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顺友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王顺友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摘自《工人日报》)
时代先锋:雪域高原的忠诚‚信使‛王顺友(上篇)
一个长年累月与天地为伴孤独的人。
一匹驮着邮件不停翻山越岭的骡马。
一条崎岖不平充满艰险的跋涉之路。
……
在绵延数百公里的木里高原上,一位身着邮政制服的中年人牵着一匹驮着大小邮包的骡马默默行走的情景,早已成为山寨百姓心中生动而熟悉的映像,更是他们翘首以盼的希望。
20多年来,他每月有28天行走在大山深处、河谷江畔、雪山之巅,按班准时地将一封封信件、一本本杂志、一份份报纸送达用户手中……
20多年来,他在雪域高原跋涉26万公里,风霜雪雨,日月为伴,孤独前行……
他,就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马班邮路‛的杰出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王顺友。
四条忠告
木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全县境内绝少平地。一道道状如刀锋的山梁在这里并排交织,山与山之间形成落差巨大的大河深谷,海拔在4000米至5000米以上的大山有100多座。
马班邮路是当地特殊地理环境的产物,这里最早的通信方式是口传、人递和烽火。1960年以后,县邮政逐步给邮递员配备马匹,从此开始了马班邮路。
但是,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的木里,目前只有等外级公路1000多公里。直到今天,全县99%的乡镇仍在依靠马班邮路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乡邮员在这里不仅有送邮件的职责,而且还是政府政令通达的象征。
在这条‚哪怕亏损也要坚持经营下去‛的马班邮路上,如今已经71岁的老职工王友才曾经走了28年。
1984年,这位视邮政为‚生命‛的老人将缰绳交给时年19岁的儿子王顺友。他给儿子提出了4条忠告:一是不能丢失邮件;二是不准打湿邮件;三是不准冒领贪污汇款、不准私拆信件;四是必须准班准点。
‚20年过去了,这4条‘忠告’儿子不仅都做到了,而且做得比我希望的还好。他没有让我失望,更没有让党和政府及乡亲们失望!‛王友才说,儿子是以‚舍小家为大家‛为代价挺过来的。
家在路上
‚我实际上有三个家,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江边,一个在‘路’上‛。王顺友说。
王顺友解释,他自己的家在木里县乔瓦镇银盘村一个叫绿音塘的半山腰上,而父母的家则在该县白碉乡的河边村。而为了‚邮路‛这个‚家‛,他几乎顾不上照顾前两个家。
自从父亲手中接过马缰绳后,王顺友主要负责木里县城至白碉乡、三角桠乡、倮波乡、卡拉乡的乡邮投递,邮路往返里程长达584公里。
在这条邮路上,王顺友既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雪岭,又要穿越闷热难耐的雅砻江河谷地带,还要横穿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途中的必经之地察尔瓦山气候恶劣,一年中有6个月冰雪覆盖,气候达到零下十几度,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积雪在高原太阳的反射下灼得眼睛直疼。
尤其是从白碉乡到倮波乡,还要经过当地老百姓谈之色变的‚九十九道拐‛。在这里,拐连拐、弯连弯,抬头是悬崖峭壁,低头则是波涛汹涌的雅砻江,马帮踩出来的羊肠小道下面是万丈深渊。
在这里,山路异常狭窄陡峭,有的地方需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马摔下悬崖掉进滔滔江水中,‚连尸首都找不到‛。
在这里,人们能够看到的天只有簸箕那么大,紧跟在马后面的人只能看见马的尾巴。马粪直接掉在后面的马和人的身上,想躲都躲不开……
路上,王顺友难得遇上一户人家。当万家灯火、家人团聚时,王顺友常常只能一个人蜷缩在山洞、牛棚、树林里或露天雪地上,与心爱的骡马相伴。
‚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饿了啃糌粑面,渴了喝几口山泉水,甚至是吃几口冰块。‛王顺友说,相比之下,蚂蟥区的‚吸血虫‛已经算不上什么。‚最恼火的莫过于雨季,几乎没有穿过一件干衣服,睡过一个安稳觉。本来就难走的烂石路变成泥浆路,连马都打滑,我常常摔得浑身是泥,夜里也只能裹一块塑料布睡在泥水里。‛
愧对家人
由于投递路线长,王顺友一个班期来回得走14天。一个月走两班,每个月在家最多只有两三天。
妻子韩撒承担起了家里的一切农活,长年的劳累使她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2004年6月,王顺友出班回来,看到韩撒躺在床上,病得不轻又无人照顾。焦急的王顺友将妻子扶上马,连夜赶到县医院。
