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扶贫个人先进事迹
扶贫个人先进事迹
扶贫个人先进事迹
xx,中共党员,遂宁市船山区新桥镇党委副书记、经济技术开区统筹城乡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挂职);20**年 4 月担任新桥镇党委副书记并兼任经开区农办副主任以来,主要负责整个经开区的脱贫攻坚工作。该同志工作踏实认真,参加工作以来多次受到上级表彰,特别是在 20**年的扶贫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领导的认可。
一、经开区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XXX 户,贫困人口 2XXX 人,其中有贫困村1个位于西宁工作办联升村,其余户分布在新桥镇、西宁工作办的XXX个普通行政村当中。其中新桥镇有贫困户 XXX 户、2XXX 人,西宁工作办有贫困户 XXX户、XXX 人,贫困村联升村计划 2018 年脱贫摘帽。截至 20**年底全区已完成脱贫
困难群众XXX户,1XXX人,尚有XXX户,1XXX人困难群众还未脱贫;20**年全区脱贫攻坚任务 XXX 人(其中新桥镇脱贫 XXX 人,西宁工作办脱贫 XXX 人)。
二、精准识别,出好组合拳助推脱贫攻坚
20**年 4 月该同志任新桥镇党委副书记并兼任经济技术开发区农办副主任,主要负责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和新桥镇脱贫攻坚工作。该同志任职以来,一是组织全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实现了从粗到精的转变,通过建档立卡再次“甄别”活动,组织乡处办对建档立卡对象进行全面的甄别核查,剔除不符合条件和新增困难群众 100 余人,实现了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员精准。二是由于遂宁经开区行政身份限制,部分业务部门设置不齐全,部分行业脱贫攻坚政策落地滞后;他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了解和学习脱贫攻坚相关各类政策,积极联系我区相关业务部学习研究制定富有经开区特色的脱贫攻坚政策地。通过委属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各业务部门的大力配合,经开区脱贫政策实现了从少到全的转变,各业务部门均出台了针对性强、可操作强的配套政策。如民政与劳动保障部门进行政策兜底占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 XX.X%,提供 XXX 个的针对全区贫困户的公益性岗位和五个班 XXX 人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技能培训,通过“走基层,送温暖”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送去了棉被和大衣;交运部门加大贫困村和其他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建、扩建道路 18.3 公里,(特别是联升村到纵二路的致富路修建工程);党群部落实了“五个一”帮扶力量并对委属各部门都结对帮扶有脱贫任务的贫困村,并完成了村级征地建设别的是贫困村联升村办公室的规划建设;公共服务局完成了我区入学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学杂费”的全部减免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医保入院报销比例达到 XX%。财政局完成了全区贫困人口 XXX 户,400 余万小额金融扶贫贷款,推动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脱贫解困。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帮助下,20**年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圆满完成了 XXX 人脱贫攻坚任务。
三、找准路子,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
西宁工作办联升村是开发区唯一的贫困村,该村拟定 2018 年脱贫摘帽,怎样才能让贫困户脱贫致富,让贫困村脱贫摘帽,摆在了他的眼前。xx 同志多次到该村现场实地考察,通过与驻村工作、第一书记座谈了解困难群众主要致贫原因,掌握了第一手资料。20**年的 7 月骄阳似火,35 度的高温和酷暑炙烤着大地,他组织西宁工作办、联升村第一书记在田间小道规划了联升村水系的整治方案,并督导相关部门及时落实了整治行动,通过联升村的水系整治,现联升水环境得到了大力的提升,以前的黑臭水体再也没有了,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多次与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召开联席会,研究贫困村产业发展如何找出路;最后大家研究决定发展集体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川椒产业。通过争取上级资金 20 余万元整理贫困村土地 100 余亩用于发展川椒,现联升村川椒长势喜人,一片片火红的辣椒挂满地头,群众见了是嬉笑颜开,预计联升村今年可以实现村集体收入 3 万元以上,全村贫困户通过入股合作社发展川椒预计可增加收入 XX 元以上,实行了贫困户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情系农村,情系农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是 xx 同志奋斗目标和永远追求。他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献爱于农村,服务于农民,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的进程中,时刻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真正本色。
扶贫个人优秀事迹
xx,中共党员,2001 年 2 月担任河南省固始县张老埠乡桥头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表彰,1998 年以来连续四届被选为信阳市人大代表,期间 8 次被评为“优秀市人大代表”;xx 年被县评为“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xx 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xx 年被县评为“十佳优秀共产党员”;20**年被
