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传友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个人从医工作回顾
我叫王传友,今年72岁。1978年在原薛河村任赤脚医生,后于****年在巍岭乡卫生院工作了几年,又转回村卫生室工作。1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一贯遵循“师有师德,医有医德”之古训,以“医者父母心”为座右铭。因此,三十多年来,我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问心无愧。有些病例而今记忆犹新。
一、一组两女生怪病,土方推拿治病根
江平组何金根的小女名小霞,在哺乳期因母去世而断奶,缺少营养,患疳积之疾,家中贫困未到大医院治疗。于是找到我,我用土方推拿术为她推拿了15天而病愈。我知其家贫分文未收诊费。同组何节华之女婷婷,患的小儿癫痫,我还是用推拿方法,为她推拿了24次,并配以中药服用癫痫病得以痊愈。何节华因我未收诊费和药费,趁春节之际送我猪腿,我原物送回。
一、除夕之夜无休息,陪同病人过大年。
2002年大年三十,我刚出诊归来就接到求诊电话,狮形组汪五香休克了快去抢救!我未吃年饭,步行六华里,火速赶到她家。经过“望闻问切”得知:病人因劳累过度,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症。这次失血太多出现了休克。我通过“强剂针”、掐人中、人工呼吸,病人终于苏醒,时已凌晨五点了。我回到家门口,虽疲惫不堪,但家家像迎接凯旋归来的战士的声声鞭炮,又使我精神抖擞。
二、聋哑患者不说话,生病之时更关心。
石浪组李奕松是个哑巴,1999年夏天,他得了下肢慢性溃疡,我每天徒步几公里为其打针换药。在一次回家途中,我因疲劳而摔倒,右脚踝骨扭伤了行走不便。但李奕松若一天不换药就会发炎,流脓发臭。为患者所需,我只得拄着拐杖一步一拐赶去为他换药一个星期。在为他治疗中药费在20元以下的我都没收。
三、抄近路披荆斩棘,抢时间治病救人。
石浪组金怡旺,原居住在老虎洞,离我家有十华里路,2007年冬的一天傍晚,金怡旺肩扛柴火因山中有残雪不慎摔倒,腹部被映山红树桩挫伤,抬至家中已昏迷不醒,情况十分危急。我得知后,为争取时间,直奔山路,攀着树枝,踏着残雪,一步一滑急速赶到他家,因抢救及时,病人脱离了危险。
四、治病不分远近。医德情系舒城
有一年冬天,我地修筑公路,修路人系舒城民工。寒冬腊月,他们手脚冻裂了,擦伤了,我总是免费提供防裂膏、凡士林、创可贴这些小药品。其中一个叫殷正友的民工,在打钢钎时,钎花击伤了眼睛,流血不止。我为其打针换药十多天,伤好后他们定要送我锦旗,我婉言谢绝了,他回家后仍然连续多年写信给我,以表谢意。
五、母子二人五保户,又送药品又送衣。
李屋组李南海母子二人属五保户,李南海本人患黄疸肝炎兼贫血性心脏病,五、六年间我为其治疗了几十次,每次药费在20元以下的我从未收讫就是中药也未算钱。我看他衣裳褴篓多次赠送衣物。
六、病后送补药,寒冬送火炉。
薛河组钱立美,八十多岁,孤身一人,不但每次生病诊费我都未
收讫,而且多次在病愈后赠送补药,冬天见他没有火炉,我送她火炉。我多次看到他打柴,我就将柴火送到她家。
去年我已退职休闲,但我身体健朗,于是我经常上山采些草药,以单方,偏方之术来解除患者之小疾。总之,我要尽我晚年之余力,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似如俗语: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吧!
