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工新闻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先进事迹材料(大全)
×××同志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坚持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两个务必,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政治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工作中敬岗爱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遵守宣传纪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他凭着对党的新闻事业无比挚爱的情感和娴熟的业务技能,独立完成和积极参与了全市、全县许多重大活动的采访报道工作,几年来,他共在省市县电台、电视台播发稿件近5000条,有力地宣传了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提升了×××县的对外形象。同时,他本人连年被授予全县“优秀团干部”,并当选市团代表,被授予全县“十杰青年”称号,连年被评为省市县新闻宣传先进工作者,连年获得向省市台供稿一等奖的表彰,作品也多次获得省新闻学会、市广电学会一等奖、二等奖,其中,作品《汪子岛上“六一”节》受到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新闻学会联合表彰,获得全省第七届“山东青年新闻奖”。在每年全市人代会召开期间,作为2191.cn代表团的随团记者,他积极协调市级新闻单位,使×××代表团成为受媒体关注最多的代表团。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新闻采访,没有特定的环境,没有特定的采访对象,也没有特定时间,无论昼夜,无论气候状况,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选择,新闻价值就是他们的第一工作信号。做好新闻工作,必须具有忠诚于岗位、忠诚于事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同志始终坚持以工作需要为标准,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事事以工作大局为重。电视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集前期采访、策划、拍摄,后期撰稿、制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加班加点对于他来讲是家常便饭,即使是深夜,也常常可以见到他全身心于工作的身影。在2003年那场“非典”战役中,他几次深夜赴冀鲁交界非典监测站进行采访,并参加了我县唯一一次抗非典实战演练。当了解到县里准备组建抗非典宣传梯队时,他不顾当时随时存在的非典传播的危险,积极向局党组报名请战。在我县沿海遭受风跑潮侵袭的当天下午,他与同事及时到达现场,真实记录了党委政府救助受困群众的的感人场面。二严格纪律正确导向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十分重视思想宣传战线的舆论导向问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十六大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准则之一,而严格新闻采访报道纪律是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础。在工作中,×××同志认真学习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并坚持做到以准则为“高压线”,准则禁止的一律不做,以此来确保新闻报道的正确性和导向性。在一次与县生猪定点屠宰办公室执法采访中,违法经营业主担心被曝光而以屠宰刀相威逼,他毫无惧色的凌言拒绝,并及时向社会进行了披露。县内一经营商家找到他,提出以1000元的好处费,要求以新闻形式做变相广告,他婉言拒绝了。为使自己的每一篇报道都具有最大信息量,给群众最正确的信号,他密切关注国家和省市县的中心工作。不论是一般的会议报道,还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典型报道,他总是认真对待,动脑筋仔细钻研推敲,做好结合文章,使每一篇报道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针对性。2004年12月是中央扶持三农政策一号文件出台近一周年的时期。这时,他紧紧围绕中央扶持三农的中心工作,深入基层采编了一系列的反映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提高的的新闻,及时进行了报道,并被省市电视新闻采用。三立足工作辐射带动广电事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事业,也是一个窗口行业、服务行业,每位员工都是广电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者,也是广电精神和风貌的体现者,只有广泛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才能使广电事业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针对我县广电局青年群体占有很大的比例现状,×××同志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指导下,充分发挥团支部联系全局团员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结合全局开展的“爱我广电、踊跃奉献”等主题活动,在团员青年当中广泛开展了“弘扬‘五四’传统、争做广电主人”等活动,极大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服务意识、创优意识。同时,他注意自己平时的表率作用,经常与一些新参加工作的职工沟通交流,灌输积极向上的思想,切磋业务技能,搞好“传帮带”。先后为4名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年轻同志培训、传授业务知识,目前,他们均能独立完成电视新闻采访编辑工作,并成为×××电视台的骨干力量。
