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大全]

时间:2020-10-18 18:0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美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美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大全]》。

第一篇:最美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大全]

最美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精选范文1

从青丝到白发,21年来,有一位老人一直奔走在漫长的助学之路上。用无私谱写暮年之歌,用大爱传递正能量。

xx,xx一中退休教师,今年84岁。1994年退休后,发起民间助学工程。21年来,共筹集资助款3000余万元,使2000多名特困生重返校园。其中他本人捐助10万余元。2006年,xx被评为“xx省十大公益老人”;2008年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名登“中国好人榜”。

“愿每个孩子顺利完成学业”

xx出身贫寒,少年时期隔窗听课的经历让他对失学孩子的命运格外关注。1994年4月,xx一中举行“爱心献同学,真情暖校园”活动,援助25名徘徊在失学边缘的特困生。退休后继续在学校报刊发行站上班的xx得知消息后,当即领下资助12名特困生的任务。其中,他本人出资认领3名学生,每人每年100元,一直到高中毕业。另外9名特困生则是动员亲朋好友去资助,甚至将指标“摊派”给自己的孩子。赖老把这些特困生的切肤之痛一点一滴地讲给亲朋好友们听,一个一个地找人做工作。终于,组织发动了包括离休干部邓剑雄在内的9个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一助一”帮助这12名特困生。从那以后,赖老就与资助特困生的义举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民间助学”之路。

赖老除了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8名特困生外,还孜孜不倦地做着两件事:一是四处寻找和发动好心人加入资助行动中,他和朋友们建起“民间助学工程”的雏形;另一件是寻找特困生的“下落”。

夏天顶着炎炎烈日,冬天冒着凛冽寒风,除了下雨天,赖老每周都挤出时间,步履匆匆地奔走在xx县的穷乡僻壤,走访特困生家庭,进行实地调查摸底,核实贫困情况。赖老的足迹,踏遍了xx所有乡镇的所有行政村,走访了近200所乡村学校,磨破了十多双解放鞋。建立了1800多份特困生档案。

赖老说,决不能再让这些孩子苦下去,决不让贫困扼杀希望,只要他(她)念书,我们将一直资助他(她)读完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毕业。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21年来,赖老和他的“民间助学工程”在特困生与志愿者之间,搭起了一座爱心桥。在赖老的牵线搭桥下、在好心人的帮扶下,受资助的特困生,也从xx一中扩大到全县18个乡(镇)。甚至武平、上杭、连城的特困生也得到过资助。

“是无数好心人支撑鼓舞着我”

尽管助学工程是纯粹的民间行为,然而爱较真的xx仍然有自己的“章程”:资助的对象必须是孤儿、残疾人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以及生活来源特别困难的孩子。特困生必须由xx亲自去调查考证,有学校和村一级的证明。受助人签字打收条,学生所在班的班主任、学校出具收款证明。资助人的首次款项由xx当面转交,详细交待要注意的问题,之后由资助人和受助人直接往来。

助学工程刚开始,一位老友找到了xx,委婉地提出请他帮助一位亲戚的孩子。经过家访调查,这个学生并不符合条件,xx毫不客气地数落老友。道是无情更有情,xx用无私和正直昭示了自己不变的初衷。

xx市84岁的老人王增修,从1996年开始资助河田中学学生小邱,1998年小邱考上xx师范,联系地址变动,老人家不放心,怕资助的款项到不了小邱的手中,特地从xx来到xx住了三天。小邱告诉他每月的生活费一分不少按时收到,小邱的班主任也把每学期交的学费记录给老人看,上面有领款学生签名、监督老师证明、款项交付日期。看到这些,王增修情不自禁地说:“赖老师的工作这么认真细致,我们资助人没有理由不放心。”

媒体对赖老的xx“民间助学工程”活动报道后,在赖老精神的感召下,天南海北的好心人主动找到赖老,请求认领特困生,他们当中有干部、个体户、军人、记者和企业家,还有外籍华人,不断有xx、xx、厦门、泉州、漳州、上海、南京、广州、东莞、广西、北京、天津、台湾等地的志愿者加入,参加助学义举的人数逾千人。爱的暖流在各城市和xx的乡村碧野间缓缓流溢。

晋江某服装企业老板吴栋飞,从2009年起先后赞助了20多个特困生;2010年,晋江某企业负责人庄美娥也一次性赞助了10个特困生;厦门某企业负责人孙吉龙先后赞助了30个特困生;xx县公安局干警郑凯亮发动5个兄弟姐妹每个人赞助一个特困生;xx县某加油站负责人王先生和弟弟两人一起赞助了20个特困生;xx县某建筑公司负责人张秋生赞助了18个特困生;在浙江经商的xx河田籍企业家陈清印先后赞助了20多个特困生;2009年9月,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主动与xx联系,在xx二中高一新生中挑选成绩优秀、家庭特困的学生,成立“珍珠班”,给予赞助高中三年学费并补助每人每月250元生活费,至今,已连续6年,360名特困生受益;2014年9月,石狮市青年企业家徐管军、王丽环等人组成的慧通TA2爱心团队多方筹资赞助xx县红山乡山车小学10万元,并通过xx赞助了16个特困生的生活费......21年的扶贫助学,xx的身边汇聚了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爱的洪流向世人昭示了善良和公益的力量。面对着这一切,xx总是发自肺腑地说:“我个人的力量是很微弱的,感谢所有的好心人,是他们在身后支撑着我、鼓舞着我,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动力源泉。”