3天后,妻子的病稍有好转,王顺发又整装踏上了邮路。‚没办法,不能耽误班期,乡政府和乡亲们还等着我给他们送邮件呢!‛
今年元旦,王顺友的儿子因学习紧张没有回家,小女儿又外出打工,妻子韩撒再次病倒在床上。刚搬来的邻居陈老六,发现王家的烟囱怎么连着两天没有冒烟了,养的牲畜也没关进圈,家里的大门又一直大开着。他进屋一看,发现韩撒躺在床上,已经说不出话来。
好心的邻居急忙赶到县邮政局,局领导马上派车将韩撒送到了县医院。经过抢救,韩撒脱离了危险。此时,人们却无法通知正在邮路上的王顺友,因为他离返家还有3天多的时间。
‚这3个家,可真是扁担挑水两头撂,顾得一头,顾不得另一头。‛王顺友感叹说。
20年多来,王顺友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个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大山深谷中的千家万户,架起了一座藏区各族群众与外界沟通联系的便民通道。
王顺友是苗族人。苗族人爱唱山歌,而他最爱唱的一句是:‚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也幸福‛。
在漫长的送邮路上,王顺友不仅用唱山歌来排遣一个人独行的孤独、寂寞,而且还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一路唱响了自编自唱的山歌。
时代先锋:雪域高原的忠诚‚信使‛王顺友(中篇)
王顺友跑的马班邮路上,零零落落地住着一些村民,但没有集镇、更没有邮局,他自然就成了这条路上的‚流动邮局‛。
20多年来,王顺友代收、代发的信件和包裹,根本无法统计清楚。每趟走邮路,总有一些村民拿着信件或包裹在村口路边守候着他。
对城市,山里人至今还有弄不懂的事,邮路上的很多村民甚至不知道邮寄信件和包裹还需要邮资,而王顺友也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些事,每次都是回到县城后自己掏钱贴上邮票或付上邮资寄到外地。
如果说,垫钱为村民‚收发‛信件、包裹还和自己的业务有些关系,那么,为村民捎带生活、生产用品,甚至自己掏钱替人帮忙买,就多少有些‚不务正业‛。但是,王顺友乐于这种‚不务正业‛。
王顺友跑邮路经过的三桷桠乡鸡毛店和倮波乡磨子沟是彝族聚居区,过去乡民们都不大习惯种蔬菜,只种些土豆、包谷、荞子等作物。从1988年开始,王顺友就经常为那里的老乡们带去白菜、青菜、莲花白、萝卜等蔬菜的种子,并手把手地传授种植技术。慢慢地,乡民们有了自己的菜园,冬天也能吃上新鲜蔬菜,生活从此得到很大改善。
雪域高原上的民族兄弟深受缺医少药之苦,苗族擅长以草药治病,王顺友就把自己家乡白碉乡的草药推荐给大家。
倮波乡60多岁的王福清跑了一辈子马帮,忍受着风湿病和胃病的折磨。王顺友知道后,就把他的病情记下来,回到白碉乡苗族老家后,向熟识的苗医描述其病情,开方抓药,送给王福清。
多年来,王顺友出班时,骡马背上除了驮着大小邮件外,还总不忘捎带几包盐、茶和药,这可是山里群众最需要的东西。当少数民族兄弟接过他递上来的这些小包包,个个脸上都会绽开笑容,而这时,王顺友感到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人心换人心。王顺友心系山里乡亲,乡亲们自然以情相报。在他跑邮路时,不时有人送给他一包香烟解闷,送瓶酒解困,送点糌粑、土豆充饥。
‚我没想到,自己只是为乡亲们做了点职责要求做的事,大家就待我如亲人。‛王顺友十分感动地说。
以感恩的心看待世界,王顺友在这条崎岖的‚马班邮路‛上感受着付出与得到的幸福。
王顺友习惯了在这条路上的风餐露宿,用简单的‚习惯‛掩盖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与苦难。
一位叫秋麦的美国人在听说了‚马班邮路‛的事情后,用5天时间自费踏上木里马班邮路。秋麦说:‚如果不是亲自走一趟马班邮路,绝对体验不到这些乡邮员工作的艰辛。‛
艰辛,不是这里独有的,但它的确写满了整条马班邮路。
‚我永远不会忘记途中每天晚上睡的两面通风的帐篷,夜晚的篝火和睡觉时听到的清脆的马铃声。‛秋麦说:‚走过了一段马班邮路,才会真正了解什么是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这种不计报酬的付出值得人们尊重。‛
今年初,在中共四川省委授予王顺友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大会上,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动情地说:‚王顺友同志为代表的木里县‘马班邮路’的光荣群体,以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以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亲身实践,塑造了忠诚敬业、艰苦奋斗、公而忘私、利民为民、豁达乐观、甘于奉献的‘马班邮路’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是值得我们各行各业大力弘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尊重,被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定格为社会永远的记忆。今年‚五一‛节,王顺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光荣地戴上了全国劳动模范的奖章。王顺友知道,这份荣誉属于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所有乡邮员。
