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医生先进事迹材料(终)
优秀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杏林春暖,在医生这个备受尊崇的行业里,xx
同志已经艰苦奋斗了35年。在这漫长的35年里,她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品行以及丹心仁术精益求精的医德,在整个社区以及业内已深入人心,接触过XXX的病人,及儿童家长,没有一个人不为她肃然起敬。
她现任生服务中心保健科科长,为社区的妇幼保健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宗旨,恪守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极不平凡的光辉业绩和对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执着追求与奉献,赢得了来者的信赖、同行的尊敬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展现了新时期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者的崇高风范。并先后获得过“先进工作者”,“岗位能手”等光荣称号。虽然有着不菲的成绩,但她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在取得个人进步的同时,帮助身边的同事及下属,积极组织和开展一些极具意义的学术活动和比赛,并在活动中起到表率作用,多次获奖,得到同仁们的一致好评。
正因为她对专业素养的严格要求和对本职工作的认真负责,她为妇幼保健事业带领出了一支敢拼敢打的队伍。2009年甲流来袭期间,她成立应急小组,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工作,协助院内和辖区内的甲流消杀培训及各项健康教育宣传,她带领全科人员高度戒备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一刻都不放松,并为此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更是难得跟家里人一起吃上一顿热饭。因为这种执着认真的态度和精神,他们
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受到上级领导及广大就诊人群的一致好评。2011年,为了消除麻疹、乙肝,她带领科室的同事们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辖区内托幼、中小学等1万余人的接种工作,并经常利用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到辖区探访流动儿童,儿童家长随时都能拨通她的手机进行相关方面的咨询,而她也从不推托,有问必答,将妇幼保健工作落到实处,因此她得到了儿童家长的广泛称颂,大家都亲切地叫她X老师。
在她的辛苦工作和带领下,社区的妇幼保健工作做到了无有效投诉、无医疗事故、医疗差错的发生,家长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达100%,医务人员成为了辖区居民信任的家庭医生,同时,保健科科室也得到了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和各级领导的肯定,先后获得“XXX计免,传染病,儿童保健先进单位”,“医院先进科室”等光荣称号。
行医三十载,一心为患者。在她35年的从医生涯中,大家得到了一位优秀的医生,更看到了巿场经济激烈竞争中沉稳、睿智、实事求是、埋头苦干的基层妇幼保健科科长的超凡魄力。她以一腔热血,饱含爱心的积极心态,以实事求是,踏实进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疗卫生工作者执着、敬业、奉献的精神。
古人云:“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她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在医生这个岗位上踏实认真地奋斗了整整35年,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从不曾有半点私心,用她自己的话说:“医生一旦少了一点无私,那么病人就多了一份危险”,以这样的情操和觉悟,至始至终服务于辖区内的妇女儿童,我们不禁为这样的医生而
骄傲,为这样的医生而致敬!也希望更多的医护人员能以孙丽娟同志为榜样,将医疗卫生工作的精神传承下去,为医生这一伟大的职业形象铸就辉煌。
第二篇:优秀医生先进事迹
xx从医19年,做一名好医生是他不懈追求的目标。经过他勤奋的学习、艰苦的努力,目前已成为京煤集团总医院消化肿瘤内科的学科带头人,在门头沟地区已是小有名气。
为了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碌在病房、胃镜室、B超室及实验室,凭着对医疗事业执着的追求,对患者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先后开展了食道狭窄扩张治疗、食道支架植入术、结肠支架植入术、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治疗、消化道息肉内镜下切除、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贲门失弛缓球囊扩张治疗及局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同时与超声科合作开展了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如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胰腺囊肿穿刺置管引流,穿刺活检(肺占位、肝占位、淋巴结、胃壁占位)及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此外,他还与麻醉科合作开展了无痛胃肠镜检查等;所有技术均填补了门头沟地区的空白,提高了我院的声誉,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给患者带来了希望。
