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事故调查处理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评估制度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02:0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建立事故调查处理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评估制度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建立事故调查处理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评估制度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建立事故调查处理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评估制度的思考

坚持“四不放过” 杜绝“一提了之”

关于建立事故调查处理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评估制度的思考

“建立事故调查处理信息通报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制度,所有事故都要在规定时限内结案并依法及时向社会全文公布事故调查报告,同时由负责查处事故的地方人民政府在事故结案1年后及时组织开展评估,评估情况报上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5〕20号,以下简称《通知》)对进一步严格事故调查处理提出了新要求。

正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解读一样,建立和实施事故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制度(以下简称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一些地方对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整改措施„一提了之‟的问题”。如何实现这一创新制度的构想,进而助推特定生产经营单位、某个行业(领域)乃至一个地区事故防控水平的提升,促进从局部到全局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必须要建立评估制度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等不仅存在着固有局限与矛盾,更面临转型升级的繁重任务和巨大压力,加之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本身的相对薄弱,客观决定了当前各类安全事故仍呈现高位波动的特征。

要不断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向前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通过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深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以及采取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高压态势等一系列事前监管监察举措,强化事故的有效防控,致力各行各业实现安全生产,向“零死亡”、“零伤害”直至“零事故”不懈奋斗,真正实现安全发展,这些无疑都是坚守安全生产“红线”的治本之策和重要任务。

与此同时,严格贯彻落实事故调查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扎实组织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引导人们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来对待、把过去的事故当成今天的事故来对待、把小事故当成大事故来对待、把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真正从事故中汲取教训,用事故推动工作,也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举措。

遗憾的是,我们在总结事故教训时经常会发现,在一起事故中已被揪出的致害因素,常常又会在另一起事故中再次呈现,尤其是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行业领域甚至是同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时常重复发生同类事故。

导致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教训又是惊人的相似。究其原因,“四不放过”原则和事故整改措施不落实、落实不到位往往是重要根源之一。在很多事故的调查处理过程中,事故整改措施的“一提了之”现象还比较普遍。

建立评估制度的意义

预防和杜绝整改措施“一提了之”的现象,是避免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重要要求,是提高安全事故防控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全方位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并实施事故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评估制度就显得意义非凡、价值重大。

一、评估是对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尤其是针对整改措施的一次“回头看”,有利于事故调查处理“四不放过”原则和要求的严格落实,有效预防和及时纠正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过程中的不到位、不严格的问题,真正显示事故调查处理的整体效能。

二、评估是对特定事故发生单位的一次针对性、个性化督查检查,有利于以问题为导向,督促和推动事故发生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更好落实。

三、评估是对事故调查处理阶段提出的整改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一次检验和校正,有利于倒逼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质量提升,尤其是在强调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全文公开的新要求下,这项工作无论是对具体个案还是对整个事故调查处理都将形成强有力的倒逼推动力。

四、评估是对本地区一个时期各类事故的重要梳理分析,有利于更深入更细致地总结和把握事故的特点规律,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本地区的事故防控,避免总是用鲜血重复验证“血的教训”,进而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发展。

五、评估有利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于评估制度的思考

作为一项创新性的制度设计,《通知》已从总体上明确了组织实施事故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评估主体为“负责查处事故的地方人民政府”,评估对象为“所有事故”,评估内容为“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启动时间为“事故结案1年后”,评估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报“上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备案”。与此同时,还需要在具体执行评估制度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使之具备更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评估主体的扩充与明确

一、《通知》明确了政府的评估主体身份,但并未明确事故发生单位在评估中的地位作用。《通知》强调了评估的行政行为性质,作为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事故发生单位,可能更多的是以相对人的身份,被动接受或配合做好评估,这显然不利于调动事故发生单位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其通过评估自主强化整改措施及安全责任落实。应当考虑将事故发生单位作为评估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未来的明细制度中明确其职责内容,引导其先期开展阶段式“自查自评”,以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府组织的行政评估工作中来。

