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垃圾卫生填埋场污染控制与生态恢复论文(最终5篇)

时间:2019-11-30 18:0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曲靖垃圾卫生填埋场污染控制与生态恢复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曲靖垃圾卫生填埋场污染控制与生态恢复论文》。

第一篇:曲靖垃圾卫生填埋场污染控制与生态恢复论文

摘要:分析了曲靖太和山垃圾填埋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填埋场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的措施。

关键词:填埋场;污染控制;生态恢复;曲靖

曲靖太和山垃圾卫生填埋场于2001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主要负责曲靖城区生活垃圾处置。

2010年8月,曲靖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投入使用,太和山垃圾卫生填埋场1号库区也随之进入封场阶段。由于垃圾填埋气体和渗滤液的存在,填埋场即使不再继续填埋垃圾,其对环境的影响仍将持续很多年,特别是随着曲靖城市规模的迅速发展,原来位于城郊的填埋场,将被城市居民区和工业区包围,成为城市中重要的污染源。对填埋场进行污染治理及生态恢复,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讨的重要课题。

1填埋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填埋场设计时库底采用的是自然防渗,渗滤液收集池做的是垂直防渗,没有水平防渗,填埋作业中覆盖土是从库边取土。这些缺陷将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大量进入埋填场,增加渗滤液的产生量。加上当前垃圾作业面已高出路面,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导排系统,存在防洪系统不完善或过水能力不足的问题。雨量过大时,容易导致场内污水外泄造成二次污染。填埋气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还将持续存在。

2填埋场污染控制措施

2.1渗沥液污染控制2.1.1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减少地表水进入填埋场是减少渗滤液产生量的重要措施。太和山填埋场为山谷型填埋场,具有较大的汇水面积,终场覆盖时控制好顶面的坡度,增加泾流系数,设计建立完善的地表水导排系统,包括顶面排水沟、周边截洪沟、导流渠等,避免地表水和渗滤液混合,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地表水对垃圾堆体的冲刷。

2.1.2渗滤液处理

回喷处理。通过回喷设施把污水池中收集的渗滤液回喷至垃圾表面或在垃圾堆体上筑坝存放。其原理是利用填埋场中垃圾层及覆盖土层的物理吸附以及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净化渗沥液,垃圾填埋层起到“生物滤床”的作用,渗沥液可以增强垃圾中微生物的活性,加快有机物的进一步降解,缩短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另外,回喷上来的渗滤液通过自然蒸发也可以减少一部分存量,这种方法在填埋场适用于少雨季节。

建人工湿地处理。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过程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成熟的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填料表面及植物根系生长着生物相较为丰富的生物膜,废水流经湿地床时,大量的悬浮固体被填料和植物根系截留,其它污染物则通过生物膜的生物降解与植物的吸收等作用而被去除。湿地床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植物茎、根系对氧的输送相传递,使根系周围的水环境中依次呈现好氧、缺氧及厌氧状态,即具有去除有机物、氮磷所需的环境。通过对湿地床中填料的定期更换或栽种植物的收割,最终使污染物从系统中被去除。为了增强人工湿地的污染物净化能力和景观效果,有利于植物的快速生长,一般在人工湿地中选择一种或几种植物作为优势种搭配栽种。不同植物的去污能力不同,观赏价值也不同,搭配栽种可以互补长短,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和景观效果。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渗滤液难处理的特点,一般最多选用的植物还是芦苇,其次是香蒲、菖蒲、水葱、灯心草等常见植物。在污水池下面闲置的已近干涸的小型水库,坝体已做过垂直防渗,提供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可以改造为人工湿地。因此在太和山垃圾填埋场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有着传统处理工艺不可比拟的优势:投资少,运营成本低廉;处理污水具有高效性;有独特的绿化环境功能。

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填埋场建有污水下送管网,雨季渗滤液产生量大,场内无法处理时可采用这种方法处理。垃圾渗沥液是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水,往往需要采用生化处理加物化处理的组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才能达标排放,建设投资与运行费用均十分昂贵。采用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的方法是目前较为经济可行的途径,这样可以节省单独修建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及高昂的运行费用,也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鼓励采用的方法。

2.2填埋气体的污染控制

填埋废物中有机成分发生厌氧分解产生大量的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氨气。当甲烷在空气中的浓度达5%~15%时就可能发生爆炸,并且甲烷和二氧化碳同属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始作俑者,而甲烷则是“温室效应”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封场后,顶部覆盖层将抑制填埋气的散发,填埋气在垃圾堆体中积聚,危险性进一步加大。此外,填埋气中非甲烷类有机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极大,无论从安全保证还是从污染控制角度,加强填埋气体排放的控制十分必要。应通过完善填埋气输导、收集排放处理系统,将气体有序地集中导出,燃烧后排空,以消除污染与安全隐患。