时代先锋:记‚马班邮路‛代表王顺友(下篇)
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共有15条,总里程达4472公里,一个班期为14天,服务面积1.3万平方公里,服务人口占该县总人口95%以上。
马班邮路的乡邮政员常年穿梭在海拔4000米至5000米的高山之间。这里冬天冰雪覆盖,夏天雨水泥泞。乡邮政员们要翻越陡峭的冰山,踏过荒无人烟的雪原,走过阴冷潮湿、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
王顺友和他的同伴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挑战着大自然、挑战着生命极限,以血肉之躯为藏区群众搭建起了一座与外界沟通、永不断线的‚绿色桥梁‛。
几乎每趟邮路,王顺友都在经历着生死考验。
无怨无悔
2000年7月的一天,王顺友送邮件翻越海拔4300米的察尔瓦梁子,突然从树丛中窜出两个劫匪,强迫王顺友交出身上的所有财物。
面对凶狠的劫匪,王顺友没有丝毫胆怯,他大声地吼道:‚我是送邮件的。要钱没有,要命一条!‛边说边抽出随身携带的柴刀,打算与劫匪搏斗。
两个劫匪一下子被镇住了,趁着劫匪正在发愣,王顺友急中生智跳上马背冲了过去,保住了邮件的安全。
虽然王顺友遇到这种情况几乎都能化险为夷,但他依然付出过沉重代价。
1995年11月的一天,王顺友像往常一样,送邮件到令当地人都望而生畏的‚九十九道拐‛。
骡马在前面慢慢地走,王顺友紧跟其后,眼看就要走出险途,突然一只山鸡飞过,受惊的骡马猛然抬起后蹄踢向王顺友的肚子,当时疼得他摔倒在地,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直往下流,甚至把全身衣服都打湿了。
即便如此,王顺友依然咬着牙坚持把邮件送完。直到第9天回到县城,他才去医院检查,发现一根肠子被骡马踢破了。由于拖延了治疗,溢出来的粪便已经造成肠道严重感染。医生有些后怕地说,要是手术再晚一些王顺友就没命了。
尽管历经种种艰险,王顺友忠诚人民邮政事业的坚定信念却从未动摇,他说:‚为人民邮政,我死而无怨!‛
‚福音使者‛
王顺友用血肉之躯搭建的邮政‚绿色桥梁‛,成为山寨乡亲们的‚福音‛。
1998年8月,木里县遭遇百年未遇的洪水灾害,山体滑坡阻断了白碉乡与外界的联系。当时,王顺友本可以不送这一邮班,但他发现邮件中有一封来自西昌师专的录取通知书,收信人是白碉乡的海旭燕。眼看就到开学的时间了,为了不耽误收信人的前程,王顺友又‚单枪匹马‛上路了。
踩过烂泥齐膝的泥石流地段,跨过湍急的洪水,躲过山上的飞石,王顺友在洪水的威胁下走了两天,终于将录取通知书送到了海旭燕家中。
当海旭燕捧着渴望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看着变成了‚泥人‛的王顺友,竟激动得忘记说一声‚谢谢‛,只是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1997年,王顺友长期跑的白碉乡到木里的新公路全线贯通,乘车只需要4个小时,既安全又方便,但王顺友依然牵着自己的骡马翻越雪山步行到白碉乡。有人说他傻,他却说:‚如果改道走公路,我方便了,可那些托我带信带包裹的村民们就不方便了。‛
第二篇:王顺友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
为人民服务再苦再累都幸福四川省木里县邮政局马班邮路乡邮员 王顺友1985年,走了一辈子马班邮路的父亲,把他手中的马缰绳交给了我,对我说“父亲老了,走不动了,这个班今后就交给你。”那年我才20岁。我走的是父亲走过的路,一走就是20年。我走的路都是高山和峡谷,人烟稀少,气候恶劣。大多数时候只能露天宿营,在山岩底下、草地上、大树
底下搭个简易的帐篷就睡。一路上,先要爬山,翻海拔4000多米的察尔瓦雪山,气温在零下十几度,冷得要命;下山走到海拔1000多米的雅砻江河谷,气温40多度,又热得要命。饿了就啃几口糌粑面,渴了只能喝几口山泉水或吃几口冰块。最苦的是雨季,常常摔得浑身是泥,夜里也只能裹一块塑料布睡在泥水里。到了晚上,山里更是静得可怕,我燃起火,也想家中的妻子儿女。其实,这些年来我最难受的是觉得对不起我的家人,特别是对不起妻子和父亲。但我不能对不起邮路上的父老乡亲。高原上的各民族兄弟,都讲究做人要实在、诚恳、厚道。说实话,乡亲们对我太好了,组织上对我太关心了,省、州邮政局领导多次到木里看望我,还改善了我家的住房条件,我就是再苦再累也报答不了。我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就怕别人说我工作没做好,对人不厚道。只要大家说我是个好人,是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我就满足了。