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检查情况及整改措施
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检查情况及整改措施
2013年0月0日,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医务科医疗质量检查,科室检查中存在问题如下:
1、根据《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
(1)单间病房面积太小,病区和单间病房出入口太窄,不符合规
范;
(2)医护人员人数与床位比例不达标;
(3)洗手设施过少。
2、未完全落实危重病人病情评估制度,APACHEII评分只在病程记录中体现,无单独评分表。
3、未实施科室输血管理评价和建立科室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4、床位使用率较低,波动幅度达.5、医护人员对重症医学基本理论掌握不够,需进一步加强学习。根据上述存在不足,我科提出下列整改意见:
1、根据《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要求,需实施病区出入口改造;加强专科医生和专科护士培训,根据病人数量调配医护人员,建立医师,护士备用和弹性制度;进一步完善洗手设施。
2、建立危重病人病情评估制度体系,对入院时、3日、5日、转科或出院时全部实施APACHEII评分,逐步落实、镇静镇痛评分。
3、全面实施科室输血管理评价,建立《重症医学科抗菌药物管理和使用制度》
4、修订和完善《疏勒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患者出入标准》,要求各临床科室严格按照标准收治患者。
5、加强医护人员三基培训:按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分阶段进行专科培训。
重症医学科:阿力普
2013年0月0日
第二篇:重症医学科三甲评审整改措施
重症医学科整改措施
三级医院评审工作初步结束,评审专家团对我院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针对重症医学科,专家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提升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素质,以便适应急诊科医学的发展。
2、医院感染方面,为重要部门配备足量的手卫生设施。为此,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在科主任组织下认真反思,广泛讨论,决心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建议,决定从现在起,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改进,以便更好地适应急诊医学和医院发展的需要。
1、争取在2013—2014年,引进重症医学方向硕士研究生1—
2名,提升现有人员学历偏低,梯队不尽合理的现状;引进本科高级护理人员2—3名,以充实护理队伍,适应新的形势需求。
2、争取用3年时间逐步提升现有医护人员学历,通过业余电
大学习,在职继续教育或自学等多种形式,使具有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达到专科甚至本科水平,本专科医护人员学历力争达到本科甚至硕士研究生水平。
3、派医护人员去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或安徽
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上级教学医院进行3—6个月进修学习,更熟练地掌握重症医学专业知识,逐步提高科室整体医疗和护理水平。
4、积极参加国内举办的重症医学方向短期培训班,同省内乃至国家重症医学专家交流经验,学习先进技术,并保持业务联系,以便全面提高我院重症医学科诊治水平。
5、确保科室每个月举办业务学习讲座至少2次,使医护人员能够形成广泛讨论,深入研究,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氛围。
6、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力争增添手卫生设施,同时希望医院能够支持并指导改进。确保把院内感染控制在“手”中,把隐患消除在“手”中。
我们决心保持成绩不下滑,完善措施做到位,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上级领导及院领导的再次考核。
第三篇: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
规章制度 | 枝江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 | 版本 | 第 2 版 |
一、所有工作人员均应穿上工作服并换鞋入内,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人员入室,探视者应换上探视衣服及鞋套入内。
二、所有人员要坚持手卫生。
三、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
四、每个病人使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物品、供氧吸引 装置等不可与别人交叉使用。病人出室后需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 给别人使用。
五、各种抢救物品与监护仪器在转换使用时必须规范消毒。
六、上班时不得戴戒指、手镯,不能留长指甲;ICU 工作人员的手定期作细菌培养。
七、加强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八、定期对病人的分泌物、引流物作细菌培养,发现或疑有 感染应立即采取措施,上报感染管理科。其他消毒隔离参照医院 感染管理制度。
九、消耗性物品一次性使用,不再回收,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静脉留置针、一次性吸痰管、鼻塞、手套等用品均一用一丢弃。护士在使用一次性物品前一定要检查物品包装的严密性,并查看物品的使用有效期,一旦发现或怀疑均不能使用。
编者/日期 | 蒋飞飞/2021-10-08 | 审核者/日期 | 刘玉华/2021-11-10 | 批准者/日期 | 熊愫兵/2021-12-15 |
第四篇:重症医学科规划
重症医学科规划
结合“二甲复评”情况,拟《重症医学科》规划:
按照《2011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的要求,若我院开放床位定为800张为基础,则:
1、ICU床位16张(2-8%)。
2、业务用房面积:2个单间病房(2*18平分米)。14张普通床位(14*15平方米),共计246平方米。