3填埋场的封场与生态恢复

3.1填埋场的封场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封场覆盖,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渗滤液产生量,抑制病原菌及传播媒体蚊蝇的繁殖和扩散,控制填埋场恶臭气体和可燃气体散发,提高垃圾堆体安全性,增加填埋场生态修复与利用的速度。为了保证封场后坡体的稳定性,应在填埋场封场之前,根据封场规划对垃圾堆体进行整形,以满足坡体的稳定、封场覆盖层的铺设和封场后园林造景的要求。按照建设部颁布的行业标准(CJJ17-2001),填埋场封场应在填埋物上覆盖黏土或人工合成材料,黏土的渗透系数应<1.0×10-7cm/s、厚度为20~30cm,其上再覆盖20~30cm的自然土,并均匀压实。不同的植被类型要求最终覆土层的厚度也不一样,应根据所种植的植被类型的不同决定最终覆土层的厚度。通常草本植物需要60cm左右的覆土层,而树木需要90cm以上。覆盖层完成后,要建立完善的地表水和填埋气导排系统,为最终的生态植被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3.2生态恢复

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填埋气体特别是有机废弃物厌氧分解所产生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存在。土壤中的甲烷会将氧气挤掉,导致树木、农作物根系无氧,使主根烂掉、干枯、或发不出次根,使根系受损而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窒息死亡。二氧化碳气体会引起土壤酸性改变,破坏填埋场周围植被和环境绿化。其次,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和重金属也会破坏土壤影响植物生长。但同时垃圾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有效成分,能被植物利用,促进植物的生长,植被反过来又有强大的固土保水、改良土壤、消减净化重金属、加速土壤中有害物质去除的作用。

因此,选择耐性树种是植被恢复的关键。浅根系的草本植物更能在填埋气体较多的地方生长,而且草本植物具备耐重金属的特殊机制,但最终覆土层的干旱又不利于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应考虑用不同类型植物(如草本、灌木及乔木)的几个种的组合来达到最佳的复垦效果。填埋场的植被恢复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栽植草坪、观赏地被、花卉及灌木,恢复土地的生态属性。

第二阶段:根据堆体稳定性观测,大部分垃圾稳定化后进行乔、灌、花、草等层次丰富、色彩丰富的景观种植搭配。此阶段选择的具体树种要充分考虑到树种特性和填埋场生态恢复后的最终用途等。

4结束语

太和山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工作,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曲靖城市形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态恢复后的填埋场,可用作公园、公共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园、作物种植、甚至商用设施用地等。不但能为居民提供全新优美的景观和游憩空间,还能实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

[2]周益洪,周恭民,梅亚青.人工湿地处理垃圾渗滤液[J].环境卫生工程,2005,13(3).

第二篇: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技术恢复(定稿)

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技术恢复

摘要

1.概述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 城镇规模、数量以及人口急剧增加, 城市垃圾也不断增加, 同时垃圾成分日趋复杂, 其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城市垃圾已成为世界性的一大公害。据统计, 我国城市垃圾历年存量已高达70 亿t, 侵占城市土地达5.3 万hm2。目前城市垃圾主要以简易填埋方式进行处置,这不仅影响城市的美观,还给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全社会环保生态意识的空前提高, 如何治理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 尽快恢复垃圾填埋场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国内外环境保护领域面临的一个相当紧迫和突出的重大问题。笔者在对垃圾填埋场的特征分析基础上, 对当前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技术进行简要概述, 并探讨我国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的主要发展动向。

其对环境的影响仍将持续20年以上的时间。我国简易填埋场中历年垃圾堆存量达数十亿t,其释放的污染物,将对环境产生长期而巨大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发展,一些原来位于城郊的简易填埋场,已逐渐位于或靠近城市的人口密集区,成为城市中重要的污染源。各地在兴建新的垃圾处理设施同时,对于简易填埋场的污染治理及生态恢复应引起高度重视。关闭或改造达不到环保标准要求的简易填埋场,对其进行污染治理及生态恢复,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讨的重要课题。

2.垃圾填埋场的主要问题

2.1选址不当

城市垃圾填埋场许多是在过去的垃圾堆放场稍加改进发展而来的,在选址、场地规划设计上存在严重不足,没有严格的防渗措施,这为填埋场的污染控制及运行管理留下隐患。

2.2污染环境

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城市垃圾填埋场在污染控制方面措施不足。首先,在国内一些地方,渗沥液污染地下及地表水问题突出;其次,一些填埋场防洪系统过水能力不足,暴雨时洪水冲刷垃圾体产生大量的污水,造成了地表水的大面积污染;再次,填埋气体无序排放引发的垃圾自燃、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填埋气主要成分CH4、CO2均是温室气体,对环境污染起到一定作用,填埋气中的多种非甲烷类有机物,尽管浓度很低,但其毒性强,含有多种“三致”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威胁严重。

2.3干扰居民生活

城市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恶臭及蚊蝇鼠害对附近居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影响,这已引起周围居民强烈不满和社会公众的关注。