乡邮员是党的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邮政局干部 邵建洲我们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木里县位于凉山州西北部,境内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有100多座,5000米以上的有20多座,1.32万平方公里的范围里仅有13万人居住,而且90的人口分散居住在大山里。这里,通过马班邮路,党报党刊、政策文件才能尽快地送到偏远的乡村,党的声音才能传到木里的每个角落;通过马班邮路,远方亲人的问候才能温暖着家乡父老的心田。所以,那里的老百姓都把邮政看得非常神圣。在他们的心目中,乡邮员是党的人,是政府的人。多年来,木里县马班邮路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先进典型,王顺友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王顺友走的是一条异常艰难、充满危险的路。邮路沿马帮踩出的羊肠小道在大山深处蜿蜒,许多路边是悬崖绝壁,稍不注意,就会跌落下去;邮路经常遭遇山体滑坡、山洪暴发以及四处出没的野兽,有时甚至还会遇上歹徒;单人独马走在荒无人烟的深山峡谷中,往往几天看不见一个人影。但在木里县邮政局的记录中,20年来,王顺友从来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他平均每年投递各类邮件近万件,投递准确率达100。王顺友是我们的亲人四川省木里县倮波乡干部 扎西龙布倮波乡是王顺友马班邮路的终点站,离木里县城有180多公里。那里既不通公路,也不通电话。在我的眼里,王顺友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他不管到了什么地方,总是邮包不离身,不仅白天要背在身上,晚上他也会把它枕在头下睡觉。途中要是遇到雨雪,不管自己是不是遭罪,他总是像爱护命根子一样地保护邮件。倮波乡的高山上有两个村,离乡政府有几十里路。为了让这两个村的老乡能尽快地收发邮件,王顺友每次都绕道走上七八个小时。这两个村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家里留下的多数是老人和孩子,而且很多人都不识字。王顺友每次到这些人家投递邮件,乡亲们总会请王顺友当面把信打开,读给他们听。如果要回信,他还会拿出纸笔帮人写好,分文不收地带回县上,自己掏钱将信件寄往外地。可王顺友总说,这么多年来,要是没有乡亲们对我的照顾和帮助,我王顺友可能早就死在这条邮路上了。王顺友就是这样一个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不停歇地穿行在雪域高原、深山峡谷,不求索取,不图回报。他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工作任务也并不复杂。可他用他的信念、执着和热情,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爸爸,我为你骄傲凉山民族中学高一学生 王银海我叫王银海,是王顺友的儿子,今年17岁,现在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爸爸很少在家。我只知道爸爸在邮政局送信,十天半月才牵着马回家,回家后就忙着整理邮件,一两天后,他在天不亮的时候又匆匆地离开了。我先是在老家的白碉乡小学读书。8岁那年,爸爸为了让我受到更好的教育,把我带到县城附近的博瓦乡小学读书。我11岁时,爸爸在县城给我租了一间小木头房子,我一个人住在那里。就在这间小屋子里,我读完了小学,考上了县里的初中。我已经完全习惯独自一人生活。爸爸很久才能来看我一次。每次父子俩呆在一起的时间,也就那么一顿饭的工夫。爸爸每次来总是在一旁呆呆地看着我,偶尔问我一两句钱还有没有学习怎么样完了,他说一声那我走了。我就回答一声嗯。我知道他心里是爱我的,嘴里却说不出来。爸爸每次来,马鞍、马褡子堆满一屋,满屋都是马臭味,可我一闻到这种气味,心里就踏实,就有安全感,睡觉也香。我已经长大了。我知道,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木里在变化。我理解,爸爸的工作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家庭,他为他们
送去党的政策和关怀,送去亲人的问候,我为有这样的爸爸感到自豪和骄傲终生难忘的随行采访四川省凉山日报社记者 石进今年1月,我和我的同事一起,跟踪采访了凉山州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我们先见到了王顺友的妻子韩萨,她今年46岁。韩萨大姐是一个善良、贤惠、能干的女人。王顺友每个月在家里只有两三天,全年回家的时间不到40天。韩大