第二篇:巾帼建功标兵——新闻工作者先进事迹
**是**电视台的一名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几年里,她立足记者的本职工作,积极挖掘有价值的新闻题材,参与策划了许多重大新闻事件的宣传报道,平均每年采写新闻稿件200余篇,并在省、市电视台播发稿件数十篇。
为了写出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新闻,每次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和突发事件,**她都会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进行采访,写出了
许多关注“民生”的稿件。**经常深入村屯采访挖掘新农村建设中的好经验、好作法,她参与采写的《新农村建设让兰桥村旧貌换新颜》系列报道,先后在省、市电视台播发,与同事共同采写的《放飞理想》系列报道,对贫困学生上学难的现状进行如实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使县内的十几名贫困大学生得到了社会好心人的捐助;《金秋十月访农家》、《致富带头人》等系列报道和十余期特色种植、养殖、致富典型报道,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起到了指导作用;《坚定信心再就业之路越走越宽》系列报道,向全县人民展现了下岗再就业人员失业不失志的良好精神面貌。特别是她拍摄的《乱贴乱画看市民公德》、《丰收的百姓在盼啥》、《泥泞路为百姓出行添堵》等节目的播出,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对个别部门和企业起到了一定的触动作用,推动和促进了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她先后与同事一起为全县数十家单位拍摄的《省级精神文明事迹展播》专题报道,真实地宣传和报道了各部门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成果,有效树立了边城**的良好形象。在《备战哈洽》栏目中,为进一步宣传**的自然优势和招商引资政策,增强**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做出了突出贡献。所采写的新闻稿件先后在省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夜航》,《公共新闻网》,《**新闻》栏目中播发。
做为一名记者,**她始终本着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的原则,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获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2005年**获得**县第四届“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广播电视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她撰写的论文《坚持新闻“三贴近”唱响时代主旋律》在2005全省优秀广播电视论文评选中获得三等奖。2007年**获得广播电视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同年被县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
第三篇:走转改十佳新闻工作者先进事迹
“走转改”十佳新闻工作者先进事迹
武钢工人报记者部副主任 宋键
作为一名企业报记者,宋键同志始终坚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立场,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采写新闻报道这一信念不动摇,在重大考验面前,关键时刻冲得上、困难面前顶得住,较好地展示出青年记者过硬的素质和顽强的作风,并受到武钢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武钢工人报》早在今年2月份就启动了“记者走一线”的活动,这与中宣部8月份启动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谋而合。在深入基层一线7个多月的采访报道过程中,宋键同志严格落实“三贴近”要求,迅速奔赴生产一线、市场一线,到码头、高炉、连铸机和轧机旁的普通工人身边去,到挥洒汗水、机器轰鸣的生产岗位中去,到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营销队伍中去,到创新无限、激情迸发的班组中去,用群众的思维、群众的语言、群众的视角采写报道,不断增强新闻的亲和力、贴近性,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
在采访报道中,宋键同志坚持以基层一线作为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坚持不懈挖掘着基层中所蕴藏着的丰富新闻资源,把心真正沉下去“接地气”。今年4至8月份,他克服家庭困难全身心投入到“记者走一线·班组行”报道活动中,同工人们一起上岗位、下缆沟,用脚走、用笔记、用心听,负责采写完成了来自班组的近50篇鲜活报道,《桥机班组新视听》、《“长征”路上“红旗”扬》、《精整精彩处处在……》等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充分反映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反映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反映职工群众的意愿呼声,深受职工欢迎。