“受助学生回报社会,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不但要资助这些特困生上学,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在赖老的助学理念中,他特别强调“感恩”,让特困生常怀感恩之情、报恩之志。

赖老时常嘱咐受助学生,要定期向资助的恩人汇报自己的学习成长情况,表达感恩之情。每到双休日,赖老就带着xx一中的受助特困生提着水桶,拿着抹布,帮助五保户、孤寡老人挑水,打扫卫生。

爱心在延续,救助有接力。在赖老的引导下,经过赖老民间助学工程救助的近百个特困生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他们不忘自己成长的经历,不忘回报社会,接过了爱心的火炬,成为捐资助学的热心人。

一位从高一到大学赖老资助了7年的特困生,大学毕业后,给赖老汇来1000元和一封信,信中写道:“我把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了母亲,她养育我不容易,我要孝顺她。第二个月工资我汇给您,您把它资助给要救济的特困生吧!别人帮我,我帮别人。”

来自河田农村的王学荣,是第一批受到赖老牵线资助的特困生。他考上南京大学后,发动系里的80多名大学生,每月省些饭菜钱,资助了濯田、大同、涂坊、河田等农村中学的12名特困生。

李雪琴也是靠“一助一”救助坚持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后,担任了中学教师。她联络了11个同学,每月以“惟良”的名义,凑齐60元寄给濯田龙田村的林太平同学。李雪琴说,只有经过寒冬的人,才知道什么叫贫困。

毕业后在xx一家公司工作的曹先明,是赖老自己挂钩资助的学生。赖老从自己不多的退休金中,每月50元,一直帮助小曹读到厦门大学毕业。如今,小曹加入捐资队伍中,帮扶2名特困生。

特困生谢家亭,从高一到大学毕业,都受到助学工程的捐资,如今在深圳工作,他帮忙资助xx河田中街2名特困生兄弟,每人每月100元。

xx职业学院的黄冬兰、李水兰老师,也是受资助完成学业的。如今,她们自己也各资助一名特困生,还各自发动班上同学资助了合计4名特困生。

这是一项不断接力的爱,这种连绵不断的爱链接了上千个家庭。通过这样的播种、传递,爱心在无限地扩大、延续。

看到资助的特困生改变了命运,并成为捐资助学的热心人,赖老别提有多高兴。他说:“这些特困生毕业后,回报社会,对我是最大的安慰。他们的行为,比黄金更可贵。”

“除非倒下,否则我不会停步”.2014年11月27日,新西兰首任女总理珍妮.玛丽.希普利女士和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先生一行来到xx考察参观。当女总理了解到83岁的xx仍然在为贫困学子孜孜不倦、四处奔波的事迹后,这位世界政坛的女强人紧握着xx的手,动容地对xx说:“您高尚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xx的老伴早年就因病去世。为了民间助学工程,他选择了离开儿女,独自一人住在学校。此后,他每天蹬着一辆三轮自行车把学校的邮件送到邮局,再从邮局领回当日的报刊,登记、分发,报酬有限。退休金加上这份微薄的酬劳,就是xx生活的所有经费来源。xx拼命为孩子创造条件上学,自己却从不讲究吃穿。“当时退休金每月才236元,省吃俭用,不添新衣,青菜豆腐也是一样过,有时候一盆盐水煮黄豆,可以吃上一个星期。”一副老花镜断了一条腿自己修理好照样戴。

xx从年青时代就酷爱收藏,种植花卉盆景。然而自从民间助学工程开始运行以来,他就无暇顾及那些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贝”了。他瞅空就往特困生家中跑,搞调查、建立特困生档案。随着救助的特困生逐年增多,资金的来源越来越困难,他每天为了这些事发愁,四处求援。以致于数百盆精美的盆景长满了杂草,一些珍稀的花卉也枯死殆尽。当许多亲友问他到底图什么时?xx就会喃喃自语道:“凡事总是有得有失,能换回孩子们的学业,扶持一个贫困家庭,是我最快乐的事。”

长年为特困生的事奔忙劳累,体力严重透支,加上营养不良,使得年事已高的xx身体每况愈下。2003年冬天,他从一位山区特困生家中回来,忙着分发第二天的报刊,又饿又累的他竟然仆倒在地,磕断了一颗门牙。亲人们担心xx的身体,都劝他适可而止,心疼他的儿女甚至为此和他闹“别扭”,可xx说:“我没办法不去拼,看到那些可怜的孩子我的心里就隐隐作痛,要是能年轻二十岁多好,我就可以多为孩子们办点事。读不上书,那是关系一辈子的事啊!”2012年夏天,在调查特困生的中巴车上突发脑梗,紧急抢救住院治疗后他却仍然义无反顾,儿孙们心疼得泪水涟涟。

xx的头发、眉毛和胡子都已雪白,牙齿也几乎掉光了。但人生暮年的苍凉没有削减他的勇气和信心,他像一个意志坚定久摧不垮的“铁人”,21年如一日,扶贫助学风雨无阻。这个耄耋老人淡然如水而又炽烈如火的心路历程,充分展现了一名退休干部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

