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彩的读书笔记(通用)
精彩的读书笔记(通用7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彩的读书笔记(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彩的读书笔记1花了我近一个寒假的时间才看完一本薄薄的《谈美》,不容易啊,先给自己来点掌声鼓励一下,毕竟这并非是本人所喜好的文学,更何况本书的内容结构如此严谨,使我在阅读过程中多次自觉力不从心,但时间并非是虚耗的,收获暂且不谈质量,就数量而言还是有个数字的。
《谈美》主要是以回答读者的来信为方式,虽不是系统的美学研究著作,不能从中见识到朱光潜先生的研究成果,但朱光潜先生以一名导游的身份,成功地引领我们步入美学的殿堂,并从一些关键的角度为美学的入门者进行了解说,极富启发性。
例如在回答”怎样学习美学“这一问题时,说他感触最深的是治学的学风。针对美学是个旁涉很多领域的边缘学科,以及国内”资料太少“这一特殊性,朱光潜先生指出:”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在的欠缺,而且会成为‘空头美学家’“;要”学通一二种外语“,直接阅读外文书籍;尤其应下大力气去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不迷信翻译过来的书籍。
但时代的变迁,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想法也有所不同了,朱光潜先生即使功绩硕大,但也早在1988年与世长辞了。当然,我在此并非是想否认他老人家的什么,仅想说:”只有不断地创新与改进才能成就更大的成功,否则辉煌也将只能是曾经的。“
精彩的读书笔记2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常看到一些小女生携带着《简爱》这部小说穿梭在菁菁校园,正值花季的她们懂得如何用经典书籍来武装自己。那时的我浮躁不安,阅历上的不足加上认识上的肤浅,对一些事物总带着偏见。一次偶然的机会,从一位女同学手里接过这本书随手一翻,便以为所谓世界名著不过如此。
时光飞逝,终于在近二十年后与《简爱》结缘,这得益于奥斯汀书友会;若没有参加书友会,可能我还不会主动去阅读这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女性的经典名著。每当夜深人静时,躺在沙发上静静地阅读《简爱》,把整天的忧愁烦恼统统抛掉,独自享受那种宁静的感觉真好。
《简爱》这部现实主义小说准确来说是“女性经典小说”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自传式体裁塑造了一个灰姑娘式的爱情故事;女主角简爱虽然外表平平,个子瘦小,且出身贫寒,但她有着独立自强、勇敢正直并为争取平等而奋斗的坚强性格,尤其是与男主角罗切斯特之间的爱情完全超越了门第、年龄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升华到思想和精神上完整契合,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来说,这超越世俗偏见的真挚情感不能不让人敬佩不已。
初读完之后没有太深的感受,一些零散的心得并没有促使我有写一篇读后感的冲动。在听完书友们的阅读分享后,我的思维又受到了相应的启发。这本书除了女主角简,给我印象最深是另外三个对女主角成长路上影响很大的人。简爱身上体现出的诸多优点想必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都有一定的共鸣,在此无须再一一赘述。
作为女主角儿时唯一的好友海伦,这个可爱的小女生逝去着实让人心疼不已;她对人事物的看法不仅有着异常超龄的成熟,而且说出的每一句都那么深刻、发人深省;(富有道理),一颗包容的心和坚定的信仰使她面对死亡无所畏惧。
“生命太短促了,不值得把它花费在怀恨和记仇上......复仇永远不会使我担心,堕落永远不会让我过分深恶痛绝,不公平也永远不会叫我过分心灰意懒。我平静地活着,期待着末日。”这位名叫海伦的小女生,或许就是上天派来的天使。虽然她短暂的生命如流星般匆匆划过,但她的坦然和从容让人无不为之震撼。“既然生命很快就会过去,死亡又确实是通向幸福和荣耀之门,我们又何必被苦恼压得灰心丧气呢?”