县评为“最美村干部”、“优秀人才”,20**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固始县张老埠乡桥头村位于乡政府西南8公里处,属丘陵地区,辖8个村民组,XXX 户,1XXX 人,是张老埠乡五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 20**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XXX 户,XXX 人,外出务工人数 600 多人;20**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复核后,现有贫困人口 XXX 户,XXX 人,县对口帮扶单位为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口帮扶企业为国源超市。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x 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桥头村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 XXX 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她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落实项目资金 XXX 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落实项目资金 XXX 万元;新修村组道路4.5公里,落实项目资金XXX万元;新建提水站一座,落实项目资金 XXX 万,整修硬化大塘三口,落实项目资金 XXX 万元;新建生产桥 2 座,落实项
目资金 XXX 万元。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积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我们还确定了农民义务监督员和义务养护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xx 同志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年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 1000 余亩发展莲藕种植,使桥头村群众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解决了扶贫异地搬迁户的生计问题,通过产业拉动,保证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如桥头村圣岗组贫困户杨运田,家有三口人,其本人体弱多病,妻子因家庭贫困改嫁他人,两个女儿都在上初三,家庭负担十分沉重。当莲藕基地落地桥头村时,杨运田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始终抱着几亩农田田不肯放松,汪书记通过反复与杨运田算经济账,他终于同意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目前杨运田除了可以获得每亩 XX 元的土地流转报酬,还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获得每天 XX 元的劳动报酬,年收入达 1 万元左右,同时还照顾了两个孩子,现在见到杨运田他很有信心的说:“我 20**年就能脱贫了”!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引导贫困户和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养鸡XXX 万只,总收入 1XXX 万元,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鸡脱贫致富。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
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 xx 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该村朱圩组的贫困户袁江海,家有三口人,妻子因家庭贫困离家出走,母亲也偏瘫在床,一个 13 岁的孩子在小学就学,家里的住房也是“东边看日头、西边看月亮、遇上雨天无处藏身”,对于他来说,上有病重的老人,下有就学的儿童,压的他无法脱身,生活黯淡无光。采取袁江海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深深的自卑。xx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明白如果解决不好,袁江海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她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袁江海家帮助照顾卧床的母亲,同他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孩子的学校,让孩子安心学习。同时帮助袁江海落实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和动员亲戚帮助,建起来三间平房,又给袁江海介绍在村旁边的水泥零售店,帮助装卸水泥,他既能照顾卧床的母亲,又能挣钱保障孩子上学,现在袁江海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了,年内就能脱贫。
目前汪书记正带领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一是依托扶贫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二是实施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帮助贫困户搬离“穷根”,发展莲藕种植业和养殖业。
扶贫工作个人先进事迹
xx,男,48 岁,家住彭水自治县鞍子镇新式村 4 组,家庭人口 5 人(妻子:任大翠,46 岁,务农,患宫颈癌;长女:罗华仪,20 岁,现就读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大二;次女:罗佳渝,14 岁,现就读于彭水县第一中学,八年级;三子:罗幺毛,12 岁,现就读于彭水县第二小学,六年级)。
2009 年,鞍子镇因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景观资源及特色农业开始发展旅游