xx经常强调的是“要多为患者着想,给患者最合理的治疗!”。他以身作则,看病时总是为患者着想,从检查到治疗,处处都为病人精打细算。如果是远道来的患者,他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为患者节约食宿费用。平时教育年轻医生时他常说“健康是指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在给患者看病时,一定不要忘记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争取经过治疗,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平时出专家门诊时,他耐心地倾听每一位患者的讲述,认真地分析,遇到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教会患者多种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因此,许多患者看完病后经常会说“不用吃药,跟肖主任聊几句天,就觉着病好多啦”!更有甚者,有些病人清晨4、5点来排队挂号,就是为了能跟肖主任说几句话!肖主任对病房的病人更是关心有加,以致经常会有死亡患者的家属在办理完丧事后,特地到医院送锦旗给肖主任。还有许多患者的家属因陪亲属在内四科住院,看到肖主任带出的医疗团队特别值得他们信赖,就将医保定点医院改为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
xx先后获得了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地区百名优秀青年医师等荣誉,面对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他淡然处之。他知道他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他最想做的就是当一名好医生。
第三篇:优秀医生先进事迹
优秀医生先进材料
XXX,男,现年49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XX县科技拔尖人才,XX县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XX县人民医院总支委员兼病区支部书记。
在3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走出一串闪光的足迹,曾荣获XX县“十佳医生”“十佳职工”“XX县优秀共产党员”和市级“先进工作者”、“人民满意好医生”“德技双星标兵”XX市“技术创新能手”“XX县科技拔尖人才”等荣誉,深受广大职工和患者的信任和爱戴。
一、过硬的政治素质
XXX同志参加工作几十年来始终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以“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病人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关心体贴病人,始终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团结同志,乐于奉献,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受到病人、家属及同行的普遍好评。
二、勤奋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学风
XXX同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工作中始终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技术,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积极在我院开展神经外科工作,创建并发展我院神经外科事业,率先在我县成功开展颅骨缺损修补、脑积水分流、脑和脊髓肿瘤等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2000余例。有效缓解我县困难群众外出就医难、费用高、因病返贫等现象。尤其是对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重型颅脑损伤和高血压脑出血等常见神经外科疾病的救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差异,制定科学的救治方案,显著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和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取得显著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不论是作为一个普通医生,还是作为医院的业务院长,几十年来XXX同志始终坚持在临床工作一线,履行好每项职责,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作为管理者,他善于管理,敢于管理,狠抓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教育医务工作者牢固树立质量至上的理念,切实增强质量意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淡泊名利,廉洁行医