3、办公用房:医护值班室,医护办公室,科主任、护士长办公室,保管室、更衣室、无菌准备间等。(面积待定)
4、医护人员:医生:(床位:床位=0.8:1)13人。
护士:(护士:床位=3:1)48人。
或(护士:床位=2.5:1)40人
5、基本设备:
①、每床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接口2个以上,压缩空气接口2个和负压吸引接口2个以上。医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每个床位的电源应该是独立的反馈电路供应。重症医学科应有备用的不间断电力系统(UpS)和漏电保护装置;每个电路插座都应在主面板上有独立的电路短路器。
②、应配备适合的病床,配备防褥疮床垫。
③、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重症加强治疗单元至少配备1台便携式监护仪。
④、三级综合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原则上应该每床配备1台呼吸机,原则上不少于16台。每床配备简易呼吸器(复苏呼吸气囊)。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重症加强治疗单元至少应有1台便携式呼吸机。
⑤、每床均应配备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其中微量注射泵原则上每床4台以上,原则上不少于64台。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
⑥、其他必配设备: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车上备有喉镜、气管导管、各种管道接头、急救药品以及其他抢救用具等)、纤维支气管镜、升降温设备等。三级医院必须配置血液净化装置、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
6、院感方面:院感科设置要求。
7、技术准入:
①医师
A、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现在ICU共五名医生,其中只有一名是专职医,还有两名医生是中西医专业的,按创“三乙”的标准,中西医是不能从事西医专业的。本次“二甲复评”是把他们的毕业证书上的专业改了才过关的,“三乙”检查时就不知道能否过关了。ICU是任何检查的重点部门,是二级临床科室,本次检查就是几个部门(医疗、护理和院感)花了三个多小时,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人力资源。
B、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要对脏器功能及生命的异常信息具有足够的快速反应能力:休克、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镇静与镇痛、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免疫功能紊乱。要掌握复苏和疾病危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C、除掌握临床科室常用诊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心肺复苏术、颅内压监测技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持续血液净化、纤维支气管镜等技术。
②护士
A、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现在有2名专科护士,一名正在进修。为医院的发展和创“三乙”的需要,还要派出医生和护士进修,拿到专职医和专科护士资格。
B、掌握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输液泵的临床应用和护理,外科各类导管的护理,给氧治疗、气道管理和人工呼吸机监护技术,循环系统血液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测及除颤技术,血液净化技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技术,胸部物理治疗技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技术,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等。
C、除掌握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外,应具备以下能力:各系统疾病重症患者的护理、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重症监护的心理护理等。
还有很多细节在设计ICU时,请按满足医疗、护理的相关规定和院感的相关规定设计。
2012.3.5
第五篇:(网络版)重症医学科2011工作总结
重症医学科2011工作总结
ICU 刘 宁
2011年马上就要过去,回顾自今年2月重症医学科独立运转以来,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与各兄弟科室的支持帮助下,在我和ICU全体医生护士的共同努力下,重症医学科的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现将一年来我们所做的工作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行业作风方面
按照我院党委的部署,为积极推进“修医德、铸医魂、强医能”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把三好一满意的标准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去,增强了服务意识,提升了服务水平。针对ICU工作特点,培养和树立爱岗敬业,顾全大局,讲团结,讲奉献的精神。许多医生护士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结合医院文化讲座,提高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医德风尚。
二.医疗服务方面