产业,xx 所居住的村也因具有“重庆市现存最大的家族式苗寨—罗家坨苗寨”而闻名于县内外,慕名前来观光的游客、媒体与日俱增,xx 便成为了罗家坨苗寨第一批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平日里,xx 在周边地方打零工,接待主要由妻子任大翠负责,生意忙时,xx 便会回家帮忙,虽然 3 个孩子上学,但夫妻两人的收入也勉强能满足家庭开销,一家人过着普通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年 6 月,xx 的妻子被检查出患有宫颈癌。妻子先后住院6次,化疗4次,医疗费花销近XXX万元。当时大女儿正好高中毕业,次女和三子分别上初中、小学,高昂的医药费及三个学生的学杂费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加之农家乐无人经营,收入骤减,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极为拮据。但作为一名普通且老实憨厚的中年农民,xx 没有被生活的重压击垮,而是变得愈发坚强,默默地和命运抗衡,到医院照顾妻子、还要兼顾家里的生意,里外都靠着 xx 一人顶着......他嘴边经常念叨着一句话:“人穷志不能穷”。为了让妻子安心化疗,为了给孩子们树立做人的榜样,他没有一分抱怨、没有一丝愁容,整体乐呵呵的,他从不向政府张嘴伸手,他觉得自己有手有脚能干活,还有比他家更贫困的家庭需要帮助。
20**年 7 月,在精准识别入户走访中,得知了 xx 的家庭状况后,鞍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新式村两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将其家庭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在精准帮扶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对该户实施了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次女罗佳渝享受免除学费政策,20**年秋季学期和 20**年春季学期享受助学金 1XX 元;三子罗幺毛享受免除学费政策、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资助金 XX 元/年。其配偶任大翠享受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 22XX 元、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报销 5XX 元、医疗二次资助 4XX 元、民政大病医疗临时救助 1XX 元、妇联资助 XX 元。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来说,有限的接济和救助无异于杯水车薪。如何才能提升这个
家庭的“造血”功能?镇村两级组织、xx 本人为此都费了不少心思。
最后,xx 决定再苦再难,都不能放弃发展农家乐这个永久性产业。他充分利用自身经营农家乐早、客源广,邻居有劳动力的优势,与周围邻居抱团发展。平时有客人订餐时,他就会请邻居帮忙做饭炒菜;当他陪妻子上医院时,遇到有客人就餐时,他会毫不吝啬的介绍给其它经营户,即不误生意,也不让游客失望,还带动了周围的群众增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原有的接待条件已不能满足接待需求,为有效解决硬件较差、游客来留不住的问题,xx 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及自己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对场所进行提档升级,安装移动wifi、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对客房进行标准化改造。他经营的福禄山庄成为罗家坨苗寨里面第一个拥有 wifi、第一个拥有“室外民族化、室内现代化”风格的客房的农家乐。苗寨内全部铺设的石板路,只有三轮车能通行,因此寨内的垃圾清运成了村民们的难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xx 自告奋勇,骑着自己的三轮车义务拖运,从未开口向村民收取一分钱的油费、劳务费。
20**年,他经营的农家乐综合收入达 7 万余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光荣脱贫。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带领周边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罗顺海就是其中一个。由于家庭条件受限,罗顺海一直不敢尝试乡村旅游经营,xx 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将 20 多位客人推荐给他,还将棉絮免费借给罗顺海,有了第一次 600 多元的住宿收入之后,罗顺海一年仅是乡村旅游住宿收入就有近6XX 元。如今,罗顺海正在对房屋及室内外设施进行装修。“待装修完成,各项设施完善之后,能接待更多的客人,接待能力也更强,相信收入会更高。”罗顺海对发展乡村旅游充满了信心。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像罗顺海一样,享受过 xx 帮助、带动的,还有很多村民。据了解,罗家坨苗寨共有 XXX 户村民,几乎家家都有过转介餐饮、住宿客
源,以及代销农产品等方式增收事例。在 xx 的笔记本上,每一次转介客人的人数及收入等都历历在目。“大家都有收入了,才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这是 xx 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宗旨。下一步,他正在筹备成立一个乡村旅游协会,将寨子里所有村民的资源优势整合利用起来,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菜品、统一价格、统一安排客源,抱团发展,实现标准化运营。
据不完全统计,20**年 1-8 月,共接待游客 3000 余人,营业额 6 万余元,通过向周边群众购买鸡蛋、土猪、土鸡、风萝卜、干豇豆、时蔬等农、土特产品,并为周边农户代销腊肉、优质大米、干豇豆、苕粉、黄豆等特色农产品的方式,带动周边 30 余户农户增收,额度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
在精准脱贫走访时,xx 说出了一段很平实的话:“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
这,就是一个普通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满满自信。我们坚信,这个暂时贫困的家庭凭借心中有梦想,一定能够梦想成真!