行医几十年来,XXX同志一直十分重视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真正做到“医病医身医心,忘名忘利忘我”。坚持为病人着想,坚持为病人提供价廉、质优、高效的医疗服务。不为金钱所动,不开大处方、不收受病人财务,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了廉洁行医的榜样,为创建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人民医院做出了巨大贡献。XXX同志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和激励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高度负责,他心系患者。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忠于医疗事业,、淡泊名利。他常说爱心是治疗世界上所有疾病的惟一良药,医乃仁术,也是世间大爱。30多年来他把对病人爱的付出,当作是自己最大的快乐,体现了一个医生的崇高美德,成就了一个医者楷模的光辉形象。
第四篇:医生先进事迹
XXX同志先进事迹
XXX,男,1974年11 月出生,1998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2001年调入XXX医院工作,先后在急诊科、内一科、内三科担任过专职住院医师,现任XXX医院内三科主治医师,主攻肿瘤内科,同时主持县医院放疗工作,有“县医院肿瘤内科第一人”的称号。他在11年的医疗岗位上,他心系百姓、关心群众,始终将百姓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一心为群众排忧解难,以赤诚的情怀和无言的行动,诠释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品格情操,在百姓的心中树立起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
一、不懈追求施仁术
作为一名主治医师,XXX同志深知要能够真正为百姓解除病痛,没有精湛的医疗技术不行的。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每天都学习到深夜,坚持系统地学完了相关专业教材,同时还利用休息时间跑到大城市查阅资料、购买技术书籍,将资料上的案例与实践结合起来,实实在在的做到了以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证明理论。他还要求自己每天要带一个主治病人的问题回家,第二天再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案来上班的,并将每一位病人的情况及治疗过程都记录在案,结合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佐证和体会,以便促使自己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刻苦的钻研精神和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使他技长于人,2006年春天,一位17岁的上颌窦癌患者从北 1
京多家三甲医院被判“死刑”,该患者回到我院求治,经过精心治疗,该患者恢复了健康,体重从53公斤增长到110公斤,并在一年后到外地去打工;2007年秋天,一位在外地工作的平乡县患者患了消化系统疾病,饮食不能进,全靠静脉输液维持生命,卧床3个月余,在“落叶归根”的思想下回到了老家,辗转来到了我院,经过精心治疗,该患者第二天就能正常饮食,第三天就可以下地行走,1周后就返回了外地的家中。如今不管是被治愈的病人及家属,还是院领导和干部职工,提起他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刻苦钻研医疗技术的劲头无不交口称赞。
二、视院如家献青春
多年来,XXX同志一直视院如家,他常说:“要想做一名好的医生,就要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每天清晨,当人们还在酣睡中,他便已早早来到了医院,进入病房,以求取得病人的第一手资料;每天晚上,当人们已围坐在电视机前时,他还在办公室孜孜不倦的工作,往往是到了深夜十一二点,他的办公室还亮着灯;节假日、双休日,只要有病人需要紧急抢救,他准会抛开手头的一切,火速赶到医院……,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科室有事,只要病人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他的时间表上从来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也没有节假日。由于长时间的过度工作,颈椎病、胃病等疾病也都纷纷缠上他,但是他却说:“我选择医生了这个职业,就决定了我干工作的一切初衷都是为了病人,无论我怎样,只要病人能够安心治疗、康复痊愈,我就无怨无悔。”
三、恪守医德胜亲人
XXX同志在多年的工作中对待病人不论其社会地位、乡里籍贯、关系亲疏,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在病情上给予精心治疗,在生活上给予关心体贴,使患者感到医院不是家却温暖如家,医生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在行风建设上,用他个人的话说:“做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工作经验;还需要一定的人文素养,如工作的态度、诊断的尺度、沟通的技巧;更需要一颗为病人着想的医者之心,为患者利益要勇于承担。”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6年的夏天,一位公安干警患血尿来我院就诊,由于病情较重、时间较长,为了尽快治愈,病人家属主动来到他办公室给他送上红包,但被他婉言谢绝,事情过后病人家属还是不放心,便在回家的路上拦住了他,送上红包后转身就跑了个没影,最后卢医生为了不影响病人的心情,便悄悄的将患者给的“红包”交到了患者的住院费里。
事业是干出来的,成就是拼出来的,XXX同志用自己默默行动说话,感染着每一个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自律,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
