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

2019-09-19 11:2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

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5篇

【篇一】

每当盛夏时节,小张村俨然变成了一片世外桃源。只见满山的油桃行行站立,满树的桃果红艳惹人。山边地角,绿葱葱的优质茶叶迎风起舞,三三两两的村民们满脸笑意地采摘着芽尖。熟知这里的人都知道,这一切都与一位平凡却不普通的农村妇女密不可分,她就是XX。

十五年前,来到村,面对满眼的荒山,村里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她却选择了留下来,坚守这片荒芜的土地。她坚定这满山的土地就是资源,只要好好利用就可以创造出一片新天地,而首选的途径就是种植果树。从此她踏上了风雨旅程,开始凭着一番热情,苦干了三年,换来的却是一身的债务。原因是果树的品种不对,种植的技术不过关。痛定思痛,她明白了,科学技术才是唯一的致富之路。于是她买来大量的书籍,刻苦自学,不学不知道,原来自己先前走了很多弯路,于是她又开始调整果树品种,防病防虫,精心修剪,科学施肥,渐渐的走上了一条科技兴农的大路。但是,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她又发现仅仅在家自学,信息太闭塞了,要想进一步地提高效益,就必须走出去,及时了解外面的信息,将最新的信息化为致富的催化剂。与此同时,村领导也鼓励她多出去学习。于是她走南闯北,请教大学的专家学者,观看外面的大型果园,科技知识结合先进的经验,使她受益匪浅。特别是大量的走访,让她看到了果树发展的新方向,开始注重对优新品种的引进,实现了果树品种的更新换代。如今她的果园面积已有近百亩,种植的全部是目前最优的品种,果子个大、色艳、味好,成为市场上的宠儿,也给她带来丰厚的回报。

凭借自己的坚持与不断地学习钻研,先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但是,她更重视村民的共同致富,于是她把村里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在自己的果园里工作,一方面解决了果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村民们也可以得到实在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让她们学到技术,领略科技的无限作用。部分村民在XX的带动下,还思考着除了种果树,可不可以再辟新路。于是他们从浙江引进优良的茶叶品种,更换原来的老品种,老品种的效益一般在每亩400元左右,而新品种由于发芽早,成芽状,三季都可采摘优质芽孢,大大提高了种茶的效益,每亩的年收入可达4000元。更重要的是让村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更加激起了他们学习科技的热情,更加坚定了他们走科技致富道路的信心。

小张村位置偏僻,道路一直难走,在村民们渐渐走上致富道路的同时,XX深知“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一方面积极争取,得到村两委的支持;一方面广泛宣传,在村民中集资,把村民团结起来。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使得不到两个月,一条村级道路就贯通了。从此,这个偏僻的山村交通便利了,村里的茶叶和其它农产品也能迅速运出了,大家的致富道路也越走越宽敞了。

但是,荣誉面前她并没有止步,因为她知道路还远的很。她说在这样一个科技引领致富的时代,只有永不止步的人,才能走在发展的前沿,为祖国的新农村建设不断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

XX,1993年出生,台江县翁腮村人,随姐姐来到木良。自幼在农村长大,祖祖辈辈都靠耕田种地生活。生活在农村加之家中兄弟姐妹多,生活条件要比一般家庭差的多,只能保障基本的温饱。从小看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便立志长大要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家庭贫穷的现状。由于家庭原因初中就辍学外出务工的她从事过工厂流水线工人、销售员、美容师等职业,自己摆地摊、开洗车场等事业,不断尝试寻找一条可以改变自己,帮助他人一起致富的方法。在外摸爬打滚了8年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咸,想要帮助家乡致富的念头一直没变反而越发强烈。