第二篇:教师扶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
致力教育扶贫 勇于责任担当
——记扶贫路上的排头兵
化处中学教师 周斌
梦想拥有雄鹰的翅膀,梦想超越心中的自我,却发现翅膀早已给了他的学生。在每一次雏鹰展翅的试飞里,就能听见理想搏击长空击的回响。这就是化处中学教师——张升。张升于1997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整整20年了。在这20年的时间里,他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他所挚爱的事业,把心血和智慧融入他所珍爱的校园,使这块沃土更加美丽富饶。近年来,各行各业广泛参与扶贫事业,教师承担起了教育扶贫的重任,作为教师进行的教育扶贫,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把下一代教育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下面,就其工作情况与各位分享。
一、主要工作情况
本张升的主要工作是:分管全校的寝室、学校基建、后勤工作,任政史地教研组组长及七年级5个班的地理课程。
二、心有所向,情有独钟
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早在孩提时代,教师的圣洁和崇高品质就在他的心中永存。安顺高等师范专科毕业后,梦想成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站在神圣的讲台上,他不曾忘记自己的誓言,不曾动摇过这颗育人的拳拳之心。凭着这种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永远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他曾不只一次谈到自己要用心地做好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地处理班级里的每个问题、用全部的爱呵护着每一颗纯洁的心灵。他播种阳光,收获了春天。学生才是他最好的荣誉证书。所以,面对世人的不解不曾退却;面对众多的诱惑不曾动摇;面对雏鹰般跃跃欲飞的学生,他依然风里雨里、脚步坚定、豪情满怀!
三、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在教育学生时,他奉行的信条是“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他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他的言谈举止,既处于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又处于时刻被学生效仿之中。所以,当他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终于,有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有人主动下课为学困生讲题了……
四、严爱互济,诲人不倦
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管理寝室琐碎繁冗的工作中,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不但细致教学生整理内务,而且耐心为住宿生讲解讲究个人和集体卫生的重要性,并没日没夜的进行督促和检查,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他喜欢优生,但不排斥学困生,对于暂时的学困生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他深深懂得:学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他对于他的学生,总是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做到了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促其发光。“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这是他教育的座右铭。在关爱学困生的同时,他还兼顾着全校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他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多种深度不一的教学方法,让尖子生吃饱,学困生接受得了,争取立足中等生,扶持差生,满足优生。
五、创新方法,培养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我常常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严格地对学生训练课堂常规、集会常规、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路队常规。使每个学生既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呈现“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校园风貌,又具有“个性张扬、百花竞放”的个性特长,把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学生管理和课改理念下的治学之道有机统一起来,为造就适应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打下了基础,做出了贡献。
六、追求卓越,奋力翱翔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变成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作为学校一名领导,他率先垂范,不管工作多重,时间多紧,仍然坚持学习,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教学中,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大量订阅教学刊物,坚持业务自学,认真做好笔记,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其撰写的学习心得、教研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表彰。