在采访活动中,宋键同志坚持带着感情走基层,不断写出有“温度”的新闻。今年7月份,钢城迎来今年入夏首轮高温。烈日炎炎下,他来到42℃的原料卸船码头、84℃的高炉出铁口、60℃热轧设备焊接现场和90℃浇钢平台实地探访,体验热浪袭城中的劳作滋味,记录下高温下的“火热”体验。8月伏天,他又与同事并肩作战创新报道形式,沉到基层一线以《寻觅武钢的“热点”》为由头,连续采写了《“热点”中的真情》、《“热点”下的专注》、《“热点”中的意志》等系列“热”新闻,用文字记录下一线职工冒着热浪忘我工作的画面,耳闻目睹了干群连心战高温的勃勃力量,情真意切反映着武钢人在50 年不遇热浪下的特有精神风貌,将一线职工战高温、夺高产的感人一幕写进了“热”新闻中,进一步激发了岗位职工的工作热情。
在采访策划中,宋键同志坚持一线采访紧紧围绕解决企业关心的问题写真话、改文风、勤策划。今年9月中旬,他随报社采访团一起展开了近十天的“记者走市场”报道活动,并赴华北、西北等地市场前沿连续采访,通过与营销人员的深入交谈,市场前沿的实地调研以及来自用户的坦诚倾诉,掌握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每走完一地、每完成一次采访都顾不上休息,不断创新报道形式、提炼报道内容、深化报道思想,带着问题采与写,以《春华秋实看华北》开篇,随后连续策划采写出《华北钢市的冷与暖》、《帘线钢的强与弱》、《比亚迪的急与盼》、《“赔一罚一”的忧与思》、《产品研发的快与慢》等9篇有力度、有深度、有影响力的市场呼声报道,得到公司领导和相关单位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受到基层一线职工的热烈反响。
通过采访基层一线、报道基层一线,宋键同志用一篇篇作品诠释着“接地气”工作才能有“底气”;“接地气”稿件才能有“人气”;深入基层一线才有精品的新闻真谛。
长江网政务新闻部记者 张哲一
张哲一同志是长江网的一名一线记者,2月28日,武汉市“千名记者走基层” 新闻采访活动正式启动。张哲一同志积极地响应号召,深入社区、工地、企业等一线以及职能部门服务窗口,用文字和图片记录基层发展变化,反映群众心愿心声。“长江网记者深入武汉首条湖底隧道”、“长江网记者走进地铁二号线施工现场”,“记者探访建设中的武汉二七长江大桥”等报道深受老百姓好评。
7月21日,一篇《彪悍“抢修哥”裸身跳臭水沟修电缆》的帖子受到网友热捧。“抢修哥”不怕脏不怕累的举动感动了网友。得知抢修哥名叫刘跃青,是武汉供电汉口公司电缆班工人后,长江网立即召开专题策划会,组织专班,挖掘新闻选题的潜在价值。作为一线记者,张哲一同志和采访组一同深入刘跃青抢修班组工作的一线,用文字、图片、视频专访、论坛和微博直播等多种手段,以时间为轴线,寻求不同采访对象的差异化,还原事件经过,推出了系列报道。抢修哥刘跃青和他的班组身上体现出来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实干精神唤醒人心最柔软的深处,感动了万千网友。一时间网友好评如潮。报道见网后,迅速被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国家电网等网站转载,页面点击流量高达10000余次。经过长江网集中报道后,“抢修哥”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刘跃青和他的班组随后还被授予“武汉市工人先锋号”。
8月20日起,全市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启动,作为一名一线记者,张哲一同志深深意识到,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把握群众的思想,了解群众的呼声。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百味,这样的报道才有可读性。脱离群众的作品绝不会是好作品,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会有好作品。要用真心、动真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倾听群众意见、表达群众意愿,唯有如此,才能创作出对群众有情有义的作品而不是闭门造车。
武汉市广播影视局(总台)广播新闻频率记者 苏虹
苏虹同志是武汉新闻综合广播承担时政和卫生战线报道任务的骨干记者,已经有12年的一线采编经验。今年初,省市宣传部门开展了“记者走基层”活动后,苏虹同志所在的武汉新闻综合广播迅速对这项工作进行了部署。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苏虹同志充分展现出广播记者深入基层、面向群众、不怕辛苦、注重倾听百姓声音的优良传统,时刻以“党群桥梁、百姓亲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接地气”的过程中不断培养着新闻采访和写作的“灵气”。在这个过程中,该同志还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不断强化采访和写稿过程中的口语化形态,较好地实现了“广播记者不但要用笔写稿子,还要用‘耳朵’写稿子”的工作要求。在今年8月份市委宣传部召开的“走转改”经验交流会上,该同志曾经代表武汉广播电视总台交流经验体会。半年来,该同志不但圆满完成了频率和中心的各项“走转改”任务,还经常主动到一线和基层收集新闻素材,平均每个月都采制播发来自基层的稿件20篇以上。其中《专家提醒,暑期需要加强幼儿监护》、《省政府紧急辟谣:全省食盐库存充足无需抢购》、《拆线事件追踪》等一批稿件都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中播出,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长江日报社会新闻部记者 金涛 作为长江日报一名跑环保和水务的记者,金涛同志一直坚持深入基层,反映民生焦点,多说实话,少说官话套话,采写通俗易懂、新鲜活泼的稿件。
自从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金涛同志深入到新洲、黄陂的农村,了解农村环境状况,挖掘污染治理先进典型,反映存在问题。
7、8月份,他顶着烈日,多次来到正在施工的楚河、黄孝河的施工现场,连续报道工程进展。历时两周时间,分别完成了城管革命环保行、城管革命水务战线行的连续报道。
今年以来,金涛同志继续主持开展“爱我百湖”护湖行动,组织志愿者们每周在不同的湖泊开展巡湖、调查活动。