第五篇:医生先进事迹
心的医疗服务。家住后湖的石婆婆,因双脚严重肿胀,多次到大医院检查诊断,一直未能确诊,石婆婆的女儿慕名找到王争艳。王争艳不顾天气恶劣,到患者家中出诊。为石婆婆检查时,她仔细地为老人从头查到脚,在检查到严重肿胀且散发着难闻臭气的双脚时,没有丝毫在意,仍掰开老人的一个一个脚丫查看。这个不起眼的动作,让婆婆的女儿感动得热泪盈眶。王争艳最终确诊,原来困扰婆婆多时的病根就是脚气。后来,通过精心治疗,婆婆逐渐康复,一家人感动不已。如果不是王争艳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小小脚气可能就会让婆婆更加痛苦不堪。
廉洁行医,淡泊名利。王争艳是一名普通医生,也是一名管理干部,始终淡泊名利、廉洁行医、本分做人。她这种人格为医务工作者树立了榜样。她坚守着医务工作者的原则——“服务患者,不求回报”。患者送“红包”,坚决不收;患者送补品,坚决要患者拿回去自己补身体;患者送锦旗,她为患者着想不要,免得他们“浪费”钱,诊室里面唯一的一面锦旗,还是患者“先斩后奏”才挂上去的。她毕业于名牌大学,同学们的高收入,她不羡慕。同学邀请她去南方工作,收入待遇比现在要高好几倍,可她没有答应,虽然不能如同学那样富足,但感觉踏实幸福。
尽心尽责,全心回报。多年来在党的培养下,王争艳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一名医学专家和管理干部,从一名普通群众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她很珍惜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和培养,以身作则用自己坚守的行医准则去影响和带领每一位科室成员,建立了一个为患者信赖和谐的医疗团队,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回报社会。
言传身教,满腔热忱。作为科主任,她严谨求实,言传身教,毫无保留,认真做好“传、帮、带”。她时刻把同事的冷暖记在心上,及时解决困难和矛盾,以真心赢得信任。她精益求精,50多岁的人还经常研读着一本本厚厚的医学书,同事们爱称王争艳为“王教授”。许多患者都觉得和王医生接触,感到心里很舒畅,因为王医生好像特别了解他们的心思,说的话总是让人感觉暖暖的。
2012年9月,王争艳被群众海选为xx市首届30名“我心目中的好医生”,12月,刘顺妮副市长赠予其“上医之境”匾牌、市卫生局授予其“xx市优秀社区医生”称号,更荣获国家卫生部授予的“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王争艳,虽无丰功伟绩,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让大家感到敬佩,名叫争艳不争艳,不争自艳最鲜艳!不懈追求施仁术
丁权昌同志出生在偏远的中方县锦溪乡桃江村,由于交通不便,过去这里长期缺医少药,村里人感冒发烧都要赶到二十多里以外的乡镇看病,群众饱受病痛的折磨。1976年,他出生仅3个月,母亲就因病去世,自幼丧母的他幼小的心灵萌发了矢志“解人病痛、救死扶伤”的理想和追求。从他踏入学校那一刻起,他就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因家中姊妹多,家庭条件艰苦,他靠贷款、寒暑假砍柴挣学费读书,16岁初中毕业顺利考入原怀化市卫校。凭着他的勤奋与执着,很快又脱颖而出,1995年于怀化市卫校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对口招生直接考入湖南省中医学院(现湖南省中医药大学)。1998年学成归来后,他秉承自小萌发的为山区百姓解除病苦的理想,自愿要求到偏远的铜湾镇卫生院工作。
他深知,作为一名医生要能够真正为百姓解除病痛,没有精湛的医疗技术不行。他在多年所学的基础上,以顽强的意志坚持自学,系统地学习了医学本科专业教材,取得了医学本科文凭。并自费到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一年。家境的艰辛磨练了他坚韧的意志,工作以来,他几乎每天都坚持学习到深夜;进修期间,为了锻炼自己做手术的手感,他每晚
睡觉都带着手术手套,足足坚持了大半年。数年的潜心学习钻研,成就了他精湛的医术,他一毕业就能开展阑尾炎、疝气等手术,进修完后已能开展胆囊切除、脾切除等大医院才能开展的手术,至今他已主刀开展200多台手术。
在2007年前,泸阳卫生院手术仅100余台次。自丁权昌同志上任后,医院手术台次迅速攀升,2008年达到300多台,2009年上半年已开展手术200余台,其中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达50多台、胃肠穿孔修补术10余台、脾切除术5台等,手术范围覆盖普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等多个学科,泸阳卫生院已然成为中方县外科手术开展的领头雁。
视院如家献青春
多年来,丁权昌同志一直视院如家,他的敬业精神,深深的感染着医院的每一位医务工作者。他常说:“要想做一名好的卫生院长,就要把卫生院当成自己的家。”
6点半,起床;7点半到办公室(正式上班8点),整理资料;8点钟准时查岗,带领住院部医生查房,讨论疑难危重病例,之后亲自参与门诊值班。这就是丁权昌每天的基本日程安排。他还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临睡前一定要查一次病房,否则心里就不踏实。他常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医生,半点马虎不得。”对于那些危重病人,他总是反复观察,仔细询问,生怕有半点闪失。
丁权昌同志把卫生院当成家,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在医院里,医院里下水道堵了,他就亲自去疏通;电灯不亮了,他又去换灯泡;医疗设备出了故障,又是他去修理,村民来电话要住院,他又去接病人;工作之余,他还经常修剪院内花草,施肥、浇水„„