精彩的读书笔记3暑假,我读了一本十分搞笑的书,名叫《福尔摩斯探案选集》,是阿—柯南道尔写的。阿—柯南道尔塑造了大名鼎鼎的福尔摩斯。100多年来,福尔摩斯的形象一向都使我们钦佩的英雄。他以丰富的知识。严密的逻辑推理,细致的调查研究以及一往无前的胆识,与狡猾的罪犯,凶狠的敌人做斗争,为社会伸张正义;捍卫法律尊严。因此,福尔摩斯成了我们心中的神探,成了令罪犯闻风丧胆的克星。
阿—柯南道尔塑造了大侦探福尔摩斯,塑造了福尔摩斯的优秀品质,使我们不知不觉地尊重和学习了这种品质。当年,阿—柯南道尔为了中途结束他的小说,在一次探案中让他的主人公中途殉职。但是一些狂热的崇拜者都无法理解这个结果,无法忍受作者设置的结局。
无奈之下阿—柯南道尔只好让主人公又在接下来的一部小说中死而复生,平息了崇拜者的愤怒与不满。直到目前,从世界各地寄往小说中福尔摩斯先生的住地,伦敦贝克街221号的信件从未断过。为此,英国政府在1981年按小说中的地址设立了福尔摩斯先生的寓所,并雇了逸民女秘书专门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信。
主人公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身体异常瘦削,细长的鹰钩鼻上方镶了一对蓝眼睛,显得十分机警,果断;下颚方正突出,显得出显得出他是一个十分有毅力的人。主人公的助手华生是一位医学博士,善于学习,有着对奇怪事物的兴趣。
精彩的读书笔记4《母爱如佛》这篇文章深深的吸引着我,我反复读了许多遍,我可以说是对这篇文章了如指掌了。当我读完每一遍,我对这篇文章就有了一个新的发现,新的知识,新的理解。
全文讲述的是:有一个年轻人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年轻人因为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整天念念叨叨的,母亲苦劝了他好几次,但是,年轻人把母亲的话当作耳边风,甚至把母亲当作他成仙的障碍物。
有一天,年轻人知道远方有一位高僧,就去拜访他。高僧告诉他:“只要在回家的路上或到家门口,有人赤着脚为你开门,那个人就是你的佛。你要拜他为师,成佛又有何难?”年轻人听了,马上跑回家。
第一天,他住在宿舍里,男主人没有赤着脚为年轻人开门。第二天,年轻人投靠了一家富有的人,可是,还是没有人赤着脚为他开门。一天一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人赤着脚开门,年轻人失望极了,就回家了。到家门口,母亲赤着脚为他开门,刹时,他明白了高僧说的话。从此以后,他就不断地为母亲干活。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母亲是最伟大的人,在你绝望和忧伤时,母亲就像佛一样微笑一下,在你耳边说声悄悄话,你就会有勇气重新站起来,重新战斗人生的路。
我现在才知道,原来我们的每一位母亲都像佛一样保护着我们,关爱着我们……
精彩的读书笔记5《草房子》这本长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油麦地小学校长家的儿子桑桑。作品记下了小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桑桑和他的家人是开学不久才调过来的,桑桑的父亲原是一位猎人,打猎直到25岁。
虽然只上过一年学,可他一直坚持读书,才当上了校长。在这六年小学生活中,桑桑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蒋一轮老师与白雀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的杜小康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惨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刹那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塑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桑桑得鼠疮快要死时,温幼菊的发自内心的鼓励…这一切;既清晰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小学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精彩的六年!
