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优秀记叙文
雨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下。但是,它在春天时最为美丽。这不,雨又下上了。正值三月时节,天还不热。天公喜怒无常,天天变脸,风雨雷电全来了。
我今天特别注意观察了春天的雨。春雨清澈,短而纤细。雨下得很有节奏,“吧嗒,吧嗒……”本来我不喜欢雨,觉得它潮且脏。但通过这次观察雨,我觉得它并不脏。它把空气中的病毒都冲刷到地面上。
它让初春增加了一分神秘,一分朦胧。
漫步在乡间小道上,只能听见雨滴清脆的声响,往日的喧哗全都没了。啊!这雨来得多么快,多么清爽!雨是一串串下的,不乱,似乎有一个指挥家指挥他们一样。
渐渐地,世界一片通红。我才发现天开始变暗了,黄昏加上点点细雨,好一番美丽景色。雨似乎小了,我头一次见到这么美的黄昏景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雨小了,雨后的乡村更加宁静,更加美了。夕阳夕下,远处的山云雾笼罩,为乡村增加几分神秘色彩。近处的玉米地,金黄灿烂。站在山上远望,我心中不禁赞叹,雨景真是太美了。雨渐渐又大了起来,一条条,一丝丝,仿佛天地间只有它的存在。我渐渐地入了迷,被它那纤细、小巧、玲珑的身体迷住了,忽略了自己,忘记了一切烦恼。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抬头一看,只见天上一轮明月升起。夜晚被春雨所点缀,我回家的心也早飞到雨之中去了。我才明白,人只要专注地去干一件事,就会忘记所有。
篇2:优秀记叙文
离开老院子已经二十多年了。
今年清明给故人上坟又回去看了看它的风貌。老院子是爷爷手上建的,整个院子还是保持着它原来的风貌,只是东厢房有点破残。我站在老院子的大门前一下着就想起了儿时的故事。
老榆树
这次回老家,那棵老榆树的根依然还活着,只是主干已经枯萎了。
老榆树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在那贫穷的岁月里它几乎养育着我们全家的生命,现在说起来也许年轻人一点也不相信。记得是我十几岁的时候,家里比较贫穷,妈妈老是给我我们几个孩子吃红面(就是高粱面),这红面要想做的好吃就得配上榆皮面。父亲首先把榆树皮削下来凉干,然后和母亲在院子前的碾石上把皮碾成面,吃红面的时候就配上点榆皮面,这样做出来的红面条就有筋骨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吃一种红面条,隔三差五的变着做法。那个时候的生活的确很苦,一年吃上一俩次白面就是过上好日子了。这样一晃就是十几年,我们家就是靠这棵老榆树的皮养活着,它的生命虽然已经枯萎,但是想起它对我们家人的养育之恩我至今还是有情的,虽然母亲因为经常吃榆皮面落下了胃病。
就这样,十几年来,榆树皮在不断的剥落,但是它还是依然地顽强地生长着,记得每到春天的时候,榆花飞满整个老院子,绿绿的叶子把大门前遮得阴凉凉的;夏天几个孩子端着母亲做的红面饭坐在老榆树下那是便有一番情趣啊。
到了八几年我们全家搬到新房子的那年,老榆树结束了它的主干生命,就剩下根部的一些新树枝了。它那顽强的生命给了我不少启迪。
碾石
说起碾石,就是建在老院子前用来碾面的那个圆滚滚。在村里,大凡遇上娶媳妇的时候还得用大红布把它给遮住,因为在民间还称呼它为“白虎”,如果不用红布遮好它,娶来的新媳妇就会短命,是很不吉利的。这些都是民间的一些老话了。我今天说的这个碾石是横在我们家老院子前的,也许是爷爷那辈人建的吧,父亲也没有记得是什么时间建的,从我记事起,我就一直记得它是我们家生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
每年秋收了,父母就把家里晾干的粮食用这个碾石碾成面。有红面,玉米面,黄米面,榆皮面等等家里经常吃的杂粮。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我还是留恋那些杂粮面,时而去粮店买些回来自己做的吃,可是还是没有小时候母亲做的香。
碾石是用一大青石让石匠凿成的,在它的中心穿一孔,穿一根象椽子粗的木棍,在把它的放在用石头建起来的圆盘上,在圆盘的中央竖一根铁棍固定住。这样人推它或用牲口来拉它就把粮食碾烂了。下面的磨盘有个火道,在冬天把里面生点火,磨面的时候就不会冻住了。在我儿时的记年里我经常帮助父母碾面,现在想起来那个情趣是无法形容的。
今年回去,古老的碾石已经被毁了。因为现在的人已经不在自己碾面吃了,磨盘上长的一些杂草,碾石已经滚到了路面上再无人问津它的功效,静静地压在老院子前的街面上独自在思考着它的过去,几只公鸡站在磨盘上雄娇娇地歌唱着。
篇3:优秀记叙文
梦里的小城,不慕繁华,不落窠臼。
她坐落在淙淙河边,有如伊人傍水而居。那条河没有名字,缄默,沉稳,静得如一面透明的琉璃。可当微风轻掠过水面泛起茫茫水纹时,我的记忆却不觉激起万千涟漪——
[母亲]