二、结缘竹鼠遇商机,刻苦学习梦初愿

20XX年初,闲谈中听朋友说起了竹鼠,对养殖兴趣的驱使下,李XX通过网上了解关于竹鼠养殖的信息,发现木良的自然环境,气候均适宜,人工饲养竹鼠。而且竹鼠饲养简单,疾病少,周期短,繁殖快,销路好,利润高,于是便决定到三穗县滚马乡大湾村竹鼠养殖基地去学习养殖技术。看着可爱肉嘟嘟的小竹鼠,李XX知道自己选对了职业。在基地学习了半个多月,每天都在观察小竹鼠们的生活习性,了解他们的脾气,喜欢的食物,如何繁殖、疾病的治疗等等,渐渐的李XX变成了饲养竹鼠的行家里手。

三、基地建设规模现,带富一方巾帼女

20XX年6月,李XX的竹鼠养殖合作社在木良村成立了。合作社占地150平方米,办公室建筑面积20平方米,储物间50平方米,读书社80平方米,均是按照竹鼠养殖场标准建设。共投资30万元,饲养幼鼠1000只,现年产值90万元,税后利润15万元。当前,李XX的竹鼠养殖合作社已捆绑贫困户16户40余人,共同参与竹鼠养殖,并通过年底分红的方式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将竹鼠养殖的技术、红利与贫困户分享,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农业开发示范基地。

【篇三】

她,曾经是行政干部,退休后回归家乡竹溪县蒋家堰镇黑龙洞村,主动请缨倾力帮助乡亲脱贫;她,曾经是一名乡村教师,如今重操旧业创办

“留守儿童之家”、“经典一百悦读社”;她,就是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路街办退休女干部XX。

今年63岁的XX,祖籍陕西岚皋,在她9岁的时候,父亲去世。迫于生活,母亲带着XX兄妹五人,辗转来到湖北省竹溪县蒋家堰镇黑龙洞村定居。黑龙洞村淳朴善良的乡亲收留了他们,村子里给他们上了户口,划了宅基地。他们一家盖了三间土坯房,1971年端午节搬进新房,漂泊无依的生活至此宣告结束。作为长女的XX,受当时家庭条件限制,只上到小学五年级便辍学在家,可辍学后她仍然好学上进,通过不断自学,辗转走上民办教师、中学语文教师和县教育局教研干事岗位,20岁那年,通过考试成为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路街办的一名干部,从此她远离了这个贫穷而温暖的黑龙洞村。

20XX年,她从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路街办党委副书记岗位上退休,日子清闲自在。本可好好休息,但一次回老家探望亲友的经历,让她萌生回乡扶贫,帮助乡民摆脱贫困的念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40年过去了,自己都老了,可家乡黑龙洞村的很多乡亲依旧贫困,让她甚感伤怀。“我是黑龙洞的儿女,是一名老党员,老干部,有责任为乡民做点事”,62岁的XX告诉笔者。

20XX年2月,怀着反哺家乡、帮助乡民早日摆脱贫困的梦想,XX从繁华都市搬回偏远的竹溪蒋家堰黑龙洞村,从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扶贫、济困、扶智等脱贫攻坚工作。

家乡情怀

她把贫困户当自己的亲人

在XX记忆中,是黑龙洞村的山水养育了自己,更是黑龙洞村乡亲的关爱与帮助,才有了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黑龙洞村,地处蒋家堰镇最西边,土地贫瘠,很多村民还挣扎在贫困线上。回村后,她发现村里还有很多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劳动力,靠自已永远无法走出困境的乡亲,她甚至比村干部还着急,想着法子要帮助贫困户脱贫改善生活条件。20XX年3月,她主动找到村支部书记袁前基,要求去帮扶村里的贫困户,不仅主动要求承担帮扶任务,还要求把最贫困的户包给她,她说“我虽然不是大老板、没挣多少钱,也没有当多大官,但我会尽我所能,为他们对接政策,想想法子,多跑路子”。

她认领了两户贫困户,村民XX不仅是个哑巴,还有智力障碍,妻子常年有病,唯一的儿子在河南上大学,家里就剩下老两口,日子过得相当困难。XX除了每年资助XX儿子5000元学费,还帮助他家解决日常生活难题。与XX结对不到十天,XX的妻子就突发脑血管疾病,XX主动跑前跑后,帮其联系县中医院和市太和医院治疗,还照料其住院。医疗费花费近8万元,除去合作医疗报销部分,其它全是靠XX带头捐款、村民筹钱解决的。另一名贫困户郭元华,没有劳动能力,却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同样得到XX每年5000元的资助。