第二篇:学“王传喜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学“王传喜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近日来,按照XXXX要求,我深刻学习了王传喜同志的先进事迹,王传喜同志作为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忠诚、奋斗,用实际行动造福一方百姓,给我以深刻启示。
王传喜同志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治村19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将一个村集体负债380多万元的贫穷村,发展成为全村总产值26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6.5万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王传喜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正是靠着强大的信念支持,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啃硬骨头,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事创业、主动作为,敢于担当责任,善于解决矛盾;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带领村民致富,让每一位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共享发展成果;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王传喜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树立起了良好的党风村风民风,舍得下力气,多吃苦吃亏、不贪不占,用实际行动带动村“两委”成员及全村党员自觉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
在王传喜同志的带领下,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实现了由贫困村大跨步的迈进小康社会,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真正造福一方百姓。王传喜同志的先进事迹,展现出鲜明时代价值和示范作用,作为一名选调生,在工作过程中,更需要这样的指路明灯,指引我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学习王传喜同志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学习他为民服务、心系村民,踏实服务的工作态度。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加强自律,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不怕苦、不怕累,认认真真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造福一方百姓。
第三篇:王坤友先进事迹
王坤友先进事迹
王坤友,男,1948年11月出生,1965年10月参加工作,197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蜀山镇原新安村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党支部书记,原黄姑乡经委主任、副乡长,原建成村党支部书记,原白湖村党支部书记,泊山洞管理处主任等职,现任新安村党总支书记。
王坤友同志参加工作40多年来,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即使是在家人去世、自己身患癌症的时候,仍然牵挂着村里的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树立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王坤友的三件“高兴事”
第一件高兴事——
自来水厂改制,自己的锅虽被人砸了,但让村民喝上了放心水
王坤友刚到新安村时,村民喝的自来水浑浊、杂质多,甚至经常停水,水费还一分不少的缴。因此,村民叫苦不迭。不少村民打井饮用地下水,但是地下水碱性较强,影响身体健康。
水厂技术、设备都不落后,为何出现这样的状况?经过调查,王坤友找到了“病根”——水厂是集体所有,人浮于事,干好干坏一个样。王坤友和村两委班子决定在经营机制上“动刀”。首先对水厂重新“洗牌”,竞争承租。转租后的水厂,自负盈亏,水不干净、不正常,村民拒绝缴费。
决定一出,好声一片。
好是好,但少数人的利益受到了冲击。原水厂厂长怕竞争不上,找到王坤友,要求继续担任厂长并且承包水厂。王坤友对他说:“你有权利继续担任,但必须通过竞争。符合条件的才有资格承包。”这个厂长看王坤友动真格了,嘀咕着就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厂长却带着自己的几个亲戚来到村部旁边的王坤友“家”。找到王坤友,首先是软求,表示要承包水厂。王坤友态度很明确,必须通过竞争。看到王坤友没有商量余地,其中一人走到王坤友的屋里拎起灶台上唯一的一口铁锅就扔到了门外,铁锅被砸得粉碎。
锅是碎了,但原则把住了。那时,一贯笑容可掬的王坤友,依旧笑呵呵的。他想,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的。而砸锅的事,短时内在全村传的沸沸扬扬,认为那个厂长没有好果子吃了。
两天后,水厂新一轮机制改革正式拉开。