3.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主要研究方向

3.1填埋气体

填埋气体是垃圾在填埋场内分解时大部分有机物被兼性或专一性微生物降解所产生的气体。其纯净成分包括约60% 的甲烷、40% 的CO2, 另外还含有其他一些较少量的有机及无机成分, 它们的浓度取决于所填埋垃圾的种类及其组成。这些填埋气体不但污染环境, 影响人类生活, 而且严重影响填埋场植物的生存和生态恢复。如填埋场沼气以及伴随产生的高温是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一些对沼气敏感的树木, 如迎春(Jasminum nudiflo2rum)、连翘(Forsythia suspense)、法桐(Platanus orien2talis L.)生长减退, 叶片变小,根系不发达, 甚至干枯死亡。

3.1.1甲烷的影响

Flower 等曾在美国境内调查发现,甲烷浓度与已关闭填埋场上植被覆盖度的下降呈正比关系,在此之前甲烷被普遍认为对植物是惰性的, 垃圾填埋场植物的生长没有受到高达67% 甲烷的影响, 因此甲烷本身似乎没有对植物产生直接的毒害作用。但甲烷确实对植物产生间接的影响, 其影响机制是通过直接的气体置换作用或通过甲烷细菌对氧气的消耗从而降低植物根际的氧气水平。另外,甲烷在无氧的条件下能促进乙烯的形成, 这些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3.1.2二氧化碳的影响

虽然少数植物被认为对CO2 具有高度的耐性, 且一般水平的CO2 对植物根系生长起刺激作用, 但浓度在15% 或20% 以上的CO2 一般来说对植物生长是不利的。氧气是植物生存所必须的, 填埋场土壤是一种特殊的生境,其极端低的氧气水平是因为气体的替换而非通常的水浸所致。虽然少数植物因拥有特殊的适应机制从而能忍耐很低的氧气水平, 但一般植物要求土壤氧气维持在较高的浓度才能正常地生长。

3.1.3其他

垃圾填埋气体中被认为具有植物毒性的气体还包括H2S、NH3、C2H4、苯和乙醛等。

3.2填埋气污染控制及其回收利用

简易填埋场大多无完善的填埋气导排系统,填埋气排放处于无控状态,存在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特别在封场后,顶部覆盖层将抑制填埋气的散发,填埋气在垃圾堆体中积聚,危险性进一步加大。因此,对现有填埋场进行填埋气回收利用价值及安全性评估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尚未建立系统的分析评估方法,仅有少量工程实践。此外,填埋气中非甲烷类有机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极大,国外的环境标准将其排放量作为填埋气污染及是否进行控制的依据,我国的环境标准中尚未对填埋气中污染物的排放作出具体限制,但对其危害性已有一些研究。无论从安全保证还是从污染控制角度,加强填埋气体排放的控制十分必要。简易填埋场均应建立填埋气导排气系统,将气体有序地集中导出,燃烧后排空、以消除污染与安全隐患。根据国外经验、对垃圾填埋量大于100万t、填埋深度达10-15m以上的大、中型垃圾填埋场,填埋气有回收利用价值,应考虑填埋气的回收利用。

3.2.1渗滤液

渗滤液是填埋场内的垃圾厌氧分解的最终产物, 渗透过固体废物层的水(通常源于降雨)带走有机、无机的降解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 便形成填埋场渗滤液。通常含有大量的铵氮和各种溶解态的阳离子, 还有一些重金属、酚类、丹宁、可溶脂肪酸以及其他的有机污染物。因此, 所有这些物质均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潜在的危害[11]。

3.2.2 渗沥液的收集

现代卫生填埋方式、防渗膜、渗沥液收集系统和渗沥液贮存设施, 用于拦截、收集、控制和处理渗沥液。垃圾堆体周围沿着垂直防渗墙设置渗沥液收集盲沟。主渗沥液收集盲沟采用de315×18.6 HDPE 管道, 在管道底部铺设土工布作为隔离层, 在管道四周设置16~32 粒径卵石反滤层。次导排盲沟采用DN100 塑料盲管外包裹200 g/m2 土工布, 并在管道外侧设置碎石反滤层。渗沥液收集盲沟汇集到封场区域西南部后, 经污水提升井送至渗沥液污水储存池。3.5.3 渗沥液储存调节池调节池尺寸5 m×5 m×4 m, 容积100 m3, 采用封闭式钢筋砼结构, 池体内侧涂刷LM 防腐防水涂料1 mm 厚。池体加盖板, 减少臭气的排放。3.5.4 渗沥液回灌渗沥液通过循环喷洒回灌, 降低渗沥液的污染物浓度, 并因喷洒过程中挥发等作用减少渗沥液的产生量, 对水量和水质起稳定化的作用。回灌还能增加垃圾堆体的含水率, 从而提高垃圾堆体的降解效率。回灌采用表面回灌法, 通过潜污泵加压将渗沥液通过de100 HDPE 回灌总管输送至填埋场顶部, 然后总管再穿过封场层土工膜进入导气层, 导气层中预先铺设一定数量的盲沟,沟内填充砾石, 内置穿孔的de80 HDPE 支管, 支管通过三通与总管连接。回灌的渗沥液沿着支管在导气层内漫流出去, 水平或竖直渗透至填埋场各个区域。