脱贫致富

她启发乡民找到增收好渠道

黑龙洞村的旁边就是黑龙洞水库,这里风光旖旎,景色优美,很多人慕名前来垂钓游玩。XX想到可以组织贫困户办一家“农家乐”,既可解决游客就餐,还能为贫困户增加收入。于是,黑龙洞村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家“农家乐”——“黑龙人家”,厨师、服务员清一色都是村里的贫困户。黑龙人家食材几乎全部来自本村,土鸡、腊肉、鸡蛋、竹笋、洋芋、牛羊肉,还有各种山野菜等,都是村民饲养或是上山采摘,XX现金购买的。农家乐开业后生意很红火,很多游客钓友经常会来光顾。开办农家乐不仅让村民在农特产种、养环节实现增收,还能就近打工。村里的留守妇女王花珍,做得一手竹溪风味好菜,丈夫在外打工,XX就把她请来“掌勺”,每年工资近两万元,王花珍逢人就说:“这是守在家门口挣钱”。黑龙人家所有的收入全部用于给打工贫困户发工资,仅此一项,每位贫困户年收入就能达到1.5万元。

给钱给物

不如教化乡民立志气、多读书

地处深山一隅的小村,由于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家里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特别是少数贫困户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后,不是在泥沙堆里翻滚打闹,就是拿着大人的手机玩游戏,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XX意识到:贫困村之所以贫困,除了自然和历史的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人的观念、信心、能力素质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很难把扶贫工作搞好。送钱送物,不如教化乡民立志气、多读书。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XX把自己家的屋子腾出一间,托人购回几千册以国学经典为主的儿童读物,又花钱购置一批桌椅,黑龙洞村留守儿童之家就这样诞生了。XX给这个“家庭式读书屋”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经典一百悦读社”。每天不管多忙、多累,她都会义务帮助孩子们辅导课外作业,指导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XX从自己的退休金里挤出钱来为孩子们买学习用品,她还给自己立下一条规定,每周为孩子们上课不少于10个小时。XX的亲友在得知她创办的“经典一百悦读社”成立后,纷纷出钱出物出力,支持XX的爱心事业。在XX的提议下,李家亲兄妹3人成立了一个“国学奖励基金会”,注册专门的银行账户,每人每年注入不同金额的资金,总额度维持在两万元以上,主要用于奖励黑龙洞村热爱国学的青少年和儿童。受家人委托,XX负责掌管国学奖励基金。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她根据“经典一百悦读社”学员的表现,为孩子们发放200元、100元、50元、20元不等的奖学金,最普通的奖品也是文具。每年用于奖励孩子们的费用都不少于5000元。为了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接受国学熏陶,XX还将黑龙洞村的国学教育拓展到周边三个乡村,通过不定期流动授课,让优秀文化的精髓影响更多的少年儿童。自从有了“经典一百悦读社”,黑龙洞村再也看不到疯跑打闹的“野孩子”,每天放学后,孩子们结伴来到留守儿童之家,围着XX听课讲故事。寂静的山村上空,飘荡着朗朗读书声。XX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爱心奶奶”。

黑龙洞村留守儿童有了课外活动去处后,XX又开始解决大人们的精神贫困问题,她决定组建一支群众舞蹈队,引导村民参与文艺活动。经过张罗,由黑龙洞村文艺爱好者组成的群众文艺宣传队成立了,每天吃过晚饭,XX就来到村里的小广场,领着男女老少一起跳广场舞,既陶冶了村民的情操,又增强了村民的身体素质。乡民的文艺宣传队在XX的带领下,走村窜户为村民表演节目,送去欢乐,不仅活跃了乡亲们的业余生活,也增进了友谊、培育了文明新风尚。