参加竞争的人很多,其中也包括原水厂厂长。结果令所有人都没料到,最终那个厂长以技术娴熟、业务精湛,获得了承包经营权。这个,令厂长自己都不敢相信。办完相关手续后,王坤友给他三个“必须”: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必须保证村民日常供水;流到村民家中的水,必须是通过净化后的干净、卫生的水。同时,王坤友还诚恳地对他说,如果干的好,下一轮优先承租。那一刻,他被王书记不计前嫌的大度折服了。
机制转换增活力。新水厂投产后,水源、水质都得到了保证。看到那清澈的自来水流到村民的灶前,王坤友笑了。
“只要让群众能喝上安全水,个人受点委屈不算什么。”谈及当初“砸锅”一事,王坤友坦然一笑,“虽然村官不大,但是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群众做一点事,这是人生最高兴的事了。”
第二件高兴事——
一口气建了8口当家塘,十几年来的第一次水利工程让建成村受益至今
王坤友另一件高兴事是在建成村建了8口当家塘。现在,只要旱情不太严重,8口塘完全可以满足村中600多亩田所需。
建成村虽位于圩区,但是仍属丘陵地带,不少农田地势较高,这为农田用水带来了不少困难。“只要十几天不下雨,农田就会缺水。每年农忙季节,用水问题总是困扰着村民。”王坤友说。
挖当家塘、建水渠,雨天存水、干旱放水。王坤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村委们都表示同意。建成村两委班子开始了建成村十几年来的第一次水利工程。挖塘修渠虽是好事,可是不少村民们不怎么愿意。
首先就是资金问题。无论是挖当家塘,还是修建水渠都需要资金。建成村村委决定,村集体拿出一部分资金,村民自筹一部分资金。可是当筹集资金时,许多村民都不愿意缴纳。王坤友和同事一家家地家访做工作,经过艰苦努力,村委会筹集了一部分资金。但是这些资金根本就不够,王坤友又通过多种渠道向无为县扶贫办申请了一批资金。
池塘放在什么位置?水渠经过哪些田?挖塘过程中,一个个问题再次考验着王坤友。那时天气比较热,王坤友头戴一顶草帽,肩搭一条毛巾,穿梭在池塘和村民家中。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建成村挖了5口大塘和3口小塘。
现在,这8口塘不仅满足了附近600多亩农田抗旱时的需要,也方便了村民生活,甚至塘泥都被村民们挖取作为肥料。
“上一次我去建成村,村民们还在说当家塘的好处,听说最近不少村民主动提出再挖几口大塘。”王坤友说,“田是农民的衣 3
食来源,在我的努力下,建成村农田用水不再像以前那么难了,这是一件多高兴的事!”
第三件高兴事——
当了几十年赤脚医生,没出现过误诊;开山放炮,没出现过安全事故
当谈及人生经历时,王坤友说:“在我工作的这几十年中,当过赤脚医生,给病人治过病,但是没有因为我的原因耽误了病人的病情。开过山、炸过炮,我负责了一次次危险作业,但是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这让我很欣慰。”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全国推行合作医疗,王坤友经过培训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每次看到病人的痛苦,我都像被敲了一次警钟。我一次次地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不能出差错,不能给病人增加痛苦。”王坤友说。从那时起,他明白了责任一词的沉重。在当乡村医生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医疗书籍,每次帮人看病,他都会细细的推敲,绝不让自己出现误诊。“所幸的是,当了20多年的赤脚医生,没有因为我的误诊而给病人带来更多的痛苦。”王坤友说。
让王坤友至今心有余悸的是在开发泊山洞期间。“开发泊山洞时,要经常放炮。炮一炸,碎石横飞,一不小心就会将工人给炸到。”王坤友说。开山放炮,一不能让碎石炸坏泊山洞内自然景观,二不能让人受伤。在开发泊山洞时,王坤友经常夜不能眠,每次放炮前,他都要仔细检查,杜绝任何细小问题出现。“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用装满潮湿稻草的麻袋覆盖在所要炸的区域,防止碎石乱飞。”王坤友笑着说。
在开发泊山洞的半年内,王坤友和工友们共用了5吨炸药,没有出现一例人员受伤。“人的生命安全最重要,现在我每次回忆起那时放炮的经历,都心有余悸,所幸的是,没有一人受伤。”王坤友说。
足 迹
——他的身影深深地烙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7月1日,烈日当空,地上的沙石被炽热的阳光烤得滚烫。
我们一行三人沿着王坤友曾经的足迹去寻找那些属于王坤友的故事,从新安到泊山洞再到白湖村,走访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聆听并记录着王坤友的点滴。
清晨的王坤友,依旧起的那么早,吃完早餐刚刚到5点,穿起那身朴素的衣服再次沿着沥青路去村民家中看看,路上一个个熟悉的村民见到他都会向他打招呼。
虽然已是癌症晚期,但是看看村民家中的养殖情况、沼气运用的情况依旧是王坤友必做的事情。修上路灯、通上沼气、贯通水利……新安村村民们见到我们的到来,不停的对我们说着王坤友做过的这些事,我们知道王坤友的身影在这里早已被深深的烙了下来,新安村有自己的印记,那便是他们的村书记王坤友。
告别了新安村,我们来到了泊山洞。曾经和王坤友一起奋斗的人早已不在泊山洞任职了。不过说起王坤友,附近的居民至今记得他。一位村民说:“他是哪里有事,就顶到哪里去工作,记得有个村子问题很严重他就去了那里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是当地人对王坤友最深刻的记忆。
建成村和白湖村合并后,叫白湖村。现任村主任伍秀中接待了我们,随即拉着我们来到了一片树林前,高达10多米的成片的杨树映入我们的眼帘,“这里足足有120亩的杨树,这些都是当初王书记带头搞的退耕还林时种下的,也是他给我们留下的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伍秀中说,“即使刚上任时他的被子被人扔了,但是他没有记恨这里任何人,而是兢兢业业,努力地做一些事。在他工作期间,荒地被利用起来了,当家塘挖了,抛荒田被人承包了,他办的一件件事到现在还给村民带来方便和利益。”