七、身先士卒,公而忘私
2018年是脱贫攻坚年,作为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化处镇教育系统先后召开了扶贫攻坚筹备会、扶贫攻坚安排会、扶贫攻坚推进会等一系列会议,并具体落到实处。作为水母片区的大组长张升,不但要统一调配各小组组长及组员,还要具体处理各种各样在调查核实中的问题。每个小组有什么疑难,就会看见其不辞辛劳的身影。
为了解决调查人员就餐,张升不但私自买了菜,还让自己的妻子义务准备午餐。当调查组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时,可忙坏了大组长,没日没夜,历经数日,有数据不符时,瘸着病腿的他又会冲向最前沿。
作为一名基层扶贫的一线教师,他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上级的赞赏,赢得了全校教职工的一致好评。他坚守教育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悉心培育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在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心教书,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用爱育人,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用心做事,当好学校后勤的勤务兵。在常人眼里,他是那么普通和平凡,但他经历的故事却让我们那样感动。
第三篇:扶贫先进事迹
扶贫先进事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自从选择了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我便始终践行着这个真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时刻告诫自己要扮演好师者的角色,要无愧于心,要无愧于这份事业。诚然,在从教的这两年时间里得益于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我才能迅速成长起来,在这里,我由衷的感谢他们。今天,我有幸被评为扶贫教师先进工作者,谈不上经验,我分享一些自己的扶贫事迹。
20**年,扶贫的号角全面吹响,我校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教育部的部署下,我校开展了“教师结对帮扶学生”专项活动。20**年*月至今,我校老师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多次入户走了贫困学生家庭,每到一名学生家中,帮扶老师均与受访学生家人进行亲切交谈,详细介绍了国家和学校制定实施的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并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意见、期望和建议。同时,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成长环境及在家表现等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向家长真实客观地反馈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表现和受助情况。我帮扶了6名学生,无论是入户走访,还是在校与其交流谈心,我都始终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扶贫先扶志。注重对贫困学生思想上、精神上的帮扶,全力做好贫困学生,特别是贫困留守儿童的教育帮扶工作,大力开展“自立、自强、自信”的“三自”教育活动,切实增强了贫困生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坚定知识改变命运,拼搏赢得未来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进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走上成人成才之路。
二、扶贫必扶智。重点关注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业状况,了解学习情况。对于学困生,老师多加鼓励并且建立学生“一对一”辅导及教师“面对面”辅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建立对学习的信心乐趣,在学业成绩上不断取得进步和提高。
三、注重对贫困生心智情感的关心,寻求探索有效的沟通方式,尊重贫困学生的个人情感。对贫困学生进行“一对多”开展“生活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活动,切实提高贫困学生的生存本领和幸福指数,切实帮助贫困生克服情感态度方面困难促进帮扶学生心智情感健康发展。同时学校多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助力教育扶贫”活动,助推贫困家庭学生树立信心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启迪贫困学生知恩感恩。学校通过感恩演讲、歌咏比赛、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深切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培养之恩、集体的扶助之恩。全面增强培养学生的感恩社会、感恩党和政府的感恩意识,促其内生感恩之心,外化知恩之举。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大半年过去了,如今这几名学生都进步很大,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他们脸上时刻洋溢着笑容,尽自己最大努力学习着、生活着,他们坚信通过自己的拼搏可以改变命运,用自己的双手谱写未来美好的篇章。的确,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爱,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这种爱既来自家庭也要来自教师。这使得我们教师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我很庆幸我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将无怨无悔地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让娇嫩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四篇:XXX同志精准扶贫个人先进事迹
