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xx创先争优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xx同志,男,白族,生于1971年,200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他常常以一个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联系群众遵纪守法等方面都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他一有空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思想作风建设等活动中他都积极参与。在工作中,他积极学习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为村“两委决策和群众致富”谏言献策。
二、促进发展,带领群众致富
老人们常说:“穷不离猪,富不离书”。一九八八年他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于是回家抄起了养猪的行当,多年辛酸,几经沉浮,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终于由原来不到20平方米的猪舍发展到现在初具规模的养猪场。一直以来,他不仅无私地把自己所学到的养殖技术传授给周边的群众和热心于养猪业的亲朋好友,以前村里只有一位兽医,可如今-1-
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不仅聂崇杰、丁希刚、丁远银等通晓兽医知识,就连一字不识的农村妇女袁诗秀等也是给猪注射的高手,而且还会阉割小猪。xx同志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将小猪和饲料赊销给一些贫困户,直到卖猪才还钱。如赊小猪给李定斌、谢正林,让他们开始起步,如今谢正林已发展成为5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李定斌也养30头左右。多年来,刘开国、张建国等几十户农户都在赊用他的饲料,有时赊销出去的饲料价值高达4.5万元,他培育的种猪还销售到达溪、竹元、安乐、核桃等周边乡镇的一些养殖户。在爱他的带领下,许多群众及亲朋都办起了养猪场。仅仅在他居住的龙泉二组长期养猪达50头以上的就有4户。目前,他的养猪场(包括猪舍、办公楼、青绿饲料基地)占地面积达6.5亩左右。
三、带头服务群众
2011年,他被推选为龙泉村支委委员,他不辜负大家对他的信任,热心公益事业,在龙泉村刚刚修通公路时,他不仅和群众一起投工投劳,而且还力所能及地出资500元帮助。去年,通组公路再次扩宽,需要占用部分农户用地,那些农户要求补偿,但修路势在必行,如果浪费了时间久错过了上好的项目,于是他和村干部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做工作,使公路得以顺利完工。同时他还热心帮助有困难的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本村的丁希云精神病发作时,亲人不在家,他就主动拿了一千元借作医疗费,并亲自送其到她妹妹家,让她妹妹带她去治疗,他还常常去看村里的五保户老人陈洪珍,有时买肉买米,有时拿钱,他还帮助村里的留守老人赵秀青等在春播时拉化肥,秋收时拉包谷,得到了寨邻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弘扬正气
记得在5.12大地震时,他每天只要一有空就坐在电视机旁流着眼泪看了解情况,他去县城买兽药时就顺便给灾区捐了200元,后来东关乡党委政府在东关街上组织捐款救灾活动时,他又交了500元的特殊党费,当他父母知道这件事之后,责备他不该捐这么多钱时,他说:“我们能生活在这样和平稳定的环境中,为遇难同胞做点事,献点爱心,是一个共产党员该负的责任和义务”。有一次,他从贵阳卖猪回来,在通组公路上遇到村民申时才在安钉板,一问才知道他是用来扎聂崇杰的轮胎的,因为聂崇杰说话得罪了他。第二天,他把聂和申叫到一块,通过耐心开导,聂崇杰为自己的失信向申时才道歉,现在他两还是好朋友呢!