“爱我百湖”行动是“走转改”的一个典型事例。“走基层”,金涛同志每周要带领志愿者在三镇不同的湖泊徒步巡查,一年来共巡走50余次。“转作风”,护湖行动转变以往从上自下的方式,发动普通志愿者参与,通过志愿者的发现、呼吁,促进湖泊保护工作。“改文风”,“爱我百湖”行动的报道以大版面为主,以志愿者为主角,以反映问题为主,以志愿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每次护湖行动后,志愿者们都期待着看第二天的长江日报。
由于做到了“走转改”,“爱我百湖”行动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省市领导多次批示表扬,东湖、塔子湖等一批湖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连续报道,省市文明办授予“爱我百湖”团队先进志愿者集体称号。
武汉晚报群工部记者 赵家新
从武汉晚报开展“新春走基层”、“千名记者走基层”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武汉晚报群工部记者赵家新秉承踏实敬业的工作作风,通过在基层一线深入采访,贯彻武汉晚报“为百姓谋利益”的宗旨,以原生态的报道方式,采写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报道。
作为武汉晚报群工部的一名记者,除了完成正常的舆论监督报道外,赵家新同时敏锐地捕捉民生服务类的报道。今年7月,他在蔡甸采访时,无意中听到一件事:蔡甸区大集街黄虎村15组的组长刘菊兰已经65岁了,身体也不太好,但是村民们不愿意这位当了37年的小组长“退休”,联名向街道挽留,希望她继续为村民们服务。是什么让村民们如此眷念这位小组长?当天返回报社后,赵家新当即向部门主任黄剑汇报此事,决定第二天赶赴黄虎村深挖。
7月16日,赵家新和摄影部记者顶着烈日赶到黄虎村15组,和刘菊兰第一次交谈。交谈过程中,赵家新感觉刘菊兰不太善于表达,但从交谈中还是挖出了一些“硬货”:刘菊兰37年所做的都是一些常人看来属于鸡皮蒜毛的小事,但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恰恰让村民们觉得她是可信赖的领头人!为了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刘菊兰身上的故事,17日一大早,赵家新租车赶到黄虎村,刚好赶上村民们准备出门干活。赵家新陪着村民们到田间地头,听村民们讲述刘菊兰的故事;陪刘菊兰查看水塘,重走年初为抗旱刘菊兰走过的路。一天下来,一名扎实肯干的基层“草根英雄”形象基本上立起来了。回到报社后,赵家新当即写完第一稿,但是写稿过程中才发现,这个人物还需要深挖。19日,赵家新又一次租车前往黄虎村15组,这次正好遇见刘菊兰的儿子和儿媳妇,从他们口中,前两次被忽略的一些细节挖出来了,采访任务圆满完成。
8月2日,武汉晚报以整版的篇幅推出报道——《村民联名求65岁婆婆“终身”留任》。报道推出后,蔡甸区高度重视,时任区委书记李忠和区长谢忠孝,感谢武汉晚报帮蔡甸区又挖掘出一名“草根英雄”。3日,谢忠孝带领蔡甸区相关部门到黄虎村15组调研,决定扶持该小组发展,彻底解决灌溉用水和用电问题,并建议小组发展“农家乐”项目。8月10日,赵家新按照报社安排,连续3天住在蔡甸,蹲守在黄虎村田间地头,通过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原生态地记录下该村小组长刘菊兰如何任劳任怨为村民服务37年的感人故事。3天内,赵家新顶着烈日,陪刘菊兰检查村湾改造工程,暴雨中和刘菊兰一道巡查水塘,和刘菊兰同吃同劳动,忍受蚊虫叮咬,当了一回真正的“村民”。这种换位式的采访,让赵家新更深刻地体会到村民们为何爱戴刘菊兰,并和村民们成了朋友。15日,武汉晚报又以整版的篇幅,推出《记者驻扎蔡甸3天——暴雨中烈日下见识“平民组长”刘菊兰》的报道。
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其实在2010年8月,赵家新就有过类似的采访经历。硚口区长丰街黑网吧众多,而且生意很好。到底是什么原因助长了该地黑网吧的发展呢?为了找到背后的真相,赵家新先后7次深入长丰街,逐一摸清了黑网吧的分布情况。在和30多名打工者聊天后,真相终于大白:这一带涌入了10多万的打工者,但是他们的文化生活极度贫乏,不上网他们没什么别的去处。正是这样的市场需求带动了这一带黑网吧的生意。一条简单的投诉线索,在深入基层采访后,逐步放大,《10万打工者“捧红”数十家黑网吧》见报后,迅速引发武汉思考:该怎样帮助打工者融入这座城市,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武汉新市民。目前,这一带数家新市民学校,成为打工者之家。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赵家新同志和他的同事们认为,不能把“走转改”当成一种形式,而是将之视为新闻的根本。只有贴近群众,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新闻素材,走到一线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锤炼思想品质,提高业务素质,让新闻工作者成长更快,有更强的发展后劲。
武汉市广播影视局(总台)电视新闻中心制片人 唐欣
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唐欣同志秉承一贯艰苦朴素、踏实敬业的工作作风,更进一步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她来到田间地头,走进工厂社区,深入群众的生产生活,了解百姓的生存状态,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平实的文风,用百姓的视角,采制出了一篇篇真实动人的电视新闻专题。她连续三天深入17年如一日养育孤女的黄桂英老人的生活,采制了感人至深的电视专题《“保姆奶奶”黄桂英》;连续几天参与特警谭纪雄的康复和活动,撷取了这位英雄特警在现实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康复的许多细节,采制了《再访谭纪雄》。特别是今年我市 “三万”活动期间,唐欣同志多次来到田野乡村,和下乡的干部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足迹遍布黄陂、新洲、江夏等远城区,采制了一批反映我市“三万”工作和农民农村题材的《万名干部下乡来》、《青春遍访行动》、《春风送暖入万家》等等。同时,为了配合我市“治庸问责”和“城管革命”工作宣传,唐欣同志深入社区街头采访,制作播出了《打击“黑的”在行动》、《问诊城市管理顽症》、《直击“十乱”罚款》等形式活泼、内容生动的电视新闻专题。她还深入我市重点工程建设工地,采写出《见证金桥合龙》、《重点工程探访录》等专题。唐欣同志认为,真正的新闻主角在基层,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新闻报道的主角。只有带着感情走基层,在基层、在现场、在群众中深入采访后写出的新闻,才能算是好新闻。而且,新闻记者到基层一线同干部群众一起摸爬滚打,锤炼思想品质,培养综合素质,也能使得自身更快地成长,更能够使得党的新闻事业赢得永远的发展后劲。
