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车间冶炼工人先进事迹材料
免费
车间冶炼工人先进事迹材料
GR,男,汉族,xx人,年月出生,年5月参加工作,为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他及时转变观念,不断加强学习。作为一名直罐车间普通工人的他,虽然不能像经营管理者那样直接为集团创造经济效益,但却起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他虽然很普通,却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岗,尽职尽责,凡事做到心中有数,争做一名合格的员工。在车间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第一次登上炉台,眼前的恶劣环境一下子打破了他原来对炉工的浪漫想像,这里烟尘弥漫、酷热难当,尤其是那热辐射,像投射过来的千万根钢针,刺痛皮肤、刺痛眼睛。还有那飞溅的火花,稍不小心就落到身上造成烫伤。那一夜,他失眠了:难道这一生就要在这“烟熏火燎”的工作环境中度过吗?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师傅们火一样的工作热情感染下,他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岗位,当初那种失落的情绪也被红艳艳的火慢慢融化了。每经过自己的手炼出一炉优质钢,他便有一种成就满足感。他在心里暗暗立下了“学习一流的炼钢技术,做一流的炼钢工人,干出一流的工作业绩”的志向。从此,他的青春就和飞溅的红火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一名合格的员工,除了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主人翁精神,时时处处想为企业的利益去想,做为企业的利益去做。几年来,他始终像家庭过日子一样,本着勤俭持家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几年来,他还在集团先进文化的熏陶下,“没有任何借口”等一系列理论知识学习中,思想变得充实了,他爱他的岗位,更爱这支优良的团队,能献身于这样优秀的企业中,他说他感到无比的自豪。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分享
免费
了些应做的工作,所取的得成绩,已成为过去,在新的一年里,应决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立足本职,以诚信为准则,锐意进取,为集团得发展宏图做出应有的贡献。
分享
第二篇:车间冶炼工人先进事迹材料
xxx,男,汉族,xx人,年月出生,年5月参加工作,为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他及时转变观念,不断加强学习。作为一名直罐车间普通工人的他,虽然不能像经营管理者那样直接为集团创造经济效益,但却起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他虽然很普通,却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岗,尽职尽责,凡事做到心中有数,争做一名合格的员工。在车间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第一次登上炉台,眼前的恶劣环境一下子打破了他原来对炉工的浪漫想像,这里烟尘弥漫、酷热难当,尤其是那热辐射,像投射过来的千万根钢针,刺痛皮肤、刺痛眼睛。还有那飞溅的火花,稍不小心就落到身上造成烫伤。那一夜,他失眠了:难道这一生就要在这“烟熏火燎”的工作环境中度过吗?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师傅们火一样的工作热情感染下,他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岗位,当初那种失落的情绪也被红艳艳的火慢慢融化了。每经过自己的手炼出一炉优质钢,他便有一种成就满足感。他在心里暗暗立下了“学习一流的炼钢技术,做一流的炼钢工人,干出一流的工作业绩”的志向。从此,他的青春就和飞溅的红火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一名合格的员工,除了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主人翁精神,时时处处想为企业的利益去想,做为企业的利益去做。几年来,他始终像家庭过日子一样,本着勤俭持家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几年来,他还在集团先进文化的熏陶下,“没有任何借口”等一系列理论知识学习中,思想变得充实了,他爱他的岗位,更爱这支优良的团队,能献身于这样优秀的企业中,他说他感到无比的自豪。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些应做的工作,所取的得成绩,已成为过去,在新的一年里,应决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立足本职,以诚信为准则,锐意进取,为集团得发展宏图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车间工人劳动模范先进事迹
车间工人劳动模范先进事迹
xx,xx县xx毛纺有限公司车间主任。2002年进厂13年来,她从一名普通员工干起,经过自己不懈努力,迅速发展成为公司一名管理人员。2009年荣获xx县三八红旗手称号;2011年获得淮安市劳动模范称号;2013年获得江苏省优秀农民工称号,其事迹先后被《新华日报》、《淮安日报》等省、市、县多家报刊选登。
2002年xx县xx毛纺(原名:鹿港毛纺)建厂伊始,从xx县粮食部门下岗的xx应聘成为鹿港第一批选派到张家港学习操作技术的员工,在学习期间她不怕苦、不怕累,白天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晚上不顾自己腰酸背痛认真学习技术书籍。短短三个月时间,她的操作技术、理论知识都有长足的进步,得到了师傅们的夸奖。
