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43岁,*县**乡人,200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外出打拼,从技术小工一路做到公司总经理,后来又开始经营酒店,可以说充满传奇色彩的他始终不甘平庸。爱折腾的他从酒店转型出来之后就盘算着回乡创业,作为农民的儿子,骨子里天生爱地,他把***乡***村、安乐沟村、长寿、均庄村的一些在外务工农户的土地以及无劳动能力农户集中连片的土地,以每亩500—800元的价格进行了流转,为贫困户带来了收益。
隰县***乡位处吕梁山片区,气候寒冷,不适合发展梨果产业,所以***乡的贫困发生率远远高于全县水平,并且这些地方的人们也天生养成了靠厂吃厂的习惯,大好的土地只图省事种上了便于管理但收益不高的玉米,所以长久以来,这儿的村民也就成了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贫困户的现状深深刺痛了他,怎样才能带着他们脱贫,成了他心中的责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交口县石口村发展香菇短短几年,村里百分之七十的人都发家致富。而且这里的气候条件和***相似,想想自己家乡的贫苦老百姓,实地考察后,他二话不说,注册了临汾常兴农贸有限公司,在***乡安乐沟村建起了二十个香菇种植大棚。香菇出来之后,他就给村里的每家每户都送了花菇,东西不多,他就是想让大家看到信心,只要咱拧成一股绳,这个产业肯定能搞好,大家肯定能跟着这个脱了贫。
村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但是事情不可能一帆风顺,菌棒的问题又成了困扰***的头等大事,在和***乡党委政府商量之后,***就动了建个菌棒厂的想法。利用隰县梨果几十万亩的便利条件,回收梨果树枝,然后加工成木屑、菌棒,自己制棒,自己出菇,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利用完之后的菌棒可以作为有机肥用到梨果树地里,他又与位于交口县石口乡的山西益农生物科技公司合作生产有机肥,不仅改良土壤结构,还可以减轻农民用肥负担,提高果品品质。
以果为基,多元发展是隰县脱贫解困的最终出路。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将梨果产业发展、食用菌产业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大力推广“科研机构+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实现统一制棒、分户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全链条式的“三统一分”产业化运行链条,通过吸纳贫困劳动力直接就业、能人带动、整村推进种植等形式,有效整合扶贫项目、涉农资金,实现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增收双赢共进。
2018年,***乡组建了长寿产业联合党委,将7个村委抱团发展集体经济,与临汾常兴农贸有限公司合作发展食用菌产业,公司和党委精诚合作,不但新建了菌棒厂,还扩建了53座大棚,坚持“联村、联企、联户”的工作思路,实现了“强村、壮企、富民”的目标,扩大了生产规模。
***敢想敢干,社会责任心强,在发展菌菇产业的时候,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如今的他更加有信心将***打造成了一个周边县市游客休闲度假、观光游憩的“后花园”。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带动周边农户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