东西湖区广播影视局新闻宣传科科长 陶恒 陶恒同志1994年参加工作,为东西湖区有线电视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先后担任记者、编辑、副科长、科长等职。
陶恒同志始终将基层作为新闻工作的第一现场,将普通百姓作为新闻报道的首要对象,长期活跃在新鲜生动的生产、生活一线,将笔触伸向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将摄像机镜头对准身边最熟悉的平凡人和普通面孔,并将此作为一种自觉而持之以恒的事业追求。使来自基层人民群众的呼声充分表达、有效引导,对有益于基层改革发展的信息进行广泛传播,赋予普通新闻事件以一定的敏锐度和深广度,创作出了大量带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时代质感的优秀新闻作品。
在17年的新闻实践中,陶恒同志累计为区有线电视台采写新闻稿件近2000篇,被中央、省、市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采用稿件(节目)1000多篇(组),被省、市新闻协会(学会)和新闻单位评为好新闻稿件(节目)近100篇(组)。2008年,在东西湖区建区50周年首部公开发行的地方志中,该同志被收录进人物志。
同时,陶恒同志带领东西湖有线电视台编辑、记者团队,长期奋战在新闻第一线,进行了大量的新闻实践与探索,成绩斐然。该团队于2002年获得由中宣部、国家计生委授予的“全国计划生育宣传先进单位”称号,连续多年被武汉广播电视总台授予“十佳”宣传集体称号。
武汉教育电视台新闻部《今日新看点》栏目记者 陶娟
陶娟同志现年29岁,是武汉教育电视台新闻部记者,也是新闻部唯一的妈妈记者。工作7年来,她一直负责新洲、江夏、蔡甸三个区的新闻报道工作,并取得较大成绩。2008年,她主创的长消息《葫芦藤上长西瓜 每亩增收三千斤》,2010年,她参与创作的系列报道《武汉高位均衡打造教育公平》均获得湖北新闻一等奖。今年3月开展“千名记者走基层”活动以来,到8月底,陶娟同志更是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边远学校,累计发稿152条,采写和拍摄了《郭爱荣:坚守农村“微型学校”30年》、《开学前农村中学校长的一天》等真实感人、生动鲜活的电视新闻作品。
下基层途中遭遇车祸忍痛前行 今年4月18日上午,陶娟同志前往江夏区均堡村采访。当天,大雨倾盆,路况又差,当她乘坐的面包车行驶到郑店路段时,为躲避前方一辆违规行驶的车辆而发生侧翻,车体损毁严重,她的腿部由于受到严重挤压、碰撞而出血青淤。然而,为了不延误采访,她在路边的一家小诊所简单处理伤口后,又立即换乘了另外一辆车继续前行。到达目的地后,她没有跟任何人谈及刚刚的遭遇,而是马不停蹄、一瘸一拐地走访了六家农户,掌握了大量反映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以及就医、就业等方面的第一手材料。等采访全部结束,已是晚上6点多,部门负责人得知她受伤的消息后坚决让其在家休息几天,但她一想到留守儿童期盼的眼神,帮助他们改变命运的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当晚,陶娟忍着伤痛在台里看完了所有拍摄的画面,听完了所有采集的同期声,回到家继续挑灯夜战,认真写完稿子,并于第二天及时播发。
下基层徒步跋山涉水义无反顾
今年七月底的一天,陶娟同志得到一个新闻线索:在新洲区徐古镇将军山村有个叫董杰的3岁男孩,因患先天性漏斗胸急需手术治疗。但孩子的妈妈以及爷爷奶奶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完全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人仅靠爸爸种田维持生活,董杰连来汉口看病的路费都凑不齐。了解情况后,陶娟同志决定立即前往将军山村,通过采写一篇报道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向董杰伸出援手。然而,当她的采访车行进到将军山半山腰时,通讯员告知,剩下的十多里山路非常蜿蜒狭窄,车辆根本过不去,需徒步前往。就这样,陶娟同志拎着十多斤的摄像机,冒着近40度的高温,翻田埂、过水沟,走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终于到达了董家。在接下来的时间,陶娟同志用手中的笔和摄像机真实地记录下了这家人贫苦的状态以及董杰被病痛折磨的境遇,并在第二天及时播放了这条新闻。让人欣慰的是,新闻播出后,数位热心观众根据栏目上提供的电话和地址主动与将军山村委会取得联系,表达了向董杰捐款的意愿。
下基层深入泄洪疫区勇往直前 今年三月,陶娟同志前往蔡甸区桐湖农场采访。过去,桐湖农场是泄洪区,也是武汉血吸虫病的高发区,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条件艰苦的地方,郭艾荣这个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硬是坚守着三尺讲台,驻守着只有三个学生的微型学校,奉献着,承担着,一干就是30个春秋。陶娟同志获得这一线索后,先后3次前往当地采访,与郭艾荣以及她的家人、学生打成一片,一起聊家常,干农活、听课做游戏,记录下了许许多多真实而感人的场景,掌握了大量充分而鲜活的素材,生动地展现了我市一位普通农村教师为党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