最美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精选范文2

“我们现在老了,剩下时间不多了,应该争取时间多做一些事,才能无愧党和人民的信任,无愧于自己的一生。”6月4日,xx市84岁高龄的人大代表xx说。

多做好事是福气

xx是xx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市关工委主任和老体协主席,今年84岁,退休20多年来,他实实在在做事,忙忙碌碌奔波,却没有拿一分钱报酬。他说:“党和政府给的退休金足够让我生活得很好,能为大家多做点事是我的福气,我不能再拿任何补贴。”

上个世纪90年代,曹老了解到不少大中小学生因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已经或即将辍学。他向市委反映情况,并以关工委名义发出倡议书——《伸出你的手,托起明天的栋梁》,并带头捐款500元。xx市委充分肯定市关工委的做法,以文件形式下发《关于开展为新录取贫困生捐资助学活动的通知》在全市掀起捐资助学热潮,解决了一些学子的燃眉之急。他又通过自己的人脉,深入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多方协调动员,发动社会各方力量与贫困生结对子。

25年来,在曹老的带领下,关工委先后筹集了133.7万元,帮助467名大中小学贫困生完成学业。

将爱心传给后人

资助对象吕永阳,现在是天津工业大学大二学生,校学生会学习部部长。今年,小吕来信说,“曹爷爷,我们的学生会也在通过慈善爱心活动,帮助那些困难学生,并尽力开设勤工俭学岗位。我也在帮助学习后进的同学补课,今年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对特教学校的孩子,要多关心、多爱护。”他常常这样叮嘱关工委的其他同志。2004年,得知xx特教学校因为设备简陋,影响到正常教学,他当即联系有关单位,为特教学校争取到1万元赞助经费,购置了一批教学器材。2008年,他从来自“关心下一代书法展”的3万元助学金中,拿出5000元给了特教学校,再把剩余的2.5万元分给吾祠、灵地等10所中小学。

让希望走进高墙

对残疾儿童和失足青少年,他总是厚爱三分。20多年来,他不顾年事已高,多次带领关工委帮教人员,前往永安、漳州、xx等地的监狱,对xx籍服刑人员进行帮教。其中的一些人不但改过自新,有的还成为发家致富能手。西园镇的黄某就曾多次到监狱作报告。他说:“如果没有曹老的关心和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只要关工委需要我,我随时准备为那些失足的青少年现身说法。”

在曹老案头的一堆信札中,很多是感谢信、求助信、思想汇报信等,其中一封服刑人员的来信特别感人:“尊敬的曹主任,这七八年来,你们的良苦用心,我都铭记在心。今年我以为你不可能来了,因为你的岁数大了、腿脚不便,可是你还是来了。我很感动,早该当面跟你说声谢谢,在现场就是没那勇气。我在这里改造还算可以,共获减刑5年4个月……”这是高墙内的心声,也折射出20多年来,在曹老带领下的关工委走进监狱亲情帮教的丰硕成果。

2011年3月,80岁高龄的曹老参加关工委和团市委共同举办的“弘扬雷锋精神、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由于年事已高,过度劳累,昏倒在了现场。有人问曹老:“您那么大岁数了,何必总是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呢?”曹老回答:“共产党人离岗不离责,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可跟在职时相比,不是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吗?”

因为贡献突出,xx数次获得省、地、市级表彰,2009年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最美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精选范文3

在xx区老年大学里,时常可以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被老年大学学员誉为倾情老年教育事业的“老黄牛”xx。

xx今年72岁,2004年从金丰中学退休。退休后,积极参与社会老年事业,先后应邀担任退教协理事、xx镇退干党总支办公室主任、区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等职,心系社会、发挥余热、甘于奉献,展现了一名退休干部执着的人生追求。

退而不休忙耕耘

xx工作认真负责,兴趣爱好广泛,喜欢画画、摄影、书法等。在xx镇退干党总支,他干出了点名气,可谓“春风十里,遍洒名声”。县退休教师协会、县夕阳红艺术团、凤山诗词协会等十多个团体组织的活动,都请他帮忙。他心肠软,面子薄,很难拒绝老伙伴们的请求,身上的头衔越来越多,参与的活动越来越密集,铺天盖地的活动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他还是乐呵呵地说,没事,这样生活更充实。

2012年他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医生反复叮嘱,不能干重活累活,注意休息。但他在手术后仍然积极奔走于老年工作一线。三个女儿看着心疼,都劝他别再到老年团体兼职。她们说:“青山常在细水长流,我们只希望你健康长寿,安享晚年,成天忙得跟总理似的,图什么?”

一边是家庭和健康,一边是老年工作,怎样把握这杆天枰?2014年1月,他辞掉了xx镇退干站等职务,打算回乡下老家养老,过几年清闲日子。

当年2月,老年大学校长找上门来,要他“重新出山”,到老年大学担任办公室主任,主持日常事务。老干局领导也上门做工作。面对他喜爱的老年教育工作,想着一张张熟悉的老年朋友的面容,更想着组织和领导对他的期盼,短暂犹豫后,他又毅然点头同意了。

老年大学的工作千头万绪,xx比原来更忙碌了:平均两个月出版一期校刊,每周开办书法课、国画课、诗词创作课,他每周在各班上2节课,一个季度举办一次诗、书、画展,展览后要编辑成《诗书画作品选》一书,不定期出版《凤山诗词》《凤山楹联》。他的周末休息时间消失了,寒暑假也消失了,最后连夜晚的休闲时间也没有了,每晚工作至10点。