xx同志时刻用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和约束自己,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按照党委的规定履行党的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公公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他说:“咱们的党是好党,党委把事情做好,必须充分发挥党员、党组织的作用。”他认为只有把农村无职党员的原动力充分发挥出来,党组织的凝聚力才能大大的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才能迅速扩张,战斗力才能大大的提高。作为一个农村党员,xx同志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共产党员的誓言。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xx同志自2007年入党以来,时时处处都以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积极主动贯彻落实,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自己的专业技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群众正当利益,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带头弘扬正气,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第二篇:农村党员同志先进事迹
ⅹⅹⅹ同志先进事迹
ⅹⅹⅹ同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服从乡党委、政府的领导,是一个素质较高、想工作、干事业的党员干部,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学习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及农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自ⅹⅹⅹ年任ⅹⅹ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以来,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带领支部为群众找好找准致富路,勤勤垦垦、任劳任怨的带领本村的群众发家致富,改变了当地人民贫穷落后的面貌。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大力发展经济。ⅹ年,ⅹⅹⅹ当选ⅹⅹⅹ村民委主任,他认清形势,抓住国家帮扶少小民族发展的机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带领村民委班子努力为群众找准找好致富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解决了所在的村及周边村寨的300余户农户、2000多口人的粮食加工问题;根据良好的地理环境及交通条件,发展机械维修产业,为本乡及外地的3000余机动车辆提供维修服务;在走上致富路的同时,仍不忘记帮助当地父老乡亲们发展经济、搞好生产,热心帮助群众出点子、谋致富路子,免费提供各种农技、养殖服务等;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种养业,2006年在本村试种大蒜获成功,2007年推广大蒜种植100余亩;在退耕还林(草)工作中,带动全村7个组(200余户)群众走退耕还林(草)的生态之路,结合退耕还林、林下种草、大力发展草上养鸡,依托州政协支边办“麻山鸡”养殖基地,形成公司+农户的合理化产业结构调整体系。利用自己在养殖基地所学到的技术,采取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形式,使360多人掌握烹调、种养殖等实用技术,在以
ⅹⅹⅹ为首的村支部带领下,全村已有200多户通过种养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抢抓风情园旅游机遇,带动15户群众从事饮食服务。通过ⅹⅹⅹ及其所在村两委几年来的努力,全村群众实现了增收,人均年纯收入由原来的800—900元上升到1000—1773元。
二、抢抓机遇。ⅹⅹⅹ年ⅹ月乡党委任任命ⅹⅹⅹ为场河村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他带领村“两委”适时抢抓国家扶持少小民族建设和省级社会主义省建设的示范点等大好机遇,搞好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国家扶持少小民族建设建成ⅹ、ⅹ、ⅹ等ⅹ个组的步道硬化,结合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建成风情园续建工程、村办公房建设、150口沼气池建设、ⅹ三个自然村寨通组公路、实施6户危房改造、协调修建册三公路至ⅹⅹⅹ(地名)通村公路。
三、所带领的村“两委”班子能自觉为群众服务,班子团结有凝聚力、战斗力,威信较高。ⅹⅹⅹ年以来,共培养了入党积极分子26名,吸收8名致富能手及优秀青年加入党的队伍,组织群众参加各种培训20多期800多人次,他本人还多次在培训班上为学员授课,三年来为全乡各养鸡户培育脱温鸡苗20000多只。当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以ⅹⅹⅹ为首的村两委班子组织了党员群众捐款3120元,派出色的预备役队员1名往前方参加抗震救灾。
ⅹⅹⅹ认为,当村支书的职责,不是为自己
和少数人谋利益,是为了整个村、整个乡的尽快发展,村干部就应该坦荡地接受群众监督,上任以来,他一直坚持民主议事制度等多种制度,对村里收入、支出、发放救济物资、村组干部报酬发放、对社会事业等支出的每一款项都坚持在村务公开栏上做公布。学过烹饪、有一手好的车、钳工手艺、当过电工的ⅹⅹⅹ,由于人缘好讲厚道,他的活路应接不暇,年至少净赚2万多元,然而,党旗下发出的誓言让他无条件地为全村人谋幸福。
第三篇:农村党员抗击疫情先进事迹
抗击疫情先进人物事迹
(人物简介:撒哈拉,1957年2月20日出生,基层党员)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应该充满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疫情每时每刻的变化都在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内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已经
岁的老党员撒哈拉同志始终坚守疫情抗击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在村民群众都闭门不敢外出时,他始终在村组间“逆行”,宣传引导,摸底排查,彰显了新时代基层党员的先锋本色。
“主题教育刚结束,现在正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时候,面对疫情,如果畏缩不前,算什么共产党员,怎么对得起群众的信任”。——老撒
今年是女儿结婚后第一次带女婿外孙回娘家过年,撒哈拉老两口别提多高兴了。大年初一,大家都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氛围中,但网络上关于疫情的消息也一直被村居干部关注着,他们曾经亲身经历过类似的疫情,面对春节期间大量的返乡人员,加上村里办喜事的、聚会的多,都心里捏着一把汗,随着疫情严峻的消息不断传出,老撒凭着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敏感性感到形势不容乐观。当日下午,镇里就开会传达部署防疫工作,要求各村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老撒同志放弃与家人难得的团聚,主动请战,按村里统一部署安排,对所负责的网格片区进行地毯式排查,了解返乡人员情况,特别是对疫情爆发最严重的武汉返乡人员和车辆进行宣传和登记,确保及时掌握、及时处置,为稳定全村防控形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员就是不一样,党员就要带好头,关键时刻冲在前,困难面前不退缩。”——老撒
老撒同志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主动承担起全村13名湖北返乡人员的上门核查、疫情宣讲和健康信息登记工作,每一次都是与湖北返乡人员“最近距离的接触”,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可能,但他从不畏惧,老撒同志耐心给他们做工作,关心他们有无发烧,咳嗽等症状,要求他们在家中自我隔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困难,也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信任与支持“在关键时刻,还得靠党的组织。”
“村里防控任务重,我不能给组织拖后跟”——老撒
超负荷的工作,使老撒同志在当兵时遗留的腿伤老毛病复发,医生告诫老撒要在家静养,注意休息,不要运动过量,否则半月板极易积水发肿,会疼痛难忍。他执意不从,执拗地说:多给我开点止痛药就好,村里施行网格化管理,各自要把各自的网格管好、管严,在这个关键时候我不能拖大家后腿。就这样,老撒拖着一只受伤的腿又连续奋战了一周多。
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坚守仍在继续,作为群众心中的“主心骨”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撒同志坚定了誓与疫情抗争到底的信念,他也总笑着对群众说“有党在,放心!”。
第四篇:农村党员先进事迹汇报讲话稿
文章来
大家好!