二、政府除通常情况下按级别管辖和权限组织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外,也有特定情形下的“授权查处”或“提级查处”。

这两种情形下,评估主体是原具有管辖权限一级的政府,还是由经授权或上一级政府需要进一步明确。就对事故发生单位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掌握和熟悉程度而言,在“授权查处”的情形下,经授权一级政府可能更清楚,而在“提级查处”的情形下,原具有管辖权限一级政府则可能更清楚。

在“提级查处”的情形下,按照《通知》规定,较大事故的评估情况原本只需向省一级安委办备案即可,如果由上一级政府实施评估则需要向国务院安委办备案,这是否有必要?原事故调查组成员是否参与评估,是整组参与还是代表参与等也应作出明确。

评估对象的区分和确定

《通知》要求所有事故都应当开展评估,也就是说事故不分大小、无论等级,只要是由政府负责查处(委托事故发生单位调查的无人员伤亡事故,查处仍在政府)并结案1年的都应当进行评估。

事故发生的特点规律显示,不同等级事故发生概率及其数量往往呈现从基层到中央的“正三角”分布,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县一级政府而言,未来可能会面临大量的一般事故评估工作。

随之而来,上一级政府的安委会办公室也面临着大量的评估报告备案工作。在工作量、时间要求等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工作量的增加尽管可以用超负荷的辛劳来弥补,但绝非长久之计,必然导致工作精力分配的重新调整,最终影响到整个工作的质量。

应当思考的是,将所有的一般事故都纳入评估范畴究竟有没有必要?需要不需要对纳入评估的事故类型、等级等作出更为严格的界定,以节约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能。

评估工作不适宜不分等级、一味求全,而应突出重点,有所取舍,力求实效。比如,对大量的一般事故采取抽样评估,关注重点行业领域或特定类型事故的整改,对较大以上事故则实施“全覆盖”评估。

评估内容的规范和界定

《通知》强调,评估针对的是“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具体到不同事故,整改措施可能会涉及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技术改进、教育培训等,甚至还会涉及一个地区、一个行业领域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等问题。

在一个具体的、专门的评估中,如何以原事故调查报告为基础,分门别类、客观地对上述所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需要有一个相对规范的评价标准和严谨的评价规则。评估组织也应有一个相对规范统一的组织形式、程序规则等,以使评估工作始终处于一个科学严谨的框架中规范运行。

评估结果的固定和报备

开展评估后,组织评估的一级政府应当形成书面评估报告,以便向上一级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报备。需要明确的是,评估作为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跟进措施,具有政府行政行为的属性;评估报告作为对事故调查报告的检查性、总结性、评价性资料,具有政府信息的一切要素。那么,评估报告是否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予以主动公开?

形成的评估报告作为政府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理应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加以立卷和保存,那么,在本级政府及上一级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档案资料中,评估报告如何立卷和保存?

就报备的渠道而言,由于各类安全事故因行业领域的分布不同,受政府委托负责查处事故的牵头或责任部门既可能是安监部门,也可能是建筑、消防、交通、质监等部门,这也就直接造成后续组织评估的牵头或责任单位的不尽相同,而《通知》强调的是所有的评估报告统一向上一级政府的安委会办公室备案,那么对组织评估的政府而言是通过本级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统一报备?还是由各牵头或责任部门分别报备?

评估报告应当按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接受社会公众尤其是事故发生单位广大职工的有效监督,这一点也是与事故调查报告全文公开的工作要求保持了衔接和一致。就其归档立卷而言,组织评估的政府应当将评估报告纳入原事故卷宗;上一级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则应当单独立卷保存管理。至于报备渠道,考虑到目前的行政体制以及事故调查处理机制,似应各家自行报备为宜。核心的问题是各牵头或责任部门能不能按照要求做好评估报告的报备工作。

评估后的持续跟踪和问效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杜绝整改措施的“一提了之”,希望通过评估促进整改,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评估制度之后,事故整改措施就一定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