创建市级示范校那几个月,是他几十年来最忙碌、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既要四处要钱要物,还要安排装修工人干活,监督工程进展、查验装修材料。有几次,他正在家里吃饭,天上乌云滚滚,要下雨了,想到很多装修材料还堆放在操场上,他立刻放下碗筷赶往学校,把材料搬进室内以免受损。好几个夜晚,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准备上床睡觉了,听到狂风把窗户刮得哐啷啷响,想到单位的门窗也许没关,要是小偷偷走了新设备怎么办?雨水把刚粉刷的墙壁弄脏了怎么办?他睡不安宁了,打着手电筒来到单位,把门窗仔细检查一遍,全部关好。

xx担任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的一年多时间里,创造了许多业绩,许多工作实现了零的突破:创办了校刊,开办了书法班、国画班,开起了阅览室、图书馆、电脑室,有了专门的音乐厅、舞蹈厅,极大改善了文艺团体的排练条件。老年大学如期成功创建“市级示范校”。

不图报酬勤奉献

老年大学任职,仅有600元工作补贴。xx的一个学生在土楼景点旁边办了一个商业画室,高薪聘请他当画师,他拒绝了。他的另一个学生在厦门办了一家规模较大的培训学校,去年4月,这个学生也以每个月7000元的高薪请他去上课,他也拒绝了。而在老年大学的工作,xx是经常贴钱。

老年大学创办书法班和国画班,学校里连画笔、宣纸都没有,怎么招收学员?他把家里的颜料、画笔、宣纸统统搬到学校来,无偿供学员使用,共提供了价值近1500元的东西,书法班、国画班总算按期开办了。编印校刊以及书画作品选需要质量较好的打印机,学校没有设备,他掏出自己的钱,花费一万多元,购买了3台激光彩色打印机。印发4期《诗书画作品选》所有印刷、纸张、邮寄等费用统统由他承担,每期印刷120本,4期共花掉两万多元。编印老年大学校刊前3期所有费用他负责,共花费4000多元。

创建市级示范校,要求配备图书馆、电脑室、舞蹈厅等,这些xx老年大学统统没有。到哪里借来马良神笔“画”出这些厅室?他饭吃不香、觉睡不宁,跟着老干部局的领导四处找场所。

场所解决了,但里面的设备远远不够。图书馆只有空荡荡的书架,图书寥寥无几,电脑室一台电脑也没有,歌舞厅连基本的音响设备都没有。整个老年大学必须重新装修,更新教学设备。政府拨来的12万元经费远远不够,至少还相差10万元。他和老干部局的干部们跑了几十家单位,向单位争取支持。县人大送来了15台旧电脑,县综合执法局送来了10台。他把这些旧电脑拆开来,重组零件,拼装成了13台可用电脑,为单位节省了几万元。他撰写了捐献倡议书,向500多名学员发放。他动员了所有的人脉捐钱捐物,亲戚、朋友、老同事等“一网打尽”。老朋友捐献了价值一万多元的几台电脑和2800册图书,热心人士也分别捐数千元。

心怀愧疚现真情

“无情未必真豪杰”。xx的老伴从08年以来就瘫痪在家。有一次,他到学校去了,老伴强拖着僵硬的肢体,挪动到楼下,一个趔趄,脚踝扭伤。他非常愧疚,很自责:要是自己在家里,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老伴的疾病令他牵肠挂肚,上班时他的心揪得很紧,老伴会不会摔倒?会不会被开水烫伤?

2014年冬,创建示范校工作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他正忙得焦头烂额时,家里老伴突然陷入重度昏迷,送到医院抢救。市里的验收评估组即将下来,还有几万字的文字材料尚未写完,怎么办?病床前,他心里反复念叨:“老伴,对不起了。我只能把时间放在学校工作上了。”没时间陪伴和看护,没为她端茶送水。女儿们抱怨:“妈妈在这个世上已没有多少日子了,你陪她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怎么就这么难呢?”但xx认为,女儿讲的理是“小道理”,他想的理是“大道理”:创建示范校是关系到全区老年人事业的大事情啊。背过身时,xx流下了愧疚的眼泪……

老朋友“批评”他:“老江,你这人就是一根筋。做心脏搭桥手术,一般人至少要休息三五个月,你竟敢在手术10天后就来上班。你老伴是凌晨三点送去抢救的,你整晚没睡。完全可以不来,谁也不会怪你。第二天竟然跑到学校来参加闭学式。”xx的大公无私精神感动了市里的验收组领导,感动了在学校学习的老年学员。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等领导纷纷来到医院,探望他爱人,400多名老年学员也成群结队前往医院探望。大家就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填补xx内心的愧疚,让爱与真情得以传播。

他老伴在今年4月去世。领导嘱咐,让xx同志休息半个月。令老年学员们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在老伴送上山后的第二天就来上班了。他感到愧疚,对老伴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但他心里惦记更多的是老年教育事业!