3.2.3渗沥液处理

渗沥液处理程规模渗沥液产量为30 m3/d。全部进行垃圾堆体回灌处理, 考虑回灌的渗沥液与垃圾反应, 确定最终污水处理量为25 m3/d。3.6.2 渗沥液进、出水水质填埋场封场后由于没有新鲜垃圾的进入, 经过长时间的厌氧分解, 渗沥液中的污染物浓度呈衰减趋势, 有机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 可生化性越来越差,BOD/COD 值降至0.1 以下;根据国内填埋场封场后监测所得数据, 封场后COD 浓度迅速下降, 在封场后的第8 年, COD浓度低于100 mg/L, 并仍然呈下降趋势。BOD5 在封场后下降更加明显, 在封场后第5 年, 已基本稳定, 浓度较低。渗沥液中的氨氮在封场后也呈现下降趋势, 在个别时段有增加的波动。在封场初期, 氨氮浓度较高, 封场后较长时间内基本保持在1 500~2 000 mg/l 左右;此后迅速下降, 在封场后的第8 年,低于100 mg/L。随着渗沥液pH 值的升高, 渗沥液中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渗沥液中总悬浮物浓度在20~200 mg/L, 波动很大, 说明填埋场封场对悬浮物的影响很小。

4.垃圾场的生态恢复

4.1 终场生态恢复

生态是指有生命的, 适合生存的状态。根据福尔曼(Forman, Richard T.T.)提出的城市景观格局理论, 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物种栖息地斑块。

4.1.1 垃圾堆山

山体塑型, 主次配峰, 山体最高点主山24 m, 次高点次山22 m, 配山20 m。

4.1.2 终场覆土厚度及土壤改良

终场覆土厚度设计为1.0 m, 充分满足植物生长要求。土壤改良施用氮肥或堆肥, 同时采用垃圾筛出的腐质土, 并适当翻松覆土层表层, 酌情添加有机质以改善其物理特性。

4.1.3 植被栽植

计划第一阶段: 主要栽植草坪、观赏地被、花卉及花灌木。通过地表植被的涵养, 恢复基地的生态属性。第二阶段: 根据堆体稳定性观测, 大部分垃圾稳定化后进行乔、灌、花、草等层次丰富、色彩丰富的景观种植搭配。两个阶段以垃圾降解完成为界。

4.1.4 耐性树种的筛选

由于温州地区多台风, 因此选择抗风性强、抗贫瘠、抗有害气体、根系发达、材质坚韧的常绿树种。栽植选择采用乔、灌搭配, 密林栽植等方式, 选择相关品种, 如广玉兰、香樟、大叶榕、合欢、大叶紫薇、垂柳、榉树等。

4.1.5 引鸟设计

通过筑巢引鸟, 在面邻瓯江的东侧山顶一侧, 悬挂1 000 个设有语音引鸟器和自动喂鸟装置的新型鸟巢, 定期进行人工维护, 同时在该区域广泛栽植鸟嗜植物, 并进行流淌浅溪结合水生植物的引鸟水景设计。

4.1.6 雨水回收系统

公园西侧、东侧入口均建有雨水池, 与山体周边排水沟相贯通, 收集场地雨水, 经过净化后成为景观用水, 并广泛用于绿化浇水。

4.2 景观规划设计

4.2.1 景观结构布局整体景观布局

结构划分为: 1 轴、1 环、4 段落、8 节点。1 轴系连接西侧主入口与东侧次入口之间的景观轴线;1 环系沿山下主环路布置一个连续的休闲环带;4 个特色段落空间系水之广场、云之广场、花之广场、雾之广场;8节点系主入口广场、童趣园、大瀑布、眺望亭、知春台、鸟语亭、雾喷泉、膜亭景观节点。

4.2.2 交通流程设计

全园划分了3 级路网, 公园主路3.5 m, 次路2 m, 小路1.5~1.2 m。路网与周边城市结构相对接, 主次入口均设计了停车场, 而且考虑未来的发展, 对停车场面积进行了预留。游园路串接了若干驻停空间, 满足游人登山休息。

4.2.3 免水冲泡沫生态公厕

在东、西2 个入口附近布置2个生态公厕, 以方便游人使用。生态公厕的特点是不用水冲,无须定期收集排泄物, 排泄物被粉碎后, 通过微生物降解, 转化为无害的微量二氧化碳和水, 通过固定的排风口排放, 同时厌氧菌还能进行杀菌除臭处理。4.2.4 灯光照明设计在夜晚通过灯光照明使公园景观产生明暗对比的效果。结合公园各景点的需要, 分别设置景观灯、庭院灯、地灯、草坪灯、射灯等, 灯源色彩为红黄暖色系列。在山体的道路、停留空间设置太阳能灯具。

