究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认识。本节课我安排了两次的操作活动,在认识1/2时,学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我安排了一个用各种图形来折出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知道不同的物体但可以用相同的分数来表示;在认识1/4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用同样一张正方形纸折出1/4,学生的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4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相同的分数,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同一个图形,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并初步感知分数的大小。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每个分数都由学生自己去创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经过手脑并用,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本课没有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自主创造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利用各种形状的纸片自由地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用分数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一。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你能用手中的图形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吗?我们小组合作,来看看活动建议。

活动建议:

用阴影表示出手中图形的几分之一。(每组的几名同学表示的要各不相同)

互相说一说,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比较阴影部分表示分数的大小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发现1/2与1/4,1/3与1/4比较大小的规律: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像这样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学生的印象会比较深刻。

在这一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小组合作应该是在这节课里的亮点。我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里折一折、涂一涂,相互交流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让他们觉得分数这个内容没有那么枯燥,但是有个小遗憾,就是在每次的小组活动结束以后,我没有反馈,我应该请小组的成员发言,让小组的成员来汇报结果,说一说刚才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折?这样学生再来说分数的意义就容易一些。

联系生活实际还不够。我出示的关于几分之一的例子不多,并且学生也没有感受到身边还有哪些几分之一,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如果学生感觉不到几分之一与生活的联系,那么他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就不会太深刻,不久就会忘记。

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的大小放在第二课时讲比较好。这节课就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能写,然后在拓展延伸,再联系生活,整节课就把重点放在几分之一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和写法上,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饼”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折纸,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说一说,为他们开辟探索实践的天地,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对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引导他们亲自经历了分数概念的感知、理解、概括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探究有趣的数学。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渗透数学思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所以我以1/2这突破口展开教学。通过分月饼先谈谈对1/2的认识,了解1/2的意义,知道1/2的写法和读法。在互动对话中初步建立1/2的表象,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充实学生对1/2的理解。在1/2的基础上,通过习题中的问题:一个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是其中1份,能否用1/2来表示?这样来认识1/3,又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认识各种图形的1/4,讨论折法不同,每份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4表示呢,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折法”和“形状”都不是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才是本质属性。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不足的是评价的重点还不是很到位,学生完成导学案的速度还有待提高,学生倾听的习惯还要加强。如在教学设计上要更具匠心,教学语言有待进一步规范,板书还要多加练习等等。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

2.拓展认识几分之一

师:刚才你折出手中图形的1/2,拿出你准备好的正方形,你还能折出其它的分数吗?(1/3 1/4 1/5)

师:折出正方形的1/4,并涂上颜色,涂完说一说怎样得到的.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

师:仔细看,它们的折法不同,平均分后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4表示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不论怎么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1/4.

教师小结:虽然折法不同,形状不同,可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

【学生对于1/2认识深刻了,认识几分之一也就迎刃而解了】

3.认识几分之几

师:涂一份是1/4,那图2,3份呢?你还能涂出四分之几的分数.

生:(2/4 3/4 4/4)

师:涂出你喜欢的分数.

学生涂,教师巡视.

展示2/4(用什么分数表示,2/4是什么意思?)

展示3/4(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展示4/4(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充分的说)

4.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1)中间这条短粗的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

(2)谁来说一说3/4这个分数中,4叫做什么,3叫做什么?2/4?

活动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

2、课本P100 、 T1

(学生自主完成,指2名学生说一说写出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3、课本P100 、 T2

(学生自主完成,1名学生说为什么?)

4、出示课件判断

师:考考你的眼力和判断力

(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说清楚为什么错)

活动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学习分数,你感觉分数怎么样?你想对分数说点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简要总结。

【设计说明:一节课的结束,不应是学生一段学习历程的终点,而更应成为引发他们深入学习的起点。本环节一是想呈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便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二是想以此引发学生对分数的探究热情,将学习引向深入。】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同学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同学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和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分数概念笼统,同学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需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同学拍掌回答把4个苹果和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4个苹果、两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同学就无法用拍掌回答,就问老师半个怎么拍啊!于是我就抓住机会由此引入新课。从上课的情行来看这方面做的是比较胜利的,通过拍手使得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且使课堂的气氛变的很好,对整堂课的教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协助同学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四分之一时我先确定操作要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然后同学操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同学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三种类型正确折法,又请同学观察教师的另一种折法,并提问:所表示的局部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吗?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同学分组进行讨论。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同学按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

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假如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教学之中也有一些使我感到遗憾的事,在教学四分之三时我把图画成了八分之五,当有同学说老师可以把每个小正方形再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是八分之五。