姐一个人要抚养一双儿女,忙地里的农活,喂养牲畜等等。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劳动,她身体瘦弱,面色苍老。她说自己是一个孤孤单单的女人。好几次,她病倒在家里几乎丧命,可王顺友却在邮路上根本无法知道。1月12日,我们和王顺友一起踏上邮路。一出门就是翻山。枯燥乏味的爬山下坡,那种走法让人双腿打颤,最后都完全麻木了。当到达海拔4000多米的察尔瓦山顶时,气温达到摄氏零下二三十度,肆虐的寒风夹杂着雪花直往脖子里钻。走在雪地里的王顺友,侧偏着头,他戴着单薄的邮政帽,根本无法抵御风雪。那天晚上,我们挤在四面灌风的帐篷内,睡在冰冷刺骨的雪地里,根本无法入睡。我默默地想着王顺友20年来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的工作生涯。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和力量在支撑着这个看上去并不强悍的男人?现在我的耳畔常常出现王顺友这句话:人民邮政不是一般的企业,而是代表党和政府为老百姓服务的。
第三篇:邮政职工观看《全国邮政劳动模范王顺友同志先进事迹》电视片观后感
邮政职工观看《全国邮政劳动模范王顺友同志先进事迹》电视片观后感
今天,局党支部组织我们观看了光碟《全国邮政劳动模范王顺友同志先进事迹》,观看之后我受到极大震撼。王顺友,和我一样普通平凡的邮政职工,我的同事、我的兄弟,他的事迹和精神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今年40岁的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顺友,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马班邮路的乡邮员,1984年10月参加工作。20年来,他牵着心爱的骡子和马,跋山涉水,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漫漫高山邮路孤独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经手的邮件无一耽误,他把邮递这个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极致。20年来,王顺友热爱自己的工作,在乡邮员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王顺友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
王顺友是一面镜子,在他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叫无私奉献。20年来,王顺友在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为方便百姓而甘绕远路、甘愿贴钱、甘于劳神、甘心吃苦,他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群众所需。“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身染重疾,抛家舍口,困难重重,但不论再艰再险,他都一一克服;不论再难再苦,他都默默坚持。他把群众放在胸口,他让奉献成为习惯。他把党和政府的承诺实实在在地落在了他所服务的每一个人身上。
王顺友是一面镜子,在他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叫乐观向上。20年来,王顺友身处逆境,面对孤独,却始终保持着一种豁达乐观的积极心态和昂扬精神。他待遇不高,安之若素;他以马为友,亲切交谈;他自编山歌,边走边唱,这种以苦为乐、苦中求乐、笑对困难、笑面人生的人生态度,使他对工作始终保有奋发的热情,对生活始终充满美好的希望,也使他从容地战胜困难、通过考验。一个人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王顺友的可贵之处正在于20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但却真正做好了这件事;他没有创造多少经济利润,但却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王顺友的工作生涯,就像急流,锁定方向,毫不犹豫,奋勇直前。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坚守什么岗位,只要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在任何平凡的岗位上都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邮政事业不仅仅是寄出、送达那么简单;而邮递员特别是像王顺友这样工作在艰苦、边远地区的邮递员,他从事的也就不仅是我们一般理解的一个普通工种,而是有其特别的价值-他们的出色工作,除了满足老百姓的通信需求,更可以帮助边远地区的人们树立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和信任。我们知道,这种信心和信任,乃是一种何等宝贵的资源,在更多行业里能够涌现出更多像王顺友这样的工作者,那样我们的社会才可能走向和谐,我们的事业才可能向前发展。
第四篇:学习王顺友先进事迹观后感
学习王顺友先进事迹观后感