5.结论及建议

简易垃圾填埋场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对我国现有简易填埋场进行系统调查,对其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性的技术措施,以有效减轻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管理上应加强监管,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开展适合简易填埋场的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的技术开发与工程示范。

第三篇:就当今垃圾污染与秸秆燃烧问题的论文(写写帮整理)

就当今垃圾污染与秸秆燃烧问题的论文

一(5)班

向禹

自中国高速发展以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是也由于城市经济高速增长,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以及城市人口的聚增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垃圾也因此与日俱增。全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总体水平还很落后、经费不足、垃圾处理的科技水平和基础设施落后,远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需要。

例如:2013年,261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16148.81万吨,处置量15730.65万吨,处置率达97.41%。各省(区、市)大、中城市发布的2013年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情况见下图。

261个大、中城市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居前10位的城市见下表。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最大的是上海市,产生量为 736万吨,其次是北京、深圳、重庆和成都,产生量分别为671.69 万吨、521.69万吨、452.5万吨和398.3万吨。前10位城市产生的城市生活总量为4253.60万吨,占全部发布城市产生总量的 26.34%。

近日正式生效的新版《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今后个人不分类投放垃圾、分类责任人不落实分类责任、收运单位将已分类垃圾混收混运的,都有可能遭到处罚,其中个人最多会被罚200元。生活垃圾分类将定时定点《规定》第二十九条明确,今后广州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定模式是“定时定点”。据广州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定时定点”的核心含义是不能再随时丢垃圾,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秩序去投放垃圾。在此原则下,具体的模式和方法由各区自行选择。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分为4种颜色,绿色为餐厨垃圾,蓝色 为可回收物,红色为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为灰色。大型社区等责任人在各个小区或街道按不同类别投放垃圾桶,其中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定期收集,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每日定时收集。还未安置分类容器的地方,可自己按不同的垃圾分别装袋,方便环卫工人的二次分拣。为解决规定执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规定》实行垃圾分类责任人制度,不按规定投放的,责任人将最先受罚。广州市政府法制办表示,根据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个人可处以200元以下、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目前,广州等国内不少超大城市都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如果市民能够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广州很大一部分垃圾最后会被送到回收加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还可以变废为宝。个人处罚面临取证难,先从约束相关责任主体着手在广州一些先行试点地区,垃圾分类得好,居民和环卫工人都有奖励,以广州黄埔区四航局社区为例,小区中设置一个“定时定点”投放点后,居民每天19时—20时将垃圾拿下来分类投放。环卫工人不用像以前一样逐梯上门收集垃圾,而是改为定时定点指导居民分类,不仅减轻了工作量,在协助居民分拣出厨余垃圾后还有奖励。对于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每分类正确一次,保洁工人就在积分卡上盖章一次,集满30次就可获得价值10元的商品。

每一年夏、秋收过后,秸秆大部分被废弃或燃烧。秸秆焚烧危害严重: 1.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秸秆露天焚烧直接导致大气污染,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在夏秋季节,为了尽早完成下一季作物的种植,农民将大量的废弃秸秆直接在农地里焚烧,导致空气中总悬浮颗粒数量明显升高,焚烧产生的浓烟中含有大量的CO、CO2和SO2等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露天焚烧秸秆带来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机场每逢农作物收割季节都深受秸秆露天焚烧的危害,有时机场能见度低于400 m,严重影响机场航班正常起飞和降落,一旦导致事故,将造成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

3.形成新的火灾隐患近年来,秸秆露天焚烧导致火灾事故频频发生。据相关资料报道,河南省每年因燃烧秸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在麦收期间,由焚烧秸秆引起的火灾占火灾起数的大部分。据浙江宁波环保部门统计,收割季节每个月因垃圾和秸秆焚烧的投诉案例占全部投诉案例的10%~20%,秸秆焚烧投诉案例明显上升,无论从环境角度还是从安全角度考虑,这一现象都存在潜在危害,应该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于这一现象我觉得有必要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使人民的生活富起来才能更本解决。

一个国家的卫生不正是一个国家的外表,衣服吗??一个道德素质高的国家是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的。

所以我认为改善环境的确应从计入法律,但是更需要政府宣扬保护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综合素质。

1,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必要性

我国已经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走出了工业化发展阶段,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完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个乡镇与城市一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乡级企业正在如雨后春笋地发展起来。但是,我们在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也渐渐失去了自然环境这一宝贵财富,而我们的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渐渐丧失。调查显示,上世纪末,我国的大气污染程度已经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五十到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的时期。近年来我国能源体系的成功转型,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供应的工业化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煤炭也造成了巨大的工业环境污染。再加上机动车辆排出的废气、生活垃圾、生活污染等,生态平衡已经受到了破坏,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然而,环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统一体,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将会影响到环境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了人民迫不及待关心的话题,如何对全体公民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了。