评估后,无论是组织评估的一级政府还是上一级政府的安委会办公室,更应当倾注精力于随后的持续跟踪,督促整改措施的有效落实。

如果舍弃了这一环节,不仅“一提了之”的问题很难得到解决,甚至还有可能衍生出“一备了之”的新问题。

考虑建立和实行评估结果向日常监管执法工作转化的衔接机制。即评估报告形成后,对整改措施未得到有效落实的持续跟踪督促,应当转化为日常监管执法,通过严格执法强化整改措施的落实,必要时还应依据法律法规予以行政或经济处罚。

评估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为更加严格地落实事故调查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举措,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创新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和载体,但制度本身还有诸多需要完善的方面,希望从制度设计上尽可能地做到周密详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第二篇:事故调查处理制度

事故调查处理制度

第一条 发生事故应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工作,成员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综合部有关负责人员组成。

第二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第三条 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总经理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第四条 事故调查组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五条 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第六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

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第七条 事故调查组应当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报告应当

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二)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三)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四)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五)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第八条 事故调查报告报送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当归档保存。

第九条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发生,应当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 事故发生,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预防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公司和职工的监督。

第十一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事故调查处理制度

事故调查处理制度

一、为了及时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重复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凡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直属上级,并逐级上报,不得隐瞒,当事人因负伤亲自完成报告有困难时,最先发现事故的人或发生事故部门的领导有责任帮助完成报告。

三、发生伤亡、重伤事故现场负责人应保护事故现场,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清理事故现场或涂改实验生产记录值班记录,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

四、死亡事故,由公司主管部门会同事故发生地的区(县)安全监察局、公安、检察院、工会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五、伤亡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2.确定事故责任者。

3.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4.写出书现调查报告书。

六、如一次事故牵涉到二个单位,并对事故的分析和责任者的处理,不能取得一致时,由有关部门仲裁。

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八、凡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发现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伤亡事故的,由公司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者和项目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若违反本制度,在伤亡事故发生后隐蔽不报、谎报、故意延长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及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资料和调查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对项目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十、伤亡事故处理工作应在九十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一百八十天,伤亡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当公开宣布处理结果。

十一、对伤者或死亡家属做好慰问抚恤工作。

十二、凡发生重大事故,按建设部《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执行。

第四篇:事故调查处理制度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调查、处理。

一、事故分类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事故报告

1、事故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

(3)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4)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5)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以及事故控制情况;

2、当发生安全事故,应由事故现场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在即刻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原因等报告本部室、项目管理处最高负责人,并由该负责

人报告公司相关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应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事故处理,并按规定逐级报告事故情况。

3、发生一般事故,除报告公司领导,应在三日内将《事故报告书》交项目管理部备案。

4、发生较大事故,除报告公司领导,应在一周内将《事故报告书》交项目管理部备案。

5、重大事故必须1小时内报告给公司领导,并在十五日内将事故调查处理情况交项目管理部。

6、特大事故必须立即报告公司领导,并在一月内将事故调查处理情况交项目管理部。

7、公司主管领导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8、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事故现场保护与清理

1、发生事故时,部门应派专人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部分物体时,必须做出一定标志,并照相留档。

2、重大事故以上事故必须进行现场录像。较大事故要进行现场照相。

3、清理事故现场时,要经过事故调查后方可进行,因生产需要必须及时清理的,责任部门要做好现场的基本调查,并拍照留影。

四、事故调查

1、发生一般事故和较大事故,由发生事故部门负责人会同相关专业人员人员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按规定填报《事故调查表》。

2、发生重大事故或特大事故, 由总经理会同地方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其它相关部门组成调查小组,进行调查。

3、发生死亡事故,具体操作可按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有关规定执行。

五、事故处理

1、发生安全事故要按照公司安全工作制度进行处理。严格制定“三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未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放过。

2、发生事故的部门必须按照各级安全生产职责的规定,分清事故的直接责任、领导责任和主要责任。

对因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安全规章制度以及工作不负责任等行为而造成的工伤事故视情况追究责任,并按照公司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事故查清后,发生事故的部门应及时拟定改进措施,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报送职能管理部门。