第二篇:老干部工作先进事迹

老干部工作先进事迹

###,男,1962年11月出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1984年参加工作,1990年调入##市##区人民法院,先后在经济庭、调解中心担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职务,在办公室从事法院办公楼的基本建设和维护工作,现任法院政治处政工干事。多年来,他无论是在审判岗位还是在行政管理岗位上都能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特别是在老干部管理服务过程中,用真情和爱心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帮助老干部,以实际行动实践“xxxx”重要思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xx年9月,他被院党组安排到政治处工作,在这两年多的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中,他的体会是:要做好老干部工作,最重要的是真心热爱这项工作,尊重老干部过去在审判岗位上的贡献、经验,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真情对待离退休干部,尊敬和爱护他们,理解和关心他们。政治上关心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按照从政治上关心老干部的要求,保证离退休干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待遇,他负责为每一位老干部征订了《##晚报》、《人民法院报》、《共产党员》等报刊杂志,并针对当前老干部年岁普遍增高,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的特点,将老干部的家庭住址及通讯方式登记造册,并统一办理了送报上门服务,极大地满足了老干部政治学习的需要。每逢法院有重大活动,他不厌其烦地通过电话的方式及时通知老干部参加,每通一次电话他都会给老干部送去一句问候、一片关心、一份祝福。他还安排老干部每年参加一次院里召开的党员大会,从政治上关心、爱护老干部,使老干部充分行使党员的权力。他利用每月老干部来院活动的机会,向老干部通报法院的人事、工资变动等重大事项,介绍法院的近况,让老干部对法院工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注意观察参加活动的老干部人数,留心他们的言行,以此来了解和掌握老干部的思想和身体状况;主动向老干部征求意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及时报请领导,及时反馈信息,在院党组和老干部之间较好地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曾经有一段时间,老干部对法院的意见较之以前多了起来,电话和来院质询待遇的多了起来。针对这种情况,他在主任的带领指导下,通过走访和找个别老干部谈心,了解到老干部思想和情绪上产生变化的原因,一是由于离退休老干部领取工资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来法院的机会少了,对法院的情况了解的少了,老干部彼此见面的机会少了,因而出现了孤独感;二是由于干部交流,院长、副院长相继变动,老干部对新任领导不了解,担心对老干部的政策有变。原因找到了,这时,恰逢区委老干部局刘局长带队来法院调研老干部工作,听取了法院老干部工作的情况汇报,并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随后,他一方面向院党组汇报情况,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打消老干部的思想顾虑。在院党组的支持下,他安排老干部参加由法院专为他们组织的一次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他热情周到地为老干部服务,及时准确地把院党组对老干部的关怀传递给他们,和他们唠家常,谈论法院的过去和现在,共同展望法院的将来,转变老干部的思想认识,他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政策宣讲真情地感动了老干部,他的爱心也赢得了老干部对在职干部工作的支持,使老干部从思想深处打消了顾虑。现在,老干部除参加区老干部局组织的大型集体活动外,法院由每年组织1次大型集体活动增加为2次,每月一次活动日,健身室、球类室、棋牌室、图书室、阅览室全部向老干部开放。从此,又重新看到了老干部满意、自豪的笑脸,感受到了他们快乐、舒畅的心情。生活上照顾我院现有离退休老干部及离岗人员23人,其中:离休干部2人,退休干部19人,离岗休息2人;享受局级待遇的2人,处级待遇的19人,科级待遇的2人;年龄在80岁以上的1人,70~80岁之间的有5人,60~70岁之间的有13人。他们在西岗区法院的建设和发展中曾埋头苦干、辛勤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理应得到回报,享受西岗区法院的发展所带来的丰硕成果。正因为有了他们昨日的辉煌,才有西岗法院今天的灿烂。因此,在生活上更要照顾好老干部,做到真情服务,完全彻底。在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方面他的主要做法是:共2页,当前第1页12

第三篇:西藏 老干部 先进事迹

XXX同志先进事迹

XXX,男,族,XX省XX市人,XX文化,现年XX岁,XXXX年XX月参加工作,XXXX年入党,XXXX年XX月退休,退休前曾任XXXXXXXXXX。

他现在职虽退,但心未退,党员的先进本色未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仍然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执著追求,践行“三个代表”,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工商事业、为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余热。

一、老有所求,始终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XXX同志坚牢记入党誓词,时刻告诫自己要自觉跟党一条心、跟人民群众一条心。他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站稳立场、坚定信念为根本,坚持不懈地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三个代表”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主题教育、“新西藏、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和“三个离不开”等思想教育和基层党建年、创先争优等一列活动,严格遵守“十个绝不允许”等政治纪律,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区、市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旗帜十分鲜明、立场十分坚定、斗争十分坚决。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反对分裂、维护稳 1 定、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进一步认清**集团的反动本质。特别是拉萨“3.14”事件后,他带领其他退休老同志,深入揭批**集团的罪恶行径,二、老有所学,积极投身精神文明建设

XXX思想上永葆青春,行动上永不退休,积极参加组织活动、支部活动,虽然工作上退休了,但思想上绝不松懈,仍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廉洁自律,虽然是从党组书记位置上退休,但从不以老领导自居,退休十多年从不占公家便宜,对局里安排的车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保持革命晚节”。现在他每天读书看报,看新闻,了解时事政治,主动订阅一些杂志、刊物,不仅自己学习,还带动大家一起学习,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曾多次到市局政工人事科来借阅相的文献读本。