白湖村张业艮前几天和几个老朋友一起去看望王坤友。他告诉我们,当他准备出发时,不少曾经和王坤友产生矛盾的人也加入进来一同去看望。
离开白湖村时,我们再次路过那片杨树林。我们想起了中学时的一篇课文《白杨》。“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 5
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王坤友语录
1;他忠诚于党。面对组织,他的微笑是对信仰的执著。他说:“我是个党员,组织上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2;他牢记宗旨。面对群众,他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他说:“老百姓的满意,是我最大的满足。”
3;他乐观人生。面对不幸,他的微笑是百折不挠的品质。他说:“人活一天就要珍惜一天,干好一天事。”
第四篇:卢万友同志主要先进事迹
卢万友同志主要先进事迹
卢万友同志从1989年起从事土地管理工作,至今已有20余年,期间先后担任过地级市局中层干部、副局长、局长,现任淮安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党委书记。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坚决贯彻执行省厅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有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服务发展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近年来,他团结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按照“建设一流队伍、争创一流业绩、塑造一流形象”的总体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淮安市国土资源局先后被表彰为江苏省创建文明行业先进行业、淮安市文明行业、目标考评先进集体、政府创新工作一等奖、创新创优先进集体等100多项奖励。卢万友同志2001-2009年连续9年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2003年被国土资源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地籍工作者;并先后被淮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先进个人、中心城市建设先进个人、淮安市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光荣称号。该同志为中共淮安市第五届党代表、淮安市第六届人大代表。
一、坚持规范管理,在落实资源保护上敢于严字当头。近年来,卢万友同志在资源保护上敢于严字当头,坚持依法依规管理。一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研究出台了《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每年提请市政府与各县(区)人民政府签定耕地保护责任状,建立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政府耕地保护体系。二是加强土地复垦整理。2005年以来,全市共实施完成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842个,新增耕地12.66万亩,实现了全市耕地占补平衡有余。三是稳妥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工作,在6个县(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建设总规模11.99万亩,实施后可新增耕地1.38万亩,累计总投资11.6亿元。四是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2007-2010年,全市共实施城乡挂钩项目482个,项目区总面积4.3万亩,新增耕地3.95万亩。五是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在全市建立了征地补偿款预存制度,坚持把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列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做到做到“征地、补偿、保障”三同步办理,实现了应保尽保。六是加强执法监察。在全市建立了“2112”执法巡查机制、联合办案机制、排名通报机制、包片联系机制、考核考评机制、案件查处会审机制、一票否决机制等执法机制,先后开展了土地执法百日行动、违法用地案件查处专项行动、卫片执法检查等专题执法行动,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违法用地案件。扎实推进土地执法模范县(区)创建活动,金湖县、盱眙县、清河区先后被授予江苏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区)。