2,结合生活实际,加大环保宣传

公民生活在社会中,结合日常生活加强环保宣传,对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是非常有用的。当前我国公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已经呈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在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环保意识淡薄是素质较低的重要问题。而环保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环保理念也渗透到生活中来,让公民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与自身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公民的环保意识才会得到积极地提高。首先,要加强以广播、电视、报纸等为主要媒介的环境教育宣传,清晰系统地向公民阐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将自然环境中的空气、水、森林等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利害关系阐明清楚,并将当前的环境现状分析开来,唤起公民提高环保意识的决心,让公民切实感受到环保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不是远在千里的。其次,要想在短时期内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要结合日常生活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展开环保教育,促进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例如,可以通过在居委会(村委会)搞讲座宣传、印发册子宣传、播放视频电影宣传、公益广告宣传等,并在这些宣传之中融入生活环境问题,如垃圾的处理等等,让公民了解随意处理垃圾等造成的巨大危害,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促进他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入到环境保护的大家庭中来。

3,通过学校教育,提高青少年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教育要从学校教育抓起,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未来的社会人,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就是为环境保护之后的发展考虑,就是为环境的未来考虑。学校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阵地,也是传播先进思想和提高环保意识的重要渠道,比社会教育具有更多的教育优势,因此要加强在学校方面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在学校中的环保教育要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体系出发,建立起终身环保教育体系,让青少年的个体成长中离不开环保教育,离不开环保意识的提高。无论是在哪一个阶段的环境教育中,教师都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开展深入的研究,将环境教育灵活有效地发展。例如,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开展以小队、班级、全校等为单位的捡垃圾、环境宣传等活动等;在高中阶段,可以让学生开展调查走访活动,了解周围的环境现状,并让家人、朋友、同学等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大学校园中,可以让大学生参与主题会、情景剧、研究性课题等出发,让学生将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认真策划和组织各种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并以身作则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总之,通过加强学校的保护教育工作,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够让青少年学生将环境理念和意识弘扬开来,促进社会中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4、结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公民环保认知度

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更有实际意义,也才会促进教育变得有滋有味,否则只是纸上谈兵,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环境保护教育中结合理论与实践呢?第一,在进行环保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列举环境问题所引起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引发公民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例如,在温室效应的教育中,要为公民讲解温室效应相关的知识,让其了解到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危害,从而引发公民的蝴蝶效应的思考。第二,在进行环保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公民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工作。例如,结合植树节、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来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可以强化公民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第三,要结合近年来的环境问题的变化特点,让公民将关注点放在具体的环境问题上,并引导公民从周围的生活出发,做一位爱护环境的好公民。对于庞大的环境问题,公民的关注显然是微不足道的,这时要引导公民关注到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中来,并通过实际的环境保护策略让公民从实际出发,为环境保护工作作出贡献。

每一年夏、秋收过后,秸秆大部分被废弃或燃烧。秸秆焚烧危害严重: 1.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秸秆露天焚烧直接导致大气污染,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在夏秋季节,为了尽早完成下一季作物的种植,农民将大量的废弃秸秆直接在农地里焚烧,导致空气中总悬浮颗粒数量明显升高,焚烧产生的浓烟中含有大量的CO、CO2和SO2等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露天焚烧秸秆带来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机场每逢农作物收割季节都深受秸秆露天焚烧的危害,有时机场能见度低于400 m,严重影响机场航班正常起飞和降落,一旦导致事故,将造成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

3.形成新的火灾隐患近年来,秸秆露天焚烧导致火灾事故频频发生。据相关资料报道,河南省每年因燃烧秸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在麦收期间,由焚烧秸秆引起的火灾占火灾起数的大部分。据浙江宁波环保部门统计,收割季节每个月因垃圾和秸秆焚烧的投诉案例占全部投诉案例的10%~20%,秸秆焚烧投诉案例明显上升,无论从环境角度还是从安全角度考虑,这一现象都存在潜在危害,应该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于这一现象我觉得有必要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使人民的生活富起来才能更本解决。

所以要进行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要想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就必须从农村经济的六大方面入手,做到面面俱到,才能更好的发挥农业效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提高农村效益。农业效益则是指农业能够满足人类利益的效果。它包括三个方面: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要想提高农业效益,要推广应用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重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推广农业良种良法和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要着力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开启特色农村。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解决该问题。

1、秸秆还田。(1)作用。农作物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是高产田建设的基本措施之一,秸秆还田后,平均每亩增产幅度在10%以上(2)弊端。秸秆还田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将秸秆梨耕到土壤中。即使秸秆被成功地梨耕到土壤中,在犁沟中的秸秆股形成过程中也可能引发问题,即不能以足够速度进行分解,而在下一次耕作时露出地表。此外,犁沟中的秸秆股也将会阻碍作物的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3)秸秆还田方法包括:① 秸秆覆盖或粉碎直接还田;② 利用高温发酵原理进行秸秆堆沤还田;③ 秸秆养畜,过腹还田;④ 利用催腐剂快速腐熟秸秆还田,在秸秆中添加一定量的生物菌剂及适量的氮肥和水,再经高温堆沤,可使秸秆腐熟时间提早15~20天。实践证明,机械化粉碎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和手段。