三、老有所为,当参谋献政献策不参政

XXX作为一名老领导,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时刻关心工商事业的发展,时时不忘自己是XXX单位的一员。每当XXX单位遇到大事,他总是以敏锐的眼光向在任的XXX单位领导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想法,但从不向在任的领导提要求,不干预在任领导的决策。每年全市的XX工作会议,他都积极参加,并肯定市局所做的工作。特别是今年在拉萨市 2 XX工作会议休息期间,他就XXXXXX,如何以XXXX为契机,更好地履行XXXXXX、提高队伍素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他说,作为老一代XX人,看到今日XX人取得的成就,心里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自己虽然退了下来,但仍在关心和关注XX事业的发展,他们期待在新的一年里XX系统的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

四、老有所乐,保持助人为乐的本色

洛桑坚材老书记有着生活俭朴、廉洁奉公、注重形象、永献爱心的精神。在职时,他就是一位坚持原则、洁身自好、廉洁奉公的好领导。退休后,他仍然生活俭朴却又乐于助人。平时他省吃俭用,没有高档衣服,没有高级生活用品,勤俭过日。但当他得知国家遇到特大灾害时,主动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在近几年发生的抗冰救灾、抗震救灾中,他均表现积极。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发生时,他本已在居委捐款捐物,但在市局召开的老干部献爱心活动中,他主动捐款1500余元,缴纳特殊党费500余元,在他的感召下,其他老干部也纷纷慷慨解囊。每当上街看到失学儿童跪地乞求,或是听到有关给希望工程捐款的倡议,他心里总不是味道,深深为这些孩子难过,总是或多或少尽自己的心意捐上数元到几十元,虽然钱不多,但足见一名老党员老干部对青少年学生的关爱。

这就是我们可敬可爱的XXX老书记,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是一名老兵,我已经没有力气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能倾我所有,尽我所能,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长征路上永葆党员本色,永不掉队,尽一名老共产党员应尽之力。”

第四篇: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

坚守信念 腿残志坚服务农村建设

———记原永兴傣族乡纪委书记张志银

在永仁县永兴乡的一个安静祥和的小村庄里,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满头白发右腿残疾的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沧桑;走过了坎坷的道路;他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过奉献;他为家乡的发展挥洒过汗水……如今,他退休在家了。有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也有了岁月留下的磨痕;更有工作带来的劳累。他应当休息了;他只应该享乐了;他应该靠墙根晒太阳了。似乎更应该有人为他服务;为他排忧解难;为他创造更悠闲、更舒适、更温暖的生活……然而,事情却正好相反,他不仅没有心安理得的去享受悠闲的生活,却每天都在为本地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忙碌着。他的名字叫张志银,一个慈祥而不平凡的老人。

张志银,男,汉族,云南省永仁县永兴乡人,1935年6月生,196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3月参加工作,退休老干部,退休前为永兴乡纪委书记。

一、扎根基层,为祖国发展洒尽青春

1958年,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迈着坚实的步伐义无反顾的来到了铁道兵8501部队十七中队,凭借他满腹的才学投入到了统计员岗位当中去,从此,中国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建设基层就多出了一位兢兢业业、踏实干事、不求名利、不计得失的好同

志。

张志银同志195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铁道兵8501部队、永兴信用社、永兴区委会、麻栗树水库、永仁县革命委员会、永定镇、永兴乡等地工作,最后于1993年在永兴乡纪委书记的岗位上光荣退休。他把一生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党,贡献给了国家,如今安静慈祥的老人,当初却是雷厉风行的共产党员、国家干部。

积极认真,不畏艰险的英雄

1958年3月,刚参加工作的张志银任铁道兵8501部队十七中队统计员,虽为一名统计员,但是他不拘于本职工作,积极上工地搬水泥,给战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友们都说:“想不到这么一个文绉绉的年轻人干起劳力活来也是这么厉害,这么不要命。”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3次受到昆明军区“先进(劳动)工作者”嘉奖,1次被昆明市团委表彰为“优秀团干部”。同时他的优秀也感染了同志们,铁路文工团的姑娘黄安升不顾家里的反对和在仁和镇优越的家庭条件,义无反顾的嫁到了贫穷落后的永兴。

投身金融,严谨的作风感染了领导

1962年9月,张志银离开了部队来到永兴信用社,在部队工作严谨、踏实、认真的风格被保留了下来,深得信用社领导的喜爱。一次,要上报一组重要信贷综合汇总数据,经过全部工作人员仔细审核,觉得没有错误,可以上报了,但是他还是

不放心,又瞒着领导在晚上点着油灯加班加点对数据重新进行审核,结果真的发现了一处错误,为集体避免了错误。严谨认真的他在1963年被永仁县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信贷工作者”。

清廉一生,勤俭为国家节约

在1972年至1982年在永兴工作的十年间,由于办公条件艰苦,政府没有车子,每次到县城开会或者向县委报送材料都要从永兴步行到县城。40岁的张志银总是主动请缨,步行送材料出永仁,而且为了节省政府开支,除了开会到下午的情况,只要所办事情结束的早,他都会赶回永兴,而不在政府招待所住宿。有一次他在赶回永兴的途中,行至永兴乡立溪冬村天就已经黑了,而且遇到大雪,饥寒交迫的他幸得老洪茂村民遇到并带回家中吃饭烤火休息才得以脱险,不然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无法预料。直至1992年11月,时任纪委书记的张志银获县委批准于1993年退休,45年间,张志银从未多拿国家一分钱、占国家一次便宜,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二、腿残志坚,退休体残不忘奉献力量