当病人问他为什么不聘请别人来疏通下水道、修理医疗设备时,他笑着说:“请别人做要花钱,能做的就尽量自己来做,能省多少是多少,卫生院长本来就是生产队队长。”他就是这样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为卫生院的建设鞠躬尽瘁,燃烧着自己的青春。
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丁权昌却常说:“作为医生,在节日里最应该相亲的是病人”。每逢过年过节,为了使病人在医院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欢度节日,安心治病,早日康复,他总是牺牲自己的节假日,亲自留院陪伴病人过节。即使是过春节,也只是到家中吃过年夜饭,就急忙赶回卫生院值班,给住院病人拜年,嘘寒问暖,送上一份精美的礼品和美好的祝愿。凡在这里住过院的病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卫生院就是丁医生的家,病人就是他的家人。
“最美乡村女医生”钟晶事迹
“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钟晶,一个80后独生女,一个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2008年,她为了与在乡镇工作的丈夫团聚,辞掉贵阳大医院的工作,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河村卫生室,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不久,丈夫调入州府,她却仍然独自坚守。没有澡堂、时常停电、没有城市里五彩斑斓的时装和琳琅满目的零食,乡村的寂寞无边无际……但她一一承受,并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解除病痛。她的付出换回的,是乡村百姓无限的信任,以及来自网友的声声祝福,她是网民眼中“最美乡村女医生”。
周月华:丈夫背上的乡村医生 王布和: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谢爱娥:以船为家以爱为医
他们都奋斗在最艰苦的地方,为边远山区的广大人民提供医疗服务。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乡村医生是李前锋和居马泰。
横县大浪村扁担村医李前锋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药箱,一头拴着干粮,累了就席地而坐,渴了喝点山泉,身子虚弱的他十年如一日地在大浪村崎岖不平的山路间来回不停地穿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扁担医生李前锋身患尿毒症身体羸弱的他却在大山深处的乡村诊所坚守10年,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居马泰1992年7月毕业于伊宁卫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包扎墩牧区卫生院,一干就是20年。包扎墩是特克斯县三个乡镇、两个牧场以及尼勒克县一个牧场的牧民过冬的冬牧场,总面积2200余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共1500户4000余人。进包扎墩冬牧场路途十分艰险,身边是悬崖峭壁,脚下是万丈深渊,路是由牧民凿出来的,所以仅能容一匹马或一只羊通过。每年冬季牧民赶着牛羊转场,只要稍一不慎,人和马就会坠崖,连尸首都无法找回。就在去年秋天,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年幼的婴儿骑着马转场时,马失蹄,结果连人带马摔下悬崖,母女和马都没能找回来。所以,包扎墩也被当地的人成为“天堑之地”。居马泰在这样的地方一干就是20年,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身患心脏病,不能在高原山区工作,随时有生命危险。加之他妻子动了5次手术,3个孩子还年幼。当地卫生局领导签于他的实际情况,准备把他调至农业村,但是他婉言谢绝。
还有很多很多的乡村医生奋斗在帮助边远地区居民远离病痛折磨的第一线上,他们不辞辛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结合中共中央十八大会议精神,我们要把学习最美乡村医生的先进事迹联系起来,不仅自己要学习,还要带动身边其他人一起学习,要把学习这种先进事迹形成一种风气,让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形成立足岗位争贡献,爱岗敬业争奉献的良好作风,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之后要互相对比,寻找个人不足之处,把学习这种典型先进事迹长期贯彻下去,执行下去。
在这20年中居马泰救治过192位病人。
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极地行走,守护着1500多户牧民的健康。
一,新疆居马泰医生
二,广西李前锋医生
这是一封来自广西横线大浪村的求救信。密密麻麻的村民签名,鲜红的手印,都在发出最 紧急的呼唤。救救他的命悬一线的医生李前锋。
李前锋是大浪村55年历史第一位乡村医生。
两个月前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可是看到大浪村山寨路陡。病人需要翻越几座大山才能到镇上看病。这个只有29岁的年轻医生选择了隐瞒病情带着重病出诊。李前锋说:如果我没了,这儿大山里面就没有医生了。他们应该怎么办?大浪村2300人,分别居住在大山深处,离诊所最近的要翻四座山,最远的要翻十二座山。
三,云南邓前堆医生
两根绳子,一个滑轮,一个铁钩组成一套溜索。云南怒江拉马底村的乡村医生邓前堆,为了给村民们看病。就是靠着这样一套溜索在深30多米,长100多米波涛汹涌的怒江大峡谷上往来整整28年,风雨无阻随叫随到。48岁的邓前堆是怒族人。
四,贵州最美乡村医生钟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