我叫xxx,xx区xx镇工农村村民,今年3xx岁,高中文化,中共党员。十多年来,我以坚强的毅力从事食用菌的种植、开发与研究工作,凭着一股永不低头的韧劲走市场,闯市场,致富不忘乡亲,带领乡邻一起走出了条艰苦的致富之路。下面,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致富不忘乡邻,携手共奔小康》。
苦苦寻求艰难的创业之路
1990年高考,我落榜了,和许多落榜生一样,苦闷彷徨,感到人生无路可行。正当我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之时,父亲劝我:“咱上不了学,难道在家就吃不上饭了?你要是不想种地,干脆跟咱村的阿宝一起外打工算了。”看着身边的年轻人一批批地外出打工,看着种田微薄的收入,我寻思着:难道非得要外出打工不可吗?在家就真的没有出路了?那段时间里,我苦闷极了,常常彻夜难眠,寻思着怎样能摆脱贫困。我坚信,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动脑筋,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道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六安朋友。听他介绍种植食用菌发展前景很好,市场销路也不错,我于是抱着试试看态度,从他那儿买了菌种,在自家园地里尝试着种了一分来地的食用菌。于是,我有事没事就往他家跑,一边帮帮他的忙,一边学习种植技术。一来二往,慢慢便熟了,于是我就从他要了一些食用菌方面的书籍,摸索干起来。成功的道路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由于食用菌的种植技术复杂,学的还是不得要领,第一年,我种植的平菇失败,血本无归,一下就亏本2000多元。面对失败的结局,别人异样的目光,我一筹莫展,丧气急了,就在我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村支书一班人来到我家,安慰我,鼓励我,让我静心寻找失败的原因,鼓足勇气,来年再干,临走时他们还把2000元现金交到我的手里,嘱咐我一定要好好干,一定干出个样来。同时,一再嘱咐我的父母不要泄我的气,要千方百计支持我。
得到村委会的鼓励和帮助,得到父母的支持,我的信心更足了。通过认真查找,我总结出失败的原因还是技术问题。第二年我没有贸然行事,而是认真钻研食用菌种植技术。我一面自费购买了食用菌种植技术书籍和专业杂志20余种,一面又多方拜名师实地学习食用菌种植。我先后到上海、江苏、浙江及我省的合肥、六安、阜阳、凤阳、寿县等地,虚心向农技师请教,请他们帮助指导,仅安徽农业大学、凤阳农技师范学院两所院校我就跑了20余趟。一次在从寿县学习培育食用菌试管菌种技术回家的路上,遇上了大雨,为了保护好刚培育出的菌种,我把雨衣脱下来包住了试管,推着自行车在风雨里走了两个多小时,回到家我一下子就病倒了,发烧好几天,可是为了让新培植的菌种及时安种,我硬是支撑着将500多袋菌种一一安置下地。由于我执着和痴迷,凭着我对食用菌种植技术的刻苦钻研。1998年秋,我种植的500袋平菇终于获得了成功,产量达到15000多斤,纯收入5000余元。成功的喜悦极大的鼓舞着我,到1999年,我从创业之初的一间小屋数百袋菌种,发展到10个大棚15个品种,年收入一下子就达到了6万元。
然而,市场是无情的,也是变化难测的,2000年市场上平菇供大于求,价格大幅下跌,我本以为能大赚一笔的平菇,却意外亏了本。面对失败的惨痛结局,我独自蹲守在塑料大棚里,苦苦地思索:种什么菇才能赚钱,才有出路呢?随后,在一次去浙江学习时,我意外发现金针菇销售价格不错,市场前景也很好。为了取得真经,我就独自一人在浙江金华的一家金针菇种植户无偿打工。三个月过去了,我不仅学会了栽培技术,而且还聘请到了一位师傅上门前来指导。在老师悉心指导和我细心管理下,我种植1000余袋金针菇再一次获得成功。金针菇上市畅销,效益可观,我当年的纯收入就达到9万多元。我家里不仅装上了电话,购买了高档电器、摩托车,而且还翻盖上了新楼房,摆脱了贫困,我走上了富裕的小康之路。
传代帮扶热情服务乡邻群众
2000年7月1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也是我事业上的一个转折。在村党总支的培养下,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我认识到,光自己致富不算富,必须带动和帮助一批贫困人员脱贫致富,走共同发展。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让身边的农民兄弟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我的致富之路引来许多乡邻前来上门求教,有本村的村民,也有外地的农民,还有一部分下岗的城市职工,对他们的来访求教,我都无偿地耐心地把种植技术传授给他们,甚至主动上门指导他们如何育种栽培。我村北五队村民蔡传厚,生活一直比较困难,也没有一技之长,我主动找到他,向他介绍自己从事食用菌的经历和经验,我告诉他,食用菌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只要技术学好、学精,产出是投入的2-3倍,经济效益高于其他行业。我无偿援助他优质的菌种,教给他技术。现在蔡传厚已发展成为4个种植大棚,年收入两万余元的种植能手,年收入达两万多元,家里不仅还了债,还盖了新房。附近的种植户人人都知道我家的电话号码,很多人经常打电话问信息,问技术,我都耐心的解答。我们村的种植户石秀清,年初种金针菇3万袋,由于开袋过迟出现问题,我接到电话后,马上赶到他家帮助指导,结果金针菇很快长出来,及时地赶在春节上市,卖上了很不错的价格。他的爱人逢人就夸我的好。