学成归来,她被任命为代班长和车间质量检查员。她深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车间刚投入生产的时候,由于职工文化较低,大多来自农村又是第一次参加工作,在她们的思想中根本没有质量这个概念,生产的产品存在条干不均,成形紧,回潮高低现象,在这种情况下xx不怕苦不怕累一个一个耐心地向员工讲解产品质量对企业的重要性,手把手地教她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动员技术好的职工对新手进行传帮带,在她的辛勤培育下工厂一批优秀的操作队伍正在茁壮成长,产品质量也有了质地飞跃。
2005年xx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随着职位的提高,她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协助主任把车间工作搞好,她不分昼夜地奋战在生产第一线,不仅要对员工操作技术进行培训,还要对车间的现场进行管理。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毛纺行业是劳动密集企业,厂房面积大,机器设备多,产品批号多,那个机台生产什么批号,那个批号用什么颜色的标签都有严格规定,安排错了产品将全部报废,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对现场管理要求极其严格。面对困难她毫不畏惧,不会就学,不懂就问这是她的性格,在鹿港的张家港师傅就是她最好老师,她虚心拜师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2009年是鹿港大力发展的关健之年,五期工程投入生产,六期工程又开工建设。五纺车间全部从意大利引进的现代化设备,如何把质量控制在最佳程度?如何尽快提高职工的操作技术水平?这时厂领导想到了只有xx才能担当此重任。于是她带着上级的希望,带着领导的嘱托,没谈任何条件就又到了五纺车间工作。五纺车间面临着新设备和新要求,特别是职工思想问题如何解决?一时困难重重。但是,xx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她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她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她将全体职工技术水平逐一摸底,分成一二三等级,实行一等带三等,手拉手结对的前进方式,一个月就解决了职工的操作关,同时还攻克了一些技术难关。这时她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质量控制上来,为了弄清质量控制点的各种指标,她先后学习了《纺织学》《精纺产品生产技术》等资料和书籍,自己学习后再讲解给职工听。对典型的质量问题,专门召开现场会议,让大家从中吸取教训。在她的辛勤耕耘下,短短半年五纺车间就实现了达产达效。
xx出色工作得到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2011年公司领导又给她委以重任,提拔她到新建六纺车间担任主任。新的起点,新的征程。xx把新车间存在的问题逐条梳理,抓住人员紧缺的矛盾,春节期间她亲自带领班组干部深入到招工现场向大家宣传公司的优越的用工条件,对以前离厂的老职工一个一个的上门做工作,在她的真情感动下,有40多名熟练工回到六纺车间工作,一举解决了车间缺工问题。新车间新工多,技术力量达不到生产要求,xx亲自带领骨干员工手把手教新职工,短短3个月车间生产就有了很大的起色。
2012年公司投资1.2亿元,引进国际上最先进一流生产线的七纺车间竣工投产,主要生产中、高档产品。领导再一次把重任交给了xx,将她调到七纺担任车间主任,在重重困难面前,xx没有胆祛,她与车间其他职能人员经过考虑商量,迅速制定出培训计划和目标,面对新工,xx总是不厌其烦的讲解,大到巡回路线怎么走,布面、经纱怎么查,小到一个处理断纬停台动作和一个目光的运用,一个班下来,嗓子讲的又干又涩,喝水也不管用,有的学员为她送上西瓜霜含片,尽管如此,她还是愿意多讲点,还是愿意把自己的操作特长和生产经验多传授她们点。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因为她期盼技术属于更多的人,希望在xx的新工中涌现出更多的操作新秀和技术能手,在她不懈努力下,100名员工经过三个月短期培训,全部合格上岗,并迅速成长为企业重要骨干力量。
目前xx毛纺有限公司由当初建厂时只有几百号小厂迅速发展到今天年实现销售5亿元的大型企业,并于2011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第四篇:八厂鼓风炉车间冶炼四班先进事迹
炉火·铅流
熔铸精英团队
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第八冶炼厂鼓风炉车间冶炼四班
(2012年7月)
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第八冶炼厂鼓风炉车间冶炼四班(以下简称“冶炼四班”)现有员工15人,党员3名,团员4名,平均年龄不到40岁,是一个朝气蓬勃、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基层一线生产班组。在全班的共同努力下,冶炼四班强化班组建设和各项管理,做到了连续七年无重大安全、环保、设备事故;在生产竞赛中,冶炼四班勇攀高峰,粗铅产量和技术指标考核均名列前茅,2012年1~5月份连续三次打破单班粗铅日产量和渣含铅指标控制的历史记录;该班积极改进操作技术,鼓风炉炉床处理能力由原来的45t/m逐步增加到66 t/m以上,截止2012年6月底,盘活中间物料积压资金800余万元,为全厂生产经营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奋勇争先,生产业绩持续优化 2
22011年,厂科协抽调部分操作技工赴印度进行技术服务,冶炼四班由原来定编的18人缩减至13人。尽管缺员,冶炼四班奋力担当,主动作为,发动组员一起想办法、找对策、谋突破,及时调整班组管理执行结构,做到纵向执行到位,横向协调得力,使班组力量得以最大发挥,产量持续增长,创下全年物料处理量和出铅量“双冠”的佳绩。
在开展“稳定炉况,延长炉寿,稳产高产”的劳动竞赛中,该班组要求员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炉前操作,精心维护炉况稳定。下料岗位做到勤检查,保障下料均匀;炉前岗位不间断观察炉况,及时处理炉内情况;各岗位进行严格标准作业,生产得以有序进行,班组生产作业率、渣含铅和能耗等经济技术指标全面优化。该班组还对工艺流程、操作要领、炉况等情况进行摸索分析,不断提高岗位间的有序衔接,加强组员之间的沟通配合,精心维护设备运转正常,努力提高单班产量,创下鼓风炉开炉以来单班产铅量108吨的最高纪录。该班组加大综合回收力度,2011年回收风镐46个、钢钎450多根,回收炉座底部碎铅160吨,综合回收总价值超200万元。遇到临时性抢修任务时,该班组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圆满完成任务,被车间全体职工公认为一支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队伍。
