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等规定,结合省、市、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Ⅰ级响应措施有关工作要求,按照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县教育局相关工作部署,深入研判防疫形势,以确保我校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为第一要务,提高政治站位、认清严峻形势、强化责任担当,高标准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确保2021年秋季延期开学工作顺利实施,学校严格执行各级防疫文件精神,积极应对疫情,扎实做好防控工作,我校为了更好的保护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生命安全,特别完善优化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明确工作责任,规范信息报送
1、在强调校长是防范各类传染病的第一责任人的基础上,建立阶梯负责制,明确分工、明确责任。
2、健全和完善校内通讯联系网络,建立两极双向联系通讯网:
(1)班主任向学生公布电话;将班级学生的家庭地址和家长的通讯联络重新核对整理。
(2)校长向全体教师公布电话;将学校教师的电话等通讯联系核对整理成册,提供给全体教职员工。
3、规范应急情况上报顺序,将有关联系电话整理备用,并备案张贴于门房、值班室和校长室内。
二、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专项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组员:全体行政干部
2、专项工作小组
1、宣传组
2、信息组
3、晨检组
4、后勤组
三、准备应急物资,明确工作要求
1、设立应急隔离室,将卫生室暂定为应急隔离用房,添置好有关设备。
2、处理突发事件时,应急人员一律做到“三白”:白口罩、白手套、白大褂。
3、应急隔离室做好物资准备,如体温表、消毒剂、口罩、毛巾等。
4、学校建立“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各班主任及时准确地掌握并向卫生保健老师上报情况,绝不允许缓报、瞒报和漏报。否则,要严肃追究各班主任的责任。
5、卫生保健老师每日向教育局报告情况。
6、各班主任、卫生保健老师要积极、密切配合校预防传染病领导小组、工作组的工作,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扰或延误传染病防治工作。
四、认识事件分类,分析事件风险
1、突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分类:
①发生甲类传染病疫情(鼠疫、霍乱)
②乙类传染病重大疫情
③艾滋病、新型病毒性肝炎、O157出血性大肠杆菌、出血性肠炎等新的传染病疫情
④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灾后传染病及其它因灾疾病
⑤饮用水污染事件
⑥放射源丢失或者放射污染事件
⑦发生不明原因的疾病
⑧急性职业中毒
⑨猪流感、禽流感传染病事件
⑩蛇兽咬伤等人员外伤等
2、事故类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师生及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众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3、危险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给师生的健康和生命造成重大损失,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群健康和生命严重受损;造成心理伤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国家或地区形象受损。
五、梳理工作程序,细化应急措施
(一)应急处置程序:
1、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②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会议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暂缓进行。
④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须报市教育局批准。
②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③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2、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二)应急处置措施:
学校应急措施:
①执行上级政府和教育局及其有关部门决定采取的措施;
②在有关部门指导、帮助下,制订采取救援的措施和方案,组织专家队伍和应急队伍实施救援,防止扩大、次生事件;
③根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需要,调集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必要时,向政府、教育局及有关部门提出支援请求;
④帮助、指导、检查、督促各部门防控政策、措施的落实;
⑤全校或部分班级限制或者停止集会活动、停课,启动停课不停学方案;⑥及时向政府、教育局有关部门报告应急处置情况。
各部门响应措施:
①按照教育局、卫生局和学校的要求,落实各项措施;
②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需要,调集各类人员、物资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
③紧急采取隔离阻断传染源,消毒等措施,封闭或者封存教室、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等;
④严格晨检、考勤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⑤实施“日报告”,“零报告”制度,24小时值班,密切保持与事件发生点的联系,及时了解情况,掌握突发事件动态信息;
⑥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外来人员的管理;
⑦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⑧部署做好师生和家长的稳定工作,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控制事态发展;
⑨督促学生监护人按照有要求做好预防性服药和预防性接种工作;
⑩及时向学校报告应急处置情况。
(三)注意事项
(1)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稳定师生情绪,各类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2)事件处置工作组做好家长的接待和思想工作。
(3)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区委宣传部同意,未经同意,任何个人不得接受采访,以避免报道失实。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未经允许,一切外来人员禁止进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