革新技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我不会忘记,我的成功是党组织的帮助和农民朋友的支持的结果。在平日的生活中,我团结邻里,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乐于助人,扶弱济困。每逢过年过节,我都到困难户、五保户家里帮扶解困。03年大汛,我来到大堤上驻守大堤的抗洪勇士送到价值两千多元的西瓜、矿泉水,为他们敬献一片自己的心意,我感到无比自豪;今天能坐在这里向汇报我取得的一点成绩,我感到无比光荣。今后,我将组织和社会各届人士对我的关心和厚爱,化为一种前进的动力,我将更好地回报给我的农民朋友和父老乡亲。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优秀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优秀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阿克苏柯坪县阿拉玛村农民白克尔.沙依提同志 为人实在,憨厚善良,尽显农民本色的简朴着装下散发出泥土的温馨,让人一见就觉得亲近,黝黑的脸上总是挂着丝丝微笑,流露出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无比热爱。这就是玉尔其乡阿拉玛村的一位农民白克尔.沙依提同志,阿拉玛村中共正式党员,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2007年,通过县里安排部署,在我村建立了红枣基地,他带头村里的群众,首先在自己的25亩地全部种上了红枣,当了村里的模范,他在这期间积极参加了县﹑乡以及村里安排的各种学习和参观活动,决定在红枣业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每天只要有时间就通过观看村远程教育学习和村图书室的书籍,提高了自己在红枣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他按照县里的要求,努力进行红枣栽培,在栽培25亩地红枣过程当中吃了不少苦,但是,他不怕苦,不怕累,在其它农民休息的时候,却带上孩子和家人一起把吃的馕和水带到田间,开始在这25亩“希望的田野上”忙碌,浇水、施肥、拔草„„做好红枣栽培,在红枣栽培方面,给村里以及给县里当了模范,村里的群众描述他是一个“铁人”不累,不饿,这些描述给他带来了极大地鼓舞。
俗语说:“人勤地不懒”,当年种下的红枣苗当年就挂了果。2010年,卖红枣收入近25余万元,许多群众都开始向他请教,学习红枣种植技术,并且得到了全村群众的认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2007年开始,在他辛勤的劳动下,共种植25亩红枣,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实现总产值25余万元,尝到了甜头,白克尔.沙依提也舒心地笑了。
每年他都评为了县级,乡级优秀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最可贵的是,当年他被评为了自治区优秀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为我乡和村里带来了极大的荣誉,然而面对荣誉,白克尔.沙依提并没有骄傲,只是付之一笑的说:“我无非就是比阿拉玛村其它农民群众多操了份心,多出了点力,多花了些时间,我的这点小成就微不足道,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要用这短暂的生命,给人们要留下一个好的印象,群众说我什么都无所谓,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所以,我觉不会糟蹋,养我和给我粮食的这块金土地,我会让每一分地,都去为我和人民工作。
白克尔.沙依提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他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学习!
艾沙丽汗.马木提2012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