【篇四】

XX是合作市贫困面最大,底子最薄弱的一个乡镇,自古以来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状况从未改变,如果说黑夜给了黑色的眼睛是为了寻找光明,那么上天给XX绝美的容颜却让人们无尽的践踏了。长期以来主导产业以青稞种植、畜牧养殖为主,群众收入低,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就在这样一个以粗放型经济为主的乡镇,要想20XX年与全市如期脱贫,困难是不敢想象的。要打好这场战役,必须立起愚公移山的志向,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才能实现脱贫目标。

XX镇党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不断激发党员群众内生动力,使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在脱贫攻坚中积极作为。经过不懈努力,XX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大获全胜,顺利与全市“脱贫摘帽”。

一、建强基层组织,凝聚扶贫力量

基层党组织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XX镇党委把夯实党组织建设做为工作之首,有效整合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包扶干部等各方力量。成立了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镇长任副组长,各包片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扶贫工作站,为5个重点贫困村派驻帮扶工作队,1个州级深度贫困村,派遣帮扶工作队。以“三会一课”为抓手,不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积极培养和帮带后备干部,全面推行“党员带富”工程,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从思想上认识精准扶贫重要意义,树立脱贫致富的坚强信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扶贫队伍的业务培训和管理,我镇多次举办集中培训,培养了一支业务精干、纪律严明、能吃苦耐劳、富有战斗力、凝聚力的扶贫工作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保障。

二、加强产业扶持,提高造血功能。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就是发展经济,发展致富带富的能力。农村经济的发展,向来都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解决好了经济发展问题,才能让群众真正富起来,而要让群众真正地富起来最关键的就是产业项目的发展。富民产业培育工作以“成方连片、规模布局、有序开发、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精准发力,带动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针对贫困村的立地条件、发展基础,因地制宜的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致富产业。目前已成立了苗木培育基地和藏中药材种植的两个专业合作社,具有一定规模,辐射带动贫困户20户。同时在麻拉注册成立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与甘南燎原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牛奶供应合作协议,实现了支部+种植大户+贫困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20XX年户均扶持一万元为392户贫困户入股华羚公司,每年户均分红800元,为9户未脱贫户扶持增收项目2万元,其中一万元到户发展产业,一万元入股华羚公司每年户均分红800元。进一步激活农牧村发展动力,把“三变”改革工作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优化乡村治理体系的新举措,成立仁占道旅游度假专业合作社,确定为市级试点单位,充分利用仁占道旅游度假专业合作社优势,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20XX年深度贫困村扶持资金8个行政村共计125万元分别入股华羚公司,按0.8%来进行分红。20XX年西拉奶站、吉利奶站以及邓应高光伏电源、狼毒菌种植等项目资金到位,预计20XX年实现效益。“三变改革”将逐步在我镇生根发芽。

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成为历史。曾今被采挖的砂石在日复一日中裸露出难看的痕迹,脆弱的洮河生态水域发出了严重的求救信号。而这一切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下得到了迅速的解决。生态的恢复为一切工作留下了最好的伏笔。

三、着力资源整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带领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是基层党组织的使命,更是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我镇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发展条件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当务之急。近几年累计投资约2亿元,实施了擦吉公路、大江大河治理、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村(巷)道硬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桥梁建设、电网改造、危旧房改造、安全饮水、信息化建设、户户通建设等多个项目建设,目前全镇存量农牧村危旧房改造率达100%,安全饮水覆盖率达100%,6个行政村通沥青路、4个行政村通水泥路,行政村道路通达率100%,38个自然村通水泥路,自然村道路通达率100%,动力电覆盖率达100%,建制村3G、4G无线网络通达率100%,户户通全覆盖,大江大河治理项目长达6000米。从20XX年开始,我们严格按照建设规划,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各项工作,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已实施完成了8个自然村的建设任务,主要建设风貌改造、改厕、门前院落围墙改造、河堤建设及维修、村(巷)道硬化、排洪渠建设、护栏安装、人行道铺装、绿化及苗木栽种、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公厕建设,养畜暖棚建设等。