猫在佯眠,花在盛开,柔软的棉被上有着母亲缝制的针线气息。我踮着脚费力地折下一根枯树枝,饶有兴趣的攥着它跑向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身后传来母亲焦急的叮嘱声“你慢点儿,才下完雨,路滑...”我含糊地应了声:“知道了知道了。”脚下的步子却没有丝毫的减慢,我想此时母亲的额头该是又皱得像枯老的树皮。那条青石板路两旁生了一层厚厚的青苔,雨水的一番晕染将这青绿更是衬得可人至极。一点也不像这座老城,呆愣,古板,硬生生多了几分陈旧。可我母亲却不以为然,她总不厌其烦的告诉我,一座城越古老,便越是别有一番风情。
[阿婆]
巷口的阿婆有一只肥硕的老猫。午后的阳光照在斜斜的巷子里,老人坐在摇椅上,花猫卧在篮子里。不知是猫陪着阿婆午眠,还是阿婆陪着猫晒太阳。每次路过那个巷口,老人或在浇花,或在浇菜,最有可能的是在藤椅上打盹儿,午后阳光真暖,那只肥猫,在老人的脚下打呼噜。我装模作样的在巷子口自顾自的玩起了游戏。老人笑起来的时候脸上皱皱的,露出只剩一两颗的牙齿。像极了我慈祥的奶奶。“孩子,大中午的就出来玩啦?”我不好意思的笑笑:“阿婆,我来看看你”伸手摸摸花猫的头,或许,也顺便来看看这只猫吧。它微眯着眼睛,慵懒的“喵”一声,算是熟络的回应。
[老树]
家门口又撑起了一大片绿荫。那颗老香樟长满了一身的叶子,阳光从树缝中透过来,忽闪忽闪的,树冠上,院地里,铺了满满的光亮。而我最爱的,是夏夜里落在树梢上的月亮与漫天的繁星。父亲告诉我,树是这座老城最坚贞的守护者,河流会奔腾入海,天空亦包容万物,人们或离开或死去...而只有树,生生世世扎根在此地,撑起一把把坚实的保护伞,遮风挡雨。它们的根向着老城的每一处蔓延,仅因对这土地无限的眷念与爱意。我才明白,原来大树奉献出的不仅是绿叶,还有一整个自己...
那段时光,似沙上的印、风中的音。细细密密,如影随形。
那些美好,似光中的影、夜里的星。闪闪烁烁,忽暗忽明。
一座城,一群人,一棵树。如此还有更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么?
我终于在影影绰绰的梦里,探寻到这座小城唯一的标记。
她的名字叫故乡。
篇4:优秀记叙文
时间,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一去不复返;就像是一滴水滴进了大海了,无影无踪;就像是人的生命,不会再有第二次。
以前的我,总是浑浑噩噩的度过我人生中的每一秒,每一刻。总以为时间是无限的,没了上一秒,还有这一秒,没了这一秒,还有下一秒,天真的认为有无数个下一秒。从而毫不珍惜时间,都只是在浪费时间。
南宋诗人岳飞的《满江红》中有一句使我获益良多。那就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多少人无所事事,碌碌无为的消磨青春和时光。等年老时只剩下悲伤了。现实中有多少人到最后才来叹惋,才会后悔,才会珍惜。而我,便是那大多数人的的其中一个。
依稀记得,小学的时候,我做作业总是一种“明日复明日”心态,总是先玩够了再去写作业,直到长大,学习了朱自清的《匆匆》。懂得了知识。我才知道什么叫光阴似金。时间无价。才知道那时的我多么失败。就连俄国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列宁也是非常爱惜时间的:“有一篇回忆录,回忆一位同志向列宁汇报工作,列宁批准了他的计划,并问道:“那么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呢?”“明天开始”那位同志说。列宁却批评他说:“为什么不今天开始呢:就是现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列宁是非常珍惜时间的。”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在年少的时候奋发图强,不可等到年老时才来懊悔当年的过错。那时已经是“为时已晚”了。
燕子去了会再来,但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再倒流;杨柳枯了会再青,但时间过去了就不会有第二次了;桃花谢了会再开,但时间去了就不会再让你把握了。儿时的我们,对一切都是懵懂的。但现在的我们,已经长大,懂了是非道理。不可再荒废时光。莫等白了少年头。我们应发愤图强。不做失败的自己。
篇5:优秀记叙文
一切会议上对于提案的赞成和反对极少是就事论事的。有人反对这提议是跟提议的人闹意见。有人赞成这提议是跟反对这提议的人过不去。有人因为反对或赞成的人和自己有交情,所以随声附和。
话是空的,人是活的;不是人照着话做,是话跟着人变。假如说了一句话,就至死不变的照做,世界上没有解约、反悔、道歉、离婚许多事情了。
这次兵灾当然使许多有钱、有房子的人流落做穷光蛋,同时也让不知多少穷光蛋有机会追溯自己为过去的富翁。日本人少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子,占领了许多乌托邦的产业,破坏了许多单相思的姻缘。
要人知道自己有个秘密,而不让人知道是个什么秘密,等他们问,要他们猜,这是人性的虚荣。