XXX同志精准扶贫个人先进事迹
XXX,男,汉族,XX市 镇人,现年41岁,大学本科文化,19 年 月参加工作,2001年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XXXX中心主任。“用真心、带真情、真扶贫”这是XXX常说的一句话,全市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同志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不断强化帮扶意识、拓宽帮扶思路、解决所分包的困贫户实际困难,在他的努力和精准帮扶下,该镇XX村4组XXX和XXX村2组XXX这两户家庭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使贫困户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立意识和脱贫信心,激活了他们的内在动力。
一、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帮扶对象基本情况。为了准确把握所分包贫困户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到结对帮扶该镇XX村4组XXX和XX村2组XXX这两户家庭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
二、采取精准措施,切实解决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在前期调研走访的基础上,为确保这两户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XXX本人拿出自己的工资2000余元,对贫困户XXX家的院墙进行重新整修,并定期送去米、面、油和自己不穿的衣服;当得知贫困户XXX没有厨房和院墙时,XXX本人买来5吨石沫和其它建筑材料,地基已夯实。为确保贫困户周应担两个子女顺利上学,该同志多次联系教育等部门,为政策性补助而忙碌着,通过努力,解决了贫困户周应担两个子女上不起学的难题。下一步,该同志打算对贫困户XXX家的厕所和院墙进行整修。
第五篇:扶贫路上先进事迹范文
洪河岸边的玉兰花
-----记方集镇徐大庄小学教师邓玉兰
2018年5月27日
阜南县方集镇地处洪河和洪河分洪道之间,地域狭长,地势低洼。在方集镇的最东端,有一个村子叫徐大庄村,该村是阜南县13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交通不便,留守儿童多贫困人口多,我们学校学校就在这个村里。在“重精准、抓整改、补短板、促攻坚”的专项扶贫工作中,上级领导把该村的扶贫包保任务交给了我们徐大庄小学。我们学校在编教师12人,平均年龄54岁,有两位老师已经通知退休,但仍然坚持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大家在主题教育会上,庄严地宣誓,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质保量完成精准扶贫工作任务,撸起袖子加油干!
我校唯一的女教师,53岁的邓玉兰同志,虽然即将退休,但工作激情更加高涨,为了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在学生身上,她把丈夫一个人扔在家里,自己带着孙子住进了学校,多年来,她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带数学课。人们都说低年级的孩子难教,需要多发时间,多费心血,又很难教出成绩,但邓玉兰老师每年都主动拣重担子挑。她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刚入学的孩子在她的教育下,很快变得懂事,尊守纪律,有礼貌,爱学习,每学期的全镇期中、期末两次统考中,邓老师都能把班级总成绩保持在全镇前三名。多次荣获镇级绩效奖励。
每天清早,校园的晨曦中总能听到那沙沙响声,不用看,就知道那一定是邓玉兰老师在打扫班级卫生区了。这是她每天的第一项工作,多少年如一日。她所带的班级学生也都学会了热爱劳动。
在扶贫工作中,邓老师利用下午放学后和双休日的时间走村串户,摸排走访。风雨中,她踏着泥泞,涉水前往。一家家、一户户,一户不漏,一生不少。宣传政策,询问教育资助情况,察看扶贫手册记录情况。和贫困户促膝长谈,嘘寒问暖,了解贫困原因,商讨致富办法。邓老师认真的工作态度,真挚的帮扶情感,感动着每一个受防的贫困户,让贫困户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的人民教师是多么的可亲可敬!
邓老师班上有五个建档立卡贫困生,她全部包保,这些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邓老师都悉心照顾,留守儿童邓家伟是个左手残疾的孩子,爸妈都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照看,可是,奶奶脑血栓,卧床不起,爷爷照顾家里家外,地里农活,对孩子的生活关心较少,所以邓家伟的个人卫生稍差了些。天气热了,孩子身上总有些气味,邓老师就亲自为孩子烧水洗澡,给他剪指甲。班上一个孤儿李慧盈,寄宿在家族中一个爷爷家里,孩子没有衣服穿,个人卫生也不好,邓老师经常给她洗头、洗澡、剪指甲,并给她买了夏天穿的衣服。邓老师给单亲家庭孩子邓雨馨买裙子,给全班学生每人免费买一套辅导资料……这样的事情她做了不知多少件!
邓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敬业,爱生,勤劳,奉献。她心里装的是班上的孩子,是学校的同事,装的更多的是她包保的贫困户和建档立卡学生!她是洪河岸边的一朵洁白的玉兰花,她把浓浓的玉兰花香洒在校园里,洒在洪河岸边的徐大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