“很难想象,在我有生之年能在自己家里洗一次热水澡,厕所还是水冲的,在我梦里都是没有想到的”熟练拨弄念珠的阿克道吉老人黝黑的脸上浮现起爽朗的笑容。岁月给这片土地的人不仅是皱纹,更是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个常年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齐整的油路,“厕所”革命走进了每一个农牧户家中。

XX镇党委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初心,让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就是一切目标,我镇共实施了15个生态文明小康村,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扶贫脱贫之举的“提升工程”精心打造。在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将生态文明小康村项目与扶贫项目紧密结合、同步实施,精准聚焦建档立卡户,紧紧围绕贫困村整体提升和产业扶贫,坚持补短板、强弱项、脱瓶颈。生态文明小康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依靠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村一个个拔地而起。

四、明确任务,加强保障激励机制

在加大扶持力度、落实政策待遇、树立基层导向上下功夫,把基层干部推动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一是实施异地搬迁项目,从20XX年开始,我镇前后异地搬迁51户,为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带去了方便。二是实施雨露计划,为21名贫困户子女解决了一批上学难问题。三是坚持把金融支撑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按照“增加金融资金对贫困户投放”的指导思想,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激活“造血功能”,让贫困群众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走上可持续的脱贫致富道路,助力全镇脱贫攻坚工作。20XX年精准扶贫贷款232户,1160万元。20XX年精准扶贫贷款140户600万元,信用贷款户23户。截止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贷款覆盖率达98.3%。同时积极推动金融扶贫。加大金融政策扶贫宣传,大力引导金融资金投入脱贫攻坚,用好到户项目资金,统筹解决好住房安全和基础设施问题。

五、加强农牧村人才培训,提高脱贫致富技能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组织最大的优势就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XX镇党委坚持提升贫困群众能力素质作为扶贫攻坚的直奔举措,大力开展技能培训,突出发展劳务经济。瞄准401户2143人贫困人口,共举办种植、电焊工、钢筋工、架子工、摩托车修理、烹饪等各类培训班7期,培训农牧民800余人。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使贫困户能力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先后输转富裕劳动了2000余人次,创劳务收入3000余万元,也进一步提高了劳务技能,达到了拓宽增收渠道,并制定村规民约,树立道德模范,引导教育群众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使他们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纠正了一些赌博斗殴、欺人讹人的歪风邪气。通过不懈努力,激发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篇五】

西市南坡乡逢鸡村地势崎岖,丘陵遍布,是典型的石漠化集中连片干旱区,而这是靖西市2000亩柑橘产业示范基地的主战场,是该市南坡乡人民群众“石缝求生”的生动演绎,在这里诞生了一批批艰苦奋斗的致富带头人。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犹如那一棵棵柑橘树一样,充满着韧劲与生机,而不畏艰辛、勤劳勇敢的陆英荣便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

“不拖累全社会进入小康社会的步伐是我的奋斗目标,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家过上美好的生活!”在寻找最美脱贫户的活动中,我们来到了陆英荣的家中,他对工作队感激道。

陆英荣自幼在靖西市南坡乡逢鸡村百鸡屯长大,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为人厚道,朴实乐观,但家境贫寒,因为没有傍身的技能维持生计、配偶久病无法下地劳动等原因被列为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正在读书的儿子、患病的老婆……生活上的困境,曾经让陆英荣满面愁容!

为逐步摆脱贫困,陆英荣主动寻找致富门路。因年幼的儿子和患病的老婆需要照顾,陆英荣只能从自家耕地上做文章。机缘巧合,20XX年初,南坡乡以“人均一亩桑、户均三亩果”的发展目标做新一轮的特色产业发展再动员再部署,全面推进全乡水果、桑蚕等特色产业。各村屯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宜桑则桑,宜果则果。而正为致富门路一愁莫展的陆英荣,在帮扶干部的入户动员中得知,柑橘树适合在坡度30度以下的丘陵山地,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水排水性能良好、酸碱度适中的土地上种植。联系到自家的实际,陆英荣眼前豁然开朗,家里的石旮旯是正好适宜种植柑橘果树!