观看了《共产党人王顺友》先进事迹网络视频后,王顺友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和精神操守,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要学习王顺友,首先就是要学习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信念、始终坚守本职岗位、始终不给党丢脸,不喊累不叫苦,战胜孤独和寂寞,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和一颗温暖的心,作为一名雪域高原上的普通邮递员,用马班邮路,将党和政府的温暖、时代发展的声音和外面世界的变迁不断地传送到雪域高原的村村寨寨,把党和各族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事迹励志而发人深思,其体会如下:
一、坚守共产党人信念的重要意义。王顺友一个改革开放前期入党人,始终不渝的把党的信念种扎在心里,用一个二十年不变的信念坚守着自己的本质岗位,其思想之坚定,其党性之纯洁,其毅力志永恒。因此,新时期共产党人要牢牢把握党的思想根基不动摇,实时学习先进的文化,先进理论,分清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中的清浊,实时的省着自己,坚定不渝的坚持以党为中心,为党工作,以实现党的誓言而奋斗终身。
二、树立以王顺友为榜样,做好道德模范的社会工作,正确确定人生观。道德楷模是时代的道德典范、道德的榜样,是社会的巨大精神财富。弘扬社会正气、树立道德新风,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心声。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得公民的价值观选择呈多元化趋势,在生活价值和道德价值上
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特征。虽然现代社会多元价值的共存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这并不表明所有的价值观念都是合理和正确的。那些错误或消极的价值观念对公民道德建设形成了强大冲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减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是公民道德建设收到实效的重要思想保证。
三、立足本职岗位做好党的事业。我们要学习王顺友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勇于献身、不喊苦不喊累的精神。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一个人、一匹骡,一走就是个把月,能准时准点的把每一封邮件送到百姓手中,能做到二十年如一日,这样的精神是何等的伟大,这样的工作又是何等的平凡。这样的毅力、这样的恒心,这样一个为党的事业做贡献的人,是我心中的楷模、标榜。我要认认真真做好现在的工作,干实事,实现自己在党的誓言里说的话。
总之,王顺友先进个人事迹对我启发很大,坚定了我在党的事业上的信心,让我看到自己的目标,内心由此充满了动力。为此,今后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的工作,服务好党,服务好人民。
写作人:某某
2012年4月24日
第五篇:×××同志先进事迹
以扎实的业务工作实践共产党员的理想人生
——优秀共产党员×××同志的先进事迹
×××,男,汉族,1974年11月9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1998年8月2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原州区工程站副站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主要从事公路桥梁的勘测、设计、项目管理工作。在工作中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和工程管理者的责任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实践和理论结合,不断强化自己的业务素质,从实践中增长技能,在工作中提高觉悟,使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管理人员和优秀的共产党员。
党章规定,共产党员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参加工作十几年来,他参加了原州区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的勘测、设计、建设工作,原州区境内各乡镇行政村道路他都亲自跑过,说起任何一条路他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同行人都称他是“活地图”。