在陶娟同志七年的记者职业生涯中,象这样深入基层,认真观察与记录农村教师与学生,倾情关爱和帮扶弱势群体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她的稿片借助于生活,得力于深入,笔下文采飞扬,镜头里精彩纷呈,没有大话、空话、套话,好读易看,生动传神。
下基层撇下年幼女儿无私奉献
2007年下半年,陶娟同志怀孕了,但她仍然坚持在采访一线工作。农村条件简陋,经常中午吃不上饭、一天甚至都喝不到一口水,但她依然顶着体力不支等诸多身体不适,圆满完成了各项采访任务,直到临盆前两天才被家人劝去医院待产。2008年上半年,陶娟的女儿出世了,但她仅仅休息两个月后就又投入了她所钟爱的新闻事业,甚至不惜强行给爱女断奶。三年多来,陶娟同志常常是早上出门女儿还未醒来,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女儿却又鼾声微起,一连几天,母女俩连照面都打不着的事儿是家常便饭!
陶娟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记者走基层的报道策划得再好,如果不走出办公室,不深入农村等基层是写不出来、拍不出来的。这项活动是记者优良传统的回归,应当值得每一个新闻从业者发扬光大。”
武汉市广播影视局(总台)《武汉新闻》栏目记者 彭赟珊
自“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彭赟珊同志秉承扎实敬业单位工作作风,通过在基层一线深入捕捉、开掘热点新闻题材与“百姓所思所感”的融合点,以原生态的环境探访,强化报道感染力,提升了报道的影响力。
结合当前全市治庸问责工作的热点,彭赟珊走访基层一线,探访我市政务服务改进情况。通过暗访,采写了《周六服务不打烊 政务服务走了样》的报道,通过生动的镜头语言,报道了我市部分政务服务窗口存在的“服务状态喜忧参半,服务水平亟待提高”的现状。保持对治庸问责问题的持续关注,彭赟珊在中秋小长假之后故地重访,写出了《记者探访:节后上班第一天 政务服务很给力》的报道,在及时反映我市政务服务工作转变的同时,推动我市治庸问责工作进程。配合我市“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工作,记者深入一线,通过深入到各区、各部门的实地调查,挖掘了《武昌区:打造企业注册“快车道”》、《武汉工业项目落地“加速度”、33天办结建筑工程化规划许可证》的新闻。
走基层不光要落实“走”的扎实,更要实现“改”的目的。在采写《水产养殖户丰收在即》这篇报道中,彭赟珊深入到汉南区喜鹊湖,与当地的螃蟹养殖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下塘捞水草,一起搬运饲料,感受养殖户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生活点滴,在采访中倾听群众的心声,用群众的语言表达新闻,写出即生动又深刻的稿件。
走到基层,更需要关注一些改革和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结合我市中心工作,关注社会的焦点,百姓关心的热点,彭赟珊走访社区,制作播出的《警方“三色预警”防“砖砂石霸”》等形式活泼、内容生动的新闻消息;江城遭遇降水,彭赟珊多次走访江城渍水点,采写了《记者走基层:阵雨来袭 记者走访江城渍水点》。此外,关注城市建设发展,彭赟珊还多次深入我市重点工程施工现场,将视线聚焦“市民之家”、“楚河汉街”等,创作了不少来自我市城市建设一线的报道。
“蹲点一线”听民声、提民情,在“走转改”活动中,彭赟珊积极主动作为,在日常新闻的采访报道中彰显“三贴近”特色,创作的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武汉晨报经济新闻部记者 蔡爽
2011年初,晨报尝试全新的“微博体”新闻报道方式,也是记者走基层活动的开篇之作。蔡爽同志走进武昌一群留守环卫工群体中,看看他们在大年三十当天是怎样过的,结果挖掘到他们当天采取“拼桌”方式吃年饭的场面,一组图片加上现场文字描述,2月9日见报的这组报道得到社会好评。
今年春节过后,迎来一年一度打工潮,记者走基层活动也开展到一个高潮。蔡爽同志走进黄陂一个著名的“打工村”,走访30多户老乡的家里,了解外出打工情况,发现这个村出国打洋工现象很普遍。在农民家里收集第一手素材后,以“黄陂“洋工村”家家有人打洋工“为题进行了连续报道,从2月22日持续到月底,在当时的打工报道中独竖一帜。
今年3月,走基层活动进入各职能部门,蔡爽同志被分配到城管部门,在这个不太被人所理解的行业里,找到鲜活的案例并不难,但找到具有特殊代表意义的案例就有点费工夫。蔡爽同志蹲守在粮道街中队,查阅该中队大量历史材料,发现这个中队与被管理商户签订“承诺不再违法经营承诺书”一事,经过细致采访,最后报道“2040份承诺书见证用心城管”一文,成为城管报道和走基层报道中一片被表扬的作品。
人最难的是常年坚持一个好的习惯,更难的是纠正一个坚持了多年的习惯。“走转改”活动开展后,通过自省发现,原来的写作风格已经有些陈旧落后,继续坚持将失去读者支持,报社出台多项转变文风新要求,在此过程中,要把***惯“别”过来,的确很费劲,不过通过学习和实践尝试,蔡爽同志成为报社率先大幅度转变文风的记者之一。
第四篇:机关档案管理工机关档案管理工作者先进事迹先进事迹
她服从组织,顾全大局,热爱集体,团结同志,自觉遵守一切规章制度,热爱本职工作。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做到了规范管理、优质服务,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能虚心学习,不断探索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档案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并使档案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迈近了一步。作为单位的兼职保密人员,她自觉遵守有关的保密规定,严守国家秘密,严格按保密法规办事,从无泄密事件发生,受到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它要求档案管理员必须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该同志从事档案工作以来,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和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袭,积极投身改革开放。