为此,当年2月份,他在帮扶干部的积极鼓励下,在产业奖补、免费发放果苗、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贴息贷款、化肥农药物资奖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下,不放过自家山旮旯地里的每一寸土地,扩大果树种植面积,20XX年底全家共种上柑橘树10亩。如今,本是荒芜的石旮旯地,一片片绿油油的柑橘树遍布山坡,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一眼望去,令人心旷神怡,好生羡慕。

每当丰收时节,喜人的柑橘挂着沉甸甸的枝头,满山橙黄色的脐橙点缀在绿叶丛中,阳光照耀在陆英荣黑黝黝的脸上,灿烂的笑容是陆英荣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而在陆英荣在种植柑橘树之初,由于缺乏技术,在移栽阶段,常常主动参加水果技术培训课,向技术人员虚心求教,认真学习关于柑橘树种植护理方面的知识。

他努力劳作,不辞辛苦,依靠着优惠政策的推进,在地势崎岖条件恶劣的山旮旯里,发扬南坡战天斗地的顽强精神,严谨按照“种植株行距为3米*3米,每亩植75株”的技术要求种植。并对柑橘进行科学护理,整天在果园和家之间两点一线走动,水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从20XX年累积到20XX年底已有柑橘面积13.4亩。20XX年底,他家的果园挂果面积6亩,收入近3万元,顺利脱贫摘帽。让山旮旯地长金果,成为陆英荣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

陆英荣不仅精心护理柑橘,还利用空闲时间到靖西市区内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如今,成功摆脱贫困,有了维持生计傍身之本的陆英荣,于20XX年底将原先仅有的一层房屋加建两层,并且跟城里人一样对房屋进行装修。如今,全家不仅在产业支撑下,有了稳定的收入,还住进了亮堂堂的精装住房,彻底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下载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脱贫致富

    脱贫致富[真实残酷的生活,催人奋进的故事] 如梦魇般的日子,徐徐展开。翻开厚厚的笔记本,总是如此的忙碌。潦草的字迹下,掩藏的是一颗奔腾的心。硅步的反复将证明征程的辛酸;勤......

    食用菌办副主任帮民脱贫致富先进事迹

    **同志现任**县食用菌办公室副主任(副科级),从事食用菌产业10多年来,始终坚持工作在食用菌生产一线,为传播先进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让全县农民通过种植食用菌尽快富裕起来,她走遍了全......

    食用菌办副主任帮民脱贫致富先进事迹

     **同志现任**县食用菌办公室副主任(副科级),从事食用菌产业10多年来,始终坚持工作在食用菌生产一线,为传播先进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让全县农民通过种植食用菌尽快富裕起来,她走遍了......

    脱贫致富典型

    脱贫致富典型** **,男,今年45岁,家住 ,全家4口人,共有耕地11亩,主要种植制种、玉米等作物。大儿子正在上大学,小女儿也在上初中,儿女上学的花费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增加了许多负担。**......

    脱贫致富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脱贫致富先进个人事迹材料5篇脱贫致富先进个人事迹材料5篇XX省XX县是养殖大县,在XX县郑村镇有这么个说法:到此地玩耍有两个地方绝对值得去看一看,一个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著名......

    农民脱贫致富感谢信

    农民脱贫致富感谢信农民脱贫致富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你们好!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请允许我代表我及勤劳朴实的村民向**同志致谢。我叫***,家住扶风县********,我家六......

    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

    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七篇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七篇篇一骄阳似火的七月,热浪滚滚。在这酷热难耐的高温下,贫困户**骑着三轮摩托车装着一车宁夏西瓜从**村赶往县城,人们总能城西......

    脱贫致富先进典型材料

    脱贫致富先进典型事迹材料--XX村建档立卡已脱贫户XXX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叫XXX,今年X岁,是XX县XX镇XX村村民。我们村是贫困村,我是我们村第一批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