二、竭诚服务大局,在保障科学发展上勇于开拓创新。近年来,卢万友同志能够紧紧围绕地方发展目标,坚持积极探索,深入挖潜,努力寻求破解用地难题的新举措。一是创新思路破解难题。2008年,他紧密结合土地调控政策和淮安建设用地需求的实际,撰写了《解放思想、深挖潜力-努力为淮安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用地保障》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市委刘永忠书记的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文章提出的相关对策措施在全市推广应用。二是合理保障项目用地。坚持把依法合理保障项目用地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通过用足用好国家计划、争取点供用地指标、盘活存量、节约用地等有效措施,有力地保障了一大批建设项目用地。三是进一步强化土地市场建设。他严格执行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并在全市建立了随机抽取确定土地招拍挂主持人和评委票决制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机制等创新机制,进一步保证了土地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四是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措施。近年来,他十分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先后多次带领有关处室负责同志深入全市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调研节约集约用地情况,坚持从项目核准、投资强度、注册资金、绿地规模、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方面严格把关,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大幅度提升。2005-2009年,全市通过严把供地关,节约土地2000多亩。
三、严格带好队伍,在加强作风建设上精于务实求真。近年来,卢万友同志狠抓队伍建设,在全系统营造了一个作风正、人心顺的良好奋进局面。一是抓好班子自身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和个人分工负责制相结合,遇事做到与班子成员常通气、常协商,特别是对涉及全局性的工作部署、干部选拔任用、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重大财务支出、重要改革措施等,一律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个人“说了算”。二是坚持廉洁从政。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坚持每年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全面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工作中,他能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实行阳光操作、公开透明、程序规范。在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上,他能严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洁,凡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三是加强教育培训。2005年以来,先后通过自主办班、委托办班、选派外训等方式,共组织各类培训班48期,干部职工轮训率达到100%。他亲自主持编辑出版了内部期刊《淮安国土资源》、《国土资源管理与探索》论文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四是优化服务环境。近年来,先后在全系统开展了“制度建设年、作风建设年、服务创优年、效能建设年、能力建设年”等主题活动,全力打造“服务最优、流程最短、效率最快”的服务品牌。专门成立了行政许可处,将原有关职能处室承担的主城区有关审批事项划转到行政许可处,并整建制入驻市行政审批中心,建立了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用地全程帮办制度。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金土工程,建成了各类数据库和办公软件应用系统,网上审批逐步实现。全面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编制了日常行政管理和项目审批规范,实现了党务政务信息全面及时公开。五是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在全市新建了52个国土资源所,并按2-3个乡镇为一个区域设置了基层国土资源分局或中心所,基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几年来,全市共有28个基层国土资源所被表彰为全省优秀国土资源所,90%以上的基层国土资源所达到人民满意标准。六是深入推进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系统开展了“争创优秀国土资源工作者、党员示范岗、慈善捐赠、挂钩扶贫、帮扶企业”等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合唱队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爱我中华、唱响淮安”歌咏比赛并获得一等奖。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全系统“国土资源杯”乒乓球比赛,成功承办了江苏省国土资源系统“国土资源杯”乒乓球比赛及干部职工庆祝建国60周年书画摄影展活动,并取得乒乓球赛男女团体冠军。目前,全系统共有18个单位获得市级文明单位,98%以上的基层单位获得县级以上文明单位。