第五篇: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

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事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一)、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驾驶人必须采取以下紧急处置措施。

1、立即停车。当发生交通事故时,驾驶人首先采取制动措施停车,避免交通事故损害的进一步扩大,也有利于交通事故的处理和现场证据的固定。

2、保护现场。发生交通事故时,要注意保护现场,有利于查清事故原因和认定相关方的责任。事故现场的范围通常是指机动车采取制动措施时的地域或停车的地域,以及受害人进、终止的位置。对于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立即撤离现场或者报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3、立即抢救伤员。机动车驾驶人如果发现受害人受伤,应立即抢

救伤员。如立即止血,防止失血过多。紧急情况下,可拦截过往车辆或事故车辆直接将伤员送往医院,但注意保护好现场和有关证据。

4、及时报案。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人应及时报案,报案时讲清楚交通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车辆类型、号牌、伤亡和损失情况等。

5、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交通运输部制定《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除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或安全部门报告,公司接到报告后必须在1小时内向行业管理部门报告,如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应同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等报告,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车辆牌号、车型、运行线路、核载(实载)人数,驾驶员姓名、驾驶证、从业证号);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以及采取的措施;

6、事故报告出现的新情况(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7、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公司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二、事故统计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的目标是总结事故特点和原因,提出针对性的事故预防措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做好道路客运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建立健全责任明确、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安全科确定事故统计工作人员,并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保持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确保统计信息的可靠性。及时填报事故报表,确保统计工作及时准确。

2、明确统计工作要求。对各类安全事故的月报、年报、快报、分析报告等规定上报时间、格式、填报要求、上报方式等具体要求。

3、做好相关资料的搜集。资料搜集又称统计调查,是指对大量的原始材料进行技术分组,是整个事故统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伤亡事故统计是一项经常性的统计工作。统计调查一般采用报告法,具体按照国家或者指定的报告制度,采用报表等方式逐级上报。

4、加强统计资料的整理。资料整理又称统计汇报,是将搜集的事故资料进行审核、汇总,并根据事故统计的要求计算有关数值。汇总就是按一定的统计标准,将分组研究的对象划分为性质相同的组。不如按事故四项指标分组,然后按组进行统计计算第四项指标及指标完成情况。

5、逐步建立健全伤亡事故数据库。建立事故数据库有利于在相互

孤立的统计信息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实现事故信息的有效集成和信息共享,也便于事故检索、查询及分析应用,提高效率。

6、强化分析,切实发挥事故统计工作的导向作用。将汇总整理的资料及有关数值,填入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应用相对指标和觉得指标使大量的零星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是统计工作的结果。事故统计结果可以用统计指标、统计表、统计图等形式表达。但不能仅仅停留在报表里、数据上,要能透过数据,发现问题。要建立月度分析制度,定期召开分析会,把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和企业安全管理情况结合起来,多方位、多角度、多领域地深入分析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规律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安全管理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基础导向作用。

三、事故调查制度

1、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在配合协同公安交警部门的前提应当及时、准确,并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调查处理;

2、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1)、事故方式单位名称、地址、隶属关系等概况;

(2)、事故发生的经过、类别、事故救援和善后处理情况;

(3)、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直接或间接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交警部门对事故责任认定;

(6)、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7)、事故防范和整改落实;

3、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1)、发生一般事故,由安全部按照事故调查报告内容作出事故调查报告并按“四不放过”原则作出处理,上报公司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同时报送当地有关安全监管的部门;

(2)、如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由公司安全部负责调查报告和作出处理上报;

(3)、对事故进行通报。

4、按规定建立和完善事故档案资料,由安全部负责建档。

5、事故处理分析处理制度

(1)、发生较大安全事故,公司总经理、分管安全领导必须立即赶赴现在组织施救,并将事发情况立即报告有关管理部门。

(2)、发生一般交通事故,安全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领导,并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3)、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分管安全领导必须全面掌握事故情况,亲自参与并组织人员处理好善后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保证事故平稳、有序、完善地得到处理,减少社会影响,降低企业经济损失。