2、秸秆饲料。(1)秸秆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非淀粉类大分子物质。作为粗饲料营养价值低,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经过物理法和化学法处理的秸秆,其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都大大改善,但仍不能为单胃动物所利用。秸秆只有经过微生物发酵,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特殊酶的降解作用,将其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低分子的单糖或低聚糖,才能提高营养价值,提高利用率、采食率、采食速度,增强口感性,增加采食量。如生物有机肥,秸秆可以作为培养土使用,同一些饲料细菌培养后,作为花草、蔬菜的肥料。(2)秸秆饲料的主要加工技术主要包括:① 直接粉碎饲喂技术;② 青储饲料机械化技术;③ 秸秆微生物发酵技术;④ 秸秆高效生化蛋白全价饲料技术;⑤秸秆氨化技术;⑥ 秸秆热喷技术。

3、秸秆能源。(1)生物质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中占14%。我国每年农作物秸杆资源量约占生物质能资源量的近一半。安徽省好多县就建有火力发电厂,主要是武汉的凯迪电力公司投资建设。(2)农作物秸秆能源转化的主要方式是秸秆气化。除秸秆气化以外,秸秆还可以用来加工压块燃料、制取煤气。

4、建材、轻工和纺织原料。秸秆是高效、长远的轻工、纺织和建材原料,既可以部分代替砖、木等材料,还可有效保护耕地和森林资源。秸秆墙板的保温性、装饰性和耐久性均属上乘,许多发达国家已把“秸秆板”当作木板和瓷砖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此外,经过技术方法处理加工秸秆还可以制造人造丝和人造棉,生产糠醛、饴糖、酒和木醣醇,加工纤维板等等。

5、秸秆基质。秸秆用作食用菌基料是一项与食品有关的技术。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利用秸秆作为生产基质,大大增加了生产食用菌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利用秸秆生产平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等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存在技术条件要求较高的问题,用玉米秸和小麦秸培育食用菌的产出率较低。

 

第四篇:关于召开“2010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的首轮通知

关于召开“2010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的首轮通知

2010-05-10 |

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把“水体污染的控制和治理”作为国家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专项(水专项)之一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其意在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污染问题。水专项紧密结合我国重点流域水体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水生态修复、饮用水安全保障、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和综合管理的实际需求,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带动我国流域水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和综合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为重点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温总理2007年6月10日批示要求对我国6大重点湖泊(太湖、巢湖、滇池、洞庭湖、鄱阳湖和洪泽湖)和3大水库(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和小浪底水库)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逐一评价,并提出保障对策。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作为我国水环境领域科科技人员的主要交流平台之一,每年举行一次年会,意在交流水环境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升我国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水平。分会决定于2010年10月中旬在南昌召开“2010年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即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

本次年会旨在交流水专项“十一五”成果,畅谈“十二五”设想;同时针对鄱阳湖、洞庭湖等轻污染湖泊的水污染和生态保护等问题,以水体污染防治、湿地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等为主要内容进行研讨。

一、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

承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南昌大学

江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名誉主席:刘鸿亮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易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鉴明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蔡道基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振鹏教授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会议主席:王玉庆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理事长

孟伟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院长/中国工程

院院士

周文斌教 授南昌大学 校长

执行主席:金相灿教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

万金保教授南昌大学

方红亚研究员江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郭怀成教授北京大学

陈宇炜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刘丛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邱廷省教 授江西理工大学

罗胜联教 授南昌航空大学

孙占学教 授东华理工大学

大会秘书长:万金保教授

王圣瑞研究员

大会副秘书长:姜霞研究员

刘 雷 教 授

何宗健 教 授

颜流水 教 授

罗仙平教 授

刘金辉 教 授

秘书: 张丽君、吴银枝、李 述、赖劲虎、杨明生、王嵘

二、会议主题

(一)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最新理念、技术与管理经验

(1)湖库水生态评估方法研究

(2)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控制战略与新理念

(3)湖泊流域管理理论与集成技术

(4)湖泊生态修复/重建基础研究与修复技术

(5)湖泊沿湖缓冲带构建、入湖河流及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6)水库水污染防治与控藻新技术