第五篇:彭友同志先进事迹1
彭友同志先进事迹
彭友同志1972年11月出生,初中文化,1994年7月到内江市双鹰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担任公司楠木寺井采煤二队采煤一组组长。在工作和生活中,彭友同志处处、时时以一名组长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踏实工作,默默奉献,争创一流。由于工作的勤奋努力,成绩优异,先后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安全先进个人;荣获2007年、2008年、2009公司安全生产标兵,2010公司劳动模范。
彭友同志政治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风务实,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以身作则,克己奉公、忘我奉献。自觉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了突出业绩。
一、打铁先得自身硬。
作为一名在煤矿工作的农民工,彭友同志从未有过打工意识,而是自始至终把自己当做企业的主人,具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为把握过硬的安全生产技能,自己购买了采煤工艺、班组管理、机电维修等方面的技术书籍,在业余时间进行“充电”,并在实践中摸索、锻炼和积累。同时,彭友还积极参加公司安全生产培训中心举办的各类安全培训,丰富了安全生产知识,增强了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生产的技能。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他不仅取得了采煤机司机、班组长等多种安全资格证书,同时还掌握了多个工种的熟练操作技能,成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多面手”。
二、一花独放不是春。
为提高班组的整体素质,彭友抓住公司开展“学习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打造‘一区一品’创新工程”的契机,组织全组职工认真深入地学习白国周班组管理的经验,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同时,在组内还发动职工制订“跨岗位学习计划”,成立“青工学习小组”,亲自对炮采、机采两种不同工艺进行授课。在班组内,彭友还积极组织内部培训,广泛开展“师带徒”活动,分批次组织生产骨干和职工进行“1+1”现场结对练兵,将所学到的知识及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班组职工。近5年来,在他的传、帮、带下,有12名班组职工成为队的生产骨干和技术能手,班里已累计输出26名素质精干的职工到其它班组、区队担任组长。
三、严把现场质量、安全关。
彭友同志高度重视质量、安全工作,他常说:质量是安全生产的保障,没有好的质量就不会有十足的安全。因此,他在生产中合理组织劳动,组员的任务分工明确到位,确保了工程质量。彭友还带头组织职工学习并遵守《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过程和作业规程,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在今年开展的“职工岗位行为规范集中教育”及其“回头看”活动中,彭友身先士卒,天天总是提前半小时到工区,了解上一班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区新任务,把握安全生产注重事项。每班又总是第一个到达井下现场,了解现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不合格工程坚持在第一时间内处理整改。他还加大班中动态巡查力度,杜绝带着隐患生产。一次,一位职工忙于铲煤,未及时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彭友发现后急忙叫住那工人停止工作,并撤离开,然后自己用钢钎去刁上面的岩石。刚一刁,还没等使劲,那一层护岩就垮了下来。他帮着工人架好支柱后,严肃地批评这位职工:“要生产必须搞好安全,有了安全才能有一切”。正是他的细心而避免了一次又一次的安全事故,有力地促进了矿井安全生产。
四、要害之处显身手。
去年5月份,其所在采区工作面支架处因片帮冒顶造成矸石大面积堵塞、支架蹬空,无法向前推进,必须在支架上方打木垛接顶。在支架上方温度高,空气稀薄,易再次发生片帮冒顶的情况下,彭友冒着危险亲自接顶,并以娴熟的技艺迅速处理好隐患,尽快恢复了安全生产。一直以来,彭友所在的采区工作条件非常差,职工常有许多的怨言,思想时常不稳定。但彭友总是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并以实际的行动带领全组职工克服困难,创造了艰苦条件下的生产奇迹。
五、把住班组凝聚力。
为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彭友还经常深入班组职工家庭走访谈心,谁家有难事,哪个职工有情绪,他都了如指掌,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组内有一位生产骨干,家住矿区周边农村,上有老下有小,人多田多,每到农忙季节,家中的农活总成为他的心病,给班中的安全生产留下隐患。每到这时,彭友便带领班里人员利用班后时间进行帮扶,解除其后顾之忧。对班里的安全重点不放心人物,他主动上门送安全意识。通过算账对比,发动家庭帮教,使3名安全后进人员逐渐转化为工区的安全生产积极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