(4)、发生各类交通事故,应将事故的各种资料纳入驾驶员个人档案、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档案,按“四不放过”原则组织企业员工进行案例分析,吸取教训。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6、事故处理程序

(1)、一般事故,由公司召开事故分析、处理会,演示事故现场图,在查清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和制定事故防范措施的基础上,上报肇事者的处理意见和全员安全教育措施,经公司安全部及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后,组织落实处理及教育措施。

(2)、重、特大事故包括重伤七天后死亡的有责一般事故由公司组织召开事故分析、处理会,演示事故现场图,在查清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和制定事故防范措施的基础上,研究、决定对肇事人的处理和全员安全教育措施的落实。

(3)、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进行后期处理:一般事故的“四不放过”工作,由公司按要求进行分析、整改、处罚、教育和验收,由安全部备案;重、特大事故还需由公司安全领导小组进行验收。

四、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流程

本流程适用于有人员伤亡(包括轻微、一般、重、特大)的事故处理。

1、当接到交通事故报告后,接报人必须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级领导(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事故简况及人员伤亡情况。按事先约定的伤情分类择优送院抢救,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立即携带工具(纸、笔、尺、相机)赶赴事故现场,查清伤者送院情况,了解报案(交警、保险)情况,拍摄现场及车辆照片(车辆前、后、左、右及内部),如现场已撤离,应向目击者、当事人或交警了解现场情况,绘制事故现

场图。

2、在安全管理人员前往现场的同时,公司主管人员须根据事故类型赶赴医院,详细了解伤者病情,准确的身份信息(身份证明)及联系方式,积极安抚伤者及家属的心情,及时与医生和院方沟通,尽力抢救伤者。

3、事故现场处理结束后,必须及时按照事故处理“死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教育全体从业人员吸取教训;落实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4、待事故责任认定后,必须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五、对上报的事故报告、统计报表发现错、漏现象的,应及时作出更正说明,重新填报报表。

六、事故统计报告要求如实、及时、准确反映安全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如发生瞒报、谎报、迟报等情况的,将在年终安全目标考核时扣除事故报告得分;造成负面影响或延误工作的,严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直至领导的责任。

七、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打击报复的,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或开除;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事故调查处理应当保持事实求实,务求实效,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的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 定了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人,管理责任人衣服依规定追究责任。

九、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秘密。未经调查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发布事故有关信息。

十、事故处理必须遵循“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广大从业人员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十一、未尽事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行。本办法适用范围为本公司属所有车辆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责任单位为安全部。

下载关于建立事故调查处理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评估制度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建立事故调查处理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评估制度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0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精选)

    事故调查处理制度Q/DC•G 06―10―2014 1轻伤事故由发生事故的部门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2重伤多人和伤亡事故,由主管安全......

    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

    华润电力(渤海新区)有限公司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1 范围适用于华润电力渤海新区2×300MW热电联产机组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污染、人身、机械设备等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2......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一、事故报告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员工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实施抢救,当无法控制时,要确保自身的安全。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部门和个人......

    事故报告调查及处理制度

    事故报告调查及处理制度 依据铁道部《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和路局有关规定,明确伤亡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分析、统计等程序和要求,并建立项目部事故信息报告 1. 要在......

    消防事故调查处理制度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1为了便于在发生消防事故后能及时查明事故原因,堵塞消防安全漏洞,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规定了各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消防事故(含未遂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报告及处理制度

    事故调查、报告及处理制度1目的 为了及时调查、报告、处理和统计安全生产事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杜绝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单位的规章制度,结合公司实际......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精选]

    事 故 调 查 处 理 、 统 计 报 告 制 度 编制: 审核: 审批: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2016年12月 1、目的: 发生事故时,为避免或减轻国家、公司、职工利益蒙受重大损失,规范......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

    浮山高村—文昌110kV双回送电线路工程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 一、目的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方针,加强本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