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敢于吃苦,乐于服务,能自觉遵守《保密法》和《保密工作守则》,严格按工作程序和工作守则工作。几年来,因该同志的认真工作,我局没有出现文件丢失和泄密事件,受到了领导和上级有关组织的好评,去年她所工作的档案室被湖北省委评为全省先进。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它要求档案管理员有熟练的工作能力的较强和服务意识。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以来,她对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作用更加明确,服务意识逐渐增强。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她做到了,凡重大问题坚持向主管领导请示汇报,凡技术问题坚持向书本和经验丰富的同志求教,凡具体工作坚持自己动手。在工作中,她结合单位实际,总结摸索出了一套务实、高效、优质的工作方法。她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兄弟单位档案室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坚持系统自学专业理论,认真学习专业报刊,极大地丰富了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了工作能力。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它要求档案管理员必须有自我牺牲的品质,乐于奉献精神,进取创新的意识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她接手这一工作时,档案管理自动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使档案管理工作迅速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系列化的轨道,她积极向领导建议。在领导的关怀下,经过努力,档案室的硬件建设有了很大改观,今年新配备了微机、复印机,购买了科怡2000软件,我局档案已走向自动化管理。98年我市发生了自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她积极响应领导的号召,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为抗洪斗争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她积极参加防汛值班,同时通宵赶印防汛材料,有时刚刚睡下,又被叫起,渡过的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她始终没有怨言,因为她深知她的工作的重要性,稍有延误就会影响上传下达,影响领导的决策,影响抗洪抢险全面胜利的取得。深入贯彻实施修改后的《档案法》,进一步加强档案法制建设,依法加强档案工作。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利用等各项工作制度。配合全市档案执法大检查,认真开展了自查、自检活动。对各种门类的档案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保证了全局档案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严格按照《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和《湖北省机关档案管理升级试行办法》的要求,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规范性的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编目等工作。加强了对二级单位监督、检查和指导的力度,配合档案局业务指导科对市直7个二级单位进行档案业务指导,从而实现了水利系统的档案管理达到了省级标准,全面实现了本系统档案工作达标管理“一片红”。市档案对我局进行了档案评审复查,评审组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市**局领导一贯重视档案工作。自一九九五年升为省二级以来,在保持原水平的基础上有较大发展,案卷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2002年我局就开始了对档案进行探索性改革,完全实行微机管理,现已通过了档案局的要求,受到档率局的好评,去年被评为优秀。第五篇:长江司法所先进事迹(新闻稿件)
心系民众
情锁民情
致力民生
化解民怨
——记一心为民的长江司法所
长期以来,兰西县司法局长江司法所深入践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宗旨,把人民群众的祈盼与维护地方稳定相举并重,充分发挥法律宣传和人民调解职能作用,在打造“和谐长江、平安长江”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几年来,长江乡上访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长江司法所先后被黑龙江省政府纠风办、黑龙江省司法厅授予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司法所,黑龙江省司法厅授予省级规范化建设司法所,绥化市司法局授予集体三等功,司法所长马建波也先后被兰西县政府评为优秀公务员、被县委政法委评为先进工作者、被兰西县司法局评为司法先进个人等荣誉。
一、广泛动员,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当好调查员
长江司法所及广大村级调解员、信息员以关心百姓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已任,经常深入村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对发现有苗头性的纠纷,组织人力在最短时间内进行调处,将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