年龄是个自然历程里不能超越的事实,就像饮食男女,像死亡。有时,这种年辈意识比阶级意识更鲜明。随你政见、学说或趣味如何相同,年辈的老少总替你隐隐分了界限,仿佛瓷器上的裂纹,平时一点没有什么,一旦受着震动,这条裂纹先扩大成裂缝。……无论如何,这些学生一方面盲目得可怜,一方面眼光准确得可怕。他们的赞美,未必尽然,有时竟上人家的当;但他们的毁骂,那简直至公至确,等于世界末日的“最后审判”,毫无上诉重审的余地。……古代中国人瞧不起蛮夷,近代西洋人瞧不起东方人,上司瞧不起下属——不,下属瞧不起上司,全没有学生要瞧不起先生时那样利害。他们的美德是公道,不是慈悲。他们不肯原谅,也许因为他们自己不需要人原谅,不知道也需要人原谅。
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在吵架的时候,先开口的未必占上风,后闭口才算胜利。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从恋爱到白头偕老,好比一串葡萄,总有最好的一颗,最好的只有一颗,留着坐希望,多少好?
假使咱们熟悉了他们的情形和目的,就知道他们乘这只船并非偶然,和咱们一样有非乘不可的理由。这样好像开无线电。你把针在上面转一圈,听见东一个电台半句京戏,西一个电台半句报告,忽然又是半句外国歌啦,半句昆曲啦,鸡零狗碎,凑在一起,莫名其妙。可是每一个破碎的片段,在它本电台广播的节目里,有上文下文,并非胡闹。你只要认定一个电台听下去,就了解它的意义。我们彼此来往也如此,相知不深的陌生人——
远别虽非等于死,至少变得陌生。回家只像半生的东西回锅,要煮一会儿才熟。……睡眠这东西脾气怪得很,不要它,它偏会来,请它,哄它,千方百计勾引它,它拿身分躲得影子都不见。
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
《围城》的文学价值是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
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聚散离合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很多时候并不是命运捉弄了我们,而是我们制造着命运。往前踏出一步,还是向后退出一步,你的人生都会因此举而天翻地覆。
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外面的人除了进去,没有别地地方可去;里面的人除了出来,也没有别的地方可去。
人生的无奈,便在于此。
篇6:优秀记叙文
那一次,我后悔了
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我独自一人打着那把小花伞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脸茫然,我做什么了?
上午语文课上,我接到一份沉重的礼物——同学们的掌声。我的作文被老师读了,其实我心里清楚,那篇文章是怎么回事。当时,雷鸣般的掌声疯狂地流入我的耳朵,我陶醉了,沉浸在那代表赞赏、肯定的掌声之中。突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丝惭愧的.记忆:晚上,星光洒满大地,一个小女孩翻开一本作文选,一边飞快地抄着,一边绞尽脑汁地把文章改得更自然漂亮一点。一阵脚步声传来,她立马合起作文选,装作正在思考的样子,是她妈妈进来了,一会儿,妈妈出去了,小女孩又飞快地抄起来……那个小女孩就是我,“昧着良心”干着一件不光彩的事。
其实,今天早上,老师喊我去他办公室,我心里甚是紧张,老师要和我谈什么?是作文吗?是表扬我?还是……要不然就是识破了我的“阴谋”?一个个疑问在我脑中回荡。好在我做了最坏的打算——让全校人知道我抄袭别人作文,让我一败涂地。我隐约感到腿正在发抖,强作精神对自己说:“没事”。可……哎,不知不觉到了办公室,我大胆地问:“老师,有什么事?”“没什么,只是来谈谈你的作文。”我心里一惊。“你看,这篇作文写得很成熟,感情抒发淋漓尽致……”老师委婉地说。我装作不以为然地说:“我只是仿照写的,只是运用了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老师笑了笑说:“中午把那本作文书带来。”我急了:“老师,那……那本书是向朋友借的,今早出门时已经还了。”我心想:这下死无对证了吧。老师并没有说什么(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不自然地苦笑着,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办公室。没想到的是,老师第二节课居然读了这篇作文,当时我还认为,老师相信了我,现在才知道,老师这是用心良苦啊!刹那间,我后悔了,后悔不该做这么不光彩的事,如果有什么可以抹煞我心底的创伤,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去做,内心急躁不安的我却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直到现在。在此,我发自内心地对老师说:“对不起,我错了!”并真诚地请求您的原谅,让我埋藏已久的悔意,烟消云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