在这本书里最使我感动的还是杜小康。杜小康家住在油麦地的一间“红门”里,他们家几代都在油麦地经商,是油麦地的首富,所以他爸爸杜雍和对他一直是有求必应。可就在他爸爸拿了自家所有钱又去购买一批货准备继续经商时,船翻了,他们家破产了,杜小康停了学。
懂事的他在停学后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父母维持着生计,在校门口卖东西,没有一丝卑微的神色,挣钱减轻家里的负担。不怕苦,不怕累,精神饱满地过着每一天。在他的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在富有时不要浪费,在贫穷时不要卑微,尽自己所能,克服种种困难。学习中要不畏艰难,只有刻苦、勤奋,对生活充满信心,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精彩的读书笔记6《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是天津市南开中学校长康岫岩所著,南开中学由我国前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1904年建立,曾因出了共和国两任总理而闻名于世。在南开办学这100多年来,有许多内涵丰富的教育格言和办学理念,对当今的教育事业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简要摘录部分观点如下:
南开创办人、被誉为南开校父的严修老先生亲自书写的40字的“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南开学子的行为端庄,与容止格言的规范要求是分不开的。
张伯苓校长倡导的南开精神即“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所谓允公,是大公,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主义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所谓允能的能,是智能、体能、技能、才能等的综合体现,要通过实干、苦干,达到获得各种“能”的目标。所谓日新月异,是指不但每个人要接受新鲜事物,而且要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康校长在书中也特别强调:教育的对象是人,只有以人的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育,才是正确的教育、科学的教育,才能体现教育的真正价值。教育是生命的引导,教育的目的应是人的整体素质均衡发展,它涵盖了显于外的生理层面,蕴于内的心理成长以及社会文化知识素质等。要相信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们的潜力实在是不可低估的。
精彩的读书笔记7这个星期我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本书《爱的教育》。这本书通过对生活朴素的描写,使我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我认为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封父亲的信《要学会爱人》,主要内容是讲,安利柯的父亲看见安利柯走路时不小心撞了一个妇人,连对不起也没说就走了,感到非常生气,并告诉他今后应该怎样尊敬别人,培养好的品德。
今后,我要学会关爱他人。如果看见有小同学摔倒了,就连忙扶起来;看见有人遇到困难,要及时帮助;包括给老人让路、给盲人引路、见穷人施舍、见伤员施救这都是文明的表现,这都是爱的表现。
我真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充满爱心呀!
第二篇:荷花淀读书笔记精彩
荷花淀读书笔记精彩
荷花淀读书笔记精彩1
此书为《白洋淀纪事》的姊妹篇。书中的散文丝毫没有联系,但就这样拼拼凑凑着,竟是一幅美丽又十分真实的乡村油画,虽作在艰难的抗日战争中,却仍有一丝幸福、一丝温馨缠绕在字里行间。
虽是这样,但我最喜欢的仍是与书同名的一篇散文《荷花淀》。文章中水生的阳刚,和水生嫂的贤惠开朗在抗日战争中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水生和水生嫂生活在美丽平静的村庄中,可最终还是因为为国战争而分离了,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也没有缠缠绵绵的不舍,平淡的如无味的白开水。但在这涓涓细流下,隐藏着多少汹波涛汹涌的情感?大概是中华民族的坚强勇敢的崇高精神罢。
然而,如果人物只顾个人对安宁的生活向往而置国家利益不顾,我们会对他们报以鄙夷;如果人物为国家利益而完全置生活不顾,我们又多多少少感到一些遗憾。作者便将着两种爱——对美好田园的`爱,对安康祖国的爱——毫无矛盾的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一份真挚和谐美好的人情,也是对人性美好一面做出的诠释。
在很多人认为,“田园”是一个安逸平静的象征,如陶渊明所描述的“世外桃源”。虽然是如此,但我觉得“田园”不应该只存在安逸与平静,也存在着深沉的家国精神。如果只有安逸与平静,为何桃源人在听到渔人讲述那乱世后“皆相叹惋”的场面?