2009年,原州区农村公路道路硬化工程任务重、路线长,工程项目点多面广。他受局领导重托,担任农村公路业主代 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他几乎没有休息日,天天检查工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工程质量事前控制,进度心中有数。他严把工程质量,认真查审核工程计量,工作中不徇私情,严以律己,本建设项目全部圆满完成,为原州区被评为2009年交通建设先进县再立新功。
2010-2011年原州区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工程项目中,担任建设项目总监,对张易至王套、毛套至驼巷、S101线至孙家河、贺套至三湾、309国道至母家沟、老三营至戴堡、胡大堡至大疙瘩、红城至海淌、东源至西台等20条250公里项目管理中,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按照“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当好工程质量的“守护神”,将质量隐患消灭至萌芽状态,以他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素质,又为原州区公路建设增添光彩。
2011年领导安排他负责西山公路土路基的修建工作,西山公路全长42公里,是我区“五纵五横”公路网络之一,途径3个乡镇9个行政村,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大部分地段无路可走,交通十分不便,施工难度极大。尤其在施工季节,天气燥热,交通中断,仅干黄土就有一尺多厚,车辆过不去,他就步行到施工现场,头顶似火骄阳,步行崎岖山路,就这样来回往返几十公里检查项目质量,有时遇到暴雨无处躲藏,全身淋的象落汤鸡一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土路基、构造物的修建任务。在工程涵洞构造物施工中他坚持旁站监理,隐蔽工程亲自验收,不合格材料禁止进场,上道工序不验收,下道工序禁止开工。尽管吃了不少苦,人累瘦了,脸晒黑了,但铺通了道路,方便了山区群众。作为公路建设者来讲,最大的喜悦莫过于“天堑变通途”了。
多年来,在局领导和站领导的培养和教育下,在老同志的带领和帮助下,他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公路工程管理人员,“严把工程质量是首要职责,质量是公路工程的生命”。在施工过程中有时出现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不按图纸设计施工,也有电话说情的,遇到这些现象,他牢记共产党员的职责,坚持原则,不讲私情,不看面子。首先认真的实地检查,然后仔细的对照图纸,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施工,最后通知施工单位该补强的就补强,该返工的就返工,该拆除的就拆除,始终以“质量第一”为准则,保持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在三营至老庄公路施工中他发现施工单位违反技术要求操作,蒙混过关,现场进行了停工整顿,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并讲清了道理。所以这些年来,他负责的施工项目没有出现不合格工程,受到局领导的赞赏,2008年、2009年、2010年终考核连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2012年是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收关之年,在项目开工前期,他主持制定和完善了总监办监理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内容包含工程质量、进度、费用、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廉洁等各个方面,并要求每一项制度必须落到实处,专人负责,为施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施工单位强化管理,坚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为业主服务的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内部管理方面,他严格要求全体监理人员要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工程质量重于泰山的思想,再为我区农村公路的建设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就是这样一个人,长年野外工作,被太阳暴晒得
黝黑的脸庞,总是很忙碌的样子。有时候问他“苦不苦”,他总是憨憨的一笑,说:“自己虽然苦点,但当修成一条条沥青水泥路,看到老百姓脸上幸福的笑容,总有一种事业的成就感”。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普通的公路建设者,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