我才发现少图了一半,没有对这个聪明的同学加以褒扬,而是直接把少图的地方补了上去,错失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说明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还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这次年组教研课由我开课,我上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课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用数字回答把4个苹果和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分几个?把4个苹果、两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就无法用数字回答,这时,我请学生到黑板写出你心中的一半。于是我就抓住机会由此引入新课。从上课的情行来看这方面做的是比较成功的,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以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且使课堂气氛变的很好,对整堂课的教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每个学生都 是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出发,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数学的。所以,数学是无法灌输的,是难以讲授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数学。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在学习上突破难点。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我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在中,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三、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 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面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方面都能有扬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我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在本节课中我既解决了后进生学习难的问题,又帮助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如他们也都能用纸折出 1/2、1/4这样的分数来,从而建立起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含义,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四、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的的难度。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使我感到遗憾的事,如在学生折纸后汇报时,一名学生欲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表示 1/2,但他在折的时候由于失误没有把纸平均分,我只在全班同学面前指出了他的错误,并没有及时指导正确折法错失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说明在教学中还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另外,由于在时间的把握上过于偏重学生折纸的过程,导致后半部分教学有些急促,在强调“平均分”方面做的还不够。这都 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应注意的方面。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

《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让学生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并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本节课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所以就显得十分重要,要为以后的分数学习打好基础。课本创设了野餐活动时分食品的情景,让学生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通过平均分的结果有时能用整数表示,有时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时就产生了分数。这时就重点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可以怎么表示,结果是半个。初步认识“半个”可以用分数1/2表示,在此过程中介绍1/2的读、写以及各部分名称。并教授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如:1/2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分,每份表示它的1/2,让孩子们一一说说,同桌相互说一说。但是,在教学分数含义的时候,我有点操之过急,没有让学生发现而是自己说了出来,我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的含义,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可以对其提示。而我却在教学中无形养成了思维的惰性,这是对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不负责任。

在教学分数的比较的时候,我让学生准备的是两张圆形的纸,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1/2和1/4,通过图片上不同的颜色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也通过举例分糖,有10颗糖果,分给10个小朋友,每人只能分得1个,若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5个,尽量引导孩子们总结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1份就越少。

之后通过练习,孩子们对于这部分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在教学中我仍然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在意义上,在读、写方法或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认识分数是本单元的基础,是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它的学习直接影响分数计算的学习质量。上完这节课后,我有如下感受。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送纸同学的活动,在送纸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后来的学习活动中,明显感到,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好,学生还未能在活动中未能形成“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尤其是在练习第3题时,部分学生第一次完成没有注意到第一、二幅是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老师提醒后,才恍然大悟。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学生折纸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折出1/2、1/4、1/8等分数,并在其中找出更多的分数。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在练习中,发现学生用分数表示图形和涂色表示已知分数做得比较好。

在教学中,自己对课堂的掌握还不好,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的调整教学。在设计中,采用了更多的文字叙述,而不是采有形象的图例出示给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形象的图例比抽象的文字理解得更容易,而要将文字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确实有些难度,我却忽略了这个问题。

在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方面,也做得不够。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学生在举例上,也比较窄,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实学生每天写字的“田”字格就是平均分最好的例子。在问题设计时,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也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利用好教材里有每一幅图,每一句话。把握好编者的意图。并时刻注意尊重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了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

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你给他机会,他就会还你一个奇迹,课堂就会呈现别样的精彩……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3

在教学中设计的第一环节,设计意图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动手折纸来作为课前导入,学生喜闻乐见,兴趣盎然,消除学生接爱知识的心理。我给学提供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片,让学生把纸片分成2份,学生在分的过程,自然而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分法,一种是平均分,一咱是没有平均分,这校操作后再让学生对所折的情况进行分类,学生很容易会把平均分的分为一类,把没有平均分的也分为一类,一个长方形的一半,不能用数字1来表示,怎么来表示呢?自然就引出了分数二分之一,然会教师导题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在折纸的过程中,既突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又巧妙地从整数引出分数,新、旧知识自然过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第一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因没有完全预设到学生的学情,所以在动手折纸中学生出现了折后不划出折痕,用斜线画出其中一部分因没有经验画得较慢等现象,耽误了时间。在将学生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进行分类时,学生只能根据现有的经验,依据图形颜色进行分类,而阴影部分画斜线的方向也给了学生误导,使这一环节整整占去了10多分钟,比预设时间要多出5分多钟。为了保证整节课知识的完整性,后面环节的时间都有压缩,整节课显得前松后紧,并未达成本节课的预想的效果。

记得一次北京学习时,听一位老师的说课,他把说学情做为重要一环。说学情并不是只凭自己的想或书中的介绍,而是针对本班的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前期检测,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经验,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这样不仅是教学设计精彩,而且教学预设中多了更多精彩的生成。所以在以后的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对一部分或大多部分学生进行前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跟得上教师的步子,并在教师引导下把学生载向知识的彼岸。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76页、77页和78页。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主要让学生认识有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本节课,我采用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路上,猪八戒去化缘,看到西瓜,平均分成了四份,这时问学生一份是其中的几分之几?(复习分数的意义)紧接着,孙悟空分桃子,6个桃子分成两份,一份是其中的几分之几;12个桃子,一份是其中的几分之几;100个桃子呢?一筐桃子呢?学生总结:一些桃子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接下来的活动内容,学生按照要求各自在图上分一分、涂一涂,再重点讨论操作时的思考过程,突出:把一盘桃子平均分成了几份?是学生认识到:不管一盘桃有几个,只要是将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盘桃子二分之一。