二、凝心聚力,维护职工队伍和谐稳定
思想政治工作是该班组搞好各项工作的政治保障。该班组围绕生产任务,紧贴生产实际,深入生产现场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受有色行情下滑的影响,冶炼整体效益不佳,造成职工收入下降,但为了确保铅冶炼下游单位的生产,年初厂部要求鼓风炉车间快速提升炉床处理能力,按照“保持产量适度规模按效生产”的方针科学组织生产,加大粉高铅渣制砖入炉的处理量。但由于原料成分复杂,给装料增加了操作难度,个别员工出现不满情绪,该班组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把思想政治工作与集团公司开展的“形势大教育、观念大转变、效益大提升、企业大发展”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推行走动式干群沟通方法,保证全体管理者参与、全过程渗透、全时间保证,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准确、有效,认真组织集中学习的同时,逐一与员工谈心,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使员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员工克服眼前困难的信心。此外,该班组全面了解员工的家庭状况,对家庭有困难的员工给予帮扶,使员工感受到集体温暖,凝聚了人心,提高了班组的战斗力。
三、加强培训,班组技术素养全面提升
冶炼四班成立七年来,不断创新培训形式,相继开展班组学习、岗位练兵、现场指导、“一帮一”等培训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练就过硬技术的积极性。2011年年底,厂部分配4名退役军人至冶炼四班。为了让新成员尽快融入班组,迅速掌握操作技能,该班组根据职工个体性格、技术水平,合理组合“一帮一”师徒结对培训活动。该班组要求师傅们每天必须对新学员进行两小时的“讲课”,内容包括SKS炼铅法的工业原理,鼓风炉工艺流程、岗位操作技能、设备性能,以及手把手地现场进行操作要领指导及安全教育。经过近距离、大容量、高强度的培训方式,新员工很快进入角色,成为生产中独挡一面的能手。
在互帮互学的氛围中,员工的操作技能得到整体提高,班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涌现出一批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班长李斌、副班长刘文华等11名选手在公司及厂部举办的技术比武中获奖,组员装料工肖美林被评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
四、锐意创新,工艺设备和操作技能日臻完善
为激发员工的潜能,发挥团队效能,该班组瞄准生产技术指标参数,组织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创效活动,不仅使班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还给车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班组在生产中认真观察渣型,积极推行高风量作业,合理控制料柱高度,经过组员们一段时间的相互探讨,最终维护了炉况稳定,为鼓风炉炉寿、产量和床能力打破历史记录做出了积极贡献。班组成员踊跃为厂部、车间献计献策,全年共提出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劳动保护等合理化建议31条,绝大部分建议落实到生产实践中效果良好,有利推动工艺设备和操作技能的日益完善。
五、严细管理,实现安全文明清洁化生产
冶炼四班将安全任务和劳动纪律这两项内容纳入到日考核,每天班前会组织HSE(健康安全环保)知识的宣贯学习,增强组员的健康安全环保意识,执行安全生产考核周讲评的考评机制,对未规范穿戴劳保用品、不按规程作业的员工,要求在班前班后会上进行公开检讨;对因迟到、早退和未按要求进行交接班的员工,给予经济处罚,要求交接班务必做到对口验收,班清班交。
班组对员工的奖金分配、工休假安排等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员工的出勤、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都有详实的记录,且一律按车间制度进行奖罚兑现,确保了班组管理规范。
第五篇:包装车间工人先进事迹
钟燕同志先进事迹材料王燕是**州酒业公司包装车间的一名工人。自1990年分配到滨河酒厂的包装车间,每天洗刷酒瓶、擦瓶、检验、装箱,一干就是17年。6000多个日日夜夜,经她擦洗的酒瓶多达10多万个,无一有质量问题。去年5月,她被光荣地授予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巾帼奖”。1993年,王燕报考**州酒业公司车间班组长,结果名落**。但失败并没有把她打到,从此,她放弃了所有娱乐活动,一心扑在业务知识的学习上。为了学贴瓶标这项技能,她找到一些废标签,在酒瓶上一次又一次的练习,直到手指麻木;为了练成品酒检验的眼功,她经常在家中举着混入微小杂质的酒瓶反复练习,直到双臂发酸,双眼发困。由于刻苦钻研,她很快掌握了生产包装中的各项业务技术,在公司举办的包装技能大比武中名列前茅,多次被公司评为“岗位技术能手”。由于工作认真,1997年她被任命为包装车间二班班长,并于1998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王燕在工作中有一个目标,就是要让她的班组成为生产一线最优秀的班组。为了这个目标,她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包装车间人少事多,当时她所带领的班组熟练工人少,技术力量薄弱。为尽快提高包装技能,保证产品质量,她组织全线包装工利用工余时间认真学技术、钻业务,新老职工传、帮、带,通过3个月的勤学苦练,所有工人都很快成长为包装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