工作中时刻牢记“生命之托,以心相许”的院训,工作中做到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改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情服务,注重细节。对患者关心,热心,善心,耐心,处处用心做事,处处体现真诚。ICU的护理工作繁重而且繁琐,我们的护士不怕脏累,真正做到了优质护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三.完善病房设施,加强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要求病房环境合理、简洁、方便,利于观察和抢救,病房的抢救设施齐全。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项设施和仪器,一年当中,增设了呼吸机2台,床旁气管镜1条,鼻饲泵2台,物理降温毯1台,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1台。完善的设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我们严格执行:早会制度,探视制度,患者外出检查制度,危重病人转运制度,交接班制度,药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一年来,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证了ICU的日常工作。
四.业务技术方面
1.严格执行十三项核心制度
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是医院良好发展的根本。严格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症病人抢救及会诊制度。学习和了解“四新”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医师护士不断从繁重的临床工作中总结经验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规范病历书写,强化医患沟通,强调医疗安全,1年来无医疗纠纷发生。
2.提高业务水平
ICU面对的都是危重症患者,准确判断和正确决策要求ICU的医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极高的责任心以及更高的专业水平。因此,在ICU里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应变能力强,并能掌握复杂仪器的操作。针对ICU的工作特点,我们制定了以下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及抢救流程:心肺复苏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动脉置管技术、血液动力学检测技术、持续血液净化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等。
我们更加注重治疗细节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如:容量管理的正规化、合理应用机械通气、营养支持、血糖监测与控制、镇静评估、APACHE评分的应用等。
我们应用PICCO(脉搏指导的持续心输出量监测)监测技术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严密监测。特别适用于休克病人的抢救工作,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应用CRRT技术(持续血液净化技术)救治多名危重患者。
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位重症患者,每天进行病例讨论,鼓励每个人发言,鼓励争论,使每个人在辩论中提高。定期进行科内专题讲座,操作培训并对成绩进行记录备案。经过不断学习实践摸索,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进一步提高。
2011我科收治重症患者160余例,成功抢救了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重症胰腺炎,急性有机磷中毒、颅脑外伤,心肺复苏后,多发伤等危重症患者,还配合心外科顺利完成了16例心外手术后的监护任务。
3.加强感染控制工作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对特殊感染患者的隔离。严格执行预防、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的各项措施,加强耐药菌感染管理,对感染及其高危因素实行监控。积极配合院感处工作,参考其他医院经验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ICU感染监控表,导尿管、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感染监测与评估表,并应用临床工作,较好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五.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
危重患者生命支持的技术水平,直接反映着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因此学科建设是重中之重。
1.2011年ICU派出医生进修
1、护士进修4人;并多次外出参加各种学习班。2.本我科完成卫生厅科研课题并取得科研成果2项;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3.在研课题3项并顺利进行中。
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科室协作
针对ICU工作特点,培养和树立爱岗敬业,顾全大局,讲团结,讲奉献的精神。许多医生护士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工作经常加班加点。ICU的护理工作繁重而且繁琐,我们的护士不怕脏累,真正做到了优质护理。
一年来我科为全院各科室提供会诊近200次,参与抢救130余次,在关键时刻为各个科室抢救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严格执行转入及转出制度。尊重转来科室,绝不说对医院及转来科室不利的言论;积极与各位主任沟通患者及家属情况,及时发现医疗纠纷隐患,将矛盾扼杀在萌芽状态,一年来无医疗纠纷发生。
六.缺点与问题
重症医学科是我院年轻的科室,学科的发展有赖于领导的关心扶持。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进一步做到:
1.苦练内功,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2.继续发展完善新技术:如PICCO技术,CRRT技术等; 3.进一步与各科室加强协作沟通;
4.加强与其他各大医院ICU及专家的联系,提高我院知名度。5.注重科研,鼓励年轻医师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多出成果。
2011年一路走来,有辛酸和汗水,也有成功和喜悦。我知道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有的时候存在畏难情绪,今后要尽量克服。ICU的发展仍然需要领导的大力扶持,需要各位主任的支持。我将为医院发展尽百分努力,向领导交上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