教学例2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认识二分之一的学习经验,主动开展思考和讨论。可以先要求学生在教材提供的实物图上各自分一分、填一填,再通过交流,引导他们把三分之一的含义表述清楚。最后,还可组织适当的比较:例2和例1都是分6个桃。使学生认识到: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也就不同。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

我的一节数学课《分数的初步认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

讲课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对折,再用阴影画出一部分,说出这是几分之几,又让他们贴在黑板上。孩子们折呀、画呀,说出了许多。贴的时候个子小,够不着,我把孩子一个个抱起来让他们贴。每发现有孩子说出一个新分数,我都要夸奖一番:“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虽是一声很平常的赞语,但却极大地激励了孩子的自信心。

讲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我不是肤浅、生硬地去讲分数线、分子、分母。而是生动地打比方:我们开头把一个大圆月饼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横表示,咱把它叫分数线。平均分成两份的“2”写在下面叫“分母”。这一半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就写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关系密切,该起个什么名呢?学生天真地说:“叫分儿。”“叫分女。”我微笑着告诉孩子:“你们想象得很好,等你们长大了也许会创造出新的数学公式,命名为‘分儿’‘分女’,咱们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吗?”我感到:这不是无足轻重的儿戏之举,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点燃的是智慧与创造的点点火花。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缠着我再讲一会儿,不愿让老师下课。在依依不舍地停止了授课后,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告诉我:“老师,你的教材好。”“老师,我爱您!”这充满稚气又带着真挚情感的童言,打动了我的心。朴素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对老师的最高奖赏。我激动地说:“孩子们,我也爱你们。”我相信,这群孩子会把我永远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什么是师生平等、民主讨论,什么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最佳方式,从这节课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孩子获取知识,设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兴趣。爱心是敬业的根本,博学是付出的源泉。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学习、思维的更大空间留给学生,这样,也就把成功,把美好未来交给了学生。

第三篇: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单位:津美小学 姓名:程梅 电话:***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结合具体的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并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但是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以熊大熊二寻找食物为主线展开教学,并借助“长方形”“圆形”和“正方形”折纸纸片为道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数学知识。本堂课我做了以下几种尝试: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通过让学生帮助熊大熊二分苹果,先从4个苹果平均分,然后是2个,这些都能用整数平均分,渗透平均分。然后1个苹果进行平均分,“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通过平均分大饼、蛋糕,明确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练习环节命名为熊大熊二闯关智慧森林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做中学,提高学习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分蛋糕时由学生拿正方形折纸折一折、分一分、同时说一说四分之一。另外练习环节设计了折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说一说,优生带动差生活动,帮助其理解分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

3、分层练习,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在练习设计时,分别设计了折一折(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说一说(看图说分数)、找一找(寻找身边生活中的分数)。特别是看到法国国旗、巧克力你想到了那些分数,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判断能否直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巩固分数产生的基础是必须平均分。既可以巩固所学的新知,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1、课堂纪律性不够。

由于本班的学生比较活跃,折纸活动之后学生仍然拿折纸玩耍,将学具变成了玩具,课堂控制力还有待加强。导致课堂有些阶段出现了一点混乱。这就告诉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带动好学生紧跟教师的步伐,以免部分学生玩耍错过重点知识的学习。

2、小组活动不充分。

在合作学习时,学生会倾听组内成员的意见,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后的决

定,这样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这节课我本设计两个动手的环节,一个是折纸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先让学生自己折纸,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说一说四分之一的含义。另一个是用折纸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并介绍自己创造的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含义。交流时间比较仓促,达不到全面交流。

第四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让学生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并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本节课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所以就显得十分重要,要为以后的分数学习打好基础。课本创设了野餐活动时分食品的情景,让学生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通过平均分的结果有时能用整数表示,有时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时就产生了分数。这时就重点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可以怎么表示,结果是半个。初步认识“半个”可以用分数1/2表示,在此过程中介绍1/2的读、写以及各部分名称。并教授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如:1/2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分,每份表示它的1/2,让孩子们一一说说,同桌相互说一说。但是,在教学分数含义的时候,我有点操之过急,没有让学生发现而是自己说了出来,我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的含义,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可以对其提示。而我却在教学中无形养成了思维的惰性,这是对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不负责任。

在教学分数的比较的时候,我让学生准备的是两张圆形的纸,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1/2和1/4,通过图片上不同的颜色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也通过举例分糖,有10颗糖果,分给10个小朋友,每人只能分得1个,若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5个,尽量引导孩子们总结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1份就越少。之后通过练习,孩子们对于这部分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在教学中我仍然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第五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认真贯彻新课程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秋节分月饼。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

到同一个分数;再如,在学习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大小时,也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下载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仅要思考数学自身的特点,然后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

    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三上数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课堂设计是在孙国成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多次查漏补缺,逐步完成的。作为一个新教师,认真的完成一次教研活动,让我在这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整数到分数的过渡对于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飞跃,熊老师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出分数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完整数后,第一次学习分数,是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重点说明:因为母亲总是喜欢把儿子高高举起,所以分母在下,分子在上。 读写分数时,也要先读写分母,有母才有子。 教后反思: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一)创设情境吴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单刀直入开始了知识的学习。“有4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开始,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它为......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