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般安逸,也是“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的那般热血。这,大概就是那时田园的模样罢。
荷花淀读书笔记精彩2
孙犁的《荷花淀》,就仿佛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鼻而来,一幅幅淡雅、幽静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使人感到“诗体小说”的诗意:用诗一样的语言,创造了诗一样的意境。
作品第三节,写水生嫂深夜编席。“她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的云彩上”。两个比喻,既写出了夜的深远,又表现了水生嫂勤劳、朴实的品质。作者让画面随人物的视线推移:“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写银白的淀,使画面淡雅,写轻纱般的雾,又使画面静中有动,而荷叶荷花香更使这宁静优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质感,这是作者通过周围的景物抒写了自己美好的感情、愿望和理想。不仅如此,这幅画还隐寓着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静优美的,而水生嫂的心情却不平静。夜这么深了,丈夫还没回来,她正在焦急地等他呢。可见水生夫妇的恩爱,这与后面描写夫妻话别场面相照应,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了水生嫂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由于作文本身固有的难度和学生写作水平的个性差异等原因,不少学生经常会产生某些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这些心理障碍大致有:自卑心理、畏惧心理、无所谓心理、速胜心理等。要针对其心理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一消除。使学生真正理解:畏惧、自卑,大可不必;只要努力写作,全身心融入,又能注重运用以上巧妙方法,定会有长足进步;无所谓和自大,是一种盲目思想的表现,是一种错误思想的熟悉,作文是一种技能,多练就会进步;速胜心理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急燥心理,作文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表达项目,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具备多方面和综合能力。
因此,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挥之即成的问题,而是在长期的精读、多思、勤练相交融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只有巧妙地诱导学生,轻装上阵,身心融入,持之以恒地坚持一段较长时间的读练结合,学生作文水平才会快速提高。
荷花淀读书笔记精彩3
作品充分体现了孙犁鲜明的三大创作特色:描写的是冀中一带尤其是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善于用精练的笔墨,写出人物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小说带有浓郁的抒情味道,用散文诗的`语言来写小说。作品选取白洋淀一隅,在抗日战火硝烟弥漫的大背景下,主人公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就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荷花淀》不只是一篇小说,由此发端,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创作流派。它的不事雕琢和语言的简洁清丽,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荷花淀》也不只是一篇课文,由此发端,给学生以清新的生活气息、浓郁的语感和美感,让语文课属于学生,使他们有机会发表、有时间思考、有空间参与,在新课程标准下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辨析能力、表现能力。因此,我把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但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商量探夫”两段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达到让学生掌握学习小说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的目的。
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习小说一般方法。
这就是我对《荷花淀》这篇课文的看法。
荷花淀读书笔记精彩4
读罢孙犁的《荷花淀》,就仿佛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朴鼻而来,一幅幅淡雅、幽静的画面展此刻眼前,使人感到“诗体小说”的诗意:用诗一样的语言,创造了诗一样的意境。
作品第三节,写水生嫂深夜编席。“她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两个比喻,既写出了夜的深远,又表现了水生嫂勤劳、朴实的品质。作者让画面随人物的视线推移:“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写银白的淀,使画面淡雅,写轻纱般的雾,又使画面静中有动,而荷叶荷花香更使这宁静优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质感,这是作者经过周围的景物抒写了自我完美的感情、愿望和梦想。不仅仅如此,这幅画还隐寓着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静优美的,而水生嫂的心境却不平静。夜这么深了,丈夫还没回来,她正在焦急地在等他呢。可见水生夫妇的笃深情意和恩爱,这与后面描述夫妻话别场面相照应,突出了人物性格的构成和发展,表现了水生嫂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可是,日寇的侵略破坏了这完美的生活,这就奠定了水生嫂最终决定参加抗日斗争的思想基础。这一段的景物描述把写景、抒情、心理刻画融合在一齐,象一曲随风飘来的乐曲,又象涓涓流水奏出的完整的乐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言尽而意无穷。