在张志银退休回家后,他并没有安享清闲,一家人在他的带动下都积极加入到党的事业当中去。现在,他的大儿子是村民小组长,妻子是党小组长,小儿子是优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他站在最前沿,为了地方发展既当宣讲员、又做宣传员。在这方面张老的座右铭是:“既找准位置、进入角色、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又发挥余热、主动作为。”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主动带头,经常要求两个儿子和妻子放下家中的农活,带头为地方建设奉献力量。

腿疾截肢,晴天霹雳没有击倒坚强老人

2003年,张志银老人的右脚出现了疼痛状况,经多方检查确诊为动脉血管阻塞,最后导致坏死。2004年4月,他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做了截肢手术。从此,那支陪伴了他69年的腿,为共产党的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的腿永远的离开了他。坐在轮椅上的张志银老人没有气馁,他说:“我的腿虽然没了,但是我的人还在,只要党需要我,我还会义无反顾的顶上去。”

改善交通,为农民群众修路搭桥

2005年,罗汉松小组还没有通公路,张志银老人觉得这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随后他和妻子商量挖路的事情,妻子听后也很支持,连同大儿子召开村民会议。在会上,许多村民还对此事不予理解,说:“我家又没有车,要路干什么?”张志银老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给他们讲有公路以后的好处,最后终于做通了这部分村民的工作,大家都积极投入到了公路开挖工作中去,当然,主力军还是他的家人。经过几个月的施工,公路修通了,村民们享受到了实惠,许多村民还买了摩托车,可以骑回到自家院里。

在2009年以前,从大公路到罗汉松都要趟水过永兴河,旱季还不怎么样,但是一到雨季,特别是涨水的时候即不方便过河又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小孩子上学放学必须要有家长接送。

张志银老人对这些隐患和不便深有体会,他积极到相关部门反映,四处筹措资金,终于在2009年筹到2万元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好了石拱桥,结束了罗汉松趟水过河的历史。

心系经济,为地方发展浇注心血

当交通问题解决后,张志银老人又把目光转向了经济发展上来。罗汉松缺水,而且土地地块小,当全乡都在轰轰烈烈的发展烤烟经济的时候,罗汉松只能种点传统农作物。张志银老人急了,全乡人民都要走上富裕安康的道路了我们还在过着贫困的生活那该怎么办?最后,他经过多方了解和向农技人员咨询,发现以罗汉松现在的条件适合发展蚕桑,在他耐心细致的劝导之后,罗汉松于2010年底已经发展蚕桑10余亩,相信在先行者的带动下,罗汉松的经济一定能上个新台阶。

张志银老人说:“每个人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身份,我最看重的是共产党员身份。”张志银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甚至在退休腿残后,他都对自己的使命念念不忘。“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活着就要为党的事业奋斗,为老百姓谋福祉,坚持共产党的信仰永不改变。”

第五篇:老干部工作先进事迹

###,男,1962年11月出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1984年参加工作,1990年调入##市##区人民法院,先后在经济庭、调解中心担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职务,在办公室从事法院办公楼的基本建设和维护工作,现任法院政治处政工干事。多年来,他无论是在审判岗位还是在行政管理岗位上都能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特别是在老干部管理服务过程中,用真情和爱心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帮助老干部,以实际行动实践“xxxx”重要思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XX年9月,他被院党组安排到政治处工作,在这两年多的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中,他的体会是:要做好老干部工作,最重要的是真心热爱这项工作,尊重老干部过去在审判岗位上的贡献、经验,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真情对待离退休干部,尊敬和爱护他们,理解和关心他们。

政治上关心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按照从政治上关心老干部的要求,保证离退休干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待遇,他负责为每一位老干部征订了《##晚报》、《人民法院报》、《共产党员》等报刊杂志,并针对当前老干部年岁普遍增高,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的特点,将老干部的家庭住址及通讯方式登记造册,并统一办理了送报上门服务,极大地满足了老干部政治学习的需要。每逢法院有重大活动,他不厌其烦地通过电话的方式及时通知老干部参加,每通一次电话他都会给老干部送去一句问候、一片关心、一份祝福。他还安排老干部每年参加一次院里召开的党员大会,从政治上关心、爱护老干部,使老干部充分行使党员的权力。他利用每月老干部来院活动的机会,向老干部通报法院的人事、工资变动等重大事项,介绍法院的近况,让老干部对法院工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注意观察参加活动的老干部人数,留心他们的言行,以此来了解和掌握老干部的思想和身体状况;主动向老干部征求意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及时报请领导,及时反馈信息,在院党组和老干部之间较好地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曾经有一段时间,老干部对法院的意见较之以前多了起来,电话和来院质询待遇的多了起来。针对这种情况,他在主任的带领指导下,通过走访和找个别老干部谈心,了解到老干部思想和情绪上产生变化的原因,一是由于离退休老干部领取工资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来法院的机会少了,对法院的情况了解的少了,老干部彼此见面的机会少了,因而出现了孤独感;二是由于干部交流,院长、副院长相继变动,老干部对新任领导不了解,担心对老干部的政策有变。原因找到了,这时,恰逢区委老干部局刘局长带队来法院调研老干部工作,听取了法院老干部工作的情况汇报,并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随后,他一方面向院党组汇报情况,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打消老干部的思想顾虑。在院党组的支持下,他安排老干部参加由法院专为他们组织的一次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他热情周到地为老干部服务,及时准确地把院党组对老干部的关怀传递给他们,和他们唠家常,谈论法院的过去和现在,共同展望法院的将来,转变老干部的思想认识,他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政策宣讲真情地感动了老干部,他的爱心也赢得了老干部对在职干部工作的支持,使老干部从思想深处打消了顾虑。现在,老干部除参加区老干部局组织的大型集体活动外,法院由每年组织1次大型集体活动增加为2次,每月一次活动日,健身室、球类室、棋牌室、图书室、阅览室全部向老干部开放。从此,又重新看到了老干部满意、自豪的笑脸,感受到了他们快乐、舒畅的心情。