(7)淡水生态系统调查研究与诊断

(二)大型通江湖泊与轻污染湖泊的水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原理与技术

(1)大型通江湖泊水污染防治战略、理念与技术

(2)大型通江湖泊水资源调控与湿地资源保护

(3)轻污染湖泊的水污染防治理念与新技术

(4)轻污染湖泊水生态调控原理及技术

(5)(大型通江)湖泊湿地管理技术与经验

(6)轻污染湖泊的管理技术与经验

(三)污染源系统控制技术与实践

(1)重点行业污水升级与达标排放新技术

(2)面源污染控制新工艺与技术途径

(3)村落污染控制技术与实践

(4)流域系统控源的理论与案例研究

(5)水污染防治的控源共性技术与实践

(四)河流水污染流域系统控制与治理技术及方法

(1)河流水污染流域系统控制战略与新理念

(2)河流源区生态保护、水源涵养与水质改善技术

(3)沿岸大中城市污染对河流的影响及其控制技术

(4)河流生态堤岸保护与水生态系统恢复基础与技术

(5)受污染河流的治理与水质改善技术

(6)基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流域水环境规划

(五)城市景观水体管理、污染水体整治与修复技术

(1)城市水环境污染系统控制战略与新理念

(2)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

(3)城市河流的黑臭发生机理与控制技术

(4)城市水体生态景观建设与服务功能修复技术

(5)城市面源污染机理、系统控制技术及资源化

(6)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控制与控藻技术

(7)城市景观、道路、水体水质净化设施一体化技术

(六)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与供水安全保障技术及地下水污染防治

(1)饮用水源地保护与安全供水的新理念

(2)不同类型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与改善技术

(3)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与安全供水

(4)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

(5)饮用水源地水环境保护规划技术

(6)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基础研究、技术进展与实践案例

(七)流域水环境管理、监控预警与应急技术体系

(1)流域水环境管理研究与实践的最新进展

(2)水环境生态功能区划与目标管理技术

(3)流域水环境监控与预警技术

(4)区域(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

(5)水质模拟与水环境规划

(6)水环境标准制定与污染防治经济政策研究

(7)区域(流域)水污染防治战略研究

(八)水体健康风险评估

(1)水环境管理理念创新与国家水环境管理中长期战略

(2)水体生态健康评估方法与技术

(3)水质健康风险管理方法与技术

(4)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流域系统控制

(5)毒害污染物消减技术

(6)排水中痕量毒害污染物的自然净化与风险控制

(九)鄱阳湖研究专题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研究;

(2)鄱阳湖湿地保护与低碳经济研究;

(3)鄱阳湖生态环境与经济研究战略;

(4)鄱阳湖水污染防治与水体修复技术及最新进展;

(5)鄱阳湖流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6)鄱阳湖面源污染综合控制技术与生物质资源化;

(7)鄱阳湖“江湖”与“河湖”关系研究。

三、参加人员

1、从事流域(区域)水环境(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饮用水、水源地防治与安全输配、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水质改善、水环境监测、监控与预警,以及水环境管理研究、治理与工程技术方面的学者、教授、技术和管理人员。

2、从事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研究设计与工程建设的企业和公司的相关人员。

3、水环境分会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及各专业委员会委员。并请各位理事长、常务理事、专业委员会主任将此通知转达发至各相关单位。

4、欢迎从事水环境领域的相关方面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参加。

四、会议安排

会议时间:拟定于2010年10月中旬,会期四天。其中学术交流2.5天,科学考察1.5天。

会议地点:中国 · 南昌

会议规模: 400-500人

会议报告:大会主题报告(1.5天,包括开幕式)和分会报告

五、会议征文及参会报名

1、由于本次会议论文集采用纸质摘要集和光盘论文集,请拟提交论文的人员于2010年8月1日前提交电子版论文摘要,至watenviron@163.com 邮箱。要求字数不超过1000字,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具体内容包括:

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

2、请于2010年9月10日前提交电子版论文,至watenviron@163.com 邮箱。要求字数不超过6000字,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具体内容包括:

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

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

主要参考文献、英文摘要

3、凡拟做会议演讲者请准备Power Point幻灯。

4、凡拟提交论文和参加会议者(对希望参会,但不提交论文者也欢迎报名)请于2010年8月20日前填报所附会议回执至watenviron@163.com或传真至010-84913895。

六、会议注册

1、会议缴费:2010年10月1日前,会议代表800元/人,水环境分会会员600元/人;10月1日后会议代表1000元/人(含会议期间的用餐、会务、资料、考察等费用)。学生代表于2010年10月1日前报名,凭学生证(博士、硕士、本科)免交会议费,提供午餐。

2、缴费方式:

(1)银行汇款(户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户银行:交通银行北

京分行亚运村支行;银行账号:***012054;用途:水分会会议费,请注明汇款人和汇款单位。

(2)邮寄汇款(汇款地址:北京安外大羊坊8号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

院湖泊中心;邮政编码:100012;收款人:张丽君;用途:水分会会议费,请注明汇款人和汇款单位。

七、会员服务

凡从事和发展水环境管理工作并具备有一定实践经验者及从事水污染控制技术的科技人员均可申请水环境分会会员,于2010年10月1日前提交申请表格并经过初审者,同样可享受本次会议对会员提供的优惠条件。请发送邮件至watenviron@163.com 索取申请表格。

八、会议联络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秘书处:

1、联系人:张丽君

电话:010-84913895

传真:010-84913895

电邮:watenviron@163.com。

南昌大学

1、联系人:李 述、赖劲虎

电话:0791-8305350

传真:0791-8305350

通信地址: 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

南昌大学鄱阳湖研究中心

相关附件下载:会议回执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

2010年5月6日

下载曲靖垃圾卫生填埋场污染控制与生态恢复论文(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曲靖垃圾卫生填埋场污染控制与生态恢复论文(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