这夜景的描述作者抓住了“静”,文中对中午的描述却抓住了“动”。“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象无边跳荡的水银。”几笔勾勒出了中午的荷花淀动态中的静美,衬托出荷花淀的明朗。景物描述的明快节奏使我们从中看到了这群年轻妇女装了一肚子的不快,那跃腾的浪花正暗暗反映出这群妇女乐观的精神。
淀上风光的描述,词浅意深,意境优美。能够想象:一群妇女坐在小船上,身后是一望无际的荷花淀,近景远景层次井然,线条分明。让这群妇女处在这种特定环境中,从她们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同时从稻秧、芦苇、浪花的起伏跳跃,我们仿佛听到这幅画面外的风声、水声,那就是当时风起云涌的抗日的时代潮流。一处景物的描述,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资料,可见作家笔底的功力的深厚。
倘若我们对文中的几段景物描述比较嘴嚼一番,会从中获得无限完美的享受。它们的构图不一样、意境不一样,那诗一样生动而凝炼的语言,创造了画一般美的充满诗情的意境。孙犁“诗体小说”的风格,我们从中可见一斑。
第三篇:小学教师读书笔记精彩语录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精彩语录
——读《给教师的建议》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们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工作,他们教育的对象——儿童经常变化,所以教学的内容永远是新的,今天同昨天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的特殊任务。
——读《浅谈教师的职责》
这套书不遗余力地宣扬美的教育和情感教育,这至少应与思想教育和文化科学教育同等重要。如果一个人只是思想着的动物而缺少审美情调和情感,这种人的人格也是不健全的,因为我们在培养“完人”的意识中,更要考虑到个中元素对人的成长与生存的各种影响。——读小学卷《新人文读本》
我不禁想起同行中一位人士说过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优秀教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首先你要敢想,那才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性。
——读《怎样使自己成为教育工作行家》
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于永正老师是一位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正是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热爱,于老师在三十多年的小学教育生涯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无怨无悔。
——读《教海漫记》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讲“言教”,更要讲“身教”。你要求学生们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亦然。
——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课堂的传道、探求,不如拓宽孩子们的空间,让孩子们去书室感知一下古人的言与行,开展自我教育,领悟警言警句,理解人生的价值,激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促使孩子理解父母亲的辛劳为了谁,教师的苦口婆心又是为了谁。
——浏览《增广贤文》所想点滴
我们的课堂似乎不需要过多矫揉造作的客套,似乎也很需要太多精心得不着痕迹的安排,无论如何,如果一位真正能读懂生活的乐趣、真正能从生命的角度审视课堂,并乐于将一切自己感受过快乐的东西带给他人的老师也一定会懂得如何给自己的学生经常带去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体验生活乐趣的一堂课。
——读《课堂亲近生活》
作为一名班主任,“民主教育”是他的一大特色,“爱心教育”是他成功的基石。他的爱是博爱,是严爱,是充满艺术魅力的关爱,他的教育方式是感性的,学生之于他是朋友而非机器。是啊,当我们以冷眼、责骂和各种各样无休止的惩罚对待学生的时候,我们又怎能期望教育能深入学生的心灵?离开了对学生起码的爱,一切教育都是一纸谎言!
第四篇:名人传读书笔记读后感精彩摘抄
书名 名人传
作者: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
阅读时间:一年后
内容摘要:《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的总称。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具天分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理路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贝多芬,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托尔斯泰,要面对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被教会开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这些被罗曼罗兰尊为英雄的人,他们或受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因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基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
精彩片段:
《贝多芬传》节选
他矮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大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梅杜萨,又译“墨杜萨”,是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编者注)。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区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二)《米开朗琪罗传》节选
在翡冷翠的国家美术馆中,有一座为米开朗琪罗称为《胜利者》的白石雕像。这是一个裸露的青年,生成美丽的躯体,低低的额上垂覆着鬈曲的头发。昂昂地站着,他的膝盖踞曲在一个胡髭满面的囚人背上,囚人蜷伏着,头伸向前面,如一匹牛。可是胜利者并不注视他。即在他的拳头将要击下去的一刹那,他停住了,满是沉郁之感的嘴巴和犹豫的目光转向别处去了。手臂折转去向着肩头:身子往后仰着;他不再要胜利,胜利使他厌恶。他已征服了,但亦被征服了。