生活上照顾

我院现有离退休老干部及离岗人员23人,其中:离休干部2人,退休干部19人,离岗休息2人;享受局级待遇的2人,处级待遇的19人,科级待遇的2人;年龄在80岁以上的1人,70~80岁之间的有5人,60~70岁之间的有13人。他们在西岗区法院的建设和发展中曾埋头苦干、辛勤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理应得到回报,享受西岗区法院的发展所带来的丰硕成果。正因为有了他们昨日的辉煌,才有西岗法院今天的灿烂。因此,在生活上更要照顾好老干部,做到真情服务,完全彻底。在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方面他的主要做法是:

1、与老干部家属建立联系,在老干部生病时,第一时间掌握老干部的病情及所住医院,及时通知领导并到医院看望老干部,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两年来,先后到医院看望老干部14人次,发放慰问金7000余元。

2、为老干部办理生日购物卡,为66岁、74岁、85岁的老干部举行生日宴会,邀请全体老干部参加,让老干部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全体干警对他们的关心、爱护。

3、精心安排离退休干部参加由法院出资组织的大型集体活动,让老干部感受“大##”、“新西岗”建设带来的丰硕成果。

4、积极参与、配合老干部局举办的大型集体活动,以便更好地照顾好老干部的衣、食、注行。

5、联系、安排好领导走访日程,坚持院党组成员年终走访老干部制度不动摇,通过走访,使院领导全面了解和掌握老干部各方面情况,拉近了院领导与离退休老干部之间的距离,便于院领导与离退休老干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两年多来共安排走访7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5万余元。

6、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为老干部来院活动日,为他们提供一个定期交流、互动、聚餐的良好氛围和温馨环境,对居住较远、行动不便、年老体弱的老干部安排车辆,定时接送,尽可能多地召集老干部,让他们感受到融合在西岗区法院大家庭中的幸福和快乐。

XX年至今,我院有两位老干部相继去世。在他们患病期间,他曾多次代表院党组到医院看望他们,送去院党组对他们的关怀。去世后,他安排党组成员及时到医院或家里走访慰问家属,提供尽可能的帮助,配合家属料理好老干部的后事,安顿好家属,为家属解决实际困难。其中有一位老干部去世后,当年的采暖费没有着落,家属遵照这位老干部的遗嘱,不向法院谈条件、提要求,不让法院为难。他得知后,被这位老干部和家属的言行及大度所感动,立即查阅文件,主动咨询有关部门,联系财务部门,特事特办,在不违反政策、

原则的前提下,合情合理地帮助解决了采暖费问题。

几年来,他在区委的正确领导、法院党组的关心和帮助下,奋发进娶开拓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心系群众,立足本职岗位,努力践行“xxxx”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他先后曾荣立##市法院系统个人三等功,公务员嘉奖,西岗法院先进个人,~年被中共##市委组织部、中共##市委老干部局授予##市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下载最美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美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干部活动中心先进事迹

    老干部活动中心先进事迹 老干部活动中心是老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干部政治学习的课堂、文化娱乐的场所,是联系老干部的纽带,是发挥作用的阵地。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丰富老......

    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大全]

    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精选3篇1xx是一个主动要求提前从一线退到二线的干部,是全区孤寡老人的孝顺儿女,他是年过半百却为了老年事业把一年中70%的时间常驻敬老院的长者,他工作38载,......

    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大全)

    3篇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精选1xx同志2003年从市行业办公室退休,今年已74岁。退休后,他积极投身网络宣传,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社会建设加油鼓劲,为党的事业凝聚力量,是一名活跃在网......

    最美家庭先进事迹

    平凡中的伟大 用行动诠释爱 ---记“最美教子有方家庭”李会芳一家 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养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最美教师先进事迹

    让平凡之美润物无声 “做幼儿教师这么多年了,孩子又哭又闹的,天天跟他们在一起,你烦不烦呀!”每每听到这样的疑问,她总是笑笑说:“跟孩子们在一起是很快乐的”。这就是一位平凡的......

    最美护士先进事迹

    真情服务 用心护理 孙玉萍,女,1980年8月出生,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中共党员,现任小儿科护士长,**市护理学会急危重症委员会委员。曾多次获得**市政府嘉奖、**市优秀护士和医院先进......

    最美少先队员先进事迹

    “最美孝心.少年”先进事迹 武功县贞元镇铺邑小学:刘琳 刘琳,女,12岁,曾担任过班长、中队长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课代表等职务,现任贞元镇铺邑小学六年级的学习委员、英......

    最美护士 先进事迹

    妇保院最美护士先进事迹 产科护士没有惊心动魄的豪言壮语,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犹如田野平凡的一株小草,大海中一滴不起眼的浪花。 刘红作为区妇幼保健院的一名普通护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