2011年4月18日,司法所所长马建波在排查矛盾纠纷中发现万宝村村民赵义海和刘忠权二人因土地边界权属问 1 题发生纠纷,司法所马上组织干警和万宝村的调解员以及有关人员到现场实地调查,在经过实地调查测量后,取得了第一手材料,在村里的配合下,对二人的二轮承包时的分地台帐进行比对,发现赵义海的承包田正好少了2亩地,而刘忠权的承包田正好多了2亩地,刘忠权无话可说,只有将多出的土地归还给赵义海,在司法所的主持下,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一场纠纷就此平息。年初以来,长江司法所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7次,共排查矛盾纠纷15件,依法调解14件。
二、适时调处民间纠纷,建设和谐稳定的乡村环境,当好调解员
长期以来,长江司法所针对基层民事纠纷发生的特点,注重加强工作人员调解能力水平的训练,提高综合协调能力,增强其为民服务的本领。对来所求助的人员,做到热情接待,周到服务,对疑难案情不辞劳苦,多方调查取证,多次进行调解,尽一切努力争取调解成功,尽力做到让当事人双方满意。尤其是对老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更是如此,真正做到了执法为民。年初以来,共调处各类纠纷19件,调和率达到98%。
2011年5月9日,长江乡长江村李淑珍老人找到司法所,因四个子女赡养问题到所里求助。司法所经过调查、走访、了解情况,把老人的四个子女找到司法所进行深入细致的劝导,经过三次调解,最后达成协议,四个子女每人每年给李 2 淑珍老人赡养费1000元,老人与老伴的承包田由其本人对外转包,所得收益归自己所有,本人独立居住、生活,待其行动不便时再由四个子女轮流赡养、照顾,届时每人每年需拿500元赡养费,医药费由四个子女共同负责。
2011年5月25日,聚宝村村民孙福贵老人找到司法所,因外孙女抚养费问题求助司法调解。司法所所长马建波经过仔细询问,立即与聚宝村的调解员进行联系,调查了解情况,待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后,又想方设法与在外地工作的孩子的父亲张庆秋取得联系,经过司法所两次开庭调处,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协议由孩子的父亲张庆秋每年提供女儿1000元抚养费,直至女儿成家立业为止。
三、以“六五”普法启动为契机,做好以宣传主题实践活动为内容的普法宣传活动,当好宣传员
几年来,长江司法所以国家普法计划为指针,深入做好各个时期的普法工作,每年开展法制宣传10次以上,制作、张贴宣传标语20条,悬挂宣传条幅5条以上,现场解答群众咨询85人次以上,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明显提升。在万宝村普法宣传过程中,听群众议论,得知该村村民王立宏与潘广忱因两家建房边界发生了纠纷,要发生械斗。司法所长马建波得知该村信息员的报告后,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司法所成员经与该村调解员历时12天调查取证,共同进行了三次调解,终于将双方边界划清,使邻里双方握手言 3 和,在调解协议书上签了字。
四、做好“两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当好服务员
做好帮教工作,营造人性关怀氛围。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臵工作是一项确保社会稳定、打造“平安兰西”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江司法所对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建立档案,定期走访,落实帮教责任人,制定帮教方案,主动了解和关心他们生活工作情况,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不漏管、不失控,安臵率达100%。年初至今,无一名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
五、积极协助长江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当好护航员
司法所工作能否真正的出成绩,当地乡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是关键。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马建波所长深知此道理,在配合乡党委、政府工作上,他和全所成员主动请缨,参与、协助全乡的环境整治工作。今年5月份开始到6月份,司法所和包村干部一起协助村民在全乡硬化路两侧栽种花草 2万延长米,在长江屯与大梁窝堡屯主路两侧种植樟子松3000株,云中杨6000株;与长江乡公安派出所、全体乡村干部一起开展以清垃圾、清柴草为主要内容的“四清”活动,共清理42个自然屯的柴草垛和生活垃圾,还长江乡人民群众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长江司法所全体干警及调解员以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为目标,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着力解决广 4 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实际问题,用他们实际行动践行了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了执法为民的誓言。他们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长江乡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全乡人民的一致好评。
投稿单位:兰西县司法局
撰稿人:王佳楠
二O一一年八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