这幅英雄的惶惑之像,这个折了翅翼的胜利之神,在米开朗琪罗全部作品中是永留在工作室中的惟一的作品,以后,达涅尔•特•沃尔泰雷想把它安置在米氏墓上。它即是米开朗琪罗自己,即是他全生涯的象征。
(三)《托尔斯泰传》节选
“那时我还没有五十岁,”他说,“我爱,我亦被爱,我有好的孩子,大的土地,光荣,健康,体质的与精神的力强;我能如一个农人一般刈草;我连续工作十小时不觉疲倦。突然,我的生命停止了。我能呼吸,吃,喝,睡眠。但这并非生活。我已没有愿欲了。我知道我无所愿欲。我连认识真理都不希望了。所谓真理是:人生是不合理的。我那时到了深渊前面,我显然看到在我之前除了死以外什么也没有。我,身体强健而幸福的人,我感到再不能生活下去。一种无可抑制的力驱使我要摆脱生命。……我不说我那时要自杀。要把我推到生命以外去的力量比我更强;这是和我以前对于生命的憧憬有些相似,不过是相反的罢了。我不得不和我自己施用策略,使我不至让步得太快。
语句摘抄:一致。
因为他此刻再不能忘记所看到的惨状,而在他热烈的心的仁慈中他们的痛苦与堕落似乎是应由他负责的,他们是这个文明的牺牲品,而他便参与着这个牺牲了千万生灵以造成的优秀阶级,享有这个魔鬼阶级的特权。接受这种以罪恶换来的福利,无异是共谋犯。在没有自首之前,他的良心不得安息了。
一般“思想圆到”之士与富人把宗教只当作一种“享乐人生的安慰”,这使托尔斯泰颇为憎厌,使他决意和一般质朴的人混在一起,只有他们能使生命和信仰完全读后感:《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国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最后,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够记住贝多芬,并像贝多芬那样活着。
第五篇:《精彩观念的诞生》读书笔记
这 本书是美国知名学者、教育家埃莉诺·达克沃 思 的倾心之作,作为认知学派大师级学者皮亚杰和 英海尔德 的助手与学生,作者曾经参与了认知学派的很多实验研究,应该说她的思想,受到认知学派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在这本书里,作者所提倡的,看上去与我们以往所接触的认知学派的基本观点又存在着许多不同。
作为 美国教学理论经典著作之一,这本书 从科学、数学和语言,到思维、教学、学习、评价和教师教育,所有主题都建基于作者始终坚持的信念——智力发展的本质是精彩观念的诞生;教育就是为学习者——不论教师,还是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教学即研究;不论课程开发还是教学,都应保持学科和世界的复杂性。这些 观念,对于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是对数学学科来说,由于这本书中采用的事实很多都是基于科学与数学方面的学习进程,所以就显得尤为贴近。
达克沃思 是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课程研究专家。她的 教学观 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
一.智力发展的本质是精彩观念的诞生。
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获得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本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精彩观念”的诞生。她用这样的例子说明这种观念的诞生,新生的婴儿在学习抓握动作时,总是首先在不断的重复自己的手的抓握动作,但是,当婴儿发现在某个位置可以抓握到某个令他愉快的物体时,他会形成这个一个观点,在某个位置,让手进行抓握可以带来愉快的体验,他会努力使自己的手移动到这个位置去体验这种感觉。这种努力实际上是基于他的一种观念,对手的位置和愉快体验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精彩观念”。
二.教学即研究。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研究过程,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产生与研究过程相关的各种体验,并在体验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知识。她用这样的例子说明学习过程的个性化特点,每个孩子在学习数学和形体时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借助不同的材料与情景,使用不同的语言的,而他们都能获得正确的知识,因此,知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个性的研究过程。
三.课程开发。
即在尊重学习者的观念的特性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使学习者投入学习并产生精彩观念。
四.教师教育的关键是帮助教师对他们自己的观念充满信心。
达克沃思对 她的 学生(教师或者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是: “ 每周大家要做的工作有四项:第一,观察月亮的运动,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在笔记本上,别忘了每周上课时把笔记本带到课堂上来,因为我们要分享你的观念;第二、阅读指定的文献,这些文献将会在课堂上讨论,尽管并非每次课都讨论它们;第三,具体研究某人的学习,并写成研究报告;第四,写日记,记下你关于这门课的感觉和想法。”她的这种 观察月亮 的课程成为 她教学的一大特色: 从中,她的 学生们不仅理解自己如何学习,而且理解小组中同伴如何学习。因此,她所教授的“教与学”课程又被称为“月亮课”。
与我们倡导的新课程对照,我认为这本书中关于智力本质和教学本质的描述是非常合适的。特别是作为教师,我们往往比较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常常忽视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其实,我们自己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最好的样板,我们也常常忽视了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婴儿)的学习过程,其实,在婴儿的学习过程中,蕴涵了人类学习过程的共同特点。达克沃思 从教师自身学习过程和婴儿学习过程出发,对于学习过程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我想这样的探索是很值得教师来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